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逼真性看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以《2012》电影特效为例

从逼真性看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以《2012》电影特效为例

从逼真性看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以《2012》电影特效为例
从逼真性看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以《2012》电影特效为例

从逼真性看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以《2012》电影特效为例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4-20 15:02:58 点击:1

摘要:电影特效的逼真性是灾难类型电影后期制作的关键,高度逼真性也是影视艺术审美特性在电影中的核心体现。本文通过对电影《2012》特效制作的分析,全方位展现影片场景制作的逼真性,以此来解读逼真性在影视艺术审美特性中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影视艺术;逼真性;审美特性;电影特效;《2012》

电影《2012》对喜爱灾难类型电影的观众可谓是一次全新的视觉盛宴。一方面因为电影特效确实精彩刺激,导演一共砸下两亿美元打造出了惊天浩劫般的震撼场景;另一方面,这部电影中高度逼真的末日场景也引起人们的无限猜想。《2012》中的火山爆发、海啸、洪水等灾难形式的呈现,无疑成为第一个灾难元素容纳最多的电影。全片共计有1300 多处特效处理,视觉上近乎真实。片中多数灾难场景全靠电脑特效呈现,后期制作长达14 个月。电影通过现代科技成果给观众以逼真的感受和艺术享受。电影特效制作能使观众产生巨大的可信性,电影的高度逼真性使观众有可能进入电影设定的场景中,从而调动观众的创造性和想象性。因此,从电影《2012》特效制作的程度来看,电影艺术的逼真性是影视艺术审美特性的重要体现。

一、电影《2012》特效制作的逼真性电影为了使拍摄空间逼近真实生活场景走出摄影棚到自然空间去拍各种景色、场面和人物, 有时也需人工搭景拍摄。如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为了重现古代封建世家生活场景的真实性, 曾不惜花费重金在河北省某地人工搭建了一座大观园, 使观众能切实感受到怡红院、潇湘馆的场景。《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影片最吸引人的看点自然是用最新的好莱坞特效打造出夺人眼球的灾难场景,公路被截断、建筑物集体坍塌、海啸洪水等,让一切看起来真实可信。强大特效场面的逼真性使电影《2012》一度受到热捧,电影特效的高度逼真性成为其致胜的关键法宝。那么为什么在电影《2012》中特效场景的制作会给我们很深的印象,电影特效制作的高度逼真性又是怎样诠释影视艺术审美特性呢?

“一般电影理论所说“逼真性”是指电影具有以下属性:指即所指、视听结合、时空连贯性和运动感、每秒24 格的真实。”[1] 何谓“逼真性”呢?“逼”指逼近、近似,靠近,“逼真”就是接近真实的意思;“真”是指真实,一方面是指物质世界的真实;另一方面是指“生活世界”的真实,即精神世界的真实。

“生活世界”虽然包括生活现实,但高于生活现实。

电影特效制作的“逼真性”应该能进一步指涉生活世界的真实,触动观众的内心世界,生成审美意象,引起观影的共鸣。如著名导演谢晋在《天云山传奇》中, 为真实地塑造冯晴岚的形象, 曾亲自把冯的眼镜熏黄, 镜脚弄黑, 镜片打毛, 以眼镜的变化映衬岁月的流逝、艰难, 托出生活的真实。当影片表现的不只是视听效果和生活场景的形似,而是追求“生活世界”的体验和感悟时,影片才真正意义上超越了影像层次的逼真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逼真。

二、解读逼真性与影视艺术审美特性的关系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与其他传统门类的艺术不同,是由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融合而成。影视艺术分为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而在这里主要探讨电影艺术的审美特性。电影是现代技术的产儿,电影艺术的发展可以称之为电影“高度逼真性”的发展,电影技术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有利于对电影逼真性的探索,而且增强了影视艺术逼似现实生活的可能性。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广义上包括综合性、技术性、假定性等,但其根本特性在于高度逼真性。一部影片的综合性、技术性或者假定性的艺术表现,最终效果是为了使电影能够逼真地再现客观场景。影视艺术的真实性绝不仅限于直观的真实。

电影的逼真性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电影在思想内容方面有着必须真实可信的共同要求,在艺术表现上要求接近生活,任何一个细微末节,都不能有悖于生活而失真。电影的逼真性,与创作者世界观、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紧密相连。

认识生活、反映生活,从而创造出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比生活更高、更典型、更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从影视美学来看,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从视听角度看逼真性,主要是逻辑形式的逼真和现实的逼真;另一个从影视艺术的价值来看逼真性,体现的是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逼真。

1、现象逼真与逻辑逼真一方面,影视艺术的逼真性,是最真实,最具有直观感受的审美特性。影视的摄影技术可以将镜头前的一切真实呈现出来,大到山河星空,小到声音和色彩以及人物的表演,都能真实地表现出来,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这种具有直观真实的影视艺术是区别其他艺术形式的关键。影片最直观最真实的逼真实际上就是逻辑层面与现实层面的逼真。影片《2012》在逻辑层面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杰克逊和高登两人带着家庭寻找方舟的自我拯救;另一条是全球合作在制造方舟以实现对人类最大程度的拯救。

好莱坞故事片的逻辑模式,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重,历经艰难曲折,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拯救人类。故事逻辑清晰,对现实的客观反映也直观真实。

2、精神层面的逼真另一方面,影视艺术的逼真性,是对空间与时间的真实再现。巴赞认为“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他指出“电影的特性,赞就其纯粹状态而言,仅仅在于从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摄影影像具有独特的形似范畴,这就决定了它有别于绘画,而遵循自己的美学原则。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2]为此,它曾批评过蒙太奇破坏了镜头的深层含义,也破坏了空间的真实再现。影视艺术的摄影技术具有真实客观的再现空间与时间的功能,就可以将现实逼真地呈现在镜头上。影视艺术不能局限于逻辑逼真和现实逼真,需要透过表面的真实,解读电影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层面的逼真,是影视艺术最本质的逼真。《2012》以毁灭性的地球大灾难为背景,鲜活地呈现了众多平凡人物的动人英雄事迹。作为美国影视主旋律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内涵,电影《2012》在精神层面刻画了人性的光辉,因此对影片中个人英雄主义人性化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电影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感动观众, 因其展现了具有更健全人性特征, 摒弃了以往美国大片中战神式英雄的完美形象。

