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育智慧型教师的实践研究

2008年教学管理与教研管理教学论文二等奖

【摘要】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水平,努力探索智慧型教师成长的机制与途径,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改革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围绕“构筑智慧课堂、追求有效教研”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思路,以校本教研为抓手,通过行动研究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途径,构建类型及运作方式开展深入实践,创建了一批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学习共同体。在实践过程中,一批“智慧型教师”在迅速成长,学生中涌现出了“智慧学习、轻负高质”的喜人气象。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智慧型教师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进入攻坚阶段。这一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势、把握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水平,努力探索智慧型教师成长的机制与途径,进而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改革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围绕“构筑智慧课堂、追求有效教研”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思路,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力求通过有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提高教师

情学情报告”的基础上,我校由教科室牵头,联合校内外专家对学科报告进行进一步分析和会审,提出学校阶段性的“教情学情简报”。简报对学校一个时期在各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归类和甄别,并对这些问题可能的原因和可以采取的相关措施提供方向性指导,为教师开展基于行动研究的校本教研提供进一步的方向。“教情学情监控平台”的建立和实施,是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不断循环的过程,它既有助于学校对一个阶段各学科教情学情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又为学校发动、指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开展学习共同体活动提供了方向,从而真正体现了学习共同体以“实际工作为本”、以“具体问题为本”的重要理念。

二、形式多样,注入学习共同体的持久活力

(一)教研组织的学习共同体

以学校教师组成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导形式,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它有着灵活自主、针对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更有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实践中,我们就学校固有的一些组织,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共同体、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共同体、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共同体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数学教研组启动“师徒同上一节课”的活动,由徒弟预约师傅上课;语文教研组进行了“同课异构、连环跟近”式的教研活动;英语教研组充分利用我校有两个外籍教师的优势,举行了“中外教师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教研活动。

为创新教研组织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我们一直在摸索和实践,挖掘了以下几个载体。

1、一徒多师,教学相长

师徒结对是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管理上的一个常规做法,这一做法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师傅的一些不成熟、陈旧的教学思想对徒弟思想的影响,师傅本身所存在的知识局限性,这些都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采取一徒多师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以上矛盾。在课题实施期间,我们通过教师自主报名,师徒双向选择的方式在期初开展结对活动,全校30周岁以下的青年老师均有至少两名师傅对其进行学科或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每月规定专门的师徒活

动日,给予一定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自由,切实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2、名师引领,对话进步

我校的胡震珍校长是宁波市名师,江东区教育局在2006年为其成立了“胡震珍名师工作室”,正是利用这么一种便利的条件,我们学校教师纷纷加入到这一工作室来,在胡震珍名师的引领下,定期开展沙龙式的主题研讨活动,这类研讨活动以课例研究、案例分析为主,一般包括:案例准备——组织讨论——角色扮演——反思拓展四个部分,即先有现场的或录制的教学案例,然后组织讨论,通过教师现场演绎,再进行反思与主题拓展,撰写活动感想。这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定的层面上对话成为一种制度、交流成为一种习惯。

3、校际交流,和谐发展

这里的校际学习共同体是指不同学校间,或者不同学校的教师间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它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学校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共同体活动受限比较多。为充分利用其优势而尽量避免其不足,学校从制度上确保校际合作交流的开展,规定每年的五月和十月为校际合作交流月;从形式创新上促进校际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我们从以往的送课到现在的送课与送讲座性结合,教师间交流扩展到两校学生间的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送教活动,不仅给青年教师创设了锻炼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两校老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拓展和延伸校际合作交流的内涵和实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际教研联合活动,如:2006年10月在区教研室的牵线下,我校与上海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骨干教师研修班的80多位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本着共同的愿景——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交流活动。2006年12月,我校与江东实验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三校联合举行了“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质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我们丰富着校际合作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其内涵,为真正意义上的校际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模式。

4、专业合作,跨越层次

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往往缺少理论指导,专业人员与教师间的对话可以使一线教师站在高一层面去审视教学问题,挖掘教育教学现象背后存在的深层问题。近年来,我们邀请了部分退休学科教研员定期蹲点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还聘请了特级教师陈妙恩长期指导学校语文教学;通过区教育局

的搭桥引线,我校以市规划课题《构建有效学习共同体,营造智慧型校园的实践与研究》为引领,与高校教师建立合作关系,请他们指导和参与教师行动研究课题的研究,以此开展学习共同体的创建。

(二)不同成长期的学习共同体

基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有的主体性、动态性、多元性和建构性等多方面的特点,为给他们提供个别化学习的支持,以帮助其有效实现专业化发展,我们学校们根据教师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特点,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等三个期。基于教师不同专业成长期而走在一起的教师有着共同的发展话题,相似的专业特点,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搭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中心大讲堂”在专家的引领作用下,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那种平民教师的“草根式”讲座和论坛,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为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赋予不同成长期教师的话语平台,学校定期给各成长期的教师发表自身思想的机会,各成长期教师在各自的团队合作共同体下,提炼他们的教育思想和观点,由教师代表在中心大讲堂中阐述自己的教育观,这种方式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不仅营造了教育百家争鸣的良好状态,而且使不同专业成长期的教师有了又一个成长的平台。

