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练习题

时间、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练习题

时间、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练习题
时间、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练习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姓名:

一、填空题。

1、老虎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80千米,可写作()。

2、小明的行走速度是每分钟66米,可写作()。

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5、一列普通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可以写作()。

6、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表示的意思是(),

7、小华的速度是60米/分,表示的意思是()。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时、每分、每秒、每日……等等。

*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是两点间线段的长。

8、一辆汽车的每小时行驶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每小时行驶80千米/时”是指汽车的(),

“2小时”是指汽车行驶的(),求“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就是求汽车两小时共行驶的()。

(在括号里填上“时间、速度和路程”)

9、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10千米/时。“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10千米。………( )

2.速度÷时间=路程。…………………………………………………………………………………( )

3.飞机飞行的速度为12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千米/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三、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关系,解决问题。

(1)已知速度30千米/时,时间6小时,求路程。

(2)已知速度30千米/时,路程180千米,求时间。

(3)已知时间6小时,路程180千米,求速度。

(4)已知速度50千米/时,路程200千米,求时间。

(5)已知时间5小时,路程300千米,求速度。

四、基础练习。

1.甲船3时行驶60千米,乙船5时行驶90千米,哪条船行的快?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

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 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5、一辆小汽车4小时行360千米,一辆卡车2小时行17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

6、汽车上山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用了5小时。下山只用了4小时,汽车下山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五、附加题:

1、一列火车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320米长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2、一列火车长360米,每秒行15米,全车通过一个山洞需40秒。这个山洞长多少米?

时间速度和路程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8页的内容。 教学设想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教学,先让学生熟悉物流知识,让学生感知速度。再了解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总结出求速度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让学生看交通警告标志,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探究求路程和时间的数学模型。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三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间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准备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习题(2)

2.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10m/s 2,则2s 末的速度为( ) A.10m/s B.0 C.--10m/s D.5m/s 2.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用v 1、a 1表示物体在O ~t 1时间内的速度和加速度,v 2、a 2表示物体在t 1~t 2时间内的速度和加速度,则由图可知( ) A.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同,a 1>a 2 B.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反,a 1a 2; D.v 1与v 2方向相反,a 1与a 2方向相反,a 1

时间、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练习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老虎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80千米,可写作()。 2、小明的行走速度是每分钟66米,可写作()。 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5、一列普通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可以写作()。 6、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表示的意思是(), 7、小华的速度是60米/分,表示的意思是()。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时、每分、每秒、每日……等等。 *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是两点间线段的长。 8、一辆汽车的每小时行驶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每小时行驶 80千米/时”是指汽车的(),“2小时”是指汽车行驶的(),求“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就是求汽车两小时共行驶的()。(在括号里填上“时间、速度和路程”) 9、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10千米/时。“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10千米。………( ) 2.速度÷时间=路程。…………………………………………………………………………( ) 3.飞机飞行的速度为12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千米/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三、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关系,解决问题。 (1)已知速度30千米/时,时间6小时,求路程。 (2)已知速度30千米/时,路程180千米,求时间。 (3)已知时间6小时,路程180千米,求速度。

(4)已知速度50千米/时,路程200千米,求时间。 (5)已知时间5小时,路程300千米,求速度。 四、基础练习。 1.甲船3时行驶60千米,乙船5时行驶90千米,哪条船行的快?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 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 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5、一辆小汽车4小时行360千米,一辆卡车2小时行17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 6、汽车上山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用了5小时。下山只用了4小时,汽车下山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五、附加题: 1、一列火车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320米长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2、一列火车长360米,每秒行15米,全车通过一个山洞需40秒。这个山洞长多少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路程、时间和速度专项练习(供参考)

