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性学习基本步骤

研究性学习基本步骤

研究性学习基本步骤
研究性学习基本步骤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已经得到了落实,现在对其一般步骤进行介绍。

1、确定课题。

大多数研究性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课题开展的,所以第一个环节应该是确定课题。课题的内容来自三大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课题的确定方法可以是学生独立提出,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确定主题,找出研究方向。

2、划分小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活动最大的区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通常是以一个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可以相对固定也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但是无论如何一个合理、科学的分组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是课题实施的保证。而且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研究对象进一步了解和对研究方法适当运用的开始。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时间、地点还要包括适当的资料收集方法、工具材料的准备,特殊情况的应对等,尤其是必要的安全方案。

4、计划实施

根据计划实施具体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的问题研究现状,可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验验证、可以对有关的专业人士进行采访等等。实施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只有充分的占有真实的资料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施阶段要注意保持第一手资料,体验经历过程,在实际中注意安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5、整理总结

通过具体的实施过程,学生要整理分析搜集的资料,验证自己的假设,并综合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这是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如果遇到新的问题可以结合问题进行再次的相关研究,以便得出更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

6、交流展示

通过研究论文、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

行展示。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所思所得,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同学们学会分享、学会欣赏。

7、自我反思

在交流展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研讨、写作等方式,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经验与借鉴。

二、研究性学习中如何选择好课题

进行科学研究选题非常重要。课题选得怎样,关系到研究有无价值,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巴尔丁博士曾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一)怎样选择一个好课题

什么样的课题是好课题?对于纯粹的科学研究来说,要符合下面的要求:

1、目的性

科学研究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课题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如“节水洁具的设计”,目的就是节约用水。

2、科学性

科学研究是探索真理的活动。科学性是要求我们注重科学价值。所谓科学价值是指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也包括对不正确的科学结论给予纠正,对不完整的结论给予补充。

3、创新性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发明、创新、前进。科学研究的选题应体现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既可表现为理论、观点、概念的创新,又可以表现为方法上的创新以及应用领域的创新。

对于高中生来说,刚开始参与科学研究,不能要求过高,但必须做到能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4、可行性

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分析课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切实可行性。从主观方面看,自己是否具备课题研究必须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等。从客观方面看,是否有必要的资料、工具、经费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人力。(1)研究兴趣;(2)基础知识;(3)合作伙伴;(4)指导教师。

第二,物力。(1)研究地点;(2)实验设备。

第三,财力。(1)资料复印;(2)调研费用;(3)交通费用;(4)实验费用。

第四,时间。(1)预研究时间;(2)实验或收集资料时间;(3)撰写报告时间;

(4)答辩时间。

(二)课题的来源

一是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仔细地观察,然后提出问题是科学的核心所在。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做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

在最初阶段,你不应该过多地去顾及“高质量”,你只需要仔细观察你的周围,对每一事物提出为什么,然后试着给予回答。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大米中含有哪些成分?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影响水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除了大米以外,还有哪些粮食?其营养成分又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要吃粮食?世界上是否还有饥饿存在?为什么还有饥饿存在?如何才能防止饥饿?砍伐森林与粮食有关吗?等等。

准备一本笔记本,随时记下你所不能回答的问题,不管它是怎样一个问题。

坚持不懈地提出问题,这将会提高你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会由一个主题出发,提出各种问题。这将会提高你综合、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下面给出几个由主题出发而发散出去的问题。你可以试着挑一些别的主题,做些尝试。

常见的“动物”这个概念为例,从“动物”这个集合词出发,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不同的类别。例如,可以把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分成宠物类、家禽类、工具类(用于搬运、拉犁等)、食用类和其他用途类(皮毛用于制衣、

制鞋等),这是最直接的分法。每一个类别又都可以引发出来,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例如,你可以专门研究宠物狗,从宠物狗的分类、喂养、疾病的防治等进行资料的查找。你也可以从这些具体的动物出发,找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引发出若干研究学习的内容。如此发散出去,你可以得到许多研究课题。

二是文献资料中提出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我们从历史方面的文献资料中可以查到“夏商周的断代”以及“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等问题。又如我们从文学方面的文献资料中可以查到“曹雪芹的家世探究”以及“《红楼梦》续书的优劣”等问题。

不论问题出自何处,都需要分析整理选出适合自己的课题来作研究。

(三)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意课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难度过大,目前的能力还无法完成,如“夏商周的断代”问题。

如果课题过于简单,小学生也能完成,就不能够使自己综合运用在高中阶段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题的大小要适中。

题目过大(往往难度也过大),限于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如“《红楼梦》研究”,“中国诗歌的发展与演变”这类课题难度大,需要搜集大量资料,而且花费时间长,不适合高中生研究。不过我们可把它缩小为对其中某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的研究,如“贾宝玉是怎样一个叛逆形象”,“格律诗是怎样产生的”。

第三,课题的陈述要简洁具体明了。

确定研究课题,应当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来陈述。例如,有一个学生想研究高中生开设的阅读课对阅读成绩的影响,他把题目定为“高中阅读课”。这种宽泛的不包含任何问题的陈述显然不合要求,可以改成“高中生开设阅读课程对提高阅读成绩的影响”,这样就比较具体,也包含了问题在其中。