(三)自发联盟的学习共同体

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不同的成长期划分虽然也是教师间进行协作和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的一种团体,但它有着至上而下的行政干涉。我们通过实践发现教师学习共同体除了以教研组、课题组成员等为单位组成外,更应该有志趣相同的有着共同目标的教师自由组成的。那种基于教师自发的,源于教师共同兴趣的自由民间组合,更有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意味。在实践中,为培育这样的环境和共同体生长土壤,我们通过了以下途径来确保其有效展开。

1、搭建学习平台

首先是时间保证。每周五的业务学习时间是学习共同体活动的固定时间,除外还有不定期的教研活动时间和个人业务能力学习时间。其次是方式多样。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激情和表达欲望,我们是通过集体学习、年级组学习、教研组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支持教师的学习。我们每

学期以年级组和教研组为单位提供给每位教师一定金额的活动经费,年级组和教研组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织学习活动。学校把书籍杂志的征订权下放到各年级组和教研组,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征订1-2本杂志或书籍,同时学校给每位教师以学年100圆的书籍征订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订阅,自己保存。

2、选好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枯燥、单一,不仅不能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看待教育问题。只有学习内容的多样化,才能激发起兴趣,开拓视野。为此,这以类别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除了对根据需要对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研讨外,学校常为教师们提供一些社会话题,如:如何做一个品位教师,如何看待轻负高效等等,这样广泛地接触各类问题和现象,丰富着教师的头脑,发散着教师的思维,由此而提高教师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建立学习机制

为了使教师把这种自发学习当成一项自觉主动,甚至是迫切的行动,需要建立了一套激励机制。学校不定期的在不同的团队间开展读书征文比赛、辩论赛等,以此来调动、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同时把这些比赛的成绩纳入团队考核中。把大家凝聚在目标的旗帜之下,激励大家朝着期望的方向前进是我们在这一教师自发学习共同体中所采用的一种机制。

三、制度保证,完善学习共同体的管理机制

(一)订出制度成风习

为保证学习共同体的切实开展,我们从制订和修改一系列的教学制度入手,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求,逐年完善原有的与教学有关的制度,如原来的《江东中心教师奖育奖学条例》规定奖励的形式为现金发放,为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性,我校修改了奖育奖学条例,变奖励现金为奖励现金和培训券相结合,中心大讲台的主讲从专家向一线教师倾斜,听课内容从本学科向其他学科延伸,教师比武从青年教师向全体教师过渡,对外开课从单一课的展示向教科研结合展示发展,教师评价从理性向质与量相结合进行改革,与此同时,我校根据需要逐步出台了新的规章制度,如教研组自主活动和购书经费规定,学期教育叙事撰写的规定等。

(二)选好组长带好头

一个好的组长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在实践初期尤其显得重要。为保证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开展,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我们一般由学校选派学科骨干担任,在学习共同体活动的初期具有一定导向和指导作用,定期开展优秀组长的评比,随着学习共同体的进一步推进,一些自发联盟组织的形成,我们逐渐淡化组长的行政管理概念而侧重于学习共同体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在优秀学习共同体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往往采用团队捆绑的方式进行,而不再进行个体单项评价。

(三)拉长共同学习链

内容链上,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初期,我们往往把共同的话题锁定与课堂教学工作,随着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我们逐渐拓宽了共同体的学习内容,持续推出学习的新内容,如读书沙龙会、谈如何做品位教师、话说营造智慧型校园等,逐步提升学习的内涵和深度;组织链上,我们鼓励教师一个人参加两个以上的学习共同体,引导教师拓展视野,和谐同伴关系;成长链上,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开展一师多徒活动,开展各类对话活动,提高教师的自身话语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此项研究,我校有一批“智慧型教师”在迅速成长,中山数学高段的邬俊耿老师的“三精”牌教学模式,即课前精研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在课堂上精讲,并通过精练的作业题加以巩固和提升,华光语文高段的杨波老师的“自主、分层预习”的教学方法,音乐教研究组推出的“课堂急救小贴士”,专门研究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小细节问题等,这些教师、教研组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初步形成,为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作用。

同时实践过程中,在学生中也涌现出了“智慧学习、轻负高质”的喜人气象,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健康成长,为学生们减轻了过重的负担,现在他们的作业基本都能在学校里完成,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参加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课外文体活动、学校社团、社区志愿者活动中到处都是他们快乐的身影,学习兴趣比以前更浓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

惯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促进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困惑和思考,首先是有关智慧型教师生成的思考,教育的技能和技巧是可以模仿,可以培训的,但通过研究,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除了接受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培养外,更要靠个人长期不懈的自我修养,或者说其在更大的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自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促进智慧型教师的生成,但它不是关键因素,如何从教师内因出发,通过个人生活、职业经历的体悟与反思促成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和修养提升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其次是基于自发联盟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思考,那种由教师自发的,志趣相同的,有着共同教育目标的教师组成的自由民间组合,即基于自发联盟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由于受到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难完全形成。因为其成员不受不受地域、时空、社会的限制,凭借分享共同的思想和观点“聚集”而成的群体往往比较松散,聚得快,散得也快,很难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人员模式,其有效性和实践性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展望未来,我校将与时俱进,围绕着“建设一支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精良的智慧型教师队伍”时代要求,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校本研训的新方法,新路子,更好地实现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校一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利兵等. 教育行动研究:意义、制度与方法[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2]田慧生. 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 教育研究. 2005,(2).

