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惠州市经济发展概况

惠州市经济发展概况

惠州市经济发展概况
惠州市经济发展概况

广东·惠州—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具发展

活力的宜居宜业城市之一

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三角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连接广州、深圳、东莞,毗邻香港、澳门。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下设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市总面积达l.1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7万人。近年来,惠州先后被国家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人民满意城市”等荣誉,2010-2013年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年来,惠州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后劲不断增强。目前,已构建起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现代农业、水泥建材、装备制造、服装制鞋、能源、旅游、商贸和物流共同发展的“2+8”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了TCL、德赛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和侨兴、富绅、华阳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引进了壳牌、三星、中海油、联想等国内外著名企业。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68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幅居珠三角第一。经济总量居广东省第6位。

惠州是一座山水环抱的风景之城。惠州素有“粤东门

户”、“岭南名郡”之称,惠州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集山、泉、湖、海、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全市有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共18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8处。“苎萝西子”西湖、“百粤群山之祖”罗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头山和古田、国家级海龟保护区港口湾、“天然氧吧”南昆山、“岭南第一泉”汤泉、巽寮湾、平海古城等均名闻遐迩,两次获得“中国人居范例奖”。

惠州是一座生态宜居的幸福之城。目前,全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三级自然保护区共36个,占全市面积的13.9%;有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10个,市级森林公园23个,全市森林覆盖率约60.87%,使惠州成为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国家环保部发布2013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惠州名列全国第三。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城市魅力彰显。以城市经济发展为重点,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有5家五星级酒店相继营业,40多栋大型商务楼宇初具规模,9大专业市场日趋繁荣,14家知名零售企业竞相发展,城市综合环境提升一个大档次,粤东商贸物流枢纽区逐步形成。在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

惠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在不少人眼里,惠州是一座颇具竞争力、发展后劲足的城市。近几年的发

展,惠州先后获得了“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男装名城”、“中国照明电器品牌基地”等国家级殊荣;拥有“全国最具综合实力中小城市”、“全国投资环境十佳区”、“世博中国年最具投资价值金融生态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强区”等荣誉称号。目前,惠州紧紧围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这个总目标、总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率先跨越,扎实实施平台构建、产业培育、企业成长、人才“双高”、县区赶超、惠民倍增“六大计划”,力争2017年前,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

惠州的魅力正在显现,惠州的潜力正在释放,惠州正在健步走向广东经济发展的前台,惠州正成为“本地人的乐土、外来工的首选、居住者的天堂、创业者的家园”。我们诚邀世界各地的各类人才聚首惠州、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我们期盼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的惠州,成为四海英才实现人生价值的美好家园。

广东省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广东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调查,在分析惠州市旅游收入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业经营现状和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惠州市旅游业现状发展战略 The Developing Actuality and Advice of Tourism of Huizhou [Abstract] Based on going deep into investigating of the developing actuality of tourism of Huizhou in Guangdong Province,and analysing the status of revenue,facilities,management of Huizhou ,the article explains some advice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f Huizhou。 [Keywords]Huizhou,Tourism,Actuality,developing stratagem 目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虽然关于旅游业的负面影响的报道日渐增多,但是,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却是有目共睹。据统计,“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旅游业的总收入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超过汽车,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旅游业总收入和从业人员已分别占到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就业总人口的10%以上,成为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1]。 1、惠州市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自1988年地改市以来,惠州市第三产业在总体上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在国民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由1988年建市时的23.0%增长到2003年的27.9%,提高4.9个百分点。而1988年全国第三产业占国民国内生产总值的30.2%,到2003年发展为32.3%,增长2.1个百分点(具体见表1)。由此可知,虽然惠州市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但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有待提高,即产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深化。 表1 1988、2000—2003惠州市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结合在大学城地区建设一批集科普教育、知识传播和文化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文化设施,将提升南方新城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功能;完善陈江和惠阳副中心文化设施,全面推进社区文化站网点规划建设。 199江北中心区将建设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展览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宫。长远来看,计划在南部新城中心区增加一些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文化娱乐设施,特别是扩大大型会展设施,提高惠州会展、文化、商业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镇)、社区四级群众文化设施,形成布局均衡、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 加强文化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特色村落和特色民居的保护和修缮,挖掘其文化和旅游内涵,依托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分布广泛的“小而精”主题博物馆和展览馆等。,做好四东地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弘扬地方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第八十四条在体育 199南部新城组团北侧规划一个市级体育中心,可举办综合性体育赛事和国际大型单项体育赛事,包括体育场、辅助训练场及配套管理设施用地、体育学校和省级以上有影响力的专项体育训练基地。结合周边地形条件,建设大型体育公园。保护江北中心区现有的体育中心计划在惠阳和陈江各增加一个体育中心。惠阳体育设施集中在棕榈岛高尔夫球场附近的滨水区和新桥区西部。陈江体育设施 集中在陈江中心区南部,与集团文化中心相结合。按照“两个运动会、