《2012》的成功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人性化的成功, 就是平民英雄得到观众认可的标志。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人性化的模式才能更突出地表达对于人类命运的反思以及教育启示意义。

三、电影《2012》其他审美特性与逼真性的关系《电影语言》一书中提到“电影的存在是由于画面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性,电影的视觉特性绝对要比电影作为思想或文字容器的性质更为重要。摄制电影不是将思想处理成画面,而是通过画面去思考。”[3]影视艺术形象像生活本身,具体、丰富、充实,可以把生活中的一切直接用视听的光彩、色彩、声音的形态来表现。电影特效制作在视听语言上的表达直接影响影片高度逼真性的出彩程度,影片《2012》在视听语言方面与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很好的融为一体。电影理论家卡努杜也曾说过:“电影通过形象表现手段丰富了人文的含义,它将构成一种无可置疑的、真正广泛的语言。”[4] 影片《2012》在特效制作以及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逼真性同样需要其他审美特性的加入。

1)交融性。电影艺术离不开其他艺术类型的参与。

许多场景的镜头语言离不开绘画艺术的基础构图,许多特效场面的制作也离不开光、影、色彩、线条的处理。影片中在加利福尼亚州,强烈地震来临时,主人公杰克逊一家在乘车逃离时的一个镜头。导演巧妙地利用车后视镜,让其位于画面中间,画框中心的地震场景完整呈现出灾难的强烈度,同时也表达了人物在这样强大的灾难下的渺小感,隐喻了人物不安的生存境遇。影片中有部分画面构图中有前景,并且是直线条构图,这样的构图有利于塑造空间关系。电影《2012》中火山大爆发时的暗黄色与红色的色彩选择,一方面表现出场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渲染灾难的严重性,让观众身临其境;仰视的拍摄手法会使得被拍人物显得高大,表示敬仰、崇敬的态度。图中黑人乐手事先得知世界末日的消息,在死亡来临时坦然面对,表达了一种让人敬仰的高大形象。电影利用绘画艺术实现场景的逼真,为其他艺术类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参考。

2)技术性。电影中,场景特效的制作离不开技术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成果被用到电影的创作和生产中。《2012》是3D 灾难电影,观众切实感受到的逼真体验离不开技术的运用,灾

难场景的特效制作离不开强大制作团队超前的特效制作技术。电影后期为了将不同时空和叙事结合起来,传递情感,表达逼真性,运用了具有技术性的剪辑方式。

例如,本片在连贯性剪辑方面使用十分出彩。白宫将要被洪水淹没时的几个镜头虽然不是一个镜头拍摄下来,但是在剪辑的高超作用下实现了连贯性叙事的目的,利用观众的心理补偿机制达到动作的连贯性。导演在此运用巧妙的剪辑,使得画面富有生动性且十分吸引人眼球。

3)假定性。电影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假定性。

首先,故事时空设定的假定性。例如电影《2012》中,冬至日即世界末日的说法就是一个假定的概念,由此引出的其他时空都是虚构存在的。其次,故事情节的假定性。电影中虽然按照生活的逻辑来表现故事,有一定的生活依据,但由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创作者会对素材加以提炼和修改。例如,影片中男主人公一家总是能在最危险的时刻化险为夷,以及男主前妻男友的意外死亡等等。再次,电影中角色的假定性。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是由创作人员共同塑造,无论重要与否。例如,影片中的俄罗斯富商尤里,他本身是一个及其自私的人,但在最后时刻为了儿子能够登上诺亚方舟,自己不惜掉入深渊。角色的设定需要符合情节的发展,带有很强的假定性。对于这样一部灾难电影来说,它的审美特性主要在于电影特效制作的逼真性。

当然,电影中的其他审美特性对于逼真性的作用不容忽视,立足美学角度看待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并且运用到影片制作中,影片在各个方面的制作水平才能接近完美。影片中强烈的人文思想、真实的幻想体验、极强的末世恐惧、忧患的隐喻力量以及场面宏大的灾难场景,体现出了电影《2012》在制作方面的高标准,使得电影深入人心。

欣赏电影是审美经济时代的一种流行的体验消费模式。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很大,不少影片没有满足观影者的视听语言与精神的需要,没有通过产品让参与消费体验的人得到美的享受。事实上,“好看”的电影可以称得上是优质的电影,“好看”的影片必然是将影视艺术审美特性表达的恰到好处,将现象的真实与精神层面的真实合二为一的影片。影视艺术应当将本质的真实寓于直观的真实之中,通过表层的真实和内在精神逼真的高度统一。从影片《2012》的特效制作来看,影视艺术的表层真实是其视听语言方面的基本要求,影视作品精神层面的真实是影视艺术的灵魂,这两方面也成为衡量影视作品审美价值的基本标准。总而言之,影视艺术的逼真性是艺术的逼真,不是机械的逼真。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影视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5.01.

[2][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56页.

[3] 马赛尔·马尔丹,何振淦译.《电影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218.

[4] 邵清风,李骏,俞洁,彭骄雪.《视听语言》(第2 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5] 王信康. 论电影的逼真性与假定性[J]. 杭州大学学报.1995.6.

[6] 秦延斌吕培. 大众接受下的好莱坞大片《2012》[J]. 文化艺术.2010.

[7] 戴锦华.《镜与世俗神话(前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1.

