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演进

从“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演进

从“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演进
从“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演进

从“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演进

机械0902 陈群方09142007

“中国模式”是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必然趋势

自“后社会主义”概念提出之后,“中国模式”就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必然趋势。美国杜克大学历史系教授阿里夫·德里克在1989年发表了题为《“后社会主义”:反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文,明确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称为是一种“后社会主义”,主要是与传统的社会主义概念相区别。他认为“后社会主义”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终结,而是社会主义的原有概念陷入矛盾时,试图以创造性的方式反思社会主义;他坚决反对一些西方学者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吸收了资本主义因素,就得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结论。(《后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第3页)在德里克看来,后社会主义既跻身于资本主义世界,又不能放弃社会主义的基本结构;既要同资本主义的世界秩序相结合,又要确保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既要利用资本主义的经验,又要克服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他强调,社会主义选择在中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民族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认为中国当前的发展道路是资本主义的说法,都是脱离实际的。他认为,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开放创造了一些新的发展可能性,其中之一就是拥有了更大的选择紧急发展手段的余地,甚至比资本主义的选择余地还要大。其高明之处,就在于清醒地意识到后社会主义的前途,并不取决于社会主义对未来有什么理想,而取决于当代资本主义和“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之间为争夺未来而进行的全方位斗争。(同上,第43页)在这里,阿里夫·德里克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中国模式”的基本概念。

被称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曾以极大的热情说:“我认为中国会有较好的条件,至少国家政体还在使用马克思主义语言,还存在公有制等。这些都是中国的历史造就的。所以,我想很显然,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的环境更有利于接受进步的思想。但是,我想有很多内部和外部的势力正试图阻挠中国的发展进步。比如,美国就不希望你们成功,不希望你们创造一个新的模式。但我相信中国也有一些人不想要什么新模式。他们宁可要金钱、消费等。所以,我想不管怎样,一定形式的斗争是必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揭露这些势力。”(《詹姆逊文集》第1卷《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308页)

2004年5月11日,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乔舒亚·库珀·雷默的一篇论文,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该文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由此开启了国际上一个不小的研究热潮,出现几十本研究“中国模式”的专著和上千篇论文。

由此可见,“中国模式”是当代中国人最伟大的话语创造,况且当前需要有新的理论概括来提振我们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那么多世界级的学术人物已经为我们作了学术铺垫,我们没有理由不旗帜鲜明地介入。在中国模式问题上“失语”,意味着失去中国的明天。今天“中国模式”的研究已经涉及到改革开放的成功不仅仅

归结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结合,而且涉及中国不同于欧美各国的独特的社会政治体制特点,譬如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率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组织优势、改革开放形成的制度创新优势以及中国文化传统兼容并包的文化包容优势,等等。机会难得,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展示中国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的创造与智慧。

当前需要有新的理论概括来提振我们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展示中国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的创造与智慧。

“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演进具有历史必然性

“实践创新指引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十三亿人走了三十年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不可能没有理论思维,也不可能永远“摸着石头过河”而没有理论模式指引。社会主义作为十三亿人的一种共同社会理想,必然会或迟或早地形成一整套理论模式,从而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起着实际的指导作用,并进一步成为制定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政策的理论基础。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社会、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政策和具体制度,虽然还不成熟完善,但正逐步从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演进。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虽然已经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而政治体制改革尚有待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在提炼和概括之中。后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迫切需要理论和理想的体制模式来指引,干部群众也迫切需要共同富裕、共同道德标准的理想信念来引导。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模式”的理想范式应运而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从世界文明演进史看,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演进是几代人探索创新“第三种文明”的历史结晶,是融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合力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结论。李大钊曾明确提出“第三之文明”,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从全球现代化运动进程看,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演进是世界志士仁人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运动的理性思考,是关注世界进步发展的人们合力探究锐意丰富创新“现代性”的共同愿景。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现代性”增添了“和谐”、“公正”、“尊严”等具有中国色彩的丰富内涵。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看,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演进是全球社会主义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是越南、古巴、朝鲜等现实社会主义运动多样化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主流理论形态。邓小平把中国现代化理想变成可操作的“三步走”战略,并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他第一个系统阐述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理论,找到了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和可操作的具体模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不但成了“地球村”的一个成员,而且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成为国际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中央要求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要走出去,加强与国际马克思主义者的交流互动,争取国际马克思主义界的话语权,善于传播中国学派、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里存在着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这两个重要的领域常常是在相互分离、

