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

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

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
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

太阳能汽车的应用实验

摘要: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已广泛地应用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集中供暖、太阳能建设及太阳能汽车等方面。其中太阳能汽车虽然还有许多性能不完善,但是今后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之一。在本实验中,将建立由太阳能发电、蓄能及负载系统,即太阳能小车。通过实验测量,了解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本性能,掌握不同电性能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组合方法和规律;掌握太阳能小车充、放电的效率、时间和其运动特性。以作为今后进一步改进的基础。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板(Solar panels)蓄电池(battery)电动机(Motor)太阳能汽车(Solar cars)

一、引言

太阳能(Solar Energy),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源。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政策也大力推广太阳能应用。

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相比传统热机驱动的汽车,太阳能汽车是真正的零排放。正因为其环保的特点,太阳能汽车被诸多国家所提倡,太阳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日益蓬勃。

因此,我认为太阳能汽车将是取代传统动力汽车的形式之一。但是现在的太阳能汽车技术还不完善,距实际应用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所以我将做一个太阳能汽车的模型,并加以实验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及构思

设计并建立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汽车电动机构成的太阳能应用系统,即组装成太阳能小车一辆。通过测量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时电压和电流的特性,初步掌握太阳能发电和应用的一些规律和知识。通过测量小车的运动特性,简单评价当今太阳能汽车的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分析

1、研究对象

①元器件选型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目前,广泛应用的为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也是这次实验的主要元器件。在初期设计时,想组装成12V太阳能小车。这将首先选型12V的太阳能电池板。但由于市场当时无货。只好将两块电压参数不一样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串联使用。具体各元器件及参数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两块(6V 2W,10V 2W;每块电池板的外形尺寸:213mm*92mm*3.3mm);蓄电池一个(11.1V 1350mAh);直流电动机(12V 250rpm);由乐高搭成的小车一辆。如图3-1、图3-2和图3-3所示。

图3-1太阳能小车元器件实物图

图3-2 太阳能小车实物图

图3-3 太阳能小车电路图

—直流电机两个

②成本估算

如果忽略不计乐高小车及导线的成本,太阳能小车的主要成本为: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电动机。其各自采购成本占总成本(280元)的29%、39%和32%。可看出蓄电池最贵。

2、实验工具

实验中主要使用的测量和实验工具为:Fluke73和Uni-T万用表各一块;ZX21型电阻箱一台(0~99999.9?,等级0.1级)如图3-4所示;数码相机一个;30W电烙铁一个;鳄鱼夹及导线若干。

图3-4 标准电阻箱

3、太阳能电池板电性能实验

①单块电池板电性能实验

测量电路图见图3-5所示,调节电阻箱电阻阻值,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数值,测量结果见表1所示。由此可分别得出6V太阳能电池板的开路电压U开路=6.61V,短路电流I短路≈370mA ; 10V太阳能电池板的开路电压U开路=10.68V,短路电流I短路≈240mA。6V、10V单块电池板的伏安特性曲线分别见图3-6和图3-7。

图3-5 单块电池板电性能实验测量电路图

图3-6 6V 电池板伏安特性曲线

图3-7 10V 电池板伏安特性曲线

②两块电性能不同的电池板串联

实验中需将两块电性能不同的电池板串联,以获得所需电压值。测量电路图如图3-8所示。调节电阻箱电阻阻值,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数值,测量结果见表1所示。由此可得出太阳能电池板的开路电压U 开路=17.3V ,短路电流I 短路≈250mA 。6V 、10V 电池板串联时伏安特性曲线见图3-9所示。

图3-8两块电池板串联电性能测量电路图

图3-9 6V 10V 电池板串联伏安特性曲线

③两块电性能不同的电池板并联

虽然本实验中不需要并联电池组件,但通过测量不同电性能电池板并联后的电性能,可以掌握不同电性能太阳能电池板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和规律。测量电路图如图3-10所示。调节电阻箱电阻阻值,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数值,测量结果见表1所示。由此可得出太阳能电池板的开路电压U

开路

=10.25V 、短路电流I 短路≈560mA 。并联电池板的伏安特性曲线见图3-11

所示。

图3-10两块电池板并联电性能测量电路图

图3-11 6V 10V 电池板并联伏安特性曲线

在实验①可以发现,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与阳光照射角度有直接关系。当电池板与阳光垂直时,开口电压及短路电流达到最大值,也即发电量最大。另外,在做实验时发现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长期照射下,其表面温度升高,会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在实验②中,可通过表1中的数据得出:当不同电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板串联后,电压将叠加。但电流将被限制到略高于在串联组中电流最小的电池板所产生的电流值。

在实验③中,可通过表1中的数据得出:当不同电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并联后,电流将叠加。但电压略小于原两太阳能电池的电压最大值。4、充电实验

