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导读:本文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作者/王珊

2007 年至2012 年,长春市南关区围绕民生行动计划,在就业再就业、社保扩面、医保扩面、困难群众救助、棚户区改造、环境卫生改善、教育均衡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了一大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改善民生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连续3 年被评为“长春市民生工作先进单位”。自2007 年开始,长春市南关区每年召开一次民生大会,印发一套民生行动计划,为群众办更多实事已经成为区委、区政府必做的事情之一。6 年来,全区制定并实施民生行动计划459 条,涉及1700 余件民生实事,投入资金超过77 亿元。有较大影响的万名居民进医保、万名农民进新农合、万米廉价房乔迁、万米棚户区回迁、暖房子改造、老旧散小区物业自治、资助低保子女上大学等一大批民生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推进就业保障计划,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

以专题活动为载体不断推动就业工作全面落实。自2007 年以来,南关区逐步开展了以“春风行动”、“扬帆计划”、“就业援助月”等为主题的专场招聘会,在区人力资源市场、区灵活就业劳务市场、

各街乡及社区召开人力资源交流会135 场,展出创业项目60 个。6 年来,共开发就业岗位88413 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口73873 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896人,为792 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34 万元。

以提升培训质量为转变就业形势的根本出路。全区开设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班221 期,培训人员13380 人;创业促就业培训班开设128 期,培训人员4084 人;“三失”农民引导性培训完成7100 人。

以创博会为契机搭建创业促就业广阔平台。全区连续3 年组织参加中国长春创业就业博览会,共收集、走访、汇总创业项目407 个。

3 届博览会上,共组织了近5000 人参加,接待参观者近30 万人次,发放宣传单18 万余份,达成签约意向1760 多个。

健全社保体系,扩大医保范围,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参保任务100739 人;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铺开,自2011 年11 月初启动此项工作以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录入参保人数5614 人,做到了应保尽保,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录入参保人数2582 人,完成省里下达任务的143%,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79% ,城乡居民参保情况及完成率均为全市第一。

二、推进大救助工程,确保弱势群体生活更有保障

在全市率先实施大规模两节“送温暖、献爱心”活动。2005 年南关区在全市最早开展两节慰问活动。几年来,累计走访各类困难家庭26437 户次,发放价值1100 万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

在全市率先为低保家庭大学生提供1 万元助学款。2008 年,

南关区将为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提供1 万元助学金的项目纳入到全区民生行动计划中,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2010 年市民生办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全市民生计划中。截至目前,全区共有600 余名低保家庭子女得到救助。

在全市率先为低保家庭尿毒症患者实施免费透析。2008 年,南关区正式设立血液透析中心,一次性投入资金近470 万元,其后每年投入100 余万元作为经费保障,使低保家庭尿毒症患者在区医院得到免费治疗。2009 年,市里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全市民生行动计划中。几年来,累计为45 名低保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超过3 万次。

在全市率先创立应急资金帮助群众渡过难关。率先在街道设立2 万元慈善救助基金,累计投入资金170 余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000 余人次;率先设立每年30 万元精神病残疾人康复托管基金,全区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家庭中精神病患者接受了托管康复治疗2006 人次;率先设立40 万元区环卫工人救助基金,救助因突发事件受伤的环卫工人8名,救助金额13 万余元。

三、推进安居工程,确保人民群众居住得更加舒适

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开展。2010年4 月,南关区廉租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投入资金2.8 亿元。建设廉租房一期、二期工程共12 万平方米,圆了2000余人的住房梦。南关区廉租房从规划到建设,一直严把质量关,在省市考核当中,成为全市建筑标准最高、建设质量最好的项目之一,各项审批手续也是全市最为齐全的项目之一。

棚户区改造工作成效显著。南关区作为长春的市中心城区,辖区

内有众多“夹馅”棚户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成为南关区民生工作的重点。为此,区里先后启动了永春二期、东安屯、永吉街等16个棚户区地块改造工程,为一大批群众改善了生活条件。

“暖房子”工程深入民心。2010 年,长春市开始实施“既有房屋节能改造工程”。南关区按照“安全、节能、保暖、美观”的建设标准,对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房屋同时进行高标准设计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到2012 年末,共计实施暖房子工程733 万平方米,累计投入6.2 亿元。