相互割裂的状态下得到研究的。其实,如果把“中国道路”看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那么“中国模式”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的成果,显然这两者不应该相互分离、相互割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互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动力。从这层意思上讲,割裂“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更是不符合现实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的

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12汉本2 章豪宁 12021200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不仅获得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而且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带来了各种不同解读甚至疑问疑虑。那么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分析,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在这里必须指出,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华夏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林,深深内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世界强国。 综观中外历史,一些国家强盛后,往往会走上穷兵黩武、称霸天下的歪路。从现代文明的视野出发,这种“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必将为世界上绝大多数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唾弃。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领导人一再强调,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为此,我们既要有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坚守和战略自信,又要有走好和平发展道路的可行办法和战术智慧。应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与发达国家“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的要求,全力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赢得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我国是世界上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大国之一,我国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只有坚持和平发展、和睦相处,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才能得到邻国信任和他国支持。为此,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推动与大国关系的协调发展,改善我国发展的战略环境;不断巩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夯实我国和平发展的地缘依托的基础。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赢得广泛的道义支持。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出发点,在于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落脚点,在于既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通过自己的和平发展以实现各国共同繁荣发展。这样的发展理念和实践必然引起其他国家的共鸣、受到其他国家的欢迎,从而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道义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了广泛的道义支持,中国人民就会充满自信、形成合力,中国梦的实现就会有良好外部舆论和精神支撑。 作为现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一名党员,虽然无法左右国家乃至国际的局势,但我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牢记和平发展方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宣传和平发展的道路和理念,为中国和平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中国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中国模式内涵及意义 摘要: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摸索出来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特有的发展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是由社稷体制、民本政治和国民经济三位一体共同构成的符合中国发展的一种模式。在多年的发展中,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模式,苏联模式,中国特色,民主 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乔舒亚·库伯·雷默( Joshua Cooper Ramo) 在伦敦《金融时报》上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 Beijing consensus) 的概念,由此开启了世界对中国模式高度关注的序幕[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以苏为鉴”,试图摆脱苏联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但最终没有取得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2]。中国模式作为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的集中概括,是世界认识中国和中国认识自己的重要理论范畴[3]。 一、中国模式内涵 中国模式的兴起,一方面,源自“华盛顿共识”的破产;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北京共识”的提出。前者表明转向完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华盛顿共识”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后者则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道路的成功具有中国特色及制度贡献。这就使得总结和概括中国经验的中国模式,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关于是否存在中国模式以及用什么概念来表达这个提法,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分歧。持否定或谨慎态度的学者认为不存在中国模式或慎用中国模式这个提法,如李君如表示,中国各方面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定型,讲“模式”有定型的嫌疑,既不符合事实,也很危险[4]。持赞成态度的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客观

“中国模式”