一个游泳池、一个博物馆”的标准,将设立一个体育活动中心,每个规划用地面积不少于8公顷。该规划强调配合区内公共服务分中心的建设,并设置游泳场馆、网球场、篮球排球场等体育设施,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各类学校和大型工矿企业的体育设施提倡社会化使用,避免资源浪费。第八十五条医疗卫生 将全面提高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在XXXX,保健服务的现代化将基本实现,XXXX的病床总数将在xxxx达到一家医院。保留惠阳区2个市级和1个慢性病防治机构,将惠城区慢性病防治机构改为惠城区医疗机构。取消市、区卫生防疫站,设立市卫生监督办公室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每组设立卫生监督办公室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市、区两级设立 个妇幼保健机构。惠城区和惠阳区各保留一所妇幼保健院,并设立一所市级妇幼保健院。在城市保留一个健康教育机构,在惠阳-大亚湾保留一个健康教育机构,在陈江-仲恺保留一个健康教育机构。保留一所市级卫生学校,新建一所“1XXXX年人口规模及相关标准安排的敬老院”,逐步建立市、区、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第八十七条农村配套设施 增加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医疗、教育、生活用品供应等)建设投资。)在农村居民点,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和 农业生产资料支持,改善农村综合发展环境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八十八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1)文物的维护必须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严格保护其原貌、

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2月25日市十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 惠州市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1) 第一节发展基础 (1) 第二节发展环境 (9) (一)宏观背景 (9) (二)发展机遇 (11) (三)面临挑战 (12)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4) 第一节指导思想 (14) 第二节发展目标 (14) 第三章主要任务 (19)

第一节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努力让惠州人民 生活更加幸福........................................................ .19(一)提高教育惠民能力. (19) (二)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 (22) (三)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23)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4) (五)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6) (六)提升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30) (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1) (八)保障公共安全 (31) 第二节以建设八大基地为重点,努力提升产业

竞争力 (34) (一)建设八大基地 (34) (二)提升产业竞争力 (42) 第三节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创新 惠州 (44)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5) (二)完善创新发展环 境………….…….…..............47(三)加强创新 型人才队伍建设 (48) 第四节以扩大内需和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为重点,积极 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49) (一)切实促进居民消费 (49) (二)积极开拓内销市场 (50) (三)有效扩大投资需