又如:“洗衣粉、洗洁精、工厂废弃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研究题目,因为仅洗衣粉、洗洁精就有许多种类。另外,“工厂废弃物”到底指那些,有多少也无法确定。这样一来,研究范围太广,而且无法操作。因此,这也不是一个好题目。

下面的例子是原题目和经过改进后更便于操作的题目。

原题目:水果蔬菜中VC含量的测定及日常饮食中的应用

修改1:常见水果中VC含量的测定(使研究内容集中化)

修改2:常见水果中VC含量是如何测定的?(使内容式陈述变成问题式陈述)另外,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科研课题的题目的表达形式:

×××的现状和展望“儿童电视剧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对×××的启示“美国中小学计算机应用对中国的启示”

×××的调查研究“我国高中生高考前后心理的调查研究”

×××的研究综述“黄土高原水资源的研究综述”

关于×××的思考“关于邮票打折现象的思考”

×××的探讨“关于贫困地区人口问题的探讨”

对×××的几点看法“对邮票打折现象的几点看法”

关于×××的研究“关于黄土高原水资源的研究”

×××的实验研究“自来水中余氯测定的实验研究”

×××初探“橘皮的构造及其使用价值初探”

对×××的再认识“对DNA的再认识”

浅议××ד浅议能源”

×××对×××的影响“家教对正常教学的影响”

×××之我见“中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的×××测定“92种中草药的血凝活性测定”

×××的处理方法研究“餐饮业含油废水工程的处理方法研究”

×××在×××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在CAI开发系统中的应用”

三、研究性学习应掌握哪些主要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读书报告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这里先介绍最常用的方法:调查研究法

一、什么是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地去了解、考察和分析社会和自然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探索其本质和规律而采用的研究方法。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调查研究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在研究性

学习中,调查研究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调查研究时,要深入实际,要通过各种方法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掌握实际情况,获得足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思考研究,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如:在开展《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上午饮食初步调查研究》、《关于农村老人赡养现状的调查》、《中学生与网吧》这些研究性学习专题时用到的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的类型:

1、普查(全面调查):指对研究对象全体进行调查。通过对全体研究对象的普查,可以了解全面情况,获得的数据、信息比较可靠。但当研究的对象数量多、范围广时,需花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等。如果要用这种方法,在选题上要尽量把范围缩小到力所能及的局部。如人口普查,教委系统经常要的教职工情况报表、学生情况报表等都属于全面调查类型。

2、抽样调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指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分析,用样本调查结果估测和推论全体。抽样调查,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时间,抽样调查要有足够的样本,样本要尽量分布广泛(如不同班级、男女生等等)。

在抽样调查中,被研究的对象全体叫总体或母体,抽出来进行调查的部分叫样本。抽样调查虽然是从全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分析而取得的统计数据,但它也可以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例如:在《初二年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研究性学习专题中,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法。调查对象范围要在二年级的八个班级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而且男女生比例要适当,所居住的社区要考虑,走读和住宿都要有一定比例。这样调查研究的结果才能更有价值。

当然在抽样调查中还包括随样抽样调查,非随机抽样调查等,这里就不一一详述。

3、典型调查:是指当研究对象没有个别差异或个别差异很小时,从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一个或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典型,对它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用其结果来概括总体的调查方法。

典型调查也可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后,选择研究对象有代表性的个体,进

行更深入、细致、具体、系统的调查,以保证所获信息和资料直至结论更准确、更可信。

在开展典型调查前,必须精心选择典型,可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例如:江苏应城市蒲阳初中严欣梅老师组织本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名胜古迹与诗词对联》。其中一个小组(7人)只选四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蓬莱阁为典型代表开展研究。这就是使用的典型调查法。

4、个案调查:个案调查是指对某个特定的对象作深入细致全方位的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个案调查对特定对象的调查研究比典型调查更加具体、深入、细致、全面。这种方法经常应用于社会调查中。如: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对一个事件做的深入细致的多层侧面与多角度全方位调查,都属于个案调查。又如:江苏省海安县西场中学的研究性学习专题《仲贞子的艺术人生》,就是个案研究。仲贞子是当地的书画艺术名人,知名度相当于我们大连市的于植元吧。8名学生组成的研究小组从四个方面(1、仲贞子取得艺术成就的原因是什么?2、仲贞子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如何?3、作为普通人的仲贞子是怎样的一个人?4、仲贞子退休以后有无建树?)开展全面而具体的调查研究。这就属于人案调查。

三、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1、现场调查法:也叫现场观察法,这是在现场,用感官及其辅助工具(如笔本、录音机、摄像机等)去了解、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调查方法。现场观察法是社会调查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使被观察者处于“原生态”,获得的数据更可靠。但它只能收集非言语行为方面的资料。

例如:要研究某一路段在一定时间内车辆和行人的密度、来住情况。用此种方法最方便。又如,上次学校用摄像机记录师生对马路上白色垃圾的态度就属于此法,我们得到的信息、数据非常真实可靠。