中特:结合中外评论探讨“中国模式” 一什么是“中国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对中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的话题为国际主流学术界所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中国模式呢?有以下几种观点可借鉴。第一种观点提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战略、政策、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也包括出现的问题。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模式的实质,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包括五点:一是独立自主,二是改革创新,三是实践本位,四是以人为本,五是和而不同。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发展经验问题,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则更多的是一种价值问题。 当前热议的“中国模式”概念,主要是是一些国外学者、政要以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为立足点,以非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对我们取得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的探究和概括。认识、探究的客观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即“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面旗帜”。 美国智库之一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对“中国模式”作出了如下表达: “中国模式”的最重要原则是经济改革优先。这一模式不但解放了官方意识形态,而且也保留了被称为“经济稳定器”的主要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此外,地方政府享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自治权。换言之,“中国模式”是实用、自由和市场竞争力的结合体。 西方有媒体指出: “当代中国一直是个令西方感到困惑的问题”。“西方人还是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真正繁荣起来,除非它采纳西方式的民主”。“中国模式”可以归结为“专制加经济发展”。新加坡有媒体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国家意识形态: 一种允许中国共产党是唯一领导力量的政体; 在保持政治体制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新加坡一位学者认为,“‘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就是其政治稳定与经济改革的特殊结合; 换句话说,就是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与经济上的自由化。”总之,政治上的保守、专制与经济自由,是西方学者政要赋予“中国模式”的总体内涵。 对比所谓的“中国模式”,“西方模式”的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一贯主张首先实现民主政治,才能实现并保障经济的发展。但中国没有采取西方的发展模式,而是开辟了一条符合其自身国情的新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违背了他们的教条,因而感到迷惑甚至疑心重重。应该指出,一些西方人士还保留着陈旧的偏见,用单一的眼光看待中国的政治体制并谎称这是一种“专制”。 结合西方对“中国模式”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特别是价值观上的差异,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

现代化的道路与模式

现代化的道路与模式:中国因素 ——胡伟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讲演 作者:胡伟史天健编辑:魏晔玲来源:人民网日期:2008-12-16 30年来中国政治驱动型的后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逻辑是:政治领导启动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思想解放运动助推了改革;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推进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释放了市场的力量;经济转轨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力量又拉动了政治的制度化、文化的世俗化和社会的多元化,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转型又反过来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走向,引出了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新命题。 讲演者小传 胡伟 1964年生,政治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政治学会、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政治学会、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人大常委会决策咨询专家、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编委等。曾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访问或任教。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上百篇。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年来魂萦梦牵的渴望。鸦片战争后,面对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中国古老的大门被打开,无奈地选择了现代化道路。从此,实现现代化,再造中华辉煌,成为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不懈追求。中国的现代化走过了一个半世纪,而改革开放后的30年,取得了过去一个多世纪都远未取得的成就,谱写了中国现代化最伟大的篇章。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都有广泛共识。问题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这样一个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文明古国为什么能够迅速成为世界现代

如何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经济方面: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政治方面: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地位;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3、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文化方面: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3、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社会方面:1、重视和改善民生,基层干部要善于倾听民意,努力为人民办大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4、毫不动摇地搞好“三农”工作 生态环境方面:1、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坚持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3、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我国与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实现中国梦,需要政府在现阶段采取的政策: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中国梦给世界带来机遇

中国梦给世界带来机遇 中国梦给世界带来机遇 在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大的历史新时期,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国,全民共筑中国梦,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也必然对整个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梦将给全球带来什么,习近平主席最近已作出明确回答。他指出:“我们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样一个庞大人群能够通过和平发展,彻底摆脱贫穷落后,过上高质量、高水平的好日子,本身对全人类的发展进步,对世界的和谐稳定,都将是巨大的贡献。中国发展的成功,也将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提供生动榜样,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实现各自的梦想。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与世界历史上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截然不同,中国不是通过损害他国利益谋求自己的强盛,更不是实施对外扩张和掠夺来建立霸权,而是靠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来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遭受过侵略和战争灾难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一直把维护世界和平当作自己的神圣责任,并为此不遗余力地作出贡献。众所周知,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几十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有利于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而竭尽全力。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向世界庄重承诺,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向来是言行一致的,这样说,也坚持这样做。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是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随着力量的发展壮大,中国就能够更好履行大国责任,更有能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梦就是和平梦,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为确定的和平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中国梦也是全球共同发展的世界梦。现实早已表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是中国首先倡导的主张,是中国身体力行的理念。中国人民自己要过上好日子,也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尽管我们自己尚不富裕,但在帮助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上确实是尽心尽力,既提供多方面必要的财力和物力援助,也通过互利合作多种方式协助他们发展,包括提供技术、培训人员等有效途径。中国睦邻友好的政策中,“富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同东盟各国的合作就充分体现出 这一点。所有这些,中国都是真心实意,平等对待和信任尊重这些国家的,从无什么私心和“野心”的追求,而唯一目的是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发展梦。可以肯定,伴随中国梦的逐步实现,在这方面就能做得更多、更好、更有成效。 中国是合作共赢理念的倡导国,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合作共赢的战略,坚定摒弃零和博弈。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一些国家遭遇金融危机袭击的时刻,中国没有“以邻为壑”,更没有趁机谋利,而是牺牲自身利益而坚持货币汇率不调整,并对一些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严峻危机的关头,中国力主“同舟共济”,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不振的情况下,中国没有采取损人利己的措施,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行为,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来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

