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名校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名校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5课,第9~11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创意”有多种理解,但它经常被一些学者过分强调其“新颖性”“新奇性”“独创性”“个人性”,而有意无意忽视其同样重要的“实用性”“有价值”“适切”等属性,这种认识和做法是狭隘的。实际上,一切创意都是针对问题而来的,没有问题,所谓的“创意”就是空洞的表演、盲目的花样翻新。“实用性”是“独创性”的前提。简言之,创意针对的是问题,是对所需要解决问题的一个最专业、最科学且最经济的解决途径。

在这个意义上,创意写作是否等同于文学写作,写作的创意性是否等同于文学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面对今天无限而具体的写作需要提供形式与内容上的,如跨文体、跨形态、跨业态等“适切”“有价值”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深入社会每一个细处的今天,写作包括文学写作实际上早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们是否有价值,是否被需要,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成为某种特殊产品,提供等值的精神、审美或者其他需要。在市场语境下,写作可以对作者提出要求,但是不能反过来对读者、对消费者提出要求,比如,自我表达是作者的权利,但接受作者的自我表达不是读者的义务,而是后者的选择。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当然是一种需要,但在纸媒文字中心向视觉中心、数字中心转向的今天,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短视频、数字作品剪辑、动漫、游戏等才是更多接受者的选择,而面向上述领域包括剧本、游戏文案、文旅策划、短视频脚本、超文本制作、元宇宙世界观的“众筹”、IP的二度创作等新领域的写作,且能满足制作方、消费市场、政策规则等方方面面的需求的写作,方可称之为今天的“创意写作”。当然,从事纸媒文字写作只要存在需要,它一定天然地具有创意性,而这种“创意性”是相对于文字需要而言的,过去我们将之称为“陌生化”或者“文学性”“诗意”,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意”或者满足需求。

(摘编自许道军《什么是今天的“创意写作”?》)材料二:

如果把创意写作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的一面,看作农耕时代紧盯着一小块文学之田的深耕细作,那么,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的一面,则可以看作是创意时代面向无限广阔的文化产业的工业化生产。如果说前一种是“农耕”,培养在固定园地上的耕耘者,那么后一种就是“游牧”,培养在广袤原野骑马的闯荡者。这一点,似乎也是越来越多作家和评论家的共同看法。

最典型的坚持农耕式培养理念的还是作家莫言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自鲁迅一代巨匠肇始,北京师范大学历来有深厚的文学培养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走出了莫言、余华、苏童、迟子建、刘震云、陈染等一大批当代优秀作家与诗人。为赓续传统,北师大于2013年5月正式成立国际写作中心,由莫言出任中心主任,教授、诗人张清华担任中心执行主任。十年来,北师大文学院与国际写作中心密切配合,招收了各类文学

创作方向的硕士、博士百余名,通过整合优秀资源、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模式,北师大也确实培养出了大量文学创作人才,在学科建设、国际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卓著,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好评。

大学文学教育的丰富性即在于各种观念的碰撞,各色人等理念的混杂。在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的成立大会上,评论家李敬泽在宣读完中国作家协会贺信之后,意味深长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之中会出现伟大的作家,这是应该的。但从你们之中诞生很好的影视编剧、互联网从业者、人机对话的设计者、脱口秀演员等,也是很好的事。因为你们面前就是这样一个无边无际、没有界限和藩篱的原野。创意写作未来的天地无限广阔,等待着我们这些像骏马、雄鹰一样的年轻人去奔跑和飞翔。”很显然,在李敬泽看来,创意写作培养的可能不只是在固定园地上耕耘的农夫,更是在广袤原野骑马闯荡的“游牧”者。

无独有偶,张清华也特别赞成“游牧”一说。他认为,创意写作是一个溢出了传统纯文学写作的新概念,在ChatGPT威胁文艺创作的时代,人才的培养必须是一种全方位的“出走”:不同专业的人游牧到这片天地,同时这一领域的人要出游到其他领域中去,未来适应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这是创意写作的新意,也是它的现实意义所在。更为直截了当的看法则来自教授、诗人杨庆祥。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句话——人人皆可创作,这句话在杨庆祥看来是对创作合法性的最早认证,“与此同理,人人皆有自由表达和书写的权利和能力。表达和书写的能力虽有关天赋,但也需要系统的训练和严格的锻造,这是我们成立‘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的重要动因,也是联盟秘书处设在一个著名师范大学的原因”。

的确,创意写作教育到底是面向文学创作还是创意文化产业,需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无论是培养文学创作人才还是培养创意人才,无论是培养包括作家在内的文学创作者,还是培养包括游戏脚本在内的文化创意者,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正如吴景明所说,中国正走在人类历史上很重要的环节,好像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活化石,只有中国能同时涵盖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网络社会,乃至后现代社会。当下的中国社会面貌复杂多样,为创意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期望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来书写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摘编自叶炜《创意写作的分化:选择“游牧”还是“农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意”的“新颖性”“新奇性”“独创性”“个人性”与“实用性”“有价值”“适切”等属性相比,更为重要。

B.纸媒文字写作具有一定天然的创意性,纸媒文字写作可以满足制作方、消费市场、政策规则等方方面面的需求。

C.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出莫言、余华、苏童、迟子建、刘震云等一大批优秀作家与诗人,因而坚持农耕式培养理念。

D.李敬泽认为,创意写作教育培养出专业作家是应该的,但培养出影视编剧、人机对话的设计者等创意人才也很好。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创意写作中,面向无限广阔的文化产业的工业化生产的创意人才的培养,是培养在广袤园地上的耕耘者。

B.如果你有坚持文学创作的理想和才能且想读研究生,那么可考虑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创作方向的研究生。

C.张清华认为,创意写作的新意和现实意义在于这一领域的人能出游到其他领域,能适应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

D. 创意写作分化有时代背景的因素,中国社会需要包括作家在内的文学创作者,同时也需要文化创意者。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先驳后立,先否定一些学者忽视“创意”的“实用性”等属性的认识和做法,然后指出“实用性”是

“独创性”的前提。

B.材料一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举读者可不接受作者的自我表达的例子,论证市场语境下写作不能对读者和消费者提出要求。

C.材料二引用张清华、杨庆祥的话,最终目的各不相同:前者是为了论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后者是为了论述写作需要训练。

D.材料二运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开头总说创意写作的人才“农耕”者、“游牧”者,中间阐释了这两种人才,最后总结。

4.材料二有关“游牧”“农耕”的说法非常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创意写作”,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永远有多远(节选)

铁凝

我的这位表妹白大省,她那长大之后仍然傻里傻气的纯洁和正派,常常让我觉得是这世道仅有的剩余。我简直想不出白大省拿什么来作为她“扫楼”的公关资本,或者换个说法,白大省简直就没有什么赖以公关的优势。她相貌一般,一头粗硬的直短发,疏于打扮,爱穿男式衬衫。虽说个子不矮,但是腰长腿短。可是她的“扫楼”成绩在她们销售部还是名列前茅的,凭什么呢白大省?难道她就是凭了由小带到大的那份“仁义”么?凭了她那从里到外的一股子莫名其妙的待人的真情?

