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

核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

核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
核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

核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

2010年11月19日在西南科技大学新区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召开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暨2010年学术交流会我也有幸听了这次讲座!核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是事关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会议由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学院联合承办,成都世纪方舟仪器有限公司和成都西核仪器有限公司赞助会议谈论了一下内容1、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与理论研究,学科最新动态;2、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新材料、新工艺及其相关技术;3、天然及人工材料对放射性核素富集、阻滞及其特性研究;4、放射性废物的生物处理技术;5、放射性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研究;6、放射性污染在环境中的中、长期与远期生物效应;7、核素在介质环境(地质、大气、固化体等)中迁移的数值模拟与预警;8、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所多因素集成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9、强辐射环境下机器人核加固及去污技术研究;

10、其它相关技术领域。

在环保和生态问题日益引起重视的今天,有关核废料的处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从反应堆取出的废核燃料中有由铀238转变成的钚239,这是宝贵的核燃料,因此首先要在核电站进行一定处理,再放在水池中贮存几个月,最后把它送往钚提取工厂将钚提出来。经提取后余下的为放射性废物,可以把它装罐密封后,埋在岩层中,也可以保存在地面上的贮存库内。还可以用反应堆的方法把长寿命的放射性废物转变成稳定的短寿命的同位素(正在试验中)。这些废物数量同火电厂排除的煤渣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到2000年,把全世界所有的核电站排出的废物堆在一起,建一座同游泳池一般大的贮存库,就可以全部装下。

核反应堆堆芯一般可运行30年。用完以后,一般是用混凝土把它们密封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核电站的旧址可以再安装新的反应堆,不必迁址。中国核工业的环境记录是良好的,没有出现苏美早期严重污染环境的后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厂房内部、场址范围内和场址周围环境中不存在放射性污染。核设施退役时,要求对污染的工艺系统和设备进行拆卸和去污,对污染的环境地表和建筑物内外表面进行清污,对退役产生的免管废物和极低放废物进行分类和管理。如何确定这些现场操作的控制目标值?它们的辐射防护依据是什么?该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进展和国内核设施退役经验讨论了这些问题。由于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涉及到广大公众的健康和保护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强制性的国家法规体系。1995年IAEA 出版了安全从书No.111-S-1《建立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国家体系》,要求各成员国“建立完善的放射性废物综合管理体系”,并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要求。该文试图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探讨中国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法规体系。近几年用萃取分离法从高放废液中去除超铀锕系元素的进展,特别是世界上已有的前景较好的美国的TRUEX流程,法国的DIAMEX流程、日本的DIDPA流程、瑞典的CTH流程和中国的TRPO流程。欧盟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1997年的研究报告(EUR 17485)认为中国的TRPO流程和法国的DIAMEX流程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流程。

中国核废料处理

中国核废料处理 处置库选址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产发电以来,中国核电事业在十几年间获得了飞速发展。根据来自核工业部门的最新资料,2002年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已达540万千瓦,预计到2005年,中国核电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左右。随着我国核电站数量的增加,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的巨大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但这些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料。目前我国核电站每年产生150吨具有高度放射性的核废料,预计到2010年这些核废料的积存量将达到1000吨。由于高度放射性核废料对环境与人体都有极大的危害性,中国百姓对于核电安全性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为了全面了解中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的详细情况,记者来到了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环保中心,对中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项目负责人王驹博士进行了专访。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对各种方法评估比较后,深地质处置法成为最佳选择,即将高放射性核废料保存在深入地下几百米处的特殊处置库内。由于核废料的高度危险性,一旦处置库选址不当,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核废料处置库选址必须非常慎重,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布局、人口分布、交通设施、候选地的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王驹博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世界各国的核废料处置库都建在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的地区。那么中国的核废料处置库最终将建在哪里呢?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王驹博士起身走到办公室墙上的中国地图旁边,手指指向了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地区,“这个地区叫北山,是我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的重点候选地之一”。谈到为什么选在这里,王驹博士用略带兴奋的语气说道,“北山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这里是一片与海南省面积相当的戈壁滩,人烟非常稀少,整个地区人口不到1.2万人,可以说除了沙砾和枯黄的骆驼草以外,寂寞得连回声都没有。北山经济发展很落后,周围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建设核废料库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小。这里气候条件也很理想,全年降雨量只有7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因此地下水位很低,也就减少了放射性元素随地下水扩散的危险。北山还拥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库址距离铁路也就七八十公里。此外北山的地质条件非常优越,这里地处地壳运动稳定区,库址所在地有着完整的花岗岩体,而花岗岩是对付辐射的最好的…防护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们在北山进行考察之后称,北山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核废料库址之一”。 保障十万年安全 当记者问到核废料处置库是否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时,王驹博士信心十足地表示处置库绝不会对当地造成不良影响。他向记者介绍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过程。这些核废料首先要被制成玻璃化的固体,然后被装入可屏蔽辐射的金属罐中,最后人们将这些金属罐放入位于地下500—1000米的处置库内。由于核废料的半衰期从数万年到10万年不等,在选择处置库时必须确保其地质条件能够保障处置库至少能在10万年内安全。为了更好地消除记者的顾虑,王驹博士做了一个形象的对比,“为核电站提供核燃料的铀矿矿藏一般都蕴藏在断层较多、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但是只要我们不开采它们,这些铀矿床并不会对地表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我们的核废料处置库建设在一个没有地质断层,地壳运动稳定的地方,深度比铀矿床要深很多,周围又设有防护辐射的工程屏障,使其与外部环境相隔离。既然与地表隔离条件不好的铀矿床都不会对地表环境造成什么影响,那么我们专门建设的核废料处置库必然比天然的铀矿床更加安全”。

