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习题与答案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01.51 KB
- 文档页数:10
1. 简要说明原子轨道量子数及它们的取值范围?解:原子轨道有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与自旋量子数s ,对类氢原子(单电子原子)来说,原子轨道能级只与主量子数n 相关R n Z E n22-=。
对多电子原子,能级除了与n 相关,还要考虑电子间相互作用。
角量子数l 决定轨道角动量大小,磁量子数m 表示角动量在磁场方向(z 方向)分量的大小,自旋量子数s 则表示轨道自旋角动量大小。
n 取值为1、2、3……;l =0、1、2、……、n -1;m =0、±1、±2、……±l ;s 取值只有21±。
2. 在直角坐标系下,Li 2+ 的Schrödinger 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
解:由于Li 2+属于单电子原子,在采取“B -O” 近似假定后,体系的动能只包括电子的动能,则体系的动能算符:2228ˆ∇-=mh T π;体系的势能算符:r e r Ze V 0202434ˆπεπε-=-= 故Li 2+ 的Schrödinger 方程为:ψψE r εe mh =⎥⎦⎤⎢⎣⎡π-∇π-20222438 式中:z y x ∂∂+∂∂+∂∂=∇2222222,r = ( x 2+ y 2+ z 2)1/23. 对氢原子,131321122101-++=ψψψψc c c ,其中 131211210,,-ψψψψ和都是归一化的。
那么波函数所描述状态的(1)能量平均值为多少?(2)角动量出现在 π22h 的概率是多少?,角动量 z 分量的平均值为多少?解: 由波函数131321122101-++=ψψψψc c c 得:n 1=2,l 1=1,m 1=0; n 2=2, l 2=1,m 2=1; n 3=3,l 3=1,m 3=-1;(1)由于131211210,,-ψψψψ和都是归一化的,且单电子原子)(6.1322eV nz E -=故(2) 由于 1)l(l M +=||, l 1=1,l 2=1,l 3=1,又131211210,,-ψψψψ和都是归一化的,故()eV c eV c c eV c eV c eV c E c E c E c E cE ii i 232221223222221323222121299.1346.13316.13216.13216.13-+-=⎪⎭⎫ ⎝⎛⨯-+⎪⎭⎫ ⎝⎛⨯-+⎪⎭⎫ ⎝⎛⨯-=++==∑2223232221212h h h M c M c M c M cM ii i ++==∑则角动量为π22h 出现的概率为:1232221=++c c c(3) 由于π2hm M Z ⨯=, m 1=0,m 2=1,m 3=-1; 又131211210,,-ψψψψ和都是归一化的, 故4. 已知类氢离子 He +的某一状态波函数为:()022-023021e 222241a r a r a ⎪⎪⎭⎫ ⎝⎛-⎪⎪⎭⎫ ⎝⎛π (1)此状态的能量为多少?(2)此状态的角动量的平方值为多少? (3)此状态角动量在 z 方向的分量为多少? (4)此状态的 n , l , m 值分别为多少? (5)此状态角度分布的节面数为多少?解:由He +的波函数()002302/1222241a 2r 2-e a r a ⎪⎪⎭⎫ ⎝⎛-⎪⎪⎭⎫ ⎝⎛π=ψ,可以得到:Z=2,则n =2, l =0, m =0 (1) He +为类氢离子,)(6.1322eV n z E -=,则eV eV eV n z E 6.13)(226.13)(6.132222-=⨯-=-=(2) 由l =0,21)l(l M+=2,得0)10(02=+=+=221)l(l M(3) 由|m |=0, m M Z =,得00=== m M Z(4) 此状态下n =2, l =0, m =0(5) 角度分布图中节面数= l ,又l =0 ,故此状态角度分布的节面数为0。
第二章习题答案2-2 真空中有一长度为l 的细直线,均匀带电,电荷线密度为τ。
试计算P 点的电场强度: (1)P 点位于细直线的中垂线上,距离细直线中点l 远处; (2)P 点位于细直线的延长线上,距离细直线中点l 远处。
解:(1)可以看出,线电荷的场以直线的几何轴线为对称轴,产生的场为轴对称场,因此采用圆柱坐标系,令z 轴与线电荷重合,线电荷外一点的电场与方位角φ无关,这样z '处取的元电荷z q 'd d τ=,它产生的电场与点电荷产生的场相同,为:R20e R4z E πετ'=d d 其两个分量:θπετρρcos 20R4z e E d dE '=•=d (1) ()θπετsin 20z z R4e E d dE z d '-=-•=(2) 又θρθρtan ',cos ==z R所以:θθρd dz 2sec '= (3)式(3)别离代入式(1)(2)得:θρπεθτρd 04dE cos =; θρπεθτd sin 0z 4dE -= 'sin 'sin cos θρπετθθρπετθρπεθτθρ000004E 