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一)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广泛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

管理技术,企业不仅要在生产运营中的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要有效地将各种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并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具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硬实力,在信息技术这样的软实力上也必须“过硬” ,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同阶段,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并根据企业信息技术引进和应用的不同特点,围绕生产制造类企业运行特点,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是对企业信息化程度进行系统、科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外提出了许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模型,这些模型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和信息化建设特点而构建,按照信息化管理水平由低到高分成五个级别。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可以供企业对比其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找出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在发展方向上为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指导。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大致分为信息化初始期、信息化普及期、信息化控制期、信息化整合提升期、信息化成熟期五个阶段。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构建原则有如下几个特点:

(1) 目的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清楚地认识

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帮助企业明确今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

(2) 可行性: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既要易

于采集相关信息,又要便于操作和识别,尽可能地避免重复的指标,简化统

计的过程;

(3) 可比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前提是要保证指标口径

的一致性,便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地横向、纵向比较,以使企业有明确的改

进方向;

(4) 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技术、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成

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也应随时进行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既要反映

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变化,又要灵活调整;

(5) 全面性:分类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防止片

面性。既要考虑企业短期发展和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企业信息化成熟

度阶段分类模型分为下列几种:

(1) 处于信息化初始期的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处于初始期的生产制造

型企业,其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环节管理和信息技术都不够完善,其信息化

情况仅限于生产制造的某些环节或某个节点,信息技术普及度较低,信息系

统未能构建,这个阶段企业的信息建设仅能对企业某些环节或节点产生效

用,并不能对企业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产生整体性的作用。

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重点是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车间现场管理、

质量检验等各设计、生产环节。例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复杂工程结构设计(cae)、辅助工艺设计(capp)、集散型控制系统(dc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 )等。

(2)处于信息普及阶段的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处于普及期的生产制造企业,其信息技术正处于广泛在各环节、各部门推广的阶段,此时的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渗透与企业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各个部门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环节和管理环节,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正逐渐形成信息化的交流和管理,且企业内部的生产制造、管理信息正向统一化的方向发展。处于这个阶段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容易发生信息化建设与实际生产制造脱节、盲目扩展信息化建设范围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等问题。对企业在业务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各种文档、邮件、报表、网页、音像、视频、扫描图像以及演示幻灯片等着重进行信息化管理。

(3)处于信息化控制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程度处于控制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其信息化成熟度相对高于信息化初始期及普及期成熟度,此时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中信息化普及程度相当高,企业在这个时期加强了对广泛应用于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环节中的信息技术的控制和改善,以使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环节中的信息能够统一化并达到良好的互通性,促使企业内部尽快形成初步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个时期内的企业因加强了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信息技术的控制和干预,对现有的信息技术进行高频率的整改,使得企业正常的生产过程受到影响,生产效率和企业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减缓。

信息化成熟度处于控制期的企业侧重与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将企业信息系统提升到企业管理的层面,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比重最大、难度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及各个层面。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在规范管理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来有效地采集、加工、组织、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实时动态地提供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例如:事务处理系统(tps )、管理信息系统(mis )、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企业资源计划(erp )、产品数据管理

(pdm)、电子商务(ec)、安全防范系统(pps)等。这是一项”牵牛鼻子工程”,往往可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当的开发对象,花大气力、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4)处于信息化整合提升期的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成熟阶段处于整合提升期的生产制造企业,相对注重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完善和提升,这个时期内的企业生产效率也不能得到大幅提升,因为企业处于内部信息系统的磨合期,正不断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细节改造和功能提升阶段,这段时期企业内部的生产进度和生产效率也不断受到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变动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实施必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的改变等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与管理变革过程。在信息管理变革中,通过变革目标导向确保变革有一个具有方向性的、可以监测的、有领导的管理环境,为整个变革历程制定计划,形成有实效的项目小组以及有效管理项目进程。采用新的领导方式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的核心价值进行宣传提高管理层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5)处于信息化成熟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这个时期的企业信息系统已经与内部管理和生产环节及特点相适应,能够高效地采集和管理企业生产制造及

管理中各环节的信息并进行专业、快速的处理,增强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

度,能够为企业提供完整、科学的经营状况考核,统计企业运行状况,并提供采购、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预测及决策参考。成熟的信息化系统也能更方便企业管理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关系,能够为企业与外界各个层面的联系和交流提供高效、有力的技术平台。