核电厂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核电厂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发表时间:2019-06-13T09:04:47.4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作者:冯柳阳李洋 [导读] 摘要: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在世界新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在世界新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华龙一号作为国之重器更是取得了耀眼荣誉。但是核电厂产生的环境问题依旧是国家和人民极其关注的问题,例如:核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可能排放出的固态、气态、液态温排水等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无法接受的影响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核电厂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及核电厂目前采取的措施,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给出一定评价。 关键词:核电厂;环境影响;措施;评价 一、核电厂产生的环境影响 核电厂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主要分为施工期、运行期及事故状态。由于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波及范围较小,污染可控性较强,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即可彻底解决,因此施工期的产生的环境影响属于次要的,此处不在对施工期进行赘述。[1] 二、运行期间环境影响 核电厂运行期间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主要包括气态流出物(包括气溶胶、碘-131等)、液态流出物(氚、锶-90等)、被植物吸附的碳-14等放射性物质以及核废料。这些物质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影响环境:排入大气、排入水域(河流、海洋)、废物处置。[4]在正常运行期间,假设这些污染物为连续排放,并找出各类放射性污染物的产生途径,通过分析核电厂针对这些物质采取的治理措施,从而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核电厂在运行期间能够严格按照国标要求,控制放射性流出物的瞬时排放量及年排放总量,并建立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3] 放射性气态流出物,核电厂的放射性与非放射性气体经过处理达标后通过一定高度的烟囱排入大气;液态流出物采用雨污分流、放射性与非放射性分开处理的方法。 液态污染物:包括放射性液体及非放放射性液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经收集处理达标后排入海中或用于绿化;工业用水中可能含有油类、重金属、酸碱等,应收集于专门容器中,然后按照法规要求处置。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经测量达标后排放,核电厂产生的废物最主要的污染是对海洋的污染,主要有温排水、余氯、氨氮、以及氚等;目前我国已并网发电的核电厂均位于沿海地区,温排水的排放成为对海洋最大的威胁。核电厂约60%的余热需要用海水带出,并排入周边海域。目前核电厂主要采用热红外遥感方法监测热污染,能够有效的及时监测温排水异常。经研究表明,温排水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种类有关,对活动能力较弱的浮游动物的影响较小,温度升高7℃范围内实验用海洋生物均无死亡。有研究者提出核电厂在吸取冷却水时,可能会对海洋中的生物产生很大吸力,当水流速度过快时,水中生物会与旋转滤网、拦污栅等发生碰撞受伤。但根据经验反馈,目前核电厂取水流速较低,不会对生物产生损伤。核电厂排水口的放射性核素可能对海洋生物有一定影响,经实验测定,排水口放射性核素对海洋中生物的影响率低于10-2。因此在核电机组正常运行情况下,排水口放射性核素基本不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2]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主要是通过控制废物产生量,并对已经产生的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减容、暂存、然后运至有资质的处理厂处置等措施。乏燃料暂时存储于专门的乏燃料水池中,然后运至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运输过程中需严格遵守要求,防止发生危险。低、中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树脂、浓缩液、废过滤器芯子等)在暂存库中衰变一定时间后,运输至最终处置场。 三、运行期降低环境影响的措施 核电厂在严格遵循各项法规要求下,建立有完善的废物处理系统、环境实验室及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等板块,能够做到在线连续监测以及实验室取样测量,能够及时保障核电厂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在合理可行尽能低的水平。 核电厂运用自身的废物处理设施,先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去污,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需要排放的污染物在厂内废物库中暂存特定时间后,运至国家规定的放射性废物库储存或处理。部分液态和气态放射性物质经收集、处理、衰变储存合格后排放到环境中。同时运用连续监测系统对放射性流出物进行监测,若放射性超标,则立即自动切断排放管线,维修后再进行。核电厂环境实验室定期对核电厂周围10km的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进行监测,并及时向上级单位提交环境监测月报及年报,保证核电厂在正常运行期间不会对环境及周围人居生活造成影响。 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下,核电厂射性物质对周边500m 处公众的最大个人有效剂量为7.4×10-4-8.3×10-2mSv/a,低于国标规定的 0.25mSv,说明在正常运行期间,核电厂对周边环境的放射性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4] 四、总结 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期间所采取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放射性物质及非放射性物质对周边环境及人居造成危害,但其运行过程中还需注意对“人因失误”的管控,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方人因失误管理制度,确保三相交流的准确性。及时更新程序以及淘汰老旧设备,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对厂内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并建立完善的公众交流机制,消除公众的担忧心里,核电厂环境监测控制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 乔桂银.必须重视核能发电的安全和环境风险[S].产业发展,2011,10:26-30. [2] 陈妍,郑鹏,陈海英,张春明,李小龙.核电厂环境风险评价框架及方法[S].产业发展,2015,33(4):37-43. [3] 成丰,叶宝琪,金晓祥,肖奕.核电厂环境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S].聚焦,2018,21(004):13-17. [4] 李舒,马宗伟,毕军.核电环境风险研究进展及管理启示 [S].中国环境管理,2018,21(004):13-17.

