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企的民营化之路

国企的民营化之路

国企的民营化之路
国企的民营化之路

国企的民营化之路

摘要:

国企改革,历来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企改革20多年来,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各个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企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战略上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关键词:

国企民营化改革

基本内容: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搞了一些国有企业,这是应该肯定的,任何国家都有公有事业,都需要为社会提供一些公共产品,解决一些一般的民间投资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60年代过早地消灭了私有制,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这样划分社会的产权结构过于简单,结果造成了短缺经济,什么都靠票来解决。可以说,现在的问题都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

国有企业毛病很多,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一是表面上全民所有,实际上是所有者不到位,是“全民所无”。二是由国家统筹盈亏,盈了上交,输了国家全包,没有预算的约束,并且资源高度集中,但是利用不充分。三是委托代理关系不清,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不公平,尤其是个别的人还想监守自盗。

国企改革的方向不会变,对于绝大多数国企来说,它们的改制必然是走民营化道路。这样的改制将继续深化和完善,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如有专家所指出的,事关决定全局、决定长远的根本大计,我们的大战略,是不能因为碰到一些困难,或产生一些问题时,就轻言转变的。例如国企的产权改革问题,不能因为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因为有些人对改革不理解,也不能因为惧怕国有资产的流失,就轻易改变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战略、大方向。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把握不住,迷失方向,在改革问题上打退堂鼓,那就大错特错了。

改革国有企业,首先要解决人太多的问题。以前提出过一个口号:“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体制的因素,大多数国企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劳动效率低下等弊端。大量国企经营亏损或经营业绩较差,以致不少国企在改革的过程中造成大量工人下岗,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有几千万职工下岗或失业,如果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社会稳定的隐患,这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在国企改革中,如何做到安排好职工的出路,不甩包袱,不将就业负担推向社会,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国企改制的任务之一。浙江省有一个老国企——江山水泥厂改制为浙江虎山集团后,全员就业,合理安排所有职工,使之各得其所,改制后的企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进入“2004年中国成长企业100强”,虎山集团的总裁张剑星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第二,党和政府关于国企改革的方针政策不是什么权宜之计。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形成多元化格局,即大多数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产权主体多元化。这样,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需要由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外,大多数国企则要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要变成股份制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而在党和政府的鼓励、支持下日益壮大的民营资本已积极参与国企的改组改制。正因为如此,国企的民营化改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不能因国资流失而否定国企改制的大方向。在国企改革中,确实存在国资贱卖等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债权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新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把原来不错的国企搞垮的现象,有的问题还更严重。例如,内蒙古长城地毯有限责任公司在没有权威机构估价以及充分竞争的情况下,由当地政府决定搞拍卖,将净资产5904万元的国企,仅以2050万元的低价卖给了私企老板。有

的原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利用改制之机,自买自卖,为改制后给予职工补偿留下后患。尤其是企业改制后导致国有土地使用权财产价值流失。据报载,有一个饮料厂改制时,股金总共还不到十万元,而在该厂拆迁时,靠着该厂免费得来的土地,每个股东都得到了至少几十万元的拆迁费。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完整的指导国企改制的政策文件。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国企改革,或改变国企改革的大方向,而只能去加强改革中的监督管制,发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作用,规范国企改革的程序,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国企改革的透明度,公开、公平、公正地操作国企改革,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减少、防止甚至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继续坚定不移地、积极稳妥地推进国企的改革,绝不能因噎废食,使改革改制中途止步。

第四,要对国有资产的流失作具体分析。国资流失,有的是改革改制不当引起,有的则是由国企内的蛀虫所蚕食。而在很多情况下,后者所占的比例可能更大些。如震动江城的“武汉电脑大世界”出售事件,有人危言耸听地称2.6亿元巨额国资被港商鲸吞。但事实证明,并不是港方侵占了国企利益,而是国企内的蛀虫逐步侵吞国家资产,将企业慢慢掏空,搞得资不抵债。出售“武汉电脑大世界”,只是为了偿还公司债务,是合资公司董事会为维护公司利益作出的正确决策,国有资产在国企管理人手中流失了。这正说明,国企必须改革改制。在国企改革和改制过程中,国家和政府明文规定,由于时机和条件现在还不成熟,也由于不符合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大型国企不能搞MBO(管理层收购),并为管理层收购设立了禁令,这是正确的决策。同时,还需要制定中小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具体条例,规范改制,规范产权转让,规范操作程序,从而推进国企深化改革改制的健康进行。

