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鼠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识别研究

小鼠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识别研究

小鼠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识别研究
小鼠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识别研究

小鼠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识别

——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及脂肪肝含量的CT测量研究

选自PLoS ONE, May 2012

研究背景:现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肥胖的高发。由能量摄取和消耗不平衡所导致的肥胖通常会伴随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等症状,最终导致新陈代谢异常。脂肪的分布而不是总脂肪量决定了新陈代谢的状况。皮下脂肪对人体有益,而内脏脂肪的增加及肝脏、骨骼肌及胰腺的异常脂肪量则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另一个与新陈代谢疾病密切相关的是广泛存在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最近,棕色脂肪(BAT)逐渐吸引了广泛的关注。棕色脂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动物体内,然而新的数据表明BAT同样在成人体内发挥作用,BAT的量与BMI值呈现负相关性,表明棕色脂肪在人体内能量代谢的作用。

目前检测人体腹部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的金标准是MRI and CT。小鼠的身体脂肪通常由定量核磁共振法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QMR) 所测量,该技术测量精确,不需对动物麻醉且测量速度快,但是无法区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因此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LaTheta LCT-200 (Hitachi-Aloka, Tokyo, Japan), 来区分腹部脂肪及皮下脂肪并对两部分脂肪进行定量研究,同时我们也用该仪器测量了肝脏脂肪含量及棕色脂肪情况。

方法:我们使用不同的消瘦及肥胖小鼠模型(C57BL/6, B6.V-Lepob, NZO) 来确定扫描不同部位脂肪的最佳的扫描参数。数据与扫描后的实际称重相比较。肝脏脂肪量由生化分析法测定。

结果:脂肪组织经天平称重的值与经CT测量值的相关性为:皮下脂肪 (r2 = 0.995), 内脏脂肪(r2 = 0.990),总的白色脂肪(r2 = 0.992). 另外,利用腹部区域(腰椎L4到L5之间)的扫描与身体脂肪的相关性可以减少扫描时间,并降低对实验动物的辐射及麻醉。

CT扫描所得的肝脏脂肪量与生化分析的结果呈线性相关(r2 = 0.915)。另外,棕色脂肪的CT测量结果与天平测量的结果呈高度相关(r2 = 0.952)。短期冷冻 (4℃, 4 hours) 导致棕色脂肪含量变化,从而引起甘油三脂变少,这种变化可由CT成像时CT值的增加体现。结论:LCT200对小鼠总脂肪,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及棕色脂肪、肝脏脂肪的3D成像及定量分析可靠准确,这种非入侵的方式可以使我们对小鼠的肥胖情况进行长期的扫描研究。

Figure 3. Quantification of hepatic fat by CT. Selected areas of liver (A; blue), spleen (B; red) and WAT (C; green) for determination of mean HU values. upper panel (1): raw gray scale scan slices, lower panel (2): selected organ parts used in calculation of liver fat. (D) Relationship between amounts of intrahepatic fat isolated and quantified with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estimations by computed tomography. Dashed line – identity line,r2 -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Figure 4. Brown adipose tissue. Correlation between resected brown adipose tissue (BAT) weighted on scale and estimations of fat depot weights by CT. (A) BAT depot in situ (interscapular), (B) resected BAT depot inserted under the liver, (C) resected BAT depot inserted in gonadal fat depot; dashed line – identity line, r2 -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D) Analysis examples of two different slices of interscapular brown adipose tissue depot by ImageJ (NIH) program. Upper panel: raw gray scale scan slices, lower panel: manually outlined and selected BAT in ImageJ (NIH).

sd大鼠操作规程

SD大鼠饲养管理 操作规程 2007年11月 目录 一、SD大鼠概述 (2) 二、SD大鼠日常饲养管理 (5) 1、进入屏障及准备工作 (5) 2、饲养环境 (6) 3、饲喂 (6) 4、给水 (7) 5、换窝 (7) 6、离乳 (8) 7、留种交配 (9) 8、动物发放 (10) 9、引种 (11)

10、处死 (13) 11、SD大鼠常见疾病 (13) 12、清洁与消毒 (16) 13、退出屏障 (17) 14、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7) 一、SD大鼠概述 大鼠(Rat),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属野生褐色大鼠(Rattus norvegicus) 的变种。原产于亚洲中部及原苏联部分的温暖地区。十八世纪后期开始人工饲养,十九世纪中叶首次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二十世纪以后,大鼠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肿瘤学、药理学、内分泌学、营养学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1925年美国Sprague dawley农场用Wistar培育而成。其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抗病能力尤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强;自发肿瘤率低,对性激素感受性高; 10 周龄雄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鼠可达180-270g。SD大鼠常用作营养学、内分泌学和毒理学研究。 行为和习性 (1)SD大鼠性情温顺,易于捉取,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当粗暴操作或营养缺乏时可攻击人或互相撕咬,哺乳母鼠更易产生攻击人的倾向,配种后的成年雄鼠同笼饲养互相撕咬,严重的甚至咬死。

