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说明精选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说明精选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说明精选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说明精选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说明精选

我国目前专利侵权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群体侵权、重复侵权还较为严重,再加上专利权无形性和侵权行为隐蔽性的特点,导致专利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使我国一些创新型企业处境艰难。这些企业既难以从创新中获利,也难以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专利保护不力问题严重挫伤了我国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甚至导致部分企业丧失了对专利保护的信心。

四、修改的主要内容

草案涉及实质性修改的条文共30条,其中对现有条文修改18条,新增11条,删除1条,并新增“专利的实施和运用”一章。另有适应性文字修改或调整的条文2条。

内容主要包括:

(一)加大专利保护力度,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利保护制度,围绕加强专利保护、加大执法力度,针对专利权人普遍反映的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等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建立健全打击专利侵权的长效机制,促进专利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提高执法效率,降低专利维权成本,营造公正公平、规范透明的法治和市场环境。主要建议包括:为解决专利维权“举证难”问题,完善相关证据规则;为解决专利维权“周期长”问题,明确行政调解协议的效力,规定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及时公告;为解决专利维权“赔偿低”问题,增设对故意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为解决专利维权“成本高,效果差”

问题,加大对假冒专利的处罚力度,完善行政执法手段,就群体侵权、重复侵权行为的行政处罚以及制止网络侵权作出规定。

(十五)关于第六十条的说明

1.明确调解协议的效力

根据现行专利法,地方知识产权局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可以应当事人请求就侵权赔偿数额进行调解。实践中,由于行政调解协议执行力不强,一些侵权人为逃避赔偿责任故意不履行调解协议,专利权人只得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这不仅浪费了大量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资源,更延长了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周期。《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实现各类调解主体的有效互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专节规定了“确认调解协议案件”,为民事诉讼与调解的衔接提供了程序法依据。为充分发挥行政调解解决专利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并使行政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强制执行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建议就行政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强制执行作出明确规定。

2.完善行政执法强制措施

依据现行专利法规定,地方知识产权局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只能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实践中由于缺少有效的执法手段,即便事实清楚,侵权人也往往拒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又会因为“责令停止侵权”的行政决定没有可操作的实际内容而难以执行。相比之下,在处理商标、著作权侵权行为时,除可责令立即停止侵权外,还可没收、销毁侵权物品以及相关工具等。法律赋予知识

产权行政部门的这些强制手段,能够切实震慑侵权人,遏制侵权行为,保障行政决定的有效执行。因此,为及时遏止专利侵权行为,建议参照商标法、著作权法,明确专利行政部门可以采取“没收、销毁侵权产品”等强制手段。其中“侵权产品”也包括使用侵权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3.对群体、重复侵权行为施以行政处罚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利法执法检查报告中指出专利维权存在“时间长、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等状况,挫伤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利用专利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实践中,专利领域中明知侵权而群起效尤的群体侵权、重复侵权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甚至还比较严重。专利权人以一己之力无从招架、难以应付。这些行为不仅直接侵害了专利权人的民事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创新环境,侵害了公共利益。对此,只有行政部门主动介入,并追究侵权人的行政责任,方可在保护权利人民事权利的同时,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专利法执法检查报告也明确建议在专利法修改中考虑“加大对严重侵犯公共利益的专利侵权行为的执法和查处力度”。为此,建议增设相应的行政处罚,规定对涉嫌群体侵权、重复侵权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由专利行政部门进行查处,并可以采取没收、销毁侵权产品以及专用于制造侵权产品或者使用侵权方法的零部件、工具、模具、设备和罚款等执法手段。与此相关,对现行专利法第四十七条作适应性修改。

2.关于确定赔偿额的举证责任

“举证难”问题是专利维权中的突出问题之一。针对专利权人在专利侵权诉讼中难以提供确定赔偿额证据的问题,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参考《商标法》的相关内容,建议增加有关确定赔偿数额的举证规则,规定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无正当理由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侵权赔偿数额。