“老旧散”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南关区共有“老旧散”楼房近2000 栋,涉及小区147 个。2009 年南关区率先在全市提出并实施了“老旧散”小区的物业自治,制定了《南关区“老旧散”小区物业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实施物业自治委员会的组建指导工作,并帮助弃管小区积极招聘新物业。

四、推进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身体更加健康

在全市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2010 年10 月开始在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388 种基本用药零差价无利润销售、同城同价、网上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2011 年南关区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有效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区域全覆盖。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2007 年的50 元提高到290 元,参合率达99%,2007年至2012 年全区共补偿3.5 万人,补偿金额2171.83 万元,农村基本医疗得

到保障。

夯实疾病预防控制基础,全力维护居民健康。全区各项传染病发病率始终保持全市各城区较低水平,科学防治重点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2009 年加强了甲流和手足口病重点传染病防控,实现了疫情不扩散、病例无死亡的目标;2010 的结核病社区管理防治工作在全省做经验介绍;民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启动长春市儿童孤独症筛查项目。

社区卫生服务蓬勃开展。2007 年建设了9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 个社区卫生站,并于2009 年对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直属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建设和改造。2007 至2012 年,全区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89396 份,先后为32269 名60 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为0-36个月儿童进行免费体检79008 次,体检率达到100%。

中医药事业长足发展。全面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获得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创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设立“治未病”诊室,为社区居民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咨询;为老年人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并进行体质辨识及干预。

五、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确保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教育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中小学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8.5%;职业教育有了长足进步,学生就业率达96%;全区有10 所学校被评为市“3A”学校,

连续3 年在市教育重点工作督导评估中获得“优胜区”称号。

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实现了城乡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构建了以优质资源校为核心的“大学区一体化”管理体系,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办学模式、招生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及措施初步建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校管理逐步规范。

布局调整成效显著。全区小学由32 所调减为23 所,初中由12 所调减为8所;累计投入1.2 亿元,用于校舍新建、扩建与维修,其中扩建校舍9771 平方米,新建校舍26700 平方米;投入4159 万元添置与维修教学设备;投入1100 万元建设中小学校“校园网”,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建设,教育城域网络学校覆盖率达到了100%。

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协作体”作用,全面实行教学常规大检查和教学视导制度,促进了教学管理规范化。“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初步形成,大课间活动逐步制度化,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六、推进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充实

广泛开展社区文化艺术活动。2007年以来,南关区先后举办8 届社区百场文艺汇演、6 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这两项活动已经成为全区有影响、有规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型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各种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千余场,参与的群众累计逾60 万人次。

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围绕全民健身,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

动,累计举办冰雪趣味运动会、健步行、健康跑、社区农村运动会、武术比赛、各种球类比赛等130 余场次,参与群众30 万人次,居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615 万元,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新建3 处大型广场舞台、12 家街道文化站、3 所农家书屋、1 个农家大院、2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54 所标准化社区图书室,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深入推进“以奖代拨”激励机制。每年通过社区文化艺术节表彰活动,为基层优秀文体社区、团体统一购置急需的电子琴、音响、乐器、乒乓球台等器材,解决了基层实际困难,调动了文体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

七、推进人居生态改善,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建设绿色生态南关。2007 年至2012 年,累计完成26 条新植街路,绿化总长度达到3.07 万米;新增绿化面积101.69 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了2.67 个百分点;累计栽植乔灌木484.7 万株,花卉707.3 万株,草坪52.4 万平方米;完成320 块社区和巷道绿地的建设改造工程,面积达到14 万平方米。

打造“绿色宜居社区”。对西四小区、二三小区、解困小区等多个物业弃管小区开展绿化改造工程,改造总面积达到16.7 万平方米。以绿化为主,减少硬化面积,合理设置座椅、健身器材和晾衣架等便民、惠民设施,铺设甬路、广场,搭建膜结构,把小区精心装点成舒适宜居的绿色家园。

实施环卫全覆盖。投入2000 余万元,先后对61 处弃管小区、共337 栋楼、总面积259015 平方米实行接管和清扫保洁。投入资金342 万元,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化保洁工程。组建了97人的保洁员队伍,配备了3 台垃圾压缩车、30 台电动保洁车以及三轮车等保洁工具,对村路实行专人巡回保洁,使农村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卫生标准。