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

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 作者: 中华民族在近60年当中,取得了令全球注目的一个成绩,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而且我们现在看到,关于中国模式,或者大家说的一种北京共识,这样一些议论,我们也在各大报纸或者是网络上也经常见,受到全球各界的关注 中国模式这个概念,海外用的比较多,而在国内用中国道路等用的比较多。在海外,我想中国的崛起可以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事实,对普通人来说,他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现中国的产品,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对于企业界来说,他突然发现他做生意的对手或者伙伴都是中国的企业,因为中国外贸现在世界第二位了。对于学界、对于政界来说,中国崛起这个方式,西方不太理解,也不太认可,也没有想到,所以有很大的好奇心,而在整体上来说中国模式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模式与传统西方模式有着一定的区别,现在中国模式的程度引起了全球各界的研究与讨论,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中国模式到底与西方模式有什么不同与共同点。 中国模式有八大特征: 第一、它有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比较强势、比较有效的政府,它能够制定一种比较长期的符合自己民族利益的长远战略和政策,而且有能力把它付诸于实践。 第二、它有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一切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先试验,然后再逐步推广。 第三、集中精力关注民生,特别是把老百姓最迫切的要求像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第四、在稳定、改革和发展三方面的关系上,处理的比较好,也就是说在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改革和发展。 第五、渐进改革,拒绝休克疗法。大家知道,我们的制度实际上有不少的问题,它绝对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们模式就是以现在制度出发、从现在体制出发,利用这个体制来运作,同时不断改革自身的体制,而不是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全部推倒,结果他自己也失败了。而且从过去这个体制整个地服务于一种追求乌托邦转变成一个追求现代化,追求改善民生。第六、确立了比较正确的优先顺序,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不是求一步到位,而是个渐进的过程,是个有轻重缓急、逐步积累的过程。 第七,我们的经济模式,现在给它明确定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里面有市场经济的因素,它支配资源的效率很高;另外我们有社会主义因素,也就是说保证社会总体的公正。 第八,我们有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人家好的我们都学,中国现在实际上是世界上意识形态框框最少的国家之一,只要是好的东西我们都学,但是学的过程当中,我们是以我为主,不是盲目地学。 中国模式有文化的支撑,是文化的觉醒,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竞争,最激烈的是发展标准的竞争,中国历史所储藏的智慧,在新世纪的发展潮流中定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谈谈我对中国模式的看法

谈谈我对中国模式的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策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有人开始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称为“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自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乔舒亚·库珀·拉莫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以来,中国模式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种讨论随着美国2003年发动的对伊战争受挫、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及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先后出现了几个高潮,延续至今,他们就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国内的学者也有很多不同的分析讨论,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很多不同观点和看法。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和理解,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对中国模式的看法。 一、“中国模式”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旧的经济模式基本上是“斯大林模式”,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国营经济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国有企业实行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收入分配存在平均主义倾向,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追求高速度的赶超战略,依靠高投入和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重工业(含军事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的畸形产业结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较先进的工业和城市与极为落后的农业和农村并存的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带来的是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效益低,形成的是短缺经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动乱,使得中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消费品严重短缺,连火柴肥皂都要凭票供应,农村2.5亿人吃不饱穿不暖,连温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中国旧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城乡居民强烈要求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旧模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改革开放的主要政治障碍基本清除后,中国走上了探索新的经济模式的道路。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自己纠正了政治上的偏差、经济上的失误,尊重民意,坚定地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这是中国改变旧模式形成新模式的基本保证。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望子成龙注重教育穷则思变的优良传统,再加上大量的海外华人,