(二)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影响因素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涉及到企业的人力、物力、资金、管理流程变革以及企业外部等各个方面,对其建设过程及实施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必然包含很多方面,比如政府因素,企业自身的领导因素、员工素质因素、信息化资金投入因素等等。在影响信息化建设成败的诸因素中,有一些占据着比较关键的地位,这些关键因素又随着企业自身状态和外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研究、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管理人员把握信息化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发挥信息化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1)政府支持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企业信息化进程需要配套、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

措施,例如建立信息化示范企业、政策引导信息化建设、创业

扶持、社会服务、相关人才政策等方面。政府在政策上对企业信

息化的支持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资金支持因素:一些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在资金上不具备信息化的要求;一些企业具备资金上的条件但是缺乏对信息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由于不敢承担信息化的失败而不敢投入足够的资金。政府给予企业资金方面的支持,比如:建立信贷担保体系、对信息化实施良好的企业进行减税、直接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投资等一系列方法可以促进企业进行信息化

建设。

(3)法律法规建设因素:对计算机和网络犯罪,我国缺乏有效的技术防范手段和法律制裁依据,使许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存在较大顾虑,这也是制约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

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建设、网络互联、信息标准、信

息安全、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制定有利于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1.企业外部信息化水平

(1)政府信息化水平因素:政府建立的外网和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可以及时发布各种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政务信

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且收集公众意见反馈,增强企

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政府建设的各种数据库中心可以为企业

提供各种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政府率先上网可

以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起到带动的作用,引导企业“触

网”,让企业首先感受网络的神奇和网络所带来的各种受益,

指导和支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拉动企业信息化。

(2)竞争对手信息化水平因素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着,如果所有业务都由自己来承担,它必

然面临所有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环境,增

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必须清楚竞争对手各个方面的情

况,其中包括信息化建设水平。

(3)供应商、客户信息化水平因素:企业时刻在跟自己的供应商、

客户进行业务往来,供应商、客户的高水平信息化建设对企业

来说是一个压力。为了提高企业跟供应商、客服业务往来上

的效率,企业会加快、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2.软件产品适应性因素: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信息化软件产品,而

软件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项目工程,产品开发周期长、维护困难,这些都造成企业很难进行信息化建设。可移植性好的软件产品能适应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要求、方便企业特点实现二次开发,以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3.信息化管理咨询水平因素:信息化的过程,管理咨询积累了各行业实

施管理软件的经验,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前要进行信息化咨询;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提高软件实施的成功率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促进企业实行信息化建设。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1.企业人员因素

1)企业领导的重视过程: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企

业领导的重视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2)企业管理层信息化意识因素:企业管理层认为信息化是否能给

企业带来效益、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效益是影响企业是否进行信

息化的因素之一。

3)实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认识因素:企业信息化是一

个“双刃剑”,信息化成功实施的企业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效

益,信息化实施失败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对实行信息化带

给企业的竞争优势的认识是影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

素之一。

4)实施信息化的积极性因素:企业领导把信息化建设看成是本企

业的事,会促进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而消极的认为信息化建

设是政府的责任则会妨碍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

5)中层管理人员因素:企业信息化涉及到企业的流程重组,包括

业务组、组织重组,组织重组的直接结果就是组织结构的扁平

化,削弱了中层管理人员的权利甚至减少了中层管理人员的数

量,因此信息化建设会遇到中层管理人员的抵制,这将会影响

企业顺利进行信息化建设。

6)信息人员的技术实力因素:企业由于自身缺乏高级IT

专业人才,无力实施信息化,甚至部分企业上了信息系统后,

问题更大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系

统运行过程中任何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都将给企业带来不少的

麻烦。信息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将有利于开发满足企业需

求的软件。

(7)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技能因素:具备一定信息化技能的员工能缩短信息化培训周期,很快的适应新系统的运行,并能在使用新

系统提出问题,促进信息化建设。

(8)企业对信息化咨询收费认识因素: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软件遇到困难时,愿意花费一定的资金向专业管理咨询公司进行咨询

会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企业信息化机构及规划因素

(1)企业信息化规划因素:企业信息化应本着“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信息化项目应着眼实际应