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三个问题:

第一,国企改革有没有时间表?国有企业改革在计划经济时期已经开始,经过了28年,到现在还基本没有完成。最近理论界在研究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很多人提出不能说到十一五结束时国企改革就基本到位。现在的情况是,每一年有关部门都说我们今年国企改革有新

措施、新思维、新办法,但是每年的新办法都是一带而过。所以到现在为止,国企改革还没有明确时间表。

第二,国企改革如何定位?国家所有制究竟怎样定位?过去的定位是,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就要动摇。既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那就不仅不能改,而且还要巩固。如果是这样定位的话,国企改革就很难进行了。现在有人认为国企改革是资源配置的需要。中央文件提出来国有企业有三种类型,这三类企业关系到国家安全,关系到资源垄断,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那么,什么叫关系国家安全的企业?银行、金融业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算不算国有企业?再有就是抓大放小,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印钞厂很小,但是要国家掌握的。理论上可以说清楚,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很困难。有人说国退民进,就是要搞私有化,有进有退,哪些行业要退?有些竞争性行业要退,是不是银行也要退?这些问题都没有定位。如果定位搞不清楚的话,改革起来就非常困难。现在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决定对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

第三,国企改革最难改的是什么?就是国有经济的官本位,我们的国有经济是有级别的。我们的国有经济的官员都有级别,这个官本位使得很多人不愿意改,特别是领导级别的不愿意改。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国有经济还停留在搞顶戴花翎的时代。因此一些领导就不太在意怎么改,而在意我的权有多大,我的官有多大。所以国企改革的关键是要改掉官本位。现在一家垄断、一股独大的企业很多。金融企业就是一家垄断、一股独大,有些国有银行虽然是改制了,但是还是一家独大,它里边国有占绝大多数,其他的股民哪怕是反对也没有作用。在国家垄断、国家一股独大的情况下,要改革是非常困难的。

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改制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最近几年,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更加速了国企民营化改革的步伐。据权威统计,2004年,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375万家,比上年增加了75万家。以石油石化企业为例,全国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已经有4800多家,在有的领域中,民营企业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在国企改革改制过程中,对改革改制正在逐步做到制度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制度正在走向健全,表现在新的国有资产监

督机构的组织框架初步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法规渐趋完善;建立落实了国有资产经济责任的业绩考核等相关制度;加强了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加强了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工作得到加强。所有这些,都为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改制铺平了道路。

浅谈国企改革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讲话提到“我们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增长率,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集聚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中国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可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社会稳定、发展民生、履行责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30 年的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国有企业改革所取得的效果显著,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实力和国有企业整体效率,可见,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柱。不断进行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国有企业必将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贡献力量,是引导非国有经济稳步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奏响了号角。国企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报告中,多次提到“改革”一词。可见,十八大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心和信心,明确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坚强支柱, 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搞好国有企业, 增强企业活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从能源到通讯,从出版到交通运输,占据了我国经济市场中很多重要的行业。当前,我国国企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全面市场化过程中国有“僵尸企业”的留存。2015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要求央企“提质增效升级”。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再次将焦点对准“僵尸企业”。并表示对于“僵尸企业”将坚持分类处置,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可见针对现有问题,“僵尸企业”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大众的关注了。“僵尸企业”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竞争力2、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3、体制问题。 我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新的大变局中,金融初具“系统重要性”,资本市场逐渐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而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地方国企改革将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新的大变局中,金融初具“系统重要性”,资本市场逐渐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而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地方国企改革将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2016年“两会”国企改革方面的热点之一就是地方国企改革应该进入全面加速期。关注地方两会传达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环保、区域发展等话题今年热度更高。如:

我国中小型企业现状与发展

我国中小型企业现状与发展 11级金融二班 陈静 1110911214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启动消费需求,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我国中小企业将面临新的发展空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政府要积极发挥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地位与作用;金融危机;如何支持中小企业。 一、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力量,也是市场结构中最活跃的主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全国50%以上GDP,而该类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占到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以上,且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在我国每年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占十分重要的比重,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上的影响力,更是促进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适应能力强,因此,创新的动机和需求直接来自于市场,而创新成果也直接应用于市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专利约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 总之,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