[3]周耀威.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J]. 教育发展研究. 2005,(11).

[4][美]J.D. 布兰斯福特.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美]S.D. 布鲁克菲德. 批判性反思性教师ABC[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 2002.

[6]胡庆芳.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习与学习文化的重建[J]. 上海教育科研

2005,(3).

[7]赵祥麟、王承绪编译. 杜威教育名篇[C].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8]梁宇学. 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 人民教育.

2008,(3-4):38.

[9][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活动方案

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使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藉此推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各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不必面面俱到,着力突出重点;不搞形式主义,讲求活动实效;不能只顾眼前,做好长远规划。 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和活动领导小组,副校长杨xx担任组长,教科室主任尹xx任担任副组长,特级教师牛xx担任专干。牛xx老师具体负责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活动的各项工作。 活动原则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2.引领与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3.自主与互动相结合的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参加人员

学校现任教师中,教龄9年以下(含9年)的青年教师。 活动内容 1.建立成员业务档案。包括: ⑴每个成员的基本情况登记表 姓名、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学习专业、修业年限、专业职务、任教年级、是否参加高学历进修、获得的最高奖励、备注。 ⑵每个成员的专业发展规划书 按学年度填写。内容有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分析,包括师德修养、学识水平、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等项目;自我剖析,谈基础分析的的感受,找出自己的薄弱项目和重点发展项目;三年发展目标: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校、区、市级)、学科带头人(校、区、市级)。年度具体目标:师德修养、学识水平、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的细化和量化。 ⑶每个成员的学年度业务总结 针对自己的年度专业发展规划书,说明目标落实情况,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对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提出建议。 ⑷每个成员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和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论文、著作等原件。 2.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全体成员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围绕“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水笔字、普通话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四个方面进行。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大庆路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我们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很高的价值。“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山可以不靠山,但人一定要靠人。能聚人者以一当十,善管人者以一当百。团队的志向是共同的事业。只要团队成员,都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一心一意为 所在的团队而努力,相互之间都.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二、组织领导 组长:王建华 副组长:许国堂 办公室:周海燕 三、组织形式 1、由校长室直接管理,教科室分管。 2、学校内:由学校牵头,在学校范围内,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长由集体推荐、个人自荐,成员自行组合,每组3-5人,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全面开展,每位教师可参加1-2组,采取多种形式,“师带徒”“青蓝”工程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四、职责任务 1、学校职责任务 (1)负责学校共同体的组建,建立共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负责共同体的管理:组织小组研制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和学年目标,根据本学科特 点组织并督促各共同体按照计划要求开展活动,完成相关任务。 (3)组织对校共同体建设的考核与评价。每学期一次。 2、教师共同体职责 (1)制定、交流自我发展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措施, (2)每学期至少有1节以上市、区级公开课,所有成员要执教1节校级公开课,承办1 次业务讲座。 (3)每学期至少发表2篇主流期刊文章,在三大杯论文竞赛中获奖不少于3 篇。 (4)共同体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 (5)成员之间开展五个一活动:“同研一个课题、同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同写教学反思、同建教育博客”等共同研讨活动。 五、评价考核 每学期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进行考核,设优秀团队奖、达标奖,并在教师专业评比上优先考虑。 2015 年9月7日 分组: 语文3组:任慧芳;周海燕;李惠。 数学2组:李玲;缪书园。 英语组:张凤 品德组:马莉 综合实践组,周海燕 科学组:王生军 艺体组:许国堂 综合组:王建华