(2)SD大鼠是杂食动物,有随时采饮的习惯。喜食煮熟的动物肉(如兔肉),甚至是同类的肉。对营养缺乏敏感,特别是维生素和氨基酸缺乏时可出现典型症状。如核黄素缺乏时出现皮炎、脱毛、体质虚弱和生长缓慢,还可引起角膜血管化、白内障、贫血和髓质退化;维生素E缺乏可导致雌大鼠生育能力降低,严重缺乏时雄鼠可终生丧失生殖能力。 (3)SD大鼠的活动多集中在黄昏到清晨这一段时间,白天常在笼内闭目休息,交配多在夜间发生。 (4)SD大鼠对空气中的粉尘、氨气、硫化氢等极为敏感,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一般开放饲养的大鼠主要死因为呼吸道疾病。 (5)SD大鼠对各种刺激很敏感,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也可引起大鼠的反应,强烈的噪音可导致大鼠恐慌、互相撕咬,带仔母鼠可出现吃仔现象。 (6)SD大鼠具有群居优势,同笼多个饲养比单个饲养的大鼠体重增长快、性情温顺、易于捉取,单个饲养的则胆小易惊、不易捕捉。解剖学特点 (1)大鼠较小鼠个体较大。一般成年大鼠体长不小于18-20cm。尾上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数量多于200片。上下颌各有两个切齿和六个臼齿,共16颗牙齿。齿式为(1003/1003)×2。 (2)大鼠骨骼约105-108块,大鼠的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存在,不骨化。切齿终生不断生长,大鼠需不断啃咬磨牙以维持其长度恒定,故垫料中应有部分小木块供其啃咬。

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皮下脂肪细胞 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皮下脂肪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皮下脂肪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小鼠皮下脂肪细胞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产品简介: 1、产品名称:小鼠皮下脂肪细胞 2、组织来源:小鼠脂肪组织 3、产品规格:5×105cells / 25cm2培养瓶 小鼠皮下脂肪细胞简介: 小鼠皮下脂肪细胞来源于小鼠脂肪组织,皮下脂肪细胞主要功能: (1)脂肪细胞能储存能量并参与身体代谢。 (2)脂肪细胞分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对代谢稳态和营养信号很重要。(3)前脂肪细胞存在于小鼠脂肪组织中,能根据能量的平衡增殖和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够增加脂肪组织的体积。 (4)前脂肪细胞与脂肪分化以及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如脂肪代谢、能量平衡、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和乳癌,所以小鼠皮下脂肪细胞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提供素材。

动物大小鼠、实验猴饲养的操作规程

附件1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的SOP 1、目的 为规范SPF级动物房内大小鼠、仔猴的饲养规范,保证试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SPF级动物房内的工作人员。 3、内容 3.1准备工作 3.1.1操作人员按SPF区人员进出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进入动物饲养区。 3.1.2推门时应感觉到正压存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3.1.3观察看温、湿度计,并记录读数。温度湿度变化范围超过规定范围时,要及时向实验人员和实验室负责人汇报,以便尽快采取措施。 3.1.4观察水瓶有无漏水,有无动物逃逸,动物健康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实验人员和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情况。 3.1.5检查每盒动物的饮水及摄食状况,若饮水及摄食不正常的动物笼,先检查是否饮水瓶阻塞,再观察动物是否有疾病征兆。若有,立即上报。 3.1.6发现动物死亡,要调查死亡原因,判断事故死亡还是异常死亡,并报告,不能确定原因的要将整盒动物送出屏障待查。 3.2 SPF大、小鼠的饲养管理SOP 3.2.1鼠喜阴暗、安静的环境,对环境温度、湿度很敏感,经不起温度的骤变和过高的温度。最大温差小于等于4℃,温度在20~26℃,相对湿度40~70%, 1

一般鼠饲养盒内温度比环境高1~2℃,湿度高5~10%。噪音60分贝以下,氨浓度14/(mg/m3)以下.通风换气大于等于15次/小时。光照循环条件是是12小时明/12小时暗,如果光照条件与上述不符,且没有实验方案支持,必须通知实验动物管理部的管理人员。 3.2.2鼠饲养在聚碳酸酯的实底的笼盒里,笼子底部放高压灭菌的玉米芯做垫料。除非实验方案有特殊的要求,和/或有动物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方可以进行改动。鼠是群居性动物,可能时尽量成群饲养,但每笼不得超过5只。 3.2.3饲料和饮水:鼠通过实验室等级颗粒料或等同的其它饲料自由采食,或者由实验动物管理部管理层或专题负责人提出建议。加饲料时,观察动物采食量,若尚有剩余饲料,则与新鲜饲料混合后喂。根据笼内鼠的多少参考如下饲料量饲喂,不宜太多。工作日每天检查一次料盒,周末一次。在更换笼具时,根据需要添加饲料。鼠采食量一般为5g(100g体重24小时),请根据动物的实际体重计算并投喂。鼠通过水瓶自由饮水。工作日每天检查1次水瓶,周末一次,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水瓶。鼠饮水量一般为8~11ml(100g体重24小时)如果要求进行饲料/饮水的消耗量计算,则要根据实验方案进行记录。某些实验需要对饲料/饮水进行限制,或者给予特殊的饲料/饮水。 3.2.4鼠笼具的更换 鼠笼具(包括垫料)每周更换两次,通常为周二和周四。更换时,将鼠笼从笼架上取下放在工作车或工作台上,鼠取出放在干净的笼具中,加上盖子,放好标签,将笼架用75%酒精擦洗干净后放回笼架。换笼具时同时观察动物健康情况。换下的笼具和盖子放在推车上推到饲养室靠污物走廊的门口后开门将鼠盒放在污物走廊地上,然后关闭该门。工作车不准推入污物走廊。换出脏垫料做无害化处理。 3.2.5清洁卫生:饲养室内保持整洁,门窗,墙壁,地面,鼠盒,笼架每天 2

