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

认知柑橘溃疡病,抓住防病关键,减少损失

溃疡病是柑橘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原属于细菌,是国内外的检疫对象。但现在全国的柑橘产区除少数几个县市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橙类面积较大的地区常造成严重为害。桔树受害后引致落叶、落果,树势衰弱,果实产量和品质降低,且不耐贮藏苗木受害后引致落叶、枯梢,严重时导致枯死。

【症状】叶片上先出现针头大小的浓黄色油渍状圆斑。接着叶片正反两面隆起,呈海绵状,顶部稍有褶皱。随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的火山口状。病斑多为近圆形,直径3~5毫米,常有轮纹或螺纹,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果实和枝梢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为严重,山口状开裂更为显著。病斑周围有油腻状外圈,但无黄色晕环。病部只限于果皮,不发展到果肉,病斑直径多为4~5毫米。前期发生的病斑隆起多,后期发生的较扁平。枝梢上的病斑与叶、果上的相似,但突起显著,无黄色晕环。病斑的大小、形状因寄主不同而异。在甜橙和柚类等较感病的寄主上的病斑一般较大而隆起在宽皮柑橘等比较抗病的寄主上的病斑则一般较小而略扁平。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柑橘病部组织内越冬。翌年温度适宜、湿度高时,细菌从病斑中溢出,借风、雨、昆虫和枝叶交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远距离的传播则主要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实。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组织上,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3~1o 天。不同柑橘品种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其中甜橙类严重感病,酸梅、柚、枳和枳橙次之,宽皮柑橘类较耐病,而金柑则抗病。刚抽发的嫩梢叶和刚形成的幼果,其气孔还未形成,病菌不能人侵。嫩梢叶在萌发后20~55天,幼果在落花后35~80天其气孔形成多且处于开放阶段,病菌易侵入而大量发病。此病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35摄氏度,最适为25~30摄氏度,高温高湿天气是流行的必要条件。暴风雨和台风给寄主造成大量伤口,更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柑橘苗木、接穗、砧木、种子和果实的调运要按规定严格实施检疫,防止溃疡病的传播蔓延。保护区发现病树、病苗立即烧毁。

(2)培育无病苗木。苗圃应选择在周围1000米以上无相橘类植物的无病地区建立,并建立无病优质母本园,就地供应无病接穗。

(3)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可采用营造防风林,以减小果园风速(尤其在有台风的地区能显著减少病害发生)及时防治潜叶蛾等害虫,减少虫伤。

(4)喷药保护嫩梢和幼果。苗木和未结果的幼龄树以保梢为主,在春、夏、秋梢萌发后20~30天各喷药1~2次。结果树以保果为主,在花谢后10天、30天、50天各喷药1次。梢果幼嫩期出现台风时,台风过后应立即进行防治。药剂可用:溃腐灵+大蒜油、氯溴异氰尿酸等。并适当增施生物菌剂(如地力旺等)

(5)冬季清园。剪除发病枝叶和果实,并集中烧毁。

柑橘砂皮病的发生规律 柑橘砂皮病的防治方法

柑橘砂皮病的发生规律柑橘砂皮病的防治方法 柑桔砂皮病,又称为树脂病或黑点病,属真菌性病害。在果皮上产生“砂粒麻点”,有些地方也戏称:皮肤病。近几年慢慢的成为柑橘主流病害,有些区域几乎发生率在80%以上。今天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下砂皮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吧。 1、砂皮发病流行规律 1.3月下旬到5月上旬主要危害叶片和幼果 2.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主要是危害新叶和果实,多以危害果实为主。 3.7-8月份叶片、枝梢、树干、果实均会为害。 4.9月份主要是危害叶片和果实。 2、诱发砂皮病主要因素 1.年底冻害,次年爆发。 2.果园通风条件差,长期湿度大易发病。 3.适宜的温度。树脂病在4-9月间最为流行,是因为树脂病病菌的发育适温是15-30℃,雨水充沛易发病。 4.树势弱易发病。特别是土壤酸性强、粘重、砂化等原因,而不利于果树生长造成树势弱的易发病。 5.缺钙、硅元素树易发病。 6.树体机械性损伤和冻害造成大量的伤口易发病。 7.偏施氮肥,会加重此病发生。 8.雨水偏多,气温适合,有利病害蔓延。风雨有利于病菌孢子的传播,

还影响及时打药,增加了防病难度。 9.冬季清园不彻底,因而为来年发病提供了病源。 3、砂皮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坚持“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并举,周年管理不放松”的方针。想单靠喷几次药解决问题是行不通的 1、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认真抓好清园工作,减少病源基数,冬季防寒防冻,减少伤口。 2、加强桔园土壤的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 3、抓好整枝修剪,剪除病枯枝条,集中烧毁,销除病源。 4、在春芽萌发,谢花2/3期、果实膨大期、抓准时机喷施农药。2、药剂选择 1、春、夏雨季:耐雨水冲刷的保护性杀菌剂为主; 2、果实膨大期雨水少的季节:内吸传导性强的杀菌剂为主。 4、药剂防治应注意的事项 1、多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砂皮病侵染期特别是在雨季,1个月喷一次杀菌剂保护是达不到防治目的。 2、春季雨水多时,用粘附力差无保护性的杀菌剂防病效果肯定差。 3、后期病菌已侵入树体组织后,还单独使用保护性的杀菌剂是不对的,应考虑以内吸传导性杀菌剂为主,保护性杀菌剂为辅,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柑橘溃疡病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

