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肉组织的作用是什么

肌肉组织的作用是什么

肌肉组织的作用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肌肉组织的作用是什么

导语:我们知道,肌肉分为平滑肌、肌纤维、心肌,对于不同的肌肉,各有各特点和作用。相信很多人对于肌肉组织的作用是什么都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他

我们知道,肌肉分为平滑肌、肌纤维、心肌,对于不同的肌肉,各有各特点和作用。相信很多人对于肌肉组织的作用是什么都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他们到底都有什么样的作用。针对肌肉组织的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我特意在阅读了有关资料以后总结出来了下面的内容,大家跟我一起来看一看吧。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其收缩可能由于肌纤维内的(细肌丝和粗肌丝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应力作用于密体、密区,使之移位,又通过中间丝传至邻近的密体或密区,从而使收缩在全细胞展开,因而使细胞膜呈波浪状。细胞核可根据收缩的强度在收缩时变短变粗,甚至呈螺旋状。

肌纤维收缩机制:肌细胞膜去极化,兴奋传至横小管系,引起肌质网释放钙离子至肌浆,钙离子与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C亚单位结合,肌钙蛋白发生构型变化,亚单位I的阻抑解除,影响了原肌球蛋白的位置变化,暴露出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接触,从而激活肌球蛋白分子头(ATP酶),使结合于其上的ATP被分解,释放出能量,并转化为机械能,使肌球蛋白分子头向M膜方向转动,把附在肌球蛋白分子头上的肌动蛋白向M膜方向牵引,从而使两Z膜间距离缩短,肌节变短,引起肌肉收缩。钙离子被钙泵从肌浆中回收入肌质网,另一ATP与肌球蛋白分子头结合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脱离,肌球蛋白头又回至原位,肌纤维松弛。ATP是由线粒体供给,当机体死亡后线粒体停止产生ATP,无新的ATP与肌球蛋白结合,

神经肌肉接点与接点传递

神经肌肉接点与接点传递 神经系统怎样引起或调节肌肉的收缩功能呢?这主要是通过类似突触结构的装置一一神经肌肉接点的功能而实现的。神经肌肉接点由神经末梢一再分支并膨大而成为终板(End plate),终板与肌纤维膜以一定间隙相连接。神经末梢兴奋时终板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扩散到间隙后的肌膜上与受体结合产生终板电位(End plate potential,EPP)。终板电位的性质类似突触后电位,是缓慢的级量反应,但它却比突触后电位强很多。所以,终板电位总能激发肌纤维发放动作电位并沿它的全长传导,引起它的收缩。肌纤维膜的去极化使膜上的钙离子通道门开放,因而钙离子大量进入肌纤维的细胞质内,启动了能量供给机制,使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朊之间的横桥发生变化,两者发生相对位移,产生肌收缩运动。 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一再分支,与许多肌纤维形成神经肌肉接点,该神经元兴奋发出神经冲动就可以使这些肌纤维收缩。每个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纤维称为运动单位。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将运动单位分为3类:大单位、小单位和中单位。运动单位越大,则它的神经纤维越粗,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越快。肌纤维越大,收缩速度也越快;反之,运动单位越大越容易疲劳。大运动单位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浓度低,毛细血管少,血流量较低,直接从血液得到葡萄糖的能源不多。虽然它自己存储的肌糖元较多,糖酵解酶较多,但应用起来需要一定的代谢过程。一块骨骼肌肉内往往古有多种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各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以一定时间顺序先后收缩。 平滑肌、腺体和心肌接受植物牲神经支配。植物性神经末梢和它们之间的接点统称为神经效应器接点(Neuroeffector junction),无论是形态上还是功能上神经效应器接点、神经肌肉接点和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都不相同,各有自己的特点,神经元之间突触可以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突触后神经元接受数以千计的突触前成分,即一个神经元可与大量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这些突触的突触后电位可能是兴奋性的或抑制性的,它们之间发生时间或空间总和导致单位发放。神经肌肉接点中每个肌纤维只接受一个神经元的有髓鞘的轴突末梢,且只释放一种神经递质—一乙酰胆碱,因而只能引起一种兴奋性终板电位。乙酰胆碱引起终板电位以后很快受到接点附近的胆碱酯酶作用而分解。神经效应器接点中一个效应器细胞只接受一个神经元的无髓鞘神经纤维,却可能有两类神经递质中的一种——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索。每种递质既可以引起兴奋效应,也可能引起抑制效应,主要决定于效应器组织内所舍受体的性质。

神经和肌肉生理训练题

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 一、名词解释 1. 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eplete tetenus) 2.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enus) 3. 钠-钾泵(Na+-K+ pump) 4.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5. 兴奋(excitation) 6. 兴奋性(excitability) 7. 阈值(threshold) 8.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9.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10.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11. 局部兴奋(local excitation) 12.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13.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14. 前负荷(preload) 15. 后负荷(afterload) 16. “全或无”现象(“all or none” phenomenon) 17.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18.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二、填空题 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 等5种。 2.细胞膜上的通道主要可分为________ 门控通道、________ 门控通道和________ 门控通道。此外,某些组织的相邻细胞之间还有________ 通道。 3.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物质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等。 4.可兴奋组织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它们安静时在膜两侧存在________ 电位,受刺激时产生 ________电位。 5.局部兴奋的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 6.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兴奋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 ,该物质发挥作用后可被________水解而失活。 7.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________ ,在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外的传递有什么特点

