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考研2021年考研真题专题合集

宏观经济学考研2021年考研真题专题合集

宏观经济学考研2021年考研真题专题合集
宏观经济学考研2021年考研真题专题合集

宏观经济学考研2021年考研真题专题合集

专题一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已知消费为60亿元,投资为10亿元,间接税为10亿元,政府的物品和劳务支出额为15亿元,净出口为2亿元,则()。

A.NDP=87亿元

B.GNP=87亿元

C.NDP=50亿元

D.无法确定GNP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支出法核算方法可得:GDP=C+I+G+NX=60+10+15+2=87(亿元)。GNP=GDP+NFP(国外支付净额),因为题干未提供NFP数据,所以GNP无法确定。NFP(生产要素国外支付净额)即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此外,题目没有给出经济的资本折旧,因此国民生产净值也是无法确定的。

2下列哪项计入当年GDP?()

A.购买一辆旧车

B.购买1000元股票

C.购买旧车,支付中介费1000元

D.农民自己生产和消费的粮食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A项,旧车以前已经计入往年的GDP,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不计入GDP;B项,购买股票仅仅是个人投资行为,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购买股票并没有发生劳务和产品的交换;D项,这是农民的非市场活动,故不计入GDP;C项,支付的中介费是当年劳务所生产出来的价值,应计入当年GDP。

3某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公式: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若GNP小于GDP,则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4如果名义GDP由20000亿上升到23000亿,且GDP平减指数由1.25上升到1.50,则()。

A.实际GDP上升

B.实际GDP下降

C.实际GDP不变

D.无法确定实际GDP是否变化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实际GDP的计算公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前一期实际GDP为20000/1.25=16000亿,后一期实际GDP为23000/1.5≈15333亿,所以实际GDP下降。

5下面关于潜在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潜在GDP总是大于实际GDP

B.潜在GDP是失业率为零时的GDP水平

C.潜在GDP是对名义GDP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水平

D.以上三者都不是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潜在GDP是指利用现有一切可利用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它不是一个实际的产出量,可能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实际GDP。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是指自然失业率。实际GDP才是对名义GDP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水平。

6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A.包括个人的资本所得但不包括厂商的未分配利润

B.既包括个人的资本所得也包括厂商的未分配利润

C.个人的资本所得和厂商未分配利润都不包括在内

D.包括厂商的未分配利润但不包括个人的资本所得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除了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还包括间接

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非要素收入。个人的资本所得实际为收入在个人之间的转移,并没有增加收入,例如炒股所得,所以并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7假设一个经济中,政府采购数量为1500,预算赤字是120,国内居民储蓄为1220,消费4800,贸易赤字是90,那么,下列哪一个说法不正确?()

A.可支配收入为6020

B.国民收入为7400

C.投资为1090

D.政府税收收入为1380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题中G=1500,T-G=-120,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K r,其中K r表示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而从支出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I+G+NX,联立两式可得:S+T +K r=I+G+NX,因为K r=0,所以S+(T-G)=I+NX,得I=1190;由Y=C +I+G+NX,得Y=7400;可支配收入为Y d=Y-T=6020。

8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根据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以下说法成立的是()。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支出法有GDP=C+I+G,根据收入法有GDP=C+S+T,两式联立得:S+T=I+G。

9计划投资若超过计划储蓄,那么()。

A.总供给将大于总需求

B.在未充分就业情况下将增加就业

C.将产生通货膨胀缺口

D.经济将处于非预期状态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在两部门经济中,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等于计划消费与计划储蓄之和。A项,当计划投资超过计划储蓄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但是一味增加投资并不意味着国民收入会无限制的增长。当社会中不存在闲置资源时,会产生通胀压力,而存在闲置资源时则能够扩大生产促进就业。D项,缺少限定条件,在简单模型中不存在预期一说。

10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美元,消费等于43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美元,个人储蓄为4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A.50美元

B.48美元

C.47美元

D.40美元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个人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DPI=PI-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为57美元,个人所得税为9美元,因此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8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与消费支出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均没有影响。

二、名词解释(11~1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1国民生产总值(GNP)

答: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当年的全部支出总和计算或用全部收入总和计算。从支出方面计算,包括以下四项: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②私人国内投资总额;③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总额;④货物与劳务输出净额。从收入方面计算,主要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和折旧。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是测定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程度的标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以领土作为统计标准,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还是属于外国,只要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

