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句 关联词

病句 关联词

1.并列复句(关联词前后的内容同样重要)

◇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单用:“又、同样、同时”等,这些词语多用在后

续分句中。

双用:“也……,也……”、“又……,又……”、

“既……,又……”、“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

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而用两句结构一致的句子加上;、,等标点符号表示并列关系。

◇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是……,不是……”,“不是……,而是……”,“有的……,有的……”。

2.递进复句(轻前句,重后句)

格式:“不但……,而且……”。跟“不但”

作用相同的词语还有“不仅”、“不单”

“不独”、“不只”等,跟“而且”相同的

词语还有“并”、“并且”、“也”、“还”

“甚至”、“更”等。

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

3.因果复句(一般轻因重果)

格式:“因为……,所以……”

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重因轻果)、“由于……,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等。

4.转折复句(轻前句,重后句)

格式:“虽然……,但是……”、“其实”、

“事实上”、“实际上”、“只是”

关联词:跟“虽然”作用相同的还有“尽管”、

“虽说”、“固然”等,跟“但是”作用

相同的还有“可是”、“不过”、“然

而”、“却”、等。

5.条件复句

(1)假设条件句

典型格式:“如果……,就……”

关联词:跟“如果”作用相同的有“假如”“倘

若”、“要是”等,跟“就”作用相同的

有“那么”、“那”、“便”、“只好”等。

(2)周遍条件句

典型格式:“无论/不管……,也/都……”

(3)充分条件句

典型格式:“只要……,就……”“如果……就”

关联词:“只要……就……”、“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如果……那么……”、“一旦……就……”、“假若……则……”。

○“只要有新药物出现,就会产生新的细菌变种。”

○“电视里只要一有消息,我就会看个究竟。

(4)必要条件句

典型格式:“只有……,才……”,“除非…才…”,

“必须”

关联词:“只有……才……”、“除非…才…”

“没有……就没有……”、“不……不……”、

“除非……不……”、“除非……才……”、“除

非……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

○“只有把北门的十多家小工厂全部迁走,才能彻底解决噪音污染问题。”

○“除非苏秋水当连长,才能带好这批以…小皇帝?为主体的新兵。”

6.让步复句(轻前句,重后句)

典型格式:“即使……,也……”

关联词:跟“即使”作用相同的还有“就是”、

“就算”、“纵然”、“哪怕”等。

7.取舍复句(轻前句,重后句)

典型格式:“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8.承接复句(重前句,轻后句)

典型格式:“(首先)……然后……”“……便……”“……就……”“……于是……”等。

关联词使用常见的几种误用类型及训练

关联词是常用的一种词类,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误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

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两个分句的关联词均放在句首(可把此概括记忆为“同后不同前”),否则,就会因关联词位置不当而影响表达。例如: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都是“人们”,所以关联词“如果”应放在主语“人们”后。

二.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

关联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成套搭配使用的,如果打破了它原来的搭配习惯,而换用了其他的词语,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语病。例如:不管天气极端恶劣,但他们还是如约而至。“不管”和“都”相搭配,表示条件关系;“尽管”和“但”搭配,表示转这关系。所以,句中应用“尽管……但”这对关联词。又如: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句中的关联词“无论”不与表并列的“和”配套而与表选择的“还是”“或”配套,组成“无论……还是(或)……都……”的结构形式,表示条件不同而结论(结果)一样。(本句错误不止一处)

三.关联词和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否吻合

关联词往往成套使用本身表示一种意义关系,这种意义关系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致时,句子才通顺流畅,否则就会出现关联词和句子的逻辑关系不相吻合的语病。例如:“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句中前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使用“是……又是……”是恰当的;第三分句语意有明显的转折关系使用了表转折的关联词“可是”也是恰当的;第四分句用“从而”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而“从而”所关联的内容与第三分句的内容正好相反,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不吻合,所以“从而”的使用造成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四.关联词所关联的分句的句序是否恰当