(十八)关于第六十四条的说明

与有形财产不同,专利权的客体具有无形性,专利侵权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与专利侵权相关的账簿、资料、模具、生产设备等证据通常由侵权人掌握,专利权人仅凭自身力量往往难以取得相关证据,专利侵权案件大多面临“举证难”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建议借鉴《商标法》相关规定,明确规定专利行政部门对专利侵权案件的调查取证手段。

(十九)关于第六十五条的说明

惩罚性赔偿,是加害人给付受害人超过其实际损害数额的一种金钱赔偿,具有惩罚、补偿等功能。当前,专利侵权赔偿实行“填平原则”,即权利人获得的赔偿是用来弥补其实际损失的,不能超过其实际损失。但是,由于专利权的客体是无形的,专利权保护比有形财产的

保护成本更高、难度更大,仅仅适用“填平原则”并不足以弥补专利权人的损失和维权成本,“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较为普遍。为解决此问题,建议在本条中增加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规模、损害后果等因素对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将赔偿数额提高至二到三倍的相关规定。

新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说明(标准版)

新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说明(标准版) Explan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rules of the newly revised P atent Law (Standard Version)

新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说明(标准版) 前言: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本文档根据合同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与专利法的修改相一致的修改 1.删除关于撤销程序的规定修改后的专利法取消了撤销 程序,新细则也作了相应修改,删除了撤销程序的相关规定(删除了现行细则第55条、56条、57条,修改了现行细则中有关申请、审查、复审和无效中的相关条款)。 2.提高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金数额和 报酬比例新细则根据修改后的专利法的精神,参照《科技进步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提高了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金的数额和报酬的比例(参见新细则第六毡ǜ媛细则规定:"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 由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批准"(新细则第14条) 2.进一步明确了缴费的有关规定

根据现行细则的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维持费应当每年缴纳一次,即使最后没有授权,也同样要缴纳。新细则改变了这一缴纳方式,规定在办理授权手续时一并缴纳维持费。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授权,则不需要缴纳维持费。新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有关缴费的其他问题(参见新细则第九章"费用")。 3.解决与其他相关程序的衔接问题 在民事诉讼实践中,一些法院裁定对专利权采取保全措施或者判决专利权转归他人,需要我局协助执行。但现行细则没有规定我局如何协助执行。新细则增加了相关规定,规都唇尤胧澜缑骋鬃橹刮夜ɡ贫扔胧澜缑骋鬃橹摹队朊骋子泄氐闹恫ㄐ椤罚ㄒ韵录虺浦恫ㄐ椋┑墓娑ň】赡芤恢隆n夜ɡ捌湎冈虻挠泄毓娑ㄓφ笨悸怯胛夜巡渭拥墓侍踉贾械墓娑ㄖ鸩揭恢拢男形夜墓室逦瘢奖闵昵肴恕⒆ɡㄈ撕陀泄氐笔氯恕n耍篻t; (1)关于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摘要的撰写参考"专利合作条约"(pct)作了修改(参见新细则第18条、24条、25条)。 (2)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的规定,涉及双方当事人程序的时间期限不得延长,这是为了防止一方当事人利用延期作

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二)

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二) 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之议题,包括提升专利质量、加大专利权保护力度、关注国际知识产权环境的变迁并尽量与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国际规范相协调,等等。本文结合送审稿的相关内容,阐述关于对《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两个重要问题的看法。 二、对《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两个重要问题的看法 本文认为,《专利法》第四次修订涉及很多重要问题,前面概述的送审稿亮点都没有大的需要重新考虑和讨论的内容,但是,在修法的总体思路方面,有两个重要问题建议进一步讨论并尽快形成比较一致的方案以推动立法进程。 (一)将外观设计从《专利法》中分离出来,制定《外观设计保护法》 1.外观设计是知识产权领域的特殊保护对象 外观设计与发明、实用新型有所不同,尽管其要考虑产品的技术和功能,但更多的是针对产品的外观做出的新颖、别致、有美感的装饰性设计,而且外观设计的侵权判定也不像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那样要涉及复杂的技术特征比对,而是更多考虑是否实质性相似、是否容易导致混淆。因此,将外观设计与发明同时放在《专利法》中,不能体现外观设计的本质,也不利于我国的外观设计与国外主要国家和国际申请体系相融合,可能会给我国外观设计权利人“走出去”带来不必要的程序性繁杂事务。比如,在世界各国,“专利国际申请”都仅指发明专利的国际申请、不包括外观设计的国际申请,这也是此次送审稿第20条将“专利国际申请”修改为“国际申请”的原因。 2.现阶段加强外观设计行政执法具有可行性 判断外观设计是否侵权的标准,与商标、版权保护对象十分相似,即是否相同或实质性相似以至于造成误认、混淆,这一判断由裁判者基于普通的、理性的消费者角度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因此,与发明和实用新型的侵权判定者需要有一定技术背景、或者至少有技术人员的辅助有所不同,履行市场监管的普通行政执法人员即可以做出是否侵权的初步判断和查处,这一点与商标、版权的侵权判定和查处相类似。