我领教过白大省待人的真情。那年她念大二,到我们B城一所军事指挥学院参加封闭式的大学生军训。军训结束时,我给她打电话,让她先别回北京,在B城留两天,到我家来住。我的父母——白大省的姨父和姨妈也赶来我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军训使白大省黑了,也结实了。话题由此开始,白大省就对我们说起了她的军训时光。毫无疑问她是无限怀恋这军训的,她详细地向我们介绍她每天的活动,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背包怎么打,迷彩服怎么穿,部队小卖部都卖些什么,她们的排长人怎么怎么好,对她们多么严格;可是大家多么服他的气,那排长是山东人,有口音,可是一点儿也不土,你们不知道他是多么有人情味儿啊,别以为他就会“立正”“稍息”“向右转”,就会个匍匐前进,就会打个枪什么的,那个排长啊,他会拉小提琴,会拉《梁祝》,噢,对了,还有指导员……

整整一顿饭,白大省沉浸在对军训的美妙回味中。她看不见眼前的饭菜,看不见她的姨父姨妈,看不见她的姐夫王永,看不见我们明快、舒适的新家。除了军训、排长、指导员,她对一切都视而不见。此时此刻仿佛她身在何处、与谁在一起都是不重要的,哪怕你就是把她扔到街上,只要能允许她讲她的军训,她也会万分满足。到了晚上,白大省去卫生间洗澡时,我给她送进去一块浴巾,谁知这浴巾竟引得她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哭了一声。我隔着门问她怎么啦怎么啦,她也不答话。一会儿,她红头涨脸、眼泪汪汪地出来了,她说我告诉你吧,我现在见不得绿颜色,什么绿颜色都能让我想起部队,想起解放军。话没说完,她把脸埋在那块绿浴巾里又哭起来,好像那就是她们排长的军服似的。

白大省这种不加克制的对几个军人的想念,实在叫人心烦,也使她看上去显得特别浑不知事。我不想再听她的军训故事,我也担心王永不喜欢我的这位表妹。第二天早饭后我提议和白大省上街转转,她还不知道B 城什么样呢。白大省答应和我一起上街,可是紧接着她就问我附近有邮局么,她说她昨天夜里给排长他们写了几封信,她要先去邮局把信发出去。她说告别时她答应了他们一回去就写信的,她说要说话算数。我说可是你还没有回到北京啊,她说在当地发信他们不是收到得更快么——唉,这就是白大省的逻辑。幸亏不久以后驸马

胡同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要不然她对亲人解放军的思念得持续到何年何月啊。

先是我们的姥姥去世了,姥姥去世前已经瘫痪了三年。姥姥一直跟着白大省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姨父和姨妈生活,可是因为姨父和姨妈80年代初才从外地调回北京,所以姥姥和白大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在我的记忆里,她指责、呲打白大省的时间也就最长。特别当她瘫痪之后,她就把指责白大省当成了她生活中一项重要的乐趣。她指责的内容二十多年如一日,无非是我从小就听惯的“笨”呀、“神不守舍”什么的,而这些时候,往往正是白大省壮工似的把姥姥从床上抱上抱下给她接屎接尿的时候。白大省的弟弟白大鸣从不伸手帮一帮白大省,可是姥姥偏袒他,几个舅舅每月寄给姥姥的零花钱,姥姥全转赠给了白大鸣。白大鸣什么时候往姥姥床前一坐,姥姥就从枕头底下掏钱。有一次我对白大省说,姥姥这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偏心眼儿,看把白大鸣惯的,小少爷似的。再说了,他要真是小少爷,你不还是大小姐么。白大省立刻对我说,她愿意让姥姥护着白大鸣,因为白大鸣小时候得过那么多病。可怜的大鸣!白大省眼圈儿又红了,她说你想想,他生下来不长时间就得了百日咳,两岁的时候让一粒榆皮豆卡住嗓子差点憋死,三岁他就做了小肠疝气手术,五岁那年秋天他掉进院里那口干井摔得头破血流,七岁他得过脑膜炎,十岁他被同学撞倒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磕掉了门牙……十一岁……十三岁……为什么这些倒霉事儿都让大鸣碰上了呢,为什么我一件都没碰上过呢,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一阵阵地疼,哎哟疼死我了……

白大省的这番诉说叫人觉得她一直在为自己是个健康人而感到内疚,一直在为她不像她的弟弟那么多灾多病而感到不好意思。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呀,我再说下去几乎就成了挑拨他们姐弟的关系了,尽管我一百个看不上白大鸣。

姥姥死了,白大省哭得好几次都背过气去。我始终在猜想她哭的是什么呢,姥姥一生都没给过她好脸色,可留在她心中的,却是姥姥的一万个好。有一回她对我说,姥姥可是个见过大世面的老太太。那会儿,70年代末,商店的化妆品柜台刚出现指甲油的时候,白大省买了一瓶,姥姥就说,你得配着洗甲水一块儿买,不然你怎么除掉指甲油呢?白大省这才明白,洗指甲和染指甲同样重要。她又去商店买洗甲水,售货员说什么洗甲水,没听说过。白大省对我说,哼,那时候她们连洗甲水都不知道,可是姥姥知道。你说姥姥是不是挺见过世面?我心说这算什么见过世面,可我到底没说,我不想扫白大省的兴。我只是觉得一个人要想得到白大省的佩服太容易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对白大省名列前茅的“扫楼”成绩一连三问,其实是含蓄地肯定了她的“仁义”和待人的真情。