22d 2=⎰∴==‘ (4)又 2l 42l 2l +='θsin (5)式(5)代入式(4)得:l55E 00πετρπετρ22=∴=图2-2长直线电荷周围的电由于对称性,在z 方向 z E 分量彼此抵消,故有0=z Eρρρπετe l5e E e E 0z z 2E =+=∴(2)成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在x 处取元电荷dx dq τ=则它在P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R20e R4x d E d πετ'=其在x 方向的分量为:20x R 4x d dE πετ'=又 x l R -=2020x x l 4x d R4x d dE )-(''='=∴πετπετ()l 3x l 4x l 4x d E 02l 2l 2l 2l 020x πετπετπετ='-⨯=''=--⎰∴∴∴////1)-( x 0x x x e l3e E Eπετ==∴2-3 真空中有一密度为m C n /2π的无穷长线电荷沿y 轴放置,还有密度别离为2/1.0m C n 和2/1.0m C n -的无穷大带电平面别离位于z=3m 和z=-4m 处。
第2章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1.简述文献信息检索的定义和类型。
答:1)定义:文献信息检索就是检索者根据特定的需求,借助于某种检索工具(检索系统),采用一定检索策略、方法和步骤,从信息集合中查找所需文献信息的过程。
2)类型:按文献信息检索的内容划分:文献检索、事实检索和数据检索按信息资源检索技术划分:全文文本检索、多媒体检索、超文本检索和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根据检索手段划分:可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2.概述按文献不同特征的文献信息检索语言的分类。
答:(1)描述文献外部特征的检索语言可简要概述为:题名——题名索引著者——作者索引、团体著者索引报告号索引外部特征的检索语言文献编号合同号索引存取号索引其他——人名索引用文献目录等(2)描述信息资源内部特征的检索语言可概述为:分类语言内容特征的检索语言标题词语言主题语言叙词语言单元词语言关键词语言3.了解和掌握《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分类体系。
分几大部类和几个大类?计算机网路方面的图书,按《中图法》分类属哪一大类?分类号是什么?答:《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分类体系共分五大部类22大类;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图书属于TP类,分类号是TP393。
4.文献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有哪些?答:1) 按文献信息的著录形式划分:目录、题录、文摘、索引;搜索引擎。
2)按文献信息存储介质划分: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工具5.运用布尔逻辑检索技术编写“信息素养对大学生终身学习、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课题的布尔逻辑检索式。
答:检索式为:信息素养AND(大学生AND(终身学习AND自学AND创新))6.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分别有哪些?分析课题“自动冲床进料机构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应选哪种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
答:文献信息检索方法有: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循环法、追溯法、常用法(抽查法、逆查法、顺查法)文献信息检索途径有:分类检索途径、作者检索途径、主题检索途径、题名检索途径、号码途径、引文途径等。
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1.电气图中,SB、SQ、FU、KM、KA、KT分别是什么电气元件的文字符号?答:SB-控制按钮;SQ-行程开关;FU-熔断器;KM-接触器;KA-中间继电器;KT-时间继电器。
2.说明“自锁”控制电路与“点动”控制电路的区别,“自锁”控制电路与“互锁”控制电路的区别。
答:依靠接触器自身辅助触点而使其线圈保持通电的现象称为自锁,起自锁作用的辅助触点称为自锁触点。
“一按(点)就动,一松(放)就停”的电路称为点动控制电路。