路程、时间和速度 1、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 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应用题解题技巧: 1.看题:弄明白数据的含义:路程、速度、时间 2.画图:题目较长,或数据较多,可画图帮助理解。 3.求中间值:用已知推出中间值,再推出答案。 1、飞机的速度是1425千米/时,小轿车3小时行驶285千米。 (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2、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3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地相距276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时12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20时,离乙地还有多远? 4、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相反方向开出,它们的速度分别是45千米/时和38千米/时,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6、一列火车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320米长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7、一列火车长360米,每秒行15米,全车通过一个山洞需40秒。这个山洞长多少米? 8、汽车的速度是48千米/小时,飞机的速度是这辆汽车的30倍,这架飞机12小时可飞行多少千米? 9、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0、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专项练习题 1、一辆汽车10小时行驶了900千米,这辆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明从家去学校,步行的速度是64米每分,走了15分到学校。(1)小明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2)如果小明回家只用了10分钟,他放学回家的速度是多少?3、小华家离图书馆960米,预定15分钟到达图书馆,小华的步行的速度60米/分,(1)小华能在预定时间到达图书馆吗?(2)如果小华想在预定时间到达图书馆,那么他要把速度提到多少?4、王叔叔以500米/分的速度去上班。 (1)王叔叔8:30出发,8:40大约在什么位置?(请用▲在图上做标记) (2)王叔叔8:50能到学校吗?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练习题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 —10m/s2,则2s末的速度为() A.10m/s B.0 C.--10m/s D.5m/s 2.如图所示为一物体 作直线运动的v—t图 象,用v1、a1表示物体 在O~t1时间内的速 度和加速度,v2、a2表 示物体在t1~t2时间 内的速度和加速度,则 由图可知() A.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同,a1>a2 B.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反,a1a2; D.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反,a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练习题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沿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每隔2 s测一次速度,测量数据依次为0.5m/s、1m/s、2m/s、4m/s……那么物体的运动性质为()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则( ) A.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 B.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 C.物体在某一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m/s D.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m/s 3.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某时刻开始速度变化率减小,则() A.物体速度将减小,当速度变化率减小为0时,物体速度最小。 B.物体速度将增大,且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慢。 C.物体速度减小,当速度变化率减小为0时,物体静止。 D.物体速度增大,当速度变化率减小为0时,物体速度达到最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0. 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不是0.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不是0.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0. 5.爬竿运动员从竿上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下滑时间2t,后再匀减速t时间恰好到达竿底且速度为0,同这两段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1:2 B.2:1 C.1:4 D.4: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C.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一样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匀变速运动中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一样。 7.看下图,正确的是() A.0时刻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B.t0时刻前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t0后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C.t0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D.甲乙均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 8.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增加”的意思 B.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意思 C.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意思 D.加速度是表示“速度不可能为零”的意思 v0

初二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典型计算题

初二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典型计算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路线垂直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 3.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4.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5.长20m的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三.平均速度问题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四.回声问题 9.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10.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15℃) 11.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后汽车直线向前行驶一段路程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 (15℃) 五.声速问题 12.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1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某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的速度为340m/s)? 六.声速测距问题 14.已知超声波在海水找能够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想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15.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 16.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位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位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习题测验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练习题1 1.如图2.1.4所示给出的几个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表示物体静止的是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是 。 图中交点A 表示 ,交点B 表示 。 2.如图2.1.5,物体甲做 运动,加速度为 ,物体乙做 运动,加速度为 ,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 。 3.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2.1.6所示,质点1s 末的速度是 m s ,在0~1s 内质点做 运动,加速度是 2 m s 。在1~3s s 内,质点的速度变化是 m s ,加速度是 2 m s , 在3~4s s 内,质点做 运动,加速度是 2 m s , 4.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2.1.7所示,则:0~2s 内物体做 运动,加速度是 2 m s ,2~4s s 内物体做 运动;加速度是 2 m s 4~6s s 内物体做 运动,加速度是 2 m s 。 物体在1t s =时速度大小为 m s ,在5t s =时速度大小为 m s ,这两次速度方向 。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练习题1 参考答案: 1.①②⑤,③,④⑦,⑥,①和②两物体相遇,⑥和⑦两物体速度相同 2.匀加速直线,12 m s ,匀减速直线,22 3 m s - ,相同 3. 1,匀加速直线 24m s ,6m s -,22m s -,匀加速直线,2 2m s - 4.匀加速直线,22m s ,匀速直线运动,0,匀减速直线,2 2.5m s -,3m s ,2.5m s , 相同 s t g A v t g B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图2.1.4 t/s v (m/s ) 3 1 3 2 4 5 甲 乙 图2.1.5 v (m/s ) 0 3 4 2 1 2 -2 t/s 图2.1.6 4 t/s 0 v (m/s ) 2 1 3 2 4 5 图2.1.7 4 6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习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基础题] 1.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 m/s ,则物体到 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 .3 m/s B .4 m/s C .6 m/s D .2 2 m/s 2.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 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 A.(n 2-1)v 2 02a B.n 2v 202a C.(n -1)v 2 02a D.(n -1)2v 202a 3.现在的航空母舰上都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 -A15”型战斗机在跑道 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 2,起飞速度为50 m/s.若该飞机滑行100 m 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 .30 m/s B .40 m/s C .20 m/s D .10 m/s 4.P 、Q 、R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 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 点的速度为v ,到达R 点的速度为3v ,则PQ ∶QR 等于( ) A .1∶3 B .1∶6 C .1∶5 D .1∶8 5.某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末速度为15 m/s ,运动位移为25 m , 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分别为( ) A .2.5 m/s 2,2 s B .2 m/s 2,2.5 s C .2 m/s 2,2 s D .2.5 m/s 2,2.5 s 6.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 km/h ,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 急刹车后,经1.5 s 停止,量得刹车痕迹长x =9 m ,问这辆卡车是否违章?假设卡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知其行驶速度是多少? [能力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与时间的关系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υ图象。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t- υ图象,概念和特点。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υ图象,概念和特点。 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υ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难点:应用t- + at。 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思考,通过理论推导或数形结合两种途径得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散性思维。 三、设计思路 科学的探究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研究运动是从匀速直线运动开始,由匀速υ图象入手,先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特点,再分析匀变速直直线运动的t- υ图象中斜率不变,得到加速度不变,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线运动t- 并通过推理或数形结合两种途径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最后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巩固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理解。 四、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2.实物投影片若干。 五、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像,知道如何用速度——时间图像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知道匀速直线的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速度——时间图像上直接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并能求出位移.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及物理意义. 4.领会用速度——时间图像处理运动问题的优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s-t图像与v-t图像的对比,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自学讨论的教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利用v-t图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中,渗透图像这种方法处理问题的优越性在于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出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便于从总体上认识运动过程的特点,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教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2.通过讲解阐述v-t图像的特点和意义及应用. 3.利用适当的例题进行训练巩固.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v-t图像求位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5min) (一)复习 (二)引入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s/t是不变的,即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如何用图像来反映这种运动呢? 二、教学过程设计(35min)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s/t是不变的,即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如何用图像来反映这种运动呢?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速度v,横轴表示时间t,作出的v随t变化的图像叫速度一时间图像,简称v-t图像. 演示:让金属小球沿水平放置的木板运动,运动速度几乎不变,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v=s/t,若测得v=0.5m/s,作出小球运动的v-t图像.