市场总监定义及在企业中生存之道

市场总监定义及在企业中生存之道 市场总监到底是什么职责?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其定位是完全不清楚的,大部分企业把他定义为市场推广工作,把他定义为销售部门服务的服务管理者。这样就使得大部分民营企业里不设置这个岗位,就是设置这个岗位也仅仅是做做摆设,没有真正赋予这个角色的职责,如何发挥市场总监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让企业真正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就必须真正发挥市场总监的作用。 那么市场总监到底是做什么,他又应该做什么,有哪些职责和使命?在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企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下面就这些话题就可以回答这些问题,设立市场总监,可以让中国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能够在真正实现“以市场导向”的市场营销,跨入世界的一流先进企业行列。 在一般外企市场总监的定位是高于或者相当于营销总监的,他的工作可能很多方面的,但他核心职责概括说来主要的工作是四大类,其他工作大多是为这四大类工作服务的,这四大类工作分别是: 1.负责主导公司的中、长期市场战略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制订。 2.负责公司新产品的规划,监督检查产品定义、新品上市、产品退市等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有关的工作。 3.负责公司品牌规划、传播和市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协助指导销售业务模式的设计与营销团队考核制度的建立。 4.负责销售渠道、零售终端的规划、监督营销工具的开发以及销售队伍的支持和培训。 上面四类工作是依据企业管理的线条设立而定义的,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我本人的工作经验,在国内企业里,比较务实块状的市场总监职责定义也是这样分类: 1、建立、管理高效的市场资讯系统。为企业决策提供系统、准确的信息及建议。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并对各种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找到问题点、机会点、利益点,作出市场发展预测和建议。具体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调查分析;竞争者的调查分析、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市场销售状况分析,寻找市场问题及机会;企业行销的效率分析(网点布局.政策等);商品的竞争力分析(对手及企业产品);利润来源分析等。了解市场的含义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动态的。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好战术企划、执行、评估反馈工作,战术企划及执行通常由各地的销售分支机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及反馈系统是信息工作进步和有效的工作保障。 2、建立和整合产品管理策划系统。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目录 开题报告………………………………………………………………...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前言………………………………………………………………………一、………………………………………………………………………… (一)…………………………………………………………………….. 1、…………………………………………………………………… 2、……………………………………………………………………(二)…………………………………………………………………….. 1、…………………………………………………………………… 2、…………………………………………………………………… 二、…………………………………………………………………………(一)…………………………………………………………………….. 1、…………………………………………………………………… 2、……………………………………………………………………(二)…………………………………………………………………….. 1、…………………………………………………………………… 2、……………………………………………………………………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世界上对企业治理结构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简单地说,公司及企业的治理结构研究的是各国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安排问题。 狭义上指的是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 广义上其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企业与所有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从提高企业绩效的角度来看,企业治理结构所要研究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经理层、内部人的利益机制及其与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兼容问题,既包括经理层的激励控制问题,也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第二类是经理层的管理能力问题。 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国有独资及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民有民营企业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关系的制衡机制问题,是权力、激励与约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各国国有企业的分配方式同民营企业都不完全一样,把国有企业职工包括高级职员的待遇,仿照民营企业的制度来制定和运作,就是民营化的一种方式。扩大企业自主权也叫民营化。还有一些产业是政府控制得比较紧的,民间企业原来不能进入,如果缓解对这些行业的