核电站论文:由核殇看核电站安全之重要性

由核殇看核电站安全之重要性 【摘要】:随着核资源广泛利用,核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的安全形势下,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核恐怖事件的潜在危险在不断增加,核设施和辐射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失误等原因引起事故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针对核安全和辐射安全存在的隐患,应从应急组织体系建设、监测系统开发、人员培训、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完善法规、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改善我国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现状的相关对策,以不断提高我国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水平。 正文: 何为“核殇”?这是我自己对于核事故所起的 名字,因为核事故只要一发生,不管是大是小,都 会带来让人心痛的后果,是故为“殇”……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在现为乌克 兰的前苏联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核泄露 灾难,距今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 影响,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右图为核事故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 1988年1月6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座核 电站,由于对核材料筒加热不当引起爆炸,造成1 名工人死亡,100人受伤。 1992年11月,法国发生了最严重的核事故: 三名工作人员未穿防护服进入一座核粒子加速器后 受到污染。 1999年,东京附近的一座核反应堆曾发生辐射泄漏,造成2名工人死亡。 1998年到2002年:印度在四年间核电站共发生了6次核泄漏事故。 2003年12月29日:韩国荣光核电厂5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2004年8月9日,正值日本长崎市民纪念第五十九个“原子弹被爆日”时,日本中部福井县美滨核电站再次发生蒸汽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 2005年5月,英国最大核电站、位于英格兰北部的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热氧再处理电厂因发生放射性液体泄漏事件被迫关闭。 太多太多的事故归根结底是因为核安全技术措施还不够到位,而造成核事故损失巨大的则是因为核辐射,可见提高核安全与辐射安全水平的是紧密相关的,核科学技术获得发展和应用的前提是拥有一个高水平的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环境。由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极大,因此,引起世人关注,关于核安全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发生大型的核事故事件,但是为了预防事故可能性,保证核安全,我建议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我国核安全与辐射安全水平。 一、加强建立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健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职责,提高自制指挥快速反应能力,是有效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前提。建立国家核应急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应急组织和地方单位应急组织的三级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对全国范围内的核安全实施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处理技术简介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处理技术简介 摘要:放射性废物是核能利用的必然产物,是指含有放射性物质或被放射性物 质所污染,活度或活度浓度大于规定的情节解控水平,且所引起的照射未被排除 的废弃物。我国的放射性废物主要来源于核电厂和核燃料循环设施。20世纪80 年代初,我国开始关注和启动有关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处理研究和应用。90年代 中期,水泥固化处理技术日趋成熟,在秦山核电厂和大亚湾核电厂配套建设了低 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系统。同期也编制并颁布实施了废物固化体性能要求 和检验方法的相关标准。随着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核电厂配套建设了 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生产线,主要用于低中水平放射性浓缩液和废树脂的固化处理,以及其他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 关键词:放射性;废物处理;水泥固化 一、工艺流程 放射性废物的固化处理,就是将废物加工成能满足废物储存、运输、处置要 求的,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且结构稳定的废物体。水泥固化通常是将放射性废物、 水泥基料、外加水和其他固化外加剂混合搅拌为均匀的水泥浆体,在合适的养护 条件下,经过不少于28天的养护后形成坚硬的废物固化体。水泥固化的工艺流 程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水泥固化的主要过程包括放射性废物废物和各种固化物料的计量,加料和混合搅拌,水泥浆体的凝结和养护。根据搅拌和加料方式的不同,水泥固 化技术可以分为桶外搅拌、桶内搅拌。 桶内搅拌是以标准的废物桶作为混合容器,将废物、水泥、外加剂、水等按 照规定的加料顺序加入废物桶后,按照设定的搅拌方式搅拌均匀。该方法有弃桨 和提桨两种工艺。弃桨是指水泥浆搅拌完成后,将搅拌桨留在废物桶内不再复用,提桨是指搅拌完成后,将搅拌桨提起,冲洗后重复使用。该方法的优点不需要专 门的混合容器,有利于搅拌桨的清洗和维护。缺点是对废物桶的填充率有要求, 对加料顺序、加料量、搅拌方式和搅拌速率有一个相对严格的控制,既要防止搅 拌时水泥浆的外溅,又要保证合适的废物填充率。 桶外搅拌是将水泥、外加剂、水等在混合容器内按照规定的加料顺序和搅拌 方式,搅拌均匀后将水泥浆输送到废物桶。该方法的优点是搅拌桨的设计和搅拌 方式的选择性良好,可以实现固化物料的均匀搅拌,混合容器也可用作装料器, 从而减少固化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缺点是混合容器的清洗,搅拌桨的维护较复杂。需要注意的是,与桶内固化相比,桶外固化增加了水泥浆从混合容器向废物桶输 送的过程,这就要求水泥浆须有较好的流动度和较长的初终凝时间,以防止输送 过程中的堵塞或凝结。 与其他固化处理技术相比,水泥固化处理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具有如 下优点: ①设备简单,生产能力大,处理过程时间短; ②固化过程二次污染少; ③固化体结构密实,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④固化体的耐辐照和抗生物侵蚀性好; ⑤能够实现大多数液体废物和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 ⑥自屏蔽效应好。