识别小鼠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及脂肪肝含量的 CT 测量研究

小鼠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识别 ——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及脂肪肝含量的CT 测量研究 关键词:白色脂肪、棕色脂肪(BAT)、肝脏脂肪、定量核磁共振法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QMR)、LaTheta LCT-200 (Hitachi-Aloka, Tokyo, Japan) 选自PLoS ONE, May 2012 研究背景:现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肥胖的高发。由能量摄取和消耗不平衡所导致的肥胖通常 会伴随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等症状,最终导致新陈代谢异常。脂肪的分布而不是总脂 肪量决定了新陈代谢的状况。皮下脂肪对人体有益,而内脏脂肪的增加及肝脏、骨骼肌及胰 腺的异常脂肪量则会增加2 型糖尿病的风险。另一个与新陈代谢疾病密切相关的是广泛存 在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最近,棕色脂肪(BAT)逐渐吸引了广泛的关注。棕色脂肪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小动物体内,然而新的数据表明BAT 同样在成人体内发挥作用,BAT 的量与 BMI 值呈现负相关性,表明棕色脂肪在人体内能量代谢的作用。 目前检测人体腹部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的金标准是MRI and CT。小鼠的身体脂肪通常由定 量核磁共振法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QMR) 所测量,该技术测量精确,不需对 动物麻醉且测量速度快,但是无法区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因此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LaTheta LCT-200 (Hitachi-Aloka, Tokyo, Japan), 来区分腹部脂肪及皮下脂肪并对两部分 脂肪进行定量研究,同时我们也用该仪器测量了肝脏脂肪含量及棕色脂肪情况。 方法:我们使用不同的消瘦及肥胖小鼠模型(C57BL/6, B6.V-Lepob, NZO) 来确定扫描不同 部位脂肪的最佳的扫描参数。数据与扫描后的实际称重相比较。肝脏脂肪量由生化分析法测 定。 结果:脂肪组织经天平称重的值与经CT 测量值的相关性为:皮下脂肪(r2 = 0.995), 内脏 脂肪(r2 = 0.990),总的白色脂肪(r2 = 0.992). 另外,利用腹部区域(腰椎L4 到L5 之间) 的扫描与身体脂肪的相关性可以减少扫描时间,并降低对实验动物的辐射及麻醉。 CT 扫描所得的肝脏脂肪量与生化分析的结果呈线性相关(r2 = 0.915)。另外,棕色脂肪的 CT 测量结果与天平测量的结果呈高度相关(r2 = 0.952)。短期冷冻(4℃, 4 hours) 导致棕 色脂肪含量变化,从而引起甘油三脂变少,这种变化可由CT 成像时CT 值的增加体现。 结论:LCT200 对小鼠总脂肪,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及棕色脂肪、肝脏脂肪的3D 成像及定 量分析可靠准确,这种非入侵的方式可以使我们对小鼠的肥胖情况进行长期的扫描研究。

利拉鲁肽对高脂喂养大鼠棕色脂肪组织标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5) 英文缩写 (9) 研究论文利拉鲁肽对高脂喂养大鼠棕色脂肪组织标志性 基因表达的影响 前言 (10)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25) 附图 (27) 附表 (34) 讨论 (38) 结论 (42) 参考文献 (43) 综述白色脂肪棕色化及其调控因素 (46) 致谢 (56) 个人简历 (57)