B.白大省受表姐招待时不回应大家的关心,反而沉浸在对军训的回味和对军人的思念中,显得不懂人情世故。

C.白大省要报答姥姥的养育之恩,所以不计较她长时间的指责、呲打和偏心眼,悉心照顾她,给她接屎接尿。

D.白大省与《哦,香雪》中的香雪都表现出善良和单纯,但香雪的形象受人赞赏,而白大省的形象让人心酸。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描绘了白大省的外貌,她“相貌一般”“疏于打扮”,她在公关上没有优势,销售成绩却不错,引出下文她待人的真情。

B.文章注重一些细节描写,如一块绿浴巾竟然引起白大省的哭声,她还没有回去就急着给排长写信,看似夸张,却符合人物特征。

C.姥姥“把指责白大省当成乐趣”与“白大鸣什么时候往姥姥床前一坐,姥姥就从枕头底下掏钱”形成对比,突出了姥姥的偏心。

D.姥姥告诉白大省,指甲油得配着洗甲水一块儿买。白大省因此认为姥姥不寻常,见过大世面,这从侧面表现

了白大省的性格。

8.小说的主人公是白大省,“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9.对白大省的“纯洁和正派”,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夏主①击秦②将姚献,败之。遂遣其叔父北平公韦伐帅众一万攻南安。城中大饥。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逾城奔夏。秦王暮末穷蹙,舆榇出降,并沮渠兴国送于.上邽。秦太子司直焦楷奔广宁,泣谓其父遗曰:“大人荷国宠灵,居藩镇重任。今本朝颠覆,岂得不率见众唱大义以殄寇雠!”遗曰:“今主上已陷贼庭,吾非爱死而忘义,顾以大兵追之,是趣绝其命也。不如择王族之贤者,奉以为主而伐之,庶有济也。”楷乃筑坛誓众,二旬之间,赴者万余人。会遗病卒,楷不能独举事.,亡奔河西。

檀道济③等进至济上,二十余日间,前后与魏三十余战,道济多捷。军至历城,叔孙建等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草谷,道济军乏食,不能进。由是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专力攻滑台,魏主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助之。朱脩之坚守数月,粮尽,与士卒熏鼠食之。辛酉

..,魏克滑台,执脩之及东郡太守申谟,虏获万余人。

于是魏南鄙大水,民多饿死。尚书令刘絜言于魏主曰:“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而郡国之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今自山以东,遍遭水害,应加哀矜,以弘覆育。”魏主从之,复境内一岁租赋。

檀道济等食尽,自历城引还。军士有亡.降魏者,具告之。魏人追之,众恟惧,将溃。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覆其上。及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余以降者为妄而斩之。时道济兵少,魏兵甚盛,骑士四合。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魏人以为有伏兵,不敢逼,稍稍引退,道济全军而返。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①夏主:十六国大夏皇帝赫连定。②秦:西秦,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族政权。③檀道济:南北朝刘宋开国元勋,曾率军攻北魏。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文中意思是到,与《屈原列传》“明于治乱”中的“于”含义不同。

B.事,文中指大事,与《苏武传》“臣事君”中的“事”含义不同。

C.辛酉,文中指辛酉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D.“军士有亡降魏者”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中的“亡”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夏攻打西秦,西秦君主投降,秦太子出逃,与其父商量对策,其父拒绝接受皇位,要秦太子另外寻找贤人继承大秦的皇位。

B.檀道济攻打北魏,多次与北魏作战,多半获胜,北魏叔孙建等人焚烧了檀道济军队的粮草,阻止了檀道济前进,后导致刘宋军队大败。

C.北魏尚书令刘絜认为战事已经平息,应该妥善抚慰和可怜这些受灾的百姓,弘扬朝廷一向保护和养育百姓的

恩德,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檀道济的士兵中有逃亡北魏的,把刘宋军中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檀道济采用瞒天过海之策,保全了军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13.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4分)

(2)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4分)

14.西秦最终被大夏大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寻天台山①

孟浩然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②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注]①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科举落第,干谒失败,离开洛阳到苏杭,入天台山。本诗作于此时。②恶溪:丽水,在天台山附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要访的朋友是太乙子,以“餐霞”这一神仙生活指代太乙子,语含艳羡之情。

B.诗人身在天台山,却心向华山,虽有恶溪阻隔也在所不辞,表达登临华山的愿望。

C.颈联表达诗人高山露宿的豪情和扬帆横海的壮怀,补写出水陆兼行入吴越的历程。

D.尾联以景作结,以远镜头突出入天台山之前的总体印象,扣紧诗题中的“寻”字。

16.前人评孟浩然的诗“冲澹之中有壮逸之气”,“冲澹”是指以简淡笔墨表现平和超逸的情怀,“壮逸”是指情感与形象的豪迈与潇洒。请据此对本诗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这也就是《尚书》所说的“满招损,谦受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钱塘江大潮按一定的周期发现,②这是海水在天体引力作用下的结果。③农历的每月都有一些日子,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方向一致,④强大的引力吸引海水而形成大潮。⑤钱塘江下游河道宽且浅,⑥江中的沙洲被称为“中沙”。⑦特别是在澉浦浅滩及海宁尖山河段常有“中沙”,⑧大潮的潮头遇到“中沙”,截成东潮和南潮

两股潮。⑨这两股潮头绕过“中沙”后,相互碰撞,⑩形成诡异多端、非常壮观的交叉潮。

秋季的钱塘江大潮较为壮观,但并非 A 。实际上,农历的每月初一到初五、十五到二十都可以观潮,全年约有120个观潮日。不过, B ,要数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此时,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处在同一平面内,如遇朔日和望日,则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一般来说,人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称为“朔日”,“朔日”通常为农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为“望日”,“望日”通常为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5小题,10分)

20.下列选项中对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痛心。

B.谗谄

..之蔽明也谗谄:说人坏话、奉承献媚。

C.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

..辞令从容:委婉得体。

2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稍.迁至栘中厩监稍:稍微。

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

C.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

D.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谦让。

22.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A.为降虏于蛮夷

B.见犯乃死,重负国

C.何以汝为见

D.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3.下列选项中的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A.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B.函梁君臣之首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24.下列选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2分)()

A.单于愈益欲降之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且陛下春秋高

D.皆为陛下所成就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国泰民安、社会祥和来之不易,我们的幸福、便捷生活也来之不易,这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劳和付出。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多付出一点,最后我们得到的也更多一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更为重要”分析不当,应该是“二者同样重要”。B项,不合文意,原文是“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短视频、数字作品剪辑、动漫、游戏等才是更多接受者的选择,而面向上述领域……的写作,且能满足制作方、消费市场、政策规则等方方面面的需求的写作,方可称之为今天的‘创意写作’。当然,从事纸媒文字写作只要存在需要,它一定天然地具有创意性,而这种‘创意性’是相对于文字需要而言的”。C项,“培养出”理解错误,前后因果关系也不成立。原文是“最典型的坚持农耕式培养理念的还是作家莫言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自鲁迅一代巨匠肇始,北京师范大学历来有深厚的文学培养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走出了莫言、余华、苏童、迟子建、刘震云、陈染等一大批当代优秀作家与诗人”)