新形势下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新形势下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论文摘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这是我们党和政府长期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作了更加深入具体的分析。习近平同志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他同时指出,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 他更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他的这些论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统一起来,高度概括了我国当前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为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在当前条件下,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坚持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相统一的 方针,适时、适当增强有所作为的力度 韬光养晦反映了中国面对世界的一种基本态度,是中国谋求国家和平发展、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策略权谋。坚持

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统一,是由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古今中外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中国现实的国际处境和未来发展目标共同决定的,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通过和平发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坚持维护周边环境稳定与维护国家 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两手抓,两手相协调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周边国家对华的焦虑和不适应感有所增强,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开始凸显。如何处理好维护周边稳定与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的关系,成为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的问题上,我们要树立长期斗争的观点,既不自缚手脚,也不急于求成,设定阶段性目标,逐步寻求解决。同时要落实底线思维,做到有备无患。对于与邻国的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要实行以我为主的方针,更多注重于采取实际有效的行动,言论避免过激,行动扎实有力,分别不同情况,采取确保前沿存在、力争实际控制、保持适当热度、欢迎共同开发等不同方式,力争对方与我谈判解决问题。 经济利益与战略利益并重, 更加注重战略利益的经营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一方面,作为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需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在国家安全、国际地位和国家长远发展等方面,也有着自身广泛的战略利益。

中特之“中国模式”的论述

“中国模式”观点综述 中华民族在六十年的人民共和国期间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进步,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60周年国庆,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领导干部竞选考试可能会涉及相关内容,现将有关观点整理如下。 关于“中国模式”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原因 实际上,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发展道路问题,这其中包含了对“中国模式”的初步探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吉尔伯特·罗兹曼在20世纪70年代末编著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就集中分析、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利因素及障碍。以色列学者艾森斯塔德则在《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对多重样现代性的反思:欧洲的、中国的和其它的诠释》等著作中,从传统社会文化的秩序特征以及中国社会变迁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的路向。 关于近年来海内外舆论对“中国模式”或中国发展道路特别关注的原因,学者们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重新审视。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态势先后抛出“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关于“中国威胁论”方面的论点以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伯恩斯坦和芒罗撰写的《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为代表。“中国崩溃论”始于198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布朗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一说,继而引起全球性的争论。自2001年以来,针对中国经济的新的论调又在国外盛行,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国际经济乌鸦”之称的克鲁格曼教授提出疑问说,中国这个亚洲奇迹中的最大奇迹,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崩塌的神话。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Gordon G.Chang)则提出,“与其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还不如说中国正在崩溃”。而中国历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还能保持比较稳定和快速发展使得这些言论不攻自破,也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乃至于美国和欧洲最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都被认为是在学习中国。 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在应对汶川特大震灾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上展现出的“举国体制”,让全球对中国政治体制刮目相看。长期以来,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国际舆论界一种有代表性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是陈旧落后的政治体制,一党执政的格局不改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保障。然而,面对无论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太空空间活动,还是2008年成功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特大地震灾害,显示出的中国“举国体制”所具有的巨大威力,国际上怀疑、批评乃至否定中国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声音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中国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肯定和赞扬。有学者认为,作为一个尚存许多问题的发展中国家,能够给世界留下如此众多和非同凡响的奥运遗产,光用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增长还不足以完全解释,而“举国体制”无疑是这一切奇迹中的关键。还有学者认为,举全国之力,集中优势资源,聚焦特定的工程、项目、事件,往往可以形成跨越性、突破性、高效率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形成带动效应,提升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在这次奥运会中,单单是出动这么多的人力就没有其他国家能够企及。中国有13亿人口,这样的资源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还有,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在财力方面的投入也是其他国家没有办法达到的。 三是以“华盛顿共识”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造成重灾区和“中国奇迹”的出现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中国模式”。“华盛顿共识”主张私有化、自由化的