知识产权法第2讲 专利法概述

第二讲专利法概述 重点:专利的概念;专利的起源;专利制度的作用 说明: 从本讲开始,我们讲述专利法。 本讲我们主要了解专利法的几个重要概念,专利制度的作用。 一、专利、专利法和专利权 (一)专利及其特点 1、概念。专利即专利技术,是指发明人申请并经过国家专利行政部门批准授予独占权的技术方案。专利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2、特点 专利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垄断"和"公开"。 1)所谓垄断,是法律授予发明人享有独占使用的权利。 2)所谓公开,是发明人取得独占权的前提,即将自己申请专利的技术公诸于世。 二)专利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概念 专利法是用以调整由发明创造活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调整对象 1)调整因确认发明创造所有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2)调整因如何授予专利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3)调整因使用专利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三)专利权 1、概念。专利权是专利法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国家专利主管部门,依据专利法授予发明创造人或合法申请人对某项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间内所享有的一种独占权或专有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不得利用该专利技术。 2、专利权具有知识产权最基本的特征: 1)专有性。也称垄断性。它是指同一内容的发明创造,国家只授予一项专利权。 2)地域性。一项发明获得了专利权是否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法律保护呢?不是的,专利权和著作权在这一点上是有区别的。地域性是由专利法的国内法性质决定的。发明若在他国得到保护,须依该国专利法办理有关专利申请。 3)时间性。一项发明获得了专利权是否就一劳永逸了呢?专利权有法定的保护期限,一旦期限届满或因故提前中止,任何人都可无偿利用。 二、专利的起源和发展 一)世界第一项专利。有关专利起源的记载不多,但比较一致认可的是专利的萌芽最早诞生于欧洲。据史料考证,最早被授予独占权的是一名厨师。公元前500年,在今意大利南部的古都Sybaris(当时为希腊的殖民地),一种烹调方法被授予一名厨师为期一年独占权。 13世纪、14世纪、15世纪,英国、意大利等都曾以国王特令方式授予一些工人垄断使用新技术,奖励技术创新。正代表现代专利制度的萌芽。 二)第一部专利法。1474年,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发明人法规》,很多重要的工业发明,如提水机、碾米机、排水机、运河开凿机等被授予10年特许证。据记载,此时诞生的伟大发明家伽利略,在威尼斯共和国获得了扬水灌溉机的20年专利权。这部专利法虽具现代专利法的某些特点和因素,但带有浓厚的封建特权色彩,保障效能低。 三)英国的《垄断法案》成为现代专利法开端 1624年,英国颁布了《垄断法案》,被称为现代专利法之始。基本原则和规定被许多国家仿效和借鉴。 18世纪初安娜女王制定了《实用新型设计法》。1851年,通过专利法修正案,成立专利局,集中负责专利申请授予事务;降低申请费;专利权范围扩展到英伦三岛;从申请日开始保护;将申请印制公布。1883年,专利法引进对抗程序,允许利害关系人在专利申请递交后的两个月内提出异议;法律确认对外国发明的强制许可;要求权利要求书中详细描述其垄断权的范围等。由于英国最早实行了专利制度,使英国成为19世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四)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专利保护和推广。1790年,美国颁布了专利法,法国是1791年,俄国是1812年,德国是1877年,日本是1885年。迄今为止,全世界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70多个。 五)国际专利保护公约诞生 19世纪末,国际贸易日益扩大,产生了专利的国际保护组织。 1837年,奥匈帝国邀请一些国家在维也纳举办国际发明展,颁法,给外国参展的发明、商标、外观设计以临时保护,并商召开专利改革国际会议。 1、1883年3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签署《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巴黎公约是第一个国际专利保护公约。修改了六次。专利合作条约是在巴黎公约的基础上,是专利制度国际化的里程碑。1970年6月19日在华盛顿缔结,1978年1月生效,当年6月在18个成员国施行。涉及缔约国之间对专利申请的提出、检索和初步审查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没有涉及专利申请授