时间、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练习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老虎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80千米,可写作()。 2、雨燕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70千米,可写作()。 3、小明的行走速度是每分钟66米,可写作()。 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5、一列普通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可以写作()。 6、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表示的意思是()。 7、小华的速度是60米/分,表示的意思是()。 8、一辆汽车的每小时行驶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每小时行驶80千米/时”是指汽车的(),“2小时”是指汽车行驶的(),求“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就是求汽车两小时共行驶的()。(在括号里填上“时间、速度和路程”) 9、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10千米/时。“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10千米。………( ) 2.速度÷时间=路程。…………………………………………………………………………………( ) 三、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关系,解决问题。 (1)已知速度30千米/时,时间6小时,求路程。 (2)已知速度30千米/时,路程180千米,求时间。 (3)已知时间6小时,路程180千米,求速度。 (4)已知速度50千米/时,路程200千米,求时间。 (5)已知时间5小时,路程300千米,求速度。 四、提高练习。 1.甲船3时行驶60千米,乙船5时行驶90千米,哪条船行的快?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 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 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5、一辆小汽车4小时行360千米,一辆卡车2小时行17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 6、汽车上山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用了5小时。下山只用了4小时,汽车下山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五、笔算下面各题 280 × 70 30 × 550 900 × 678 203 × 45

四年级速度路程时间练习题

解决问题。1. 甲船 3 时行驶60 千米,乙船5 时行驶90 千米,哪条船行的快?(比较速度) 2. 甲、乙两地相距240 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 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 千米/ 时,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确定时刻) 3. 某架飞机最多能在空中飞行4h,飞出的速度是600km/h, 飞回的速度是550km/h, 问:这架飞机一个来回最远能飞出多少千米?(确定路程)

★ 应用题解题技巧: 1. 看题:弄明白数据的含义:路程、速度、时间 2. 画图:题目较长,或数据较多,可画图帮助理解。 3. 求中间值:用已知推出中间值,再推出答案。(先思考,再讲解) 例题1、这辆汽车每秒行18 米,车的长度是18 米,隧道长324 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画图帮助理解) 例题2、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 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 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 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已知T中间值T答案)