创新垃圾清运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建筑装潢垃圾清运联系卡”模式,与街道办事处、社区携手为辖区内居民挨家挨户进行发放。对居民产生的装潢垃圾实行电话预约,定点投放,免费清运,变被动清运为主动服务。同时,组建建筑垃圾巡视小分队每天对全区进行巡查,对随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清运。

打造精品街路。先后投入近2800万元,对南湖大路、自由大路、解放大路等14 条街路的户外广告牌匾和老旧楼宇进行了精品化改造,共拆除整改各类广告牌匾3000 余块,统一设计安装商家牌匾500 余块,广告牌匾标准化建设成为全区市容景观的一大亮点。

八、推进安全便民能力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安定

安全生产为全区群众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组织各成员单位与区政府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714 份,指导各成员单位与辖区、行业领域监管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1560 份;重点对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进行监管,共排查治理安全隐患123 处,保证了危险化学品经营领域生产安全。

多项措施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打造具有人情味的政务大厅,

为群众提供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59 项,其中行政审批项目41 项,服务项目18项。同时,开辟重点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直通车”窗口,为全区建设优质经济软环境提供便利条件。自2011 年至2012年末,共为群众办理审批和服务项目18981 件,办结率为100%,提前办结率为95.98%,投诉率为零。

延伸和拓展“法律六进”领域。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村)”活动,律师进社区值班共2100 余次,解答法律咨询3600余件,开展法制宣传150 场次,直接受教育人数达到1.5 万余人次,律师进社区(村)活动覆盖率达到了100%。

在全市率先实施了信访事项代理制。建立无上访街乡及部门考核奖惩机制、信访工作流动站、区级领导大接访预约机制,开展重点信访案件化解年活动等。几年来,累计投入175.3 万元,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南关区委、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7 年以来,全区连续6 年实施民生行动计划,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百姓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未来5 年,是南关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加艰巨,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更加热切。南关区委、区政府将以人民幸福和人民满意为理念,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进一步深化社会服务管理,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从改善民生到“幸福南关”建设的新跨越,全力推进“幸福南关”建设,努力让辖区居

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课后测试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课后测试 单选题 ?1、2018年我国实现()种抗癌药大幅度的降价,并且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6.67 分) A 17 B 19 C 22 D 25 正确答案:A ?2、李克强总理指出,稳增长首要是为了()。(6.67 分) A 保就业 B 促发展 C 招商引资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3、2017年我们新增新出生人口虽然只有1723万人,但其中的()都是二孩。 (6.67 分) A 五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三分之一 D 二分之一 正确答案:D

?4、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的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了()。(6.67 分) A 55% B 60% C 65% D 70% 正确答案:B ?5、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亿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这项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6.67 分) A 9 B 8 C 7 D 6 正确答案:A ?6、我国的八项社会救助中,最重要的是()制度。(6.67 分) A 最低生活保障 B 特困人员供养 C 教育救助制度 D 医疗救助制度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应该说我们的()建设等,都和我们老百姓的基本生存发展问题是密切相关的。(6.67 分)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社会 正确答案:A B C D ?2、基本的生存问题包括()等层次。(6.67 分) A 基本民生 B 发展性民生 C 享受性民生 D 幸福性民生 正确答案:A B C ?3、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举措包括()。(6.67 分) A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 B 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C 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D 落实税法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4、政府应鼓励()利用闲置场地举办托育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基于托育服务领域,对托育服务提供后备补贴和政策支持。(6.67 分) A 企业 B 机关事业单位 C 社区 D 医院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课后测试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关闭1?2?后课测试3.?课后测试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把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政府的各项工作之中,这是我们党执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A 政府 B 人民 C 干部 D 党B正确答案:2. √)。去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有 ( % A7%B %C 8%D A正确答案:3. 3500 √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原来的块每个月,提高到每个月()块。4000A 4500B 5000 C5500D C正确答案:4. √我们要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要保障、解决的是()问题。 A 教育 B 就业 C 医疗 D 住房B正确答案:5. )社保缴费负担过重,也是我们国家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社保费用大体上占到人工成本的(√左右。30%A 40% B50%C 60%D B正确答案:6. 20182005640 √年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已经由多块提高到了(年的)块以上。2000A 2500B 3000C 5000D B正确答案:多选题 7. √)建设等,都和我们老百姓的基本生存发展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应该说我们的 ( A经济 B 政治