专利法修改论文[终]

专利法修改若干问题之管见 ——关于专利法第三次修改(送审稿)的思考 马东晓张耀1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专利法第三次修改(送审稿)部分内容的分析,提出有关专利行政执法权、专利申请权和“新”产品制造方法的举证等问题的法律思考。 主题词:专利法修改专利行政执法专利申请权举证责任 《专利法》是我国专利制度的法律基石,也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以及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终于在2007年1月上报国务院法制办。纵览送审稿,其中取消涉外代理机构的指定、取消向外国申请专利必须委托我国代理机构等规定,体现了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的实际举措;增加现有技术抗辩、增加制止恶意诉讼等规定,体现了防止专利权滥用、维护公共利益的取向;而设立保护遗传资源和完善强制许可制度等,更体现了与国际公约接轨的趋势。这些修改让人们感到我国专利法正日臻走向完善。但通读送审稿后仍感到存有研究和探讨之处,现提出我们关于在专利行政执法权、关于申请专利的权利和关于新产品制造方法的举证等问题的思考,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一、建议取消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对专利侵权案件进行处理的行政裁决权 我国专利法在制定之初,鉴于当时人民法院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通晓法律与技术的法官更是凤毛麟角,于是在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专利法要规定专利管理机关可以调处专利纠纷,对专利权的保护采取司法和行政“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模式。后经过1992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后,“专利管理机关”的称谓变更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而且赋予了其在查处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的行政执法权。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专利管理机关每年受理的专利侵权案件数量与全国各地人民法院受理的一审专利侵权案件数量相比,大致为1:2或者1:3左右。2004年全国各地方专利管理部门受理专利纠纷1455件;200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 1马东晓,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国浩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律师;张耀,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

专利法概述

知识产权读本教学辅导讲义 第二章专利法概述 本章内容 ◆第一节专利概述 ◆第二节专利保护的客体 ◆第三节专利权的内容 ◆第四节专利权的保护 第一节专利概述 ?一、专利的概念与特点 1 、专利的概念 专利是一项发明创造,即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

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第一节专利概述 ?专利权的特点: 第一,专有性。专有性也称独占性,是指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独占性的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的权利。 第二,时间性。是指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拥有法律赋予的专用权只是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有效,期限届满后,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就不再享有专有权。 第三,地域性。是指一个国家的专利局依照本国的专利法所授予的专利权,只在本国法律管辖范围内有效,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是无效的。 第一节专利概述

?二、专利的种类 ?在国际上,专利一般是指发明专利。按照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 (一)发明专利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是人们利用自然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发明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型。 第一节专利概述 ?二、专利的种类 (二)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第一节专利概述 ?二、专利的种类 实用新型与发明的不同之处是: 第一,实用新型仅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不能是一种 方法,例如生产方法、试验方法、处理方法和应用方法等。 第二,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不太高,而实用性较强。 针对后一特点,人们一般将其称为“小发明”。 第一节专利概述 ?二、专利的种类 (三)外观设计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0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0修正) 【法规类别】专利法规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6号 【修改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2008) 【发布部门】201 【发布日期】2000.08.25 【实施日期】2001.07.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6号公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三章专利的申请 第四章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第五章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第六章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第七章专利权的保护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发明创造】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第三条【管理部门】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第四条【保密处理】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不授专利权情形】对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第六条【职务发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的专利法的修改内容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的专利法的修改内容 一、将第二条第四款修改为:“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二、将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 三、将第十四条改为第四十九条。 四、将第十六条改为第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国家鼓励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实行产权激励,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使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合理分享创新收益。”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条:“申请专利和行使专利权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滥用专利权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滥用专利权,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构成垄断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处理。” 六、删除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中的“及其专利复审委员会”。 将第二款修改为:“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整、准确、及时发布专利信息,提供专利基础数据,定期出版专利公报,促进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 七、在第二十四条中增加一项,作为第一项:“(一)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为公共利益目的首次公开的”。 八、将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五项修改为:“(五)原子核变换方法以及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九、将第二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3、专利法学习

