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防水工程的事故分析及处理方法

地下防水工程的事故分析及处理方法

地下防水工程的事故分析及处理方法
地下防水工程的事故分析及处理方法

地下防水工程的事故分析及处理方法

方颖

【摘要】:地下室防水处理是保护建筑产品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地下室防水工程常见的事故分析,防水施工及处理技术。

【关键词】:地下防水工程;事故分析;处理方法

Underground waterproof engineering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method

Fangying

【Astract】The basement water-proof treatment is to protect the building product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terproof project common accident in the basement analysis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

【Key words】Underground waterproof project; The accident analysis; Processing method .

常言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作为高层建筑保护神的地下防水工程越来越重要。地下室防水工程处理得好,就能使建筑产品坚固耐用,发挥其使用功能。反之,处理不好,地下室渗漏,则给建筑物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作好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产品质量的一重要方面,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事故主要表现为地下室的渗漏,其漏水形式一般分为:点渗漏、缝渗漏、面渗漏三种。

1、地下室的孔眼渗漏

事故现象:在地下室的墙壁或地板上,有明显的渗漏孔眼,地下水由这些孔眼中渗出或流出。

原因分析:在混凝土中密集的钢筋或有大量预埋件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孔洞。混凝土浇灌时浇筑高度过高,产生分层离析,出现成片的蜂窝,有的甚至贯通墙壁。混凝土振捣不力而使混凝土出现蜂窝、空洞。

2、地下室的裂缝渗漏

事故现象: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形状不规则,有水平裂缝、竖向裂缝、斜向裂缝等,地下水会沿着这些裂缝渗入室内,造成渗漏。

原因分析:混凝土裂缝既有收缩裂缝,也有受力裂缝,主要原因有:

(1) 施工时混凝土拌合不均匀或水泥品种混用,使混凝土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2) 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使混凝土墙、板断裂,导致渗漏。

(3) 混凝土结构刚度不足,在土的侧压力及水压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出现裂缝。

(4) 水泥质量不好。

3、地下室混凝土施工缝的渗漏

事故现象:地下室工程的底板和墙体交接处按施工技术要求留设了施工缝,这些施工缝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地下水会沿着这些缝隙渗入室内,形成渗漏。

原因分析:(1)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不当。施工缝应留在距底板以上200mm的墙上,

施工缝的形式应为企口式、高低式。

(2)新旧混凝土接头部位产生收缩,使施工缝开裂。

(3)混凝土振动不密实。

(4)新浇混凝土时,未在施工缝处先铺一层水泥砂浆,造成新旧混凝土不能紧密。

二、地下室防水做法

1、地下室外围护结构防水项目分为砼结构工程、抗渗砼结构自防水。地下室基础底板抗渗等级为0.6Mpa防水结构砼的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等级高一级(0.2Mpa)。

2、基础底板防水层为两道,采用卷材—涂料相结合防水防案。卷材采用1.5㎜厚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采用2㎜厚聚氨脂防水涂料。

3、地下室外围护结构除地下室外墙抗渗砼结构自防水外,同样两道防水层,采用卷材—涂料相结合防水方案,卷材采用1.5㎜厚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 防水

涂料采用2㎜厚聚氨脂防水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采用40厚聚苯板。侧墙保护层以外开挖1米以内采用2:8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压实系数>0.95。

4、地下室顶板不在上部建筑主体内时,顶板上应作防水,防水层同样采用卷材—涂料相结合防水方案,防水层保护层为50㎜厚C20细石砼。

三、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3.1 外防外贴法施工

外防外贴防水法,即在底板垫层上铺设卷材防水层,并在围护结构墙体施工完成后,再将立面卷材(防水层)直接铺贴在围护结构的外墙面,然后采取保护措施的施工方法。其优点是随时间的推移,围护结构墙体的混凝土将会逐渐干燥,能有效防止室内潮湿,但当基坑采取大开挖和板桩支护时,则需采取措施,以解决水平支撑部位影响防水层施工的问题。

3.2外防内贴法施工

外防内贴法是在底板垫层上先将永久性保护墙全部砌完,再将卷材(防水层)铺贴在永久性保护墙和底板垫层上,待防水层全部做完,最后浇筑围护结构混凝土。这是在施工环境条件受到限制,难以实施外防外贴法而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

3.3离壁式衬砌防水施工

该方案除在围护结构的混凝土墙体及其内表面采取防水措施外,为达到使用功能要求,再在主墙内侧增设1道离壁式内墙。该设计方案虽属多道设防并有利于排水,但存在造价高,围护结构墙体不易得到充分干燥,以及较难确保柱、墙混凝土接缝部位的水密性等问题。

四、工程实例

本工程为青岛经济技术保税区某大厦,建筑面积1.8万m2,地上为18层,地下为2层,地下高度为5.5m。根据地下工程结构的特点及所处环境的要求,在防水设计时坚持多道设防、刚柔防水材料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即基础底板采用结构自防水方案,混凝土抗渗等级P8。地下室外墙采用结构自防水与材料防水层相结合方案,即:P8防水混凝土外墙粘贴2层4mm厚SBS防水卷材,采取外防内贴施工法。

4.1易出现的施工问题

(1)若防水保护墙一次砌筑高度过大且措施不当,易发生墙倒和人员伤亡事故;(2)若措施不当,不能保证外墙防水保护墙与建筑物共同沉降,将造成防水层拉裂,建筑物的防水设防被破坏;

(3)变形缝、施工缝、接头处、穿墙管和预埋管连接处等部位易出现渗漏;(4)浇注防水混凝土时,只注重级配和外加剂而忽略了施工质量,水灰比控制不严,振捣不实,产生蜂窝、麻面、孔洞等。

(5)接头处粘结不密实,出现空鼓、张嘴、翘边等现象。

4.2 措施

(1)地下室防水采用外防内贴法,要考虑保护墙与结构墙同时沉降,防止保护墙与结构墙发生剪切而造成防水位:为使保护墙与结构墙体同步沉降,应将保护墙“生根于”基础垫层上,以保证垫层有足够的强度支撑保护墙。