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外的传递有什么特点? ①化学传递,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兴奋传递时通过化学传递进行的。 ②兴奋传递的节律是1对1的:即每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 ③单向传递,兴奋只能有神经末梢传向肌肉,而不能相反。 ④时间延搁,兴奋的传递要经历地址的释放,扩散和作用等各个环节,因而传递速度缓慢。 ⑤高敏感性,容易受化学和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容易疲劳。⒉肌肉的兴奋一收缩偶联: 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穿向肌肉细胞深处。 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③肌浆网中ca2+释放入胞浆以及ca2+由胞浆肌浆网的再聚集。 2、人体三个能量供应系统是什么?其供能各有什么特点? ①磷酸供应系统。无氧代谢,磷肌酸cp供能,供能足,持续时间短。②乳酸能供能系统无氧代谢。 ③有氧化供能系统。有氧代谢。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多。 3、能量代谢的特征。 ATP供能的连续性,耗能与产能之间的匹配性,供能途径与强度的对应性,无氧供能的暂时性,有氧 代谢的基础性。 4、快慢肌肉纤维的生理特征及其发生的机制。 快肌纤维收缩力量大,收缩速度大,但容易疲劳;慢肌纤维力量小,收缩速度慢,但不易疲劳。理由:快肌纤维肌质网发达,接受胞体大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而慢肌纤维转细肌浆丰富,毛细血管多,线粒体容积密度大。接受细胞体小的运动神经支配。6、肌肉收缩过程包括:①兴奋在神经一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偶联。③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肌肉收缩。④兴奋终止后,收缩肌肉舒张。7、现阶段爱国主义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应该树立哪些观念?答: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深灰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观念: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惨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惨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8,怎样理解材料中“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化过程中,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神会注意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讨,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阻滞附肌肉兴奋与收缩耦连阻滞

实验六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阻滞、 肌肉兴奋与收缩耦连阻滞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运动单位的兴奋收缩的时相; 2.了解运动终板的兴奋传递原理; 3.理解并掌握肌肉兴奋与收缩耦连机理。 二. 实验原理 1.琥珀酰胆碱抑制兴奋传导机理 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能特异性的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对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导起到连接作用。琥珀酰胆碱是一种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是乙酰胆碱的类似物,它能够竞争性结合胆碱受体而不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导致兴奋传导受到影响。 2.甘油降低肌肉兴奋性机理 甘油可以选择性地破坏肌细胞的横管系统,这时如果再给肌肉以外加刺激,虽然仍可在完好的肌细胞膜上引起动作电位,但不再能引起细胞收缩。 3.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机制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到神经肌肉接点处时,引起 Ca2+通道开放,使得细胞外液中的Ca2+进入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释放Ach,Ach进入突触间隙并扩散到达突触后膜(运动终板)并与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引起运动终板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导致运动终板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终板电位通过局部电流作用,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三. 实验材料、器材与试剂 1.实验材料:蟾蜍; 2.实验器材:Powerlab、Chart、桥式前置器、张力感受器、铁架台、解剖器材、 棉花、铜导线、电极; 3.实验试剂:任氏液、琥珀酰胆碱、甘油。 四. 实验步骤 1.制作蟾蜍在体神经肌肉标本,固定于蜡盘中待用; 2.打开电脑、Powerlab及软件Chart5; 3.用玻璃分针挑出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前端钩上刺激电极,在后端钩上电压 感受电极,在腓肠肌上覆上棉纤维电极; 4.Chart5参数调整完后,不断调整电刺激直至找到最适刺激电流,观察并记录 此时的双相动作电位、肌电图及单收缩图; 5.此时在单收缩图记录的右端(上一次操作后结束的位置)放上Marker,在腓 肠肌前端注射约0.4ml琥珀酰胆碱,再在腓肠肌表面涂上约0.1ml琥珀酰胆碱,在此同时点击“Start”观察双相动作电位、肌电图及单收缩图的变化,并记录下琥珀酰胆碱作用时间(从Marker到单收缩消失的点); 6.再在蟾蜍另一条腿上按步骤3放上刺激电极、电压感受电极及棉纤维电极。