用,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和详细规划。在统筹规

划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在各系统逐个成功对接后,便形成了完

整的企业信息化平台。

(2)企业信息化预算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信息化资金预算的制定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3)信息化机构因素: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而这一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有专门的组织具有专业

知识的人才管理和维护,即信息化机构。

(4)企业CIO地位及权力因素

(5)企业信息化以产品为中心,通过MIS组织、控制、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生产和管理,实现同外界企业或部门的信息交流,这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而且需要一个权利和能力位于各职能部门之上的CIO 去组织领导。

3.企业信息化资源投入因素

(1)信息化资源投入力度因素:企业信息化中开发的各类系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它的功能会随着企业管理理念与经营活动的变

化而需要增减的,它的应用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暴露出来的新

问题而需要调整的,后续开发资金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同时,信

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

金的不断投入与支持。

(2)信息化软硬件投入比例因素: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对硬件、软件的投入失调会导致“有车没路”或“有路没车”的情况出现,这些

都将妨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企业内部规范化因素

论企业信息化评价

论企业信息化评价 摘要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保证信息化实施效果,了解效益的影响因素,避免盲目投资,需要对信息化进行合理评价。本文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案例简要论证了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必要性。 关键词信息化评价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安全经济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与否,不能靠意愿来判定,要靠真实的评价。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建设,轻评价”已经成为企业的通病。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的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四个环节。 二、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评价,可以了解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范围上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可以了解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 2、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如果把信息系统比做人体骨骼的话,信息资源就是肌肉和血液。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这可以从挖潜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进行评价。 3、信息安全的评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如各类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等功能的子系统和分系统。但同时,利用相应的信息系统,既可以窃取、也可以扰乱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内容。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步演变为严重限制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企业信息化安全的评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人力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的参与者,即信息化的主体。在这里,人力资源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和企业的其他员工。对于前者的评价主要考察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对后者,由于企业信息化的

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1、目的:通过模型的使用,使咨询顾问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评估和经过风险管理咨询改进后的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进行预测,作为形成风险管理能力成熟评估报告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有效工具。 2、应用阶段:风险管理评估、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设计和实施阶段。 3、方法:风险管理六要素模型、成熟度模型与对标管理模型相结合。 4、工作步骤: 5、工具: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5.1风险管理咨询实施前——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现状评估模型

5.1.1指标说明 5.1.1.1纵向指标 纵向分为五个阶段,表示成熟度总体实现的方式,说明每个阶段的特性。 5.1.1.1.1初始阶段特点:遇到事情是特立特办的,没有归纳总结过程,没有沉淀,必须向领导请示的状态,造成内耗较大。国企这种情况较少,私企较多。 5.1.1.1.2可重复状态:已经有相应的办事流程,对可重复的事项有运作流程。特殊事项才需要领导层判断。 5.1.1.1.3确定阶段:有标准和思考方向,以便不断摸索(有以前经验的沉淀)。通过政策流程标准使其固化。 风险管理成 熟度能力 风险管理六要素 优化阶段 管理阶段 确定阶段 可 重复阶段 初始阶段

5.1.1.1.4管理阶段:处于这个阶段公司的较少,需要把管理量化。(比如在IBM有一些要把管理的要素量化,但前提是要固化,有标准、有流程、有数据、有系统、有素材),提出量化管理思想(从数字角度有说明,使领导容易把控),但不是绝对的量化。 5.1.1.1.5优化阶段:在合理收益前提下,在可接受风险情况下,帮助企业管风险,提高企业效率。通过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不断自我推进,自我改善,形成良性循环。更以风险为导向,去做许多事情。 5.1.1.2横向指标 分为六要素,是分解过程,有相互关系说明,按事务来分,把业务分解为六部分。 5.1.1.2.1业务及政策:有总体目标,必然要有相关政策制度,明确制度与流程的关系。 5.1.1.2.2业务流程:制度要有流程这个载体,制度表单化,表单流程化才能把制度落实下来 5.1.1.2.3人员及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要有人来实现,因此要有相关人员及组织结构(落实到组织、部门、岗位、人)组织架构本身对人员有影响(结构能体现人员设置是否重叠) 5.1.1.2.4管理层报告:要通过一定的报送方式(管理报告)才能让管理层了解(表单)运营情况(规划报告、总结报告等) 5.1.1.2.5模型及假设:报告蕴含某些方法和模型,才能保证结论。 5.1.1.2.6系统及数据:报告要有数据和系统支撑(管理上定义的素材)。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 前言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 2. 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 2.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3. 信息人才不足。 4. 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 5. 企业行业分布广,需求复杂。 6. 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 7. 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问题。 8. 环境问题。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遵循效益原则 (1)效益启动原则 (2)低成本原则 (3)渐进性原则 (4)可持续原则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 (4)企业的应用基础。 (5)政府良好的政策扶持,相关的倾斜优惠政策,完善的奖惩执行力度。 (6)社会的大环境给他们创造有利条件。 (7)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 (8)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信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占我国 注册企业99%以上的实际状况,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意义及目前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前言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国内大约有829万家,总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其需求和采购意向直接影响着IT设备相关生产厂商的生产。因此,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特点,了解其实施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一直是IT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和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决策的依据。 一、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业务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