惠州总概况

一、惠州总概述 1、地理位置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 城、惠阳两区和博罗、惠东、龙门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惠州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前提。 2、自然和人文资源 惠州的旅游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惠州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在历史人文资源方面。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简称鹅城。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3、人口构成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惠州市普查登记人口32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75万人。居住在城市、城镇的人口166万人,占52%。居住在农村的人口155万人,占48%。人口分布如下:惠城区59万人,博罗县78万人,惠东县71万人,龙门县27万人,惠阳市79万人,大亚湾7万人。惠州市人口密度为288人/平方公里,市区密度达到1412人/平方公里。另外,惠州与深圳、香港毗邻。惠州是著名侨乡,祖籍惠州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超过80万人。 4、综合实力 改革开放30年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赛、华阳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2009年,惠州GDP达到1410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7%,越过人均3000美元这一国际上划分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分界线。农业上,惠州为供给香港蔬菜、生猪的主要生产基地。工业上形成了“2+4”的工业支柱产业格局,即数码、石化两大支柱和服装、制鞋、水泥和汽车及零部件的四个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和支持作用。 二、惠州特产及美食 1、惠州特产 惠州特产众多,其中梅菜是享誉海内外的一种特产,也是我的家乡“横沥镇”的一个特产,横沥镇享有“中国梅菜之乡”的美誉,每到冬季,便会看到大片大片的绿生长在田间,甚为壮观!另外,惠州还有许多地域性很强的特产,比如罗浮山系列的甜茶、百草油;东江糯米酒;南昆山的观音菜;龙门的竹笋;博罗的酥糖等。 2、惠州美食 说到惠州的美食,首要的肯定就是惠州三宝,也叫东江三宝了。即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腐,梅菜扣肉。这三样菜具有浓厚的东江气息和客家风味,在历史和今天都深受当地民众和外来旅客的喜爱。也是惠州人迎客的重要菜肴。另外,沙糕板、狗肉煲、发糕等都是惠州传统的特色美食。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李江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珠江三角洲地图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9市: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市 ●惠州市: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 ●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部分)、四会(部分) ● 4.1万平方公里, 占广东省23.2% ●2306.6万户籍人口, 占广东30.8% ●另1700万外来人口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征 1.经济高速增长,由农业社会 跨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传统农业社会, 鱼米之乡文物 ●1979年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 ●充分发挥面临港澳的区位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文优势 ●敢闯实干,开拓创新, 成就显著 ●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长16.9% ●平均增速高于全国( 9.6%)和广东(13.8%)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厚实基础 珠江水上人家咸水歌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 五十年代的水壶 五十年代沿街卖云吞的担挑 ●2001年GDP10648亿元, 财政收入1161亿元 ●占全省比重:从1980年40.7%和59.9%, ●增大到2000年的69.6%和65.8% ●人均GDP27863元(=3300美元) ●全国水平的3.85倍, 全省水平的2.16倍 ●跨过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线2990美元)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39.64亿元 ●占全国10.3% (人口占全国1.8%)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珠三角支柱产业之一 ●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密集带 ●集中全省85%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集中全省90%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家国家级高新区: 广州、深圳、中山、佛山、惠州、珠海 ●3家省级高新区: 江门、东莞、肇庆 ●“九五”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64亿元, ●占全省9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16%,高于全省的14.7%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5亿美元, 占全省96% 珠三角家电比重 3.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形成 ●2000年工业总产值10571亿元,占广东84.7%。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 占工业比重52.9%●三大传统产业: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 比重下降到17.3% ●大中型企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8.7% ●2000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珠三角有23家,前10名有2家。 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良好,“三高”农业生产结构确立 ●农、林、牧、副、渔业比重 ●1995年41.0:1.5:25.0:4.5:28.0 ●2000年37.2:1.5:22.4:5.2:33.7 ●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由1995年的61:39调整为55:45 ●以畜牧、水产为主导,“三高”农业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结构已经确立●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初见成效 农业重点工程建成投产 ●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一、二期工程 ●广东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新会现代农业基地 ●东莞绿色世界 ●番禺鱼窝头水稻生产现代化示范区 ●花都南方花卉中心 ●从化从玉蔬菜基地 ●深圳畜牧业及蔬菜、水果现代化示范区