核电厂选址及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

核电厂选址及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 1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压力的日益增大,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积极发展核电已成为共识。国家《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2005-2020)》的颁布更是在我国掀起了一股核电建设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十余个省份先后开展了核电厂选址工作。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人口分布不均匀、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在当前核电建设形势下,如何在既满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展核电厂选址又使得核电厂与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从事核电厂选址和核安全监管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核电厂选址工作中的经验,根据核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要求,重点分析了我国核电厂选址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并提出了我国核电厂选址及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 2 核电厂选址应关注的核安全和环保问题 笔者参与了多个核电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初可研报告编制及评审,以下就核电厂选址从核安全和环保角度展开探讨,并提出值得关注的问题。 2.1 关于核电厂选址的法规要求 根据我国《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以及国内外核电厂选址有关法规要求,在核电厂选址中需要评价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一是厂址外部环境对核电厂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外部自然和人为事件;其二是核电厂对厂址周围区域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第三点是实施应急计划的可行性,即在假定核电厂发生需要采取应急的事故工况下,厂址周围区域特征对实施应急计划的影响。对于一个特定厂址,如果在上述三个方面不存在影响厂址可接受性的因素或者能够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解决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那么该厂址就具备建设核电厂的厂址条件[1]。 2.2 民用飞机坠毁对核电厂的安全影响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外部人为事件》(HAD101/04)中详细说明了飞机坠毁对核电厂安全影响的评价。对于飞机坠毁对核电厂的安全影响,导则指出,对于在核电厂4km范围内经过的航线或起落通道需考虑其造成飞机坠毁的潜在危险。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两个厂址上空航线距厂址小于4km的案例,对其进行的坠机概率评价分析得出:采用近10年的平均事故率计算得出从目前至2020年,厂址区域坠机概率均小于或等于10-8,小于HAD101/04的筛选概率水平10-7。

辐射防护与核电站安全(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辐射防护与核电站安全(标准版)

辐射防护与核电站安全(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群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性学科。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质子和中子等属于电离辐射,而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激光则属于非电离辐射。在核能领域,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及其防护。通常将电离辐射简称为辐射或辐射照射。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事实上,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约76.58%)和医疗(约20%),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25%)。在世界范围内,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毫希,有些地区的天然本底辐射水平要比这个平均值高得多。 核能应用领域的辐射照射来源于核能产生装置(如核电站)在运

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调查与研究报告

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调查与研究报告 作者:胡蓉 指导老师:陆道纲 【摘要】国际能源局势风起云涌,各国为解决能源储蓄、运输、缓解环境压力等问题,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安全的能源局势,都将积极发展核电列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是国家核电发展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对核电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核电事业刚刚起步,但是就初步了解得知目前公众对核电的接受情况并不理想,这势必对大力发展核电造成阻碍。面对这样的境况,应该如何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要使国家、企业与百姓三方达到和谐共赢的局面,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都要尽力发挥自身作用,履行社会义务,为核电的健康有序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次调查于2009年2月开始,历时一个多月,以对秦山核电站附近居民和华北电力大学学生的调查为主,同时对杭州、上海等城市居民和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大学生展开调研,就公众对核电站的接受度、核电站对公众的健康影响、核电站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等问题,利用调查问卷、座谈、资料查阅等调研手段,以实际调查结果为根据,运用电脑数据分析,结合专业知识一一总结分析,力求从中找出原因并探寻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政府、核电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也是作为在校大学生为我国的核电事业贡献出的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核电公众接受度改善方案 引言 我国核电事业刚刚起步,要想长远健康发展更是需要公众的支持。核电以其“事故发生率低而后果严重”引起高度的公众关注度,而且国际上两次较大的核事故对公众造成的不良影响仍在。因此,公众的接受度不仅仅依靠技术的提高而改变,更多的是靠社会工作如宣传、教育、福利等方面多层共行,才能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核电发展氛围,更有效的拉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第九章核电站三废的收集与处理