将6V和10V太阳能电池板串联接到已放电的蓄电池上。如图3-12所示。在阳光下开始充电,用万用表分别测量蓄电池充电时的电压和电流值,并记录对应的充电时间。充电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数据见表2 所示。充

电电压曲线见图3-13,充电电流曲线见图3-14。

图3-12 太阳能蓄电池充电测量图

E—蓄电池,—电压表,—电流表

U1~5、I1~5—第几次实验T(1)—时间从0~300min T(2)—时间从330~570min。

U5(1)—对应T(1)的电压U5(2)—对应T(2)的电压I5(1)—对应T(1)的电流

I5(2)—对应T(2)的电流

图3-13 充电电压曲线图

图3-14 充电电流曲线图

通过分析表2数据可知:太阳能小车的充电效率受天气状况影响非常大。如:当天气多云时,充电电压最高仅9.8V,充电电流也小,实际上蓄电池没有充满。当天气晴朗时,小车的充电电压最高值达到12.82V,充电电流约为0.20A。

5、放电实验

将已充满电的蓄电池与12V 的直流电动机连接,测量小车空转(即小车不与地面接触)时的放电电压和电流值。同时记录放电时间。测量接线图如图3-15所示,测量数据见表3。放电电压曲线见图3-16,放电电流曲线见图3-17。

图3-15

太阳能蓄电池放电测量图 E —蓄电池,

—直流电机两个

图3-16 放电电压曲线图

图3-17 放电电流曲线图

U1~5、I1~5—第几次实验T(1)—时间从0~390min T(2)—时间从420~840min。

U5(1)—对应T(1)的电压U5(2)—对应T(2)的电压I5(1)—对应T(1)的电流

I5(2)—对应T(2)的电流

通过分析表3的数据可知,太阳能小车在空转放电时,放电放电电流基本稳定在0.1A左右,放电时间最长达14h。

由此可计算出蓄电池的实际容量C实际(Ah):

将表3中放电电流I5的数据按时间段(T)来划分。

如:放电开始的0.5h内,电流初始时约0.17A,慢慢将至0.12A。设

定T1=0.5h,I1=0.170.12

2

+

=0.145A;则C1=I1T1=0.0725Ah。

同理可得:I2=0.11A,T2=3h

C2=I2T2=0.33Ah

I3=0.1A,T3=7h

C3=I3T3=0.7Ah

I4=0.09A,T4=3.5h

C4=I4T4=0.315Ah 蓄电池放电的实际容量:

C实际=

4

1

i i

C =∑

=I1T1+I2T2+I3T3+I4T4

=0.0725+0.33+0.7+0.315

≈1.418Ah

已知蓄电池的额定容量C额定=1350mAh=1.35Ah,

实验结果:C实际>C额定。

这可能是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串联后为16V)高于蓄电池的额定电压(11V)所造成的。

6、实际应用

太阳能小车完成各项充放电实验后,再次充满电,将小车放在地面上,闭合小车控制开关,则小车正常行驶。

①太阳能小车空载时的运动特性

小车空载(小车自重为0.92Kg )时,测量其工作电流约为0.15A ,平均速度约为0.85m/s 。即2.1Km/h 。则可估算出小车空载行驶距离约为:

1.4189.450.15

2.1/9.4519.85C Ah

t h I A S vt km h h km =

=≈∴==?≈ 即空载时,小车可行驶约9.45h ,行驶距离约19.85km 。 ②小车负载时的运动特性

在小车车身上加上0.6Kg 的重物,测量其负载电流约为0.19A ,平均速度约为0.42m/s ,即1.5km/h 。

这时小车可行驶的距离为:

1.4181.5/11.20.19C Ah S vt v

km h km I A

===?≈ 负载时,小车可行驶约7.46h ,行驶距离约11.2km 。 ③小车的实用性

在实验中可发现,只有当小车的充电电流大于小车的工作电流(空载或负载)时,才能保证小车在阳光下可以持续长期行驶,同时还可以对蓄电池充电,以使小车在阴天和晚上也可行驶。

由此也证明,自己所制作的太阳能小车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产品是成功的。 四、 结论

1、太阳能电池的使用效果与天空中的阳光强弱,太阳能电池板与阳

光角度(是否垂直于阳光)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2、掌握了不同电性能太阳能电池间串、并联组合的使用方法和规律。

3、所研制的太阳能小车实现了太阳能发电电流大于小车的正常工作

电流,小车具有一定的速度和负载能力,从而证明本实验是成功

的。

4、实验中各项测量数据及结果表明,目前太阳能汽车距实用化还需

解决很多技术问题。如:太阳能电池板单位面积发电量很小,蓄

电池成本高等等。因此近期内用太阳能电池发电与电力电源充电

相结合的给汽车提供能源的方式,可能是现实的,更好的方法。

五、今后试验计划

虽然此次实验时间有限,仅做成一辆太阳能蓄电池的汽车模型,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在今后的课余时间就停止对此方面的研究与探