【精品】惠州IT产业的发展状况

惠州IT产业的发展状况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 广州、东莞、深圳、香港,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上世纪90年代的头几年,因房地产泡沫破灭而陷 入发展困境后,惠州确立了“工业立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将环境污染少、科 技含量高、资金密集型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建设。经过20多年 的发展,惠州拥有电子信息企业1000多家,并形成以大集团为龙头、中小企 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形成了从技术开发到原材料加工和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链。惠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的电池、电脑、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线路板和照相 机生产基地之一。2010年以前,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一直占据全市工业总产 值的一半左右。 2010年,惠州市生产总值达到173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6.1亿元,其中,电子行业实现281.5亿元的产值,占总工业增加值的34%,但IT产业产值所占GDP比例却有所下降。 惠州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随着资本密集度、技术密集度和高加工度的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居于产业链中下游,由于产业链末端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不高,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导致行业竞争过于激烈,造成产业结构雷同,产品附加值低且价格不断下调,利润空间一再收窄,导致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持续回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虽然产业规模较大,产业结构却不太合理,对以三大集团(TCL集团、德赛集团与华阳集团)为首的大企业过于依赖;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外向型特征明显,以加工和组装为主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入发展。 多年来,惠州立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传统优势,着力打造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力争把这里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近年来,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平板显示、移动互联网、LED、新能源等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涌现出了如科锐半导体、TCL液晶产业园、平板电视产业化基地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和企业。 经过20年的发展,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由原来的零星式、分散型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向聚集式、园区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目前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已有包括数码工业园、金山工业园、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内的一大批高科技园区,以此为依托,惠州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手机及数码产品产业集群。园区经济已成为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特色经济模式,形成了一批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潜心培育新兴产业 以LED为代表的光电产业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电子、原材料、消费类电子、光电产业等具有重要拉动作用,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和战略增长点。近三年,惠州市光电产业增长率分别为24%、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公示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6条城市性质 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第7条城市职能 (1)中心城市职能:惠州市是珠三角东部的次中心城市,随着规划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突出。由于扼守珠江三角洲东部交通门户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高端位置,惠州市对博罗、龙门、惠东、河源、汕尾等地将会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包括商务、教育、就业、居住、旅游等方面。 (2)产业职能:惠州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石油及化学产业集群;形成电子信息业产业集群,形成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业发展优势(如服装、毛织、运动器材、灯饰等)。建立起旅游业产业集群。 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第一阶段:到2010年,积极推进拥有惠州产业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梳理和整合空间资源、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性投入,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为城市的全面腾飞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推进现代化建设质量,建设魅力独特、经济强盛、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文化及旅游产业发达、社会文明、适宜人居的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战略地位。 远景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9条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

(1)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700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到2 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58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学工业,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倡导循环经济策略,走集约、循环发展之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物流业、旅游业、服务业发展;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惠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10条社会发展策略 (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11条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1)推进区域生态网络建设。以建立稳定、持续和高质量的生态网络体系为核心,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的综合治理,确保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安全。 (2)强化重点地区的生态建设。以积极的规划理念和财政政策,关注地区生态要素构成,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域,保护河湖水系、山体林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加大生态廊道、区域绿地、环城绿地、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 (3)提升发展环节的生态保护行动。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协调发展,坚持建设、预防和治理并重,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

惠州的经济发展情况

浅析惠州的经济发展情况

————————————————————————————————作者:————————————————————————————————日期:

目录 一、摘要、关键词 (2) 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 三、惠州经济的发展现状 (3) 四、惠州经济今后发展的前景 (4) 五、总结 (6) 六、参考文献 (6)