合力抱团,让教师在共同体中成长

合力抱团让教师在共同体中成长 沙河镇镇北小学曲丽君 题记: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11月16日,有幸参加了在夏邱中心小学举行的莱州市“促进新教师优质进步”基地建设现场观摩会,观看了青年教师现场粉笔字书写展示,浏览学习了学校的活动刊板:走进联盟、共沐书香工程、教学强师工程、项目攻关工程,听了杨秀老师的一节英语课,聆听了王军荣校长的《精准定位谋方略着眼未来促发展》、王新老师的《理性研判寻找助力教师优质进步的精准站位》,以及翟丽华老师和阴晓晶老师师徒的优秀经验交流,感受到了夏邱中心小学青年教师的活力与才气,感受到了他们取得的成绩,同时王春锡主任对本次活动的总结,让我对“促进新教师优质进步”基地建设内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会议结束后,思考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深感惭愧,虽然我们也很重视,但是远远不够!以本次学习为契机,回校后和我校校长汇报了学习感悟,并共同改进优化了青年教师成长方案:向下扎根,书是方向。教师应该有一个书香人生,校园应该书香四溢;一名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教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使其学生也嗜书爱书。教师多读书,可以让手中的教材活起来;多读书,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厚起来;多读书,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为了扎实推进“师徒结对”活动,我校即将启动“生活,因读书更精彩”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让青年教师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从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通过定期给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评选书香教师等活动,有效改进学校内部的阅读氛围,通过氛围的营造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组织中的价值取向,从而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读书中来。 集体备课,抱团学习。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创新教研形式,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背后和根源性的东西,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独立备课能力,校长决定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手写教案,召开各教研组结合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为确立课题做好准备 由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一旦停止学习,势必会落后。鉴于我们身处这样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教育管理部门大力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责无旁贷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型人才。然而,要培养这种学习型人才,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一方面要使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学习处于时代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务必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面对更新迅速的知识和飞速发展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仍然将学习方式局限于个人学习,其专业发展速度势必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这时,学会通过与他人共同学习、共享经验、取长补短来提高学习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 历经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教师至关重要,改革最终发生在教室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日常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正成为课改的重点,于是如何通过日常教研改进教师职业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正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与此同时,如何提高全体教师教研能力的课题日益突兀,共同体建设的策略研究成为我们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2.明确课题方向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研组织没有共同的愿景 如果提问某一个教研组织的成员,你们组织的共同的愿景(指共同意愿的景象)是什么?可能十有八九答不出,或者根本没有思考过。 学校的教研组织是整个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究制度也是存在的。要求教研组、备课组积极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究活动,搭建起同伴互助的平台。确定研究主题,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研沙龙、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等形式,加强教师间的教学切磋,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汲取营养,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与成果,彼此支持,共同发展。这都在日常的教研组织中发挥一些作用,但这些作用是在教育行政管理下完成的,说白了就是由领导布置教师完成或应付的过程,而不是共同愿景下的行动。这对于一个团队共同的愿景建设还是很不够。 (2)个人超越与组织学习的问题 现实中个人和教研组织会有不同矛盾,有时会很尖锐。我们一方面承认有的教师学习能力强,业务上精益求精。虽然个人学习并不保证整个组织也在学习,但是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无从开始。但是我们想进一步提出的是,如果我们的教研织组能够共同学习,对于教师的整体提高才是至关重要的。 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其所带来的新思潮和新实践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关系都产生了全新的视角与启示。在教育领域也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推进一场包括重建课程结构、革新教学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考试评价制度等层面的全方位课程改革运动。要让这场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契机,就要促成教师基于角色转型和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专业力量的兴起,重建其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研究表明,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将使教师走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而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通过基于对话的研究共同体的构建,凭借组织互动所产生的激励力量、知识建构和智慧共享,将使教师跨上通向教育研究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并走上“自我更新”与“合作互助”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 一、基于“研究”的教师成长 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及其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动力是全部教育问题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笼罩在传统应试教育阴影下的相当一批教师形成了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目的、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以及因循守旧、经验为本的职业心理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说,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许多教师甚至已经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勇气和动力。这样一个群体是难以担当起社会和时代所赋予的越来越重的教育使命的。

如何改变上述现状?教师的在职培训一直被认为是改变教 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然而实践证明,以文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讲授为形式的教师培训,对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助益甚微。 由于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都是作为外在于个人的异己 之物,与个体当前的、现实的工作情境与需要没有直接关联,缺少个体特定场景中特定的心理体验的融入和个体内心深 处的精神的渗透,因此它没有真正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心智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造就”了现实中口是“行”非的教师群体,其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教师“所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与“所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的分裂。 教师培训向何处去?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受训教师的素 质和能力?我们认为,让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是一种“生态”型培训模式,因为它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专家协作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反思研讨为中介,把培训融入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中,倡导基于课堂、学校现实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教师的行动研究有别于专业性、理论性的学术研究,其内涵是:其一,以实践经验为专业学习资源。即要使教育教学“工

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发言稿

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见面会发言稿 半程小学赵燕妮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日子,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成长共同体新老教师见面会,更荣幸的是能作为帮扶教师代表发言,这是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也将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和鼓励,更是我不断进取的动力。 其实,四年前我也是一名新教师,回忆自己刚刚走上讲台之初,面对教育教学工作,时常有困惑的时候,有时甚至会感到束手无策。我想对在坐的每一位新教师说一句:我真羡慕你们!在你们教育生涯刚刚起步不久的时候,就有人在注视着你们,关心着你们,搀扶着你们,你们是幸运的! 我结对子的老师是王冠萍。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今后我会和她一起做好以下几点: 一、虚心学习,踏实工作。多听课,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的方法。抓住课堂,提升素质。王老师我想说:你的帮扶教师并不只是我,我只是你名义上的帮扶教师。其实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你的帮扶教师,尤其是那些与你共事的教师。他们中有些课上得好,有些教学经验丰富,有些班主任工作非常扎实,非常出色,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你们学习的榜样。 二、关注细节。备好每一次教案,上好每一堂课,讲评好每一次练习,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变化······只