(2)考虑到保护墙失稳问题,应增加构造柱及圈梁。从永久性沉降缝开始,两侧每3m增加一构造柱,构造柱生根于新增加的垫层圈梁内,墙体高度方向每隔3m增加1道水平圈梁,与构造柱相连接。施工时沿外墙内周边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满铺脚手板。

(3)变形缝、施工缝和接头处等部位嵌填、粘贴或注入柔性或弹性防水材料后,表面应涂刷防水胶,如图1、图2所示。穿墙管和预埋管处严密堵塞后,在管与地下室壁面连接根部,将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涂刷在距管道中心20cm以上范围,涂刷量约2kg/m2,经24h固化后,再铺贴防水层。

(4)高压清水冲刷墙面,并用钢丝刷清洗泥浆等附着物,并剔凿墙体表面及缝隙间酥松混凝土和浮浆,再用钢丝刷加水清洗然后进行补浆。

(5)在铺贴SBS防水卷材时,注意粘结剂应涂刷均匀,严禁露底,且不宜反复涂刷形成凝胶。铺贴时及时按横向顺序用力滚压使其粘牢,并处理好收头。对卷材搭接重叠3层的部位,用聚氨酯密封膏填充封闭。出现翘边等粘结不良时,及时撕开并清理干净,根据形状将卷材剪口,重新铺实,然后附加卷材铺贴封严。

五、地下室防水处理技术

1、地下室防水工程的原则

地下室防水工程的作用是确保地下水和滞留水不渗透到室内,保证地下室内干燥,为停放汽车,设备运行以及生产、工作。储藏等方面提供干燥清洁的环境条件。另外,地下防水层还起到保护地下建筑结构的作用,不能让地下水浸泡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结构渗水,会导致钢筋锈蚀,断截面减少、膨胀,混凝土裂缝增大,抗压强度减弱,建筑基础受损,建筑物寿命降低,最终危及建筑物安全。

地下室防水技术的原则。地下室防水必须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有裂缝和施工缝沉降缝的部位要以柔克刚,止水带要达标。管道口四周要加强处理。正负零下施工缝要加强。地下工程防水原则应紧密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区域地形、环境条件、埋置深度、地下水位高低、工程结构特点和修建方法、防水标准、工程用途和使用要求、技术经济指标、材料来源等综合考虑并在吸取国内外地下防水的经验基础上,坚持遵循“防、排、截、堵,以防为主、多道设防、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地下钢筋混凝土外墙,底板均应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防水混凝土的设计壁厚和地下水的最大水头值。

独立式全地下室工程应做全封闭,附件是全地下室半地下室防水设置则应高出室外地坪标高至+0.000m以上。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层可在室外平坦处改用防水浆完成设防高度。

地下室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施工应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保证防水效果。在特殊要求下可采用架空地面和夹壁墙。

地下室外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层,如聚苯板式聚乙烯板等。

2、质量保证措施

(1)聚氧酯防水涂料保证质量的关键是配合比正确,搅拌充分,根据气候条件随伴随用,薄涂多刷,确保厚度,涂刷均应,养护充分。

(2)严把材料关,确保使用合格优质材料,材料进场后应现场进行抽样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勤督促检查,保证施工精细。

(4)基层要满足防水施工要求,经有关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涂料施工。

(5)在浇筑混凝土保护层过程中,不慎损坏的防水层要及时修补。

参考文献

【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

【3】苏敏涛. 杨健岳解析地下工程防水几项优化处理技术广州建筑,-77():5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word版)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引言 建筑工程防水层在某些位置上由于应力集中, 变形频繁, 雨水冲刷严 重或外力损害, 会较早地出现局部损坏, 导致整个防水层末到耐用年限即需返修。因此, 在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中, 对容易造成局部损坏的薄弱部位应设置增强层, 以提高防水层的整体设防能力, 延长整个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1 影响防水工程质量的因素 1.1 材料方面的因素防水材料的质量好坏, 是能否搞好防水工程的基础。而目前国内的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较多, 产品质量各异, 而目前国内的防水材料市场又比较混乱, 不少劣质防水材料充斥市场, 如将不合格的防水材料 使用到防水工程上, 必将严重降低防水工程质量。 以纸胎油毡和防水涂料质量情况来分析, 可以看出:①石油沥青纸胎油毡中的原纸质量下降。50年代的原纸中废旧布浆含量较多, 并含有一定数量的粗毛, 而现在多用废纸和草浆, 使油毡的拉伸强度降低, 延伸率减小, 含水率增加, 质量下降。②原纸密实度增加, 吸油率降低。浸油率由140%~160%下降到115%以上, 由于沥青浸不透原纸, 易造成油毡脱层、腐烂。③石油沥青质量不好。60年代以后, 使用了含蜡量、含硫量较多的国产石油沥青生产油毡, 导致油毡老化性能差, 易流淌和脆裂, 且沥青中的石蜡具有迁移性, 易使油毡防水层逐渐失

(整理)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 1.1施工图 1.2 施工图纸 1.3 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1.4 主要图集