第1单元专利制度、专利法概述 (5) 一、专利制度的一般理论 (5) (一)专利制度的涵义、特征 (5) (二)专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5) 二、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6) (一)世界范围内专利制度、立法的情况 (6) (二)我国专利制度、专利立法的情况 (7) 三、专利制度的目标与功能 (8) (一)专利制度的目标 (8) (二)专利制度的功能 (9) 四、与专利制度相关的重要国际条约 (9) (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9) (二)《专利合作条约》 (10) (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 (10) 第2单元专利权的权利归属 (12) 一、专利权的权利归属概述 (12) 二、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12) (一)我国法律关于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的规定 (12) (二)职务发明创造的种类 (12) (三)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 (13) 三、合作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14) (一)共同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14) (二)委托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14) 第3单元专利权的客体 (15) 一、发明 (15) (一)发明是一种新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15) (二)发明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方法 (15) 二、实用新型 (15) 三、外观专利 (16) 四、不授予专利权的主题 (17) (一)违反法律、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 (17) (二)专利法授予的例外或排除领域 (18) 第4单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实质性条件 (20) 一、新颖新的条件 (20) (一)现有技术 (20) (二)抵触申请 (20) (三)新颖性的判断 (21) 二、创造性的要求 (22) (一)创造性的涵义 (22) (二)创造性的判断 (22) 三、实用性的要求 (24) (一)实用性的涵义 (24) (二)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性的判断 (25) 第5单元外观设计授权的实质性条件 (26)

对专利法第三次修正案修改内容的理解

对专利法第三次修正案修改内容的理解 我国专利法自1985年4月1日施行以来,分别于1992年和2000年进行了两次修改;专利法第三次修正案,于2008年12月27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 2005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扩大会上,研究了如何进行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问题,并决定启动修改专利法的各项准备工作。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入新时期、新阶段。在理论上实现了新的创新,提出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就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历史性地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使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三次修改专利法被提上日程,并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修改专利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另外,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公共健康的宣言》,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通过了落实该《宣言》的《修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议定书》,允许世贸组织成员突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限制,在规定条件下给予实施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这为我国修改专利法的相关条款,提供了依据。再有,《生物多样性公约》为保护遗传资源,确立了遗传资源的国家主权、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三项基本原则,并规定:“缔约方认识到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可能影响到本公约的实施,因此应当在国家立法和国际立法方面进行合作,以确保此种权利有助于而不违反本公约的目标。”近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极力主张对依赖遗传资源而形成的知识产权,应遵循《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的三项基本原则,并力促形成相应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有些发展中国家已就此进行了国内立法。我国需要通过修改专利法,行使该公约赋予的权利。 一部好的法律,应该充分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安全。从立法的政治性来说,要为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提供法律保障;从立法的哲学性来说,要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从立法的社会性来说,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前两次修改专利法,主要是从我国履行《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备忘录》中的承诺,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出发,进行的适应性修改;而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则是立足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把握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调整的新情况,主动进行的。应该说,第三次修改专利法(以下简称本法)的过程中,秉承了上述理念,对于专利法根据第二次修订案修改后的条款,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本次修订案新增加7条,修改了29条;总条目为