C 文 化. D社会 A B C D正确答案:8. 2019 )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举措包括(李克强总理在。 A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 B 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C 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D 落实税法改革 A B C正确答案:9. √)。精准脱贫重点要保障的是 ( A义务教育 B 基本医疗 C住房安全 D 食品安全 A B C正确答案:10. √()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是我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地区。 A宁夏州 B 凉山州 C怒江州 D 德州 A B C正确答案:判断题 11. √狭义的基本民生问题指的是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问题。 正确错误正确正确答案: 12. 2019 √我国计划年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正确错误正确正确答案:13. √我国现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身份歧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正确 错误错误正确答案:14. 201870% √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截止到。正确 错误错误正确答案:15. √我国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已经基本上覆盖到了全部人口。正确 错误错误正确答案: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课后测试标准答案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课后测试答案

————————————————————————————————作者:————————————————————————————————日期: 2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课后测试答案测试成绩:8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A 群众路线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为群众服务 D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正确答案: B 2. 加强作风建设的现实切入点是()。√ A 加大反腐败力度 B 建立直接服务群众制度 C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 D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正确答案: D 3. 经济快速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问题?()√ A 环境污染问题 B 公平问题 C 高耗能问题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 A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B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C 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D 为民务实清廉

正确答案: A 5.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 A 共同富裕 B 社会和谐 C 生态文明 D 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 D 6. 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 取缔非法收入应该坚决打击,规范灰色收入,才可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B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C 投资性购房应该抑制,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D 医保跨地区转移续接办法至今尚未出台 正确答案: D 7.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组合效应,是用于()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A 增加社会总需求 B 刺激需求 C 控制通货膨胀 D 扩大信贷规模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8. 我国在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A 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B 促进公共文化发展 C 完善医药卫生体制公共服务 D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二、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30分) 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要。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1)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坚持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在发展中实现团结和谐、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的客观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只有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中,有许多涉及经济结构、发展质量、社会效益、节能减排、人均享有、生态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如何改善民生的问题。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 总之,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实践,贵在实效,应结合实际加以运用,要在具体落实上下功夫。就我省而言,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集中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的增长相关度过低。要让我省人民过上体面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必须采取超常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应当着力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领导干部为官一任,最大的政绩是造福一方百姓,干任何事情都要想着为老百姓带来好处,从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尤其是着重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这样一些人们最关心、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顺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加快转变。不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就将受到很大制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就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更加注重强化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政府机构设置、职能明确、资源配置等方面,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这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要用制度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要把五中全会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建立和健全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明确规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要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让老百姓的钱包跟着GDP一起鼓起来。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真正做到对事关民生的工作决不松懈,对涉及民生的问题决不推诿,对落实民生的政策措施决不敷衍。 保障和改善民生,怎么干? 保障和改善民生,怎么干?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要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首先要促民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而城镇居

浅谈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查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系(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系 年级2013级1班 学号134040411024 姓名杨敏 教师朱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制 二零一五年五月

结合两会热点谈谈对如何改善民生问题的看法 摘要:通过对2015年两会热点的解读后“十二五”规划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工作。改善民生,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经济工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切实把发展成果更好地用到改善民生问题上。 关键词:十二五改善民生两会热点 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民生问题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之一,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同时,大量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仍然存在。就业压力大,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基本社会保障水平需要尽快提高, 从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和政策上看,我得出以下总结。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让孩子们能够上得起学、尤其要在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2、要努力增加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公平,继续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

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之共享: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课后测试

"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之共享: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我国从()时期开始,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用的“计划”调整为“规划”。√ A 九五时期 B 十五时期 C 十一五时期 D 十二五时期 正确答案: C 2. “十三五”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传统的人力资本、资源等优势正在(),为此必须通过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动力。√ A 加强 B 减弱 C 协调 D 统一 正确答案: B 3. “十三五”规划指出,()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 创新 B 改革 C 发展 D 法治 正确答案: A 4. 根据我国国情,在继续增加公共服务的同时,要改变国家现代基本公共服务()性供给的局面。√ A 均衡 B 歧视 C 分散