关联词所关联的分句的内容往往是讲究顺序的(主要表现在递进关系的复句中),不注意就会使语序颠倒。例如: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机会,也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一扇门。句中“不仅……也”所引领的两个句子,有意义上的递进关系,应先“未完成学业的人”,再“有着更高需求的人”,而原句两分句的递进关系颠倒了。又如: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递进关系复句的后一个分句的范围应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即扩大),但句中“人类”的范围比“中华民族”大,是句序不恰当。

五.关联词的漏用和滥用(或叫“强加因果”)

关联词的使用讲究恰当,如果该用而不用从而造成句子表意不清的叫“漏用”,不该用而多用的和分句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或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硬扯在一起加上关联词的叫作“滥用”。例如: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又如:《徐霞客游记》本是部很有创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对

祖国很多名山大泽都作了详细的记载。地理考察著作本来就应记载名山大泽,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转折关系,“但”字属于滥用,应删去。再如:因为他喜欢数学,所以对语文不感兴趣。“喜欢数学”与“对语文不感兴趣”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一个人既可以对“数学”感兴趣,又可以对语文感兴趣,这两者之间是相容的。

【相关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无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B.翻译的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一组亮丽的乐章。

D.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冯巩,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B.专家指出,虽然电动牙刷比普通牙刷能多清除38%的牙菌斑,但如果电动牙刷质量不过关,再加上不正确的姿势,非但起不了口腔保健作用,还会对孩子的口腔造成伤害。

C.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D.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B.由于所罗门群岛经济比较落后,当地居民大多生活贫困,华人凭借勤劳的品质和敏锐的经营头脑在在当地开起许多店铺。

C.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D.进入高三,功课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高,正因此,所以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

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

B.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有自己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

C.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D.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D.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附:相关训练答案:1.C 2.B 3.A 4.D 5.D

语文考试语病诊断的八个技巧

语文的考试内容是比较杂的,包罗万象,有时候真要说怎么复习还觉得无从下手,我们能做的是多掌握一些知识,然后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别人的一些好的方法与技巧,下面是https://www.doczj.com/doc/c416060849.html,觉得比较不错的一篇文章:

语病诊断的八个小技巧

考生要提高"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除了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语病归类复习训练外,还要了解一些诊断语病的切入点,以便快速准确地找出语病的症结,做出正确的选择或修改。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八种诊断语病的切入点:

一、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使句子结构复杂化,因而容易导致语病。

例1.侵略者攻陷北京后,焚毁并洗劫了西郊的圆明园。

并列成分意义上往往包含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别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成为规律性的约束,随意改动,便会产生排序不当。"洗劫"应在"焚毁"之前,二者时间有先后,一切都"焚毁"了,还怎么"洗劫"呢?

例2.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张学良的苏金榜同志和扮演蒋介石的石荫昌同志把两个人物演得有血有肉。前者的正直、爽快、威武和后者的狡诈、阴险、独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并列短语要保持并列成分词性上的一致,而例2"狡诈、阴险"是形容词,"独裁"是动词,并列在一起不协调,可改为"专制"或"专横"。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具有主从关系(如学生与中学生)、交叉关系(如工人与青年、农民与妇女)的概念不能并列在一起;否则,就会使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报刊""杂志"是出版物,"一切出版物"显然包括了"报刊""杂志",所以三者不能并列在一起。此外这个句子还有语序不当的毛病,最后两个句子应该互换位置。

例4.水库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布满了原野和山谷。

一句话中包含两个充当不同成分的并列短语时,两个并列短语的并列成分之间往往有一种前后相应的关系,不恰当的排序就会带来对应关系的混乱。"水库和运河"与"原野和山谷"分别充当主语和宾语,实际情况应是"水库布满山谷""运河布满原野",而例句中二者对应关系不当。应将"原野和山谷"改为"山谷和原野"。

二、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数量增减表示不当、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等。

例5.上海公共汽车票价很低,与曼谷普通公共汽车票价相比,便宜三倍。

表示数目减少(缩短、降低、便宜)时不能用倍数,例5可改为"便宜四分之三"或"只有曼谷普通公共汽车票价的四分之一"。

例6.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数量短语的位置不当,会造成句子的岐义,例5可以理解为"一个学校的几位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几所学校的几位领导",应将"几个"放在"领导"一词的前面。