1.5 主要材料标准 二、工程概况 2.1建筑概况 北京联讯工贸有限公司综合用法工程,建筑面积9095m2,地下一层,层高4.20m,建筑面积1445㎡。地上九层,层高均为3.90m,地上建筑面积7650㎡。主体檐口高度为35.4m。首层±0.000m相当绝对标高43.45m;室内外高差0.60m。 2.2结构概况 工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局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三级;建筑结构及构件的安全等级: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框架抗震等级:二级。 基底标高-5.6m,局部-8.05m,基础底板厚度600mm,局部800mm。剪力墙厚度为250、300、400mm厚。 2.3地下防水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防水设计等级为一级,二道设防,即钢筋混凝土外墙结构自防水,强度等级C35,设计抗渗等级P6,底板防水和混凝土外墙外防水采用柔性防水层,3mm+3mmSBS改性沥青卷材,外贴60厚膨胀聚苯板(EPS板)保护层。 基础肥槽回填土,自结构外墙500~800范围内用2:8灰土分层夯实,灰土层外用素土分层夯实。 底板防水做法(设计做法):CFG桩复地基褥垫层(素土地基)→150 厚C15 混凝土垫层→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基层处理剂→3+3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低挡卷材隔离层(保护层)→50厚C20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板自防水→面层详地面做法。 地下室外墙侧壁防水做法(设计做法):钢筋砼侧壁结构自防水→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基层处理剂→3+3厚SBS聚酯胎改性沥表防水卷材→60厚膨胀聚苯板保护层→500~800宽2:8灰土分层夯实→素土分层回填夯实。

【AAA】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doc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案例及事故案例分析 ======单选题部分====== ? 1.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当现场出现结构板双层双向钢筋的上层钢筋下陷的问题时,我们的处理建议是(C) o A地下室顶板上需堆载施工时,必须明确设计使用荷载,均匀堆放施工材料,避免超载施工 o B在浇捣柱砼前,柱钢筋未作定位,钢筋无法与上层柱筋对齐,产生弯折 o C加强钢筋工程的阶段性验收及砼施工旁站控制 o D地下室后浇带大梁梁底无保护层,严重违反规范要求,影响梁使用寿命 ? 2.室内墙地面饰面工程施工时,现场出现内墙大面空鼓裂纹问题的原因是() o A商品砼坍落度过大,面层收缩形成裂纹 o B内墙粉刷砂浆配合比失控,强度很底,黄砂含泥量高且为细砂 o C外墙干挂石材收口于铝合金窗顶处,雨水渗入干挂石材空腔内流向窗顶部位,从窗顶薄弱处渗入室内 o D因房屋交付时,室内为毛坯,阳台进行地砖施工,室内外高度接近一致,阳、露台地砖为干粉砂浆铺贴,当雨水飘落到地面后从砖缝渗入干粉砂浆层,且阳、露台多为内坡,渗入雨水在干粉层内于墙根部位形成积水,积水沿砖墙渗入室内。 ? 3.以下不属于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决定的是() o A强度 o B和易性 o C经济性 o D坍落度 ? 4.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或K2O)与()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若干午(数年至二、三十年)逐渐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导致混凝土失去设计性能 o A原料 o B骨料 o C水泥 o D水 ======多选题部分====== ? 5.以下属于外墙面工程施工时出现的现场问题的是() o A阳台外边梁上在进行室内装修后收口不合理,影响外观 o B屋面露台防水未施工,墙面石材施工已完成,施工程序颠倒,墙根与屋面露台防水无法施工 o C门厅前正面自由落水不合理 o D窗顶装饰线两边出现大小头现象 ? 6.预留预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事先翻样制作,并注明(),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的加固进行检查,保证拆模后预留预埋位置的准确,浇筑后及时复测,出现偏差及时调整 o A位置 o B标高 o C尺寸 o D形状

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法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4939 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法标准范本 In the collective, in order to make all behaviors ha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ll people abide by the unified norms, so that each group can play the highest role and create the maximum value. (管理规范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法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管理规范文件适合在集体中为使所有行为都有章可偱,所有人都共同遵守统一的规范,最终创造高效公平公开的的环境,使每个小组发挥的作用最高值与创造的价值最大化。文件可用word 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法 1、防水的技术技术标准及要求 本站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粘性土、粉土及砂类土中,地下水埋深0.7~2.2m,水位变幅1.0~2.0m,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防水原则:"以防为主、多道防线、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防水等级:地下车站及出入口通道均按一级防水等级设计,结构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风道、风井防水等级为二级,不允许漏水,可以有少量偶见的湿

渍。 2、车站围护结构防水 本站围护钻孔灌注桩外设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进行外围防水,详见8.3节。 1) 围护结构自防水 某东路站围护结构采用Φ800@1600钻孔灌注桩加Φ600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改善和提高围护结构自身防水性能,是围护结构的基础。 (1)挖孔定位准确,施工中加强测量,保证挖孔桩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在允许范围内。 (2)混凝土配和比设计应科学合理,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比施工,加强捣固,确保桩身混凝土密实性。