1神经及肌肉的一般生理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种物质参与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并几乎全部分布在膜的胞质侧? A 磷脂酰肌醇 B 磷脂酰胆碱 C 磷脂酰乙醇胺 D磷脂酰丝氨酸E鞘脂 2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 A 膜蛋白的多少 B 膜蛋白的种类 C 膜上的水通道 D脂质分子层E糖类 3 与产生第二信使DG和IP3有关的膜脂质是 A磷脂酰胆碱B磷脂酰肌醇C磷脂酰丝氨酸D磷脂酰乙醇胺E鞘脂 4 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B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C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运输 E 继发性主动运输 5细胞膜内外保持N/和K+的不均匀分布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X的通透性较大B膜在兴奋时对Na f的通透性较大 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K +易化扩散的结果 E膜上Na+-K+泵的作用 6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 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 E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 7 细胞膜上实现原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的蛋白是 A 载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泵蛋白 D 酶蛋白 E 受体蛋白 8 Ca2+>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是 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 D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 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 9 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能将其他蛋白质分子有效并选择性地转运到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方式是 A 原发性主动运输 B 继发性主动运输 C 载体介导的易化运输 D 受体介导式入胞 E 液相入胞 10 允许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在细胞间通行的结构是 A 化学性突触 B 紧密连接 C 缝隙连接 D 桥粒 E 曲张体 11 将上皮细胞膜分为顶端膜和基侧膜两个含不同转运体系区域的结构是 A缝隙连接B紧密连接C中间连接D桥粒E相嵌连接 12 在心肌,平滑肌的同步收缩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 A化学性突触B紧密连接C缝隙连接D桥粒E曲张体 13 下列跨膜转运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 A单纯扩散B经载体进行的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运输 D 继发性主动运输 E Na+--Ca2+ 交换 14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物质主要是小分子E有饱和性 15 膜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 糖类 B 脂类 C 蛋白质 D 胺类 E 核糖核酸 16 在骨骼肌终板膜上,Ach 通过下列何种结构实现其跨膜信号转导 A化学门控通道B电压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 D M型Ach受体 E G-蛋白偶联受体 17 终板膜上Ach 受体的两个结合位点是 A两个a亚单位上B两个3亚单位上C 一个a亚单位和一个3亚单位上 D一个a亚单位和一个丫亚单位上E 一个丫亚单位和一个S亚单位上 18由一条肽链组成且具有7个跨膜a -螺旋的膜蛋白是

药剂的作用机理

药剂的作用机理 杀虫剂———— 一、有机磷:(化学性神经毒剂)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二、菊酯类:(物理性神经毒剂) 使神经膜上的Na+闸门关闭延迟,引起不正常的动作电位。 三、杂环类: 1、锐劲特: 抑制昆虫r-氨基丁酸为递质的神经传导系统。 2、溴虫腈: 溴虫腈是一种杀虫剂前体,其本身对昆虫无毒杀作用。昆虫取食或接触溴虫腈后在昆虫体内,溴虫腈把过多功能氧化酶转变为具体杀虫活性化合物,其靶标是昆虫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使细胞合成因缺少能量而停止生命功能,打药后害虫活动变弱,出现斑点,颜色发生变化,活动停止,昏迷,瘫软,最终导致死亡。 四、阿维菌素: 作用于昆虫神经元突触或神经肌肉突触的GABAA受体,干扰昆虫体内神经末梢的信息传递,即激发神经未梢放出神经传递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促使GABA门控的氯离子通道延长开放,对氯离子通道具有激活作用,大量氯离子涌入造成神经膜电位超级化,致使神经膜处于抑制状态,从而阻断神经未梢与肌肉的联系,使昆虫麻痹、拒食、死亡。(神经传递介质有两种;1、兴奋性传递介质如乙酰胆碱,需要乙酰胆碱酯酶降解,否则兴奋会一直持续下去;2、抑制性传递介质如GABA,如果没有GABA受体将其降解,“就会对对神经传导产生抑制”。) 五、阿克泰: 有效成分干扰昆虫体内神经的传导作用,其作用方式是模仿乙酰胆碱,刺激受体蛋白,而这种模仿的乙酰胆碱又不会被乙酰胆碱酯酶所降解,使昆虫一直处于高度兴奋中,直到死亡。 六、烯啶虫胺: 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作用于胆碱能受体,直接刺

激副交感植物神经节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对昆虫的神经轴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 七、多杀菌素(菜喜) 可以持续激活靶标昆虫乙酰胆碱烟碱型受体,但是其结合位点不同于烟碱和吡虫啉。多杀菌素也可以影响GABA受体,但作用机制不清。 八、茚虫威(安打) 阻断昆虫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通道,使神经细胞丧失功能。 九、昆虫生长调节剂类 1、虫酰肼: 是一种蜕皮激素兴奋剂,它模拟昆虫荷尔蒙蜕皮激素来控制蜕皮进程,诱导致命的早熟蜕皮,引起变形和影响昆虫繁殖。该药模拟一种蜕皮激素作用,使“早熟的”蜕皮开始后却不能完成。在虫酰肼的刺激下产生过量蜕皮激素,促成不正常的蜕皮过程,使昆虫在未达到蜕皮的时候促使幼虫提前蜕皮,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最后昆虫因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 2、氟铃脲: 抑制昆虫表皮细胞几丁质的合成和抑制害虫吃食速度。 3、卡死克: 抑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使害虫不能正常脱皮变态而死。 4、灭蝇胺: 诱使双翅目幼虫和蛹在形态上发生畸变,成虫羽化不全或受抑制。 九、氨基甲酸酯类: 跟有机磷类似,也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但是其抑制作用是可以恢复的。(有机磷类的抑制作用不可恢复)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杜邦康宽5毫升*50\盒): 是通过激活害虫肌肉中的鱼尼丁受体,导致内部钙离子无限制地释放,使昆虫肌肉松弛性麻痹,阻止肌肉收缩,从而使害虫迅速停止取食,出现肌肉麻痹、活力消失、瘫痪,直至彻底死亡。害虫从取食到瘫痪,停止危害,仅仅需要大约7分钟的时间。 鱼尼丁是一种肌肉毒剂,主要作用于钙离子通道,影响肌肉收缩,使昆虫肌