索。在今后我还要分别作出一个更大的,可遥控的太阳能发电并

可储能汽车模型,和一个可以载我行驶的太阳能发电并可储能的

汽车,以探索太阳能汽车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ISBN 978-7-112-05876-8,作者:吕芳江燕兴刘莉敏等。《太阳能发电》。化学工业出版社。

论文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解析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定义、分类及特点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各类新能源汽车最新技术进展及其性能,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应用现状,指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需解决的问题,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技术,现状,应用前景。 1 前言 1.1寻求新动力源的背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 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 2 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污染严重,世行认定的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6个在中国。国内汽车产品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平均油耗高出10%—30%,排放约为15—20倍,汽车工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则》强调说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1.2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从

汽车文化论文

汽车结构认识与未来汽车构想 汽车,从当初那个被人嘲笑,能让马车轻易超越的四轮怪物,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到今天已衍生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各类品牌。在汽车的世界里,各个品牌使用着自己的看家本领,展示着各自的风貌,在一个个战场上进行着残酷的竞争。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如大众,丰田凭借着历史条件,靠着各自背后的强大后盾走出了一天平民车的坦途。而又有那么一部分先行者,如宾利、劳斯莱斯等,他们在历史上都有过许多次登上汽车王国宝座的机会,但他们都没有走上产量生产的道路,而是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永远追求着最高的品质与皇族般的地位。追求卓越,舍我其谁。汽车的发明是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汽车设计也自然是工业设计的一部分,而工业设计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因为它通过特有的方式传达技术的物化美,也体现商品社会中文化的价值取向。汽车文化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汽车本身做折射出的设计理念,其中所包含的设计元素实际上就是元素。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汽车,因为文化元素的不一样,其设计的结果便不一样,当这些元素熔铸到汽车上,就形成了特有的汽车文化。 汽车结构大体可分为四大部分,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车身、电气设备。简单的单杠发动机结构可分为:进气门,排气门,气缸,活塞,活塞销,连杆,曲轴,机油管。而发动机又是通过气缸点火压缩做工来驱动齿轮来工作的。这叫做活塞运动,活塞式内燃机可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旋转活塞式的优点是:高转速功率大,重量轻,油门反应快,而内燃机又分为柴油内燃机和汽油内燃机。四冲程发动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它的工作原理包括了四个冲程,分别是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排气行程。而柴油机常见的是二冲程柴油机。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包括两大结构:曲柄连杆结构,配气机构。五大结构:供给系,点火系,冷却系,润滑系,启动系。气缸的内部构造又包括:进气门,排气门,推杆,挺柱,正时齿轮,连杆,活塞,曲轴,飞轮。然后我们再来说:汽车底盘的组成,汽车底盘的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并按驾驶员的操控而正常行驶的部件。汽车底盘由传动系,驾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汽车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成为汽车的传动系。它应保证汽车具有在各种行驶条件下所必须的牵引力、车速、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变化等功能。传动系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半轴等部分。汽车行驶系的作用是接受发动机经传动系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间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汽车的牵引力,以保证整车正常行驶;此外,它应尽可能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和振动,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并且能与汽车转向系很好地配合工作,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正确控制,以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行驶系包括: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等部分。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还要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使汽车保持在直线或转弯运动状态,或者使上述两种运动状态互相转换。转向系包括: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转动机构等部分。制动系是汽车装设的全部制动和减速系统的总称,其功能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低速度或停止行驶,或使已停止的汽车保持不动。制动系包括: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现代汽车制动系中还装设了制动防抱死装置。 自从汽车问世以来,汽车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百余年来,汽车载着人类进入新的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财富的同时,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汽车的形态由最初的马车到箱型车,由甲壳虫到船型汽车,鱼型汽车到楔形汽车,再到子弹头汽车的演变,每一处都体现出人类的智慧。由现在到未来,汽车的形态必然会经历翻天覆地变化。随着国民人数的增长,汽车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这必然会给汽车交通带来巨大的麻烦。从现在的城市交通方面来看,时常出现交通堵塞,堵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由此看来,未来的城市交通必然会有很头疼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对此问题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单片机课程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092 姓名:龚岩 学号: 200909114 指导教师:于晓英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1日

1引言 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器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用成本低廉的电阻式传感器以及电极配以单片机技术对生产实际中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水温的控制及显示。本装置电路简单、实用性强、性价比高、水温控制灵活,水位显示直观醒目,可广泛应用于家庭生活对太阳能热水器水温控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设计方案及原理 (1) 系统采用MCS-5l 单片机为中心控制单元。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控制器实时时钟接口电路、蓄水箱温度检测接口电路、串行显示接口电路、复位电路等。 (2) 特点:利用单片机实时监测水温。用水时,若日晒水温达不到设定值,电加热器自动补温。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稳定性高。节能等特点,实用性高。 3硬件设计 3.1芯片名称 AT89C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4KB Flash 只读程序存储器(ROM),512B 内部数据存储器(RAM),该微处理器采用ATMEL 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引脚兼容80C51和80C52芯片。 3.2系统框图 AT89C51 水温检测AD 转换时钟控制温度显示 报警装置 图3.2 系统原理框图