点动电路为“一按(点)就动,一松(放)就停”,不需要自锁触点,因短时工作,电路中可不设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而自锁电路需要在起动按钮的两端并联自锁触点,在按下起动按钮并松开后,依靠自锁触点(接触器自身的辅助常开触点)接通电路,因电路工作时间较长,需要设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
自锁是接触器(或其他电磁式电器)把自身常开辅助触点并接在起动按钮的两端,其作用是松开起动按钮后通过该常开辅助触点保持线圈通电。
互锁是把两个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分别串接在对方接触器线圈的电路中以达到相互制约的作用。
即其中任一接触器线圈先通电吸合,另一接触器线圈就无法得电吸合。
3.什么叫减压起动?常用的减压起动方法有哪几种?答:减压起动:利用起动设备将电源电压适当降低后加到电机定子绕组上起动,以减小起动电流,待电机转速升高后再将电压恢复至额定值的起动方法称为降压起动。
笼型异步电动机常用的减压起动方法有:定子绕组串电阻减压起动、星-三角减压起动、自耦变压器减压起动、延边三角形减压起动和使用软起动器起动等方法。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方法主要有转子绕组串电阻减压起动方法。
4. 电动机在什么情况下应采用减压起动?定子绕组为星形联结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能否用星-三角减压起动?为什么?答:当电动机容量大于10kW以上通常采用降压起动。
正常运行时定子绕组为三角形联结的笼型异步电动机,可采用星-三角减压起动方法来限制起动电流。
信息论与编码第2章习题解答2.1设有12枚同值硬币,其中⼀枚为假币。
只知道假币的重量与真币的重量不同,但不知究竟是重还是轻。
现⽤⽐较天平左右两边轻重的⽅法来测量(因⽆砝码)。
为了在天平上称出哪⼀枚是假币,试问⾄少必须称多少次?解:分三组,每组4个,任意取两组称。
会有两种情况,平衡,或不平衡。
(1) 平衡:明确假币在其余的4个⾥⾯。
从这4个⾥⾯任意取3个,并从其余8个好的⾥⾯也取3个称。
⼜有两种情况:平衡或不平衡。
a )平衡:称⼀下那个剩下的就⾏了。
b )不平衡:我们⾄少知道那组假币是轻还是重。
从这三个有假币的组⾥任意选两个称⼀下,⼜有两种情况:平衡与不平衡,不过我们已经知道假币的轻重情况了,⾃然的,不平衡直接就知道谁是假币;平衡的话,剩下的呢个⾃然是假币,并且我们也知道他是轻还是重。
(2) 不平衡:假定已经确定该组⾥有假币时候:推论1:在知道该组是轻还是重的时候,只称⼀次,能找出假币的话,那么这组的个数不超过3。
我们知道,只要我们知道了该组(3个)有假币,并且知道轻重,只要称⼀次就可以找出来假币了。
从不平衡的两组中,⽐如轻的⼀组⾥分为3和1表⽰为“轻(3)”和“轻(1)”,同样重的⼀组也是分成3和1标⽰为“重(3)”和“重(1)”。
在从另外4个剩下的,也就是好的⼀组⾥取3个表⽰为“准(3)”。
交叉组合为:轻(3) + 重(1)?=======?轻(1) + 准(3)来称⼀下。
⼜会有3种情况:(1)左⾯轻:这说明假币⼀定在第⼀次称的时候的轻的⼀组,因为“重(1)”也出现在现在轻的⼀边,我们已经知道,假币是轻的。
那么假币在轻(3)⾥⾯,根据推论1,再称⼀次就可以了。
(2)右⾯轻:这⾥有两种可能:“重(1)”是假币,它是重的,或者“轻(1)”是假币,它是轻的。
这两种情况,任意取这两个中的⼀个和⼀个真币称⼀下即可。
(3)平衡:假币在“重(3)”⾥⾯,⽽且是重的。
根据推论也只要称⼀次即可。
2.2 同时扔⼀对骰⼦,当得知“两骰⼦⾯朝上点数之和为2”或“⾯朝上点数之和为8”或“骰⼦⾯朝上之和是3和4”时,试问这三种情况分别获得多少信息量?解:设“两骰⼦⾯朝上点数之和为2”为事件A ,则在可能出现的36种可能中,只能个骰⼦都为1,这⼀种结果。
习题2-1一木柱受力如图示,柱的横截面为边长20cm 的正方形,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其弹性模量MPa .如不计柱自重,试求:51010.0×=E (1)作轴力图;(2)各段柱横截面上的应力;(3)各段柱的纵向线应变;(4)柱的总变形.解:(1)轴力图(2)AC 段应力a a ΜΡΡσ5.2105.22.010100623−=×−=×−=CB 段应力aa ΜΡΡσ5.6105.62.010260623−=×−=×−=(3)AC 段线应变45105.2101.05.2−×−=×−==ΕσεN-图CB 段线应变45105.6101.05.6−×−=×−==Εσε(4)总变形m 3441035.15.1105.65.1105.2−−−×=××−××−=ΑΒ∆2-2图(a)所示铆接件,板件的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已知:P =7kN ,t =0.15cm ,b 1=0.4cm ,b 2=0.5cm ,b 3=0.6cml 。
试绘板件的轴力图,并计算板内的最大拉应力。