12GDP折算(平减)指数

答:GDP折算(平减)指数是指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折算(平减)指数公式为:GDP折算(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折算(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年和所有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因为GDP折算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折算(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三、简答题(13~17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3在国民收入核算过程中,下列项目哪些应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1)政府转移支付;

(2)企业间接税;

(3)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

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应该计入GN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等渠道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发生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然都属于政府支出,但政府购买是计入GNP的,因为政府购买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

(2)企业间接税应计入GNP。企业间接税是指企业缴纳的营业税、货物税等税额,它不同于被称为直接税的公司利润税。间接税虽然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

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而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产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根据收入法计算得出的GNP与根据支出法计算得出的GN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NP。

(3)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NP。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被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收入,当然要计入GNP。相反,政府的公债利息一般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往往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所以公债利息一般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14作为衡量一国产出波动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由于不同的统计口径而略有差别。试比较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答: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GDP和GNP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联系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具体来看:

①“在一定时期内”强调计算期的问题,说明国民收入是流量,而不是存量。不包括已有的商品的交易,例如,古画、二手房、二手车等的交易额是不计入当年的GDP

和GNP的,因为它们在生产出来的当年已经被计入当年的GNP和GDP,重复交易的产值不再计入GNP和GDP,而其中发生的交易佣金是要计入GNP和GDP的。

②“生产”强调两者核算的是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即不完全经过交换的,只要是生产出来的,无论卖没卖出去,全部都要计入GDP和GNP。另外,“生产”也暗示着必须把与生产无关的、既不提供物品也不提供劳务的活动所带来的价值排除在GDP和GNP的核算之外。例如股票和债券的买卖本质上只是财富的再分配,所以带来的价值要排除在核算之外。

③两者核算的都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这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经济结果不同所带来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④两者核算的都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不经过市场交换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被计入GDP和GNP,如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是不计入GDP和GNP的。

⑤两者核算的都是“总和”的概念。

(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①范围不同。GNP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②衡量方法不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③内容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④两者的数值不一定相等。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即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15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GDP是计算当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时已计入当年GDP,不能再计入这期GDP。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或存货的行为。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这属于库存投资的增加,应计入投资部分。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这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16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推演的?答:(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居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一个“国民”的概念,按照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要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净值(NNP)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即NNP=GNP -折旧。

(3)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狭义的国民收入在数量上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即狭义NI=NNP -间接税。

(4)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以后的国民收入,数量上等于国民收入减去转移支出(如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等)再加上转移收入(如政府的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等),即PI=NI-转移支出+转移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收性支付以后的余额,即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17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都增加,实际国民收入是否必然增加?为什么?

答:(1)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都增加,意味着总需求增加,但实际国民收入并不一定必然增加,结果可能只是提高了物价水平。(2)在四部门经济中,Y=C+I+G+(X-M),即意愿的需求总量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都增加的情况下,意愿需求的总量增加,但实际的国民收入能否增加还取决于总供给所处的状态。在充分就业时,市场完全出清,总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垂直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能导致物价总水平的同比例上涨,而不能导致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因为充分就业状态时,市场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增加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需求。

下面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加以说明,如图1-1所示。AD0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总需求曲线从AD0上移至AD1时,均衡收入还是Y0,但物价水平却从P0上升到了P1,即实际国民收入并没有改变,却引发了通货膨胀。

图1-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四、计算题(18~21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8假定某个经济体中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5000,卖给厂商B、C和消费者。其中,厂商B购买200,厂商C购买2000,其余2800卖给消费者。厂商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厂商C年产6000,其中3000由厂商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时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值。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厂商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1)厂商A的价值增加值=5000-3000=2000;

厂商B的价值增加值=500-200=300;

厂商C的价值增加值=6000-2000=4000;

所以,总价值增加值=2000+300+4000=6300。

(2)GDP=最终产品价值=2800+500+(6000-3000)=6300。

(3)国民收入=6300-500=5800。

19假定一国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解:(1)由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折旧=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由GDP=C+I+G+NX可得:NX=GDP-C-I-G。

即: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BS=T-G,从而可得:T=BS+G=30+960=990(亿美元)。(4)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而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即:Y 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 d-C=3310-3000=310(亿美元)。