第九章核电站三废的收集与处理 核电厂与一般工厂一样,会产生一些诸如粉尘、热量和化学产物之类的废物。但在核电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裂变产物及活化腐蚀产物等,因而还会产生一些带有放射性的液体、气体和固体废物。 为保护环境免受污染、防止工作人员和电厂周围居民受到过量的放射性辐照,核电站在排出或再利用这些放射性废物之前,一定要采用必要的工艺对它们进行处理,经监测符合有关标准后再进行排放或回收再利用。 为此,大亚湾核电站设立了一整套排出物的处理和排放系统。这些系统主要有: ——核岛排气和疏水系统(RPE); ——硼回收系统(TEP); ——废液处理系统(TEU); ——废液排放系统(TER); ——废气处理系统(TEG); ——固体废物处理系统(TES)。 9.1核电站三废的来源及分类 1. 废液的分类 废液按其不同来源和化学性质,分为可复用废液和不可复用废液。 可复用的废液是指从一回路排出的未被空气污染的,含氢和裂变产物的反应堆冷却剂。这部分排水由RPE系统收集并送往硼回收系统(TEP),经处理后供一回路重新使用。 不可复用的废液又分为工艺排水、地面排水和化学废液三类。其中,工艺排水是指从一回路排出的、已暴露在空气中的、低化学含量的放射性废液;地面排水是指来自地面的、化学含量不定的低放射性废液;化学废液是指被化学物质污染的,并可能含有放射性的废液。这三种废液都是由RPE系统收集、就地分类,分别送往废液处理系统(TEU)的工艺排水箱、地面排水箱和化学废水贮存箱,经处理后通过废液排放系统(TER)排放。 除了上述三种废液外,还有一种废液,叫做公用废液,是指淋浴、洗涤和热加工车间使用去污剂去污的废水。这些废水通常会有较弱的放射性。公用废液由联系核岛、机修车

核废料处理工艺流程实习

核废料处理工艺流程实习 一、实习时间 2013年6月14日下午 二、实习地点 四川省绵阳市九院核废料处理实验中心 三、实习单位及单位概况 绵阳九院,全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又叫科学城,中物院,或839 。国家高度保密单位,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 四、背景现状: 目前,世界上约有12万吨高级核废料,而且每年正以7200吨的速度增长。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废料国家,有5万吨左右;欧洲和亚洲分别有3.5万吨左右。 中国过去的核军事工业,造原子弹氢弹产生了一些高放废物, 这些废物现在是液体, 将来要变成固体, 要最终处置。现在中国在大力发展核电站,也要产生乏燃料,乏燃料要经过后处理。处理的整个流程是乏燃料从反应堆里拿出来以后,要经过后处理,把铀和钚回取出来。剩下的是高放废液,这种液体要变成玻璃固化体,最终埋到地底下去。 据了解,在核工业产生的废物中99%属于中低放废物,处理起来相对容易。而剩下的1%含有多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高浓度放射性核素,其中一种被称为钚的核素,只需摄入10毫克就能让人致死。其毒性尚不能用普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使其降解或消除,只能靠自身的放射性衰变慢慢减轻其危害。高放废物要达到无害化需要数千年、上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现阶段深地质处置是高放废物处置最现实的一种方法:即在地下建造一个处置库。为了保障核素不会向外迁移,必须设置层层屏障。首先将高放废液进行玻璃固化,再将玻璃固化体装入金属罐。在处置库中这些废物罐周围充填有回填材料。同时还要找到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做处置库的外壳。因为稳定完整的岩体才是确保核素不向外迁移的最强有力的保证。