肌肉的力量和生理机制

肌肉的力量和生理机制 一、肌肉的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取决于肌肉的质量和发达程度,即取决于肌肉的收缩能力,只有通过肌肉的收缩才能显示出力量。平时我们所说的肌肉是指骨骼肌,而骨骼肌主要分布在四肢和躯干上,以此来维持人的正常姿势和人体的移动,并保证人体完成各种动作。人体的骨骼肌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肌纤维呈一条条横纹,所以也称作横纹肌。 人体中有434块骨骼肌。人体的肌肉在不同时期重量不同,如婴儿的肌肉占体重的25%左右,成年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4-40%。由于不同年龄人的肌肉重量的变化而力量也在不断的变化,一般人在15岁时,肌肉重量平均占体重32.60%,握力平均为36.4公斤,背力为92公斤;人到18岁时,肌肉重量占体董的44.2%,握力为44.1公斤,背力为125公斤;人到了老年的时候,由于肌肉重量的减轻,力量也随之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胖体型的人,他们满身是肉,但这种肉并不都是骨骼肌(纯肌肉),实际上把覆盖在肌肉上的皮下脂肪也当成了肌肉,这种混在一起,把肌肉和皮下脂肪都说成是肌肉的说法是错误的。肌肉是运动器官,当它收缩时可以把肌肉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以移动肢体或使物体产生运动,皮下脂肪是体内热能的一种储存形式,是供肌肉长时间收缩时消耗

用的能源物质。实践中可知,只有皮下脂肪适当,方可增加体型之美,脂肪虽有保温的作用,但它对体内某些内分泌机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妇女皮下脂肪含量过多,有可能引起不育症。皮下脂肪过多,不仅会影响肌肉的速度和力量,以及体态美,而且也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的重要原因。经常参加健美锻炼则可以减少皮下脂肪,使人们的皮下脂肪适度。 每一个人的躯体由大量的肌肉覆盖在骨骼上,而肌肉是由许多的肌纤维组成,每一个肌纤维的长度约1毫米一15厘米的圆柱形结构。其直径一般为10-100微米,有时用肉眼可以看到。每条肌纤维都具有一层薄的肌膜,若干细胞核和许多线粒体,在肌纤维中央部位有明暗相间的横纹结构的肌原纤维,它是肌肉收缩的结构单位。肌肉内分布有丰富的小血管,这样肌肉收缩时所需要的能量物质和氧就可以得到大量的供应。肌肉中还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向中枢神经传递肌肉收缩时的紧张状态,而运动神经接受中枢神经传来的信息,以调节肌肉的收缩。这说明,肌纤维只有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得到充足的能量供应,才能显示出力量。 在肌肉中水占75%。在构成肌肉的固体成分中有20%的蛋白质,5%的有机物(肌糖元、三磷酸腺普、磷酸肌酸等能量物质)和无机盐(钙、钠、钾等)。肌肉中的蛋白质分基质蛋白和一般细胞蛋白。基质蛋白能将肌纤维结合在一起,并将肌纤维的张力传向肌健。一般细胞蛋白,有机红蛋白(约占肌肉中的蛋白质总量

练习肌组织神经组织(精品DOC)

---------------------------------------------------------------最新资料推荐------------------------------------------------------ 练习肌组织神经组织(精品DOC)测试练习 5 肌组织、神经组织一、名词解释 1.肌节 2. 闰盘 3. 突触 4. 尼氏体 5. 神经末梢二、填空题1.肌细胞又称_______,根据形态、分布和功能特点可分为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属于横纹肌的是_______和______。 属随意肌的是______;不随意肌是______和_______。 3.平滑肌纤维呈______形,细胞核呈______形位于中央,主要分布于______。 4.骨骼肌纤维有清楚的______,每条肌纤维有上百个______形的细胞核,位于______。 5.骨骼肌纤维内可见许多与其长轴平行排列的_________。 6.光镜下心肌纤维的特征性结构是可见_________。 7.神经组织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______单位。 8.神经元有___和____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则对神经元起着___、 ___、 ___和____等作用。 9.神经元突起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只有一个,而_________可有数个。 10.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_____外包_____所组成。 包裹周围神经纤维轴突的是_____细胞。 1 / 6

11.神经纤维根据有无__________而将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2.神经末梢可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而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13.神经元根据形态可分为____、 ____和____三类,按功能可分为____、 ____和____三类。 14.突触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其中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 15.化学性突触的突触前成分包括______ 、 ______, 突触后成分包括_______ 、 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横纹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肌原纤维 B. 肌节 C. 粗肌丝 D. 细肌丝 E. 以上都不是 2.骨骼肌纤维的肌节是 A. A 带和 I 带B. 肌纤维的横纹 C. 肌细胞之间的连接处 D. 相邻两个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E. 相邻两个 A 带之间的一段纤维 3.关于骨骼肌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肌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B. 肌纤维呈细长圆柱形,长短不一 C. 肌纤维有多个甚至几百个椭圆形的细胞核D. 相邻肌纤维之间形成闰盘 E. 肌浆内含有许多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4.心肌细胞分支之间相连的结构是 A. 肌原纤维B. 肌节 C. 闰盘 D. 浦氏纤维 E. 肌浆网5.既是横纹肌,又是随意肌的是 A. 平滑肌 B. 骨骼肌

8第八章 肌肉生理

第八章肌肉生理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8.001]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乙酰胆碱 E. 5-羟色胺 [8.002]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 A. Na+通道关闭 B. Ca2+通道开放 C. K+通道开放 D. Cl- 通道开放 E. Mg2+通道开放 [8.003] 运动神经兴奋时,哪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