20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单位:亿美元):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国内生产净值(NDP);

(3)国民收入(NI);

(4)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解:(1)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个人消费支出+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则:国内生产总值GDP=500+(125+50)+200+15=890(亿美元)。(2)由于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

则:国内生产净值NDP=890-50=840(亿美元)。

(3)由于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则:国民收入NI=840-75=765(亿美元)。

(4)由于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则:个人收入PI=765-100-50-130+120=605(亿美元)。

(5)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则:个人可支配收入DPI=605-80=525(亿美元)。

21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5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试计算:

(1)储蓄;

(2)投资;

(3)政府购买。

解:由题意可知:国内生产总值GDP=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Y d=4000,T-G =-200,消费C=3500,净出口NX=-100。

(1)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则储蓄S=Y d-C=4000-3500=500(亿美元)。

(2)根据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G+(X-M)=S+T+K r可知:投资I=S+(T-G)+(M-X+K r)=500-200+100=400(亿美元)。(3)由GDP=C+I+G+(X-M)可得:

政府购买G=GDP-C-I-(X-M)=5000-3500-400-(-100)=1200(亿美元)。

五、论述题(22~23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2通常,一国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政策)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该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就成为宏观经济学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请问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有哪些?怎样理解这些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包含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①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很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经济增长问题。一般认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都有机会在经济活动中在人们愿意得到的报酬水平上被充分使用。通常以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或者生产要素充分使用)程度的尺度。失业率是由失业人数除以总劳动人口而得到的。失业意

味着资源的闲置,巨额的失业成本使得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③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又一个重要目标。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通常以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④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巨大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的就业水平、价格水平以及经济增长。

(2)从宏观经济目标的角度看,上述四大目标之间既存在重大的联系又有较大的冲突。这四大目标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福利含义,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总能得到协调,它们相互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如何实现上述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也是宏观经济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①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正如菲利普斯曲线所言,失业率和物价变动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要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必然难以维持较低的物价水平。经济决策者既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降低通货膨胀率;也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降低失业率。当然,以上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有在短期内才是有效的。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②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多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物价波动中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常态。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达到潜在产出之前,适度的物价上涨能够刺激投资和产出增加,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

势必降低生产成本,结果导致物价下跌,因此物价稳定目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矛盾。第三种观点认为只有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势头。

③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之间的矛盾。国内经济增长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从而增加进口,导致贸易收支不平衡。而且一定的经济增长需要相应的投资率加以维持,在国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必须要有外国资本的流入。外资的流入会导致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顺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贸易逆差所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这并不一定能够确保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协调一致。

④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中央银行稳定物价的努力常常会影响到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例如,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整必然会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而对国际收支项目中的资本项目产生冲击。2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为决策者判断经济冷热、决定政策取向以及在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质疑和争论也始终伴随着这一统计指标。

(1)GDP核算是整个宏观经济统计体系的基石,请对GDP的核算方法进行介绍。(2)GDP受到广泛质疑与现有GDP指标核算的局限性有关,请指出GDP指标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为了使GDP数据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请你提出改善GDP指标的建议。

答:(1)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①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总支出是指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GDP=C+I+G+(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同的是前者在生产其他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是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

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②收入法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但是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③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按产业部门汇总新创造出来的物品和劳务增加值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是指当期生产的新增产值,即总产出与中间产品消耗的差额。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加的总和,因此,GDP可以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

理论上讲,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相等的,但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所以需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2)GDP指标的局限性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通常通过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但GDP并不是万能的,其局限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能反应社会经济成本。例如,某地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也许该地区GDP很高,但是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只能说明社会生活腐朽。

②不能反应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例如,如果只顾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而不顾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那么可能经济增长了,但环境却严重污染了,今天GDP 上去了,但明天要为治理环境付出惨痛代价。