3.3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 如图3.3所示,该控制器采用AT89C51单片机,机内有一高增益反相放大器,构成自激振荡电路,振荡频率取12MHz,外接12MHz晶振,两个电容取30pF,以便于起振荡的作用。上电复位电路由R9、C3构成复位电路,在上电瞬间,产生一个脉冲,AT89C51复位。 图3.3 时钟与复位电路 3.4 温度检测模块 如图3.4所示,温度传感器采用热敏电阻,在其二端加上一定的工作电压,其输出电流与温度变化成线性关系,ADC0832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CPU。 图3.4 温度检测电路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综述论文

安徽科技学院 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章奥 学号:1609110238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综述 摘要:为了满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许多国家都开始了新一代汽车的研制。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字眼已经越来越紧密的和汽车联系在一起了,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石油资源危机的问题,研制更节能、更环保、使用替代能源的新一代交通工具,成为当今各国汽车工业界的当务之急。 关键字:混合动力,汽车,新技术

一、背景 汽车作为商品在世界各处都有广泛的市场,又因其生产批量大而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汽车品种的多样性可满足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需要,而且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相关的企业、事业,包括钢铁、石油、橡胶、塑料、机床、道路、汽车销售、售后服务、运输、交通管理、金融业、教育、科研等的发展。汽车也好似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购买汽车以及因此而形成的日常消费能促进货币回笼。近百年来,汽车工业之所以常胜不衰,主要得益与市场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汽车能逐渐完善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现在不仅在生产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离不开汽车。对于经济发达国家,选择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完全正确的。然而,汽车推动工业发展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两大问题。目前,世界上46%以上的石油被汽车所消耗,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只够人们充分使用到2040~2050年,而且城市污染50%以上也来源于汽车。 当前普遍使用的燃油发动机汽车存在着多种问题,统计表明在占80%以上的道路条件下,一辆普通轿车仅利用了其动力潜能的40%,在市区还会跌至25%,更为严重的是污染环境。纯电动汽车或零排放燃料汽车无疑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目前的电池技术较落后,电动汽车暂时还无法取代燃油发动机汽车。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案应运而生,即开发所谓的混合动力装置的汽车。这种汽车就是将内燃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辆汽车上,这种混合动力装置发挥了燃油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特点,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优点,二者取长补短,汽车的热效率可以提高10%,废气排放可降低30%。 混合动力汽车针对不同的道路环境实施不同的供能方案,能大大降低排放污染程度。目前最有实用性价值并已有商业化运转的模式,只有混合动力汽车。汽车行业专家们一致认为,混合动力车将是世界汽车行业今后较长时间内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越是在交通日益拥挤的大城市使用混合动力汽车,就越能够显示出它的节能、环保、适应能力广的优越性。 二、混合动力汽车概述 1881年就出现了电动汽车,它比内燃机汽车还早一些。但内燃机汽车后来居上,在性能、机动性、车辆的重量等指标远远地超过了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后就一蹶不振,成为“电瓶车”式的辅助车辆。 在20世纪初蒸汽汽车、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基本是三足鼎立,在汽车保有量中,蒸汽汽车占40%,电动汽车38%,而内燃机汽车仅占22%,美国是最早使用电动汽车作为运输车辆的国家之一,1915年美国电动汽车的产量曾经达到过年产5000辆的最高峰。有很多电动汽车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仍在使用。但到20世纪60年代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仅占汽车总量的2%。随着现代水利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的利用,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能源。因此,各国和各大汽车公司都重视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和试制,从20世纪70年代起,新一代电动汽车脱颖而出,出现了各种各样高性能的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表示有多种动力参与汽车驱动,一般指燃油发动机和电机这两种动

汽车文化论文

汽车文化 《汽车艺术的历史及其欣赏》 教学部:机电信息工程教学部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1212180122 学生姓名:杨旻峰 指导老师:夏志华 2014年11月20日