2、访谈法:访谈法是调查者根据预先的计划,围绕主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地直接交谈而获取信息的方法。访谈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可在征得对方同意后,用辅助工具(如录音、录相等)辅助记录,以便于整理使用。

访谈法有很多优点。首先是信息双向沟通。调查者和调查对象直接面对面,调查者可以对调查对象不懂的问题,做出解释,也可以从调查对象的言谈中发现

新的问题,还可以纠正调整调查对象的谈话中心。其次有些访谈是私下进行,时间、地点,可以双方约定,场合环境调查者还可调控,更有利获得真实的信息。另外访谈如果一次不理想,还可以约定再访谈,比较灵活。一般地讲访谈成功率较高。

访谈又有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个别访谈是调查者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访谈。集体访谈是调查对象有多人参加。访谈又分问卷和提纲访谈。问卷访谈是以问卷形式进行的;提纲访谈是调查者把问题列成提纲,即时发问调查对象,可以灵活机动地变换提问的次序和方式,对调查对象不理解或理解不正确的地方加以解释说明。

无论哪种访谈,都要事先经过周密计划,准备好问卷或提纲,访谈中态度要虚心、和蔼、平等、礼貌。要注意与调查对象的接触技巧、谈话技巧和记录技巧。

例如:在《仲贞子的艺术人生》专题研究中,调查者对仲贞子进行了两次访谈,用的就是访谈法。

在个案调查中一般都要用到访谈法。在抽样调查等方法中,有时也要用到访谈法。如《农村老人赡养现状调查》中就用到访谈法。

3、表格调查:就是通过表格进行调查。

调查者为了掌握相关信息和数据,设计含有调查项目的调查表格,发放给他人或自己亲自调查,把数据和信息直接填到表格中的一种方法。如某研究小组调查学生中父母外出打工情况,设计了如下的《父母外出打工人数据统计表》父母外出者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外出百分比

初一

初二

初三

4、问卷法:

问卷法是调查时应用最广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调查者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卷来收集所需要的资料信息,被调查者通过回答问卷的问题来提供信息。

问卷法简便易行,节省时间,收集的信息便于统计归纳、对比分析。问卷法采用的是无记名式,可以获得比较客观的资料。当然有时问卷发出无法全部收回,为尽量多地收回问卷,设计非常关键。

(1)问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问卷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四部分:问卷题目、导语与说明部分、资料登记部分、调查主体项目部分。每部分各有相应内容。

①标题很关键,一定要与研究目的相符,而且还要让人一目了然,词语设计能吸引人观注。

②导语与说明部分是写在问卷开头的一段话,主要包括下面内容: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对被调查人回答问题的指导及要求;调查者的个人身份或组织名称等。有的问卷此部分可省略。

③资料登记部分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住址,在设计问卷时这部分内容要根据后期分析研究的需要而定,并非基本情况多就好,有时不需要这项内容可以省略。还有的时候把需要的少许几项列入调查问卷的主体项目中。

④主体部分。就是要调查的关键内容。调查者把与研究目的有关内容设计成问题做为问卷的主要内容。下面重点介绍问卷的主体部分内容的设计。

(2)问卷中问题与答案的设计

根据问卷中问题的回答方式分三种类型。

①封闭型问题:在问题提出后,提供若干备选答案。让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只能从中选择答案。

例如:问卷一:关于《农村老人赡养现状》的调查问卷

(略)

问卷二:《关于中青年人养老观的调查》问卷

(略)

其中问卷一的所有问题和问卷二的⑴-⒀题都是封闭型问题。

②半封闭性问题:在问题提出后,提供若干个备选答案,让调查对象在其中选择答案;如果在备选答案中选不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答案,则在最后“其他”处填上自拟的答案。“其他”之前的答案是预先提供的,而“其他”是开放的,故称这类回答为半封闭型问题。

例如:问卷三:《关于中学生“人情风”调查》问卷(略)

问卷三的⑴⑵⑷⑺问题就是半封闭型的。

③开放型问题:只提出问题,不提供任何答案,由被调查者自拟答案,回答是不受约束的,这种问题就是开放型问题。

例如:问卷四:《关于初中生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

(略)

问卷四中的⑷-⑺均为开放型问题。

开放型问题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填空式,如:你最喜欢上的一门课是_______。

另一种是问答式,如:请你说说对研究性学习的看法?

问卷中封闭型问题占多数,半封闭型问题占少数,开放型问题个别情况下才采用。一份调查问卷中可只有一种形式的问题,也可几种形式的问题混和编排。

(3)编制问卷要注意的事项

①明确调查范围。在什么范围内调查,调查的是思想认识态度方面的问题,还是行为过程结果方面的问题,事先一定要明确。

②内容与目的相符。问卷中所有问题都要和研究目的相符合,无关的问题不要列入问卷中,所列问题要有较好的覆盖面,答案尽可能能反映调查问题的主要方面,问题不交叉重叠。

③问题数量适度。一份问卷回答时间尽可能在10-30分钟以内。题量多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题量小不利于得到调查的基本信息。题目要精心设计,控制时间,保持被调查者的兴趣。