A. Ca2+ B. Mg2+ C. Na+ D. K+ E. Cl- [8.004] 兴奋经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 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 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8.005]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磷酸二酯酶 B. 腺苷酸环化酶 C. 胆碱酯酶 D. ATP酶 E. 以上都不是 [8.006]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 阿托品 B. 胆碱酯酶 C. 美洲箭毒 D. 六烃季胺 E. 四乙基胺 [8.007]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弛剂是由于()。A. 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 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 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 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E. 抑制终板膜的离子通道开放 [8.008]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 肌原纤维 B. 肌小节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细肌丝 [8.009]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肌肉活动神经控制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一节神经系统概述 一、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有两大类,即神经细胞(nerve cell )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 cell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 .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依据某些结构特征可分辨出三个组成部分;细胞体(soma )、树突(dendrites )和轴突(axon )。 2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目前较为确定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转运功能,构成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代谢特质的“转运站”;②参与血脑屏障的组成;③构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具有绝缘作用;④填补神经元的缺损;⑤参与离子和递质的调节,胶质细胞可摄取和贮藏神经元所释放的递质,必要时重新释放出来,以调节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神经冲动的产生 (1 )外向电流和电紧张性电流 (2 )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 2 .神经冲动的传导 (1 )局部电流学说:无髓鞘性神经纤维上冲动的传导形式。 (2 )跳跃传导学说:髓鞘性神经纤维上冲动的传导形式。 3 .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1 )生理完整性 (2 )绝缘性 (3 )双向传导 (4 )相对不疲劳性

三、神经无间的信息传递 1 .化学性突触传递 (1 )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两膜之间为突触间隙突触小泡 (2 )突触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是由于突出触后膜对Na + 、K + ,尤其是Na + 通透性升高而去极化所致。 抑制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 IPSP 的幅度因神经元膜电位水平的不同而改变。IPSP 的机制主要是对K + 和CL ˉ尤其是CL ˉ的通透性升高。 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取决于许多突触的同时或在一段时间内先后施加影响的总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 2 .电突触传递 电传递的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即突触延搁),电突触常可和比学突触一起构成混合突触。 四、中枢抑制 1 .突触后抑制 (1 )传入侧支性抑制 (2 )回返性抑制 2 .突触前抑制 第二节运动的神经控制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 .脊髓神经元 (1 )运动神经元池:一块肌肉通常接受许多运动神经元的支配,支配某一肌肉的一群运动神经元,称为运动神经元池。其中有大小α运动神经元和γ神经元。 (2 )中间神经元:位于传入与传出神经原之间,起介导信号的作用。

浅谈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41879974.html, 浅谈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作者:陈文红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10期 摘要:神经和肌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但兴奋仍可由神经向肌肉传递。这种传递取 决于它们所形成的特殊结构,其结构又决定了兴奋只能由神经向肌肉单向传递。 关键词:兴奋;神经;肌肉;突触 兴奋作为一种信息可以在一个神经细胞内传导,也可以在神经细胞间传递,还可以在神经与肌肉间传递,即由神经向肌肉传递。神经和肌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两者之间并无原生质的直接沟通。那为什么能发生兴奋的传递呢?在近几年的高考及高考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此类问题,本文就来讨论兴奋是如何由神经向肌肉传递的。 一、神经肌肉突触的结构 信息由一个神经细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完全是借助于两个细胞之间的机能联系部位而得以实现的,这一联系部位称为突触,兴奋由神经向肌肉传递就是通过神经肌肉突触来实现的。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可观察到该突触由三部分组成,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反复分支并脱去髓鞘形成的终末膜构成,内含大量的突触小泡,在突触小泡内含有乙酰胆碱这样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当作用于肌肉后,会使肌肉收缩。突触后膜是特化的肌纤维膜——终膜,终膜向细胞内凹入,形成许多小皱壁,其意义在于能增加后膜的面积,有利于接受来自突触前膜的刺激。突触前膜嵌在突触后膜的凹陷中,但两者不直接接触而形成一个间隙,称为突触间隙。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经突触间隙可作用于突触后膜即终膜上特异性的受体,从而使肌肉收缩。 二、兴奋在神经肌肉突触的传递 从神经肌肉突触的结构来看,兴奋通过该突触的传递可能不像在同一种神经纤维上传导一样,简单地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而可能包含一系列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在内的复杂变化过程。 运动神经元内含有合成乙酰胆碱的原料,在胆碱乙酰化酶的作用下合成乙酰胆碱并储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在极短时间内,大约有200~300个突触小泡同时破裂,约有105~106个乙酰胆碱分子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上,结果导致突触后膜上发生电位的变化。那突触后膜上为什么会发生电位变化呢?在此过程中,Ca2+内流起了关键性作用。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去极化, Ca2+通道开放,大量Ca2+顺浓度梯度内流导致突触小泡膜和突触前膜暂时互相融合并破裂,从而以胞吐的形式释放乙酰胆碱。此