核电厂安全知识点

核电厂潜在的危险性:1)核电厂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2 反应堆停闭后会长时间释放衰变热3)反应堆存在大量的高温高压水4)反应堆功率可能迅速升高。 核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他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他的重要性得到应有的重视。 特性:安全文化的有形导出、安全文化主动精神。 实质:在电厂内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在核电厂内营造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员工尊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提高人员绩效和核电厂的安全性能。 人品特性: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自我检查是一种极高人员绩效的工具,常用方法:STAR”stop停止、think思考、act行动、review 检查。 监护:指两名操作人员同时检查将要进行的操作的正确性。 安全文化评价的方法:人员访谈、行为观察、文件查阅。 我国核安全法规体系分为: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指导性文件、参考性文件。 核电安全许可证:核电厂厂址安全审查安全批准书、核电厂建造许可证、核电厂首次装料批准书、核电厂运行许可证、核电厂退役批准书、操作员执照、高级操作员执照。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指许可证申请者向环境保护部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核安全报告分为定期报告、不定期报告、和事故报告。 核事故应急管理的方针: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应急计划是针对应急响应行动制定的文件,是其他应急文件的基础。 应急计划区:为了在核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保护公众的防护行动,事先在核电厂周围划出制定应急计划并做好适当准备的区域。 应急状态分级: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厂区应急、场外应急。 通用应急水平即又防护行动客避免的剂量。。。。隐蔽10 撤离50 典防护100 临时性避迁(第一个月30 第二个月10)(mSv)永久性在居住寿期内1Sv 核电安全的总目标是建立在核动力厂中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以保护人民和环境免受危害。用防护目标、核电技术安全目标、核电安全目标的目标的数量指标做补充。核动力厂设计的纵深防御的五个层次:1)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及运行,使偏离正常运行状态的情况很少发生、2)设置停堆保护系统和相应的支持系统,防止运行中出现的偏差发展成为事故3)设置专设安全设施,限制设计基准设计的后果,防止发生堆芯融化的严重事故4)利用特殊设计设施,进行事故管理5)场外应急设施和措施。 轻水堆核电厂普遍采用的四道实体屏障:芯块、燃料元件包壳、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承压边界和安全壳及安全壳系统 概率安全分析:把整个系统的失效概率通过结果的逻辑推理与他各个层次的子系统、部件及外界条件等的失效概率联系起来,从而找出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 概率论的分析方法:1)事件树分析:建立事件树即进行功能模化,继始发事件后,把各项与安全相关的功能按失效与否逐级开展,就能得到一系列后果不同的事件序列。2)故障树分析:把系统的失效作为分析的目标,由此反推,寻找直接导致这一失效的全部因素。直至毋需再研究其发生的因素为止。 电厂的概率安全分析通常是在三个级别上进行的。一级概率安全分析确定可导致堆芯损坏的事件序列及这些序列的估算频率,可对上述弱点及防止堆芯损坏的的方法提供重要见解。二

核电站面临的腐蚀问题及对策(苏州院刘飞华)

我国核电站面临的腐蚀问题及对策 刘飞华1,任爱1,费克勋1,杨帆2 1 苏州热工研究院, 2 大亚湾核电站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从核电站设备和结构所处环境的角度综述了核电站面临的腐蚀问题,以及这些腐蚀问题对核电站安全运行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宏观解决这些腐蚀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核电站腐蚀安全 核电站由于其环境条件、运行工况的特殊行,对设备和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腐蚀作为材料失效的三大模式(断裂、磨损和腐蚀)之一,同样也是核电站设备和结构失效的主要模式。从国内外核电站的运行经验和相关的报道来看,腐蚀不仅使与海水、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接触的常规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样也使核安全屏障相关部件,特别是那些在核电站整个寿期内不能更换的部件(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安全壳)的完整性遭受到破坏,使核安全受到了威胁。美国Davis-Besse事件以来,腐蚀对核电站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更加高度的关注。 1.核电站面临的腐蚀问题及经验反馈 大部分核电站都是利用工艺水来传递热量,利用海水作为核电站最终的冷却源,为了能满足工艺的要求,还需要利用很多化学物质来进行水处理,核电站面临各种各样的腐蚀环境。下面将从核电站设备面临的各种不同腐蚀性环境来讨论核电站的腐蚀问题。 1.1 一回路高温高压硼酸水环境 压水堆核电站(PWR)一回路包含了核电站最重要的设备,有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一回路管道、主泵等。这些设备的可靠性关系到整个核电站的安全和运行,例如包容燃料堆芯、维持一回路压力边界、冷却对芯、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现今PWR核电站的设计寿命一般为40年,在这40年的寿期中,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安全壳是不能更换的,如果它们损坏就意味着核电站的关闭;蒸汽发生器、主泵、稳压器、一回路管道虽然能够更换,但更换所需的时间长,维修费用大。从过去的运行经验看,蒸汽发