浅谈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浅谈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发表时间:2009-11-16T16:24:13.497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5期下供稿作者:刘敏 [导读]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企改革要实现新的突破 刘敏(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公司,成都 610202)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企改革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正确认识制约其向纵深发展的政府体制与产权问题、经济利益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归宿,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已经成为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国企改革;政府体制;产权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0-0070-02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政府体制与产权问题 1.彻底改革政府干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和企业经营者的干部待遇,培育企业家市场,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要在政府部门内部实行公务员的竞争上岗,建立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质;再次,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 2.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产权明晰为前提,否则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将行之无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产权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产权明晰,即明确财产所有权主体及其与法人主体间的责权利;第二,产权流动,即产权可以交易;第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即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推动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彻底转变在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应绝对控股的认识,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础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关键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能够明确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机构。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已经纳入了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健全法规,规范产权交易机构的运作。鉴于目前在产权交易中政出多门、政府直接干预及场外交易普遍的现状,首先应尽快完善产权转让的法规,促使公有产权的合法、规范和有序地流动;其次要加强产权变动的监管和产权登记检查力度;再次要完善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能,强化产权交易机构的中介作用,积极促进产权的自由交易和国家政策性目标的实现。二是,结合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和结构,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调整目标。三是要壮大和完善资本市场。第一,要有步骤地逐年推进股市扩容,为有条件的企业创造向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同时促使企业按资本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资本运营;第二,要进一步探索国有股流动方式和方法,尽快消除国有股、法人股和市场流通股之间的障碍,增强国有股的流动性,实现同股同利,规范国有股权运作,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经济利益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必然关注和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企和国企职工的经济利益长期被漠视,“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严重挫伤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该成为国企改革中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企的经济利益被漠视的问题只是国企长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种以解决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作为改革主线的做法很值得商榷。我们必须注意到,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其经济利益的诉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企的所有权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企业自身。这就决定了国企获取的经济利益的受体应该是整个社会,而不是国有企业本身。其二,国企承担着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因此,国企经营的目标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单一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诉求。其三,对国企经济利益的构成要加以界定。在国企所实现的经济利益中,有些是凭借资源的“垄断”地位获取的,这些经济利益应该完全归于社会所有。 首先,关于国企中工作人员经济利益的问题。国企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企中的工作人员还不能直接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谋求经济利益,他们的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报酬的形式体现出来。国企中的工作人员报酬的数量是历史的、社会的企业效益等各种因素的集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从改革旧体制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讲,最终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在旧体制下,我们的劳动、工资制度带有“终身制”和“供给制”的色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中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则必须通过劳务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要求是荒谬的:从保值的问题来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必然造成企业资产的“无形损耗”,同时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会替代原有的产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单纯以“保值”作为国企的一项经营业绩考核标准是行不通的;从增值问题来看,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求与需求的增长相适应,盲目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福音,而是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发展比例的失调。那种不看社会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不看社会经济发展的取向,不看多种经济形式所蕴涵的能力,仅仅受利益的驱动而发展国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国企的发展取决于所有者的意志而不是国企本身。我们可以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国企,但不能给予国企“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如果我们不适当地强调国企的经济利益,势必淡化国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国企与国家在“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上进行博奕的现象。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1.许多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改制后竞争实力明显提升,但是员工素质和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甚至出现新的人才断层现象。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一些企业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没有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体制上,前些年的下岗分流也使得一部分人才流失,即使引进人才也因为待遇政策等问题而存在障碍。在文化上,对企业文化的构建重视程度不够,既不继承传统文化也没有建立创新机制,更没有完善的以人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对员

中小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思考-金融风险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中小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思考-金融风险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中小型国有企业数量众多,在当代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但中小型国有企业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历史包袱和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经营战略等问题,使得在市场竞争中占劣势。对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中小型国有企业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1当前中小型国有企业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某市林业行业三家国有企业2017年资产总额为101881.51万元,负债总额78293.26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3588.25万元。2017年营业收入总额682.62万元,同比2016年度下降了25%,2017年利润总额-582.00万元,同比亏损上升35%。根据调查数据,某市林业行业中小型国有企业经营正处在长期亏损的状态,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压力大,企业内部控制薄弱;其次,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缺乏管理人才,绩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应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弱,企业竞争力低下,导致企业经营成果负增长;再者,中小型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管理者还没有适应当前经济环境,保守经营,与市场,短期行为严重,缺乏有效的经营战略。 2中小型国有企业存在问题分析 (1)中小型国有企业,与其他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一是中小型国有企业退休职工人数较多,须承担退休人员工资和管理退休人员的人力资源。二是生产经营中,国有企业人均劳动产值较低,