摘要: 简述了汽车艺术的形成,论述了汽车自身造型艺术和汽车标志、吉祥物的艺术表现元素和美学特征,以及车身彩绘艺术与车身广告艺术的特征与效果,阐 明了汽车与艺术相结合的历史渊源与互相作用,以及人们对汽车艺术的欣赏。 关键词: 汽车;文化;艺术;欣赏 引言: 汽车是工业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跨越,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反映着社 会的变迁。一百多年前,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随着汽车速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被它越带越快,它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改变。汽车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百余年来,汽车满 足人们代步需求的同时,也积累和蕴含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被赋予了更多的文 化内涵,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除此之外,汽车还在另一个层面影响着 我们,那就是艺术领域。虽然外壳的金属光泽和发动机的轰鸣声让汽车显得死 板生硬,缺乏着艺术的美感,但是这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机器还是无意间闯入了 文艺圈,掀起了一波狂澜。 1、汽车是艺术的重要桥梁 艺术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艺术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同时也是不 分阶层的,任何人都可以欣赏艺术,体会艺术。一个好的艺术应该有一个引起 大家共鸣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汽车品牌通过艺术,可以更好地赋予我们产品生 命力,也就是说给一个机械的东西更多一些灵性。就像美食和服装一样,汽车 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当美食有了不同的文化,服装有了自己的潮 流时,汽车是否也对我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影响?实际上在很多方面汽车的确 做到了这一点,这个产业制造出的文化衍生品已经钻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所创造的艺术价值是无法被忽略的。

太阳能热利用课程设计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计算机模拟课程设计 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太阳能光热技术及应用 学生姓名:章杜彬 学号: 指导教师:詹长军 实施时间:— 姓名章杜彬课程设计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9w/㎡。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kw/㎡,相当于有102,000TW 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除外),虽然太阳能资源总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的能源的一万多倍,但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的这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每秒照射到地球的能量则为499,400,00,000焦。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都是来源于太阳。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关键词:太阳能集热器系统设计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设备的选型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4) 1.1 建筑概况 (4) 1.2 气象参数 (4)

新能源汽车演讲稿子

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新能源轿车产业发展分析 摘要: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今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面临的发展现状主要是资金、人才均有较大缺口;市场宣传力度还不够;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未取得全面突破;政策的扶持力度上也不够细化。面对这些问题还需政府、企业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消费市场环境。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低碳经济时代必然的选择。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也将是汽车行业的新导向。 (一)引言 燃油汽车发展到今天,已面临“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降低油耗并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以及开发低污染或零污染的绿色汽车(又称环保汽车、清洁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 目前,我国汽车销售量正快速增长,到今年年底,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全年轿车累计销售747.31万辆,同比增长48.07%。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汽车能耗与尾气污染,也使我国遭遇汽车走入家庭后的世界性难题。汽车的节能减排,不是一天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1.国外相关技术及研究 国外在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汽车电池的研究上走在最前沿的美国,英国都有各自的不同技术。美国国家实验室发布了名为“SmartChargerController (简称SCC”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装置,主要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及电动汽车。英国的一家公司发明了被称为Elektrobay的路边充电站,它不仅可以为微型电动车充电,也可以为大功率的电动车快速充电。 各国都加大了对新兴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技术、新产品不断被推向市场。 美、日、欧盟各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各有侧重。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根据各国政府导向、本地区传统和技术成熟度,分别走出了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代表的三条路线。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能源车,采取不同的支持方法。对于技术尚未成熟的燃料电池技术,主要通过直接资助等手段在供给端鼓励技术研发;对于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在消费环节通过税赋优惠等措施来扩大市场,并取得良好成效。混合动力汽车已成功实现商业化,销量稳步提升。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最为成熟,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已经在北美、日本和欧洲成功实现了商业化。 2. 我国低碳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动态 我国在低碳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上不少专家学者做了重要论述,上海复旦大学的罗少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详细阐述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催胜民所著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

《汽车文化》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 一、结构 1、题目。 结合教材写一篇关于汽车地位的论文,题目自拟。 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摘要以1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字数不少于5000字。 4、参考文献和注释。 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二: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2、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摘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7)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8)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9)参考文献: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3、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4、页边距:(上)20mm,(下)15mm,(左)25mm,(右)20mm。 上交论文时间本学期第11周周五,统一拷贝到各班班长处,未交论文者,本课程不及格。

关于汽车文化的论文

关于汽车文化的论文 (赛车运动) 姓名:诸云霞 班级:10电子332 学号:1033323215 从小时候开始就觉得赛车运动是一项非 常刺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在学习汽车文化这门课时,我一直抱着新奇的心来学习,我了解了一些汽车的发展史、汽车是如何制造的、了解了许多国际汽车知名品牌、、、、、、关于赛车运动,在学习之前,我基本上一点也不了解,只是知道F1赛车,知道赛车界的神话——舒马赫、、、、、、通过学习,现在的我知道了更多。 赛车运动起源距今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最早的赛车比赛是在城市间的公路上进行的。许多车手因为公路比赛极大的危险性而丧生,于是专业比赛赛道应运而生。第一