有把细节做好,才能为自己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把握机遇,展现自我。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但给我们每个人的机会又是不多的,而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准备着,都要善于把握每一次机会,让机会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多阅读,勤实践,善思考,摸透学生,找到教学的路子。 四、同舟共济,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没有绝对的帮扶教师,也没有绝对的新教师。希望我们通过这次结对建立真正的友谊,相互信赖、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今天,在这个隆重的“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见面会”上,我想代表在坐的帮扶教师们,向大家承诺:从今天起,我们愿意对自己工作上严要求、业务上多提高。我们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们。当你们遇到困难时一定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你们走出困境。从高从严地要求自己和新教师。 我想,我们学校的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不是一个虚空的形式,它将承载的是一份责任与一份自我体现。我相信,我们结对子的教师一年后能给学校、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建设教学共同体实施方案

三闾学校建设教师教学共同体实施方案 根据荆州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基地要求、监利县中小学教师优质化工程报告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内核,建立学科团队,使学校持续、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本着“平等、互助、共享、提升”的原则,围绕“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通过建立教师教学共同体,促进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二、总体目标 (一)实现教学管理一体化。实施教师结对子,做到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统一。 (二)实现教研联动一体化。加强教师间互动交流,统筹教师培训活动,结对帮带活动,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三)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一体化。建立合作的教科研活动机制,探索集体备课和教科研合作新模式,全面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共享。 三、、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领导,有效地推进教学共同体各项工作,成立建设教师教学共同体实领导小组: 组长:范军平 副组长:李承彪柳成明李波唐支成宋敦刚 组员:张齐正李荣凤柳德峰张金文唐德军袁用虎夏景军夏循杰邹东国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方案,教育教学、教科研等计划,研究解决教学管理问题,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开展各

项工作,确保学校健康发展。 四、实施内容 (一)“共读一本书”:组成“专题学习”共同体 通过共读教育名著或专业书籍,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功夫、课堂教学的功夫。每个教研组推荐2-4本书,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或感悟,有计划、有目的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提供保障。 1、制定计划,规范读书行为。 每学期开学制定好个人读书计划。 2、潜心阅读,留存读书痕迹。 (1)认真在书上做批注。 (2)坚持记读书笔记,:45岁以下教师每周一篇,45岁至50岁教师两周一篇,50岁以上一月一篇,每篇不少于500字。(同时作为钢笔字作业) 3、反思内化,形成积淀。 (1)读书心得:每位教师每月一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 (2)读书总结:每学期一篇,每篇不少2000字。 4、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学校每月组织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5、展示汇报,务求实效。 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展示汇报活动。 (1)读后有批注的书展。 (2)读书笔记展。 (3)读书总结汇报交流。 (二)“共上一堂课”:促成“深度教研”共同体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圣地,因课堂评价标准不一,使教学研究往往不易达成共识,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都参照“学科

共同体,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共同体: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题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近几年我校新进了一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一支新生力量,涉及学校的各个学科,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新,专业基础好,思想活跃,创新思维强,富有朝气,精力充沛。他们满怀教育理想和激情,希望通过学习、教学和反思丰富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青年教师面临多重挑战和巨大困难——教育教学经验少,教学技能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偏低,无论是师德水平还是教学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制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主要有: 1、缺少引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行走在教育路上,只靠个人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是不会进步的。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展示、探究、合作,可能有一些方法,但不一定是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真展示、真探究、真合作。这时,最希望的是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引领,发现问题、纠正误区、弥补不足、发扬优点,使自己在教学上

切实践行课改理念,获得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 2、缺少氛围。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教育问题,由此产生的困惑、引发的思考就迫切需要与同行交流。教师的个人成长不仅需要个人努力向上,更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积极氛围,形成合作、交流,才能实现“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后,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缺少支持。上完一节公开课却听不到建设性的意见;没有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课堂教学理念只局限在校级范围交流,没有更广阔的舞台展示……。 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长势不旺,甚至枯萎衰败,而众多植物在一起生长时,却长得挺拔茂盛。这就是植物的共生效应。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学校积极探寻青年教师的成长途径,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决定构建“发展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整体发展。 二、建设学习型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专业学习:提升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理念先进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共同体存在的根基和使命,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不断学习,尤其是专业学习,是促进青年教师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4750243.html,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 作者:王伟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01期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于教师个体和团体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重庆第十一中学校长期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青蓝工程”“AB角”“献课、赛课”等培养方式,引导新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和名师。 教师学习共同体概述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终身学习是成员必备品格;第二,学习共同体的存在形式是合作,成员在自愿平等基础上践行着共同愿景,营造出彼此信任理解的合作氛围;第三,学习共同体的内在源泉是认同感和归属感,要使成员真正融入共同体中,履行责任与义务,树立集体荣誉观念;第四,学习共同体目标是实现个体发展和群体发展,这也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初衷所在。可以看出,学习共同体是成员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其他成员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合作、分享协商、反思总结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目的。重庆第十一中学校长期以教师共同体构建为依托,立足青年教师现状,结合青年教师发展需求,搭建平台,探索多种培养方式。通过“青蓝工程”“AB角”“献课、赛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青蓝工程学校制定“青蓝工程”方案,培养目标为“一年合格、三年骨干、五年成才”,使学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达到25%以上。培养对象为年龄35岁以下,教龄在5年(含5年)以下教师,职称为初级或中级。安排有经验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双方将遵守“拜师结对”协议,学校颁发聘书。 “AB角” 学校统一部署,确定指导教师(A角)和被指导教师(B角),签订“AB角”师徒培养协议,在机制上确保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到实处。师徒“AB角”结对已成为重庆第十一中学校的一种学术文化氛围。这样的形式,既有激励和引导作用,又有约束和评价效力,在促使学校B角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对A角的优秀师傅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高要求。 献课、赛课青年教师应主动争取,积极参赛,要常去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吸取有益经验。学校青年教师献课、赛课有以下活动:备课组、教研组内同课异构;校青年骨干教师学历案示范课;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区优质课大赛;区新秀杯、风华杯青年教师赛事培训;青芒学校联盟献课;重庆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国家一师一优课。