论企业空降兵的生存之道

论企业“空降兵”的生存之道 2011-11-9 14:37:48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第7期 周宏朱晋伟 摘要:与“空降兵”高技能水平相对应的高离职率是目前存在于企业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分析其高离职率的原因,继而从企业提前做好资源配置整合以及“空降兵”调节自身状态,尽快实现自身的组织社会化这两个方面提出对策,诠释了“空降兵”的生存之道。 关键词:空降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空降兵”运用现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现代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以及组织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发展使得企业管理工作变得纷繁复杂。因此企业往往采用引进“空降兵”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绩效。所谓“空降兵”是对职业经理人的一种通俗说法,通常他们都是某一个行业的高级人才,不仅对企业的管理、经营和发展有熟练、深刻的认识,同时又具备丰富深厚的实践经验,是企业竞相追逐的行业精英。在企业界,企业引入“空降兵”的案例不胜枚举,但与此相对的是,真正能与企业一拍即合,然后携手共进,企业绩效得到明显提高,精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案例却凤毛麟角。普遍的结果都是企业白白付出了高额的薪水和精英的黯然离去。例如先后担任过IBM中国经销渠道总经理和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吴士宏女士担任TCL 常务董事副总裁仅三年便被排挤出董事局,北京“派力营销”创始人屈云波先生出任科龙营销副总裁仅两年半就悄然辞职等等。 二、“空降兵”匆匆下马的原因分析 1.与企业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不相适应。“空降兵”个人的性格特征、领导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与企业文化的冲突。由于自身较高的组织地位以及在之前企业中形成的风格特征,很容易使“空降兵”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而急于去控制新的企业。加之对公司原有规章制度和旧习的不了解,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冲突。 2.人际关系不协调。新人在公司内部缺少威信,很容易引起内部员工的抵触心理。同时,“空降兵”的引进必然阻断一部分中高层管理者的晋升通道,引起管理层之间的矛盾。

西方的国营企业及其私有化

“ “ 西方的国营企业及其私有化 西方的国营企业及其私有化 2010-02-06 18:2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政府兴建、政 府管理的国有企业。二战”之后,英国等西欧国家纷纷收购 私有企业,使之“国有化”。近二三十年,西方一些国家又纷 纷出售国营企业,使之“私有化”(privatization )其理由是: 国营企业的效率低;私有企业的效率高,所以要通过“私有 化”来提高企业效率。 西方这股“私有化浪潮”的规模并不大,但它对我国的影 响却很大。我国一些主张私有化的“著名经济学家”和“高参”, 自以为找到了“有力的佐证”。他们振振有辞地鼓吹:无论是 中国还是外国,国有企业的效率都低于私有企业,所以只 能把国企“私有化”。有的人宣称:经济私有化是世界各国的 总趋势,人间正道私有化”。国务院体改办主办的《中国改 革》月刊去年夏秋连发三篇“本刊评论员文章”,公然宣称国 企改革的根本出路是“非国有化”,该刊为此受到中央领导同 志的严厉批评。 因此,弄清西方国家的国营企业及其私有化(又叫“非 国有化”)的真相,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方的国有企业:效率高而利润低 看利润率,西方国营企业的利润在多数情况下远比私