例7.据统计,全省个人捐资办学万元以上的将近400余人。

"将近400"是"将要接近400",说明还没有达到400,而"400余"是"400还要多",显然前后矛盾。

例8.据科学统计,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与"朵"相配的是"花",而不是"粉",因此去掉"粉"即可,也可以在"花"与"粉"之间加上"的",即为"50万朵花的粉"。

三、介词短语

误用介词短语,会造成句子主语的残缺、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少用、滥用介词也会影响语意的表达,考试%大。

例9.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经过"这个介词湮没了主语,改法有两种:(1)去掉"经过",让"老主任再三解释"作主语;(2)删去"才使",让"他"作主语。

例10、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他"是主体,"畜牧学"是客体,是他对畜牧学感兴趣,不是畜牧学对他感兴趣,正确的说法应是"特别是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例1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工作者展开了热烈讨论。

"江北地区的新石哭时代文化"是考古工作者讨论的对象,因此,应在它的前面加"对"。

例12.我们对于自己的语文修养也要不断提高。

"我们自己"本是同位词组作定语,没有必要再插进一个"对于"。

四、否定词

不、没有、否认、否则等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容易犯否定失误方面的语病。

例13.凡事要三思而行,否则贸然行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否则"意为"如果不这样",常用在假设复句中后一分句的开头,引出以否定前一分句内容为条件而虚拟的结果。例13中,"否则"就是"如果不三思而行",因此,后面不能再接"贸然行事",改法有两种:(1)删除"贸然行事";(2)将"否则"改为"如果"。

例14.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XX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误用了双重否定。"杜绝"和"不再"都是否定词,宜将"不再"改为"再次"。

例15.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等于说"时时刻刻都",后面又说"忘",显然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应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或"时时刻刻"。

例16.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其实相当于否定词,意思是不能做的,句中重复使用后,又用了"不可",造成三复否定,语意费解。修改方法有两种:(1)把"一忌"、"二忌"、"三忌"中的"忌"去掉;(2)把所有的"不"去掉。

五、关联词

关联词的误用主要表现在错用、移位、漏用、赘余等方面。

例17.无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而"无论……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应将"无论"改为"尽管",考试*大。

例18.翻译的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1991年全国高考题)

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语一般放在主语的前面。例18两个分句的主语是相同的,应将"一方面"移至主语"这些作品"之后。

例19."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

前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使用"是……又是……"是恰当的;第三分句语意有明显的转折却没有使用必要的关联词,宜在第三分句前加"可是"。

例20、《徐霞客游记》本是部很有创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对祖国很多名山大泽都作了详细的记载。

地理考察著作本来就应记载名山大泽,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转折关系,"但"字应该删除。

六、两面词

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时,宜从前后是否照应的角度检查语病。

例2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前面用了"能否",后面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应在"关键在于"之后加"是否",句子前后才能统一起来。

例22.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作用,已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例题22与例题21的情况有所不同,后面有"生死攸关",前面没有与之相照应的词,因此在"继续"之前加"能否",前后才能搭配起来。

七、赘余词

前面用了一个词语,后面又用一个与之相重复的词语,造成句子成分多余。

例23.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立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2003年全国高考题)

"若"即是"如果",与句中表假设的"万一"重复。

例24.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2003年北京高考题)

"国际"即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后面的"间"字多余。

例25.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应邀"即"接受邀请",它前面的"被"字,可删除。

例26.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暑假里愿意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

"令"是个敬词,用于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其前的"您的"应删除。

八、时态词

"已经、立刻、正在、刚刚、将要"等副词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着、了、过"等助词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状态,混用这些副词、助词,就会造成语病。

例27.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日前"即"前几天",指的是过去,它不能与表现在的"正"连用,应将"日前"改为"目前"。

例28.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

表现在的"正"与表过去的"了"混用在一句子中,造成时态的混乱,应将其中的一个删除。

熟悉这些诊断语病的切入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