柑橘溃疡病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 摘要柑橘溃疡病对柑橘生产危害严重,世界许多国家将其列为重要检疫性病害。特综述中国近年来对柑橘溃疡病防治措施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柑橘溃疡病;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研究现状 柑橘溃疡病起源于印度、爪哇或亚洲的其他一些地区。在早期与柑橘疮痂病混淆,直到1913年才被描述为2种不同的病害,并于1915年分离并鉴定了病原菌[1]。柑橘溃疡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于亚洲的几乎每一个柑橘生产国和除了地中海国家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但因此病起源于亚洲,且以亚洲国家发生最为普遍,故又称亚洲病害[1]。该病害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省均有分布。它为害柑橘叶片、枝梢、果实,以苗木、幼树受害最重,造成落叶、枯梢、树势衰弱、落果等,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可为害芸香科数十种植物,传播途径广,传染迅速,危害严重,顽固难防[2]。 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对柑橘溃疡病的最终控制方法是彻底销毁受感染的所有柑橘树。我国对此病则采用综合防治办法,在无病区和新植区实行检疫,建立无病苗圃,在病区采用以栽培防病和药剂适时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逐步减轻危害。 1严格病害检疫措施 严格禁止从病区引入带病的果实、种子、苗木、接穗和带病的枳壳、桔子皮到无病区,如发现病株应立即退回或就地烧毁,以消灭病原。 2农业防治措施 湖南省(1996)采取合理品种布局,注重害虫防治,冬春修剪清园,施肥控梢,有效地减轻或预防了溃疡病的大面积发生和蔓延[3]。颜送贵等[4]认为种植抗病品种可控制溃疡病发生,同时对柑橘病区采取清园,集中销毁病叶、病枝,并喷布化学药剂降低溃疡病害基数。夏建平等[5]报道,浙江景宁县采取冬季清园、开深沟、降低地下水位、抹芽控梢、培肥养地等措施,一方面减少了初侵染源基数,另一方面直接增强植株抗逆、抗病力,不利于溃疡病菌的侵染,达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3化学防治 3.1防治时期 傅志华等[6]报道,溃疡病的药剂防治应在春梢展叶后7d用药,夏梢、秋梢最好萌芽后即用药。颜送贵等[4]认为生长季节抓住新梢自剪期喷药,4月下旬春梢自剪后第一次喷药,隔7~l0d再1次,连续2次,是防治溃疡病的关键;而6月入梅后,雨量多空气湿度大,最易生病,要注意及时用药。严秀琪

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

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试行) 为规范柑桔黄龙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发展动态,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规定了柑桔黄龙病菌监测区域、监测布点、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等要求。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地柑桔黄龙病的监测。 1 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柑桔、金柑属和枳属植物等芸香科植物的种植情况,柑桔黄龙病菌发生历史和现状等有关资料;制定简便易行的柑桔黄龙病菌监测计划。 2 监测区域 2.1 未发生区 重点监测疫情发生高风险区域,如:从疫情发生区调入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等芸香科植物的种苗及产品的地区,境外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引种种植区,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等芸香科植物种苗繁育基地等高风险区域。主要监测是否传入柑桔黄龙病菌。 2.2 发生区 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主要监测多年种植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等植物,并有柑桔黄龙病发生历史的地块。监测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 监测作物 重点监测柑桔属、金柑属、枳属等芸香科植物。 4 监测工具

剪刀、取样袋、手套、鞋套、小镊子、荧光记录笔、标签纸、记录表、消毒液等。 5 监测时期 在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类等苗或成年树春、夏、秋梢转绿后各调查1次,调查时间一般为5月上旬至11月中下旬,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作物的生育期确定具体的调查时间。 6 监测方法 6.1未发生区 6.1.1 访问调查 向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类的种苗育苗场和采穗圃、经销商、农技人员等相关人员询问有关柑桔黄龙病情况,初步了解疫情可能发生地点、时间、危害情况。对询问过程发现的柑桔黄龙病可疑性地区,进行深入重点调查,访问结果填写柑桔黄龙病田间调查记录表(附表1)。 6.1.2踏查 在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果树苗期和田间生长期进行踏查2-3次,代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 6.1.3定点调查 在访问调查和踏查基础上,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10株,统计发病株率。 6.2 发生区

柑橘黄龙病常规PCR检测技术研究与初步应用

柑橘黄龙病常规PCR检测技术研究与初步应用 摘要柑橘黄龙病是世界范围具有毁灭性危害的柑橘细菌性病害,在我国大部分柑橘产区发生,严重制约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黄龙病病原物亚洲韧皮杆菌核糖体16S rRNA基因设计了1对PCR引物HLBF468/HLBR877,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常规PCR反应体系,确定了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检测灵敏度比先前报道的常规PCR方法有了明显提高。利用建立的PCR体系完成了对广东和广西两省区果园柑橘黄龙病的抽样检测。本研究建立的常规PCR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技术应用于柑橘黄龙病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亚洲韧皮杆菌;常规PCR;灵敏度;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S 436.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88/j.zwbh.2017071 Abstract Citrus Huanglongbing (HLB)is a devastating bacterial disease on citrus in the world and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citru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approach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a pair of primers,HLBF468/HLBR877,designed from the ribosomal gene sequence of 16S rRNA of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and its sensitivity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revious reported PCR approach. The samples infected by HLB were collected from Guangdong and Guangxi and were tested by th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could be applie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HLB.