2.A(“是培养在广袤园地上的耕耘者”张冠李戴,应是“培养在广袤原野骑马的闯荡者”)

3.C(“最终目的各不相同”分析不当,最终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论证“赞成‘游牧’一说”)

4.①“游牧”“农耕”运用了比喻论证,作者把固定在文学创作上的创意写作比作“农耕”,把面向无限广阔的文化产业的创意写作比作“游牧”。②这样的说法生动形象,把创意写作对于两种不同的人才的培养区分得很清楚,使论述的道理浅显易懂,有说服力。(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5.①材料一侧重从实用性(解决问题的)角度,强调创意写作要提供跨文体、跨形态、跨业态等形式与内容上“适切”“有价值”的支持。②材料二侧重从人才培养角度,强调创意写作教育是面向文学创作、培养文学创作人才,还是面向创意文化产业、培养创意人才,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6.C(“白大省要报答姥姥的养育之恩,所以……”因果不当,于文无据)

7.D(“这从侧面表现了白大省的性格”分析不当,这是“从正面表现了白大省的性格”)

8.①第一人称“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者,用表姐的眼光来讲述表妹白大省的故事,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读来亲切自然。②通过“我”的心理感受来反衬白大省的形象,如“我不想再听她的军训故事”反衬出白大省的“浑不知事”;“我再说下去几乎就成了挑拨他们姐弟的关系了”“我不想扫白大省的兴”反衬出白大省的“傻里傻气”。(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9.①白大省的“纯洁和正派”表现为待人的真情,她不加克制地表达出对几个军人的想念;她忽略姥姥的偏心,尽心照顾瘫痪的姥姥;她愿意让姥姥护着弟弟,同情弟弟的各种不顺。②白大省的“纯洁和正派”有点“傻里傻气”,如她沉浸在对军人的怀念中,却忽略了跟亲戚的交流;如她对姥姥和弟弟好,却委屈自己。③白大省的“纯洁和正派”在某种程度上自我感动的成分更多,难以获得人们的肯定。这种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纯洁和正派”是否值得,引人深思。(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0.ACF[(原文标点)及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余,以降者为妄而斩之]

11.D(前一个“亡”是“逃走”的意思,后一个“亡”是“失去”的意思)

12.A(“秦太子”应为“秦太子司直”;“其父拒绝接受皇位”与原文不符)

13.(1)祸事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得分点:“忽微”“所溺”“岂独……哉”各1分,大意1分)

(2)檀道济命令军士们都披上铠甲,而自己则穿着白色的便服乘兵车,率领军队缓缓地出城。(得分点:“被”

“乘舆”“引”各1分,大意1分)

14.①西秦国发生饥荒;②西秦众多高官、将领叛逃;③秦太子司直因其父亲去世,独木难支。(每点1分)【参考译文】

夏王赫连定突袭西秦大将姚献,大败姚献军。随即又派遣他的叔父,北平公赫连韦伐率领一万人攻打西秦国南安城。当时,南安城中正发生严重的饥馑。西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等逃出城去,投降了夏国。西秦王乞伏暮末穷途末路,用车辆载着空棺材出城投降,赫连韦伐把乞伏暮末连同沮渠兴国一并押送到上邽。西秦国太子司直焦楷逃奔广宁,哭泣着对他的父亲焦遗说:“您一向承蒙朝廷的重用,身居藩镇大员,统领一方。如今国家颠覆,您怎能不率领大家,首倡大义,消灭寇仇!”焦遗说:“现在主上已经陷入敌手,我不是那种惜命忘义的人,如果派大兵追击,只能加速主上的死亡。不如选择王族中贤能之人,拥护他继承王位,然后再去出兵讨伐,或许还有希望。”焦楷于是修筑高台,召集部众盟誓,二十天的时间里,竟有一万余人赶来归附。不巧的是,焦遗病逝,焦楷没有力量独立承担这项重任,于是,率领部下逃往北凉。

刘宋檀道济的军队行至济水,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先后与魏军交战三十多次,而檀道济多半取胜。宋军行至历城,北魏叔孙建等派遣轻骑兵往来截击,出没在大军的前前后后,还纵火焚烧了刘宋军的粮草,檀道济因为军中缺粮,不能前进。所以北魏冠军将军安颉、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等能够以全部力量进攻滑台。北魏君主又派楚兵将军王慧龙增援。刘宋滑台守将朱脩之坚守滑台已有几个月之久,城中粮食吃光了,士卒们用烟熏出老鼠,烤熟吃掉。辛酉(初十),北魏军攻破滑台,朱脩之和东郡太守申谟以及一万余名士卒被俘。

这时,北魏南部边境发生严重的水灾,百姓多半饿死。尚书令刘絜对北魏君主说:“自从宋寇侵犯我们国土,我们屡次抗击。上天帮助皇上圣明,保佑我们的军队所向披靡。如今,战事已经平息,有功的将领也都得到了赏赐。各个州郡和封国的老百姓,虽然没有亲自出征讨伐,但是他们勤奋地务农养蚕,供应国家和军队的需要,实在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更是国库薪饷的重要来源。现在,从崤山以东,遍地洪水成灾,应该妥善抚慰和可怜这些受灾的百姓,弘扬朝廷一向保护和养育百姓的恩德。”北魏君主同意他的意见,下诏免除全国百姓一年的田赋和捐税。

刘宋檀道济的大军因为粮尽,只好从历城撤军。军中有逃走投降北魏军的士卒,把刘宋军的困难境遇,一一报告给北魏军。于是,北魏军追击刘宋军,刘宋军军心涣散,人人自危,马上就要溃散。檀道济利用夜色的掩护,命士卒把沙子当作粮食,一斗一斗地量,而且边量边唱出数字,然后用军中仅剩下的一点谷米覆在沙子上。第二天早晨,北魏看到这种情况,以为檀道济军中的粮食还很充裕,就给那个降卒定了欺军之罪杀掉了。当时,檀道济兵员很少,而北魏兵人多势众,骑兵部队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檀道济军。檀道济命令军士们都披上铠甲,而自己则穿着白色的便服乘兵车,率领军队缓缓地出城。北魏军以为檀道济有伏兵,不敢逼近,而且还稍稍撤退,这样,檀道济保全了军队,安全撤军。