解:(2)aΜΡσ4.194101024.015.0767311=×××××=−a ΜΡσ1.311101025.015.0767322=×××××=−a ΜΡσ9.388101026.015.07673=××××=−最大拉应力aΜΡσσ9.3883max ==2-3直径为1cm 的圆杆,在拉力P =10kN 的作用下,试求杆内最大剪应力,以及与横截面夹角为=30o 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剪应力。
α解:(1)最大剪应力a d ΜΡππΡστ66.6310101102212672241max =××××===−(2)界面上的应力°=30α()a ΜΡασσα49.952366.632cos 12=×=+=a ΜΡαστα13.5530sin 66.632sin 2=×=×=°2-4图示结构中ABC 与CD 均为刚性梁,C 与D 均为铰接,铅垂力P =20kN 作用在C 铰,若(1)杆的直径d 1=1cm ,(2)杆的直径d 2=2cm ,两杆的材料相同,E =200Gpa ,其他尺寸如图示,试求(1)两杆的应力;(2)C 点的位移。
第二章 极限与配合答案一、名词解释1.互换性:机械装配时,若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经过任何挑选或修配,便能安装在机械上,并且能够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则称这样的零部件具有互换性。
2.不完全互换:仅组内零件进行互换,组与组间不可互换,故称为不完全互换。
3.实际尺寸:实际尺寸是指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
4.极限尺寸: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5.偏差: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去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6.尺寸公差: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7.基本偏差:基本偏差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极限偏差或下极限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8.配合:配合是指公称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9.配合公差:配合公差是指间隙或过盈的允许变动量,用f T 表示。
10.标准公差:标准公差为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公差值。
它是根据公差等级、公称尺寸分段等计算,再经圆整后确定的(相关知识可参阅有关资料)。
11.被测要素:在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是检测的对象。
12.基准要素:用来确定理想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
13.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的微小峰和谷组成的微观高低不平的痕迹。
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 以下),因此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也称微观不平度。
二、填空题1. 完全互换、 不完全互换。
2.实际尺寸、公称尺寸3. mm 25φ,mm 010.25φ,mm 977.24φ,+0.010mm ,-0.023mm ,0.033mm4.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5.ES ,ei6. mm 993.29φ,mm 99.29φ,0.003mm ,mm 99.29φ<合格尺寸<mm 993.29φ7.小于、大于8.基本偏差、零线9.+0.991mm,0.98mm10.上,实际11.+0.021mm ,0,0,-0.01312.28,基轴制、基孔制13. mm 50φ,标准公差等级,基本偏差代号14. ¢30,6,基本偏差代号15.大,低16.公称尺寸,公差带17.孔的公差,轴的公差18.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19.20,IT01,IT1820.极限,间隙,过渡,最紧21.极限,过盈,过渡,最松22.基准孔,下,H ,0,上23.基准轴,上,h ,0,下24.越小25.过盈,过渡,间隙,过渡26.孔,轴27. 几何参数,尺寸, 形状,位置28.同轴度(同心度),对称度,位置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29.理想要素30.圆跳动,全跳动31. 由一个基准方格,表示基准的英文大写字母,涂黑,空白32.峰和谷组成的微观高低不平的痕迹,光洁33.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的最大高度Rz 、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 、轮廓单元平均线高度R C 、轮廓的支承长度率Rmr(C))。