英美影视剧字幕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英美影视剧字幕特点及其翻译策略英语字幕的特点 电影电视的英语字幕有着与文字作品完全不同的特点:口语化、时尚性、服务性、时空受限性。 (一) 口语化 众所周知,除了科普、科教、纪录等影视节目由于其特定的目的,决定了其使用的语言带阐述性质,显得比较正式和书面化之外,一般以剧情为主的影视剧主要都是靠人物角色间的互动来推动情节。而最重要也最常用的互动手段就是对话。既然是对话,其语句就绝不会太长太复杂,以免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出现理解困难。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影视剧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浅显易懂的日常口语。所以,字幕中常出现Um , Yeah , Yup , Gosh , Damn it , Dude 等只在口语中存在的词;出现So what , After you , Anything else , You oweme one 等短句和不完整句;并且大量出现all wet , hot num2ber , have a ball 之类的俚语。 (二) 时尚性 作为目前影响最大的娱乐传媒之一,电影电视节目不可避免地紧跟时代潮流。节目中所使用的英语自然而然会包含大量新词和被赋予新鲜意义的词。比如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很多与网络有关的词大量涌现。在很多影视剧中,青少年的对话都会使用很多网络流行用语,如:web2page , short message , MSN , e - mail 等。此外,很多电影电视都会提到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例如美剧South Park (《南方公园》) 第10 季第9 集影射美国副总统切尼射偏的那一箭,第10 集里影射了美国中学女教师Debra Lafave 引诱学生一案。还有美剧Supernatural (译为《狙魔人》或者《邪恶力量》)里的哥哥Dean 常会脱口而出某部电影里的角色名。 (三) 服务性 与文字作品不同,英语字幕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影视作品的画面、声音等结合在一起才具有意义。如果把一段字幕抽取出来,单看其内容,是无法了解其真正涵义的。比如美剧Veronica Mars (又译《校园私探》) 第2 季第18集预告片的一段字幕: (1) Can you look right in the camera and tell America you’vedone nothing wrong ? (2) I’ve made mistakes , (3) but I sw ear onmy life I did not kill Lilly Kane. (4) Switch it ? (5)Dude , are youkidding ? (6)Don’t you want to see how it ends ? (7) Almost asfamous as the man himself . (8) are the other members of Echolls’family , (9) their sordid lives an endless source of ta bloid fodder.(10)Dude , your dad’s really leaned out in the big house. (11)Probably all

!影视艺术概论要点总结

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艺术是建立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分别通过展现在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在特定的多维空间中塑造直观视听形象的高度综合性艺术形式。 综合性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他艺术形式给人的是视觉或听觉的感受,而影视艺术兼具时间空间艺术两者之长,把时间艺术的表现性和空间艺术的造型性结合起来,既是在空间中延续的时间艺术,又是在时间中展现的空间艺术,从而成为拥有时空自由的崭新艺术。 二、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1,文学为影视改编带来丰富的可能性 2,文学的思潮、观念、风格、乃至技巧对影视艺术的濡染和渗透 3,影视艺术具有文学性 三、什么是艺术的文学性? P7 四、影视画面的造型性 与绘画相比,电影的造型性有共同特点: 1,边框的存在,无论电视还是电影屏幕,都有个长方形的边框,影像被框在其中 2,焦点透视法则的遵循。影视创作与西方写实绘画一样,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上显示三维的“逼真幻象”。3,光影的运用。对于影视艺术来讲,光线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造型元素和手段。 五、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有哪些? 1,音乐能为影片创造特定的气氛基调,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感染力。 2,加深人物心理的刻画。 3,对于蒙太奇镜头的连接具有连贯作用。 4,对人物和事件的主观态度起着歌颂、赞美等评论作用。 5,深化主题思想 六、影视艺术的逼真性 1.影视艺术的真实性分为:直觉真实、心理真实、技术真实三种 2.影视艺术的技术真实分为看得见的特技和看不见的特技两种。 七、怎样理解影视艺术是艺术品也是商品? 商业利润的追求,决定电影艺术的生产、发展、没有商业性,电影的艺术性就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因,。同时,艺术性增强促进了电影业的繁荣。电影的价值包含了精神影响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对生产者和发行人来说,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对于观众,艺术性是第一追求。经济效益是电影生产的动力,艺术性是电影的观众。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以吸引观众为前提,而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就是电影的艺术性。中国电影要想走向国际市场,抗衡好莱坞电影,在关注艺术性的同时要加强商业运作。 八、好莱坞电影的产业形态 1、首先是电影的生产。好莱坞通过判断市场利润来选择故事题材和拍摄类型 2、其次是发行制度。好莱坞较早使用分账发行制,为其成功的商业运作提供了保证。“利润均沾,风险共担” 3、促销制度。通过网络宣传、网络广告、发布网上新闻等进行更大规模更快速的宣传造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经济效益,拉近了观众距离。 九、构图的定义及分类。 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的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影视构图是相对于传统造型艺术的构图,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具有运动性。 第一种,分为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第二种,分为技术性、艺术性、哲理性。其中艺术性又可分为意义延伸性、象征性、情绪性。 第三种,分为纪实性和象征性。 十、色彩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十一、照明的三个基本元素:光的方向、性质、强度。 光的方向:分为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 光的性质:分为人工光、自然光 光的相对强度:决定因素:光源发光强度、被照对象与光源的距离 十二、运动镜头分为:推拉摇移升降跟 推:被摄物位置不变,摄像机向前缓缓移动或急速推进的镜头。 作用:1,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 2,突出细节,突出重要情节因素或与表现主题有关的喜剧元素 3,强化人物情绪,作为转场镜头 4,模拟视线的集中与投向 5,推摄速度影响画面节奏 拉:与推相反,将摄相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 摇:摄像机机位不动,机身做上下、左右的旋转运动。 移:摄像机沿着水平或垂直方向做横向或纵向移动拍摄的镜头 跟:跟镜头又称“跟拍”摄像机跟随者运动这的被摄物体一起运动拍摄的画面 十三、景别 景别指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近而造成画面上的形象的大小。它的大小与摄影镜头的焦距焦距有关。画面中人物大小是划分景别的参照物。景别分类: 1,远景。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的电影画面。 2,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3,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 4,近景。腰部或胸部以上。 5,特写。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物体景致的细微特征。6,中近景。腰部以上。 十四、无声源音乐 无声源音乐,发声体不属于故事空间,创作者为了渲染影片情绪而匹配的音乐,习惯上成为配乐。作用是1,按暗示主题 2,渲染主题 3,连接段落,简化叙事 4,揭示主题。 十五、音响的作用? 1,增强真实感。对自然音响的还原。 2,扩展叙事空间。画外空间和画内空间。3,聚焦叙事主体。音画合一。4,表现人物心理。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概述】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多种病毒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等。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脑实质,若同时累及脑膜,且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感染中毒症状一般不严重,病程相对自限,以不同程度的发热、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惊厥、瘫痪、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要表现。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水痘、腮腺炎、麻疹、乙脑、手足口病等流行,有无相关疫苗预防接种史。 2. 前驱感染如单纯疱疹感染时,有无口周疱疹的前驱感染征象。 3.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病程中有无肢体瘫痪或精神行为异常。