” ” 有公司差。但是若看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指标,西方国 家的国营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亚于私有大企业。 1982 年的厉以宁先生是承认上述事实的。他与罗志如 合作出版的《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一书,引用米尔瓦德 的话说:“国有化部门利润的低下和 70 年代起的亏损趋势, 与国有化部门的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很不相称的, 特别是如果把国有化部门同私有加工工业部门相比。1955 年以后,私有加工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一直小 于国有化部门,而利润率大大高于国有化部门。 为什么“效率高而利润低”?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按政 府主管部门指示,以低价格向私有大企业出售能源、原材 料、半成品和运输服务筹,同时以高价买进私有大企业的 商品和劳务。这种价格差,人为地造成国营企业利润的丢 失。 英国《晨星》报 1980 年 6 月 3 日报道,1967 年— 1975 年间,由于这种强制性的不等价交换,使国有英国钢 铁公司的损失达到 7.83 亿英磅。格林和舒特克赖夫在《英 国资本主义:工人和利润收入》一书中说:“国家能够—— 利用国有化部门来津贴私有部门;低价格和低盈利性等于 给生产以津贴。实际上这一直是英国国有化部门的任务。 1982 年,厉以宁在其书中引用这句话时还写道:“如果再加 上国有化部门向私有部门提供的较廉价的产品和劳务,从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国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是从战略上、整体上盘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但是,一些地方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和思考。 在国企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问题,债转股中产权不清等。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这也是国企改制中出现较大争议的主要 原因)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式主要形式 1.低估贱卖。 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即国有资产评估失真问题,问题较为普遍,甚至有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无偿转让和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为: (1)对国有资产低价交易、折股或任意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甚至个人股;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低价转让,流入个人腰包。 (2)在改制过程中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的折股保护意识。 从目前评估的要素上看,显然国家的有关文件已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列入评估,但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无形资产只是简单地估算一个极小数额或干脆不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由于改革制度尚不健全,对那些与财产权益密切相关的权利如许可证、专营证以及与以后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如销售渠道、采购网络等等没有相关规定,其流失额更是惊人。 (3)在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从而使国有资产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所占比例下降,国家权益受损。 2.转移藏匿。 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利用权力化公为私,大肆鲸吞国有资产。 (1)财会凭证不严,审计工作徒有虚名。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数额是必经程序。在这一过程中藏匿、鲸吞国有资产最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一是将原本有效债权作为呆帐、坏帐核销;二是通过涂改帐册、发票改变成本和指出搞虚亏实盈;三是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以达到隐匿资产的目的,而审计工作的走过场,使国有资产的保障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 (2)将国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 在国企改制中,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某些人为保护一己之私,将公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很荒唐甚至是违法的事情。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属于全民所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财产,全体中国人民是其合法合理的所有者,是由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而在未经其所有人许可甚至所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财产无偿转让给某些个人,显然是有违市场经济规则的,属于违法行为。 (3)利用破产转移国有资产。 一些地方和企业的领导人员为逃避国家债务,采取不正当手段,如不实申报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

浅谈我国国企改革新发展 肖亦舒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发展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进一步密切的同时,对国内经济的成份,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消除不适应市场的因素,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要求。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改革措施,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发展动向。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当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模式,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三)国有企业改革是支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

国有企业肩负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改革成本。由于国有企业较多的承担了财政收入、指令性计划的责任,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建设由于需要巨额投资、并且有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导致一般的企业无法承担。而国有企业在其中一直承担着重担,并且在促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只有敏锐地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才能够尽快形成国有企业的新优势,以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的支柱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三阶段 我国国有体制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际上就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重点进行了经营管理体制、分配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改革。第二阶段开始于1993年,由这个时间可以联想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据此可知题干中的“创新”实际上就是指流通体制的创新;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2004年以后是纵深推进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从一下角度进行分析。 1、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体制是一个社会一定时期有资源占有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系统化的制度安排,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实现经济体制转型,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其最理想状态是“帕累托最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成本代价而无法达到

中小型国有独资公司范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小型国有独资公司 章 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由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注: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单独出资设立。省国资委委托省体育局(以下简称省体育局)实施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及《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保障出资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总公司商业运营,促进公司的发展,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中的各项条款与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公司章程中未载明事项按照《公司法》规定执行。本章程对公司、出资人、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第二章公司名称和住所 第三条公司名称:公司。 第四条住所: 第三章公司经营范围 第五条公司经营范围: 第四章公司注册资本 第六条公司注册资本:万元人民币。 公司增加和减少注册资本,必须由省国资委决定。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在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资本的最低限额。 公司增加和减少注册资本,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五章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 第七条公司不设董事会,由上级主管部门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二)审议批准总经理的报告; (三)审议批准监事的报告; (四)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五)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的方案; (六)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定; (七)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定; (八)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定。 第八条公司设总经理,由上级主管部门聘任或者解聘。总经理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上级主管部门决定事项; (二)拟定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四)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五)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六)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七)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八)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九条公司设1-2名监事。一名监事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另一名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的任期每届为三年,任期届满,可连任。 第十条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公司财务; (二)对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决议的经理、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三)当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四)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其他职权。