第2章数据类型和运算符 习题及解答 一.选择题。 1.下列是用户自定义标识符的是 A)_w1 B)3_xy C)int D)LINE-3 答案:A 解析: C语言规定用户标识符由英文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且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由此可见选项B),D)是错的;此外,C语言不允许用户将关键字作为标识符,而选项C)选项项中的int是C语言的关键字。 2.C语言中最简单的数据类型包括 A)整型、实型、逻辑型 B)整型、实型、字符型 C)整型、字符型、逻辑型 D)字符型、实型、逻辑型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C语言的数据类型。在C语言中,没有专门的逻辑型数据类型,可以用0和1来表示逻辑值。所以,在本题的选择答案中,不应该包括逻辑型。 3.下列符号常量定义中正确的是( )。 A.#define PI 3.14 B.#define PI 3.14; C.define PI 3.14 D.define PI 3.14; 答案:A 解析:用#define命令行定义PI代表常量,对此程序进行编译时,预处理首先将出现PI的地方用3.14字符串替换。符号常量定义是宏命令,define前必须加#号;如果3.14后加了“;”号,替换时PI会被“ 3.14;”字符串替换,3.14是常量,但“3.14;”就不是常量了,故只有A正确。 4.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实型常量是 A)1.607E-1 B)0.7204e C)-77.77 D)234e-2 答案:B 解析:实型常量表示时字母E或e前必须有数字,其后数字必需为整数,故B错。 5.若变量已正确定义并赋值,以下符合C语言语法的表达式是 A)a:=b+1 B)a=b=c+2 C)int 18.5%3 D)a=a+7=c+b 答案:B 解析: 选项A)中包含一个不合法的运算符“:=”;选项C)应改为(int)18.5%3;选项D)可理解为两个表达式:a+7=c+b和a=a+7,其中第一个是错的,因为C语言规定赋值号的左边只能是单个变量,不能是表达式或常量等。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它实际上相当于a=(b=c+2),进而可分解为两个表达式:b=c+2和a=b。 6.下列可用于C语言用户标识符的一组是 A)void, define, WORD B)a3_b3, _123,Car C)For, -abc, IF Case D)2a, DO, sizeof 答案:B 解析: C语言规定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三种字符组成,且第一个字符必须为字母或下划线,排除选项C)和D)。C语言中还规定标识符不能为C语言的关键字,而选项A)中void为关键字,故排除选项A)。 7.C语言中运算对象必须是整型的运算符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C语言规定:取余运算符的运算对象必须是整型,复合运算符“%=”中包含%运算,它的运算对象也必须是整型。 8.若变量a,i已正确定义,且i已正确赋值,合法的语句是 A)a= =1 B)++i; C)a=a++=5; D)a=int(i); 答案:B 解析: 选项A是一个表达式,因为缺少分号,所以不是语句;选项C)包含一个不合法的运算符“++=”;选项D)应改为a=(int)i;。 9.设x,y和z都是int型变量,且x=3,y=4,z=5,则下面表达式中,值为0的表达式是 A)x&&y B)x<=y C)x||++y&&y-z D)!(x答案:D 解析: 该题考查逻辑与“&&”和逻辑或“||”以及逻辑非“!”符号的用法。选项A)即3&&4为真,选项B)即3<=4为真,选项C)是一个逻辑或与逻辑与的混合运算,只要执行了逻辑或左半部分,程序将直接停止执行逻辑或右半部分程序,因为x的值为真,此时选项C)变为1&&-1为真。选项D)不用计算,括号内逻辑或右边的值为1,因而括号内的值为1,再进行逻辑非运算得0。 10.有以下程序 main() {int i=1,j=1,k=2; if((j++||k++)&&i++) printf("%d,%d,%d\n",i,j,k); } 执行后输出结果是 A)1,1,2 B)2,2,1 C)2,2,2 D)2,2,3 答案:C 解析: 该题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和“||”两个逻辑运算符的运算功能。运算符“&&”和“||”是双目运算符,要求有两个运算量。且规定逻辑与运算中,只有前面运算量的值为真时,才需要判别后面的值。