场赛车比赛于1887年4月20日在巴黎举行。 赛车运动分为两大类,场地赛车和非场地赛车。 场地赛车顾名思义,就是指赛车在规定的封闭场地中进行比赛。它又可分为漂移赛、方程式赛、轿车赛、运动汽车赛、GT 耐力赛、短道拉力赛、场地越野赛、直线竞速赛等。 非场地赛车基本上的比赛场地不是封闭的,主要分拉力赛、越野赛及登山赛、沙滩赛、泥地赛等等。 方程式赛中又包含了一级方程式、三级方程式等。 场地赛车就是指赛车在规定的封闭场地中进行比赛。它又可分为方程式赛、轿车赛、运动汽车赛、短道拉力赛、直线竞速赛等。非场地赛车基本上的比赛场地不是封闭的,主要分拉力赛、越野赛及登山赛等等。 方程式赛车是汽车场地比赛的一种。赛车必须依照国际汽车联合会制定颁发的车

辆技术规则规定的程式制造,包括车体结构、长度和宽度、最低重量、发动机工作容积、汽缸数量、油箱容量、电子设备、轮胎的距离和大小等。 各级方程式赛车的制造程式不同。属于方程式汽车比赛的项目有:F1、F-3000、F-3、亚洲方程式、无限方程式、福特方程式、雷诺方程式、卡丁车方程式等。 一级方程式赛车(F1/Formula 1) 格兰披治一级方程式(Grand Prix Formula One 简称:F1)大奖赛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费用最昂贵、技术最高的比赛,也是方程式汽车赛中最高级别的比赛。世界上首次举行赛车场上的赛车是1900年在法国的默伦。现代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于1950年在英国银石赛车场开始的, 现在每年举行18场比赛,04年中国上海参加了,由国际汽车联合会安排比赛。 FIA要求F1赛车采用排量为3L、12缸以下、不加增压器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F1赛车的底盘采用碳化纤维为制造,重量很轻,很坚固。与普通的汽车相比,F1赛车有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 课程设计..

淮海工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课程设计 项目12 学院:理学院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光能101 姓名: X X 学号: 2013年12 月16 日

目录 一、设计资料提供与使用要求 (3) 二、依据标准 (3) 三、我市太阳能资源情况 (3) 四、太阳能系统设计方案 (4) 4.1、系统日耗热量、热水量计算 (4) 4.2、设计小时耗热量、热水量计算 (4) 4.3、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面积的确定 (5) 4.4、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方位和倾角 (5) 4.5、管材和附件 (6) 4.5.1、管材 (6) 4.5.2、附件 (6) 4.5.3 水泵选型 (7) 4.6、保温层厚度计算 (7) 4.7、集热器的连接 (8) 4.8、水箱的设计 (8) 4.9、辅助热源设计 (8) 五、系统运行控制及运行原理 (10) 5.1、运行控制 (10) 5.2、运行原理说明 (10) 5.3、工程保温水箱 (10) 5.4、太阳能热水工程智能控制系统 (11) 六、固件清单 (12)

设计说明 一、设计资料提供与使用要求: 根据图纸的要求,尽量在不影响楼房外观的情况下,合理设计太阳能安装数量,要与整体工程验收标准相匹配,采用楼面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储能,春、夏、秋、冬晴天以太阳能制热为主,以分户电辅助加热为辅,太阳能外观颜色要与建筑外观颜色保持一致。 二、依据标准 系统严格安照以下国家标准进行设计 1、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2、GB47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3、GB/T20095-2006《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评价规范》 4、GB/T4271-2007 《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实验方法》 5、GB/T18713-200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6、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7、B5009-2001《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8、B50207-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9、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0、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1、50303-200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2、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三、我市太阳能资源情况 太阳能资源情况:江苏省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南部,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左右;水平面上太阳能辐照量为4200—5400MJ/㎡.a,年平均温度14.3℃。1月平均温度-0.4℃,极端低温-19.5℃:7月平均温度26.5℃,极端高温39.9℃。历年平均降水量920多毫米,常年无霜期为220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气象资料显示:连云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每年大约紧有20-30天处于阳光不足状况状态。

论文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解析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 成了必然的选择。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等定义、分类及特点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各类新能源汽车 最新技术进展及其性能,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应用现状,指出纯电动汽 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需解决的问题,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 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技术,现状,应用 前景。 1 前言 寻求新动力源的背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 车排放的大量CO 2 一。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污染严重,世行认定的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6个在中国。国内汽车产品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平均油耗高出10%—30%,排放约为15—20倍,汽车工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则》强调说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

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石油。届时世界石油资源也会出现匮乏,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节制使用石油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城市污染的需要 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已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己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求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缩短我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汽车工业的差距。 2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种类及技术状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汽车文化论文

立体车库的发展与现状 作者:雷雨 (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号:xxxxx 402160)