浅析建筑防水工程的渗漏质量通病与防治

浅析建筑防水工程的渗漏质量通病与防治 发表时间:2019-07-16T10:36:39.58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2期作者:魏春林 [导读]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今的建筑在防水防漏工程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房屋漏水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团队必须要对这一方面进行改善。 魏春林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今的建筑在防水防漏工程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房屋漏水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团队必须要对这一方面进行改善。对建筑物渗漏质量问题的妥善解决,能保证人们在房屋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施工企业也会得到更好的反馈,从而大幅度提升其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促进其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防水工程;渗漏质量;通病;防治 1、前言 近年来,建筑施工的规模和数量与日俱增,但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却时有发生。防水工程中的渗漏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典型问题。因此,对建筑工程的负有责任的各个主体应当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和监督力度,从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施工项目能够按质按量地完成。 2、造成建筑防水工程渗漏质量问题的原因 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建筑内部最容易发生渗漏的场所主要有外墙、顶层、地下室和卫生间。原来屋面和卫生间是最易产生渗漏问题的,但近年来外墙出现渗水现象的频率大大增加。一般来说,造成建筑工程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防水材料选择不当和施工工艺不精,但根据渗漏部位的不同及渗漏情况的差异,也有一定的特殊原因。 屋面产生渗漏现象通常是因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防水工程建造出现了问题,如采用了质量较差的防水材料或工人操作不正规。此外,落水口不畅通、伸缩缝间距不够、昼夜温差大导致材料开裂等。屋面相对于建筑的其他部位来说发生渗漏问题的概率较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太愿意选择顶层作为居住或办公的场所。 而造成地下室渗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未对墙体内的管道与地下室墙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妥善的处理,这就会使二者之间的缝隙变大,水就会沿着这条缝隙渗漏至地下室内。 这年来,有关住宅卫生间渗漏问题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卫生间的渗漏现象无疑对居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卫生间相对来说是住宅中发生渗漏问题概率最高的地方,这是因为卫生间内往往需要铺设很多管道,一旦对这些管道的孔洞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渗漏。此外,卫生间的渗漏现象的产生原因也有很大多数来自管道问题,同时卫生间墙面防水层高度不够也会使卫生间发生渗漏现象。总之,卫生间是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对难度较大的一环。 3、改善建筑防水工程渗漏质量问题的方式 在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进行阶段、竣工后的验收阶段等多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工作重难点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分别对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防水工程的有效性。 3.1施工准备阶段 在施工准备阶段出现的防水工程质量问题更多的是由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所造成的。因此在施工活动正式开展之前,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避免因为相关的技术欠缺导致问题出现。除此之外还需要让通过一定的教育来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并使他们了解到防水工程的重要性,尽可能避免因其工作态度不认真而导致防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差错。同时,在制定施工规章的时候要对操作要点进行重点标注,从而让施工人员对整体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除此之外,正式施工开始之前,相关负责人需要严格检查防水材料的质量,确保所用的材料均是合格的。除了要核实防水材料的相关资料之外,还要对现场的防水材料进行取样抽查,合格率达标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如此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因为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也能够提升施工完成后的建筑质量[2]。 3.2正式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主要需要对施工工艺和工序两方面提高关注度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工艺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高低和工作态度好坏。对施工工艺进行质量控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那些容易发生渗漏现象的部位,如防水卷材的使用处、覆盖膜的铺设处、管道与墙体的接缝处、窗框与墙体的接缝处、外墙脚手架遗留下的孔洞、外墙面砖的连接处等。只有对这些部位的施工工艺进行重点升级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而施工工序对于工程质量同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通常来说,施工工序是环环相扣的,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都非常紧密,下一工序的开始必须建立在上一工序顺利完成并通过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施工工程的有效性。 3.3建筑防水工程完工后的检查阶段 建筑的防水工程竣工后,相关负责人需要进行质量检查,并将其与相关规范进行比对,检验该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在检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闭水试验,在放水量达到规定要求后,对易出现渗漏状况的位置进行重点观察,查看是否有渗漏现象发生,当然,对不易出现渗漏的位置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关注。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工程成品的保护。同时,要对建筑防水工程中不合格的部分作好记录工作,及时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并商量整改方案,并在完成后再次进行试验,直至工程完全合格[3]。 4、各责任主体应负的责任 对建筑防水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长期的、复杂的,工作的内容非常繁杂,其中不乏许多的重难点,而施工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也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基于此,建筑防水工程施工中的各责任主题都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进行良好的配合,在认真完成各自工作的同时也要为对方的工作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4.1业主方的职责 业主需要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业主就应在相关文件中写明对防水工程建设所需材料

建筑工程防水工程施工标准化做法

施工标准作法系列10 防水工程施工 1、目的: 明确防水工程节点标准做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佛山公司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 3、防水标准做法 3.1地下室防水 A1(1):地下室底板疏水做法 1、100mm 厚C25混凝土随捣随抹光,内配单层双向钢筋φ4@150(按柱距设置分隔缝,且不能超过4米,用切割机切深15mm ,宽5mm 的缝,建筑油膏填缝); 2、三彩布隔离; 3、最薄处60mm 厚级配碎石(10-30mm )疏水层,每隔2米设置d20的排水管; 4、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结构找坡1%,随捣随收光,抗渗等级按设计要求) 5、60mm 厚C15素混凝土垫层; 6、素土夯实(密实度≥93%)

1、100mm厚C25混凝土随捣随抹光,内配单层双向钢筋φ4@150(按柱距设置分隔缝,且不能超过4米,用切割机切深15mm,宽5mm的缝,建筑油膏填缝); 2、25mm厚疏水板,搭接不少于100mm,接缝处采用无纺布两边各100mm; 3、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结构找坡1%,随捣随收光,抗渗等级按设计要求) 4、6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 5、素土夯实(密实度≥93%)

(明沟尺寸200mm宽100mm深),排水明沟坡向集水井;按柱距设伸缩缝,间距不超过4米,用切割机切深15mm、宽5mm缝,建筑油膏填缝。 2、钢筋混凝土砼(负二层结构顶板结构自找坡1%;

1、回填土; 2、三彩布(120G/M2); 3、20-25mm高塑料疏水板; 4、40mm厚细石混凝土,内配单层双向钢筋φ4@150,用切割机切深15mm、宽5mm缝,间距不超过4米,建筑油膏填缝。 5、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6、抗渗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底板同向找坡1%,随捣随收光,抗渗等级按设计要求;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易地新建第二实验小学 地 下 防 水 工 程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溧水区易地新建第二实验小学工程 工程地址:溧水区大西门街 建设单位:南京溧水商贸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苏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南侧为大西门街,西侧为栖凤路。总建筑面积:地上26198.98㎡;地下3490.66㎡。红线总面积为38046.1㎡。由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按七度区抗震设防设计,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防水、耐火等级为地下室防水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Ⅰ级;防火二级。 普通教学楼地上4层,建筑面积11297.33㎡;综合教学楼地下1层、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13076.08㎡,地上9585.42㎡、地下3490.66㎡;多功能报告厅地上2层,建筑面积2585.19㎡;食堂及风雨操场地上2层,建筑面积2680.64㎡。 主要功能:1、普通教学楼:1-4层为普通教室、教室办公室;2、综合教学楼:地下1层为小型停车库;地上1-3层为综合教室;4层为行政办公室;3、多功能报告厅:1层为舞蹈教室、音乐教室;2层为多功能报告厅;4、食堂及风雨操场:1层为餐厅、厨房;2层为篮球馆。 二、方案编制依据 1、国家标准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2、国家标准GB50208-2011《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及验收规范》 3、《防水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4、易地新建第二实验小学项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及业主有关施工要求

