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维护秩序》_19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维护秩序》_19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1课时维护秩序

知识目标

1.知道社会秩序的内容及意义。

2.明确社会规则的作用。

水平目标

1.理解社会秩序的含义。

2.提升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理解,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2.形成以遵规守序为荣,以违规违序为耻的意识。

3.热爱规则,遵守规则。

重点

1.明确社会秩序的意义或作用。

2.明确社会规则的作用或意义。

3.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难点

1.社会规则的含义。

2.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

教师准备:准备教材22页“使用你的经验”中的四个幻灯片或是与此类似的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导入】中国参与严厉制裁朝鲜的原因

2017年的四五月份,战争的乌云笼罩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的上空,美国与朝鲜之间大有一战触发之势,整个世界都为之紧张之极。为何两国表现剑拔弩张之势呢?原因还要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开始说起。

考虑到一场核战争将使全人类遭受浩劫,因而需要竭尽全力避免发生这种战争的危险并采取措施以保障各国人民的安全,1968年7月1日由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分别在

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共11款。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动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印度、巴基斯坦与以色列三国皆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于1993年3月12日宣布退出意向,但后又撤回。于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意向,于2003年4月10日正式退出。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朝鲜一次次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制造、发射核武器,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维护联合国决议,虽作为近邻,中国也不得不采取措施参与联合国对朝鲜这个国家的制裁。

一句话:朝鲜不遵守国际规则,才是遭到美国等国家的不满及全世界对他的制裁的起因。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原因我们在这里不展开。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教师放幻灯片或是让学生看教材22页四幅图片,提出问题:

(1)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2)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或思考后,教师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分别体现了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2)混乱、糟糕等形容无法实行的词都能够。

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个问题:

(1)什么叫社会秩序?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社会秩序有什么作用或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思考或预习情况,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包括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意义:良好的社会秩序能够维护社会正常运行;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教材P23最下面两段)

2.请同学完成教材23页中间“探究与分享”,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

教师可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交通堵塞、不安全事故发生等言之有理即可。主要体现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注重及安全意识的唤醒即可。(2)学校派出老师或请交通警察来维护;对学生、家长以不同形式发通知,提升安全、文明意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过渡语】再次强调社会秩序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秩序能够维护社会正常运行;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我们该怎样维护或保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呢?这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第二

个问题——维护秩序靠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维护秩序靠规则,究竟“规则”有什么魅力能维护社会秩序呢?

1.请同学预习教材24页“探究与分享”,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

(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1)除教材上列举的三个规则外,还有下棋游戏和竞赛落棋无悔;在观看电影、歌剧时要安静不喧哗、行人过马路红绿灯、景区旅游文明有序、上下公共汽车先下后上等。(2)作用表现在: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含义,即什么叫社会规则?它包括哪些?作用是什么?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过渡语】社会规则是如何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的呢?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知识拓展】

1.什么是纪律?它的特点是什么?纪律与规则有何区别?

(1)含义:指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实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2)特点:纪律作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具有历史性的特点。纪律既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那么,当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纪律就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3)区别:纪律是维持人们一定关系的规则,要求一定集体成员必须执行。规则的范围比纪律大得多。

2.相关规则的名言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莱蒙特

(3)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问辩》

(4)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否则就要坠落;干部要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腐败。

3.习近平从严治党:明规则替换潜规则,青年党员点赞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用明规则替换潜规则。

“立明规则,破潜规则,必须在党内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大气候不形成,小气候自然就会成气候。”“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以正压邪,让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全党上下,任何一级组织、任何一名党员和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法规纪律,对党忠诚,光明磊落,公道正派。”

201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提出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增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特别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生活需要秩序,它既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一个保障,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二是维护良好的秩序需要社会规则,如我们身边的道德、法律、纪律等都是维系社会秩序、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而规则的落实也就是起作用必须靠人们自觉遵守,否则将会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维护秩序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内容

2.社会秩序的作用

(1)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一个保障

(2)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1.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理解2.社会规则的作用

(1)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2)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