只要前面为假,就不必判别后面的值。而逻辑或则为只要前为真,就不必判别后面的值;只有前为假,才判别后。本题中j++值为真,不进行k++的运算,所以k的值保持不变。 11.设int x=1,y=1;表达式(!x||y--)的值是 A)0 B)1 C)2 D)-1 答案:B 解析:C语言规定的运算优先级由高到低分别是逻辑非、算术运算、逻辑或。所以先计算!x,值是0,然后再计算y--,由于是后缀运算符,所以y在本次运算中的值仍然是1,最后计算0||1,值为1。 12.若有说明语句:char c='\72';则变量c A)包含1个字符 B)包含2个字符 C)包含3个字符 D)说明不合法,c的值不确定 答案:A 解析: C语言的字符型常量中,允许用一种特殊形式的字符常量,就是以一个“\”开头的字符。其中“\ddd”表示用ASCII码(八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本题中的char c=′\72′即表示占一个字符的变量c的ASCII码值。 13.在C语言中,退格符是 A)\n B)\t C)\f D)\b 答案:D 解析: C语言的转义字符见下表所示。 转义字符 转义字符的意义
\n 回车换行 \t 横向跳到下一制表位置 \v 竖向跳格 \b 退格 \r 回车 \f 换页 \\ 反斜线符“\” \’ 单引号符 14.在C程序中,判逻辑值时,用“非0”表示逻辑值“真”, 又用“0”表示逻辑值“假”。 在求逻辑值时,用()表示逻辑表达式值为“真”, 又用()表示逻辑表达式值为“假”。 A)1 0 B)0 1 C)非0 非0 D)1 1 答案:A 解析: 在C程序中,判断逻辑值时,用非0表示真,用0表示假。逻辑表达式计算时,逻辑表达式值为真是用1表示的,若逻辑表达式的值为假,则用0表示。 15.字符型数据在机器中是用ASCII码表示的,字符“5”和“7”在机器中表示为 A)10100011和 01110111 B)01000101和01100011 C)00110101和00110111 D)01100101和01100111 答案:C 解析: 为便于表示各种数据类型,机器中采用了BCD码(表示十进制数)、ASCII码(字符型)、汉字机内码等等各种码。数据采用了补码、原码和反码为表示形式。实型数据表示方法有浮点法和定点法等,考生需熟练掌握各种码的含义,并用之来计算、比较。需要提出的是,在机器内部,所有码都是由二进制编码而成的,它都是以二进制存储在机器之中的。字符“5”和“7”的ASCII的值分别为53和55,其二进制形式分别为00110101和00110111。 16.若已定义:int a=25,b=14,c=19;以下三目运算符(?:)所构成语句的执行后 a<=25&&b--<=2&&c?printf("***a=%d,b=%d,c=%d\n",a,b,c):printf("###a=%d,b=%d,c=%d\n",a,b,c);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A)***a=25,b=13,c=19 B)***a=26,b=14,c=19 C)### a=25,b=13,c=19 D)### a=26,b=14,c=19 答案:C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多种运算符的使用;首先计算表达式a<=25 &&b--<=2 &&c的值,很容易看出b--<=2的值为假,因此表达式为假;根据三目运算的特点,由于前面的表达式为假,应执行printf(“###a=%d,b=%d,c=%d\n”,a,b,c),应注意a的值依然为25,b的值经过b--运算后改变为13,而c的值仍为19。 17.若有定义:int a=7;float x=2.5,y=4.7;则表达式x+a%3*(int)(x+y)%2/4的值是 A)2.500000 B)2.750000 C)3.500000 D)0.000000 答案:A 解析: x+y的值为实型7.200000,经强制类型转化成整型7。a%3的值为1,1*7的值为7,7%2值为1。1/4的值为0,而非0.25,因而为两个整数相除的结果为整数,舍去小数部分。与实型x相加,最终得结果为2.500000。 18.有如下程序段 int a=14,b=15,x; char c=′A′; x=(a&&b)&&(c<′B′); 执行该程序段后,x的值为 A)ture B)false C)0 D)1 答案:D 解析: 在C语言中,逻辑运算符有4个,它们分别是:!(逻辑非)、||(逻辑或)、&&(逻辑与)、^(异或)。在位运算里面还有&(位与)、|(位或)的运算。本题考查逻辑与运算符的用法,在表达式x=(a&&b)&&(c<′B′);中,先判断a&&b条件,逻辑与条件的两边都要保证为1,即a和b都成立,当然c<′B′是成立的,显然,该表达式的值为1。 19.在以下一组运算符中,优先级最高的运算符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关系运算符、逻辑与和算术运算符总算术运算符的优先级最高,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