三、材料选用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本工程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主体外围护结构为P6抗渗自防水混凝土,侧墙、底板迎水面采用4厚SBS防水卷材。顶板采用3厚SBS防水卷材,3厚SBS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1、施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防水施工方案,并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以进一步明确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认真验证进场材料的性能,型号及其规格等是否符合要求,试验人员提前按规定取样送检,不合格材料立即退场。 1.2、施工组长必须由有实际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施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做到施工过程中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组,层层把关,密切与甲方、监理配合,严格按要求施工,保证质量,按期完成防水施工任务。 2、料具准备 2.1、4mm厚SBS防水卷材、3mm厚SBS防水卷材、3厚SBS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2.2、基层处理剂(冷底子油) 2.3、工业汽油 2.4、拌料桶10只、滚刷20把、平铲30把、钢丝刷3把、扫帚15把、剪刀10把、卷尺10把、手持压滚3把、铁辊1把、汽油喷灯或专用火焰喷枪10把。 3、现场准备 3.1、防水基层检查:应坚硬无空鼓,无起砂、无开裂松动、无凹凸不平缺陷。如有缺陷,必须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施工。 3.2、防水基层处理:通过清理、打磨、修补、做到墙面平整、干净;阴阳角及穿墙管洞口圆顺,阴角处及桩周做成圆弧或45 度坡角。 3.3、在实际施工前,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掌握气象资料,使防水工程避开雨天、大风天。若施工时突然下雨,应停止防水作业,雨停后,待基层干

防水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doc

防水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 chakiy编制1 防水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渗漏水 (一)事故现象 参见混凝土工程麻面、蜂窝、孔洞等有关部分。 (二)治理方法 根据蜂窝、麻面、孔洞的具体情况、渗漏水状况及水压大小,查明渗漏水的部位,然后进行堵漏和修补处理。堵漏修补处理可依次进行或同时穿插进行。 处理前,应先将基层松散不牢的石子剔凿掉,用钻子或剁斧将表面凿毛,清理后,再用马连根地板刷冲水刷洗干净。 (三)修补处理方法: 1、水泥砂浆抹面法 如蜂窝、麻面不深,基层处理后,可用水泥素灰打底,用1:2.5水泥砂浆找平,抹压密实,如图4-2-5。

图4-2-5施工缝接缝形式麻面处理之一图4-2-6混凝土蜂窝、麻面处理之二 1-素灰2毫米厚;2-砂浆层1-素灰2毫米;2-砂浆层 如蜂窝、孔洞面积大面稍深,基层处理后,用水泥素灰和1:2.5水泥砂浆交替抹至与基层面相平即可,如图4-2-6。 2、水泥砂浆捻实法 如混凝土产生面积不大而较深的蜂窝、孔洞,基层处理后,可先抹一层水泥素灰,然后用1:2干硬性水混砂浆(手握成团,落地就散的砂浆)边填边用木棍和锤子用力捣捻严实,至稍低于基层表面时,再在表面抹水泥素灰和1:2.5水泥砂浆找平,如图4-2-7。 图4-2-7水泥砂浆捻实法处理蜂窝、孔洞 防水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 chakiy编制2 3、混凝土浇捣法 当蜂窝、孔洞比较严重时,基层处理后,周围先抹一层水泥素灰,再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补偿收缩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养护后,将表面清洗干净,再抹一层水泥素灰和一层1:2.5水泥砂浆找平压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 21:04:022010-09-13小发布时间:复制链接打印大中 RSS 我们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 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学习。 砼麻面 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 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 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 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 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蜂窝 现象: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形成有蜂窝状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露石子深 度大于5mm,但小于保护层厚度的缺陷。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 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采用电子自动 计量。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 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砼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 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1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1.5用半径的.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cm。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

49个建筑防水工程标准化节点做法,图文详解!!

49个建筑防水工程标准化节点做法,图文详解!! 1、基坑侧边防水卷材铺贴要求 基坑侧边及距坡顶、坡底800mm 宽度范围内防水卷材必须实铺。 2、桩头防水做法 ①桩顶、桩侧及桩周边250 范围先刷一道渗透结晶防水涂料; ②渗透结晶防水涂料上抹20 厚聚合物防水砂浆; ③大面防水施工于聚合物防水砂浆上,边缘至桩边; ④大面防水与桩交接处以及桩头锚筋根部密封膏密封;

3、底板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做法 ①沉降后浇带均采用超前止水构造; ②先浇筑超前止水构造的砼,再浇筑底板砼; ③底板砼浇筑前应对先浇筑的砼表面凿毛处理; ④超前止水伸缩缝下增设500 宽防水附加层;

4、施工后浇带构造做法(有降水) ①地下水位高于基础底板时,基础垫层施工时在后浇带位置设置抗水压垫层,构造做法如图所示; ②抗水压沉垫单独浇筑,混凝土标号同基础底板; ③防水卷材附加层在抗水压垫层下通长布置并在两边各超出250mm; ④此位置各层顺序为:地基→垫层→防水层→防水附加层→抗水压垫层→底板;结点做法与设计不符时,以设计为准。 5、施工后浇带构造做法(无降水) ①地下水位低于基础底板时,按图示做法设置后浇带; ②后浇带砼接缝处位置500 宽防水附加层;

6、无外伸基础底板边缘处防水构造做法(砖胎模) ①底板施工前砌筑砖胎模并施工防水卷材及附加层; ②施工基础底板及导墙; ③上部墙体施工完毕后将砖胎模顶部后拆部分拆除; ④施工墙体防水卷材;