教师学习共同体及专业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及专业发展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大力推进,教师成为课改的主力军。正如列宁所言:“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是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教育方针再明确,课程标准再理想,教学材料再优良,如果教师的水平达不到,或者缺乏改革的意愿,教学质量仍然难以保证。如果缺乏一个关乎教师自身需要、利益和希望的提供话语权的变革,并且在决策和实践中忽视了这种独立性的话,那么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将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抑制。目前,主流的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主要集中在以教师个体孤立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中,极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发展的条件和内在需求。由此,本文尝试探求一种更有效,更加契合教师个体内在需要的、开放的、合作沟通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以此克服个人主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局限,回应教师自身改进和变革的需求及其为之所做的努力。 一、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局限 现行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以焦点或问题为导向的案例分析,以老带新的导师制模式,以及自我研修式的反思实践模式。任何一种选择或取向都反映着决策者和实践者自身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侧重点的理解和判断,受制于一定时期或者一定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解读和认识,这些发展模式或途径容易支配研究者的注意力,导致一些不成熟或者主观意志强烈的判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案例分析模式指的是借助文本、影像等手段,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或故事的描述,继而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解读和剖析诊断,解释课堂现实中的经验,促进教师专业认知、行为技能以及专业情意的发展。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现实多样,比较多的是采用公开课或课堂录像,也有书面文本现实的教学形式。这些形式提供了一种教学情境,包含着专家教育教学的特殊的事实样式。案例教学传授的是在特定情境下识别和运用相关知识所需的技能,通过对特定的具体的问题典型的感知实现学习的,优秀教师或专家的教育教学示范为教师提供了某种外在刺激时他们重新发掘和重组自己的教学经验。但是,现实中优秀教师提供的教学场景很难刺激观课教师的深入审视、批判和自我反思,更多的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仅仅将其作为模型去模仿,而缺乏对复杂教育教学背景的思考和批判性的分析。 二、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工具。”知识不仅仅是在学习者与实际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构意义的,社会文化的互动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知识的建构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和支持来实现。有研究者对“学习共同体(或称为学习的社会群体)”给出的界定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建立了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在这种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或者专家作为促学者或者助学者,学习者与促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地经常性地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合作文化的建立基于促进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这种生态取向的学习者发展处于一种相对于“个人建构主义”更为宏观的视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合作文化,为学习者及促学者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经验、技术等等以及合作为核心精神,共同构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精品教育文档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教师专业发展是终生教育的需要、自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于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等途径来进行,而教师成长共同体可以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为一体,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共同体成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1共同体成立的必要性 专业发展共同体是让老师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目前,在一些学校,同事之间在教学上互相保守.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帮助他们解决由于学校改革和变化而出现的危机感和不适应感,以使教师积极应对变化环境和新的挑战,从而为学校走向成功提供适宜的组织与教学 资源. 著名的管理学研究者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组织是一只美妙的乐曲,不过它不是单个个人的音符的罗列,而是由人们之间的和声所谱成的. 1.2共同体建立的可能性

共同体的建立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上.必须要有共同的愿景和理想.同时需要引领和榜样,领头人可以 来自组织内部,也可以从外面邀请.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 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宪魁教授的话说,一要有热心人带头;二要有追随者.组内建立共同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共同的专业, 共同的需求,共同的时间,共同的资源. 2我们的做法 2009年9月12日至14日,海峡两岸第三次教育论坛在南 京师大附中召开,主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张建波校长参加 了活动,他对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共同体成立的外界条件.而内部条件是我和潘学俊老师都是破格晋升了高 级职称.还有25年左右的教学生涯应该如何度过,难道要像很多人一样平庸下去吗?我们积极思考准备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 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交流,2009年11月16日,当我们 把想法告诉组内四位老师时,立即得到积极响应,于是我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利用每周四下班之后的两个小时在校内观看全国教 学大赛的录像、观看教育类电影、论文选读、读书交流等活动),当天晚上我们就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并在之后不久建立了共同体 的博客(zpmjdz../).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我想,我们应该属于这种境界了.