D 统一 正确答案: B 5. ()提出国家全面放开二胎化政策。√ A 十八届六中全会 B 十八届五中全会 C 十八届四中全会 D 十八届三中全会 正确答案: B 6. “十三五”规划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 协调 B 绿色 C 开放 D 共享 正确答案: D 7. 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201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 A 15.0 B 14.0 C 13.0 D 12.0 正确答案: A 8.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 A 决胜 B 中间 C 关键 D 以上皆是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 9.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做到()。√ A 优质教育资源应公平分配 B 国民教育年限应增加 C 要提高教育现代化程度 D 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A B C 10. 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有()。√ A 坚守底线 B 突出重点 C 完善制度 D 引导预期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11. “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2. “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农村地区彻底消灭贫困。√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3. 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持续。√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新形势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新形势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求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要求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点。这项工作涉及面广、纷繁复杂,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有所侧重。突出解决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等关键环节,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环保系统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报告中,胡锦涛列举了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涉及资源环境、平衡发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民生和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基层党组织、干部作风与消极腐败现象等。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为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生为先。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环保系统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清醒地认识到与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做好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关工作。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中共十七大报告将“民生”具体概括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民生问题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直接反映群众的生活水准,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发展为了人民”复习课学案 一、时政热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现阶段的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强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是: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6.改善民生的七个方面: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7.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做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得到更多好处; 10.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1.“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小组合作探究: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二)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十九大报告对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主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 正确√ 务,一个方面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个方面是建设平安中国。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由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所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已不再是“中 正确√ 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本讲提到,教育方面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素质教育,第二 正确√ 是教育公平。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正确√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 房子是用来住的,也可以用来炒的,以此带动经济发展。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 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叫“一合多元,融合共治,群策群力,稳 正确√ 步推进”,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方针,也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 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一些独特的地方。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按照资本、管理、知识、技术、劳动进行收入分配属于按要素分配。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的思想是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减机制的 正确√ 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 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脱贫、脱真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 正确√ 乃至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 十九大报告提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 正确√ 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 A. 职业教育 B. 初中阶段教育 C. 高中阶段教育 D. 高等教育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方案.

尖字沽乡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的 实施方案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普得实惠的根本所在。为了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使民生工程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我乡人民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定在2011年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谋利、解民难题”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倾斜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解决我乡就学难、就业难、出行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深入推进改善民生工作建设。 二、目标任务 (一)扶贫济弱解困行动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使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1、提高助学水平。对我乡困难家庭上学子女进行救助。救助覆盖率100%。 2、加大助残力度。资助病残儿童实施康复手术,对残疾人免费提供医药或医疗救助,落实免费扶助用具。为有就业需要的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持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逐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3、推进困有所助。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财产、人身保障,提高农民的保障能力,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农民的生产投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保障人数,提高农村低保补助和城镇低保补助水平,做到应保尽保,扩大患有重特大疾病的特殊困难户住院救助的范围及标准。 4、维护农民工权益。 (1)进一步规范农民用工制度,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依法规范企业用工和工资保障制度,保障工人基本权益。 (2)扩大乡村就业。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加强政策引导和就业培训,积极促进乡村村民多领域、多渠道就业,重点帮助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鼓励就业困难村民自主创业。 三、调研形式 1.召开动员会议。10月20日组织调研组成员召开动员会,动员和部署调研工作,为调研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