全员营销 企业的生存之道.pdf

学无止境 全员营销――企业的生存之道经历了二十余年的一路狂奔后,中国的建陶产业终于坐上了世界建陶产量老大的头把交椅。这个看似辉煌的成果,可能会让一些陶业人士沾沾自喜,可看看近年建陶市场竞争的激烈,经营费用的猛涨,同样让厂家和商家大呼生意难做。那么我们将如何冲出重围呢?“全员营销”也许将为我们提供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谓“全员营销”即指企业所有员工对企业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和需求、成本、便利、服务等可控因素进行互相配合,以最佳组合来满足顾客的各项需求;同时全体员工应以市场为核心,以顾客为导向,来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这里先看一个案例。1996年,太子奶集团在湖南株洲崛起,并迅速成为中国发酵乳酸菌奶业的最大企业、第一品牌。其独特的“全员营销”模式,已被清华大学收录进EMBA 案例。其成功的关键点就是太子奶集团将营销思路确定为“四个细分、三个重点、两个立足点”。四个细分是销量细分、费用细分、渠道细分、考核细分。三个重点是重点市场、重点渠道、重点客户,由各层次负责人逐一落实,重点支持。两个立足点为分层授权、全员营销。为确保执行,营销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薪酬与任务完成情况相挂钩。并且整个公司以营销为导向,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创造出了今天的令人注目佳绩。 那么全员营销应该如何推行呢? 首先,应该在企业内部推行“全员营销”的观念。要让全体员工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利润空间,并让全员以服务市场来展开各项工作。 其次,营销部门应建立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以有效保证营销理念的先进性。 第三,非营销部门的工作也应以“营销的观念”来规划本部门的资源和工作行为,最大化地推动公司的“整体营销”利益; 第四,非营销部门员工还应该积极开展“营销活动”的实践,以便有效地让同事理解营销的观念与方法。更为关键的是能进行“市场危机”教育,让全体员工都能理解营销部门的困难度及重要性,最终推动公司的整体发展。 总之,之所以要在企业里推行“全员营销”,其重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环境里具有真正的“竞争力”。唯其如此,才能让企业焕发出无限生机,并保证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情况

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情况 与世界其它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经验相比,德国的经验很有特色。就西欧重要国家来说,统一前的联邦德国是唯一自始至终追求私有化的国家,当上世纪50、60年代,法、英等国家通过公有化来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时候,德国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进一步的私有化来解决问题。在两德统一的过程中,德国完成了东部地区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因此,世界上只有德国一个国家,拥有将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双重经验。 一、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原则 中文的国有企业按照德文原文意为公共企业(Oeffentliche Unternehmen, Public Enterprises),而非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因为公共企业在联邦制国家内,分为联邦所有、州所有和市镇所有。只有联邦所有的企业才是国有企业。联邦国有企业指的是由联邦政府包括联邦各个部所有和联邦特别财产所有。国有企业按照国家拥有资本的方式分为两类:直接参股企业和间接参股企业。联邦参与股份的企业既可能是联邦投资与私人资本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也可能是联邦和州或者市镇联合投资的公共事业或企业单位。例如著名的萨尔矿业公司就是联邦政府和萨尔州政府联合投资的上市股份公司,在创业资本58亿马克中,联邦占74%,州占26%。科隆-波恩机场是联邦、北莱 茵州、科隆市、波恩市和科隆与波恩附近的两个县6个政府联合投资的有限股份公司。参股企业的业务不限于国内市场,还扩大到世界市场。例如,德国电讯通过参股和收购的方式,已经在美国、波兰等国家设有分公司。 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市场经济,而不是财政收入或者其它经济政策的考虑。上世纪60年代,在联邦德国财政私有化过程中,财政部的文件明确指出,私有化不是因为企业对国家财政是亏空还是盈余的需要,而是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让国家退出非国家任务的领域,在这个原则下,私有化首先是对公共企业的任务重新定义。闻名遐迩的大众汽车公司曾经承担的公共任务是,生产普通大众也能够买得起的私人 小轿车。这一公共任务在战后新成立的联邦共和国政府看来是很荒唐的。因此,大众汽车公司被列入联邦德国60年代初第一批私有化的大型国有企业名单。承担公共任务并非公共企业存在的必要前提。德国的基本原则是,在事关国家或市镇的重大利益,并且以其它方式不能更好地或者更经济地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才可以由公共企业来承担。在与私人企业发生竞争的领域,要让位于私人企业,这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德国从来没有将公共企业视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政府不能利用公共企业的产品价格对某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形成影响,因为这是不公平竞争,是政府根据反垄断法要控制的价格垄断行为。德国统一后,东德国有企业私有化成为统一后联邦德国的首要任务。私有化的方案是将现有国有企业拍卖给私人资本投资者。拍卖的基本原则是对所有投资者机会均等。这意味着,在符合拍卖程序的情况下,外部投资者和内部投资者比如原企业领导的机会是均等的。 二、德国企业私有化的有关做法 (一)前西德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做法