企业培训成熟度五级模型

企业培训成熟度五级模型 企业培训成熟度模型是美国卡内基麦隆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开发的,它从培训组织机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队伍建设、培训支持体系等四个纬度,对企业培训的成熟度由低到高从一级到五级进行了描述。使用这个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培训管理现状,找出不足和差距,为企业改善其自身培训管理提供了指南。 一级水平:没有明确独立的培训组织机构:培训管理通常由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相关人员兼任,培训重点放在培训的实施上,忽略或完全没有开展培训体系建设;没有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基本从外部采购;暂时没有内部讲师,培训基本依赖于外部讲师而且不能很好地选择外部讲师。没有或缺少培训支持体系。 二级水平:设立了培训部门和专职人员,全面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初步具备培训体系建设和培训项目实施等专业能力,培训重点由单纯的培训实施有意识地转移到培训体系的建设上;开始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开发一些培训课程,但培训形式以知识讲授为主比较单一;开始有计划地培养内部讲师,但内部讲师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内部培训的需求;培训支持体系如教室、设备等基本能满足培训实施的需求,培训信息系统开始建立,开始建立培训制度、课程体系,并能依据培训管理流程开展培训工作。 三级水平:培训组织机构开始分为“培训体系建设”和“培训项目实施”二级,培训重点在系统的培训体系建设上;能在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规划课程体系,企业内部具备开发中级课件的能力,但高端课件还需要外购;企业内部具备了一定数量的讲师,基本能满足内部员工培训的需求,外聘讲师数量减少;培训支持体系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多种形式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制度可自成体系,培训流程更加完善,培训部能够切实按照流程实施培训管理工作。 四级水平:部分企业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大学,肩负起向公司内部、客户、合作伙伴和社会提供培训和服务的职责,培训重点逐步向学习型组织建设转变;公司内部有能力开发高端课程,各个专业类别都包含不同层级的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内部讲师队伍日趋壮大,多数培训课程以内部讲师为主;培训支持体系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合理地设置培训中心,配置培训设备,同时能从公司的战

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模型

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模型 本文出自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白皮书》。 本白皮书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评价自身实践的方法论,为企业找到工业互联网实施中的主要问题、改进方向和建设路径。与此同时,业界各方力量的应用和反馈也将不断促进联盟修正该方法论中存在的问题,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指导。 一、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提出的原因 (一)工业互联网应用浪潮来袭 随着工业互联网概念兴起,美德先导应用不断涌现,目前德国工业4.0平台已有140多个应用案例,美国IIC有接近50 个应用案例,主要聚焦在生产管理优化、物流仓储优化、质量管理优化、产线柔性部署、产品服务价值化等领域。与此同时,我国产业界也加快了面向各类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探索。2016 年,工信部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了10 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AII 联盟也评选出了首批12 个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然而,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行业间企业间基础差异较大、大规模推广难度巨大、缺乏工业互联网评估体系和实施指南等问题。 (二)联盟需构建先导性的标准化模型 从国内外已有的主要成熟度模型来看,德国构建了工业4.0 成熟度评级模型,但因两国发展基础不同,建设水平不同,并不能直接用于我国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AII 联盟作为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公共平台,需要率先开展研究,针对我国自身特点,制定一套评估模型和方法,推进工业互联网理论与实践。 (三)为企业提供一个便利的自我评价工具 当前产业界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不统一,企业对自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定位、现状和发展路径不明确,缺乏一致的方法论来评判具体实践。联盟希望通过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体系的制定助力企业了解自身建设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获取相关的诊断建议。该评估模型并不是为了创造一套复杂的理论,而是希望以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一个便利的自我评价工具。 (四)为政产研用搭建一个持续透明的信息窗口 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模型的制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的 1.0 版本主要是结合现阶段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先进实践而得出的,将来还有持续发展、反复迭代的过程,需要借助产业界各类主体的意见和建议深化模型,并结合企业对模型的应用结果和反馈,不断更替或补充更符合不同阶段实际情况的评估因素,不断修正完善评估指标、权重和评估问卷设置等。这个过程不仅能助力政府部门了解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最佳实践,也能帮助应用企业和解决方案服务商建立透明的信息窗口,促进产学研结合。