中国梦(答案)

“中国梦” 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对“中国梦”进行了深情阐释:“我以为,(),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A.国家强大、民族独立、人民幸福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政治民主、经济发达、社会和谐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改革开放道路 C.和平发展道路 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集体主义D.自强不息 5、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A.改革开发 B.改革创新 C.不断创新 6、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的力量。 A.全体中国人民 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C.爱国统一战线 7、中国梦归根到底是(),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A.人民的梦 B.民族的梦 C. 无数仁人志士的梦 8、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的机会。

A.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B.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C.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 9、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A.物质文化 B.物质 C.文化 10、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A.每一个中国人的 B.每一个青年人的 C.每一个爱国人士的 1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 A.美好前景 B.美好理想 C.美好蓝图 12、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 A.富民强国 B.民族复兴 C.振兴中华 13、要用()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中国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共产主义理想 14、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5、2013年6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州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第一次会晤时表示: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的梦。 A.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B.和平、发展、友好、共赢 C.和平、互惠、合作、共赢

如何理解“中国模式”

如何理解“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不仅让全国人民感到自豪,而且让国际社会发出赞叹。近年来,“中国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热议的一个话题。究竟有没有“中国模式”?如果有,其内涵和特点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模式”?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与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对话。 究竟有没有“中国模式” 记者:目前,学界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上存在不同看法。有些学者甚至不认同这种提法,认为所谓“模式”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样板,而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具有可复制性。对此应如何理解? 辛向阳:我们首先看一看“模式”这个概念。“模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模式”还可以被定义为事物内在机理的展开,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系统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来看,“模式”主要有三层涵义和特征:一是内在性,即模式是一个事

物内在本质的展现;二是外在性,即模式有许多外在的表现形式;三是可借鉴性,即模式可以供人们借鉴和学习。 再说“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中国既有许多成功的事实,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成就;也有许多成功的制度安排。这些事实的背后存在共同的、规律性的因素,而这些共同的、规律性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模式”是存在的。 记者:有些学者虽然不否认“中国模式”,但是认为“中国模式”还不成熟。对此又该如何看待? 程恩富: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模式”还不成熟,可能主要是基于这种考虑: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各方面大都达到较高水平,并且经历了长期的、不同环境的检验;“中国模式”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无论经济还是其他方面水平都还不高,而且今天的中国仍然处在深刻变革中,很多方面还远未定型。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不一定都是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才基本成熟的,相反,它们都是利用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大大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德国模式、日本模式等都是如此。我们认为,“中国模式”已经基本成熟,主要依据就在于无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我国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