【体检要点】 1、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等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四肢肌力、肌张力变化,眼球活动与瞳孔变化。呼吸节律变化。球结膜是否水肿。 2、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有无皮疹、腮腺肿大、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外周血象WBC常正常或下降,以淋巴细胞为主,但乙脑病毒感染时血象白细胞总数可达(10~20)×109/L或更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数十成百增高,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HSV脑炎早期及乙脑早期常以多核细胞为主,HSV感染时脑脊液可有出血性改变。 3、脑电图背景常为弥漫性中高幅慢波活动,或局灶性慢波活动增多;部分患儿可见痫性放电波。 4、头颅影像学脑CT和MRI显示颅内病灶可呈多灶性分布,伴弥漫性脑水肿征象。脑干脑炎或小脑炎者见脑干、小脑部位病灶。HSV脑炎可见颞叶底部或额叶病变,可呈出血坏死型脑炎,或继发脑梗塞。

对电影中视听语言艺术表现性的分析

【摘要】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的艺术表现是艺术家实现自身情感、意识、心灵的媒介,是审美的物象化。如何准确把握视觉、听觉语言的艺术表现,调动各种视听元素,准确而贴切地将最生动、最形象的情思与理想通过画面、声音传达给观众,是对视听语言进行研究和使用的意义所在。本文对电影中的视、听觉语言艺术分别进行论述,以探索电影美学的系统和本性,完善和丰富视听语言艺术的使用。【关键词】视听语言;艺术表现性;分析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38-01一、视觉语言的艺术表现力电影屏幕通过镜头的推远与拉近来呈现画面的空间与构图,为了达到强烈的透视感和立体空间感,光学镜头使镜头中的前景和景深部的背景均处于清晰的焦点位置,这样就可以拉深镜头画面的距离,将画面由平面创造为立体,人和物的位置也更加清楚。景深构图之所以能为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力,一方面是因为景深使观众与画面的距离拉近了,让观众有亲身体验的感觉;另一方面是因为景深会引导观众更积极地思考,甚至使他们参与到故事的演出中来。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纵深构图给观众带来了选择关注点的自由,而且电影的观看屏幕非常利于景深镜头的呈现,使得全、远镜头的纵深感更为逼真,更有视觉冲击力。一部电影大多时候都是在表现人、物、事件的运动情况,所以对画面的处理,实则是对运动的处理。镜头的移动不单是为了画面构图的审美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出电影在不同阶段要呈现的情感、思想。例如快速向前推进的镜头可以用来表现大胆和狂放的激情;缓慢、不停向前移动的镜头可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带领观众步步深入,满足观众探求表现对象的愿望;静止不动的镜头却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呈现出不易察觉、充满思索与内省的含义,将观众的情绪积压起来,并为后期情绪的释放做好铺垫。光与色彩使世界以五彩缤纷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件与人物。光效对于电影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光既是用来照明拍摄对象的,也是用来表达情绪和气氛的,因此一部电影中对光效的使用能够体现出艺术家不同的创作风格,巧妙使用光效能为电影带来新鲜的视觉,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色彩是人和物的自然特征,彩色电影的出现为影片更真实、客观地反映物质现实提供了可能。色彩的视觉表现要结合观众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加以运用,根据影片的题材、主题的思想,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去表情达意,帮助剧情发展、刻画人物等,以达到一种新的美学追求。在现代电影中,色彩经常被导演拿来作为自己表达主观情感的工具,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情感含义和表意功能,使它成为某种抽象思想和理念的升华,甚至上升到精神和哲理思考层面,这是色彩表现力的极高境界。二、声音语言的艺术表现力相较于视觉元素,声音元素进入电影世界的时间要晚了近30年,也就是说,当无声电影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甚至有了自己的电影理论时,声音才突然闯入电影,这让当时的电影界有了不小的纷争与议论。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声音语言的加入让电影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不仅表现为内容更为丰富,情感表达也更为深切,就连电影的气氛、人物的关系都更加清晰和真实。声音的出现还创造了电影新的时空结构:画面上视觉元素表现的是叙事时空发生的事,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声音则构成了一个超叙事时空,即声音改变了镜头之间的关系,成为时空转换、镜头衔接的动因。例如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是由声音在纵身空间的运动造成的,声音的由远及近向我们揭示了纵深空间的存在。声音进入电影,起初是以伴奏画面的配乐形式出现的,而且基本是用古典音乐来作配乐。现代影片中的声音作为一种独立的元素,与画面形成新的视听关系,结合画面、情节以及影片主题、风格而创造出新的含义。如激烈的战斗场面同叙事空间中瓦格纳的歌剧所形成的强烈视听冲击波,带给人思想的震撼;而结婚场景中常用的唱诗班混响的歌声,能够体现教堂空旷、高深的空间环境。电影中声音的概念还包括有言语和音乐。言语是人物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有了言语,才有可能表现更为复杂的情节和人物情感,