专利法复习重点

专利法复习重点 第一章专利与专利法概述 专利权是基于发明创造,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核准后,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1474年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奠定了现代专利法律制度的基础。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标志着专利申请国际化。 专利权的特点有:(1)独占性(2)地域性(3)时间性 专利法的功能作用。 第二章专利权的客体 专利权的客体,即专利保护的对象,是指专利法规定的可以获得专利权的科学技术成果。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客体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与此相对是三种专利权。 一、发明 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同时也体现了发明的特征。 发明的类型有: 1、产品发明 产品发明是指通过人的智力劳动、经过人工执照的各种新制品。例如对仪器、装置、用具或组合物等作出的发明。 2、方法发明,是指制造某种产品或生成某种物质所使用的特殊手段或特殊步骤。 3、改进发明,是指对已有的方法或发明提出的创造性变革。 二、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三、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组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的区别。 四、不授予专利权的项目 不授予专利权的项目有: (一)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二)不可专利的项目 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动物和植物新品种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第三章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发明创造要取得专利权,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质条件和一定的形式条件。 一、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的实质条件 巴黎公约为专利权的国际保护规定了三大基本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原则、专利独立原则,以及要求成员国遵守的最低限度要求。但对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的实质条件未有规定。有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完整概念,最早是欧洲一些国家在讨论统一各国发明专利法中可专利性条件过程中确定下来的。我国专利法第22条也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1、新颖性 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以及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新颖性是一个法律概念,对新颖性的判断所依据的时间标准、地域标准以及公开的形式,都是由专利法予以明确规定的。 抵触申请,是指在申请日前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的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丧失新颖性的例外:一般而言,发明创造一旦公开,就被视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而失去新颖性,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这个原则也有例外,在某些情况下的公开,并不失去新颖性。中国专利法第24条规定了三种不丧失新颖性的例外:

《中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的主要修改内容

《中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的主要修改内容 自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以来,侵权责任法(200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2011)、新的民事诉讼法(2012)、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15)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并且中国正在准备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为了加强专利权保护并适应这些条约和法律法规,2015年4月1日,中国知 识产权局发布了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1]。草案涉及实质性修改的条文共 30条,其中对现有条文修改18条,新增11条,删除1条,并新增“专利的实施和运用” 一章。另有适应性文字修改或调整的条文2条。 草案对现有专利法的修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专利保护范围和期限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创新需求,顺应国际发展趋势,草案建议适当扩大专利保护范围,并且延长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具体建议包括: 1)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延长到15年。 中国现行专利法对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仅为10年,不仅与很多国家相比偏短,而且与海牙协定(1999年文本)的要求(至少15年)不一致。随着设计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 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有必要加强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为未来加入海牙协定 做好准备,因此草案中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延长到15年。 2)建立局部外观设计保护制度。 中国现行专利法只对产品整体外观设计给予保护,局部外观设计创新很容易被人通过简单拼凑、替换等方式加以模仿,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为了适应国际趋势,激励中国设计创新产业的健康发展,草案中将对产品局部做出的外观设计纳入专利法保护范围。 3)将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纳入专利法保护范围。 根据现行专利法的规定,人和动物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属于不授予专利权的主题。为激励动物养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顺应产业界对于水产、畜禽等养殖动物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给予专利保护的呼声和国际发展趋势,草案中对涉及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给予专利保护。 二、加大专利保护力度 针对专利权人普遍反映的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等问题,草案中增加了大量应对措施,通过加强专利保护、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打击专利侵权的

2020版关于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说明

( 合同范本 ) 甲方: 乙方: 日期:年月日 精品合同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关于新修改的专利法实 施细则的说明 Constrain both parties to perform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ogether, and clarify the obligations that both parties need to perform within the time limit

2020版关于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说 明 (2001年6月26日)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为了配合修改后的专利法的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并征求专利代理机构、专利管理机关、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案(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为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案(送审稿)》,又多次召开了科技部、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最高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参加的征求意见会。国务院法制办综合各有关方面意见送国务院审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已于2001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通过,将于2001年7月1日与

修改后的专利法同日施行。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在修订过程遵循了以下原则:一、与专利法的修改相一致;二、简化程序,与加快审查的目标一致,与方便申请人的目标一致;三、与国际趋势相协调,履行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颁布是健全完善我国专利制度的又一里程碑。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一、与专利法的修改相一致的修改 1.删除关于撤销程序的规定修改后的专利法取消了撤销程序,新细则也作了相应修改,删除了撤销程序的相关规定(删除了现行细则第55条、56条、57条,修改了现行细则中有关申请、审查、复审和无效中的相关条款)。 2.提高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金数额和报酬比例新细则根据修改后的专利法的精神,参照《科技进步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提高了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金的数额和报酬的比例(参见新细则第六毡ǜ媛细则规定:"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由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批准"(新细则第14条)