柑橘溃疡病有哪些危害症状 如何防治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有哪些危害症状如何防治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种植中的一大痛点,难防治、反复发作是溃疡病防治常见的问题。溃疡病和黄龙病一样,属于细菌性病害。难防难治理,而且果树一旦染病,将会终身带病,这也是治不好的原因。那么柑橘溃疡病有哪些危害症状?如何防治柑橘溃疡病呢?一起来看看吧! 柑橘溃疡病危害症状叶片、新梢及果实都能发病。柑橘溃疡病发生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死,直接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叶片染病症状:叶片染病时先在叶背出现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同时叶片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成近圆形、淡褐色病斑,不久表皮破裂,木栓化,中央灰白色凹陷,有细小的轮纹,周围有油渍状晕圈,严重时病叶枯落。 枝梢染病症状:新梢受害以夏梢较多,先出现油渍状小圆点,扩大后变灰褐色,木栓化,略隆起,中心有裂口,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甚至枝梢枯死。 果实染病症状:果实受害症状与枝、叶相似,但病斑较大且只限于在果皮上,隆起显著,果实木栓化,有放射状裂口,病果易脱落,品质下降。 柑橘溃疡病发病的主要因素1、寄主植物因素

品种植株抗病性:栽培柑橘的种类不同、品种不同,其抵抗柑橘溃疡病的能力差异也很大。其中以甜橙易感病,而甜橙中又以脐橙更易感病;其次为酸橙类及柚类。 树龄大小:通常幼苗、幼龄树更易感病。这是由于其多在夏季、秋季抽梢,抽梢次数越多,病菌侵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树龄越大则发病更轻。 柑橘生育期:通常柑橘溃疡病只侵入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而诸如刚抽的嫩梢、嫩叶、谢花后的幼果、老熟组织等则浸染较少甚至不浸染。幼果在落花30d左右开始发病,且果实越大,发病机率越高;至果实大部分转黄时则不再感病。 2.气候因素 通常高温、多雨的夏季为病菌的繁殖与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故在干旱少雨、低温的季节,即使果树处于嫩梢期也不会出现严重病害。 3.栽培管理因素 施肥不合理会对柑橘的营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如果偏施氮肥和磷肥,会对病害的发生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增施钾肥及农家肥会减轻发病。如果果园及时摘除夏梢并适当控制秋梢生长,则会柑橘溃疡病发病机率会明显下降。虫害也会对果园产生严重危害,比如潜叶蛾、恶性叶甲、凤蝶等,不仅会增加传播媒介,还会造成大量伤口,导致病菌入侵,加快疫情蔓延。 柑橘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病菌传入新区、

柑橘砂皮病表现症状及防治方法

柑橘砂皮病表现症状及防治方法 柑橘种植过程中,常出现各种病虫害,对柑橘的产量及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在这些病害中,其中有一种病害叫做砂皮病,有些地区叫做沙皮病,属于常见的柑橘病害,具有传染快,传播区域大的特点,是柑橘颜值的头号杀手。下面具体来了解。 柑橘砂皮病表现症状 柑橘砂皮病主要危害果实,对新叶、新梢和枝条也会有影响。柑橘果实患有沙皮病,幼果期会在表面形成黑色的不定形的硬质小粒点,病菌浓度高的时候则会变成泪痕状。成熟果实刚开始是水渍状,逐渐变成暗褐色,扩展后边缘会呈现波纹状。而新叶和新梢刚开始发病时是有透明的小斑点,往后会形成类似病果上面的黑褐色小点。枝条发病则表现为流胶或者干枯。

柑橘砂皮病发病原因 1、冻害。柑橘沙皮病可以在全年流行,但夏季雨季时才是发病的高峰期,主要也是冬春时期柑橘受冻害严重所造成的。 2、施肥。柑橘施肥不合理,土壤的通透性很差,导致树势差,营养跟不上,很容易发病。 3、透光条件差。柑橘修剪不及时,果园的树势过密,导致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差,排水不良,积水太多,树势衰退,抵抗力下降。

4、气候环境因素。气候环境一旦不好,果园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在梅雨季节或者是台风天的时候,连续的阴雨天气就有利于病菌的萌发和入侵。 柑橘砂皮病的防治方法 1、水肥管理 施肥可以提高果园抗病力,在施肥的时候要增施农家肥,生物有机肥,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钙肥这些。施肥后要合理地进行修剪疏果,协调营养的生长和结果,保持稳定的树势。由于沙皮病在湿度大的环境是特别容易滋生和传播的,所以在雨季及时注意排水是非常关键的。 2、冬季清园

在冬季清园时要使用杀菌剂消毒看,刮除流胶硬块以下及下部的腐烂皮层,清除果园中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完成后对树体的主干进行涂白处理,有效防止柑橘树受冻害,消灭在树体过冬的病菌和害虫。 3、药剂防治 在柑橘的不同的生长阶段所使用的药剂防治手段也是不相同的,落花时期的柑橘树,果农可以使用50%的苯醚甲环唑试剂的1500倍溶液进行喷抹。到了柑橘的幼果期和壮果时期要重点防治,在这期间可以用必得利药剂、安泰生试剂以及大生试剂,使用的剂量均为80%的800倍的剂量。柑橘果树处在幼果期时,当大风大雨过后要用60%的爱苗乳油的2000倍溶液进行喷雾,这样能有效的防治真菌感染,避免柑橘沙皮病造成的损失。 近年来,柑橘沙皮病开始流行危害,并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沙皮病是对果实伤害最严重的病虫种类之一,严重时会使果实完全失去他的商品性,因此果农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