中国模式是走向成功的模式-潘维

潘维:中国经济模式是走向成功的模式 2010-04-27 14:32 来源:《红旗文稿》2010年08 近期理论界关于“中国模式”这一提法的争论不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潘维教授对“中国模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较之西方300年的进步,中国60年的成就不依靠侵略和控制他国,更代表世界的进步力量;中国的成功在于以60年的奋斗开创了“中国模式”之路,而危机来自于偏离这条道路。潘维认为,中国模式包括三个核心部分,即经济、政治、社会模式。本刊记者主要就“中国经济模式”的话题采访了潘维教授。 记者:您怎么看待现在理论界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 潘维: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是模式。与描述历史道路不同,与总结历史教训也不同,模式是对成功原因的归纳。什么是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成功之路的理论解释。中国模式的基础是什么?是中华百年奋斗史、三千年王朝史、五千年文明史,还特别包括被消化为中华文明有机组成部分的外来文明。 有学者认为,模式是固定的,中国的60年是大变迁的60年,而且依旧处在变迁之中;改革方兴未艾,何来中国模式?然而,世界向来变动不居,正因为世界变动不居才需要理论知识。固态的理论来自动态的历史,解释动态的现在,启示将来的行动。换言之,模式为现实提供定义,为比较提供知识,为未来提供指南。 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以巨大代价换来的,不足为他国效仿,谈何模式?这里要说明,首先,总结中国模式并不是为了供他国效仿。中国模式是否给别国人民带来启示是别国自己的事情。其次,形成中国发展模式的历史代价确实沉重,但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代价的成就。美欧模式、苏联模式、日本模式,也都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历史明确记载着殖民战争,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贩奴蓄奴,两次血腥的世界大战,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还“合法”的种族隔离,更有延续不断的侵略战争。 还有人认为,今天的西方就是中国的未来,何必费力总结中国模式?在这些人眼里,共和国的前30年是失败,后30年是成功,而从失败到成功是因为“补课”和“接轨”,因为扭头走上了“普适”的西方道路。这种判断不仅浅薄,而且危险。迄今没有哪个后发国家成功地复制过西方模式。西方模式的基础是侵略性的军事、政治、经济机器。这个基础,中国不曾拥有,也不应该拥有。经过几代人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中国闯出了一条成功发展之路。忘记历史意味着轻薄,篡改历史意味着背叛。 正如过去反对迷信苏联教条,今日中国的迫切任务是反对迷信西方教条,防止洋教条把我国导入陷阱。中国道路的成功,挑战了西方经济学知识里的“市场与计划两分”,西方政治学知识里的“民主与专制两分”,西方社会学知识里的“国家与社会两分”。总结中国模式能够提供新鲜知识,促进我国学界对本土文明的自觉,从而促进“中国话语系统”的形成,以及“中国学派”的崛起。 记者:在您所提出的中国模式结构中,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这三方面的子模式,您为什么要归纳出中国经济模式? 潘维:经济成就是中国成功最明显的体现,经济模式也是中国模式的最外层。 在现代化的大众知识框架里,经济进步是人类进步的主要标志。中国发生了经济奇迹,世上几无异议。可一旦开始解释这个奇迹,中国学界就发生激烈争议。这一争议事关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事关中国能否持续稳定地进步。

中国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梦考试试题及答案 1.实现 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B A.四个现代化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______。 A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国家强大、民族振兴 C.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中国梦是 ______、现实的,也是未来的。B A.过去的 B.历史的 C.昨天的 4.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______的。 C A.大家 B.世界人民 C.每一个中国人 5.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______”。 B A.空虚 B.缺钙 C.缺失 6.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______,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A A.国家好 B.社会好 C.事业好 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______。C A.工作要求 B.工作准则 C.奋斗目标 8.______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 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民族振兴 C.富国强兵 9.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______道路。 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民族复兴 C.富国强兵 10.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____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_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 A. 爱国主义顽强拼搏 B. 爱国主义开拓创新 C.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11.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______的力量。 B A.社会各阶层大团结 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C.世界人民大团结 1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_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A A.人民 B.自己 C.社会 13.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 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______,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C A.信仰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B.制度自信、信仰自信、道路自信 C.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4.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______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 的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A A.中国革命历史 B.世界历史 C.中国历史 15.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______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 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B A.出人头地 B.人生出彩 C.历练磨难 16.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______上强大起来。C A.情趣 B.品格 C.精神

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梦是承继历史重任,复兴中华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富有丰厚的历史印记,更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一、聚沙成塔的富民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党执政力量之源,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由一个个具体、细微的小家梦汇聚而成。执政6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共产党员执政为民的理念,力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就是要实现人民福利最大化、幸福最大化,就是要让人民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