浅析惠州的经济发展情况 【摘要】:惠州——生我,养我的鹅城。在这个风光秀丽、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城市长大是我的一种荣幸,同时更是我的一份骄傲!而我的生命也刚好来见证惠州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惠州正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在向前、向上发展,让每一个惠明之子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外,更多了一份骄傲与自豪! 【关键词】:惠州基本情况经济发展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一、惠州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深圳、香港。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下设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市面积1.12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397万人。 惠州是风光秀丽的休闲胜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4%,集山、河、湖、海、泉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位于市中心区的惠州西湖与杭州西湖齐名;罗浮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南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誉为“天然氧吧”,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巽寮湾、大亚湾是优良的天然海滨浴场;还有东江纵队纪念馆、叶挺纪念馆和“东江红都”之称的高潭中洞等红色旅游胜地。 惠州人文环境和谐包容。惠州居民以客家人为主,民风纯朴,富有包容性。已经形成“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工作就是惠州人”的城市品格和“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新时代文明城市精神。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惠州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惠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外向带动”战略,综合实力迅速增强。目前,惠州引进外资企业8000多家,其中有英荷壳牌、飞利浦、索尼、通用、三星等世界500强企业26家,培育了TCL、德赛、华阳、侨兴、富绅、雷士等一批知名企业,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石化为龙头,清洁能源、纺织服装、汽车零配件、制鞋、建材等一批支柱产业。惠州是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级

惠州与中国历史发展

家国春秋 建国60年,惠州的城市面貌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跨越: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6平方公里发展到2008年末的180.5平方公里;从“惠州一条街,两片砖瓦房”,发展到现在处处高楼林立,高档商住楼盘遍布;从最初只有3条绿化街道,到如今道路建到哪儿,绿化跟到哪儿,到2008年末城镇化率为61.27%;道路总面积从近30万平方米,到2008年末已达1798万平方米……惠州已成功摘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金牌,成为大亚湾畔一颗耀眼的明珠。 近几年惠州实施南进北拓、东西伸延的城市发展战略,从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扩张,着力构筑山水优美、生态和谐的组团式城市。随着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的推进,将拉动惠州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惠州向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迈进。 建国60年惠城勇立潮头争当排头兵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很短的一瞬间,但在共和国茁壮成长60年中,惠城区从经济贫瘪的起点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征程。紧随着国家变革的步伐,历经改革开放前后的一波三折和高歌猛进。惠城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接受时代的洗礼,勇当时代的弄潮儿,以实践真切地诠释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科学涵义。60年巨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阶段:经济发展一波三折 (建国后的前30年) 60年前的惠城区,是一个寂寂无闻,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城区面积仅为1.6平方公里,人口仅7.4万人。建国初期,百业萧条,全区基本是以单一的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型农业经济。 工业发展历经坎途建国后,惠城区在薄弱的工业基础上起步,在1949-1957年的3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发展度过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到195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已达到2096万元,为1949年的3倍多,之后历经“二·五”时期的停滞状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遇到严重挫折,一批工厂下马。再经历1966-1976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对工业生产的严重冲击。全区工业走过了坎坷、曲折的征途。 商业发展充满计划经济的浓重色彩建国后的前30年,商贸市场充满了计划经济的浓重色彩,发展相对缓慢。。从五十年代开始,生活日用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建国初期,惠州城区仅有公私立小学10间,建国前,惠城区地瘠民贫,卫生条件恶劣,医疗机构只有民国政府设立的惠阳卫生院,设备简陋,医务人员少,有名无实;教会主办的“惠安”、“若瑟”两间医院。建国初期,全区卫生技术人员仅有63人,除此之外,只有40多家私人诊所和医药商店。 第二阶段:拨乱反正指引方向,展翼腾飞之势初显(1978-1988) 1978年,惠城区尚未正式建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之路正式启航。党中央为各地勾勒出了发展图变求强的大致方向和基本思路,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惠城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展开。 经济总量在调整中壮大这一时期,惠城区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惠城区总体经济实力相当薄弱,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惠城区历届班子紧紧围绕中央决策的指导精神,牢牢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大力开展经济建设。