柑橘溃疡病如何防治

柑橘溃疡病如何防治 柑橘溃疡病分布为害 柑枯溃疡病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在我闰分布普遍,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汀叫等省(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相橘叶片、杖稍和果实,以苗木、幼树受害最为严重。造成落叶、枝枯。果实受害引起落果,轻的带有病疤,影响品质和外观。 柑橘溃疡病症状 (1)叶片受害:开始于叶背出现黄色或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继而在叶片两面逐渐隆起,成为近圆形、米黄色病斑,不久病部表皮破裂,呈海绵状,隆起显着,木栓化,表面粗糙,灰白色或灰褐色。随后病部中央凹陷并呈火山口状开裂,且有微细轮纹,周围有黄晕,病斑直径一般为3-5uim,有时几个病斑聚合呈不规则形大斑。 (2)枝梢受害:以夏梢为重,病斑形状与叶上相似,但突起明显,周围无黄晕,严重时引起落。(3)果实受害:果实上病斑与叶片相似,但病斑较大,木栓化程度比叶部更为坚实,病斑限于果皮卜,发生严重时引起早期落果。 柑橘溃疡病病原 病原为野油菜黄单抱菌柑橘致病型Xanthonas cawpestiriS pv. citri(Hasse.)Dye.,属细菌。 柑橘溃疡病发病规律 柑桔溃疡病病菌生长鼓适宜温度为20-30摄氏度,最低5-10摄氏度,最高35-38摄氏度,因此高温多雨季节有利发病,且夏梢发病显着高于秋梢和春梢。且此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生严重。该细菌的生长、发育需要高温、高湿条件,但也能耐干燥,故在自然条件下,病菌在寄主组织内可存活数月。病菌潜伏在病组织(病叶、病梢、病果)内越冬,尤其是秋梢上的病斑为其主要越冬场所。第二年春天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病斑处溢出菌脓,借风雨、昆虫和枝叶接触传播到嫩梢、嫩叶及幼果上若这些幼嫩组织上有水分,20分钟病菌便能从气孔、皮孔或伤口侵人植物体内的细胞内。潜育期长短取决于柑橘品种,组织的老熟程度及温度,一般为3-10天。一般甜橙较宽皮橘容易感病;苗木及幼树比老树发病严重;偏施氮肥,夏梢发生多,潜叶蛾、卷叶蛾、恶性叶虫等害虫发生严重,品种混栽的橘园也发生较重。 柑橘溃疡病防治措施 (1)无病区及新发展橘园应严格禁止自病区引人苗木和接穗。 (2)建立无病毒苗圃,培育脱毒苗,选育抗病品种。 (3)冬季清园,发现病枝病叶及时剪除,将落叶、落果以及修剪下的病虫枝叶就地集中烧毁,彻底消灭病原。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幼、壮年树要注意培育春、秋梢,控制夏梢抽生;要注意及时防治潜叶蛾及卷叶蛾等害虫,减少伤口;新发展橘园选用抗病良种注意品种区域化,并避免混栽。 (4)成年树在叶片已展开转绿,幼树可提早在新梢抽出3cm以上时开始用药;幼果应在谢花后10天、30天、50天各喷药保护1次;秋季要注意台风过后的喷药保护工作。药剂使用(喜百农疮痂溃疡净),做到防治结合;柑橘疮痂病重在预防,提前避免病害的发生。在雨季到来之前,喷洒喜百农疮痂溃疡净,800倍稀释;如果病情已经出现,那么可以使用喜百农疮痂溃疡净+喜百农细无踪进行复配,效果杠杠的。