摘要:简述立体车库的发展史,以及现在立体车库的发展趋势,即立体车库发展未来,也浅谈立体车库的发展障碍。 序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随着汽车的增多,停车位缺乏、停车拥挤困难的问题开始出现。立体车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在我国立体车库是一个集机电一体化、仓储物流、车辆诱导、物业管理等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新兴产业。它是为了解决汽车快速增长带来的'停车难"而出现的。 正文: 一、立体车库的发展历史 立体车库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汽车工业发展繁荣的历史。世界第一辆汽油汽车出现在欧洲,它是欧洲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晶。随后,汽车工业经历三次大的变革,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第一次变革出现在1914年,当时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第二次变革发生在本世纪50年代。当时欧洲内部关税壁垒逐渐拆除,使欧洲市场空前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第三次变革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末,随着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汽车,使得世界汽车工业发生第三次变革。 立体车库的出现是在第二次汽车工业变革之后。随着欧洲汽车工业的空前繁荣和发展,欧洲出现了最早的立体车库。欧洲立体车库的出现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对照汽车工业的第三次变革,随着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之后立体车库在日本开始发展。至今立体车库在日本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同一时期,韩国和台湾也出现了立体车库。韩国和台湾立体车库出现晚于日本,亦有近40年历史。仓储式立体车库技术最早出现于欧洲。日本立体车库的技术来源于欧洲。日本上一个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国家成功经验的民族。由于日本地域狭小,塔式立体车库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21世纪进入飞速发展时代。我国立体车库行业相对于欧洲、日本、韩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从第一台设备诞生到现在,只有近20年历史。在这20年中,前期发展缓慢,直到1996年,全国机械式立体车库停车设备每年的销售、安装量不足1000个泊位。 二、立体车库的必要性 1、中国当前汽车现状与发展 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已经达到113m2,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近1/3。尽管如此,当前我国城市建成区平均整体容积率仅为50.58%,住宅容积率更是低至33%。截至2016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9440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88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6559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0876万辆,全国停车位缺口平均在60%%以上。同时,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每千人不到110辆,与美国的550辆/千人。随着中国经济和购买力的日益壮大,从潜在需求角度来讲,可以断言:中国将是世界上大的立体车库需求市场。从供给角度来讲,中国作为大的立体车库需求市场,其需求量直接刺激了商家的技术革新及发展,生产力迅速提升,加上本土化优势,也可以与国外寡头垄断企业各自占据一方市场。但无论从中国还是世界过去几年的汽车产量与相应的立体车库增加量都可以看出,汽车泊位需求远远大于立体车库泊位供给。即便是在如此大的市场潜力诱惑下,因为机械立体车库不是高收益、快回报的投资项目,加之没有硬性的政策扶持,所以,其生产力水平仍落后于汽车产业的生产力水平,因此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立体车库供方市场远不能满足需求市场。随着发展中国家企业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产品性能与知名品牌差异逐渐缩小,未来全球立体车库产品市场必将出现多极化的市场竞争格局。车库”是大中城市的热门话题,国家经贸委将“城市立体车库”列为“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随着家用汽车的不断增加,公共场所及社区内存车矛盾、车挤绿地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在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之时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设计与制作

河南工程学院 《光伏材料设计》 实习实训报告书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设计与制作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赵博 学生姓名:理学院 学号:201411004215 学生班级:应用物理1442 指导教师:牛金钟赵瑞锋 日期:2017 年6 月14日

摘要: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设计与制造是我们本专业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本次实训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电原理,了解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了解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应用,并且制作一件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本文主要讲的是本次的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电池制作过程,包括选择制作材料,电池板的设计,焊接太阳能电池片,组装太阳能电池,以及对电池组件进行测试。 关键词:电池组件设计组装测试

目录 一、简介 (1) 二、材料及其性质 (1) 1.黏结剂 (1) 2.玻璃-上盖板材料 (1) 3.背面材料 (1) 4.边框 (1) 5.接线盒 (2) 6.硅胶 (2) 7.电池片 (2) 三、设计原理及组装 (2) 1.设计原理 (2) 2.太阳能电池组件设计 (3) 3.电池组件的制作 (3)