③不能反应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如果为了经济增长而高速拼命地耗费资源,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低效率的利用,那么可能一时的经济增长上去了,但是经济增长的潜力却丧失了。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2、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3、GDP(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4、GNP(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5、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6、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7、GDP、GNP的区别: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产值,而不管生产的产值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则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产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8、奥肯定律: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2*失业率变化率 9、黄金率: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定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水平率”,记作K g 10、费雪效应:通过费雪方程i=r+π可看出,通货膨胀率π和名义利率i之间具有一对一的关系,即π上升一个百分点,i也上升一个百分点,这一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11、IS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的代称,代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投资等于储蓄,利率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12、LM曲线:是流动性即货币的需求和货币供给的代称,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13、牺牲率:反通货膨胀时期产量的总损失与由于反通货膨胀而赢得的通货膨胀率的降低百分数二者的比率,换句话说就是每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必须降低的实际GDP的百分数。 14、时滞:政府在试图稳定宏观经济运时,其采取行动的时机以及这些政策行动的最终生效,往往会滞后于实际经济的运行,因而常常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15、时间不一致性:在特定时点上作出的相机抉择尽管在当时可能是理性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却往往适得其反的状况。 16、挤出效应: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 17、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非线性逆向关系。 18、自动稳定器:在经济繁荣时期,实际收入Y会不断扩张,税收不断增加从而使预算赤字(盈余)不断减少(增加);当经济衰退时,预算赤字(盈余)不断增加(减少)。这相当于在宏观经济中置放了一个自动稳定器。 19、通胀:普遍的、持续的价格上涨。价格上涨的百分比是通货膨胀率 20、凯恩斯失业:又称为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21、铸币税:中央政府通过发行货币为其预算开支进行融资,融资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公众手中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因此发行货币以提高政府收入就如同向广大货币持有者征收了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6章 通货膨胀)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6章 通货膨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通货膨胀()11100t t t P P t P π---=?[Inflation ()11 100t t t P P t P π---=?] 答: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人们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计算通货膨胀率,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和GDP 紧缩指数。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1=100%1t t t t --?-年的价格水平年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年年的价格水平 2。通货膨胀的类型: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strains of inflation :low ,galloping ,hyperinflation ) 答:按照严重程度不同,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三类: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1)低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 (2)急剧通货膨胀是指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二位数或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的通货膨胀。这种急剧的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扭曲。其特点为:一般地说,大多数经济合同都会实行指数化;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人们仅在手中保留最低限度的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所需;金融市场逐渐消亡,资本逃向国外;人们囤积商品,购置房产,而且绝对不会按照很低的名义利率出借货币。 (3)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各种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万亿的惊人速率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影响(再分配,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impacts of inflation (redistributive ,on output and employment )] 答:(1)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说来,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往往有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如果通货膨胀率出现不可预期的下降,那么所产生的效应就正好相反。但在更多时候,通货膨胀只是将收入和资产搅合在一起,随机地在全体居民中进行重新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定器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 定器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研向我们徐徐走来。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手段”。特别是有些人,试图在所从事的领域建功立业,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内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其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最后,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消费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联社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1-0.2)]=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革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

?奥肯定律:失业与GDP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重要结论: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 D 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稳定化政策:旨在降低短期经济波动破坏性的政策行为。<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围绕其长期自然率,稳定化政策通过使产出与就业尽量接近其自然率水平而减轻经济冲击,从而降低冲击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 IS代表“投资”和“储蓄”。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 LM代表“流动性”和“货币”。LM曲线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流动性偏好理论:关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假设货币供给固定,价格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