深入十八大: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 2013年03月29日13:58 来源:广西日报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在全国两会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会场上,代表委员围绕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诤言、献良策;会场外,老百姓谈期盼、说愿望,会内会外的互动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切度更为提升。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也就成为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重要任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抓起,又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来推动和保障。必须深入探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的途径,通过强化制度体系的保障功能,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1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的原则性要求 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通过建立并逐步完善制度体系,用制度的力量使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党委、政府的工作常态,才能真正转化为社会成员实实在在的权利和利益,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完善保障与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重要时期。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步伐。笔者认为,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体现以下五点原则性要求。 一要坚持制度确立的科学性。民生需求是一个内容多元、相互联系的动态系统。为此,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民生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涵盖的领域和内容,以保证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二要实现民生保障体系化。在内容设计上要形成体系,实现民生保障由单项突破转向整体推进。对涉及面广、事关群众长远利益、短期内又无法全面解决的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建设幸福洛阳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幸福洛阳 作者:魏晓彤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洛阳市"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社会民生发展,围绕福民强市这一总体目标,通过富民、亲民、惠民、安民把影响群众幸福的现实问题解决好,全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洛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关键词:改善民生福民强市幸福指数幸福洛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让每一个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洛阳市“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社会民生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民生工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以群众更加满意作为衡量民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紧紧围绕福民这一总体目标,从洛阳实际出发,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作为着力点,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努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洛阳。 一、坚持以福民为导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民幸福”作为新的执政理念,将群众的幸福感转化为政府政策制度和行为,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是考量政府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更是考量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群众幸福感如何,是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的感受或体验,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主观心境与内心感受,包含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内容,幸福感是变化和发展着的,幸福感的变化反映公众对发展需求的满意程度。幸福如何测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已将“幸福指数”作为测量和定量社会发展的“软指标”,幸福指数其构成应包括引起人们幸福感的客观因素和人们对这些因素的主观感受两个方面。“幸福江阴”课题组将幸福指数分成主、客观两部分。客观部分,标示人的重大需求和生存发展不断走向完美的客观条件,也是幸福所具有的客观内容,即他们所说的“五个有”:以民生为本,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人人都有好身体。主观方面,表现幸福所具有的高度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所具有的主观形式,即应对五个客观因素所表现的满意度,包括工作满意度、收入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心情愉快度、身体健康度。 洛阳市“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幸福洛阳建设——福民这一总体目标,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绚丽的亮点。“十二五”规划以民生为核心,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检验标准,实现战略性转型,即由过去的过度注意发展和速度,转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福民这一民生目标,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建设幸福洛阳。 二、围绕福民目标,把影响群众幸福的现实问题解决好

乡镇保障和改善民生面临的问题

乡镇保障和改善民生面临的问题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按照这一目标要求,结合我乡面临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以下几个人民最关心问题,是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 一是教育问题。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农村中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1、农村教学设施不完备、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当前农村师资力量资源分布不合理,一些优秀中小学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中优秀的教师资源比例偏低;3、当前较高的高校收费,对许多来自农村中的大学生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为此许多学生不得不选择一些收费较低,条件差的学校学习。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济保障机制,确保农村每一个孩子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的配备,提高农村教师的师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城乡教师流动交流机制,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执教农村,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同时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二是社会保障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发展,农村老人养老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由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和供养水平普遍较低, 虽然农村老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老人的生活水平大部分还停留在温饱线上。主要表现在:首先,农村家庭的养老仍然主要依靠子女,现今的农村子女外出打工者居多,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其次,农村无养老保险,只能单纯依靠子女赡养老人,经济负担重。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政策,完善农村贫困群众救助制度,发展以扶老、助残、养孤、济困为重点的农村社会福利事业。 三是医疗卫生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实施以来,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表现为:首先,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窄,好多医院不能列入到医疗补贴中,不能方便农民就医;其次,医疗报销不及时,报销状况不透明;再次,农民即使入了合作医疗,在定点门诊看病门诊收费高,看病难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此,政府应加大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激发农民参合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县、乡、村三级医疗网基本建设的投入,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使参保农民有更多选择,逐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为参合农民提供价廉、质优、高效的医疗服务。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主要立足于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已然成为我党矢志不渝奋斗的目标。 而如何引领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主要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满足人民需求,使群众真正得到实际利益。 何为民生”?从字面意思讲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 而从广义上说,民生的概念几乎无所不及,涵盖经济社会政治化等各领域。 因此,关注民生问题,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解决人民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问题,使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和更优美的生活环境等。

解决民生问题做好民生建设不仅要让人民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要建设好精神民生,让人民享受到更丰富的精神化生活,实现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相结合。 其中,化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化工作者去努力实践和完成,是我们重要的任务与使命。 化建设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化教育的权利。 人人都能受教育,人人都能从中获得知识与力量,形成自己独有的化品味和化情趣。 其次,要保障人民群众化选择的权利。 不同的年龄教育背景职业使得人们对于化产品化活动的选择是 不同的。 因此,只要不选择违法违纪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化活动,我们都要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选择。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化选择权利,提供多样化的化选择空间。