电影脚本翻译的特殊性

电影脚本翻译的特殊性(代序) 一、电影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人看外国电影要看译制片,也就是用汉语配音的外国电影.这本来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在英语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被提了出来。现在反对把外国电影翻译成汉语影片的人不少,他们的理由大体如下:(一)电影要看原汁原味的,经改动就破坏了电影的完整性;(二)让银幕上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说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很假,不自然;(三)当代电影是电子高科技产品.片商往往投入巨资制作声音效果.配音会影响甚至破坏电影原有的音效;(四)看原文电影既欣赏了电影又练习了外语听力,一举两得;(五)即使有语言理解上的困难也可以用加中文字幕的方式解决,不必为外国电影加汉语配音。 一部电影确实是一个协调的完美的整体,但这个整体从来就不是不可拆分的铁板一块。因为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多门类艺术组合在一起的艺术,声音和图像本来就是彼此相对独立的,只不过是协调地结合在一起罢了。外国电影里的话音往往不是演员本人的声音,而是配音演员为他做的配音,动画片本来就不是由真人表演的,话音当然是由配音演员配上去的。可见,电影的声音和画面之间有个天然的衔接口,一个画面可以配上不同版本的声音。同样,一段声音也可以配上不同版本的画面。我国文化部门为了整理和保存珍贵的京剧艺术遗产,曾经为搜集来的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录音配上图像,效果非常好。作为综合艺术的影视艺术没有绝对的“完整”和“原汁原味”可言,因为它创作本身就是一种组合。为外国电影做译制配音就是用汉语话音去置换电影原有的话音,用汉语的配音去配合原有的画面,同样可以创作出完整的、有统一艺术风格的电影作品。 至于外国人说中国话是否自然也是个很相埘的问题。艺术是生活的反映.银幕上的英国人、美国人当然最好,那最符合生活实际,最真实,最自然。但问题是大多数中国观众听不懂英语,看外国电影存在着语言障碍的问题,这是外国电影之所以要翻译的最主要原因。确实,现在懂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了,英语在中国人中间会越来越普及,那是不是以后电影院就可以放映原文电影而不要译制片r 呢’回答是否定的:其一,让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看懂英文原文电影,这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还是不可能的,能听懂电影里英文的人总还是少数;其二,我国从数十个国家进口电影,外国电影里的语言多达数十种,一个人不可能掌握那么多门外语。 既然翻译电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那么电影翻译是不是十分勉强的,结果都是很负面的呢?事实恰恰相反,电影翻译是可能的.而且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艺术创造。 电影故事片是艺术作品,具有假定性。电影《泰坦尼克号》取材于历史:曾经发生的一次海难,但影片里的人和事绝不是历史事实,电影人物的语言也绝不可能是当年某些乘客的原话,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时的人们所说的语言与今天的英语都产生了很大的不同,但观众不会去质疑这些问题,不会认为那不真实、不自然.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在看一个虚拟的故事,而不是历史事实。故事片与纪录片有所不同,纪录片更讲究真实再现,所以译制纪录片一般不对口形,通常都保留原有的录音,但音量要减小,以便加上声音较大的汉语配音,让原有声音和翻译配音并存。故事片的假定性为配音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因为故事片的目的是讲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只要会说话,能够表达思想感情就行,至于用什么语言说话并不重要。《狮子王》里的辛巴既可以说英语,也可以说汉语、法语、

08103影视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08103影视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1电影诞生于1895年。 2电影是一种光影的艺术。光影理论是电影的基本原理之一。电影得益于光影原理视觉残像原理的发现,。 3格里菲斯两大奠基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两大重要贡献1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手段2电影特有的时空艺术 4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 5世界电影史上的两大传统 1卢米埃尔写实主义 2梅里爱技术主义(特技摄影,戏剧) 6英国勃列顿学派是蒙太奇的真正创始人 7电影的成熟期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彩色故事《浮华世界》 8类型电影最大特点:1重复性 特征:1公式化情节2可预见性 2定性化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9西部片美国电影最古老的样式最为典型的美国电影,反应美国人的民族特征和精神倾向 10法国新浪潮表现超现实的梦幻和潜意识以及无逻辑和无理性的意识活动 代表人物特吕弗 11现代派电影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 《红色沙漠》被西方电影界称为电影史上的第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 一部彩色电影 费里尼《八部半》 12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3第一部伦理电影《孤儿就祖记》 14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三四十年代的电影 15抗战电影16战后电影1717年电影18文革时期19新时期电影 《马路天使》袁牧之 费穆《小城之春》 与国家政治相连 样本戏 1976~1984 20第五代导演1985年之后自觉的试验影片,发展到意向美学上的新层次 21主旋律电影指能充分体现主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 22港台电影主要分为1文艺片2动作片3喜剧片 代表徐克王家卫许鞍华 杨德昌 吴宇森侯孝贤 23台湾本土电影台湾新电影代表人物 24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各种不同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的综合,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的综合 25影视艺术是典型的交叉艺术 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空间艺术时间艺术静态艺术动态艺术再现艺术体现性艺术 a影视艺术从绘画和雕塑尊重借鉴了造型艺术的特点和规律 b影视艺术从音乐和舞蹈中吸取了抒情性和节奏性的特点 c影视艺术对文学的借鉴 d影视艺术与戏剧的关系更为密切 26影视艺术有逼真性和假定性的关系 a逼真性和假定性是辩证统一性 b不同的艺术对假定性的要求不同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及病历分析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及病历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郭冬梅 病毒进入神经系统及相关组织可以引起炎症性的和非炎症性的改变,我们称之为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根据病原学中病毒核酸的特点,病毒可以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能够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 DNA 病毒中的单疱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RNA 病毒中的常见的有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等。 病毒性脑炎其发病机制有三种。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为急性病毒脑炎病毒直接经过血流神经轴索或细胞到细胞的传递方式侵犯脑基质,造成脑的炎症。感染后脑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的变化造成静脉周围的神经纤维的脱髓鞘样改变。 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引起急性脑炎或脑膜炎综合征,也可形成潜伏状态或者持续性的感染状态,早复发性和慢性转移。 病毒性脑炎临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它的病原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前驱症状都有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也有的可以发热、全身不适等,随着疾病的进展,脑实质受累的症状比较突出,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或者肢体的活动功能障碍等等。 在体征上我们可以查到脑炎的病人意识的障碍、肌力及肌张力的改变,椎骨受损害等等,脑适质受损的体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正常或者可以轻度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改变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轻到中度增多。脑脊液蛋白可以轻度增高,脑脊液的糖的含量一般正常。这和其他细菌性感染是有区别的。病毒性脑炎的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以及脑脊液的病毒抗体检测,可以有阳性的改变。病毒性脑炎还有一个确诊的依据,就是经过脑活检可以发现非特异性的炎性的改变,而且细胞核内可以出现嗜酸性的包含体,电镜下可以发现细胞内的病毒颗粒,这也是我们确诊的依据。