15.B(“却心向华山”“表达登临华山的愿望”错误,根据整首诗的意思来看,诗人并无写华山之意。依前后文可以推断,“华顶”与华山无关。“华顶”为天台山之华顶峰)

16.①本诗用白描手法,着眼整体,不做精细描写,语言不加雕琢,浑然而成,体现“冲澹”特点。②诗歌字里行间透出寻山问水的激情与雅兴,展现诗人急切寻幽探胜的个性形象和俯视一切的阔大胸襟,体现出“壮逸”的艺术特征。(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8.A只在秋季才能观潮B全年最佳的观潮日(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

19.①修改:钱塘江大潮按一定的周期出现。⑧修改:大潮的潮头遇到“中沙”,被截成东潮和南潮两股潮。⑩修改:形成变化多端、非常壮观的交叉潮。(每处错误修改正确得2分。如有其他修改方式,修改后无语病且不改变原意的可给分)

20.B(谗谄:动词用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

21.C(A项稍:渐渐。B项当:判处。D项让:责备)

22.D(A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B项是被动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和例句相同,都是定语后置句)

23.C(A项“乳”,名词活用为动词,生子;B项“函”,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木匣子装;D项“瓮”和“绳”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24.A(B项“丈人”,古义是对长辈的尊称,现指岳父;C项“春秋”,古义为年纪,现指两个季节;D项“成就”,古义是栽培,现指取得的成绩)

25.【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

材料第一段指出“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人“负重前行”,强调国泰民安、社会祥和以及我们的幸福、便捷生活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劳和付出。材料第二段指出“我为人”与“人为我”是统一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的付出也会得到回报。材料引导我们认识付出与得到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无法完全依靠个人而独立生活,安定祥和、幸福美好是许多人的辛劳和付出换来的,我们有给予和付出,我们也有得到与收获,每个人多付出一点,最后我们得到的也更多一点。

参考立意:①人人多付出,岁月更静好;②幸福生活孕育于辛劳和付出中;③“我为人”也是为自己;等等。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名校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5课,第9~11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创意”有多种理解,但它经常被一些学者过分强调其“新颖性”“新奇性”“独创性”“个人性”,而有意无意忽视其同样重要的“实用性”“有价值”“适切”等属性,这种认识和做法是狭隘的。实际上,一切创意都是针对问题而来的,没有问题,所谓的“创意”就是空洞的表演、盲目的花样翻新。“实用性”是“独创性”的前提。简言之,创意针对的是问题,是对所需要解决问题的一个最专业、最科学且最经济的解决途径。 在这个意义上,创意写作是否等同于文学写作,写作的创意性是否等同于文学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面对今天无限而具体的写作需要提供形式与内容上的,如跨文体、跨形态、跨业态等“适切”“有价值”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深入社会每一个细处的今天,写作包括文学写作实际上早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们是否有价值,是否被需要,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成为某种特殊产品,提供等值的精神、审美或者其他需要。在市场语境下,写作可以对作者提出要求,但是不能反过来对读者、对消费者提出要求,比如,自我表达是作者的权利,但接受作者的自我表达不是读者的义务,而是后者的选择。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当然是一种需要,但在纸媒文字中心向视觉中心、数字中心转向的今天,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短视频、数字作品剪辑、动漫、游戏等才是更多接受者的选择,而面向上述领域包括剧本、游戏文案、文旅策划、短视频脚本、超文本制作、元宇宙世界观的“众筹”、IP的二度创作等新领域的写作,且能满足制作方、消费市场、政策规则等方方面面的需求的写作,方可称之为今天的“创意写作”。当然,从事纸媒文字写作只要存在需要,它一定天然地具有创意性,而这种“创意性”是相对于文字需要而言的,过去我们将之称为“陌生化”或者“文学性”“诗意”,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意”或者满足需求。 (摘编自许道军《什么是今天的“创意写作”?》)材料二: 如果把创意写作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的一面,看作农耕时代紧盯着一小块文学之田的深耕细作,那么,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的一面,则可以看作是创意时代面向无限广阔的文化产业的工业化生产。如果说前一种是“农耕”,培养在固定园地上的耕耘者,那么后一种就是“游牧”,培养在广袤原野骑马的闯荡者。这一点,似乎也是越来越多作家和评论家的共同看法。 最典型的坚持农耕式培养理念的还是作家莫言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自鲁迅一代巨匠肇始,北京师范大学历来有深厚的文学培养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走出了莫言、余华、苏童、迟子建、刘震云、陈染等一大批当代优秀作家与诗人。为赓续传统,北师大于2013年5月正式成立国际写作中心,由莫言出任中心主任,教授、诗人张清华担任中心执行主任。十年来,北师大文学院与国际写作中心密切配合,招收了各类文学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3题 “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诗歌与思想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4分) 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这不是信仰不真,却是受了中国人相传那一套中庸之道之影响,大家可以说得通,不争执。 《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那隐微处,在别人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方的芭蕾艺术如何表现中国古典名著﹖舞蹈怎么编,音乐怎么写,人物如何塑造?芭蕾舞剧《红楼梦》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口。通过这个契口,将多种元素自然融合,进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语言和舞蹈语汇。让芭蕾向上和直立的特色,与中国舞那种一呼一吸之间的美感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既要在芭蕾舞上做文章,也要在中国味道和中国语汇上花工夫,但又不能是“两张皮”,怎么办?主创团队采用了“抽离—进入一再抽离”的叙述方式,避开叙事的束缚和演绎的窠臼,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既富有西方芭蕾色彩又兼具中国意韵审美。 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叶小纲为芭蕾舞剧《红楼梦》创作了兼具舞蹈韵律与人物塑造的音乐框架,将其定位为“一部具有中国古典式浪漫主义的舞剧音乐”。他表示:“《红楼梦》的音乐要想立得住,首先要和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紧密关联,这部剧具有鲜明的中国旋律,但在配器中并没有加入民族乐器,而是完全用西洋化的乐队来表现中国音乐色彩。”剧中跳跃张扬的“贾宝玉”、外柔内刚的“林黛玉”、亲切包容的“贾母”等,都通过不同音乐主题呈现于舞台之上。 作为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张庆善曾担心芭蕾语汇能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比如王熙凤在小说中的出场,靠一句话就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舞剧怎么表现?再比如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这段故事,舞剧怎么讲述? “后来,主创们运用舞蹈语言、音乐、舞美等手段解答了我的疑惑。”张庆善看完演出后说,“王熙凤出场时的场面、动作、音乐无一不体现了她的身份和性格。在宝黛共读西厢这一情节中,通过近景和远景两个舞台把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这些手法非常巧妙,让人不禁惊叹舞台艺术有别于文学的艺术魅力。” 材料二: 在1800年左右,一批不同材质和画法的《红楼梦》绘画漂洋过海,分别被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解析