例题3、一名学生用5km/h 的速度前进可以及时从家到达学校,走了全程的1/3 后,他搭乘了速度是20km/h 的公共汽车,因此,比规定时间早2h 到达学校,问: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1. 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 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 千米,上午8 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2. 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 千米,4 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 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 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早晨6:30 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 千米,大约何时 可以到达青岛?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4. 大车行3 小时走216 千米,小车行4 小时走312 千米,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问哪部车先到达? 5. 一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去时每小时行60 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40 千米。求这辆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有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 B .若初速度相同,速度变化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 C .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的质点的末速度一定大 D .相同时间里,加速度大的质点速度变化必定大 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定义式a =Δv Δt =v -v 0t 知,相同时间内Δv 大a 就大,若t 不等,v 0大或v 大,其加速度a 不一定大. 答案: D 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已知在某段时间内这辆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在这段时间内,该汽车( ) A .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 B .不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 .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一定是加速运动.因为不能判断加速度大小是否恒定,所以不能确定汽车是否做匀变速运动. 答案: ABC 3.如下图所示的4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答案: AD 4.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甲 的加速度恒为2 m/s 2,乙的加速度恒为-3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 B .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快 C .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率大 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加速度a 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即当a 的方向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若a 一定,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 的方向与v 0的方向相反时,物体一定做减速直线运动.若a 一定,则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还考查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正负号的表示,及速度变化率的意义,是一个知识点比较综合的题. 答案: C 5.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A .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B .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加 C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解析: 因为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所以汽车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虽然增加得慢了,但仍然在增加,故A 错误,B 正确;当加速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增加,达到最大,故C 错误,D 正确. 答案: B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 0+at ,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概念和特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 0+a t ,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t -υ图像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 0+a t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 图像,你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吗? 教师出示图像,并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观察图像可以知小车在不同时刻它的速度不同,并且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小车速度的增加有没有规律可遵循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讲授新课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v-t 图像。

教师总结: 无论Δ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的变化量Δv与时间的变化量Δt之比都是一样的,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1和2都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但它们变化的趋势不同,图像1速度在均匀_____图像2速度在均匀_____。 答案:增加;减少。 2.匀变速直线运动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 匀加速,v0>0,a>0

精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习题

第2题图 第5题图 第7题2.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10m/s 2,则2s 末的速度为( ) s s s 2.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用v 1、a 1表示物体在O ~t 1时间内的速度和加 速度,v 2、a 2表示物体在t 1~t 2时间内的速度和加速度,则由图可知( ) 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同,a 1>a 2 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反,a 1a 2; 与v 2方向相反,a 1与a 2方向相反,a 1

路程速度时间基础计算题

路程、时间和速度 讲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如:4千米/时表示() 12千米/分表示() 340米/秒表示() 练习:1、飞机的速度是1425千米/时,小轿车3小时行驶285千米。 (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2、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3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地相距276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时12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20时,离乙地还有多远 4、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相反方向开出,它们的速度分别是45千米/时和38千米/时,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6、一列火车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320米长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 1、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 2、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5、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6、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第4单元: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像,以及如何用图像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v-t图像的物理意义。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 二、能力目标 1、类比位移-时间图像,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从位移图像到速度图像使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在教学中重视严谨的科学推理过程,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作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速度——时间图像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在图像的基础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的区别 教学方法 类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有关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复习“位移——时间”图像(出示投影片) 某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问:线段OA,AB表示物体的位移速时间如何变化,物体做什么运动,其直线的斜率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OA段,位移S随时间不断增大,是过原点的直线,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AB段,位移s不断减小,减小到O在负方向位移又不断增大,说明物体的运动方向与OA段的运动方向相反,其斜率为负,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 归纳总结(出示投影片) 1、在位移——时间图像中可直接得到位移的大小、正负的变化。 2、在某一段时间里的直线斜率的大小即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为正,说明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为负,说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 二、新课教学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以及它是怎样画出的;

速度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练习题

速度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10m/s 2,则2s 末的速度为( ) A.10m/s B.0 C.--10m/s D.5m/s 2.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用v 1、a 1表示物体在O ~t 1时间内的速度和加速度,v 2、a 2表示物体在t 1~t 2时间内的速度和加速度,则由图可知( ) A.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同,a 1>a 2 B.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反,a 1a 2; D.v 1与v 2方向相反,a 1与a 2方向相反,a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