常见杀虫剂作用机理

常见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杀虫作用机理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已进入到分子毒理学水平,这对新杀虫剂类型的研制以及高度生理选择性药剂的发现,都很有帮助。 杀虫剂的作用机制:高效、低毒、低残留是现代优良杀虫剂的重要条件,利用高等动物与昆虫间生理上的差别,是研制低毒药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杀虫作用机理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已进入到分子毒理学水平,这对新杀虫剂类型的研制以及高度生理选择性药剂的发现,都很有帮助。目前大量使用的杀虫剂,例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都是神经毒剂,非神经毒剂不占主要地位。从全部杀虫剂的作用机制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神经系统毒剂,包括①对突触后膜作用,如烟碱、杀螟丹、杀虫脒;②对刺激传导化学物质分解酶作用,包括抑制胆碱酯酶,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抑制单胺氧化酶,如杀虫脲;③作用于神经纤维膜(包括膜的Na+、K+活化,抑制ATP分解酶) 第二类为干扰代谢毒剂,包括①破坏能量代谢,如鱼藤酮、氰氢酸、磷化氢等;②抑制几丁质合成,如取代苯基脲类;③抑制激素代谢,如保幼激素类似物等;④抑制毒物代谢酶系,如多功能氧化酶增效醚等3,4-亚甲二氧苯基类化合物(MDP),水解酶三磷甲苯磷酸酯(TOCP)和正丙基对氧磷等、转移酶如杀螨醇等。 (一)神经系统毒剂 1.神经构造和生理 神经系统是由无数个神经元(neuron)构成,神经元是一个细胞单位,从这里伸出若干个树枝状突起(dendrite)以及长的轴突(axon)或神经纤维(neoefiher),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称突触(synapse),中枢神经(centralnervoussystem)也是由复杂的神经突触连接,神经纤维和肌肉或功能器官间的连接点,称为神经肌肉联接部(neuromuscularjunction)。这也是一种神经突触,由末梢神经的感觉细胞,经由中枢神经和运动神经达到组织器官,以构成反射弧。昆虫的神经可分为三类,即感觉神经元、联系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无自主神经系统。 神经元的膜为二层磷脂分子间夹有蛋白质或胆固醇类复杂物质构成,突触前神经元和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肌肉之间不连接,有20—50nm的间距。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纤维均为无髓神经,脊椎动物则有髓和无髓都有。有髓神经上有很厚的神经髓鞘,并每隔1—2mm就分节断开。 神经元和肌肉细胞膜,膜内膜外带有相反电荷,内负外正;这种电位差称为膜电位(membranepotential),通常其值在-50—100mV。细胞由于刺激而兴奋时,膜电位就瞬间向相反方向变动而产生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即所谓“冲动”。这个过程极快,通常只有l—10毫秒。与此动作电位相反的静止期,称为静止电位(restingpotential)。已知这种膜电位是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梯度受膜的离子渗透选择性限制而产生的。一般情况下K+浓度在细胞内高,细胞外低;Na+则相反,在静止时,膜可以允许K+透过,而Na+卡则不易透过,由于选择渗透性的原因,K+在细胞内外浓度梯度的不同就产生了膜的静止电位。如果受到刺激,神经膜对Na+的渗透性就急剧升高,但很快下降,K+的渗透性又开始上升。动作电位上升,主要是由于Na+渗入而引起,动作电位下降,主要是由于K+流出引起。为了使膜电位恢复到原来状态,离子泵开始发挥作用,其能量由ATP供给。 2.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 从外界来的刺激,不管是机械的、化学的,还是光的,树枝突起接受后,细胞膜即发生脱极化作用(depolarization),与此同时引起膜的渗透性改变,膜内外K+、Na+的改变,使膜内

实验四、肌组织(二)和神经组织

实验四、肌组织(二)和神经组织 一、目的要求: 1、明确神经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关系;掌握神经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2、掌握心肌、平滑肌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 二、重点、难点 1、心肌、平滑肌的形态结构、分布。 2、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相关功能。 三、实验内容 1、平滑肌(10号片) 2、心肌(5号片) 3、运动神经元(7号片) 四、示教内容 ①心肌闰盘②郎飞氏结③触觉小体 ④环层小体⑤运动终板 五、学生作业 1、描绘一个运动神经元并简述其结构特点。 六、讲课稿 10号片取材于小肠壁肌层,内脏有腔器官的管壁的肌层主要是平滑肌。 肉眼:可见小肠壁近外侧处染色较红的部分就是小肠壁的平滑肌层。 低倍镜:先分清肌层的纵切面和横切面部分。 高倍镜: ①、纵切面:选择肌纤维排列比较疏散的地方观察,肌细胞呈长梭形,肌细胞核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位于肌纤维中央,每个细胞只有一个核,染色较浅。 ②、横切面:平滑肌呈圆形的小点状,大小不等,细胞核位于中央,有的切到细胞核,有的没有切到细胞核。 5号片分别取材于人心脏: 低倍镜:在低倍镜下全面观察,可见到纵切、横切或斜切的各种肌束,与骨骼肌大体相似。心肌纤维纵切面为圆柱形,但有分支;横切面为圆形、多边形或呈不规则形,在低倍镜下,明、暗没有骨骼肌那么明显。