的货币。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庇古效应<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余额发生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随着物价下降和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并将更多地消费。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扩张性移动,并导致更高的收入。> ?描述价格的下降对均衡收入可能的效应。 ①使收入增加。 ·通货紧缩的稳定效应。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从而引起LM曲线右移,增加了收入。 ·庇古效应。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P↓和实际货币余额↑,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和支出↑,消费者支出↑→I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更高的收入。 ②使收入减少 ·根据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再分配财富,如此,债务人的支出更少了,债权人的支出更多了,若债务人的消费倾向>债权人的,则会导致支出的↓→IS曲线左移→收入↓。 ·预期通货紧缩效应。根据r=i-π(预期),假定每个人都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将下降,则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i,r会↑→抑制投资→IS曲线左移→收入↓。?浮动汇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的优点各是什么? ①浮动汇率优点 ·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浮动汇率制下,只要一国的国际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归纳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 记重点(5)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供给量的长期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2、货币中性原理断言,货币量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近似地描述了长期中的经济行为。 3、政府可以简单地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货膨胀税时,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 4、货币中性原理的一个应用是费雪效应。根据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等量上升,因此,实际利率仍然不变。 5、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他们变穷了,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他们所买东西的成本。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通货膨胀也提高了名义收入。 6、经济学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更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加剧,由于税规非指数化引起的税收负担的不合意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性以及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许多成本都是巨大的,但温和通货膨胀的这些成本大小并不清楚。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标关系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 标关系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会增加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要实现物价稳定,就必须运用紧缩性经济政策,但这些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和总需求,从而导致较高的失业率。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在价格和工资由自由市场决定的经济社会中,减少通货膨胀的政策必然要在高失业和大的GNP缺口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的一面。这是因为,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的一面。要提高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需要向知识和资本投资,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这会导致资本特别是机器对劳动的替代,从而相对减少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 3.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实现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此外,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往往需要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也会妨碍国际收支平衡和对国外质优价廉商品的进口,降低本国居民的效用水平。为了享受国外的低价商品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增加进口,往往引起相关行业的工人失业。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一个国家要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需要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必要时,还要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这势必会恶化投资环境,造成价格扭曲,滞缓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效率。反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这样,出现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 以上四大目标的关系如表16.1所示。 表4-1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0 - * + 充分就业- 0 + - 经济增长* + 0 - 国际收支平衡+ - - 0 注:表中“+”表示目标关系一致;“-”表示目标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2018年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哪家好

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哪家好? 现在针对北京大学考研市面上很多机构都在宣传热门专业辅导,经济学定向考研辅导。但实际上,真正实现了定向化辅导的,只有跨考教育一家。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第一品牌莫过于跨考考研。 1.2017年北京大学考研跨考学员再创佳绩。 2017年考研北京大学908经济学理论总录取人数14人,其中跨考学员录取4人,在跨考报考共有20人,每四个录取学员中,就有一个来自跨考。另外,从目前获得的数据来看,经济学专业,1626名学员,400分以上学员217人,专业课135分以上学员432人。跨考金牛经济学院推出的业内独家定向辅导模式(针对目标院校开班)成绩再创新高,13所经济学定向院校高分学员组团“攻占”名校,高通过率印证了跨考金牛经济学院业内最强悍的师资实力和科学的课程体系。 2017年13所经济学定向院校战绩表

2.经济学师资政柄学员口碑最好。 在跨考教育金牛杯炳哥奖学金的征文活动中,报考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的王同学写道“2014年的时候就认识了炳哥,当时是陪考研的小伙伴参加了跨考的寒假体验营,第一次上炳哥的专业课面授课时,心里就两字---‘牛逼’”。 “和郑老师见面老多了,总是在地铁和公交车上见面,老师每次回家很晚建议多发几列校车,没少聊各种话题。老师给我最大的鼓励是复试前夕说“‘放心,那些老师识货!’” 报考北京大学的卢同学调侃道。“最感动的是还有几天要复试,因为是调剂的,没有足够时间复习,找到他后立马告诉我指定书目的重点章节,真的非常感谢!”炳哥的无私帮助让郭同学最终成功考入广西大学金融学。