惠州简介

1.惠州基本简介 【地理】惠州,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惠州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并设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文化】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 【历史】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 【人物】惠州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前沿阵地,曾建立华南抗日战争的主力部队—东江纵队。从唐到清末1000多年间,共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惠州本土孕育了叶挺、廖仲恺、邓演达、叶亚来等杰出人士。 【经济支柱】惠州市两大经济支柱分别是电子、石化。截止到2017年,惠州市GDP为3830亿元,在广东省排名第五。(数据详见附件)

2.惠州GDP与人口 【GDP增长】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3830.58亿元,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2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59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4.8:40.7。民营经济增加值1684.62亿元,增长7.7%。2017年,惠州人均GDP为8020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9美元。 【预算与税收】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07亿元,增长10.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08亿元,增长8.8%。其中,教育支出106.86亿元,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80亿元,增长14.3%;医疗卫生支出96.21 亿元,增长20.1%。税收总收入941.81亿元,增长21.5%。其中国税收入728.35亿元,增长19.5%;国税中的国内税收收入552.12亿元,增长18.5%;国税中的海关代征税收入176.23亿元,增长23.1%。地税收入213.46亿元,增长28.9%。 【常驻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7.70万人,人口密度421人/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15.21‰,死亡率4.77‰,自然增长率10.45‰。户籍人口369.24万人。 【居民个人收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91元,增长10.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35.9%。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84元,增长9.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08元,增长10.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1%。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李江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珠江三角洲地图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9市: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市 ●惠州市: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 ●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部分)、四会(部分) ● 4.1万平方公里, 占广东省23.2% ●2306.6万户籍人口, 占广东30.8% ●另1700万外来人口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征 1.经济高速增长,由农业社会 跨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传统农业社会, 鱼米之乡文物 ●1979年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 ●充分发挥面临港澳的区位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文优势 ●敢闯实干,开拓创新, 成就显著 ●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长16.9% ●平均增速高于全国( 9.6%)和广东(13.8%)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厚实基础 珠江水上人家咸水歌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 五十年代的水壶 五十年代沿街卖云吞的担挑 ●2001年GDP10648亿元, 财政收入1161亿元 ●占全省比重:从1980年40.7%和59.9%, ●增大到2000年的69.6%和65.8% ●人均GDP27863元(=3300美元) ●全国水平的3.85倍, 全省水平的2.16倍 ●跨过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线2990美元)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39.64亿元 ●占全国10.3% (人口占全国1.8%)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珠三角支柱产业之一 ●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密集带 ●集中全省85%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集中全省90%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家国家级高新区: 广州、深圳、中山、佛山、惠州、珠海 ●3家省级高新区: 江门、东莞、肇庆 ●“九五”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64亿元, ●占全省9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16%,高于全省的14.7%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5亿美元, 占全省96% 珠三角家电比重 3.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形成 ●2000年工业总产值10571亿元,占广东84.7%。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 占工业比重52.9% ●三大传统产业: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 比重下降到17.3% ●大中型企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8.7% ●2000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珠三角有23家,前10名有2家。 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良好,“三高”农业生产结构确立 ●农、林、牧、副、渔业比重 ●1995年41.0:1.5:25.0:4.5:28.0 ●2000年37.2:1.5:22.4:5.2:33.7 ●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由1995年的61:39调整为55:45 ●以畜牧、水产为主导,“三高”农业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结构已经确立 ●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初见成效 农业重点工程建成投产 ●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一、二期工程 ●广东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新会现代农业基地 ●东莞绿色世界 ●番禺鱼窝头水稻生产现代化示范区 ●花都南方花卉中心 ●从化从玉蔬菜基地

广东省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广东省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及趋势。 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深度解读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核心指标从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惠州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惠州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惠州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惠州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惠州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惠州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惠州惠城区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广东省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东省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序言 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对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做出全面梳理,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资产合计,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全部就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理解,洞悉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分析 (3) 一、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统 计 (3) 四、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指标分析 (7) 一、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现状统计 (7) 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比重统 计分析 (7)