④问题要易于回答,调查题应准确、简明、通俗、易答。问题不能超过回答者的知识和能力范围。问题的排列要由易到难,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开放型问题与敏感问题要放在问卷最后,问题的设计不要有暗示倾向,避免主观和感情色彩,不要涉及个人隐私太深。

⑤设计的问题及答案资料易于后期处理。

⑥问卷发放要组织好。不论是有组织发放,还是当面填答,都要及时回收,提高回收率,回收率在70%以上时才有价值。

关于问卷和问卷中问句与答案的设计等方面内容还有很多,希望大家自己主动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也是做为大家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

四、调查资料数据信息的处理

1、统计归纳资料数据:在全部调查结束后,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资料分类归纳、计算统计,以便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2、通过分析资料统计数据,调查者围绕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可从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也可通过资料数据验证假设。

3、得出结论、阐述问题,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总结阶段的最后一环,其任务是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调查研究的内容和分析结果。调查报告要求:尊重客观事实,凭借事实说话;抓住事物本质,提示事物规律,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写作的调查研究报告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因为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重视过程的前提下兼顾结果。学生经过调查研究全过程,又对调查信息资料认真处理后,调查的结论很容易呈现出来。这便是调查研究的学习过程,这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过程。但研究性学习也不能只顾过程,不管结果,在最后阶段还是要写出调查研究报告,越规范越好。

下面例举一个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借鉴。

《网吧与中学生》(节选)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吧对中学生的影响,我们对二百多名中学生和社会上不同职业的50多人我做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进入网吧现象十分普遍。高达96%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学生占到网吧顾客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造成中学生频繁出入网吧的原因有哪些呢?

其一、网吧中的电脑游戏对中学生极具吸引力,高达87%的中学生认为同龄人进网吧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以交友聊天为主要目的占10%左右,而以学习查找为主要目的的不到3%。

其二,网吧的收费(尤其是单纯的电脑游戏)低廉,只有2%的学生把“经济能力有限”作为制约自己出入网吧的首要因素。

其三,网吧业主的热情接待和优惠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学生进入网吧。分别有42%和18%的学生认为网吧业主对中学生光顾的态度“热情”和“过分热情”,也就是说有将近60%的学生认为网吧业主为了自身利益是欢迎中学生顾客的。

其四,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匮乏,也是中学生出入网吧的原因之一。有62%的中学生认为本社区没有吸引人的文化活动场所,有70%的学生认为社区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态度“不热情、冷漠生硬”,有66%的学生认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设备、图书等陈旧”,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三)调查结果还表明,大多数人认为网吧对中学生有不良影响。

约有85%的各界群众认为网吧跟游戏机室一样,甚至更有害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近70%的中学生有相同看法。

赞成取缔学校周边的众多网吧的,成人占80%以上,中学生占61%。

认为网吧对中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的占被调查总人数据的67%,28%的人未置可否,只有10%的人认为利大于弊。

认为网上交友和聊天十分无聊的中学生占56%,成年人占69%。

综合以上情况,本研究小组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对此现象引起重视,将网吧的管理纳入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之中。同时呼吁社会各有关部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更舒畅的文化活动场所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 其注意事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医学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可归纳为5个步骤:①科研选题,其主要任务是提出科学合理的假设,②科研设计,主要任务是围绕验证假设安排试验内容,③科研实施,从事调查或实验工作,搜集论证假设的证据,④科研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或调查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数据处理,揭示资料数据特征,⑤科研总结,通过整合资料统计结论,综合现象特征和专业知识,再经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使假说和数据资料按照逻辑规律结合起来,完成具体论证过程,使原假设成为结论,并进一步产生新的研究假设。 科研选题及其注意事项:首先要遵循科研选题的四大原则:①可行性原则,要求选题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是否具备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主要包括:1,研究者的知识结构。2,研究者的科学素质。3,研究者的个人性格特征。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对象、文献资料、设备条件、课题工作基础和经费与人力投入状况。②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也是科研选题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和价值所在。科研选题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前人没有研究的课题。2,补充前人的不足。③科学性原则,选题要科学合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已经证明是正确的已有的科学原理法则。④需要性原则,选题应该根据社会需要性来确定。 科研选题来源及优缺点:一,实际工作中选题:包括日常生活、教学活动、学术活动和偶然机遇。在实际工作中选题的优点是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局限性是研究的起点往往不够