“在跟朋友探讨815的学习经验时,我第一次听说了“郑炳”这个名字,他说这个带经济学考研的老师非常厉害,教的课让人学着很明白,最重要的是押题特别准,她说2016年的815试卷中出现了很多她之前见过的题目,所以很多题都是直接背的答案。所以我在网上查找了炳哥的信息,入了考研答疑群。” 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的陈同学也调侃到,如果没有遇到炳哥,天知道我会考砸成啥样。郑炳老师用自己的勤奋让学生看到努力终会有所成,每个学员不分基础强弱第一时间回答学生问题,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全程陪伴学生至考前,也让学员在激烈竞争中越战越勇,勇夺佳绩。 3.唯一一家针对北京大学经济学定向辅导打造教学体系。在经济学考研这一专业,只有炳哥坐镇的跨考教育金牛经济学院能做到。独创国内唯一按照热门院校进行督导的“定校辅导”教学体系。此外中国人民大学802、中央财经大学803、中央财经大学80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复旦大学856,上海财经大学801,南开大学832,南京大学919,浙江大学80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暨南大学803,厦门大学806,西南财经大学802,东北财经大学801,西安交通大学845,十六大定向名校,各个院校报考难度、参考书目、命题原则全打穿。例如经济学考北大的不能只学基础知识,必须拔高;考北工商的完全没必要学太深,根本不考。同时,针对专业细分方向,金融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及其他方向,十大方向就业分析、报考热门、历年分数线等一一把脉,至今在行业任何一家经济学辅导机构都不能做到。 4.金牛经济学院的教研成果——教材和讲义,在行业内填补空白。《经济学考研名校真题大全解》目前是经济学辅导领域唯一一本专业性教材,本书涵盖了14所院校3年来38 套真题。真题对于任何一名学员考研,掌握考试难度,了解命题特点等极其重要。公共课由于全国统一命题,信息公开,但专业课则截然不同,由于全国经济学院校考研试卷的封闭性和稀缺性,从某一所名校的近三年全套真题搜集和整理,到全国所有热门院校信息整合,其难度之大,以时间和工作量计算描述都不足以概括全面。第一步收集齐全之后,全套试卷的答案,历来院校和辅导机构都没有提供过,仅仅是考研过来人的分享。郑老师结合这些院校的考试特点全部逐一解答,在这种非标准化信息的匹配上他是标准化解读第一人。 此外,金牛经济学学院研发了六套讲义,《初级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讲义》、《初级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讲义》《暑期直播特训营之公司理财讲义》《暑期直播特训营之宏观经济学讲义》《暑期直播特训营之金融学+国际金融讲义》《暑期直播特训营之微观经济学讲义》,行业内唯一一套成体系的定向辅导讲义。

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专题七 经济周期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假设经济行为人面临跨期约束,其效用函数为: ()11121212211,ln ln 11L L U L L C C W ηηβηη--??--=-+- ?--? ? 其中C 1,C 2分别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L 1,L 2分别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劳动投入,行为人第一期的单位工资为W 1,第二期的单位工资为W 2,第一期储蓄S ,利率为r ,β为第二期效用贴现值,η<0。现在假设行为人没有初始财富,所有消费均来自劳动所得,并且两期内消费完所有收入。试问行为人最大化其效用的两期劳动投入比L 2/L 1为多少?( ) A .()1 1211W r W ηηβ-??+?? ????? B .()11121W r W ηηβ-??+?? ????? C .()1121W r W ηβ-??+?? ????? D .()1 121W r W ηβ??+?? ?????

【答案】A 【解析】将目标函数关于L 1求导,得:-L 1-η-βL 2-η(?L 2/?L 1)=0。由题意可知约束条件为:C 1+S =W 1L 1,C 2=(1+r )S +W 2L 2,整理得:L 2=[C 2-(1+r )(W 1L 1-C 1)]/W 2,将其对L 1求导得:?L 2/?L 1=-(1+r )W 1/W 2,代入-L 1-η-βL 2-η(?L 2/?L 1)=0,得: ()1122111L W r L W ηηβ-??=+?? ????? 2.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 A .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B .农产品的生产 C .资本品的生产 D .没有一定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投资过度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不是投资过少,而是投资过多。投资过多是指生产资本品(和耐用品)部门的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部门的发展。经济扩张时,资本品(和耐用品)增长的速度比消费品快;经济衰退时,资本品(和耐用品)下降的速度也比消费品快。因此,资本品(和耐用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经济的波动。 3.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总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是因为( )。 A .技术的变化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曼昆宏观经济学期末、考研复习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23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P ,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P 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DP 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P ,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P 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 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P 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背离。从统计结构来看,CPI 主要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而GDP 平减指数主要是根据当年生产情况来确定。 在第二部分,曼昆讨论了美元价格比较和真实、名义利率。因为经济运行中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0年前的人民币肯定不是今天的人民币,这就需用一定换算公式来进行比较:当今的货币数量=T 年前的货币数量×(T 年前的物价水平/当今的物价水平)。而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总体上讲,这一篇介绍了两种最基本的数字,一个是反映生产水平的GDP ,一个是反映物价水平的CPI ,这也是构成宏观经济运行检测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 第九篇中介绍了长期中经济真实情况。在第二十五章里,作者论述了GDP 增长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按照a%的速度增长,那么在(70/a )年份时就可以实现翻番。国与国之间经济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增长率起到很大的作用。生产率是决定增长率非常重要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 (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 中?(武大 )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 9.税收乘数(武大 )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完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社会(一个国家、地区)总体经济运行及其后果核心问题:经济波动与就业、价格与通胀、经济增长与发展