中文摘要 利拉鲁肽对高脂喂养大鼠棕色脂肪组织 标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 肥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增加为特点的一种临床状态,它是众多疾病(如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但是,体内的脂肪组织并不都是“有害”的。 根据脂肪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分为两种:白色脂肪组织(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AT)。WAT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脂肪组织,广泛分布于皮下和内脏周围,主要由白色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其功能是将体内过剩的能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BAT主要分布于颈背部、腋窝及肩胛间区,由棕色脂肪细胞组成,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棕色脂肪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非寒颤性产热,可通过解偶联作用将体内过多的脂肪分解和消耗。除了经典的棕色脂肪细胞和白色脂肪细胞,最近人们发现了一种米色脂肪细胞,它是在某些刺激条件下,“白色脂肪棕色化”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白色脂肪组织中的“棕色样”脂肪细胞,与经典的棕色脂肪细胞有着相似的作用。 利拉鲁肽是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一种类似物,它能够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模式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模式降低过高的胰高糖素的分泌。因此,临床上利拉鲁肽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是,最近有研究发现,GLP-1可促进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向成熟的棕色脂肪细胞分化,并且通过脑室内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可增加棕色脂肪组织活性,促进棕色脂肪组织产热。 本课题通过对高脂喂养大鼠注射利拉鲁肽,并检测其棕色脂肪组织中标志性基因蛋白及mRNA的表达,探讨了利拉鲁肽对棕色脂肪功能的影响,揭示了利拉鲁肽减肥作用的可能机制。本研究可为未来临床上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对高脂喂养大鼠棕色脂肪组织中标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利拉鲁肽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其浓度的关系。 1

大鼠解剖图

图Ⅷ-31左心房与左心室The left atrium and left ventricle 11左心房left atrium 12左心室left ventricle 13肺动脉右支right branch of pulmonary artery 14肺静脉pulmonary vein 15前腔静脉precavalvein 16肺动脉左支left branch of pulmonary art 7tery 17后腔静脉postcaval vein 18心中静脉 middle cardiac vein 19头臂动脉brachiocephalic artery 20主动脉弓aortic arch 21乳头肌papillary muscles 22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23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 24右前腔静脉right precaval vein 25心外膜extracardium

图Ⅷ-56前肢内侧面The anterior limb. Medial aspect

图Ⅷ-57后肢内侧面(1)The posterior limb. Medial aspect(1) 1腋神经axillary nerve 2桡神经radial nerve 3头静脉cephalic vein 4正中神经median nerve 5正中动脉median artery 6肌支muscular branch 7尺神经ulnar nerve 8臂动脉brachial artery 9胸长神经long thoracic nerve 10胸外侧动脉external thoracic artery I1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12主动脉弓aorta arch 13左心耳left auricle 14右心耳right auricle 15食管esophagus 16胸主动脉thoracic aorta 17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epigastric artery 18腹壁浅静脉superficial epigastric vein 19隐动脉saphenous artery 20隐大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

小鼠前脂肪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前脂肪细胞 小鼠前脂肪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前脂肪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前脂肪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小鼠前脂肪细胞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前脂肪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皮肤肥大细胞

大鼠解剖方面的资料

1. 外观大鼠外观与小鼠相似,但个体较大。一般成年大鼠体长不小于18-20cm。尾上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数量多于200片。上下颌各有两个切齿和六个臼齿,共16颗牙齿。齿式为(1003/1003)×2。 2. 大鼠骨骼约105-108块,大鼠的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存在,不骨化。切齿终生不断生长,大鼠需不断啃咬磨牙以维持其长度恒定,故垫料中应有部分小木块供其啃咬。 3. 大鼠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分别位于下颌骨后缘至锁骨的腹外侧、下颌骨后缘和胸腔入口的腹侧、颌下腺口侧。颈区肩胛部间沉积的脂肪组织呈腺体状,称为冬眠腺,在产热中起着重要作用。 4. 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胃为无腺区,后胃为有腺区,前后两部分由一个界限嵴分开,食管通过界限嵴的一个褶进入胃小弯,此褶是大鼠不能呕吐的原因。 5. 肠道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其中小肠最长,约114cm(102-126),盲肠较长,约6-8cm。 6. 肝脏呈紫红色,占体重的比例大,约为体重的1/25,由四叶组成(右侧叶、中叶、左叶和尾叶)。肝脏的再生能力强,经部分肝切除术后仍可再生。成年大鼠切除肝2/3,在一周内肝脏生长最快,三周内肝脏重量可恢复到接近正常。大鼠无胆囊,各肝叶的胆管会合成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胰脏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弯曲处,呈淡粉色,形状不规则,似脂肪。 7. 心脏重量约占体重的1/30-1/20,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

右心室组成。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弓,由此分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又分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到心脏背侧沿脊柱下行,形成背主动脉,背主动脉再分支到髂部和四肢。 8. 肺脏为海绵状,淡粉色,位于胸腔中部,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肺为一个大叶,右肺分为4叶(前叶、中叶、副叶、后叶)。 9. 肾脏呈暗红色、蚕豆状,位于腹腔背侧脊柱两侧。每侧肾都和一条白色细长的输尿管相连,输尿管下接膀胱。 10. 大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相似,亦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大鼠的大脑很发达,中脑较小。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共12对。脊神经和植物神经和其它动物相似。 实验用大鼠解剖生理学 一、概述 每年约使用3千5百万只鼠应用于研究和测试。使用实验大鼠进行的研究包括老化,肿瘤neoplasia,药效与毒性,含特定菌之动物gnotobiology,龋齿的研究,脂质新陈代谢,维他命之作用,行为,酒精中毒和肝脏硬化,关节炎,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黄疸,果糖不耐症,高血压、胚胎学,畸胎畸形学,肾性尿崩症及传染性疾病等皆可使用大鼠进行研究。 二、解剖构造