防控柑橘黄龙病主要技术措施

防控柑橘黄龙病主要技术措施 柑橘黄龙病是我县柑橘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的、危害极其严重的病害,该病防治的好坏关系到柑橘种值成功与否,这在生产中有许多实例。比如有的柑橘园种植后,还未产生经济效益,果园便因柑橘黄龙病严重为害,失去了生产能力。柑橘黄龙病相当于人类的癌症。现在防治柑橘黄龙病关键是预防和控制柑橘黄龙病的传播,这也是唯一的途径。 一、选择适宜种植的园地。在新建园时必须选择周边至少500米以内没有柑橘黄龙病的果园,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柑橘黄龙病的机会,为控制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创造条件,减轻了防治成本。生产上有“慢病先死”的说法,便是因为幼树较成年树多抽生1~2次新梢,在有病源的情况下,感染柑橘黄龙病机率增大,又因幼树较成年树忍耐力较低,极易被柑橘黄龙病击倒。因此,切忌在已感病的柑橘园附近建新的柑橘园。 二、种植优质苗木。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柑苗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今后柑园管理难易的程度,柑园生产能力的高低,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种植优质健康良种苗木是柑橘种植成功的根本保证。苗木的质量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组成:1、是苗木的的健康程度,首先是不带检疫性柑橘黄龙病和红蜘蛛等害虫,如果由苗木把这些病虫带入一个新开的果园,这为以后的生产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困难,特别是柑橘黄龙病。2、苗木的年龄,一般从种子播种开始计算起,有两年左右苗龄的苗木是最好的,超过3年以上的苗木(假植苗除外),种植后生势比较弱,管理难度增大。3、是苗木根系的完整性,在挖取苗木时,尽量做到少伤根。4、是苗木的品种,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首先是纯正品种,这要求育苗时,所剪取接穗的母树连续3年内果实品质好且丰产无劣变发生,其次是佔木纯正。另外在运输和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湿,防止苗木过分失水造成种植成活率低、种后恢复慢。因此购买柑苗时,应在有一定规模和信誉好的育苗场购买。 三、坚决消灭柑橘木虱,切断害虫带病菌传播途径。据相关资料报道,田间病树上柑橘木虱带毒率以3月、8月为高峰,带病源比率分别为83%、76%,是防止柑橘木虱重点时期。春季新梢数量多,气温回升,柑橘木虱为全年虫口密度最高时期。又春梢期食源、温度、天敌条件等因素均有利木虱繁殖与传毒,也是木虱迁飞高峰期,为一年中柑橘黄龙病感染的高峰期,柑橘黄龙病感染主要发生在3~5月,4月为感染高峰期,春梢期便成为防治柑橘木虱的重中之重,4月每10天防治木虱一次,3月和5月每15天防治木虱一次。7~9月秋梢生长期,要结合防治蚜虫、潛叶蛾等害虫,共防治木虱3~4次。防治木虱可选用20%好年冬乳油1500~2000倍、90%万灵粉2000倍、1.8%阿维菌素2000倍、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倍、40%速扑杀1000倍、18%吡丙醚悬浮剂2000~3000倍等农药。这样做,可实现田间柑橘木虱种群保持在低水平,能使柑橘黄龙病蔓延得到有效控制。 四、及时挖除病树,清除病源。挖除病树,是清除柑橘黄龙病在田间的病源,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幼年树,还是成年结果树,感染柑橘黄龙病后,极易表现出柑橘黄龙病症状。要加强田间监控,在春梢、夏梢和秋梢转绿后,进行逐株巡查,如果春梢转绿后又变黄的树、夏梢和秋梢无法转绿的树,或有斑驳叶的枝条,都是感染柑橘黄龙病的嫌疑树。一般来说,在正常的管理下,如无法确定黄化的原因,应判断为柑橘黄龙病树。在生产中,要做到宁可错挖,也不能遗漏。在挖除病树前,全圆可用蚜虱净或乐果等农药先喷雾一次,杀灭柑橘木虱,用药后的第二天即可挖除病树。通过坚决挖除病树,达到消除病源的目的,并结合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把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这是种植柑橘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 五、合理补植,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县是柑橘黄龙病的疫区,柑橘园内有黄龙病是很正常的事,问题是发病率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年发病率在2%以下应视为正常。一个柑橘园认真采取了挖除黄龙病树后,每年就有可能出现空地。利用好空地便可化解挖除黄龙病树

柑橘溃疡病防治原理

柑橘溃疡病防治原理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中的疑难病害,其致病诱因除品种因素、菌源因素、树势壮弱因素外,与冻害、台风伤害有直接关系,因为这两害导致树体(主要是树叶)受伤,构成细菌直接的侵染点,有些枝梢受冻后,营养传输受阻,新生枝条不壮,间接导致细菌侵染。果树受冻时虽然细菌也会大量死亡,但剩余的菌源找到寄主后会快速繁殖,在柑橘抽梢放叶时加重危害并再次繁殖,所以果园一但感染溃疡病,在传统防治方法下,难以解除病患,出现年年治、年年病的状况。 2016年三次冻害对柑橘的危害极大,有的已出现严重落叶现象,溃疡病严重爆发的情况不可避免,建议选用安全性高的中草药制剂,在天气回暖时春梢萌发前后早防重治,达到及早修复伤口、杀灭病原、营养复壮、解除病患的目的。具体方法及原理如下: 1.树冠及枝干喷雾:达到直接杀菌、修复伤口、营养复壮的效 果,使用产品溃腐灵50-300倍+沃丰素600倍,溃腐灵的使 用倍数视防治隐患的需要而定,天气回暖时马上进行,受冻 严重有菌源的园区,易发溃疡病的柑橘品种,应选用高浓度, 可酌情增加浓度。 2.展叶期300倍喷雾:直接杀菌、促进展叶、增加叶绿素含量, 加快叶片木栓化速度(转深绿素快),提高光合效能,增强作 物免疫力,减少菌源侵染几率,由于2016年初柑橘种植区普 遍受冻,所以春梢展叶前后,应选用高浓度、确保两次以上, 夏梢、秋梢时可结合防治多种病害的需要而确定浓度及次数。

使用产品靓果安200-300倍+沃丰素600倍。 3.植株灌根:对于受冻严重、树势衰弱、上年染病的植株,在 前述两个方案的基础上,可在春梢萌发起至夏梢萌发时灌根,越早越好,次数可选用一至二次。中草药制剂具有传导性好的特征,可以树头上的病从根部医治,达到传导杀菌(根部吸收的药液按照营养分配规律传导至叶片,从内而外杀灭叶片及枝梢的菌源),营养复壮,提高免疫力,多途径解除病患的目的。

柑橘常见的10种病害 柑橘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柑橘常见的10种病害柑橘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柑橘果肉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在柑橘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病害,下面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就为您分享柑橘常见的10种病害该如何防治,供果农朋友们参考,期待对您能有帮助。 1、黄龙病 柑橘黄龙病全年都能发生,春、夏、秋梢都可以出现症状,其中在秋、冬两季症状格外明显。该病是柑橘生长中威胁、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该病目前无药可治,被称为柑橘的“癌症”,该病是从根病开始发病,黄龙病的一个症状是叶片黄化,但是缺素黄化,并不是真的缺素,而是因为黄龙病引起的根部腐烂,造成果树吸收肥料能力降低,进而造成了叶片缺素。 2、柑橘疫病(苗疫病) 主要为害柑橘苗的嫩叶、顶芽和新抽的嫩梢,有时也可侵染已老熟的叶片和枝梢。柑橘苗疫病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之一,在各地果园中都有发生,易被误认为柑橘炭疽病。被害枝梢和叶片呈沸水烫状枯死,其上病斑不定形,淡褐色至褐色,潮湿时患部表面现衡疏白霉(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该病在潮湿高温天气发病严重,病菌扩散快。在春、秋季发病严重,应加强防范。 预防药剂可以使用代森锰锌、异菌脲等