新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和综合素质,以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作为“引领学生”、“发展学生”和“成就学生”的重要角色人——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这就要求教师加快专业成长,提升专业水平,以期能更好的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作为教师团体中的重要“一员”,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磨合”,面临着个人与团队的“融合”,面临着专业与辅业的“结合”。 一、新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决定了教师要比其它许多行业的人员承担更为繁多和沉重的压力。特别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师往往带着“激情”和“憧憬”步入校园,却遭遇诸多的“羁绊”和“挫折”,究其原因,归结如下。 1.不缺“学历”缺“学力”。 社会的变革让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的学历程度也是“水涨船高”,步入中小学的教师已经趋向于本科起点、研究生伴随,所以大部分的中小学目前招收的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对口”教师,教师的“学历”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知识层面”的需求,但问题是“高学历”不代表“高学力”。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面对活生生的、个性的学生,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自身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的缺失以及对学生的“认知”还停留于“初级”阶段,教师的“学力”就显的薄弱和贫乏,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不缺“个性”缺“定性”。 人的个性在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的覆盖下,已经得到彰显,甚至澎湃,特别是青年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个性张扬”,作为新教师也不例外。但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踏上社会后就有了更多的责任,“个性”也是在社会、家长、学生认同范畴下的自觉,比如“赤膊上课”、“男教师带耳钉”、“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等就不符合教师的言行自觉,这些新教师往往能“谨遵之”,可是面对外界的喧嚣、诱惑和校园的宁静、平淡,很多新教师开始的激情会消减,

教师发展共同体计划

教师发展共同体计划 新课程已完全打破传统的管理、教育、教学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上下之别已不存在,每一个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得以升华,是优是劣是好是坏都将按新的“游戏规则”来评判。教师要想在这场改革中赢得主动,惟一的选择就是主动投入课程改革,把课程改革当作自己脱胎换骨、自我更新的天赐良机,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自觉追求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牵涉到个人的、组织的、外在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各因素如果能够有效地加以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将会更为顺畅。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而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定位及目标 积极探讨具有教育特色的有效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完善基于网络的新课程资源库。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创造一种研究氛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1、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共同研究,有效推动本共同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共同体成员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实现共同体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以引领我镇学科教学共同发展。 2、在实践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瞄准各科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前沿,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确定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并以此为研究方向,在实践探索开展具有诗性教育特色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科研活动。 3、每年承担至少一次县级以上级公开教学研讨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形成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教学经验和优秀地理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形成共同体共同的多种教学特色,探寻比较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 5、争取做出一批成果。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辅,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个案集(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评析)、论文、课题报告等形式呈现。 二、教师发展共同体创建规则设想 教师发展共同体将努力研究与探讨骨干教师成长规律,共同参加教育科研,不断充实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造就具有学科教学特色具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育智慧型教师的实践研究 2008年教学管理与教研管理教学论文二等奖 【摘要】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水平,努力探索智慧型教师成长的机制与途径,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改革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围绕“构筑智慧课堂、追求有效教研”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思路,以校本教研为抓手,通过行动研究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途径,构建类型及运作方式开展深入实践,创建了一批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学习共同体。在实践过程中,一批“智慧型教师”在迅速成长,学生中涌现出了“智慧学习、轻负高质”的喜人气象。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智慧型教师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进入攻坚阶段。这一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势、把握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水平,努力探索智慧型教师成长的机制与途径,进而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改革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围绕“构筑智慧课堂、追求有效教研”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思路,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力求通过有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教研文化,稳步推进素质教育。 一、激发内需,奠定学习共同体的内在基础

(一)倡行科研强师,人人参加课题研究 要使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行为,我们必须激发教师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源头活水。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校的课题研究的推行过程中,需要改变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其过程应该充满人文关怀,研究应该关注经验、理论结合实际、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指引教师往质的研究,或质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向上发展。 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是我校在课题研究中两个立足点和突破口,把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科研一体逐渐成为教师的常规工作方式。现在除了学校层面有行动研究课题外,我们各教研组,一部分教师个人都有自己的行动研究课题,各课题研究的切入口小,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举办教学论坛,精心锤炼教育智慧 为便于教师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充分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引领教师在共享、交流、反思中快速成长,我校加强了教师话语平台的建设,举办一系列的教学论坛,引领教师不断展现自我、开拓视野、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教情学情监控平台”是我们在激发教师教学热情的一大举措,它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地内在学习需求,促进了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开展。教师定期递交“教情学情卡”是活动的第一步,我们要求教师对自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提出初步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这种做法会有效地促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学科教研组定期召开本学科“教情学情分析会”是活动的第二步,各学科教研组根据教师递交的“教情学情卡”,一个学期召开2-3次“教情学情分析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甄别,突出重点、举一反三、点面结合,形成阶段性的学科“教情学情报告”。学校定期发布本校“教情学情简报”是活动的第三步,在各学科组递交的阶段性学科“教情学情报告”的基础上,我校由教科室牵头,联合校内外专家对学科报告进行进一步分析和会审,提出学校阶段性的“教情学情简报”。简报对学校一个时期在各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归类和甄别,并对这些问题可能的原因和可以采取的相关措