小鼠脂肪细胞取材

小鼠脂肪细胞取材流程: Protocol: i. Sacrifice each mouse (C57BL/6J, 8–10 weeks old) by carbon dioxide asphyxiation. Wipe with 70% ethanol and open abdominal area. Using sterilized forceps and scissors, dissect perigonadal (epididymal in male and parametrial in female) and/or subcutaneous inguinal fat pads and place into 6 cm petri dishes containing HBSS. We advise proceeding immediately to digestion of fat tissue on the day of harvest. Chilling or freezing the tissue for storage purposes makes subsequent collagenase digestion more difficult. ii. Add an equal volume of collagenase solution (to weight of fat pads) into autoclaved scintillation vials and warm to 37°C. iii. Rinse fat pads in HBSS, dry with Kimwipes and place into collagenase solution. iv. Finely mince the tissue with a sterilized scissor. v. Shake vials (~100 rpm) in a 37°C water bath shaker for 30 to 60 min. Check digests every 10 min and stop reaction when complete. The digestion efficiency varies with speed and type of shakers and batch of collagenase used. You should see a white fat layer separated and, when the vials settle, it floats on top of the solution. vi. Transfer and filter the digested solution through a 250 μm nylon filter. Then filter through a 100 μm cell strainer and transfer the filtrate into 15 ml or 50 ml ce ntrifuge tubes. Centrifuge at 400g for 5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vii. Carefully aspirate the floating layer containing mature adipocytes and aqueous supernatants, leaving the pellet. This pellet is the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SVF). viii. Resuspend the pellet with 10 ml HBSS. Centrifuge again at 400g for 5 min. ix. Repeat the washing step three times. x. If the pellet appears red, rupture the red blood cells by adding 10 ml erythrocyte lysis buffer. Pipet up and down to resuspend the pellet. The solution should become

小鼠内脏脂肪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内脏脂肪细胞 小鼠内脏脂肪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内脏脂肪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内脏脂肪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小鼠内脏脂肪细胞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内脏脂肪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皮肤肥大细胞

棕色脂肪组织在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1月第7卷第1期 J Development Med,Jan 2019,V ol.7,No.1·75·棕色脂肪组织在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发生 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杨帆 李晓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江苏 南京 210008) ·综述· 脂肪组织是一种复杂的器官,拥有多种生理功能。脂肪组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 A T),又分为皮下和内脏脂肪,主要用于能量储存;另一种是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 T),主要用于产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脂肪组织,在寒冷的时候能够通过“非颤抖性产热”维持体温[1]。BA T在胎儿时期形成,出生时已经成熟,人类新生儿时期BA T主要储存在纵隔大血管周围、肾周围和肩胛间区。既往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BA T的含量会逐渐减少,至成年时消失[2]。近年使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发现成年人仍留存有活性的BA T[3-4]。进一步研究发现,BA T除了产热功能外,同时具备内分泌功能,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调节机体代谢,影响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5]。目前,肥胖及其代谢综合征已成为21世纪最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期肥胖率更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以BA T为靶标,研究其内分泌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有可能为肥胖及其代谢紊乱的诊断和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围绕近年国际上对BA T功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BAT的结构特征 BAT在形态、标志性因子和细胞来源等方面 与WAT有明显区别,BAT的分化与生肌因子5(myogenic factor 5,Myf5)密切相关,Myf5阳性的祖细胞可诱导分化为中央生皮肌节,进而分化为肩胛间经典的棕色脂肪细胞(brown adipocyte,BAC)和骨骼肌细胞。BAC含有大量线粒体和小脂滴,其线粒体内膜上特异性地存在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可将内膜间隙的大量质子转入线粒体基质,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解耦联释放能量[2]。虽然BAT对婴幼儿的重要性早已明确[6],但其在成人体内是否存在以及其功能如何,近期才得到重视[7]。 WAT是能量储存场所,BAT则是能量释放的场所,两者作用截然相反,但在某些特殊的WAT位点,存在着一类可被诱导成多房形态、UCP1阳性的细胞,称为米色脂肪细胞[8]。值得注意的是,在消瘦儿童的皮下、肾周、内脏脂肪组织中也存在米色脂肪细胞[9],并在动物模型中证实米色脂肪细胞也可改善机体能量和糖代谢[10-12]。寒冷刺激及激素、药物等可诱导米色脂肪细胞表达UCP1蛋白,具有依赖UCP1的产热能力[13-16]。因此米色脂肪细胞又称为棕色样变的白色脂肪细胞。 2 BAT的产热作用 BAT产热功能的激活主要是冷刺激、食物等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触发儿茶酚胺和甲状腺素的 DOI:10.3969/j.issn.2095-5340.2019.01.0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3421)通讯作者:李晓南(Email:xiaonan6189@https://www.doczj.com/doc/c47318163.html,)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第一章皮肤 一、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和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口角部、肛门、包皮和乳头周围有特化的皮脂腺。 2、汗腺,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 3、乳腺 数量大鼠的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个别的大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和形态随大鼠的年龄和性周期有明显的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和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二章骨 一.脊柱大鼠的脊柱由57-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锥4、尾锥27-31块。锥式C7T13L6S4Cy27-31。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的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2毫米增加到4毫米),锥管的直径平均为3.3毫米,较颈部的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的长度比较一致,约6-7毫米。锥管直径由前面的4毫米向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 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突,棒状的剑突后面接一盘状的剑状软骨。胸骨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肉系统(省略) 第四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消化管可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和胰。 第一节消化管