专利制度概述

第一章专利制度概述 在知识产权法中,专利法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凡涉及技术方案法律保护的问题多属专利法调整范围,故专利法是保护技术方案的最为重要的法律。要全面地了解专利法的精髓就必须了解其历史和进化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学说。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专利法作为一种制度与其他制度和理论的关系。 重点问题 ●专利制度的产生。 ●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专利制度的特点和功效。 第一节专利、专利权与专利法 一、专利的含义 一是指专利权,即专利为专利权的简称,是指专利权人依法获得的一种垄断性权利。这是“专利”一词在法律上最基本的含义。

二是指依法获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本身。通常被称为“专利技术”。 三是指记载专利技术的公开的专利文献的总和。具体包括记载发明创造内容的专利文献,如专利说明书及其摘要、权利要求书、外观设计的图形或照片等。 二、专利权 1.专利权,是指法律赋予专利权人对其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一定范围内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2.专利权的法律特征 (1)专利权具有鲜明的独占性。 (2)专利权的客体具有公开性。 (3)专利权具有法定授权性。 (4)专利权的效力具有地域性。 三、专利法

1.专利法,是指调整因确认发明创造的所有权和因发明创造的实施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专利法的特征 (1)专利法是国内法。 (2)专利法是特别法。 (3)专利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 (4)专利法随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节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一、专利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1.专利制度是依据专利法而形成的保障发明创造人的利益,鼓励发明创造,促进发明创造成果推广应用,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 2.专利制度的特征 (1)法律保护。以法律手段保护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创造,是专利制度的中心环节。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草案 (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一、专利法修改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新的形势下,专利工作面临更新更高的任务和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专利保护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和进步。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专利保护领域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在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过程中发现,我国目前专利侵权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群体侵权、重复侵权还较为严重,再

加上专利权无形性和侵权行为隐蔽性的特点,导致专利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使我国一些创新型企业处境艰难。这些企业既难以从创新中获利,也难以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专利保护不力问题严重挫伤了我国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甚至导致部分企业丧失了对专利保护的信心。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专利法执法检查工作,指出专利法实施中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专利质量总体上还处在较低水平,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专利保护实际效果与创新主体的期待存在较大差距;专利运用能力不足,专利的市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专利公共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与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专利法执法检查报告进一步指出:专利法修改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这次执法检查中,国务院有关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都对专利法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意见,建议在修订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时予以重点考虑,同时注重法律之间的协调与衔接,使专利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了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解决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指出的我国专利保护和运用中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增强创新主体对专利保护的信心,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有必要从提高专利质量、加大执法力度、加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199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 利法》的决定(1992) 【法规类别】专利法规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2号 【发布部门】201 【发布日期】1992.09.04 【实施日期】1992.09.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1992年9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 1992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

(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第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专利权人有权阻止他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上两款所述用途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进口依照其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二、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对上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三、第二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

《专利法》2020年第四次修改的修改对照表(word)

专利法修改对照表 1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第三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1

1

1

第九条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 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第九条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 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第十条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第十条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1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的背景和修改内容