高倍镜: ①、纵切面:心肌纤维呈圆柱形,并以侧支吻合呈心肌网,核呈卵圆形,1~2个位于肌纤维的中央,在核的周围有较多的肌浆,故核周区染色浅,将视野光线调暗,肌纤维上可见明暗相间的横纹,但没有骨骼肌明显;在纵切面还可见到一些线条较粗、着色较深的带状结构,这就是闰盘;在肌纤维的网眼里有结缔组织核毛细血管等。 ②、横切面:肌纤维呈圆形、多边形、哑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有的切到核,有的没有切到核,核位于中央,肌丝束在近肌膜处较密集,横切面呈颗粒状,以脆核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7号片取材于猴子脊髓: 肉眼:脊髓的横切面上,中央深红色呈蝴蝶形,为脊髓灰质;周围染色较浅,为脊髓白质,腹侧灰质膨大部分称前角,观察此处的运动神经元。 低倍镜:找到脊髓灰质前角,可见许多染成蓝紫或紫红的多角形运动神经细胞,其周围有许多较小而圆形的细胞核为神经胶质细胞核(胶质细胞的胞质不明显)。 高倍镜:选择一结构比较典型的神经元进行观察,细胞体向四周发出很多突起,突起因被切断而不完整,细胞中央有圆形的细胞核,染色比较浅,其中可见明显的核仁,胞质中有许多斑块状嗜碱性染色的尼氏体。 七、课堂小结 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小结。 问题:请简要描述一下你所观察到的运动神经元的分布及结构特点。

第二章 细胞膜的功能和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

一 .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30题 1. 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注:选项中 Ca2+=Ca2+ ( × A 横桥运动 B ATP酶活性 C 动作电位 D 胞浆内 Ca2+浓度升高 【正确答案】 D 2. 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 A 肌纤维 B 肌原纤维 C 肌丝 D 肌小节 【正确答案】 D 3. 组织兴奋性降低时 , 组织的 ( × A 阈值减小 B 时值减小 C 基强度减小 D 强度时间曲线向右上方移位 【正确答案】 D

4. 骨骼肌发生收缩时 , 下列哪一项的长度不变 ( × A 明带 B 暗带 C H带 D Z线间距 【正确答案】 B 5. 能激活蛋白激酶 C 的细胞内第二信使是 (注:选项中 Ca2=Ca2+ ( × A cAMP B IP3 C DG D Ca2+ 【正确答案】 A 6. 当前负荷不变而增大后负荷时 ,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肌张力增大 B 肌肉缩短出现晚 C 肌肉缩短的初速度小 D 肌肉缩短程度增大 【正确答案】 D 7. 能不断回收肌浆中 Ca 2+的钙泵主要分布在 ( ×

A 肌膜 B 肌细胞核膜 C 横管膜 D 终池膜 【正确答案】 D A 动作电位 B 局部电位 C 收缩 D 分泌 【正确答案】 A 9. 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时有关的离子主要是 (注:选项中 Na+、 K+、Ca2+、 Cl-=Na+、 K +、 Ca 2+、 Cl - ( × A Na+ B K+ C Ca2+ D Cl- 【正确答案】 B 1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相当于 (注:选项中 Na+、 K+=Na+、 K + ( × A K+平衡电位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许多肌细胞聚集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肌束,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纤维分布。主要功能是收缩,机体的各种动作、体内各脏器的活动都由它完成。肌肉组织主要是由肌细胞构成的,可以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 骨骼肌纤维 骨骼肌纤维一般为长圆柱形,长约1~40毫米,直径10~100 微米。每条肌肉组织肌纤维周围均有一薄层结缔组织称为肌内膜。由数条至数十条肌纤维集合成肌束,肌束外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称为肌束膜,由许多肌束组成一块肌肉,其表面的结缔组织称肌外膜,即深筋膜。各结缔组织中均有丰富的血管,肌内膜中有毛细血管网包绕于肌纤维周围。肌肉的结缔组织中有传入、传出神经纤维,均为有髓神经纤维。分布于肌肉内血管壁上的神经为自主性神经是无髓神经纤维。 平滑肌纤维 平滑肌纤维一般为梭形,长约20~300 微米,直径约6微米,妊娠期子宫的平滑肌长可达500微米,核为长椭圆形位于肌纤维的中央基膜附于肌膜之外。平滑肌常排列成束或排列成层。按其神经末梢分布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少数,肌细胞的表面有神经末梢分布,其末梢呈念珠状膨大,而其他多数平滑肌细胞没有神经末梢,这些细胞则通过平滑肌细胞的缝管连接传递信

息,使神经冲动扩散,机体内多数平滑肌如分布于消化管、子宫壁的平滑肌均属此类。另一类是多数,每个肌细胞表面都有神经末梢分布,各细胞直接受神经的控制,如眼的瞳孔括约肌与开大肌属于此类。此外,还有中间型的。平滑肌除具有收缩功能外,还有产生细胞间质的功能。 心肌纤维 心肌纤维呈圆柱形,直径约为15~20微米。心肌纤维有分支,互相连接成网,因此心肌可同时收缩。心肌的生理特点是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