影视艺术概论

第一章 电视艺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电影和电视的区别: 1、拍摄工具不同。电影是摄影机,电视是摄像机与录像机。 2、存储介质不同。电影利用感光胶片,电视利用磁带。 3、放映地点与放映方式不用。电影是利用放映机在电影院放映,电视则通过远距离传输,在每家每户电视机上播放。 4、观众观影体验不同。电影院环境封闭,节目固定,观众注意力非常集中。看电视多是在家里,环境开放明亮,观众注意力容易分散,且观看节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观影方式具有一定随意性。 电视主要功能: 1、信息传播 2、新闻纪实 3、艺术表现 第二章 尼普柯夫圆盘——世界第一个机械电视(贝尔德,英国电视之父)——电子电视(兹沃雷金,1923,光电摄像管,全电子电视关键设备。1924,第一台电子电视模型,完成摄像到显像完全电子化过程) 1930年,《花言巧语的人》世界第一部声像俱全多幕电视剧。 1936年,英国BBC亚历山大转播,标志世界电视诞生。 1954年,美国NBC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是 英国的克拉克,通讯卫星之父。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美国《枪烟》,最早电视系列剧。 第一部情景剧,《玛丽凯和约翰尼》。 1958年5月1号,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电视台,正式试播,这一天被公认为:中国电视的诞生日。 1958年,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10月,中国的第二家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同年12月20号,中国的第三家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现黑龙江电视台)正式播出。这三家电视台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起步。 第一部电视剧是1958年6月15号,北京电视台《一口菜饼子》(直播小戏) 1958年9月2号,进入正式播出期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二部电视剧《党救活了他》。我国第一部多场景大型电视剧《新的一代》。 1964年12月,北京电视台利用黑白录像机录制豫剧《朝阳沟》和《红灯记》,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录像播出文艺节目。 1978年5月22号,中央台播出《三家亲》,这是复苏以后中央台录制的第一步电视剧。“飞天奖”:1981年设立的“飞天奖”是我国最早的电视剧奖项,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它的设立大大提高了电视剧的质量。 《万紫千红》:1981年元旦,广东电视台率先开办了一个杂志型的文艺专栏节目,这是大陆第一次开办综合文艺节目。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阶段: 1、直播电视剧时期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影视艺术概论讲义(第一章到第五章) 影视艺术概论 电影艺术的产生揭开了人类文化历史新的一页。 电影引发了人类思维的一次革命——影像思维。电影的发明意味着人类的艺术思维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影像阶段。 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解 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银幕时空中塑造运动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情感。 电影是看见的世界 电影是梦幻工厂 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 电影是诗与画的特别组合 第一章电影艺术特性 视像性与运动性 *真性与假定性 综合性 第一节视象性与运动性 一、视像性 “看见的世界”。“肖似代码”,有意味的视觉符号,在视觉直感中获得满足。 视觉元素:色彩、光线、构图、人物 等银幕造型。 色彩造型 人物造型 二、运动性( Moving picture) 1客体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 2主体运动:摄影机的运动。机位距离、角度、焦距的变化。 3主客体复合运动 4蒙太奇运动:画面组接切换产生的运动 三、运动性与视像性的关系 空间状态与时间变化,运动中的造型和造型中的运动。 第二节*真性与假定性 一、*真性 ——真实感、接近生活的自然形态。 直观的真实:形式与表象的真实 内在本质的真实:故事的真实、情感的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的逻辑。 二、假定性 假定性 ——创造性、人为性、主观性。非自然、非现实性形态。 “假定性是艺术家的伟大的同盟者。” 电影艺术的假定性:a 时空的假定性

b 冲突的假定性 c 造型构图的假定性 d角色的假定性e 声音(音响)的假定性。 三、*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一、各种艺术门类手段与媒介的融合 电影与文学 电影与戏剧 电影与绘画雕塑 电影与音乐 二、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融合 “视觉列车”。造型与叙事艺术。 “摄影机捕捉瞬间,把瞬间从延续不断的时间过程中抽区和分离出来,强调意义,使之成为审美对象。电影的本质特征是空间的动态化和时间的空间化。” 靠镜头画面叙事,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结构中的时间和时间链条中的空间。 三、艺术与技术与商业的融合 电影的商业性。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电影是一门昂贵的艺术。” 投入、产出与回报。市场流通,经济效益与票房价值。 企业化生产,机械复制。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矛盾:创造与消费、超越与媚俗。 电影的技术性 “影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一部世界电影史,既是视听艺术的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的发展史。它是批着现代科学技术戎装屹立于艺术之林的。” 起源照相术。照明师、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布景设计师。 材料:胶片、影带、声带、摄影、照明。电脑成像。 传播媒介:放映机、银幕。影碟、多媒体。 第二章电影语言(上) ——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 镜头、画面、蒙太奇 第一节镜头与画面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法]阿尔诺·马尔丹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美]梭罗门、[法]麦茨 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 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最新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论述1:电影的综合属性: 艺术性、商业性、科技性、意识形态性 艺术性: 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1、高度逼真性: 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 艺术真实 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 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 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如《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影片表现的是翠巧的悲剧,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贫困落后状态与精神的麻木愚昧。作为中国电影艺术性的代表,给观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商业性 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 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 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 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近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影片,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主要包括覆盖式的集中宣传、全明星阵容、视觉奇观的追求与营造等。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 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 电影事实上是一个商业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体,商业性与艺术性两者在电影这个母体里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因此任何对电影商业性或是艺术性的压制都是对电影本性的扭曲。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在电影中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电影既然作为商品,就避免不了被资本所掌控,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这种状况而感到悲观。因为电影生产虽然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它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性生产,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程序。电影生产虽然不能不受到资本的控制,但是,它毕竟是由编剧、导演、摄影师和演员等诸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神性劳动,资本控制不了每一个电影生产者个体的精神,控制不了每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这就为进步的电影生产者打破资本的控制提供了可能。事实上,电影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亦大有人在,例如卓别林,他的电影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打闹喜剧形式出现,在保证电影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状况下大众的生存境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被扭曲异化的深层事实,从而为