7、有外伸基础底板边缘处防水构造做法(砖胎模、木模板) 一、采用砖胎模施工 ①基础底板施工前砌砖胎模; ②施工防水及附加层,防水在砖胎模顶部留出甩茬,此处防水留齐槎; ③施工基础底板及导墙; ④施工其余外部防水卷材,与砖胎模甩槎卷材搭接200宽; 二、采用木模板施工 ①基础底板施工前支设木模; ②施工防水卷材及附加层,端部钉嵌至木方上; ③施工基础底板及导墙; ④拆除侧边木模,施工其余防水卷材,卷材在筏板侧边搭接200 宽。

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1工程总体概况 (2) 1.2 防水设计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施工部署 (4) 四、防水施工方法 (5) 4.1 、施工准备 (5) 防水卷材理力学性能(GB/T23457-2009) (5) 4.2、技术准备 (6) 4.3、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6) 4.4、防水保护层施工: (10) 4.5、地下室特殊部位防水施工 (10) 4.6、防水混凝土 (11)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要求 (14) 5.1、材料及施工标准 (14) 5.2、验收 (14) 5.3、施工要点和质量问题分析 (14) 六、成品保护工作 (15) 七、施工注意事项 (16) 八、安全文明要求 (16)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总体概况 建设单位:珠海市恒大海泉湾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景森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 监理单位:广州市恒合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总承包施工单位:开平住宅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总体质量目标:合格 珠海恒大海泉湾花园Ⅰ标段(A1、A3地块)总建筑面积约为204166平方米,包括4栋17F高层住宅、4栋15F高层住宅、13栋11F高层住宅,2/3层别墅69栋,幼儿园1栋,销售中心1栋及综合楼1栋。 工程范围:基础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桩基础除外)、主体结构工程、砌筑工程、屋面工程(含隔热、保温)、外墙保温工程、防水工程、防腐工程、室内初装修工程、外墙饰面工程、阳台栏杆工程、金属结构工程(大型钢结构工程除外)、飘窗栏杆,铝合金

门窗安装工程、防火门安装工程、GRC构件安装工程、架空层及地下室顶板滤水层以上的土石方回填、人防工程的电缆井及部分水电等工程。 1.2 防水设计概况 本工程场地的常年最高地下水位为2.45;根据地下室使用功能,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种植顶板的防水等级为一级。地下室采用明挖法施工,设防做法为一道防水钢筋砼结构自防水,设计抗渗等级为P6级,一道1.5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2.1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 1.2.1.1地下室底板防水做法:100厚C15混凝土垫层(随捣随抹平)→1.5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干铺无纺聚脂纤维布隔离层→50厚C20细石混凝土随捣随抹平→C30P6抗渗混凝土底板。 1.2.1.2地下室外墙防水做法:C30P6抗渗混凝土侧墙→纯水泥浆批平→1.5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护层,用聚醋酸乙烯胶粘剂粘贴。 1.2.1.3地下室种植顶板防水做法:钢筋混凝土顶板自防水原浆收光(C30P6)→1.5厚1.5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4厚耐根穿刺防水层→隔离层(无纺布一层200g/㎡)→C20细石砼保护层兼找坡(厚度最薄处≥50,最厚处≤150,内配A6@200双向钢筋网,4×4m分缝,缝宽20~30mm,缝填聚苯板,单组份聚氨酯密封胶嵌缝)→疏水层(20高凹凸型排水板,凸面向上放置)→过滤层(无纺布一层200g/㎡)→覆土层。 二、编制依据 2.1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2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2.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2.4恒大防水做法图集(HD2015-J-FS) 2.5《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2009 2.6本工程施工图纸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复习题学生用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复习题 项目1 建筑工程质量缺陷和事故 一、单项选择题。 1、事故按照其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类,其中包括()。 A 偶然事故 B 突发事故 C 自然事故 D 一般事故 2、事故可以按照其产生的不同后果进行分类,其中不包括()。 A 伤亡事故 B 人为事故 C 物质损失事故 D 险肇事故 3、事故按照出现的时期进行分类,其中不包括()。 A 准备期事故 B 策划期事故 C 实施期事故 D 使用期事故 4、根据质量事故对建筑物的损害程度对建筑事故进行分类,其中不包括()。 A 一般建筑事故 B 较大建筑事故 C 重大建筑事故 D 特别重大建筑事故 5、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建筑工程重大事故分为()个等级。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6、具备下列条件()为一级重大事故。 A 死亡15人 B 死亡20人 C 死亡25人 D 死亡30以上 7、具备下列条件()为一级重大事故。 A 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B 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以上 C 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 D 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以上 8、具备下列条件()为二级重大事故。 A 死亡5人以上,20人以下 B 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 C 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150万元 D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 9、具备下列条件()为三级重大事故。 A 死亡3人以上,15人以下 B 重伤10人以上,不满20人 C 重伤20人以上D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不满150万元 10、具备下列条件()为四级重大事故。 A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 B 重伤3人以上,15人以下 C 死亡3人以下D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 二、填空题。 1、建筑工程中的缺陷按照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类:、 和。 2、事故按照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和。 3、事故按照其产生的不同后果,可以分为、和。

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签发 二零一一年六月一日开始实施

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1编制目的 加强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推行项目施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成为设计参考、合同附件及施工指导书,从而能够避免出现系统性的偏差,同时也保证公司各项目的防水质量能够得到控制和提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华润置地(武汉)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在建的所有项目,其现场防水施工及管理适用本管理标准; 3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本标准为现场施工必须执行的文本(与设计或其它文件有冲突时,按本文件执行),投标人投标时必须认真考虑,竣工结算时一律不再增加任何费用。防水工程实行“样板引路”管理,大面积防水施工之前,应先做样板,并经联合验收合格后,有监理、发包人签字的书面验收合格文件。 验收流程中的所有工序必须有监理部和发包人工程师签字认可的验收合格文件,否则,视为不合格工程,不予以支付工程款,也不进入工程结算; 3.1 技术措施原则: 工艺要求:过于复杂的工艺往往在实际操作时难以实现,不合理的工艺则导