1企业信息化规划评价的层次分析方法

企业信息化规划评价的层次分析方法欧阳志华1,杨世德2,易树平1,任小灵2,林丽1 (1.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2.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326) 摘要:在总结传统企业信息化评价内容、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 HP)理论及信息实施顺序评价中的AHP建模方法,并运用A II P评价模型对某公司规划的信息化实施顺序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决策者进行信息化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层次分析法;规划评价 中图分类号:N94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98(2004)05—0011-05 Gradation Analyzing Method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 Evaluation OUYANG Zhi-hua1,YANG Shi-de2,YI Shu-ping1,REN Xiao-ling2,LIN Li1 (1.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C 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2.Southwest Alu-minum(Group)Co Ltd,Chongqing401326,China) Abstract:O n t he basis of sum marizing the co ntent o f tr aditio nal enterpr ise infor matio n evalua ting,est ablishing metho d of A HP model in the theo retical and info rmat ion estimat ing of g radation ana ly zing method of combining qualitat ive a nalysis w it h quant itative analysis ar e https://www.doczj.com/doc/c34180211.html, rmat ion enfor cement or der o f cer tain co mpa ny plan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using A HP evaluatio n m odel.Scient ific basis is pro vided for po licy maker. Keywords:enter pr ise info rmat ion;g radatio n analy zing metho d;plan ev aluation 前言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必由之路。搞好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一步是搞好信息化的规划工作,即确定信息化实施的内容和实施的先后顺序,在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工作中,普遍存在企业整体规划差,各部门各自为政,提出各自的需求,引 收稿日期:2004-08-16 基金项目: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3—7977) 作者简介:欧阳志华(1980—),男,江西泰和人,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研究。入不同的应用系统和不同的供应商,导致企业对信息化的重复建设的问题。这种各自为政的方法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功能交错,产生信息孤岛,系统内信息或臃肿,或不能共享,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不明显,合理地确定各子系统的开发顺序,对企业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十分重要。 目前信息化评价方面,涉及领域主要包括城市信息化发展评价[2]、区域信息化的测度与评价[3]、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评价[4]。 信息化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马克卢普一波拉特统计测度方法:以三维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信息化投入经费和企业竞争力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及

企业管理成熟度

第三节企业管理成熟度 所谓的“企业管理成熟度”,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运营管理中达到成熟与卓越的效果。其梯级模型请见图1-1。 图1-1 企业管理成熟度五级模型 第一级:初始级。企业运作的特征是特定的和偶然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几乎没有过程定义,成功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能力。 第二级:可重复级。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程序化管理)过程,能够跟踪费用、进度和功能。有适当的必要的过程规范,使得可以重复与以前类似的企业运作的成功。 第三级:定义级。用于管理和企业运作活动的过程已经文档化、标准化并与整个组织的经营过程相集成(制度化)。所有项目(作业)都使用统一的、文档化的、组织过程认可的版本来进行控制监督与工作。本级包含了第二级的所有特征。 第四级:管理级。企业运作和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数据被收集,通过这些度量数据,企业运作和产品能够被定量地理解和控制。本级包含了第三级的所有特征。 第五级:优化级。通过定量反馈进行不断的过程改进,这些反馈来自于过程或通过试验新的想法和技术而得到。本级包含了第四级的所有特征。 对于第一级的企业,是机会市场下的机会运作公司。他们很少收集运营过程中的数据。公司的运作完全依靠个人能力,对于管理过程和运营过程很少有可重复的模式,也很难去专业的总结管理过失,评估运营过程。这样的公司在中国非常普遍,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市场,所以,充满了机会主义者。很多已经做得比较大的公司,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制度与控制手段,但依然在第一级与第二级之间徘徊。其认定级别的里程碑是公司运作的工作计划表的诞生,根据公司运作的需要建立了相应的责任人,同时,对相应的工作进行了WBS计划(工作树型的细分,每一个工作者在还没有开始工作的时候,就知道了应该如何工作,工作到什么程度,对于一般的工作者,没有临时安排的其他工作是工作表的最基本特征)。并且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实施,就进入了第二级管理水平。