病毒性脑炎CT和MRI影像诊断分析研究

病毒性脑炎CT和MRI影像诊断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30T09:31:04.9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6期作者:王海林王庆波(通讯作者)[导读] 分析研究临床病毒性脑炎多样性及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此疾病的准确性。 王海林王庆波(通讯作者)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3医院放射科辽宁葫芦岛 125000; 2.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辽宁葫芦岛 125001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病毒性脑炎多样性及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此疾病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采用CT与MRI对患者进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CT主要有片状低密度范围不等的表现,在额、顶皮质、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皮质下区比较常见且多发。单侧具有较大发病范围时,占位效应明显。MRI检查结果主要有长T1、T 2信号表现,相对于CT检查,MRI具有更清楚的病变显示,增强扫描病变主要是不存在明显强化。结论:临床诊断应紧密结合CT、MRI影像表现,才能为临床病毒性脑炎的准确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关键词:CT 影像;MRI影像;病毒性脑炎 1. 前言 病毒性脑炎散在临床中散在发病,呈现多样化表现,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CT、MRI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是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一个主要参考依据。所以,对病毒性脑炎的CT、MRI表现的充分认识十分重要。现分析临床中的30例病毒性脑炎有关资料,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2. 患者资料 收集病毒性脑炎患者30例,其中有18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51岁之间,主要在30—50岁之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中少年儿童患者主要是发热、抽搐,有1例同时伴随肢体障碍。成年患者有15例具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有4例并发口唇疱疹,就诊时有1例患者表现出经治疗不愈的呕吐、恶心、头痛。5例没有明确病史的患者有4例,主要是精神异常,且具有较长时间的病史,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就诊。自发病至初检时间在1—7周之间,17例患者只实施CT检查;9例患者依次实施CT及MRI检查,间隔1—30天不等;4例患者只实施MRI检查。7例患者采用增强CT扫描,6例患者采用增强MRI扫描。在脑脊液检查中,有25例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及白细胞含量增高,临床将结脑、化脑及脑梗塞等疾病排除,有5例患者治疗2个月后采用CT平扫进行复查。 3. 结果 30例患者采用CT、MRI检查,都存在程度、部位及范围不同的异常表现。CT影像主要是片状低密度区,具有不清晰的界限,其内能发现高密度斑点状出血灶和更低密度坏死区,灰白质都受到影响。患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患者有4例、患有少年儿童散发性脑炎的患者有6例,都只是位于颞、额顶部患病。有11例患者病变位于单侧,3例患者病变位于双侧,4例患者灰白质都受到影响。单侧较大范围发病患者的占位效应比较明显,其余患者病变都发生在白质区,主要是散在斑片低密度区双侧,大部分患者在侧脑室周围分布,都影响患者颞、额、顶等部位,患病早期具有模糊边界的表现。 患者病变MRI表现为T1低信号加权,T2高信号加权,诚信不均匀信号,伴出血患者能够发现斑点状短T1长T2高信号灶,伴坏死患者可发现更长的T1、T2信号,具有清晰或模糊的界限。患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1例患者同时伴随散在出血灶,脑室周围双侧多发病变的有2例患者,CT平扫呈现白质区稍低密度的表现,不具有清晰边界。在MRI检查后,患者病变位置存在的长T2高信号比较明显,以及明确的显示范围,T1加权信号也具有不明显的差异。经CT诊治有3例患者在1个月后在进行MRI复查,病变位置可显示出清晰边界;其中有1例患者在白质区内呈现棉团状多发散在长T1、T2信号,每病灶强化后,内缘都具有弧线状强化。1例患者CT强化后表现斑片状少量强化,1例患者存在脑回状强化,其它病例都没有强化明显的表现。所有病例都实施手术方法治疗,临床中经过抗病毒及激素治疗后进行随访,症状好转情况都比较明显,患有疱疹病毒脑炎同时伴随出血的1例患者发生昏迷,经及时治疗也没有发生后遗症。主要是头痛、癫痫样发作患者治疗后都获得比较显著地效果,而主要是精神异常的患者,症状都难以迅速恢复。经治疗后对患者进行CT复查,2例儿童患者在病变范围上都发生程度不同的缩小,1例成年患者症状尽管出现好转,但脑内缩小的病变范围程度不明显,也没有发展趋势。 4.讨论 因病毒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直接侵犯,引起局限或弥漫性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发生变性并坏死,增生胶质细胞或存在炎性细胞浸润脑实质,还将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异常,受病毒感染影响产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急性脱髓鞘脑炎,大部分病变都处于皮层下及侧脑室周围白质位置,更多见的是在小静脉周围并表现出多灶性。目前还难以通过实验性检验对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类型进行准确确定,因此还主要依靠临床进行诊断。 CT、MRI检查结果显示病变及对病变累及因素的了解,为临床诊断提供的信息比较有价值。在CT、MRI表现上,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特征性比较明显,通常在颞叶、额叶底部存在病灶,不对称分布于单侧或双侧,与豆状核具有的界限清晰,低密度CT,低信号T1、高信号T2的MRI。大部分扫描增强不强化,少数存在斑片状、脑回状,弧线形强化符合有关研究报道。不仅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其它病毒性脑炎患者大脑白质也具有弥漫性、多发性、对称或不规则等表现特点,病变主要位于脑室周围,也有一些位于皮层灰质。本研究的30例患者中,病变位于白质区的有20例,占66.7%,这与有关研究报道是一致的。CT表现的低密度区为均匀或不均匀,具有模糊或清晰界限,大部分病灶没有强化。MRI表现出的信号为长T1、T2,在多发病灶内缘有1例患者的MRI增强表现出弧线状强化。由于T2加权在MRI中相对于CT而言,反映增加的脑组织中水份更加敏感,对显示改变的病毒性脑炎病理改变更加清晰,本研究病例中,相对于同期实施CT、MRI影像检查,MRI具有较大的显示范围,较多的数目,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信息。在影像表现方面,病毒性脑炎与多种病变具有相似之处。实施MRI检查能够发现多发病灶,对于病灶周围存在水肿情况更加清楚。总之,影像征像应紧密结合临床诊断,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隋邦生,吴恩惠,陈雁冰.磁共振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影视领域论文写作范文: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