2022级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国人在特殊地理环境中所产生的,通过一套礼仪制度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它是由历史长期锤炼和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特质。 乡土性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东西临海,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西北面则为茫茫沙漠和大草原。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地理单元。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被称为“天下”,但其所指的“天下”,并非今天人们所认识的整个世界,而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和游牧业、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封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因为农业属于定居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重视查看天象、掌握节气,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生产生活所高度依赖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也大都是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秦时,人们曾大量开发土地,后来发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必须要有节制,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在此后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知足者常乐”,限制技术无限发展的文化理念。 当认真研究乡土性这一文化基因的特点时,就可以发现,钱穆、梁淑滨等一些民国时期的学者把中国文化看成是早熟的文化是有道理的,这种早熟的文化特征让中华文明具有发育上不全的一面,因而造成了后来某些技术方面的脆弱;但另一方面,早熟又让中华文明具有直觉体验的先见性和超前性,而这正是当下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也是未来中国可以在世界领域里有所贡献的文化因素之一。“和”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这种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是在先秦时期。当时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学派众多。其中,孔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论语・学而》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礼”是一种社会秩序,其落脚点主要是在人与人关系的相处上。老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管子关注的是人与天地的关系,他说:“天地生人,以和而生;人于天地,以和为本;天地人和,各得其正”,他综合了孔子与老子等人的思想,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一个“和”字来揽括纵观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其强调的任何关系都离不开一个“和”字,这个“和”也就是“和谐”的“和”。环顾整个世界便会发现,当今人类社会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天、地、人”不“和”,人和自然发生了矛盾,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发生了矛盾,等等。因此,要做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做到“天地人和”,这是未来人类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国文化基因讲究“和”,而中国古人是怎么做到“和”的呢?这必须从以“礼乐”为核心的儒学文化体系来理解。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中国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中国古人把“乐”的根源追溯到人的生命深处,即心灵中。音乐源于心,乐的基本要素是直接从心发出的,是从人的生命根源处流出的。因此,中国古人认为,心是世界的本源,亦是艺术

河北省邢台市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质检联盟第三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四单元、古诗词诵读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9、10、11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据报道,截至2023年1月31日21时,2023年1月全国报收总票房100.73亿,刷新中国影史1月票房纪录,其中影片《流浪地球2》票房突破28亿。《流浪地球2》展现出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普通人在人类文明危在旦夕之际重拾爱与信念、消弭隔阂偏见所凝聚起的强大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光明前景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外网友在观看《流浪地球2》后表示,在好莱坞电影中,你只能看到美国人拯救人类,而在中国《流浪地球2》中,人类拯救了自己,不同的文化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新形势下,我们要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增强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最深厚的软实力。从《红高粱》到《活着》,从《中国奇谭》到《流浪地球2》中华文化内在的深厚意蕴正在推动各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火爆“出圈”,走向世界。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哲理以及家国情怀,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内核,更体现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要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中国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并不断推动其创新发展。要阐述好中华民族“至大无外”的天下观和“亲仁善邻”的处世态度,向世界展示中国气派,表现中国特色,传递中国声音,宣传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选好相关题材,深入阐述其中蕴含的共同价值。要以全球化视野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进而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要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大文明对话力度,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连相通,不断拓展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朋友圈”。此外,还要建立起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媒体机构多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懂传播、会传播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从“半截皮带”到“半条被子”,从“中国姑娘”在普埃布拉传授纺织技艺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精辟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共

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 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是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在与世界其他文化不同的发展历程中 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的根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随着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进程,中国人形成了看待世界、社会和看待人生的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必定、必然要走自己的道路。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 代文明必须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着眼于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 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历史常态。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化在物种和技术、资源和人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经常性的传播互动,在交流融合中获得发展进步,通过文明互鉴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 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历史根脉,丰富精神滋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弘扬革命文化,凝聚价值共识,振奋民族精神,汇聚起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1月份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工智能是人类在时间更迭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工具,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人类身体解放服务,助力人类实现自身价值。所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不会被智能机器侵占,而只会更加得以巩固。人类社会里,人才是唯一的主体。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没有客观世界,人的意识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人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产物。人意识的产生是基于有目的之实践,无目的之实践所产生的意识是一种本能的自觉,如动物的意识、婴儿的意识和狼孩的意识。人脑为什么是意识孕育的场所?从生物结构上看,人脑大约由850亿~860亿个具有高度复杂且严密的神经网络系统组成,每个神经元细胞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倘若某个神经元细胞发生突变,人的意识活动可能就会受到阻碍或丧失。马克思指出,“我们的思维和意识,不论他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所以,人的意识活动是以人脑的生理活动为物质基础而发生的。从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来看,人善假于物,使自己的主观意识对象化(客体化),人的意识借助思维把不同时空的物体连接起来形成一幅幅图景,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很多的画面,然后再结合现实生活对其修正与重塑,进而形成客观实体。 反观人工智能,它虽然拥有有限的“理性”,但其没有意识。它只是执行人类的命令,把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具体化,单一地执行人类为其设定的程序和算法。显然,人脑和人工智能在构造上有着天壤之别。人脑是一个有机体,其构成非常复杂,整个人脑的神经元网络所能完成的功能是任何别的东西都无法比拟的,这决定了人脑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然后形成意识,再使其具体化,如人类根据鸟类飞行原理设计出了飞机,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研制出雷达。而人工智能的构成是机械的和数字的,当然其构成核心是算法,这决定了人工智能拥有一种万物可计算的能力,这种计算能力主要表现在计算速度和计算容量上;同时,算法的逻辑性规定了人工智能只有逻辑思维能力。人脑与人工智能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脑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联合体,人工智能仅拥有逻辑思维能力,其存在是人类为解决某一方面的困境而构建出来的;它自始至终都以人类目的为存在目的,所能执行的任务非常单一,而且无法感知自己所从事行为的目的和意义。因此,作为人工物的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其所拥有的理性也由人类赋予;它不可能拥有意识,更不会对人的主体性构成挑战。 人是构成社会的核心要素。每个社会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都各自生活在社会关系体之中,同时每个个体