治疗药剂可以使用烯酰吗啉或者甲霜灵等喷雾防治,连续使用2-3次。 3、柑橘疫病(褐腐病) 该病在高温多雨季节和成熟期易发生,初是叶片染病,呈黄色或褐色斑点,然后慢慢扩散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花瓣受害之后,逐渐扩散,整个花瓣变枯;高温高湿条件下,感病茎叶上会有灰色霉层;在叶鞘内,球茎表面或土壤中产生黑色菌核,可连年发生。 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以免造成严重损失。由于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所以要加强通风,注意开沟排水,以免造成果园积水过多,造成柑橘严重减产!发现病株及时铲除烧毁,消灭病菌。 成熟期以及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喷药防治,在高温高湿季节下雨之后及时喷施代森锰锌,异菌脲等预防;发病初期,可用烯酰吗啉、甲托、多菌灵等喷施防治,连续喷施2-3次。 4、柑橘树脂病 柑橘树脂病是一种弱寄生性的真菌病害。可能说树脂病有些人不熟悉,但是说到流胶病、砂皮病大家就都知道了,这些病是同一病原菌引起的。一般我们把侵染树枝枝干的病害叫树脂病或流胶病;对果皮和叶片的危害叫黑点病或砂皮病。发生严重时常造成大面积柑橘毁园,或运输中造成大量烂果。 ①流胶型多发生在主干分叉处及其下部的主干上,病部皮层变灰褐色坏死,渗出褐色黏液的同时散发一股恶臭味;②干枯型:病部皮层红褐色,略下陷,病健交界处有一明显隆起的界线。

柑橘黄龙病病原培养及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柑橘黄龙病病原培养及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宋晓兵,彭埃天,陈霞,程保平,凌金锋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由韧皮部杆菌属细菌(Candidatus Liberobacter sp.)侵染引起,是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当前正在世界柑橘产区迅速蔓延,已成为制约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柑橘黄龙病的症状以及病原的分离培养研究进展,阐述了病原的分子检测技术,包括PCR、双重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LAMP快速检测技术,并对病害的防控进行展望。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韧皮部杆菌属细菌;病原培养;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3)23-0065-05 Research advances of Citrus Huanglongbing pathogen culture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SONG Xiao-bing,PENG Ai-tian,CHEN Xia,CHENG Bao-ping,LING Jin-fe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High Technology for Plant Protection,Guangzhou510640,China) Abstract:Citrus greening disease(Huanglongbing)caused by bacterial(Candidatus Liberobacter sp.),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of citrus production,is currently spreading rapidly in citrus producing areas of the world and has become a key constraint factor of the citrus industry.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ymptoms of citrus Huanglongbing disease and pathogen isolation and culture,a detailed molecular pathogen detection technology,including PCR,double-PCR,real-time PCR and LAMP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and made the prospect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Huanglongbing;Candidatus Liberobacter sp.;pathogen isolation;detection technology 黄龙病是柑橘产业上极具毁灭性的病害,能侵染各种柑橘类植物,尚无有效的治疗性药剂,也没有抗(耐)病品种可供应用。当前柑橘黄龙病正在全球柑橘种植区逐步蔓延,如亚洲、非洲、阿拉伯半岛、毛里求斯、留尼旺和马达加斯加等地[1-2],是世界柑橘产业的重大威胁。鉴于林孔湘教授对黄龙病嫁接传染性所做的突出贡献,1995年在福州召开的国际柑橘病毒学家组织(IOCV)会议议定以黄龙病(Huanglongbing)作为该病害的统一名称[3]。 目前,柑橘黄龙病一致被认为是由局限于韧皮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侵染所引起,但至今尚未获得广泛认可的纯培养[4]。至少3种α亚纲相关的病原菌导致柑橘黄龙病,根据病原菌16S rDNA和β-操纵子基因的序列特征,以及传播媒介和病原的热敏性,将柑橘黄龙病菌分为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非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fricanus)和美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mericanus)3个种,直到它们可以人工培养,才可以被正式命名[5-6]。现将国内外柑橘黄龙病病原的分离培养以及病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害症状及危害 柑橘感染黄龙病后形成均匀黄化型或斑驳型黄梢,叶片黄化表现为多种症状,可能是均匀一致的黄化,也可能是黄绿相间的斑驳,后期呈现缺锌状花叶等一系列典型症状[7]。影响柑橘黄龙病潜育期的因素较多,其变化范围可由几个月到几年[8]。染病的柑橘树开花早且花多,只有少数能结果,果实偏小,无光泽,果脐常偏离一边,果皮颜色黄绿不均,有的蒂部为橙黄色,其余部分为青色,因而感染黄龙病的病果常称“红鼻子果”[9]。柑橘黄龙病症状复杂,容易与一些生理性病害相混淆,早期难以仅凭症状作出准确的诊断,感病的柑橘植株患病后可在3~5年内丧失结果能力,甚至枯死,最 收稿日期:2013-06-21 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科技重大技术研究项目(201201127)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粤财农[2009]380号); 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2A020200016) 作者简介:宋晓兵(1980-),男,在职博士生,助理研究员,E- mail:xbsong@https://www.doczj.com/doc/c410979697.html, 通讯作者:彭埃天(1962-),男,研究员,E-mail:pengait@21cn. com 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23期65