行动研究的过程与实践

行动研究的过程与实践 [内容摘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及教师行动研究所遵循的程序: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基本阶段。同时也阐述了教师行为研究的基本模式,构建了以课例为载体、理念引领与行为跟进相统一的教师教育模式。 [关键词]:行动研究案例教学反思 一、课题的提出 行动研究的不同理论背景使得行动研究有了许多模式,由于每一种模式理论上的假设不同,关注的问题也就不同,在实施行动研究的步骤上也有一些差异,但在基本操作方面却是一致的。它遵循着一个问题研究的程序,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基本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基本阶段。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阶段,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计划的每一项工作就是理清行动研究者的困境,提出明确的研究课题,计划指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设想、构思、策划。计划意味针对问题,提出假设。任何假设都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因此,假设决定了研究的探索性。但是假设又并非臆断,它以科学理论为导向、以经验事实为根据,又经过研究者的论证和交流,因此,假设又具有科学性,正是科学性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假设也是一种走在行动之前的思想、一种先于事实的猜想,是研究者从思想观念上对未来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以能使行动研究活动更具有预见性。 行动是计划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行动意味着改革、改进和进步。它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验证性,检验计划方案的可行性。所有计划在行动之前都只是一种假设,它的科学性、有效性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以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作为研究者尽量按原计划行动,否则,检验也就无从谈起,研究的科学性也就无从保证。 第二,探索性,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行动绝不是按图索骥、按部就班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以求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在行动时,不能拘泥于事先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进行有根据的调整、变更。反映在课堂上,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反映在教师上,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身上;不是把学生当作一种对教的配合,而是把学生看成学习的真正主体和运行教学过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教育性,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任何行动都应该无一例外地遵循人道主义原则,体现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无条件地有利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知识讲解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 骤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已经得到了落实,现在对其一般步骤进行介绍。 1、确定课题。 大多数研究性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课题开展的,所以第一个环节应该是确定课题。课题的内容来自三大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课题的确定方法可以是学生独立提出,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确定主题,找出研究方向。 2、划分小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活动最大的区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通常是以一个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可以相对固定也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但是无论如何一个合理、科学的分组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是课题实施的保证。而且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研究对象进一步了解和对研究方法适当运用的开始。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时间、地点还要包括适当的资料收集方法、工具材料的准备,特殊情况的应对等,尤其是必要的安全方案。 4、计划实施 根据计划实施具体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的问题研究现状,可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验验证、可以对有关的专业人士进行采访等等。实施阶段

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只有充分的占有真实的资料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施阶段要注意保持第一手资料,体验经历过程,在实际中注意安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5、整理总结 通过具体的实施过程,学生要整理分析搜集的资料,验证自己的假设,并综合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这是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如果遇到新的问题可以结合问题进行再次的相关研究,以便得出更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 6、交流展示 通过研究论文、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所思所得,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同学们学会分享、学会欣赏。 7、自我反思 在交流展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研讨、写作等方式,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经验与借鉴。 二、研究性学习中如何选择好课题 进行科学研究选题非常重要。课题选得怎样,关系到研究有无价值,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巴尔丁博士曾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一)怎样选择一个好课题 什么样的课题是好课题?对于纯粹的科学研究来说,要符合下面的要求: 1、目的性

什么是行动研究,怎样进行行动研究

什么是行动研究,怎样进行行动研究 —、什么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是通过实践来使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理论得以检验和理论化的过程。 有以下几种特点:1、从研究目的看,为行动而研究;2、从研究对象看,对行动进行研究;3、从研究人员看,是教师进行研究;4、从研究范围看,是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5、从研究的方法看,学习、研究、反思、行动,四位一体。6、从研究过程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7、从研究结果看,是高质量、高效率,看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 1、行动研究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革新必革心”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按照行动研究的理念,教师是研究者,不再是单纯的执行任务者,具有了主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行动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师最有效的学习,使课堂实践变为教师最实在的工作空间。在研究实践中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新理念。 2、行动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角色变为研究者和学习者。在研究和学习中,教师与专家、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共同合作。日渐深入的教育改革使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计划、新的教学方法和设施等不断出现,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新、在情感与技能上适应,并需要教师对之做出评价,这种压力成为许多教师从事研究的动因。可以认为,行动研究是培养和促成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3、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改革 教师在充满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不断开展行动研究,把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行为,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模式。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和总结这些教改经验,丰富和充实学科理论体系,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必将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 4、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是仅靠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就可以转化生成的,也不是仅靠教学经验积累、阅历的增多而自然积累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也就是说,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内在地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在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研究工作――行动研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辨识,分清理论的优缺点;更完善地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教育、教学情境,更敏锐地洞察、更深入地分析、更恰当地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形成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案或措施,促进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科学与有效以及专业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步骤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步骤 篇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已经得到了落实,现在对其一般步骤进行介绍。 1、确定课题。 大多数研究性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课题开展的,所以第一个环节应该是确定课题。课题的内容来自三大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课题的确定方法可以是学生独立提出,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确定主题,找出研究方向。 2、划分小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活动最大的区别是在研究性学 习中我们通常是以一个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可以相对固定也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但是无论如何一个合理、科学的分组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是课题 实施的保证。而且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研究对象进一步了解和对研究方法适当运用的开始。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时间、地点还要包括适当的资料收集方法、工具材料的准备,特殊情况的应对等,尤其是必要的安全方案。 4、计划实施 根据计划实施具体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的问题研究现状,可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验验证、可以对有关的专业人士进行采访等等。实施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只有充分的占有真实的资料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施阶段要注意保持第一手资料,体验经历过程,在实际中注意安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5、整理总结 通过具体的实施过程,学生要整理分析搜集的资料,验证自己的假设,并综合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这是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如果遇到新的问题可以结合问题进行再次的相关研究,以便得出更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 6、交流展示 通过研究论文、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