2021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2021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2021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XX]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 查报告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一)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广泛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 管理技术,企业不仅要在生产运营中的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要有效地将各种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并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具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硬实力,在信息技术这样的软实力上也必须“过硬” ,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同阶段,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并根据企业信息技术引进和应用的不同特点,围绕生产制造类企业运行特点,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是对企业信息化程度进行系统、科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外提出了许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模型,这些模型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和信息化建设特点而构建,按照信息化管理水平由低到高分成五个级别。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可以供企业对比其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找出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在发展方向上为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指导。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大致分为信息化初始期、信息化普及期、信息化控制期、信息化整合提升期、信息化成熟期五个阶段。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构建原则有如下几个特点: (1) 目的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清楚地认识 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帮助企业明确今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 (2) 可行性: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既要易 于采集相关信息,又要便于操作和识别,尽可能地避免重复的指标,简化统 计的过程; (3) 可比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前提是要保证指标口径 的一致性,便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地横向、纵向比较,以使企业有明确的改 进方向; (4) 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技术、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成 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也应随时进行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既要反映 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变化,又要灵活调整; (5) 全面性:分类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防止片 面性。既要考虑企业短期发展和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企业信息化成熟 度阶段分类模型分为下列几种: (1) 处于信息化初始期的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处于初始期的生产制造 型企业,其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环节管理和信息技术都不够完善,其信息化 情况仅限于生产制造的某些环节或某个节点,信息技术普及度较低,信息系 统未能构建,这个阶段企业的信息建设仅能对企业某些环节或节点产生效 用,并不能对企业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产生整体性的作用。 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重点是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车间现场管理、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一)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广泛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 管理技术,企业不仅要在生产运营中的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要有效地将各种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并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具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硬实力,在信息技术这样的软实力上也必须“过硬”,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同阶段,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并根据企业信息技术引进和应用的不同特点,围绕生产制造类企业运行特点,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是对企业信息化程度进行系统、科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外提出了许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模型,这些模型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和信息化建设特点而构建,按照信息化管理水平由低到高分成五个级别。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可以供企业对比其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找出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在发展方向上为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指导。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大致分为信息化初始期、信息化普及期、信息化控制期、信息化整合提升期、信息化成熟期五个阶段。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构建原则有如下几个特点: (1)目的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清楚 地认识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帮助企业明确今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 (2)可行性: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既 要易于采集相关信息,又要便于操作和识别,尽可能地避免重复的指标,简化统计的过程; (3)可比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前提是要保证指标 口径的一致性,便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地横向、纵向比较,以使企业有明确的改进方向; (4)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技术、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 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也应随时进行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既要反映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变化,又要灵活调整; (5)全面性:分类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防 止片面性。既要考虑企业短期发展和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为下列几种: (1)处于信息化初始期的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处于初始期的生产 制造型企业,其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环节管理和信息技术都不够完善,其信息化情况仅限于生产制造的某些环节或某个节点,信息技术普及度较低,信息系统未能构建,这个阶段企业的信息建设仅能对企业某些环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报告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凡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或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其中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或者职工人数30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属于小企业。貌似庞大无边的中小企业市场IT水平如何?IT需求怎样?究竟哪些企业才是现实的市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有哪些显著不同的内在规律性?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显示:中小企业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但整个中小企业市场的IT需求正在快速攀升,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04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400多万家,其中有20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对IT需求最活跃的企业群是已经渡过创业期的、年营业额在1亿元以上的、外向型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IT市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成千上万的蚂蚁型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还很有限。 2004年,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从单机应用阶段或局域网应用阶段向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与整合方向发展,企业的个性化应用和电子商务正在得到快速推广。2004年,中国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整体规模为945.5亿元,较2003年增长18.9%。 2004年中小企业IT应用阶段 随着IT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以前的被动式接受短期零散IT 应用,转变为主动式规划中长期IT应用。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目的的认识更加成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加深。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未来几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这一市场将显示巨大潜力。2005年,中小企业IT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129.8亿元,较2004年增长19.5%。 中小企业IT的需求层次性明显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显示:小企业由于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当前的信息化建设还以跟进为主,多表现为简单的普及型应用,暂时还不能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力量。 绝大多数中型企业(即年营业额在3000万元~3亿元之间的工业企业)以及部分小企业已经处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系统应用基本处于单机应用和基础网络应用阶段。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求强求大的内在动力趋动下渐入佳境,IT投资高速增长,呈现硬件、软件投入双活跃态势。但中型企业也不是铁板一块,对IT需求最活跃的企业群是已经渡过创业期的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外向型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换句话说,这些企业才是今年IT市场上最现实的买家。究其原因:一是随着中国进入WTO后过渡期,外企大量登陆中国,外向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二是此类企业的CEO、CIO等多数有在外企工作的经历,对信息化有前瞻性认识。