一、口腔 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但是有两条侧系带。 一、食管 分为颈、胸、腹三部。成年大鼠食管的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在膈后的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侧。 一、胃 位置:横位于腹腔的左前部,其壁面几乎完全为肝的左叶所覆盖。 大小:胃重为体重的0.5%,属单室胃。 形态:胃小弯朝向背前方,食管在其中部入胃。胃大弯朝向腹后方,其边缘有双层的口袋状大网膜。贲门部外观呈半透明状,内壁有粘液腺。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长度:长约100毫米。 位置:从幽门发出向右后行,再折向前终于右侧。可分为降支(向右后行)、横支(水平部)、升支(向前行),它们构成一个不完全的环,包围着部分胰腺。 颜色:淡红色。 2、空肠 长度:为小肠的最长部分,大约有700-1000毫米。 位置形态:盘旋在腹腔的右方腹侧部。 3、回肠 长度:较短,约有40毫米。 位置形态:以三角形的系膜回盲褶与盲肠的末端相连,向盲肠的开口与结肠的起始部紧密相接。 二、大肠 1、盲肠 长度:是介于小肠与盲肠之间的一个大的盲囊。长约60毫米,直径约10毫米。位置:通常位于腹腔的左后部。盲肠呈锥体形,分为基部、体部和尖端。 2、结肠

大鼠饲养

目录 一、SD大鼠概述 (2) 二、SD大鼠日常饲养管理 (5) 1、进入屏障及准备工作 (5) 2、饲养环境 (6) 3、饲喂 (6) 4、给水 (7) 5、换窝 (7) 6、离乳 (8) 7、留种交配 (9) 8、动物发放 (10) 9、引种 (11) 10、处死 (13) 11、SD大鼠常见疾病 (13) 12、清洁与消毒 (16) 13、退出屏障 (17) 14、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7) 一、SD大鼠概述 大鼠(Rat),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属野生褐色大鼠(Rattus

norvegicus)的变种。原产于亚洲中部及原苏联部分的温暖地区。十八世纪后期开始人工饲养,十九世纪中叶首次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二十世纪以后,大鼠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肿瘤学、药理学、内分泌学、营养学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1925年美国Sprague dawley农场用Wistar培育而成。其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抗病能力尤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强;自发肿瘤率低,对性激素感受性高;10周龄雄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鼠可达180-270g。SD大鼠常用作营养学、内分泌学和毒理学研究。 行为和习性 (1)SD大鼠性情温顺,易于捉取,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当粗暴操作或营养缺乏时可攻击人或互相撕咬,哺乳母鼠更易产生攻击人的倾向,配种后的成年雄鼠同笼饲养互相撕咬,严重的甚至咬死。 (2)SD大鼠是杂食动物,有随时采饮的习惯。喜食煮熟的动物肉(如兔肉),甚至是同类的肉。对营养缺乏敏感,特别是维生素和氨基酸缺乏时可出现典型症状。如核黄素缺乏时出现皮炎、脱毛、体质虚弱和生长缓慢,还可引起角膜血管化、白内障、贫血和髓质退化;维生素E缺乏可导致雌大鼠生育能力降低,严重缺乏时雄鼠可终生丧失生殖能力。 (3)SD大鼠的活动多集中在黄昏到清晨这一段时间,白天常在笼内闭目休息,交配多在夜间发生。 (4)SD大鼠对空气中的粉尘、氨气、硫化氢等极为敏感,易引