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模式

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模式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 一、四环节( 四阶段)模式: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四个循环阶段。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一、二步行动。 "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考察"是第三个环节。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反思"是第四个环节。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二、六步骤模式具体步骤为: 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一)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三)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四)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五)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步骤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步骤 篇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已经得到了落实,现在对其一般步骤进行介绍。 1、确定课题。 大多数研究性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课题开展的,所以第一个环节应该是确定课题。课题的内容来自三大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课题的确定方法可以是学生独立提出,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确定主题,找出研究方向。 2、划分小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活动最大的区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通常是以一个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可以相对固定也

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但是无论如何一个合理、科学的分组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是课题实施的保证。而且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研究对象进一步了解和对研究方法适当运用的开始。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时间、地点还要包括适当的资料收集方法、工具材料的准备,特殊情况的应对等,尤其是必要的安全方案。 4、计划实施 根据计划实施具体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的问题研究现状,可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验验证、可以对有关的专业人士进行采访等等。实施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只有充分的占有真实的资料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

论。在实施阶段要注意保持第一手资料,体验经历过程,在实际中注意安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5、整理总结 通过具体的实施过程,学生要整理分析搜集的资料,验证自己的假设,并综合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这是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如果遇到新的问题可以结合问题进行再次的相关研究,以便得出更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 6、交流展示 通过研究论文、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 行展示。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所思所得,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同学们学会分享、学会欣赏。 7、自我反思 在交流展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研讨、写作等方式,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下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七个要素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七个要素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七个要素: 第一要素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如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首先针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有些物质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而有些物质,体积大小不同,质量却相同,提出设问。 第二要素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应让学生大胆猜想。对第一要素中提出的现象,学生可能猜想是不是与物质本身的某种特性有关呢?如果能找出表示这种特性的方法,可能会找出问题的答案。另外,既然涉及到体积和质量,进一步猜想:1.同一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2.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 第三要素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启发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研究方案,积极投入探索学习。根据前面的猜想,学生讨论后设计如下的探究方案:1.选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铜、铁三种物质作为探究对象;2.选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作为探究工具;3.分别测量三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4.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进行比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记录表中数据的计算、分析、比较后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1.对水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总相同;对铜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总相同;对铁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还总相同;2.但是,对水、铜、铁这三种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却不相同。因此,恰好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学生已获得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在物理学中,正是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为:ρ=mv。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例如对以上的探究实验,以问题的形式做如下评估:你的猜想与探究结果一致吗?探究过程中测出的质量和体积是对于同一研究对象的吗?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了吗?此实验方案和探究工具有什么缺陷吗?你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吗?等等。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探究实验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个环节还要求学生能对探究过程做出简单报告。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七个要素之欧阳家百创编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七个要素 欧阳家百(2021.03.07)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七个要素: 第一要素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如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首先针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有些物质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而有些物质,体积大小不同,质量却相同,提出设问。 第二要素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应让学生大胆猜想。对第一要素中提出的现象,学生可能猜想是不是与物质本身的某种特性有关呢?如果能找出表示这种特性的方法,可能会找出问题的答案。另外,既然涉及到体积和质量,进一步猜想:1.同一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2.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 第三要素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启发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研究方案,积极投入探索学习。根据前面的猜想,学生讨论后设计如下的探究方案:1.选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铜、铁三种物质作为探究对象;2.选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作为探究工具;3.分别测量三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4.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进行比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

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记录表中数据的计算、分析、比较后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1.对水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总相同;对铜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总相同;对铁这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还总相同;2.但是,对水、铜、铁这三种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却不相同。因此,恰好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学生已获得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在物理学中,正是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为:ρ=mv。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例如对以上的探究实验,以问题的形式做如下评估:你的猜想与探究结果一致吗?探究过程中测出的质量和体积是对于同一研究对象的吗?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了吗?此实验方案和探究工具有什么缺陷吗?你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吗?等等。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探究实验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个环节还要求学生能对探究过程做出简单报告。

分析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完整版

分析教师行动研究的基 本过程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分析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从实践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教师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确认,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研究的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就不会有研究的行动,没有研究的行动就不会有问题的真正解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教师确定研究的课题一定要有实践性,可行性,科学性。分析的问题是对被确定为研究课题的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方向进行把握,进而使要研究的课题变得更具体,更清晰的过程。④拟定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和策略。2、实践尝试行动,⑤这是教育行动研究最为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在行动中,既尝试可能方案与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也尝试问题的解决改善教育教学的可能性。3、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⑥按照研究计划有策略地采取了行动后,收集行动过程的相关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是教育研究过程的又一个步骤。“做”的怎样,还需要反馈、评价、修正。这要根据行动结果,对整个研究作出全面的评价,并进一步澄清产生新的问题的原因,作为行动研究的反思,进入下一个行动过程。4、归纳总结,⑦反思是在行动和观察之后做出的它既是行动的第一个行动的结束,也意味着行动研究循环的开始。反思的目的就在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这一环节是把整个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和收获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这是教师自己的成果,充满了教师自己的“行动”、“研究”的味道。因此,教育行动研究的每一个环节本身充满了行动与研究的色彩,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的过程,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一般分四个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进入问也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叫个阶段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 (1)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或课题。 学生选择和提出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准备,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地肯定,并引导学生讨论并完善研究性学习的项目或主题。 (2)制定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 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 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并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3.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中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4.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试卷装订规范