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出门能看碧水蓝天,生病住院有人承担,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梦要寓于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唯有这样,个人梦才能成真,中国梦也才能更加丰满、充盈。 二、兴邦务实的强国梦。 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梦想的花开、结果,也必然离不开现实的滋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梦需要我们不断夯实物质和文化基础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依靠经济和文化实力的提升来彰显。 回顾历史,中国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审视现实,中国掌握着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武器,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独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借鉴成熟,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并指导着中国奋发向上。 中国梦,是一个经济强国的宏愿,更是一个文化领跑的目标,我们唯有一心一意搞建设,全神贯注抓文化,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优秀文化。国家富强了,文化传承并弘扬了,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 三、同源共流的统一梦。

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之间的联系

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之间的关系 姓名:唐仕波学号:201421000506 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 摘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不能自我实现,也不是孤立实现,需要内外统筹。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完全脱离其他国家而独立存在,中国梦需要走向世界,寻求与国际的合作。相对于中国梦而言,第一,中国梦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梦,第二,中国梦是促进世界发展的梦。第三,中国梦是加强世界合作的梦。第四,中国梦是倡导世界共赢的梦。中国梦与各国的梦想共同构成了世界梦。本文认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梦是相通的;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会造福中国人民,也将造福世界人民。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世界历史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世界梦;共赢

目录 1.什么是中国梦 (3) 2.从国际的角度理解中国梦 (3) 2.2 如何实现中国梦 (4) 3.如何看待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关系 (5) 3.1.从中国梦解读世界梦 (5) 3.2.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的关系 (6) 4.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意义 (7) 5.总结 (8)

1.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①“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②人类和平、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稳定,体现了中国梦的最本质内涵,同样也构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未来美好梦想的基本元素。因此,外国友人谈到中国梦,虽有很多不同的感悟,却也万变不离其宗。正如比利时首相迪吕波对中国梦的解读:在中国,人民能够享受改革带来的好处,共享美好未来,这就是中国梦。 2.从国际的角度理解中国梦 2.1 中国梦的地位 为什么中国梦非常容易被理解,很容易引起共鸣了?答案很明显:因为这样的梦想不仅是中国人的追求,还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普天之下,虽然有民族差异、肤色差异、国家不同,但是各国人民都有盼望稳定、追求发展,希望过上安宁富裕的好日子的愿望。 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牵引许多国家的火车头”,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局部地区安全形势不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的一举一动都至关重要,“中国梦”的前景怎么样,更是关系着世界的未来发展。可以这样说,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背后,其实是在寻找机遇和信心。 “中国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习近平主席回应了世界的关注。“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说明中国的发展始终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和平发展方向,这将充分壮大和平正义力量。“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说明“中国梦”不是关起门来做自己的“小梦”,而是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大梦”。③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在与各国合作共赢中实现自身发展,这是中国的民族复兴与以往大国崛起争霸的最大区别所在。

陈平:中国模式的争议与中国道路的探索

陈平:中国模式的争议与中国道路的探索 [转载] 陈平:中国模式的争议与中国道路的探索[复制链接] 北京大学, 教授, 中国经济, 中心 感谢王艳灵的组织督促,感谢田国强、尹尊生、陆丁、史正富、张维为、刘昶、崔之元、吴敬琏、秦晓、唐毅南、李华俊、龙希成对中国模式问题富有启发的讨论与探索。错误之处由本人负责。 参考文献 Brzezinski, Zbigniew K. Strategic Vision, Basic Books, New York (2012). Campbell, T.Colin. and Thomas M. Campbell II, The China Study: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tudy of Nutrition ever Conducted and the Startling Implications for Diet, Weight Loss and Long-Term Health, Benbella, Dallas (2006). 中译本:T. 柯林?坎贝尔,托马斯?M 坎贝尔II, 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吕栾欣,倪婉君译,中信出版社,北京(2011)。Chen, Ping. “Three Dimensions of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in Looking for Solutions to the Crisi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Conference Proceeding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