致防水失败,所以在工艺上要严格按本标准施工。 排水原则:防水工艺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排水。如果在防水体系中存在积水情况,则非常容易产生渗漏。强化结构构件和围护构件的自防水功能:混凝土墙、柱、板、墙体砌筑、抹灰层、塞缝等必须具备自防水的功能。如果不能做到自防水,则防水体系始终存在隐患。所以对工艺进行设计时,应特别强调对构件自防水相关的节点要求。 基层清理:基层必须清理干净,要严格验收制度,包括二次结构防水构件及补洞时的清理及防水涂料施工前的清理。 3.2 管理措施原则: 材料控制:所有进场的防水材料必须确保发包人指定的品牌产品,进场抽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强化交底:通过强化交底制度让具体操作的人员提高施工质量意识,并加强过程的监控。承包人必须在施工前作施工交底工作。 成品保护:防水层施工完后应避免随意开凿等对防水层的破坏,在后续各道工序施工时,应加强成品保护措施,原则上封闭施工。 施工部位:所有防水层必须按发包人的技术要求,必须做在结构层表面。 节点处理:所有节点必须按要求做防水加强层。 验收管理:所有工序验收必须有监理部和发包人工程师签字认可的验收合格文件,否则,视为不合格工程,不予以支付工程款,也不进入结 算; 4.重点部位施工工艺及构造节点做法标准 4.1 地下室与基础部位 4.1.1 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转角处防水构造 4.1.1.1 做法说明 采用砖墙+抹灰作为底板端部模板,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将防水附加层和防水层粘贴在砖模上然后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底板混凝土时注意对防水层的保护。底板未做防水时,底板外侧砌砖胎模(部分因现场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模板),拆除模板后,底板防水层沿外墙至止水钢板上部即可,注意防水附加层粘贴面保持干净不受污染。侧外墙以上全部为结构层表面防水施工,使用材料为1.7mm 厚聚氨酯涂膜和2mm厚自粘式防水卷材。 4.1.1.2 构造做法

地下室防水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基本概况 宁波渔轮厂地块项目位于宁波市江东区,惊驾路以北,滨江大道以东,江东北路以西。工程总建筑面积139091m2,分1#、2#和3#三部分,地下均为2层。1#楼为超高层办公楼,框-筒结构,地上共38层,结构总高度约174m,建筑面积74905 m2;2#和3#为商业裙房,框架结构,地上3~4层,建筑面积25805 m2。地下室总面积约38039m2, 其中地下二层18321m2,地下一层18058m2,地下室夹层1660m2。基础型式为钻孔灌注桩基础。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与水土直接接触的地下室底板(室外地面下顶板)、外墙、汽车(自行车)坡道底板(室外地面下顶板)、外墙,水池、水 箱等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均需采用密实防水混凝土浇筑,地下一层楼 面以下抗渗等级为P8,地下一层楼面以上抗渗等级为P6。 1.2 水文地质概况 场地地下水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和松散堆积层孔隙承压水两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组由全新统海积淤泥质粘性土、粘性土组成,含水性差,渗透性弱。潜水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水位年变幅可达1.0m以上。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为0.1~2.0m左右,相当于黄海高程1.58~2.41m之间。 第二章编制依据 1、宁波渔轮厂工程地下室施工图及其总说明 2、《宁波渔轮厂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4、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第三章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方案 3.1 概述 地下室防水工程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和地方有关规程和规定。 本工程地下室结构防水以结构自防水为主,结合外防水与附加防水。在施工过程中,应对防水混凝土、外防水层、施工缝和变形缝及特殊部位如预留洞、转角、坑槽、后浇带等部位防水进行精心施工,确保地下室结构防水施工质量。 防水施工严格按照《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进行。地下室底板及外墙采用抗渗等级P6自防水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结构表面应平整光洁。 外墙四周剪力墙施工时上翻900㎜高,四周在剪力墙中间焊好钢板止水带,并且模板挂板支模螺杆均采用止水螺杆。 3.2 防水混凝土施工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设计为C35自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水泥用量控制在300Kg/m3以下,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不小于4.5h。同时,合理安排浇筑时间和混凝土输送车数量,保证浇筑的连续性,以防止冷缝出现。采取阶梯状分层滚动式的浇筑方法。混凝土浇灌后覆盖塑料薄膜,定时淋水,保持混凝土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防水施工做法及规范