河北省百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作团体格局。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是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这个网所罩住的人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限。在国家里做人民的

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质检联盟第三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3年9月11日下午3点25分,我打开支付宝“智能亚运一站通”,成为第96672465位线上火炬 手,成功地与来自中国四川的火炬手进行了火炬接力。20秒钟后,我再次进入数字火炬手小程序,这时,我已排在了第96672938位。20秒时间,全球各地有473位数字火炬手,正在加入这场线上的亚运火炬接力。 “智能亚运一站通”平台2021年上线后,访问量已超33亿。这其中,亚运数字火炬手项目不管是参与人数还是设计理念,都十分耀眼。 成为火炬手,是参与体育盛会最有荣誉感的方式之一。“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亚运会的火炬手”,杭州亚运会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这就是数字火炬手的由来。数字火炬手是杭州亚组委一次突破性的探索和创新。数字火炬手是真实用户在数字亚运世界的数字身份,具有唯一性。这一创新将现实世界的“亚运火炬手”拓展至数字世界。全球网民不受名额、时间、空间限制,通过参加亚运公益、全民健身和绿色亚运等系列活动,对杭州亚运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和支持,即可成为亚运数字火炬手。 数字火炬手的传递流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注册、认证、传递、展示。用户在“智能亚运一站通”平台上进行注册并通过审核后,就可以开始参与到数字火炬的传递中。数字火炬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传递方式,如跑步、骑行等,也可以邀请其他数字火炬手一同参与传递。传递结束后,数字火炬手将火炬交还给平台,平台则会将数字火炬手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将其展示在数字火炬展示区。 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参与线上火炬传递已超9000万人次,平台用户数量即将破亿。这样大的用户量,意味着对网络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怎样保证数字火炬的顺利传递?杭州亚组委广播电视和信息技术部项目主管雷卿介绍:“我们采用了Web3D引擎,建立了动态扩容功能,可承载亿级用户流量的访问。也可以根据实时参与人数,自主调节流量确保系统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中的每位数字火炬手形象都是由网民自主定制,每个人都能设计出自己喜爱的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本人的亚运数字形象参与日后的亚运主题活动。全球亚运数字火炬手还可以参与亚运会开幕式数字点火仪式,获得基于区块链的亚运数字证书,留下永恒、特殊的亚运记忆。 (摘编自《数字火炬、一棒传遍世界》) 材料二: 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精彩纷呈。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美妙绝伦的视觉盛宴。尤其是最后火炬点燃前,一个巨大的数字人从场外跑进来。最终跑到火距前,与汪顺一起点燃主火炬。逼真、惊奇、震撼,这是所有人的感受。数字火炬手创意从何而来”如何“跑到 ..”现场观众面前?杭州亚运会开闭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素描是大多数美术专业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又有美术考级的市场引导,让家长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学美术必须从学素描开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素描学习?素描学习是否越早越好?学美术一定要学素描吗? 让我们先从什么是素描谈起。 素描一般是指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等作为工具,以单色的形式在平面上刻画图像的绘画。严格地说,素描并无固定的形式,题材也无限制,有人物、静物、风景等。素描原是学院训练写实绘画基本功的手段,或作为绘画创作的稿本,后来才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素描不等于绘画,绘画也不等于艺术。素描也不仅仅指那种写实风格素描,它的绘画形式可以很多元化,举凡写实、写意、抽象、具象、漫画、油画、铅笔、炭笔、水彩、科技艺术、数字生成等颜色相对单一的作品都可以叫作素描。 素描不是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个绘画的门类,而绘画又只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近代的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比如凡·高、雷诺阿等,写实素描的作品并不多,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在西方艺术进入现当代语境后,从未学习过素描、不会画画的艺术家也大有人在。行为艺术、互动装置、摄影、电影、数字生成艺术等等,并不都需要完全通

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词语是时代问题的反映。从“神马都是浮云”到“佛系”,从“内卷”到“躺平”,这些词语的热度,反映了当下社会存在的某些症候或问题。对于躺平这个词语,如何看待?就我个人的了解和感受,当代中国青年是有使命感、创造力的一代,是大有希望的一代,也是可以完全信任的一代。新时代广大青年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昂扬的主动精神,团结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当然也要看到,当代青年生活在相对富裕和安定的环境下,受教育程度和学历普遍高于前辈,但有些青年人不愿意像父辈那样做艰苦的工作;当代青年视野开阔,但有些青年人从小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砺,对理想目标的实现急于求成、缺少耐心,难以忍受漫长而艰苦的成长成才经历。我们必须注意,不能让这种意识和情绪进一步滋生、传播、扩散,从而影响到青年的主流价值。 据有关调查,目前青年群体中的躺平现象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有些青年因起点低造成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进入社会后面临就业和婚恋重重困难,屡遭挫败之后,选择放弃个人努力,我将其称为“无力感的躺平”;有些青年高考成功、甚至上了好大学,但进入社会后发展不顺利,既不甘心维持现状,也无法突破困境,陷入进退两难境地,选择自嘲来缓解焦虑;也有些青年,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成为满足于低薪、轻松工作的群体,买房、育儿都依靠父母,创业和奋斗意识不足…… 必须注意到,在躺平之后,有人为其寻找到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在媒体调查中,躺平者之所以“躺平”,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过于物质化,过于消费主义,过于崇尚速度,过于强调个人成功,这些倾向让人眩晕、疲倦和无力”。 还有一种说法值得思索,那就是对“人的主体性”的争辩——不少“躺平帖”里,高举人的主体性大旗,把晒太阳、思考逻各斯和躺平都视为人的主体性的某种体现,认为“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当人也可以像猫猫狗狗一样慵懒地躺平在太阳底下时,人的主体性才浮现出来”。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 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I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国人在特殊地理环境中所产生的,通过一套礼仪制度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它是由历史长期锤炼和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特质。 乡土性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东西临海,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西北面则为茫茫沙漠和大草原。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地理单元。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被称为“天下”,但其所指的“天下”,并非今天人们所认识的整个世界,而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和游牧业、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封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因为农业属于定居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重视查看天象、掌握节气,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生产生活所高度依赖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也大都是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秦时,人们曾大量开发土地,后来发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必须要有节制,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在此后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知足者常乐”,限制技术无限发展的文化理念。 当认真研究乡土性这一文化基因的特点时,就可以发现,钱穆、梁淑滨等一些民国时期的学者把中国文化看成是早熟的文化是有道理的,这种早熟的文化特征让中华文明具有发育上不全的一面,因而造成了后来某些技术方面的脆弱;但另一方面,早熟又让中华文明具有直觉体验的先见性和超前性,而这正是当下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也是未来中国可以在世界领域里有所贡献的文化因素之一。“和”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这种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是在先秦时期。当时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学派众多。其中,孔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论语・学而》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礼”是一种社会秩序,其落脚点主要是在人与人关系的相处上。老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管子关注的是人与天地的关系,他说:“天地生人,以和而生;人于天地,以和为本;天地人和,各得其正”,他综合了孔