大、小鼠饲养与管理操作指南

大、小鼠饲养与管理操作指南 1、大、小鼠的日常饲养管理 1.1、人员进入屏障前必须经过一更、淋浴间、进入第二更穿防护服,佩戴帽、口罩和乳胶手套等,防护服和手套的外包装等放入指定的地方。 1.2、人员进入后,首先巡视整个动物房,观察动物有无逃逸,死亡;有无足量饲料和饮水;有无漏水;垫料更换与否;并做好记录。 2、小鼠 2.1、小鼠胃容量小,随时采食,是多餐习性的动物。成年鼠每天采食量一般为3~7g,幼鼠一般为1~3g。在鼠笼内的食盒应经常有足够量的新鲜干燥饲料,在小鼠大群饲养中,每周应固定2天添加饲料,其他时间可根据情况随时注意添加。 2.2、根据小鼠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应有不同的给饲标准。由于鼠群和生产鼠交配繁殖频繁,尤其生产种母鼠的负担重,能量消耗大,因此除供给足够的块料外,还要定时饲喂少量葵花籽、鸡蛋。葵花籽供应量为每只成年鼠每天0.5~1g。而鸡蛋供应量每周窝0.5个。

2.3、应注意观察记录动物采食的量,饲料太硬或霉变时,动物采食减少。避免鼠因饲料太松磨牙啃咬成为碎料从而导致的浪费。 3、大鼠 3.1、大鼠的胃容量约为4~7mL,50g大鼠的食料量约为10~19g/d,饮水量为20~45mL/d,如用于鼠的繁殖实验,应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或添加其它含维生素的食物。 3.2、刚离乳的幼鼠需加喂软料,哺乳期加喂葵花籽。大鼠具有随时采食的习惯,应保证其充足的饲料和饮水。 3.3、饲料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添加,软料则应每日更换。一般情况下饲料添加量掌握在每次添加时上次添加的饲料已基本吃完为宜。 4、饮水瓶的更换 4.1、每次更换饮水瓶时,不采用向瓶中加水的方式,应使用新的高压好的备用饮水瓶,已使用过的饮水瓶应撤出实验饲育室。 4.2、更换前将洁净贮物间内的饮水瓶装箱推入动物房,从鼠盒的盒盖上取下用过的水瓶,丢入存放箱中,同时取一新装满水的水瓶插在盒盖上。

实验小鼠饲养的管理技巧.doc

实验小鼠饲养的管理技巧 实验小鼠饲养的管理技巧 一、饲养环境 小鼠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自体调节能力和疾病抗御能力较其他实验动物差,而小鼠的品种和品系繁多,各个品种和品系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同等级的小鼠应生活在相应的设施中。 小鼠临界温度为低温10℃,高温37℃,温度中性范围30~33℃。饲养环境控制应达到如下要求:温度18~29℃;相对湿度40~70%;最好控制在18~22℃,湿度50~60%。一般小鼠饲养盒内温度比环境高1~2℃,湿度高5~10%。 要保持温度、湿度相对稳定,日温差不超过3℃,否则会直接影响小鼠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甚至导致小鼠发生疾病,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温湿度的相对稳定对于建筑条件较差的地方可用空气调节器、加湿器、在北方用暖气进行调节。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氨浓度不超过20ppm,换气次数应达到10~20次/小时。现在我国普遍采用无毒塑料鼠盒,不锈钢丝笼盖,金属笼架。笼架一般可移动,并可经受多种方法消毒灭菌。用清洁层流架小环境控制饲养二、三级小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笼盒既要保

证小鼠有活动的空间,又要阻止其啃咬磨牙咬破鼠盒逃逸,便于清洗消毒。带滤帽的笼具可减少微生物生物污染,但笼内氨气和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较高,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饮水器可使用玻璃瓶、塑料瓶,瓶塞上装有金属或玻璃饮水管,容量一般为250ml或500ml。 垫料是小鼠生活环境中直接接触的铺垫物,起吸湿(尿)、保暖、做窝的作用。因此垫料应有强吸湿性、无毒、无刺激气味、无粉尘、不可食,并使动物感到舒适。垫料必需经消毒灭菌处理,除去潜在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一般垫料以阔叶林木的刨花或锯末为宜,也可用玉米芯加工粉碎除尘后使用。 在实验中切忌用针叶木(松、桧、杉)刨花做垫料,这类刨花发出具有芳香味的挥发性物质,可对肝细胞产生损害,使药理和毒理方面的实验受到极大干扰。 国外有专门的垫料生产企业,进行垫料的生产,而我国的垫料产业尚需开发。目前我国实验动物部门大部分采用木材加工副产品如锯末、刨花等,其来源、树木种类很难控制,给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二、饲料和饮水 1. 饲料(feed)