082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功能监测

第82章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功能监测 目录 第1节概述 第2节神经刺激的种类 一. 单次刺激(SS) 二. 强直刺激(TS) 三. 4个成串刺激(TOF) 四. 强直刺激后单次刺激肌颤搐计数(PTC) 五. 双短强直刺激(DBS) 第3节肌收缩效应的评定 一. 肌收缩的机械效应图 二. 肌收缩的电效应图 三. 加速度仪 第4节神经刺激器电极和刺激部位 一. 神经刺激器的选择 二.刺激电极 三.刺激神经部位 第5节临床应用 一.监测不同肌松药的阻滞性质 二.不同刺激种类在围术期的应用 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第82章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功能监测 第1节概述 肌松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神经肌肉兴奋的传递。监测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功能,目前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神经刺激器,就是用超强的电刺激刺激外周运动神经,诱发该神经支配肌群的肌收缩。根据肌收缩效应评定肌松药作用的强度、时效及阻滞性质。监测的目的是指导我们在围术期科学地合理地使用肌松药,减少肌松药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及时正确地使用肌松药的拮抗药,逆转残余肌松作用等。 监测肌松药作用除用神经刺激器外,还可通过直接测定随意肌的肌力,如抬头、握力、睁眼、伸舌,以及通过间接测定呼吸运动如潮气量、肺活量、分钟通气量和吸气产生最大负压,甚至在X线下观察横膈活动等来间接评定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功能。但这些方法有以下一些共有的缺点:①这些临床表现除反应肌松药的作用外,还受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如全麻深浅以及中枢神经抑制药的作用等。②这些测试多数要求在病员清醒合作时进行,因此,在全麻期间,其使用受限制,而多用于术后评定肌力恢复。用神经刺激器监测并不需要病员清醒合作,可根据肌收缩效应来完成。③用这些方法的测定结果不像用神经刺激器所测得的结果那样可精确地定量或定性地评估肌松药作用。 用神经刺激器刺激神经的肌收缩效应对每一个肌纤维来说,其对刺激的反应是符合“全或无”定律的,阈下刺激肌纤维不收缩,阈上刺激引起肌纤维收缩,肌纤维收缩就产生一定的肌力。而对刺激神经干引起的整个肌群的收缩反应来说,其肌力强弱取决于所有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目的总和。因此,要保证刺激神经干产生最大的肌收缩反应,该刺激强度必须达到能使该神经支配的所有肌纤维都能收缩的强度。但要保证在监测期间每次刺激强度都能引起最大的肌收缩效应,理应选用超强刺激,其强度比上述产生最大肌收缩效应的强度还要增强20%~25%。在肌松药的作用下,刺激神经干引起的肌力降低,其程度与被阻断的神经肌肉兴奋传递阻滞的肌纤维总数有关。 第2节神经刺激的种类 神经刺激器是一个脉冲发生器,刺激神经的基本脉冲波形是单相的矩形波,其波宽为0.2~0.3ms,如果脉冲波为双相波则可引起爆发性的神经动作电位,增加刺激的反应。波宽过长其持续时间超过肌纤维的不应期可能激发肌纤维的重复收缩,波宽超过0.5ms,可直接兴奋肌肉而引起收缩。 刺激神经要保证产生肌群收缩的最大效应,必须应用超强刺激,但是超强刺激引起的疼痛可使清醒病人不能耐受,对术后恢复期神志已清醒的病人可能留下不愉快的感觉,因此有学者在恢复期应用低于最大刺激强度的刺激,即所谓亚强刺激,并提示用这种强度评定术后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功能恢复的结果可信。但是作为研究,肯定其精确性并不符合要求。 刺激神经的矩形波以不同频率与方式组合就构成不同的刺激种类。临床上应用的刺激种类有单次刺激(singletwitch stimulation,SS),4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TOF),强直刺激(tetanic stimulation ,TS),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搐计数(post tetanic count,PTC)和双短强直刺激(double-burst stimulation,DBS)。不同的刺激种类各有其特性和优缺点,在临床上有其不同的适应范围,因此在监测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功能时要根据临床上要求,选择合适的神经刺激方式。

药剂的作用机理

药剂的作用机理 杀虫剂------- 一、有机磷:(化学性神经毒剂)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二、菊酯类:(物理性神经毒剂) 使神经膜上的Na+闸门关闭延迟,引起不正常的动作电位。 三、杂环类: 1、锐劲特: 抑制昆虫r-氨基丁酸为递质的神经传导系统。 2、溴虫腈: 溴虫腈是一种杀虫剂前体,其本身对昆虫无毒杀作用。昆虫取食或接触溴虫腈后在昆虫体内,溴虫腈把过多功能氧化酶转变为具体杀虫活性化合物,其靶标是昆虫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使细胞合成因缺少能量而停止生命功能,打药后害虫活动变弱,出现斑点,颜色发生变化,活动停止,昏迷,瘫软,最终导致死亡。 四、阿维菌素: 作用于昆虫神经元突触或神经肌肉突触的GABAA受体,干扰昆虫体内神经末梢的信息传递,即激发神经未梢放出神经传递抑制剂Y氨基丁酸(GA-BA),促使GABA门控的氯离子通道延长开放,对氯离子通道具有激活作用,大量氯离子涌入造成神经膜电位超级化,致使神经膜处于抑制状态,从而阻断神经未梢与肌肉的联系,使昆虫麻痹、拒食、死亡。(神经传递介质有两种;1、兴奋性传递介质如乙酰胆碱,需要乙酰胆碱酯酶降解,否则兴奋会一直持续下去;2、抑制 性传递介质如GABA,如果没有GABA受体将其降解,“就会对对神经传导产生抑制”。)五、阿克泰: 有效成分干扰昆虫体内神经的传导作用,其作用方式是模仿乙酰胆碱,刺激受体蛋白,而这种模仿的乙酰胆碱又不会被乙酰胆碱酯酶所降解,使昆虫一直处于高度兴奋中,直到死亡。 六、烯啶虫胺: 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作用于胆碱能受体,直接刺激副交感植物神经节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对昆虫的神经轴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