企业培训成熟度5阶段模型

成熟度的五阶段模型:(大学与培训的对比) 一.初级启蒙阶段 二.体系初建阶段 三.专业分工阶段 四.战略发展阶段 五.最佳实践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级启蒙阶段:(培训成熟度的模型:组织体系、课程体系、讲师体系、支持体系) 组织体系:没有培训部,没有专门的培训人员,由人力资源的相关人员兼任,培训管理职责不清晰。以集中有限的行情或者技术支持为主,缺少针对性的管理技能培训。外派的管理里的培训多少老板的临时决策或者是满足业务部门的应急需求。(举例:1.老板的临时决策。 2.跳槽跳到小的企业。)只有初级的知识技能类和企业文化类的课程。管理类的培训基本上依赖于外训以零散类公开课为主,引进内训为辅。主要是企业老板参加外训,以观念改变以及观念普及型为主。 讲师体系:由企业的管理者和资深的技术骨干担任内部讲师。 课程体系:以业务销售和技术等专业技能、经验传承为主。而管理类型的培训基本上是依赖于外部的课程。 支持体系:由于没有钱,就买不到很好的设备, 企业特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属于创业型企业,比较关注于企业近期的经营现强于对未来发展的关注。老板的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文化,培训采购权在老板。企业里没有专职的培训部门和培训管理员。 第二个阶段,体系初建阶段 组织体系: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开始设立明确的培训部门和专职的培训管理员。而且在重要的业务部门以及人数多的部门设立专职的培训管理员。一般会是以营销为主的或者是以研发为主的公司,会在营销部门和研发部门设立专职的培训管理员。培训管理员有明确的管理工作职责。企业愿意请这样一个部门请这样的一群人,在这个地方开始进行培训体系的搭建。 课程体系:屁股决定脑袋。有了专职的人员一定要做事,开始建设企业自己的课程体系。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公司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盘点和评估或者直接在素质能力模型上开始规划他的课程体系。但是在管理力跟领导力上的培训几乎完全进行外购。有规划系统的选派管理人员进行公开课的外派学习。引进内训项目逐渐增多,但是依然以公开课学习为主。 讲师体系:这个时候要建立公司内、外部的讲师体系。但是,内部跟外部的讲师的职责是不同的。内部讲师与外部讲师的功能定位。“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这八个字就是内部讲师与外部讲师的区别。所谓的用以致学,因为要用,所要要学,从用到学之间是百分之百的关系。比如说,我们招一个前台,那我要告诉前台怎么收发邮件,怎么去进行信息传递,因为要用,所以要学。比如在企业里建立规范化流程,因为要用所以要学。这个叫做内部讲师要做的工作。另外一个词叫学以致用,用为学了,那么你要拿回去用,从学到用之间不是严谨的百分之百的关系。如果你学到的东西,跟企业的经营理念有冲突这事用不了或者没有实施条件的用不了。他必须要跟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企业适用的绩效改进。这个事才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 从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13个评价指标,根据对66家企业的调研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降维分析,得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综合评价指标。根据这些综合指标对66家企业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得出企业信息化的五个发展阶段:即信息化准备阶段、信息系统引入阶段、信息系统集成共享阶段、信息系统企业外延伸阶段、信息系统决策支持阶段。 研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就是研究企业信息化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演变规律,为企业评估其目前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帮助。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息系统的研究中,信息化成熟过程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外提出了很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例如:Nolan模型、Synnott模型、Mische 模型、Hanna模型、Edgar Schein模型、Boar模型、业务-IT联盟成熟度模型等,其中Nolan模型最著名。在20世纪70年代,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信息系统实践的总结,分别以计算机在组织中的应用规模以及组织在IT应用上的资源投入大小为横纵坐标,提出了信息系统进化的4阶段模型:初始、传播、控制和成熟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Nolan在4阶段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6阶段模型,增加了“集成”和“数据管理”两个阶段。不同的国家,信息化起点不同,信息化的路径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为此,国内很多学者尝试研究适合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模型。文献[2]提出4阶段模型:引入、集成、流程变革、战略变革。文献[3]提出6阶段模型:企业进入、数字化生存、单点数字化、联合自动化、决策支持自动化、敏捷一虚拟化的企业。文献[7]提出5阶段模型:技术支撑级、资源集成级、管理优化级、战略支持级和持续改善级。文献[8]提出了6阶段模型:原始信息化、信息化初级、单个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网络化集成决策和网上企业。文献[9]提出了5阶段模型:引入、渗透、膨胀、调整、集成。但这些研究对模型提出过程的阐述都比较笼统,没有具体说明模型是如何提出的。为此,作者通过对6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提出了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1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计算机及所构成的硬件环境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各种信息系统的应用则体现了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因此,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的指标,具体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浅析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