6: 菏泽试卷装订存档规范(试行) 试卷是评价教学效果和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材料,为进一步做好试卷存档工作,特制定如下规范: 一、试卷装订顺序及内容 试卷装订顺序自上而下依次为试卷封面、考场记录、课程学生成绩单、空白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试卷分析、学生试卷。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试卷封面试卷装订的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封面的内容要填写规范,笔迹颜色要统一。 2、考场记录考场记录由学校统一印制;表内所有信息、签名要齐全规范。 3、课程学生成绩单课程学生成绩单统一由试卷分析系统打印,A4纸型,院长签字确认;课程成绩单应与网上录入上报的成绩单一致。 4、空白试题一份,纸型与试卷纸相同。 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份,纸型与试卷纸相同。 6、试卷分析成绩录入结束后,从教务系统导出,并认真填写相关内容,做好对本门课程的反馈与总结。 7、学生试卷学生试卷顺序为课程学生成绩单名单顺序(按学号小号在上大号在下),随班重修学生的试卷排在所

随考试班级正常考试学生试卷后面,一并装订。 二、装订要求 1、试卷装订必须整齐,阅卷前用考试密封纸沿密封线左侧装订;批阅后用试卷封面沿装订线左侧装订;装订要整齐、干净、美观。 2.试卷封面内容填写要完整,笔迹要工整、规范。 3、装订的学生答卷数与学生成绩单上的学生数要一致。 三、装订试卷的编号 每个学期考试结束应立即对本学期试档进行整理编号卷存(各课程试卷编号见附表1),并填写《菏泽期末考试试卷存档一览表》(见附表2)。 四、艺术类专业试卷(作业)的装订与归档 根据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其试卷(作业)装订与归档规定如下: (一)各类理论课的试卷,严格执行学校试卷装订规范,并妥善保管。 (二)专业课试卷(作业)的装订与保管 1、试卷(作业)分类管理 (1)平面类试卷(作业) 平面类试卷(作业)指试卷(作业)的完成稿以二维形态展示,如素描、平面构成、书法等。这类试卷(作业)要拍成照片,保留电子档案。如特别优秀可保留部分原作。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

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课时1课时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研究技能与科学的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讨论、实践掌握研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重点掌握研究性学习一般过程。 难点适应并会运用科学的研究过程开展研究学习活动。教具 预习要求1、自主阅读教材的五大主题相关的过程指导,归纳研究的主要步骤? 2、详细阅读P106-P118的过程用表,熟知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教学过程】对高中生而言,在实施阶段,最常采用的是以下步骤。 第1步确定研究课题第6步中期班级交流 第2步成立研究小组第7步资料整理与分析 第3步制定研究计划第8步形成研究成果 第4步开题论证与交流第9步终期成果交流与展示 第5步实施研究方案第10步终期评价与反思 一、确定研究课题 最初的观察对一个课题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那些你观察到的,并且感兴趣的问题才可能转化成为你需要研究学习并能持之以恒的题目。 第一步是写下你的观察日记,这可能有很多内容,不妨把它们都写下来,最好能做一个观察日记。 再从观察记录中挑选出你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一问题去做一些资料收集工作,其目的是确认该问题转化成为课题的可行性。千万注意,要及时地记下资料的来源,因为论文撰写时要用到。 你也可以去询问有关教师和专家,从他们那儿得到更直接的指导。 从资料的分析中,可以确定你的课题的题目。课题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不要把课题定得太大,对你们而言,一年左右能完成的课题是比较好的课题;也不宜做太难的课题,因为你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很大一部分是在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对不容易确定课题的大小和难易,不妨去听听教师和有关专家的意见。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可以个人独立研究,也可以成立课题小组进行合作研究。一般来说建议同学们成立多人组成的研究小组,以便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三、制定研究计划 在研究课题和研究小组确定后,就必须写一份计划书。在该计划书中应该包含:课题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员安排、研究进展、成果形式、资金使用情况等。以下的表格可以作为你制定研究计划的参考。自行在教材五大主题中试制两个你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明确:尽量要求兴趣爱好近似者组建活动小组。

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模式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 一、四环节( 四阶段)模式: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四个循环阶段。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一、二步行动。 "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考察"是第三个环节。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反思"是第四个环节。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二、六步骤模式具体步骤为: 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一)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三)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四)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五)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一)选题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 题。 1.课题来自哪里? (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 (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 2.选题的一般原则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 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 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 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