“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从现代学校建设的角度,探讨学校管理者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学校理念,如何创建有效学校;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习为本,提高教师生命质量;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二、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从我校实际出发,形成新的学校理解,新的理解学校方式、反思学校,建构学校的意识、态度、习惯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不同学校“共同发展”;基本要求是:不同模式“共同目标”;基本原则是:不同内容“共同成果”。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基点,可以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促使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追求,催生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有利于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既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需要,也是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问题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校将树立新的学校发展观念,从有效学校的认识观入手,不断调整学校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创新,研究有效学校的管理模式,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力求达成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使命,为国家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带有区域特点、可共相同地区或类似地区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以及推进策略、组织管理方式和评价机制等。 四、研究内容(研究任务)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的核心部分,同时,教师的学校生活质量也是考察一所学校办学品味和办学思想的重要指标。有效学校要创建基于对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地位的“促进——支持”的有效学校组织文化,学校学习文化以及教师间的自然合作文化等,制定有效的学校及教师发展规划,培植促进教师自主、合作、和谐发展的教研生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教师精心设计自我发展的专业平台,打造智能型教师团队,以此拉动教师自我发展和团队发展的内需,以内驱力作为教师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课题研究的重点将落实在如何建立智能型教师团队,并给于她充足的滋养,使其与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生生相息,通过§组建教师团队,创建合作实体,如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内、学科间教师同伴互助式合作、青蓝工程以及共同体学校结对子等教师间学习团队的形式,发挥团队凝聚力,提升教师的团队进取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和合作,最终实现教师个人和集体的“增值”,学校组织的“增值”,学生的“增值”(有效学校的实质和使命)。研究任务:§、组建教师团队,创建合作实体; §、确立团队愿景,构建共同目标; §、组织团队学习,提升团队层次; §、提炼团队精神,打造卓越团队; §、形成团队规范,提升自我管理。 五、研究途径 1. 创建学习型学校 创建学习型学校是一种理念、一种修炼、一种价值,是通过学习求得发展的价值。学习型学

教师共同体建设的几点认识

郭沛培训作为春雨,滋润沉默,让我再次深入了解专家的智慧和知识,努力工作和辛勤工作,专家带领我们指明方向,从教师的经验到研究教师的变化。这些年,经常一个人独自一个人,检查信息,写笔记,阅读,教育和教学问题一个一个,每天通过一些锁的东西迂回,类,课程准备,更正工作,错误改变,一次又一次改变天重复同样的故事,真正值得补鞋匠的名字,总是觉得个人成长增长缓慢,时间长,经常停留在表面,不能进行深入思考,总是应付眼前的工作,无长期目标。教师团体可以发挥团队力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共同愿景,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完成某些学习任务,成员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里谈谈教师建设的社区意识: 首先,建立共同的愿景。除了崇高的道德,教师也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并在研究中继续发展。,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教师社区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社区的建设必须建立共同的愿景,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使每个成员真诚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是共同体行动背后的驱动力。有了共同的愿景,社会成员可能会很激动,保持自己的成长和超越。建立共同愿景应基于尊重共同体成员的个人愿景,追求所有成员的共同价值观。 二,社区的组织。为了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学校设立了一个研究组,教学研究组,蓝色工程,教师工作室等,大大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热情,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团结,交流思想,共同共享资源。但容易流动的形式,更多的停留在实践层面,缺乏理论支撑,着名指点。 三,社区文化建设。教师社区是实现教师发展成为被动,改变行政推动需要促进,改变领导为内部自我控制,改变激励激励的结果的过程实现这些,社区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建立共同愿景,制定明确的行政方案和组织纪律,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主动探索和实践,并在激发热情的过程中,使团队建立信任,尊重,平等,合作气氛,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性发展。 总之,教师社区是一个活跃的学习系统,每个教师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学习和发展,也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

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xx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中关于《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推动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共同体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特制定xx实验小学、xx实验小学、xx小学共同体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xx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落实依托基地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构建“基地出成果校际共分享”的工作格局,促进共同体学校间的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依托基地校共同体,通过组织协作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组织机构 组长:孙xx 副组长:张xx 李xx 成员:刘xx 王xx 李xx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教师思想道德理论的学习,增强专业化发展的意识。以师德工作为重点,加大师德学习的力度,通过事迹介绍、演播等形式在共同体各校间开展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活动,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校际间组织听评课,汇报与交流,积极展开课堂效率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通过精心策划“绿荫文化讲坛活动”,使共同体学校教师在艺术和文化的高雅氛围中倾听、交流、研讨,产生浓厚的文化向往,共同提高文化素质,体现校际合作交流的全员性。 (四)共同体各学校承担了《教师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必定会有新的研究成果呈现,当然,也会有新的困惑,共同体学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校际间的学习与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共同发展。 (五)调整共同体建设组织机构后,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到规范化、科学化,保证活动的有效落实,同时协调和管理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加深了教师之间的友谊,提高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