高温高湿柑橘溃疡病爆发我们怎么应对

高温高湿柑橘溃疡病爆发我们怎么应对? 溃疡病是是影响全球柑橘产业发展的重大顽固病害之一,柑橘一旦感染溃疡病,不是施点肥,打点药都能解决的,而且,药剂选择不对的话,防治效果不理想,反反复复很难彻底治愈,达不到解除病患的效果。病害发生时期在每年的4月上旬至11月下旬。 柑橘溃疡病危害症状 叶片、新梢及果实都能发病。柑橘溃疡病发生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死,直接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叶片染病症状:叶片染病时先在叶背出现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同时叶片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成近圆形、淡褐色病斑,不久表皮破裂,木栓化,中央灰白色凹陷,有细小的轮纹,周围有油渍状晕圈,严重时病叶枯落。

枝梢染病症状:新梢受害以夏梢较多,先出现油渍状小圆点,扩大后变灰褐色,木栓化,略隆起,中心有裂口,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甚至枝梢枯死。 果实染病症状:果实受害症状与枝、叶相似,但病斑较大且只限于在果皮上,隆起显著,果实木栓化,有放射状裂口,病果易脱落,品质下降。 柑橘溃疡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1、寄主植物因素 品种植株抗病性:栽培柑橘的种类不同、品种不同,其抵抗柑橘溃疡病的能力差异也很大。其中以甜橙易感病,而甜橙中又以脐橙更易感病;其次为酸橙类及柚类。

树龄大小:通常幼苗、幼龄树更易感病。这是由于其多在夏季、秋季抽梢,抽梢次数越多,病菌侵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树龄越大则发病更轻。柑橘生育期:通常柑橘溃疡病只侵入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而诸如刚抽的嫩梢、嫩叶、谢花后的幼果、老熟组织等则浸染较少甚至不浸染。幼果在落花30d左右开始发病,且果实越大,发病机率越高;至果实大部分转黄时则不再感病。 2、气候因素 通常高温、多雨的夏季为病菌的繁殖与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故在干旱少雨、低温的季节,即使果树处于嫩梢期也不会出现严重病害。 3、栽培管理因素 施肥不合理会对柑橘的营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如果偏施氮肥和磷肥,会对病害的发生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增施钾肥及农家肥会减轻发病。如果果园及时摘除夏梢并适当控制秋梢生长,则会柑橘溃疡病发病机率会明显下降。虫害也会对果园产生严重危害,比如潜叶蛾、恶性叶甲、凤蝶等,不仅会增加传播媒介,还会造成大量伤口,导致病菌入侵,加快疫情蔓延。

有机柑橘种植中五种溃疡病防治药剂作用评价

有机柑橘种植中五种溃疡病防治药剂作用评价 摘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防治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的有效有机药剂,以清水为对照,工农-16型背负手摇喷雾器喷雾,以咪鲜·松?代森铵和叶青双作比较,对比研究了硫酸铜钙?噻菌铜?四霉素?春雷霉素与王铜混配剂?水胆矾和两水硫酸钙结合体等5种杀菌剂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硫酸铜钙?噻菌铜防治效果较好,与咪鲜·松相当,四霉素?春雷霉素与王铜混配剂(加瑞农)?水胆矾和二水硫酸钙结合体防治效果较差,低于代森铵和叶青双;首次对上述药剂的抗雨水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加瑞农?咪鲜·松抗雨水能力最强,其次是硫酸铜钙?水胆矾和两水硫酸钙结合体,噻菌铜?四霉素效果较差,代森铵?叶青双最差?试验中各处理均无药害产生? 关键词:有机杀菌剂;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防治效果Effects of Five Bactericides for Controlling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 in Organic Citrus Orchard Abstract: Compared with Prochloraz·copper rosin, Ambam, Bismerthlazol and water,the effects of Copper calcium sulphate, thiodiazole-copper,Tetramycin,Kasugamycin and Copperoxychloride mixture,bordeaux mixture for controlling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 in organic citrus orchard were studied to filter out effective organic medicament by 16 worker carrying hand-type spray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pper calcium sulphate and Thiodiazole-copper had good effects corresponding to Prochloraz·copper rosin. Tetramycin, Kasugamycin and Copperoxychloride mixture,Bordeaux mixture came the second and were worse than Ambam and Bismerthlazol. It was the first time to assess the ability against washing from rainfall of the above medicament. Among the eight medicaments,Kasugamycin-copperoxychloride mixture and Prochloraz·copper rosin were the best; Copper calcium sulphate and Bordeaux mixture came the second. Each treatments in the process of trials didn’t produce phytotoxicity. Key words: organic bactericide; citrus canker; control effect 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简称Xac)是严重危害柑橘生产的检疫性病害,被世界许多柑橘生产国列为严禁传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1,2]?溃疡病是由一种杆状细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植物组织上越冬,靠风?雨?昆虫和枝叶交接从伤口?气孔和皮孔等处浸入而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高温多雨?刮大风利于病害流行[3],该病每年均可发生流行为害,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条和果实,引起落叶?落果和枝条枯死,削弱树势,降低果实产量和品质? 在我国,柑橘种植向规模化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柑橘溃疡病暴发风险增加?广