影视领域论文写作范文: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 与国际性的关系 陈培湛 【作者简介】陈培湛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教授 【内容提要】作者认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有矛盾性一面,因为电影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各民族审美心理定势具有排他性。因此,中国电影首先要立足本国,适应本民族观众的审美需求。然而,民族性与国际性又具有一致性。中国电影在内容上要寻求中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共同点,弘扬民族精神;要注意民族审美心理定势的交融性。提倡民族性,并不排斥国际性。我们要借鉴外国电影创作经验,借鉴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民族电影艺术。 【关键词】电影艺术/民族性/国际性/矛盾性/一致性/民族审美心理定势 一、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存在矛盾性 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确实存在矛盾性的一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电影艺术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它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恩格斯在《致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中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6页。)这是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精辟概括。电影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又受到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对电影艺术具有重大影响。经济基础的性质、变化和发展对电影艺术的性质、内容和形式的发展,都有制约作用。与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作品,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观众不容易理解;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作品,也会使我国观众产生审美隔阂。如宣扬我国知识分子默默奉献精神的《人到中年》和讴歌党的好干部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孔繁森》,其价值观就难于得到西方观众的认同。而宣扬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作品,也会受到我国观众的批判。此外,由于电影艺术具有商业性,资本主义国家电影制造商一方面利用本国电影打入我国电影市场,一方面又限制我国电影打入其国内市场。据统计,1994年,美国影片产量420部,国内影院收入占全球电影市场份额40%,而中国年产影片148部,国内影院收入占全球市场份额2%。可见,中国电影目前在全球电影市场竞争

论影视翻译的特殊性

影视教育/电影文学 M O V I E L I T E R A T U R E 2009年第24期171 论影视翻译的特殊性 董 哲(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外语学院,吉林吉林 132000) [摘 要] 影视剧虽然诞生在西方,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许多国家有了文化方面的交流,包括餐饮、娱乐、旅游等等,其中影视交流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也就应运而生了一个新的翻译领域 影视翻译。在影视翻译的过程中,许多具体的问题如果只靠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是无法解决的。也就是说,影视翻译中的许多翻译现象,靠文学翻译的!信、达、雅?原则是无法解释的。本文针对影视翻译所使用的特殊原则来探讨其翻译的特殊性。 [关键词] 文化交流;影视翻译;翻译原则;特殊性;特殊原则 一、引 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了。电影作为西方的时尚产物曾经被中国人视为怪物,而如今已发展成老百姓休闲娱乐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电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世界。在这个以电视、电影为传播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影视翻译功不可没。影视翻译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影片艺术性的展示和商业吸引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影片的上座率及电视的收视率,因而成为影视传播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但由于受世俗偏见的影响,翻译界乃至整个社会对影视翻译的重视却远不如文学翻译,认为其难登大雅之堂。但如果外来信息未经翻译处理,外来文化将会是纷繁复杂、难以理解的。在我国,能看懂其他国家影视作品的人不是很多,可是国内目前影视作品生产的严重不足,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使我们又不得不大量进口海外影片,这样翻译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的影视翻译事业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在今天的网络新闻时代,翻译在文化传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2003年所做的调查显示,有近90%的观众都对影视翻译流露出不满情绪。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双频的大众传播艺术,它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纵观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外国影视翻译,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影视翻译水平的良莠不齐。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译者在影视观众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影响了对影片的观赏。因此,如何理解、欣赏并准确地翻译英语影片变得尤为重要,影视翻译的特殊性也就不容忽视了。 二、影视翻译是翻译领域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1 翻译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翻译通常以!信、达、雅?为己任。其实质是要求译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如果不能兼顾内容与形式,那么至少要!保意?,这是翻译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是针对以文学翻译为主的各类翻译而提出的,其中并不包括影视翻译。 2 影视翻译 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特殊分支或者一种特殊 的文学翻译,自然也要遵循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通常需要面对各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最初选择上的不同将影响整部电影的翻译。这是因为,一方面,影视作品具有明显的文学属性;另一方面,影视文学作为文学艺术的新生代,其作品也会有传统文学作品所不具备的自身特性。影视翻译是翻译领域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影视翻译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如钱绍昌教授提出的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同时影视片具有的传递媒介﹑艺术特点和娱乐特点等使之不同于一般的文本翻译。影视翻译主要包括字幕﹑配音和话外音的翻译。影视翻译和一般的文本翻译也有共通之处,我们可以用一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来研究和探讨影视翻译问题。在影视翻译的过程中,许多具体的问题如果只靠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是无法解决的;影视翻译中的许多翻译现象,靠文学翻译的!信、达、雅?原则是无法解释的。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影视作品的翻译必然受到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作为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翻译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口语化、口型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和大众化等语言特点。 三、结合具体影片探讨影视翻译的特殊性 本文针对影视翻译的特殊性,即通俗性、瞬时性、融合性、口头性、简洁性及省略成分多,结合具体的影片翻译,探讨影视翻译的特殊性。 首先,影视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的特殊性。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当时的电影大部分是默片,没有语言翻译的问题。后来出现了一些有声片,一般原文放映。为帮助观众理解,不懂外语的观众可以通过连接在座位上的耳机听即时翻译。然而这种即时翻译听着很不舒服,因为翻译的质量很低。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影视翻译才在中国发展起来。人们通过影视剧的传播了解了国外的经济、文化和各种信息。也是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真正意义上的影视翻译了。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影视翻译的水平也在逐渐地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在通俗易懂的英语影片中轻松地感受到来自异国的文化风情的。如美国电影W ater l oo Bridge ,片名的直译应为!滑铁卢桥?,然而,这部影片讲述的却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因此,将其处理成了!魂断蓝桥?。这样做不仅避开了中国观众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历史背景知识缺乏而引起的迷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