核电站的辐射防护和废物处理

第八章 核电站的辐射防护和废物处理 8.1 核辐射及其效应 8.1.1 核辐射的物质效应 在核电站范围内,参加核辐射的粒子主要是带正电的α粒子,带负电的β粒子,γ射线(光子)以及不带电的中子,被辐照的物质,我们仅局限于生物形式(包括人体)和用于辐射防护的惰性物质,粒子或射线与物质的作用,主要表现出下列几种效应: (1)由电子引起的激发和电离 当物质受到β粒子(电子)的照射时,产生的效应与它入射时能量E 有很大关系,如果进入物质的电子能量非常低,它仅仅在物质中移动,而对物质的分子没多大的影响,如果入射的电子能量较大,它就将能量传递给原子中的电子,使电子激发到较高能态,或产生电离,接着发生光的发射。例如,当重元素中的内部轨道上的电子置换时,所产生的高能射线就是X 射线。 核反应堆中的β粒子具有0.01~1.0MeV 范围的能量,它穿越物质时能产生大量的电离。粗略的近似计算认为,产生一个离子对约需32eV 的能量。随着物质的每次电离,β粒子损失其能量并最终停止。β粒子所走的路程被称为射程。实验发现:射程正比于β粒子的能量,反比于所穿越物质的密度。如果β粒子得能量E>0.8Mev 时,射程计算的近似为: 30.55(0.16()/) E Mev R cm g cm -=)ρ( (8-1) 式中,ρ是被照射物质的密度,由此可见,β粒子在液体和固体中的射程仅为几个毫米,在空气中也仅为几米。 (2)被重原子慢化的带电重粒子 由于带电粒子(如质子,α粒子)或离子(如裂变碎片)比电子重的多,所以把它们归入重粒子。如果入射的能量相同,它们的运动速度比电子小得多,因为质子与电子的质量比为1836,在相同能量下它们的速度比为0.0233,其动量比为42.85,所以在运动中重粒子不易发生偏转。 带电重粒子在物质中由于同原子中电子的静电相互作用会慢化下来,重粒子在损失其能量的同时,电子获得能量被跃迁。因此,重粒子通过物质时就会有大量的电离产生,随着重粒子能量的衰减,最后它在射程内停止,这一射程比电子的射程短得多,例如,一个能量为2MeV 的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为1cm 。若假定纸的密度是空气的1000倍,则2MeV 的α粒子就可被0.001cm 厚的纸挡住,或被人的皮肤挡住。因此,α粒子的防护并无多大困难。 (3)被核散射的带电重粒子 高速带电粒子遇到非常重的带点原子核时,由于两个粒子的排斥,迫使入射粒子改变运动方向,沿着双曲线方向继续运动,这就是入射粒子被散射。除非入射粒子的能量非常高,且能进入核力的范围之内,否则它能引起核反应的概率非常小。当然并不排除它被散射后又遇到另一原子的电子,并引起电离的可能性。 (4)γ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核废料的处理与利用

核废料的处理与利用 随着人类的日益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煤电和水电已经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于是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效率更高的核电。经过及时年的发展,核电已经与水电、煤电一起构成了世界能源供应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核电站。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全世界共有441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及东亚的一些工业化国家,其中美国有104台、法国58台、日本54台、俄罗斯32台、韩国21台。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6%,其中法国高达75.17%,日本为29.23%,美国为20.17%,已有18个国家和地区核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比例超过20%。目前全球在建核电机组63台,装机容量为608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 然而就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核电显然也不例外。核电拥有诸多优点,比如: 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4.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然而其缺点也显而易见,首先核电站要求极其高的防护系数,一旦出现微小额疏漏,就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巨大灾祸(如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而更让人头疼的就是核废料的处理了。 核废料是核物质在核反应堆(原子炉)内燃烧后余留下来的核灰烬,具有极强烈的放射性,而且其半衰期长达数千年、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也就是说,在几十万年后,这些核废料还能伤害人类和环境。由于核废料已经无法发电,显然不能在把他作为原料投入核反应堆,但是有不能随便丢弃,因为其有极其强烈的放射性,一旦流入自然环境,将使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需

核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及应急措施研究

核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及核事故应急措施研究——以日 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为例 核事故主要是指那些有可能对广大公众造成异常照射的超临界事故或放射性物质严重泄漏事故。核事故应急是指为了控制或者缓解核事故、减轻核事故后果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秩序和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行动, 在核事故发生时实施应急干预。“干预”是指在核事故或辐射应急情况下, 为了避免或减少公众可能受到的剂量而采取的防护行动和措施。突发事件是一个模糊但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含义和分类。在国内,突发事件通常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并危及公众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乃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和全球稳定,需要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突发事件的内涵和我们经常使用的两类专业词语很相似,有必要区分一下。一类是和危机事件、紧急事件以及风险事件的区分。在概念使用上,突发事件更侧重于强调事件的突发性和偶然性;紧急事件更侧重于强调处置时间的紧迫性和时间性;危机事件更侧重于强调实践的规模和影响程度;风险事件更多强调事件发生前的可预测性和可量化性旧的突发事件最大特点首先是其“突发性”即这种突发事件的因素以什么方式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是偶然的,通常不是人们所能看得准的。这也就决定了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完全预测的。并且,公共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其力量、声势、规模都扩展非常迅速。其次是“影响性”,即突发事件一产生就具有共振性,容易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一个小小的起因经过连锁反应往往会在较短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并迅速产生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不仅如此,因为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社会系统的复杂多变性和社会发展的不可逆性,使得每一次公共突发事件的出现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进而使政府在处理时无章可循,政府应对的是否有力也给社会稳定带来重要的影响。再次是“危害性”,即突发事件结果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即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公共突发事件,都必将不同程度地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政治、经济和精神上的破坏与损失。 核辐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造成放射性污染与引发人体健康影响的区别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期末复习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期末复习 第一章放射性废物内容与原则 1.放射性废物: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活度大于审管机构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期不再使用的物质。 2.放射性废物治理的基本方法:分散稀释(废气排放、废液排放)、浓集隔离(沉淀、过滤、吸附、蒸发、固化、埋藏)。 3.放射性废物管理体系图: 4.放射性废物管理模式: 5.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超越国界的保护、保护后代、不给后代造成不适当的负担、纳入国家法律框架、控制放射性废物产生、兼顾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各阶段间的相依性、保证废物管理设施安全。 6.实践:为了某种有益目的,增加照射的人类活动。 7.干预:减少业已存在的照射的人类活动。 8.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和核设施的退役,涉及职业照射、公众照射、潜在照射、应急照射和持续照射。 9.《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基本标准》:实践的正当性、防护与安全最优化、个人剂量与限值、干预的正当性和干预措施最优化。 10.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特点: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完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真空)、电磁场等物理变放射性化,