河北省邢台市多校质检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四次月考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午休片刻,人们点开手机里的阅读App,读几段喜爱的散文、小说,工作的时间也变得温柔曼妙……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阅读已成为阅读者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情的重要方式。可以说,数字比特技术联合移动互联网,已从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对社会阅读场景的整体性重构,数字阅读迎来全民时代。 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拿起就能读的“数字阅读”,可以覆盖更多的用户群,让阅读变得更便捷、更高效。《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5亿。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显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明显,2021年有77.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27.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阅读时间不断延长,覆盖人群不断拓宽,数字阅读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精品佳作连连涌现,用户黏性持续攀升。 更为重要的是,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数字阅读正在为全民阅读带来新的增量与新的体验,实现各类新型文化业态的深度对接和融合聚变。在某平台上,《论语》成为2021年最受欢迎的读物,全年站内阅读人次接近3000万,超过80%的阅读用户是30岁以下的年轻读者。读者们在评论区讨论经典,答疑解惑,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的国民思想在数字空间里碰撞出新的火花。数字阅读体验馆里的各类新型阅读产品,为观众提供了专业化、场景化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传统的文化业态壁垒正在逐步被打破,全方位传播、全场景阅读、全产业链构建的数字阅读新趋势正在形成。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宋朝的苏东坡,秃笔如山终究挥毫出万千气韵,书破万卷方能领悟和践行经典奥义。从古至今,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与阅读息息相关。2022年,“全民阅读”连续第九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对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全民阅读也由“倡导”转向“深入推进”阶段,阅读推广的纵深度显得愈发重要。无论是传统的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读书都是传承文明薪火、涵养道德品性、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引擎。依靠数字技术,新时代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普通读者皆可参与,数字阅读大有可为。 (摘编自康岩《让数字阅读更好赋能书香社会》)材料二: 未来,互联网与数字技术迭代升级后的应用场景与现实融通,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激发效应和赋能效果,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就阅读而言,我们不妨暂且设想一二。 三维数字媒介形态可以创设虚拟原生应用场景,也可以开发虚拟孪生应用场景。未来的数字图书馆、

河北省邢台市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以来,黄河中下游静态的部落生活渐被战乱、征服和群体杀戮打破,华夏旧(早期)文明与国家由此产生。从孕育到成熟,华夏旧文明跨越两千年。和同期的其他古代人类文明一样,它们都属于神权与王权合一、宗教主导的社会。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历史将充斥族群壁垒、杀戮与献祭。 但周灭商后,以杀戮和人祭为特色的华夏旧文明戛然而止,取代它的,是周公营造的新华夏文明。周公消灭了旧华夏文明及其相关记忆,打破了族群血缘壁垒,让尘世生活远离宗教和鬼神世界,不再把人类族群的差异看作神创的贵贱之别。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在三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独自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成为一个“异类”。这是一种过于早熟的世俗文明,一直持续到今日。 使华夏文明突然转向的根源,是周公一代人无法言说的恐惧,就像武王姬发的惊梦。他们可能都在殷都生活过,不仅目睹了商人的血腥献祭,甚至包括兄长伯邑考的惨死。恐惧使武王更加依赖人祭宗教,而周公则极端憎恨人祭宗教,势必将其彻底灭绝。这是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解脱路径。 后世人对周公的认识,有事功和制度文化两方面:事功,主要是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三监之乱,为西周王朝奠定开局;制度文化,主要是周公“制礼作乐”,确立西周的政体,包括诸侯列国分封格局和贵族等级制度。在考古发现商朝的遗址与人祭文化之前,人们对周公的理解只能达到这种程度。 但事实上,周公最重要的工作是消灭商人的人祭宗教,以及与之配套的弱肉强食的宗教价值体系。他不仅阻止了周人模仿和继承这种宗教文化,也在殷商遗民和东夷族群中根除了它。尤其关键的是,周公还抹除了与商朝人祭有关的记忆,甚至也隐藏了自己禁绝人祭行为的种种举措。这是为防止人祭宗教的死灰复燃和卷土重来,也是为掩盖周人曾为商朝捕俘人牲的那段不光彩的历史①。 为了填补人祭宗教退场造成的真空,周公发展出了一套新的历史叙事、道德体系和宗教理念。这主要体现在《尚书》的几篇诰命中: 一、淡化商人对“帝”的崇拜。在商朝末期,“帝”已经和商王身份重叠,商王具有“帝”的神性。但周灭商后,王已经不能身兼“帝”之名号,对周人来说,帝在高高的天庭之上,不会化身为世间凡人。 二、为减少神界对现实的干预,周公会尽量用“天”的概念来代替“帝”,因此,天帝发布的命令(“帝命”)变成了含糊的“天命”。 天命的观念在后来的中国一直存在,但人们已经忘记了它的缘起。“天”无形无象,无言无行,不容易被赋予拟人化的个性。在《诗经》里,天帝曾频频给文王下达命令,如命令文王攻打崇国,武王灭商据说也是来自天帝的意旨,但后世周王已经无法接收神界的具体指示,所以改称为“天命”后,它变成了一种更为抽象的、近乎隐喻的道德规训。 当然,周公时代还不可能有科学主义的无神论认知,神界即使被放置得比较远,也不会和王朝政治完全绝缘。比如,西周的王就被称为“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而这是连商代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_________)。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物质价值甚于关心精神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或者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空虚,灵魂变得平庸,就绝无幸福可言。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 B.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 C.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 D.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B.但是,在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之外,我们更需要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 C.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D.所以,在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之外,我们更需要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关心物质价值甚于关心精神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