惠州市经济发展概况

广东·惠州—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具发展 活力的宜居宜业城市之一 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三角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连接广州、深圳、东莞,毗邻香港、澳门。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下设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市总面积达l.1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7万人。近年来,惠州先后被国家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人民满意城市”等荣誉,2010-2013年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年来,惠州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后劲不断增强。目前,已构建起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现代农业、水泥建材、装备制造、服装制鞋、能源、旅游、商贸和物流共同发展的“2+8”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了TCL、德赛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和侨兴、富绅、华阳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引进了壳牌、三星、中海油、联想等国内外著名企业。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68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幅居珠三角第一。经济总量居广东省第6位。 惠州是一座山水环抱的风景之城。惠州素有“粤东门

户”、“岭南名郡”之称,惠州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集山、泉、湖、海、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全市有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共18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8处。“苎萝西子”西湖、“百粤群山之祖”罗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头山和古田、国家级海龟保护区港口湾、“天然氧吧”南昆山、“岭南第一泉”汤泉、巽寮湾、平海古城等均名闻遐迩,两次获得“中国人居范例奖”。 惠州是一座生态宜居的幸福之城。目前,全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三级自然保护区共36个,占全市面积的13.9%;有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10个,市级森林公园23个,全市森林覆盖率约60.87%,使惠州成为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国家环保部发布2013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惠州名列全国第三。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城市魅力彰显。以城市经济发展为重点,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有5家五星级酒店相继营业,40多栋大型商务楼宇初具规模,9大专业市场日趋繁荣,14家知名零售企业竞相发展,城市综合环境提升一个大档次,粤东商贸物流枢纽区逐步形成。在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 惠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在不少人眼里,惠州是一座颇具竞争力、发展后劲足的城市。近几年的发

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经济发展

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广州地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依据 (3) 三、规划范围 (4) 四、规划期限 (4) 第二章发展现状与“十二五”时期回顾 (5) 一、取得成就 (5) 二、存在问题 (8) 第三章“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4) 第四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发展定位 (16) 三、基本原则 (18) 四、发展目标 (20) 第五章主要任务 (22) 一、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22)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4) 三、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26)

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28) 五、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30) 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32) 七、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34) 八、改革园区管理机制 (35) 九、全面对接对口帮扶 (36) 第六章保障措施 (38) 一、加强组织领导 (38) 二、加大财政支持 (38) 三、强化用地保障 (39) 四、加强监督考核 (39)

第一章序言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升级加快,市场空间广阔,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资金供给充裕,人力资本丰富,创新累积效应正在显现,综合优势依然显著。 “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才能在“十三五”时期瞄准主攻方向,打好改革攻坚战,培育增长新动能,开创发展新局面。其中,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全流域的协调协作,完善对口支援制度和措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助机制,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坚决贯彻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针,我省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全省发展格局也从主要依靠珠三角驱动转向珠三角、粤东西北两大板块共同驱动。为进一步推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十三五”时期,我省继续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uizhou

2017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惠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 2018年3月22日 2017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3830.58亿元,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099.2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59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4.8:40.7。民营经济增加值1684.62亿元,增长7.7%。2017年,惠州人均GDP为8020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9美元。

图1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07亿元,增长10.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08亿元,增长8.8%。其中,教育支出106.86亿元,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80亿元,增长14.3%;医疗卫生支出96.21亿元,增长20.1%。税收总收入941.81亿元,增长21.5%。其中国税收入728.35亿元,增长19.5%;国税中的国内税收收入552.12亿元,增长18.5%;国税中的海关代征税收入176.23亿元,增长23.1%。地税收入213.46亿元,增长28.9%。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4.2%。分类别看,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6涨2降”:医疗保健类上涨11.7%,居住类上涨2.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食品烟酒类上涨0.6%;衣着类下降0.4%,生活 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