一、改性沥青卷材热熔施工法: 1、热熔法施工流程:清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附加层→铺贴卷材→热熔封边→试水→保护层。 2、热熔法施工方案: (1)基层处理:找平层应平整、密实、干净、干燥、含水率≤9%不允许有起砂、掉灰现象。(2)基层SBS冷底油的涂刷。涂基层SBS冷底油前要首先检查找平层的质量和干燥程度并加以清扫,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在大面积涂刷基层SBS冷底油前,用毛刷清理节点,周边、阴角等部位。 A、施工时先将SBS冷底油搅拌均匀。 B、基层SBS冷底油涂刷前,应根据基层处理剂干燥时间的长短和施工进度快慢确定。(3)施工顺序:先做好节点→附加层→细部处理→铺贴卷材 (4)卷材的铺贴采用滚铺法 这是一种不展开卷材而边加热烘考边滚动卷材铺贴的方法。 A、起始端卷材的铺贴:将卷材置于起始位置,对好长、短方向搭接缝,滋展卷材1000mm 左右,掀开已展开的部分,开启喷枪点火,喷枪头与卷材保持50-100mm距离,与基层呈30-45°角,将火焰对准卷材与基层交接处,同时,加热卷材底面热熔胶面和基层,至热熔胶层出现黑色光泽,发亮至稍有微泡出现,慢慢放下卷材平铺于基层,然后用排汽锟压实使卷材与基层粘结牢固。 B、搭接缝施工:热熔卷材表面一般有一层防粘隔离纸,因此在热熔粘结接缝之前,应先将下层卷材表面的隔离纸烧掉,以利搭接牢固严密,长边搭接宽度为80mm,短边搭接宽度为120mm㎜。 操作时,由持枪人手持烫板(隔火板)柄,将烫板沿搭接粉线后退,喷枪火焰随烫板移动,喷枪应离开卷材50-100mm,贴靠烫板。移动速度要控制合适,以刚好熔去隔离纸为宜。烫板和喷枪要密切配合,以免烧损卷材。排气和辊压方法与前述相同。 C、复杂部位附加增强层的铺贴 其要点为:需增强部位基层一般需涂刷一遍SBS冷底油作基层处理,以便于较好地粘接增强层;加强附加增强层卷材后应及时粘贴,因此加热前应先作试贴,以提高粘贴速度;附加增强部位较小时,宜采用手持汽油喷枪施工。 D、在阴阳角交接处、穿墙套管、天沟、水落口、收头等接点部位,必须仔细铺平、贴紧、压实、收头牢靠,符合设计要求和防水工程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 二、高分子卷材(三元乙丙、氯化聚乙烯等卷材)胶粘法: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附加层处理→卷材粘贴面涂胶→基层表面涂胶→卷材的粘接、排气、压实→卷材接头粘接、压实→卷材末端收头及封边处理→做保护 3.2 基层清理: 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清理干净,并测定基层干燥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3.3 附加层处理: 阴阳角、管根、水落口等部位必须先做附加层,可采用自粘性密封胶法或聚氨酯涂膜、也可用卷材铺贴一层处理。 3.4 涂刷基层处理剂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933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Underground waterproof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scheme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地下抗渗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1、地下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0.6Mpa地下室底板大体积防渗混凝土,施工要求连续不间断,不能留施工缝,一次连续浇筑成功。 为确保防水砼的施工质量及防水性能,防止裂缝,在施工时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2、抗渗砼配合比设计 商砼厂家提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工作。并要专业热工工程师进行热工计算,以优化最佳砼配合比,将水泥用量降到最低。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止砼裂缝的预防措施。为降低水泥水化热,尽量选用不带R的水泥。每立方砼的水泥用量宜控制在300㎏以内,尽量降低水化热量,预防湿度裂缝发生。

3、采用三掺技术防止裂缝 ①掺加渭电Ⅱ级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以减少水泥热量,延缓水泥热释放速度,提高砼后期强度。 ②采用HEA补偿收缩砼新技术,增加砼密实性与抗渗性。 ③掺缓凝性泵送剂,减少用水量,延缓水化时间,提高砼的和易性和可泵性。 4、构造改进技术: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地下室外墙转角处,由于温度和收缩的作用特别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墙体开裂,为防止此类裂缝产生的最好措施便是在转角处增加适量的抗裂钢筋承受集中应力,避免裂缝。 5、地下室浇筑的顺序: 地下室连在一起的内外墙必须一起浇筑,外墙自防水砼,全部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具体施工工艺及操作办法详见地下室施工方案内相关章节内容。 6、外墙面水平施工缝的防水处理。 ①墙面水平施工缝加止水条的形式防止渗水。 ②新旧砼的接缝处理。砼浇筑前24小时,施工缝用高压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工艺与验收标准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QB/CJJ-05-2003

1.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3《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1.7《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暂行)》(京建科[1999]230) 1.8《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BJ/T01-69-2003) 1.9《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2.底板混凝土垫层 2.1基底要求 2.1.1验槽:基槽经过设计、勘察、建设监理等单位验收合格,基底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隐蔽验收记录。 2.1.2放线、抄平:根据测量定位控制线,放出垫层边线、后浇带位置线。 2.1.3做标高控制点:根据设计标高,用水泥砂浆在中部做若干个标高控制点。 2.2材料要求 垫层混凝土采用C15预拌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0mm,软弱土层厚度不小于150mm。 2.3施工要点 2.3.1工艺流程: 基底处理→混凝土浇筑→压实→养护→砌保护墙 2.3.2施工工艺: 1、浇筑混凝土:将预拌的混凝土,按做好的厚度控制点摊在基层上,用木抹子初次收平压实。 2、表面压光:待混凝土初凝前(人踩了有脚印,但不陷入时为宜),

用木抹子搓压后,用铁抹子压光;压光时用力均匀,将表面压实、压光,清除表面气泡、砂眼等缺陷;电梯井、集水坑等结构阴阳角处抹成半径为20~50mm圆弧。 3、养护:待混凝土凝固后要及时洒水、覆盖养护;强度达到1.2Mpa 前严禁上人。 4、底板保护墙砌筑:用页岩砖砌筑240厚保护墙,保护墙高度:卷材防水高出底板400mm,且高出部分采用白灰砂浆砌筑;涂膜防水与底板砌平。 5、保护墙抹灰:采用水泥砂浆抹灰,转角处抹成半径为20~50mm 圆弧;卷材防水上部400mm高用白灰砂浆抹平,涂膜防水将保护墙顶部抹平。 2.3.3质量验收 1、划分检验批: 整个垫层为一个检验批;如果分段进行垫层施工,则每个施工段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验收组织 详见《管理保证体系及质量管理措施》一节。 3、技术资料检查 (1)预拌混凝土合格证。 (2)混凝土现场取样强度试验报告。 (3)混凝土进场坍落度试验记录、浇筑记录。 (4)检验批验收记录。 4、外观质量检查 (1)表面坚实、平整,没有起砂、凹凸、松动、鼓包、裂缝、麻面等缺陷。 (2)底板保护墙的转角、及底板柱坑、电梯井坑等结构阴阳角处全部做成圆弧,且圆弧均匀、顺直。 5、表面允许偏差项目检查 混凝土垫层允许偏差表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GB CCB QB 表面平整度10-52m靠尺、塞尺标高±10-±5水准仪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