浅谈国企改革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变革

浅谈国企改革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变革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仍需不断提高竞争力,创造出应有的发展效益和价值。当前,我们需要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财务管理变革的方法、意义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提高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更好地完成国有企业的发展转型提供支持。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具有多元化的风险 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市场化转型中其财务管理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面临着多元化的财务管理风险。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尽快进入到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原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管理体制中的固有机制会严重的阻碍我国政企分开,也使得众多的混合资本进入到国有企业中,加剧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二)不能形成有效的外监督 不能形成有效的外管理监督机制是我国国企财务管理转型一个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具体来讲,首先,国企的审计部门缺乏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没有充分发挥出审计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导致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次,政府没有对于国企进行科学化的审计,社会媒体也缺乏有效性的监督,最终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市场化转型发展中其财务变革具有风险,没有形成应有的外监督。 (三)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转型,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决策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管理能力。尤其是一些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非国有资本注入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需要对自身结构、财务架构进行重新定位,进行市场化发展转型。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容。但是,现有人员素质和能力显然无法满足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四)侧重会计核算轻视财务管理 我国众多的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注重对于会计核算的管理,而轻视对于管理方式的

夕阳行业中企业的生存之道

夕阳行业中企业生存发展的“六种武器” 所谓的夕阳行业,是指处于衰落期的行业,其显著的特征是:市场容量基本饱和、需求增长缓慢或逐步下滑、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极其激烈。在这样的行业中企业生存非常艰难,面临着发展空间被挤压、竞争白热化的局面。那么是不是夕阳行业中的企业都会死掉呢?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显然不是,除非整个行业已经被社会所淘汰,否则总有一些企业在“红海”中依然能够扬帆远航,这些企业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总结这些企业的经验,主要依靠降成本、创特色、通渠道、能创新以及拓展价值链和主动转型。以上“六种武器”,如果能够成功应用一种或几种,也能使企业扬长避短打造比较优势,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甚至在夕阳行业也可以分享到巨大蛋糕。 1、成本领先助力企业长盛不衰 进入行业衰退期后,成本更低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当然,要做到成本领先,企业必须有别的企业不易模仿的“真功夫”,对其他企业能够形成较大的障碍或较高的壁垒。这就需要企业从管理、技术、资源、地域、信息化等多方面着手,发掘企业优势所在,找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突破口。 众所周知,棉纺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殆尽而走上下坡路,步入了夕阳行业之列。但是江苏第一棉纺厂通过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

企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反而增强了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其一,江苏一棉改变传统的破坏性离线抽检方式,实施成品在线检测,纱线的残留疵点降低了90%以上;其二,组成传感网实时监控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能耗情况,直接提高劳动生产率10倍;其三,建立主要成本因素——电耗的信息管理中心系统,年节电达到1500万千瓦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江苏一棉劳动生产率达到了25人/万锭,而国内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是300人/万锭。借助成本优势,江苏一棉在职工从1万人下降到2500人后,企业规模却从10万锭纱扩大到50万锭纱,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目前,其精梳纱线已成为出口欧洲的全国第一品牌。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的市场形势愈加严峻。根据美国投行摩根斯坦利发布的报告,全球钢铁业的过剩产能达3.34亿吨,中国过剩约2亿吨。中国钢铁业已经跨过高速繁荣增长期,需求增速显著放缓。钢铁行业从2011年4季度起,连续6个季度出现主业亏损。2012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只有72%,今年1—4月份钢铁行业的利润率为0.1%,已经逼近零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沙钢逆势而上,1—4月份实现利润10.48亿元,同比增加197.2%。沙钢的秘诀在于坚持实施低成本战略,深入抓系统降成本,将以产量、指标为主的考核调整为以成本、利润为导向的考核,在物资采购、生产组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3.37万元/年,同比增长47.6%。 可见,凭借低成本的优势,企业在步入衰退的行业也可以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