一、专利法第四次修改的背景 《草案》有不少新看点: 提出对涉及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给予专利保护。草案新增局部外观设计保护、外观设计本国优先权制度,将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期限延长至15年。《草案》新增防止专利权滥用原则、标准必要专利默示许可制度、专利权评价报告、当然许可制度等新内容。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及发明人激励制度,对业界关心的“举证难”、惩罚性赔偿等内容都予以明确。 《草案》明确专利行政部门职责,强化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参考商标法、著作权法中的规定,明确专利行政部门的调查取证手段、销毁模具等执法手段。遵循“通知-删除”规则,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 在专利代理方面,《草案》对“专利代理师”进行了规定,打击“黑代理”,以及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责等。 (一)宏观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相关场合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二)微观上 2011年11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指出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研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大惩处力度,为依法有效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提供有力法制保障。 为了落实前述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从2011年11月开始启动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的准备工作。经各方努力,专利法的修改列入了国务院2012年立法工作计划。 2012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专利法的修改工作,讨论通过了修改工作方案,确定了修改工作指导思想以及加大保护力度的重点修改内容。 2015年4月1日,适逢我国《专利法》实施30周年。国家知识产局公布了《专利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对其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专利法修改以“加强专利保护、加大执法力度”为核心内容,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 二、专利法第四次修改的内容 草案涉及实质性修改的条文共30条,其中对现有条文修改18条,新增11条,删除1条,并新增“专利的实施和运用”一章。另有适应性文字修改或调整的条文2条。修改主要内容如下: (一)加大专利保护力度,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围绕加强专利保护、加大执法力度,针对专利权人普遍反映的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等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建立健全打击专利侵权的长效机制,促进专利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提高执法效率,降低专利维权成本,营造公正公平、规范透明的法治和市场环境。 1,为解决专利维权“举证难”问题,完善相关证据规则; (1)关于第六十一条的说明 草案第六十一条……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除须立即审理、处理的情形外,人民法院或者专利行政部门应当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进行检索、分析和评价后作出的专利权

专利法试题-带答案..

专利法及实务考试 一、单项选择(共20题,每题1.5分) 1、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C A.发明专利权授予先完成发明的人 B.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公告授权 C.发明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期限是12个月 D.发明专利仅保护针对产品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技术方案 2、下列哪个是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号?B A.201120276239.3 B.201210233747.2 C.201330498971.X D.201290000806.5 3、甲公司职工王某在执行本公司任务的过程中,于2011 年1 月20 日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王某2012 年 6 月 1 日从甲公司辞职。就该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谁?B A.王某 B.甲公司 C.甲公司和王某 D.经甲公司和王某协商确定 4、某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10年3月25日,优先权日为2009年3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11月23日发出授权通知书,2013年2月27日公告授予专利权。该专利权的期限何时届满?B A.2029 年3月26日 B.2030 年3月25日 C.2032 年11月23日 D.2033 年2月27日 5、下列关于单一性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C A.申请人可以通过多缴费用而将不具备单一性的多项发明保留在同一件申请中 B.如果不具备单一性的多项发明属于同一个专利分类号,则允许在一件专利申请中提出 C.如果两项发明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则它们具备单一性 D.如果两项发明的主题名称完全相同,则它们必然具备单一性 6、下列哪项从属权利要求的撰写符合相关规定?A A.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冷水机,其特征是所述蒸发器包括一大一小两个导

专利意见陈述书模板

意见陈述书 尊敬的审查员: 本意见陈述是对×年×月×日发出的第×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答复,随此意见陈述书附上新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全文。 (一)修改说明 申请人仔细研究了审查意见及其所引用的对比文件后,对权利要求书修改如下: 将技术特征“XXX”补入权利要求1中。 该技术特征记载在(原说明书什么位置或权利要求几中),因此修改未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该修改是为了克服审查意见通知书指出的权利要求1(不具备新颖性)的缺陷。因此上述修改既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也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1条第3款的规定。 (二)关于新颖性和创造性 1.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新颖性。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具有区别技术特征A,因此,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同于对比文件1公开的技术方案,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备新颖性。 2.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a.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对比文件1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相同,且公开的技术特征最多,因此,对比文件1是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b.确定区别特征和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具有区别特征A,由此本发明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c.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否显而易见) 对比文件2虽然公开了上述区别技术特征A,但A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为……,而由本申请说明书可知,A在本发明中所起的作用为……,由此可知,A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本发明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看到对比文件2时,不可能很容易的想到将A应用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来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对比文件2未给出将A与对比文件1相结合来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启示。 上述区别特征A也不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惯用技术手段。因此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采用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产生了什么样的技术效果)。因而改权利要求1具有显著的进步。 综上所述,修改后权利要求1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从属权利要求也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在独立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时,其从属权利要求也具备创造性。 申请人认为,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已经完全克服了第×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的全部缺陷,望审查员早日授予发明专利权,谢谢! 申请人:XX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