页1页,第10共. 二、各章知识点分析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了解与识记 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 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 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 5、GDP折算数 二、理解与分析 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了解与识记 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 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 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4、其他消费理论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 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 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 2、IS曲线的含义 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 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 5、LM曲线的含义 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 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 页2页,第10共. 一、了解与识记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理解与分析 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 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 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 二、理解与分析 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 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矛盾:(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不能同时实现;统一: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个统一体,(根据奥肯定律)降低失业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 3、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局限性是什么? 4、利用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 5、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的区别(了解) 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了解与识记 1、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均衡、实际及自然增长率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均衡、 实际及自然增长率 ①均衡增长率 均衡增长率是指经济在实现充分就业条件下均衡的、稳定的增长所需要的增长率。在经济稳定增长条件下,只有保证使增加的储蓄能全部转化为投资,才能使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实现均衡增长。假设在充分就业条件下人们愿意的储蓄率为sw(称合意的储蓄率),用vw表示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用投资-收入增量比率I/△Y表示),为了必须使投资者在保证实现最大利润条件下愿意按资本-产出比率增加投资,则为实现充分就业的有保证的均衡经济增长率(Gw)应是: Gw= 实际的资本存量等于合意的资本存量、实际的与合意的资本存量增长率等于投资增长率亦等于储蓄增长率,同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储蓄=投资)时,经济就能在保持充分就业条件下获得均衡增长。 ②实际增长率及其与均衡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实际增长率就是在事后统计的实际达到的增长率。G=s/v中的数字s、v如果是实际的统计数字,则G就是实际增长率,此时的G可表达为GA。实际增长率可能大于均衡增长率,亦可能低于均衡增长率。 均衡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条件下,实际资本存量超过合意的资本存量(企业家所需要的资本存量),表示有过剩的资本存量。这是因为,较低的经济增长率造成的商品滞销,必然导致库存增加、生产能力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就要用逐步削减投资的办法来减少库存,使实际资本存量降低到与合意的资本存量相当的水平。由此造成的实际投资下降,会通过乘数和加速系数作用而引起经济过程的累积性收缩,其结果是经济的衰退与萧条。 反之,如果实际增长率大于均衡增长率,就会有实际资本存量小于合意资本存量的情况出现。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家就会通过增加投资使实际资本存量同合意资本存量相当。这就意味着实际的储蓄率或实际的投资率会大于合意的储蓄率或合意的投资率,从而使实际的需求大于合意的供给。这样就会形成经济的累积性的扩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社会经济发生短期性的周期波动,经济就处于收缩与扩张的不断交替中。只有当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的增长率时,经济才能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长期、稳定的增长。 ③自然增长率与均衡增长率的关系。 自然增长率是指与人口增长率相对应的经济增长率。从长期的经济发展来看,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哈罗德的增长模型中引进了这两种因素,把人口增长归纳为劳动力增长、把技术进步归为劳动生产率增长。用n代表劳动力增长率,ε代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经济的自然增长率(Gn)等于两者之和,即:Gn= n +ε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全

?奥肯定律:失业与GDP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重要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稳定化政策:旨在降低短期经济波动破坏性的政策行为。<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围绕其长期自然率,稳定化政策通过使产出与就业尽量接近其自然率水平而减轻经济冲击,从而降低冲击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 IS代表“投资”和“储蓄”。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 LM代表“流动性”和“货币”。LM曲线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流动性偏好理论:关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假设货币供给固定,价格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庇古效应<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余额发生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随着物价下降和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并将更多地消费。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扩性移动,并导致更高的收入。> ?描述价格的下降对均衡收入可能的效应。 ①使收入增加。 ·通货紧缩的稳定效应。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从而引起LM曲线右移,增加了收入。 ·庇古效应。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P↓和实际货币余额↑,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和支出↑,消费者支出↑→I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更高的收入。 ②使收入减少 ·根据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再分配财富,如此,债务人的支出更少了,债权人的支出更多了,若债务人的消费倾向>债权人的,则会导致支出的↓→IS曲线左移→收入↓。 ·预期通货紧缩效应。根据r=i-π(预期),假定每个人都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将下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