自然辩证法(硕士)科学研究一般程序

1. 试述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并分析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1)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科研选题→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提出假设→建立理论→检验评论。 ①科学问题。所谓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矛盾,是科学认识中目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科学问题来源:第一,从新的科学事实与原有的科学理论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二,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三,从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四,从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解释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五,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同现有的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促需要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六,从怀疑中发现问题。第七,从机遇中发现问题。科学问题的来源还有:从各个知识领域、学科之间的空白区和交叉点上提出问题,如生物与化学之间、遗传学与免疫学之间的交叉点和空白区都可能提出科学问题;从不同的学科之间寻找具有共同特性和规律的问题;从不同学科之间的概念、机制、原理、方法的相互借鉴、移植形成的科学问题;通过阅读科技论文、搜集情报资料而发现科学问题;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论文答辩会、专题讨论会而发现科学问题等等,都是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的重要线索和途径。 ②科研选题。科研选题的原则:第一,需要性原则;第二,科学性原则;第三,创造性原则;第四,可行性原则;第五,合理性与效益性原则。科研选题还应注意选题的方法和艺术,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1善于抓住两门或几门学科相互接触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延伸自己科研的领域和视野;2敏锐地抓住研究中意外出现的机遇,调整课题、转向进攻,变副为主;3善于抓住矛盾,从中发现问题,制定课题;4勇于标新立异,突破传统;5学会站在“巨人肩上”制定课题;6善于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在各学科前沿选择课题;7善于接近哲学、文学的预见和科学幻想的启迪。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第一,调查研究、分析资料、发现问题。第二,初步论证和筛选课题。第三,专家评价和确定课题。第四,制定规划,确保实施。 ③收集材料。收集材料的方法包括: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调查方法。其遵循的原则包括:第一,容观性原则;第二,全面性原则;第三,典型性原则。 ④整理材料。整理材料的方法有科学抽象、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所谓科学抽象是指对已经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经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将一类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排除个别的、偶然的、外部的表面现象,抽取出普遍趵、必然的、内在的本质或规律,从而达到从个别中把握一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目的。科学抽象的形式有: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理想实验。科学思维的形式有形象思维和顿悟思维。其方法包括:演绎方法和非演绎方法(归纳方法、类比法、数学模型方法)。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技法包括:第一,头脑风暴法。第二,属性列举法。第三,奥斯本检核表法。第四,缺点列举法。五,形态分析法。 ⑤提出假设。即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它是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⑥建立理论。建立理论的方法包括:数学方法、假说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所谓数学方法,是指将数学成果工具化,利用数学所提供的概念、理论和规律,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序、形的分析、推导和计算,从而提示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方法。所谓假说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般实施过程

行动研究法及其一般实施过程 一、定义: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二、实施过程 (1)计划 即旨在改进现状的行动蓝图,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一般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尤其是第一、第二步行动计划。研究者可以依据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修改总体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 (2)行动 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进行实践,在行动环节也可以根据其他研究者、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 (3)观察 “观察”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对行动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观察。观察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 (4)反思 它是第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在反思环节中,在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行动的全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评

价,并为下阶段的计划提供修正意见。 “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是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 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2)合作性 行动研究将从事两种不同性质活动的主体——实践者与研究者结合起来,倡导教育理论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或教师群体内部的合作。 (3)及时反馈性 在行动研究中,实践者直接进入研究,缩短了信息往返节,且在不同人员间信息转换出错率大减,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更为迅速、高效。一旦出现较为有效的结果,可以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影响到教育实践过程。 (4)开放性 从研究过程看,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促成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总目标的指引下,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甚至更改研究课题,真正体现边行动边研究。 (5)兼容性 行动研究并非一种独立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方法。它是依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一、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中心分析法。在研究性学习中,不管研究任务复杂与否,每个课题都会有一个中心研究对象。基本能力作为一种基础性测试,一般不会把情景交待的比较繁琐,而是会把问题情境讲得中心突出,对象明确。学生只要围绕中心,紧扣对象,进行发散思维,应该不难提出问题。 (二)问题探究法。世间的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尤其基本能力所创设“情境事件”更是重视因果关系。在确定研究对象后,不妨就对象本身从多方面问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课题表述的小角度就清晰显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就可以称之为“课题”! 课题名称表述的基本要求 第一、表述要准确、规范、简洁、醒目 第二、要有可行性,范围不宜太大,内容不宜太抽象 第三、常用陈述式句型,不能是疑问、反问句。 比如:“怎样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应为“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方式的探究”。 1、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范围是什么(研究对象的限定),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交待清楚;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 3、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宇,实在太长,也可以用副标题; 4、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题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画龙点睛般地反映整个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同时,其可行性也是其至关重要因素。否则,看起来很有价值的课题也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例1】-下列研究课题缺乏可行性的一项是( ) A.教室粉尘污染及其对策研究B.探讨提高学习效率有关因素及分析 C.方便蚊帐架设计D.××学校高三学生课堂注意力情况研究 【答案】D 二、从课题出发设计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二)确立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如活动安排。采访提纲等。 (四)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时间、要求、及预期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和策略。 可以考查确立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即选题依据 这里“依据”主要是指“理由”。①在解决这类题目时,一般可以先从课题针对的对象(如课题名称里的关键词等)、课题主要目的(如意义等)、课题预计产生的影响(如研究结果的用途等)等方面作答。②有时,也可以结合兴趣爱好来做答。③切记,答案虽然具有开放性,但也必须紧密结合研究课题,不喊漫无边际的空口号。 【例2】某年级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年级学生身体健康情况调查”的课题。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写出课题的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