小鼠的饲养与管理

小鼠的饲养与管理 小鼠(Mouse. Mus. musculus)属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小鼠属(Mus)。小鼠来源于野生鼷鼠,从17世纪开始用于解剖学研究及动物实验,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已育成多达千余个独立的远交群和近交系,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由于小鼠繁殖快,饲养管理费用低,所以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也是当今世界上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实验动物。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一、行为和习性 1. 小鼠胆小,易于受惊,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反应敏感。受惊时,尾巴挺直并猛力甩动,如强光或噪声刺激可导致哺乳母鼠神经紊乱,发生食仔现象。 2. 小鼠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情温顺易于捕捉,一旦逃出笼外过夜则恢复野性,行动敏捷难以捕捉。 3. 小鼠喜欢阴暗,固定一处睡眠营巢。傍晚活动加强,夜间更加活跃,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 4. 小鼠是典型的啮齿动物,门齿终生生长。因此小鼠有啃咬习惯,以此来磨损门齿并保持其长短的恒定。 5. 小鼠为群居动物,当群饲时,其饲料消耗量比单个饲养时多,生长发育也快。 6. 小鼠群体中性成熟的雄鼠放在一起易发生互斗。源于一窝的雄鼠或断奶后同笼饲养的雄鼠间则较少攻击。外来雄鼠常招致几只雄鼠的集体攻击。群居优势在雄性很明显,表现为群体中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被称为“理发师”,而处于劣势者胡须被拔光。这一现象应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别。 雄鼠具有分泌醋酸胺臭气的特性,是小鼠饲养室内特异臭气的主要原因。 7. 小鼠对外界温度的变化特别是低温非常敏感,由于运输、环境改变而致低温可很快引起小鼠死亡。 二、解剖学特点 1. 外观 小鼠体形小,90日龄的昆明种小鼠体长为90~110mm,体重为35~55g 。近交系如615小鼠体长为85~94mm,体重为24~35g。一般雄鼠大于雌鼠。 嘴尖,头呈锥体形,嘴脸前部两侧有触须,耳耸立呈半圆形。 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成年鼠尾长约150mm。尾有四条明显的血管,背腹面各有一条静脉,两侧各有一条动脉。尾有平衡、散热和自卫等功能。 被毛颜色有白色、野生色、黑色、肉桂色、褐色、白斑等。健康小鼠被毛光滑紧贴体表,四肢匀称,眼睛亮而有神。 2. 骨骼系统 小鼠上下颌各有两个门齿和六个臼齿,齿式为2(1003/1003)=16。门齿终生不断生长。下颌骨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其形态有品系特征,可采用下颌骨形态分析技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的监测。 小鼠的脊椎由55~61个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个、胸椎12~14个、腰椎5~6 个、荐椎4个、尾椎27~30个。肋骨有12~14对,其中7对与胸骨接连,其它5~7对呈游离状态,胸骨6块。前肢由肩胛骨、锁骨、肱骨(上腕骨)、桡骨、尺骨、腕骨和指骨组成。后肢由髋骨、大腿骨、胫骨、腓骨、跗骨、趾骨组成。 小鼠骨髓为红髓,终身造血。 3. 内部脏器 胸腔内有气管、肺、心脏和胸腺,心尖位于第4肋间。肺由4叶组成。

小鼠的饲养方法.doc

小鼠的饲养方法 小鼠的饲养方法 1. 饲喂 小鼠胃容量小,随时采食,是多餐习性的动物。成年鼠采食量一般为3~7克/天,幼鼠一般为1~3克/天。应每周添料3~4次,在鼠笼的料斗内应经常有足够量的新鲜干燥饲料,在小鼠大群饲养中,每周应固定两天添加饲料,其它时间可根据情况随时注意添加。 根据小鼠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应有不同的给饲标准。由于种鼠群和生产鼠群交配繁殖频繁,尤其生产种母鼠的负担重,能量消耗大,因此除供给足够的块料外,还要定时饲喂少量葵花籽、麦芽和拌有鸡蛋的软料。葵花籽供应量为0.5~1克/天/只成年鼠。而麦牙和软料由于微生物条件较难控制,目前趋于淘汰不用,而致力于颗粒料的全价营养,即用维生素合剂代替。 2. 给水 用饮水瓶给水,每周换水2~3次,成年鼠饮水量一般为4~7ml/天,要保证饮水的连续不断,应常检查瓶塞,防止瓶塞漏水造成动物溺死或饮水管堵塞使小鼠脱水死亡。小鼠在吸水过程中,口内食物颗粒和唾液可倒流入水瓶。为避免微生物污染水瓶,换水

时应清洗水瓶和吸水管。严禁未经消毒的水瓶继续使用。 3. 清洁卫生和消毒 每周应至少更换两次垫料。换垫料时将饲养盒一起移去,在专门的房间倒垫料,可以防止室内的灰尘和污染。一级以上动物的垫料在使用前应经高压消毒灭菌。 要保持饲养室内外整洁,门窗、墙壁、地面等无尘土。 坚持每月小消毒和每季度大消毒一次的制度。即每月用0.1 %新洁尔灭喷雾空气消毒一次,室外用3%来苏尔消毒,每季度用过氧乙酸(0.2%)喷雾消毒鼠舍一次。笼具、食具至少每月彻底消毒一次,鼠舍内其它用具也应随用随消毒。可高压消毒或用0.2 %过氧乙酸浸泡。 应有周转用房,在饲养室使用一年时,将小鼠全部移入,原饲养室彻底整修消毒。 4. 动物健康的外观检查 这是检查动物健康状况的一项常规工作。外观判断小鼠健康的标准是: ①食欲旺盛; ②眼睛有神,反应敏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