或参加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其结果都不能改变放射性元素固有的衰变规律。 不能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消除。 只能通过自身衰变或核反应嬗变降低。 第二章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1.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方法: 按废物的物理化学形态:气载废物、液体废物、固体废物。 按放射性水平:低放废物、中放废物、高放废物。 按废物来源:核燃料循环废物、核技术利用废物、退役废物、铀(钍)伴生矿脉废物。 按半衰期:长寿命废物、短寿命废物。 按辐射类型:β/γ放射性废物、α废物。 按处置方式:免管废物、可清洁解控废物、近地表处置废物、地质处置废物。 按毒性:低毒组废物、中毒组废物、高毒组废物、极毒组废物。按释热性:高发热废物、低发热废物、微低热废物。 2.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的危害程度分类:由Ⅰ到Ⅴ五类: 极度危险源: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辐射装置。 高度危险源:工业β照相源。 危险源:固定工业测量源。 低危险源:骨密度仪、静电消除器源。

核电站环境影响与安全

核电站环境影响与安全 摘要根据国家能源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我国未来十年将有大批核电建成投产。介绍核电运行的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上的重大核泄漏事故的原因及危害,讨论核电站的辐射等因素对周围环境与人员的影响,以及为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所采取的部分保障措施。 关键词核电站;核事故;核安全;核辐射 核能是一种经济的能源。来自欧盟的报告显示,欧洲通过比较各种燃料循环的外部成本得出的结论是:燃煤和燃油发电,相关的外部成本5美分左右,天然气约1美分,核电的平均成本在0.35美分左右。我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该电站于1984年破土动工,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从那时起走到今年,我国投入运行的核电装机只有908万千瓦,即未来十年的核电装机量将比现阶段总量大的多。 核电站大体可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核能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另一部分是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核电站用的燃料是铀,铀是一种很重的金属。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一种叫“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通过热交换使二回路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气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并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这就是世界上最普及的压水反应堆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从第一座反应堆运行至今出现过三哩岛核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两次重大核事故。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研究人员在做一次安全实验时,切断了反应堆所有的安全措施,却又要启动反应堆,这个实验方案严重违反了安全规程,制订的计划又极不认真,极不负责。这个试验造成第四号反应堆大厅起火,并发生化学爆炸,反应堆厂房顶盖被炸掀,放射性物质随着蒸汽和烟云进入大气,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事故当时有2人被炸死,1人死于心脏病,救火中有29人受辐射损伤,其中28人因患急性放射性病致死。事故后周围30公里范围内撤离了21万居民。这是一次严重的责任事故,而且前苏联开发的这种石墨水冷堆具有较大的缺陷,它有一段正温度系数的正反馈工作区。在该工作区时温度增加后核反应会加剧而不是减慢,这在反应堆的设计上是不能允许的。另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绝大多数核电站具有的安全壳,这也使该事故危害加大。 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促使有核电站运行的所有国家重新仔细检查了核电站的基本安全特性。通过经验教训分析反馈,促进了更先进的反应堆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以提高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两次事故也促进了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安全可靠性的提高。核电其实是一种安全性能好的能源,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并且正确的选择核反应堆的堆型,就可以做到核电站发生事故的机率为4×10-6/堆·年,即100个核电站运行2500年,才有可能发生一次堆芯熔化的事故。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还可以进一步地减小这一机率。即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编者按:人类能够惬意地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会使用火。火让人类开始吃熟食、方便地取暖、也可以用于在危机四伏的早期丛林中抵御袭击。可以说,人类能够成为地球上的顶级动物与火密不可分。火是人类把能量从木材中转化的一种方式。而能量转化如今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做的事情。能源提供能量,消耗能源也必然会对人类产生影响,比如:环境。 一、能源: 既然说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就不能不知道何为能源。 1. 能源的定义:《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由此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2. 能源的分类:能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气、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3. 能源的开发状况:主要有常规能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新能源比 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早期、风能。 根据人类的发展,我主要选出四个阶段的主要能源:干木材、煤、石油、天然气(气态石油 气)探究它们的规律。对于这四种燃料,不同之处就是使用时的热值。根据公式 m c Q= 容易得知能源效率与热值成正比。它们的热值分别是 4-1 =1.2510 C J kg ? 干木柴 ,对 于煤 4-1 =2.9310 C J kg ? 煤,对于石油 4-1 =4.52210 C J kg ? 石油 ,对于气态液化 石油气有 4-1 =5.02310 C J kg ? 气态液化石油气。我们不难发现,开发年代越短的能源 热值越大。再看现在的核能,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2 E m c =,其中蕴含的能量更是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