一、简介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太阳能芯片”或“光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通常采用硅半导体 二、材料及其性质 真空层压封装太阳能电池,主要使用的材料有黏结剂、玻璃、复合模、连接条、铝框等。合理地选用封装材料和采取正确的封装工艺能保证太阳能电池的高效利用并延长使用寿命。优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除了要求太阳能电池本身效率高外,优良的封装材料和合理的封装工艺也是不可缺少的。 1.黏结剂 黏结剂是固定和保证电池与上、下盖板密合的关键材料,要求可见光范围内具有高透光性,抗紫外线老化;具有一定弹性,可缓冲不同材料见的热胀冷缩;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不产生有害电池的气体和液体;具有优良的气密性,适用于自动化的组件封装。本次实训中采用的是EVA膜。 2.玻璃-上盖板材料 玻璃是覆盖在电池板正面的上盖板材料,构成组件最外层,既要求透光高,又要坚固,耐风霜雨雪,经受沙砾冰雹冲击,起到长期保护电池作用。 普通玻璃体内含铁量过高及玻璃表面的光反射过大是降低太阳能利用率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商业化生产中标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上盖板材料通常采用低铁钢化玻璃,其特点是:透光率高、抗冲击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厚度一般为3.2mm,透光率达90%以上,对于波长大于1200nm的红外线有较高的反射率,同时能耐太阳紫外线的辐射。 3.背面材料 组件底板对电池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支撑作用。对底板的一般要求为:具有良好的耐气候性能,能隔绝从背面进来的潮气和其他有害气体:在层压温度下不起任何变化:与黏结材料结合牢固。一般所用的底板材料为玻璃、铝合金、有机玻璃以及PVF复合膜等。目前生产上较多应用的是PVF复合膜。 4.边框 平板式组件应有边框,以保护组件和便于组件与方阵支架的连接固定。边框

电动车太阳能充电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电动车太阳能充电系统的设计 摘要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地球家园的污染也越来越大。就交通而言,各类汽车不断增加,对空气的污染也逐渐严重。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家园,也为了便利人们的出行,电动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首选,它方便,快捷,价格便宜,符合普通大众的出行。但是电动车的普及,虽然为人民大众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电的供应需要大量的煤炭等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的大量燃烧不仅使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还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资源都被严重的污染,因此我们需要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来发电。 这次的设计是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前提,把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电动车来利用。首先研究的是小型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它发展的程度以及如今发展的趋势,而太阳能转化的效率和光伏器件的成本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光伏器件的价格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而太阳能的转化效率是可以深入研究的。为了使太阳能的转化效率达到最高,本文采用了最大功率点跟踪分析法来研究确定它的转化效率,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的确定。本文总体分为对太阳能电池板的研究,充电系统的设计,最大功率跟踪法(MPPT)的介绍,其中充电系统的设计包括DC升压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 关键词:电动车,太阳能,光伏充电,MPPT

The Design of the Electric Car Solar Charging System Author: Liu na Tutor: Si Xiaoping Abstract In this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we are more and more demand fore nergy, pollution of the eart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big. Growing in terms of traffic, all kinds of cars, air pollution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our home, and to facilitate the travel of people, electric car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people, it is convenient, fast, cheap, conforms to the general public. But the popularity of electric cars, although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provides a great convenience, but the supply of electricity needs a lot of coal and other non-renewable energy, the burning of coal not only make the depletion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lso caused a lot of pollution. People live in the air and water are serious pollution, so we need to clean pollution-free solar energy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This design is to use solar energy to electric power, mainly on the basis of independent photovoltaic design a electric bicycle charging system, first of all, is the study of the small independent photovoltaic powergeneration system, its development degre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owadays, and the cost of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photovoltaic devices is also a big problem. The price of photovoltaic devices have many factors to determine, and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olar energy can be in-depth study. In order to make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olar energy to achieve the highest,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to determine its efficiency. Also the size of the solar panels is calculat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e study of solar panels,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charging system, the method of maximum power tracking (MPPT) is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the 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a DC charging booster circuit and control circuit.

汽车文化论文自己写的

汽车的发展史和未来汽车 王1,尹乾 2 ( 1.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1班,陕西省西安市,710077; 2.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汽车运用系,陕西省西安市,710077 ) 摘要:汽车已经经历100多年的发展,回顾汽车的发展:从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的出现;到哈利,厄尔时代;再到1930--1950流线型车身和船型车身的风靡;再到后来的国民车和从长尾到短尾车;直到现在这个个性车的,多元化的时代。汽车的变化从另一方面反应的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的汽车已经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了,它给人们的更多是一种享受。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正在忍受汽车带来的危害。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00年末,全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平均每千人拥有116辆汽车;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将达10亿辆;目前全世界有10亿多城市人口的健康受到空气污染的威胁! 关键词:汽车;发展过程;未来汽车;和谐汽车; 引言: 汽车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享受,但在汽车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以后,进入21世纪汽车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愈发严重。空气污染,道路堵塞,交通事故等等。如何使汽车与人类社会和谐相处?我们就要回顾汽车的发展史,以史为鉴。去仔细了解汽车的前世今生,去真正理解汽车中的文化和魅力,了解汽车和人的关系。而如何是我们的汽车更加环保更加绿色,就成了我们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一汽车的发展史 汽车的发展最能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的东西,我们仔细探索汽车的发展史就能得到许多我们想要的东西: 1.1 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1890-1920) 1886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打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1894年奔驰velo是最早的量产汽车。 材料方面,1900年,金属车身获得专利,但主体结构仍是木材和连接(以前是这个“他”)它们的钢材。 1914年Edward G budd 发明了全金属车身。同年道奇公司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