再次,在群众进行精神化活动时,需要基本化设施的完善 因此,要加大化设施的投入力度,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化产品和化设施。 通过化设施的建设,实现常态化多样性的化活动的开展,给予群众充分活动的场所和享受化的红利,使大家时时刻刻处于化氛围当中,享受化的同时又能创造积极健康的化作品。 最后,要切实了解群众对于化的实际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化服务。 随着收入的稳步提升医疗服务的完善生活环境的优化,人们对于精神化的需求,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要拓宽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渠道,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的心声,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品质,让人民充分享受共化服务。 当然,化建设绝不仅仅是满足精神领域的需求,同样还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具有巨大的价值潜力,为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大力建设化旅游项目,形成独有的化品牌,将化实体化,满足群众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管陶中心校郑增贵) 顺民心方能聚民力。从根本和长远来看,惠民生方能顺民心。保证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坚持经济增长。两会”只有不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时增进人民福祉,才干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耐久动力,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才是有本之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得到怎样解决,今年的两会”恰逢“十二五”开局的历史节点。新五年的民生蓝图”又将如何就此展开,给“两会”注入了更深内涵,寄予了更多期待。也就是说,民生问题是最大焦点。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待,已经从GDP财政收入转到普通个体如何得到更多实惠,如何实实在分享改革发展效果上来。面对这样的诉求,执政者兑现“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将是未来更多、更大保证和改善民生行动的开端。 进入新世纪,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用10年时间完成了GDP翻两番,连续逾越意、英、法、德、日,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二大国,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而与此同时,一些和睦谐问题也摆在面前:房价攀升,物价走高,收入分配不尽如人意等。可以说,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社会事业还存在不少欠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待解,特别是与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比,与亿万人民不时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相比,民生任务还很繁重,必需下更大气力予以保证和改善。2017年,国GDP达397983亿元,人均GDP达29748元,同期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既为保证和改善民生打下了物质基础,也让满足人民合理的民生诉求、实现社会公平,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黄金发展期往往与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凸显期、高发期相生相伴。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一方面。意味着改革正逐步进入“啃硬

新形势下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思考

2012年第9期总第219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社会关注】 新形势下保障和 改善民生问题的思考 王 珏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河南漯河462000) [摘 要]民生问题是转型期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 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键词]民生问题;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法治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9-0113-03 一、民生问题的内涵(一)民生问题的概念 “民生”是指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是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广义上的民生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主要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 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始终关心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强调要在科学发展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着力从各方面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也是党的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更是党中央亲民为民,求真务实,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生动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改善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日益突出以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更加引起党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保障解决民生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首先,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社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幸 福指数,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也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宗旨,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其次,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民生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主要矛盾。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定会影响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的深化。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关注民生、 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此外,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密切相关,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水平的综合体现。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好不好,幸福不幸福,直接反映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因此,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宗旨。 (三)保障民生的根本是法治 法治是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就业权、经济权、社会保障权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需要有序的社会环境,法治保障公民受教育权以解决民生之基,法治保障公民就业权以解决民生之本,法治保障公民劳动报酬权以解决民生之源,法治保障公民物质帮助权以解决民生之依托。 充分发挥法律规范调整利益关系和促进社会和谐的 3 11

“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之共享: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课后习题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9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我国从()时期开始,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用的“计划”调整为“规划”。√ A 九五时期 B 十五时期 C十一五时期 D 十二五时期 正确答案: C 2. “十三五”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传统的人力资本、资源等优势正在(),为此必须通过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动力。√ A 加强 B减弱 C 协调 D 统一 正确答案: B 3. “十三五”规划指出,()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创新 B 改革 C 发展 D 法治 正确答案: A 4. 根据我国国情,在继续增加公共服务的同时,要改变国家现代基本公共服务()性供给的局面。√ A 均衡

B歧视 C 分散 D 统一 正确答案: B 5. ()提出国家全面放开二胎化政策。√ A 十八届六中全会 B十八届五中全会 C 十八届四中全会 D 十八届三中全会 正确答案: B 6. ()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 A 政府 B国家 C 地方 D 企业 正确答案: B 7. “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A 劳动效率 B 劳动人口 C劳动报酬 D 劳动技能 正确答案: C 8. 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能力上。√ A创新

B 改革 C 发展 D 法治 正确答案: A 9.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以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现行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 A 700万 B 7000万 C 500万 D 5000万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 10. 根据“十三五”规划,缩小收入差距具体有()做法。√ A扶低 B扩中 C调高 D打非 正确答案: A B C D 11. “十三五”规划指出,公共服务供给要加大对()的转移支付。√ A革命老区 B民族地区 C贫困地区 D边疆地区 正确答案: A B C D 12. 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