2017年柑桔黄龙病防控方案

南城县2017年度柑桔黄龙病防控专项 行动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县柑桔木虱及黄龙病防控工作,有效保护南城蜜桔产业安全,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柑桔木虱及黄龙病防控专项行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工作,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持“政府指导、群众参与”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落实部门职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发动广大桔农,全面开展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柑桔黄龙病危害性及危险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县、乡、村、村小组等各级组织作用,加强柑桔木虱及黄龙病的监测与普查,落实防控措施,开展群防群治,建立黄龙病综合防控长效机制,确保南丰蜜桔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全面开展宣传培训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宣传黄龙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传播途径、防控措施,提高全民对黄龙病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防控信心。一是召开乡镇柑桔黄龙病防控会议,各乡镇在3月份前要组织本乡镇党政班子、村组干部、农资经销商共同参加的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会议,部署2017年度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二是播放宣传光盘,各乡镇于3

月前利用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在各自然村播放黄龙病防控宣传光盘,播放率要达到100%。三是树立防控宣传牌,由县农业局负责制定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统一制作黄龙病防控技术宣传牌,各乡镇于3月前在本辖区各个自然村张贴或悬挂。四是张贴宣传标语,县农业局负责拟定黄龙病防控宣传口号、标语,由各重点乡镇在本辖区内主要路口、村小组及生产基地,利用墙面刷写、悬挂条幅、张贴喷绘等方式进行宣传,引导桔农主动参与柑桔黄龙病及木虱普查、防控工作。 2、签订村规民约。各重点乡镇要制定《柑桔黄龙病防控村规民约》,由各行政村与桔农签订,签订率要达到100%,不得代签。于2017年4月底前签订完毕。 3、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发放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全面普及柑桔黄龙病防控知识。一是要对全县农资经销商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并掌握经防治柑桔木虱为中心的南丰蜜桔病虫防治技术规程,并自觉为桔农在各防治时期配制对路的防治用药。二是要对全县乡村普查员进行培训,确保普查员能全面掌握监测方法并指导桔农。三是举办乡镇培训班,各重点乡镇要将县指挥部编印的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资料发放到每一户桔农手中,并对桔农进行全面培训,确保参训率达到100%,使每一户桔农能够识别柑桔木虱并了解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 (二)定点监测,全面普查 建立定点监测及全面普查相结合的柑桔木虱及黄龙病监

几种杀菌剂对柑桔溃疡病的生物活性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1):0038-0042http://xuebao.jxau.edu.cn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E-mail:ndxb7775@sina.com 几种杀菌剂对 柑桔溃疡病的生物活性 孙惠敏1,李保同1*,郭明程1,陈慈相2,谢金招2,刘德力3 (1.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330045;2.江西省赣州市果树植保站/赣南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3.江西省兴国县农业局,江西兴国342000) 摘要:为筛选防治柑桔溃疡病的有效药剂,按大田推荐使用浓度,用抑菌圈法测定17种非铜药剂和5种含铜药剂对柑桔溃疡病的毒力,并研究7种非铜药剂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福美双、福美双·溴菌腈、农用链霉素、金核霉素和琥胶肥酸铜·乙磷铝·硫酸锌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福美双·福美锌、大蒜素、络氨铜·络氨锌和盐酸吗啉胍·乙酸铜,过氧乙酸、噻唑锌、春雷菌素、中生菌素、琥珀酸铜和噻菌铜有微弱的抑菌作用,百菌清、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叶青双、复硝酚钠和井冈霉素无抑菌作用。大田试验结果表明,30%金核霉素WP500mg/L和72%农用链霉素WP200mg/L处理对柑桔溃病的防效分别为76.34%和74.94%,显著优于其它药剂处理;80%代森锰锌WP2000mg/L、50%福美双WP400mg/L和50%福美双·溴菌腈WP500mg/L处理对柑桔溃病的防效分别为70.36%、66.55%和69.37%,与对照含铜药剂20%噻菌铜SC67mg/L处理无显著差异;大蒜素和叶青双对柑桔溃病防效较差,6%大蒜素EC120mg/L和20%叶青双WP400mg/L处理对柑桔溃病的防效分别为41.84%和21.82%,显著低于对照含铜药剂20%噻菌铜SC67mg/L处理。 关键词:杀菌剂;柑桔溃疡病;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S482.2;S436.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286(2011)01-0038-05 Bioactivity of Several Bactericides against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 SUN Hui-min1,LI Bao-tong1*,GUO Min-cheng1, CHE Ci-xiang2,XIE Jin-zhao2,LIU De-li3 (1.College of Agronomy,JAU,Nanchang330045,China;2.Station of Fruit Tree Protection of Ganzhou City,Ganna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Navel Orange,Ganzhou341000,China;3.Agricultural Bu-reau of Xinguo County,Xinguo3424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creen effective bactericides against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the toxicity of17non-copper fungicides and5copper fungicides against the strain of X.campestris pv.citri in the green-house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inhibition zone,and the efficacy of7non-copper fungicides in the field was tes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nzoceb,thiram,thiram-bromothalonil,agricultural streptomy-cin,aureonucleomycin and DT-fosetyl-aluminium-zinc sulfate had the strong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athogen,thiram-ziram,allicin,cupric tetramminosulfate-zinc tetramminosulfate and moroxydine hydro-chloride-cupric acetate had relatively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peracetic acid,Zn thiazole,Kasugamycin,Zhong 收稿日期:2010-05-04修回日期:2010-11-06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61B05) 作者简介:孙惠敏(1985—),女,博士生,主要从事农药学研究,E-mail:huimin729@163.com;*通讯作者:李保同,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药学研究,E-mail:libt66@sina.co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