浅析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

摘要: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并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具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硬实力,在信息技术这样的软实力上也必须“过硬”,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同阶段,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本文根据企业信息技术引进和应用的不同特点,围绕生产制造类企业运行特点,将企业信息化过程依照信息化成熟度划分为五个阶段,探讨并提出五个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416(2012)08-0203-02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广泛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管理技术,企业不仅要在生产运营中的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要有效地将各种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两类企业的信息化情况分别进行成熟度阶段性分类模型分析。 1、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 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是对企业信息化程度进行系统、科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化程度的

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外提出了许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模型,这些模型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和信息化建设特点而构建,按照信息化管理水平由低到高分成五个级别。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可以供企业对比其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找出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在发展方向上为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指导。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大致分为信息化初始期、信息化普及期、信息化控制期、信息化整合提升期、信息化成熟期五个阶段。 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 2.1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构建原则 (1)目的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帮助企业明确今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 (2)可行性: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既要易于采集相关信息,又要便于操作和识别,尽可能地避免重复的指标,简化统计的过程; (3)可比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前提是要保证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便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地横向、纵向比较,以使企业有明确的改进方向; (4)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技术、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也应随时进行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既要反映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变化,又要灵活调整;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报告

2004年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报告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凡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或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其中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或者职工人数30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属于小企业。貌似庞大无边的中小企业市场IT水平如何?IT需求怎样?究竟哪些企业才是现实的市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有哪些显著不同的内在规律性?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显示:中小企业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但整个中小企业市场的IT需求正在快速攀升,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04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400多万家,其中有20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对IT需求最活跃的企业群是已经渡过创业期的、年营业额在1亿元以上的、外向型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IT市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成千上万的蚂蚁型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还很有限。 2004年,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从单机应用阶段或局域网应用阶段向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与整合方向发展,企业的个性化应用和电子商务正在得到快速推广。2004年,中国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整体规模为945.5亿元,较2003年增长18.9%。 2004年中小企业IT应用阶段 随着IT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以前的被动式接受短期零散IT 应用,转变为主动式规划中长期IT应用。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目的的认识更加成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加深。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未来几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这一市场将显示巨大潜力。2005年,中小企业IT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129.8亿元,较2004年增长19.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