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第5版)].(美)特南鲍姆-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5版)].(美)特南鲍姆-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5版)].(美)特南鲍姆-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5版)].(美)特南鲍姆-复习笔记

北京化工大学计科专业2014年6月计算机网络总结

复习提纲

第一章引言

按照网络规模的分类

接口、协议、服务

理解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

ISO的OSI与TCP/IP

第二章物理层

?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和比较

?数字调制与多路复用

?基带传输与通带传输的概念

?基带传输中的几种编码方式(图2-20)

?4B/5B编码的作用和代价

?通带传输中的三种调制方法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CDMA(图2-28)

?电路交换与包交换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4种成帧方法

?纠错码与检错码

?CRC的计算

第四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ALOHA:纯的、分槽的

?CSMA:坚持的、非坚持的、p坚持的、带冲突检测的

?无冲突协议:位图、令牌传递、二进制倒计数

?暴露终端、隐藏终端

?以太网帧格式,关于长度

?以太网:二进制指数后退的CSMA/CD

?无线局域网:CSMA/CA

?802.11的帧间间隔:图4-28

?停等式交换与直通式交换(虫洞路由)

?VLAN

第五章网络层

?虚电路与数据报网络的比较,图5-4

?泛洪算法、距离矢量路由、链路状态路由

?图5-13

?层次路由

?三角路由

?拥塞控制的途径及其反应速度

?显示拥塞通知及逐跳后压

?负载脱落中的wine和milk

?漏洞和令牌桶

?加权公平队列的数据包完成时间(图5-31)

?数据包分段:透明、非透明

?路径MTU发现

?IPv4地址分类、子网划分、子网掩码

第六章传输层

?UDP、TCP

?AIMD

?TCP段头格式

?TCP计时器:重传、持续、保活

?TCP的两个窗口:拥塞窗口、流量窗口

?图6-46、图6-47

?选择确认

第一章绪论

按照网络规模分类:个域网P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OSI的核心概念:

接口:每一对相邻层次之间是接口

协议:通信双方就如何通信的一种约定

服务:服务定义了该层是做什么的,而不是上层如何访问这一层。

面向连接的服务:像一个管道。有时需要发送方、接收方、子网一起协商。无连接服务:如发送邮件。

有确认的数据报服务:像挂号信一样。

ISO的OSI: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七层的基本原则如下:

1)需要不同抽象体的地方创建一个

2)每层应该执行一个明确定义的功能。

3)每一层功能选择,应该向定义国际标准化的目标看齐。

4)层与层边界的选择应该是跨越接口的信息流最小。

5)层数应该适中。

物理层:原始比特初始连接如何建立,及撤销连接。

数据链路层:传数据帧,变成一条没有漏检错误的线路,还要接受确认帧

(有一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处理共享信道的访问)

网络层:解决路径确定,拥塞控制,服务质量(延迟,抖动,传输时间)以及网络协议不一样的问题。

传输层:真正的端到端而上面那三个是链式连接的。

会话层:提供一些服务,

表示层:解决编码管理抽象的数据结构,转换成高层的数据结构

应用层:提供各种各样的协议。

TCP/IP

链路层:(小心前面没有数据)描述了链路必须完成什么功能才能满足无连接的互联网络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层,是主机与传输线路之间的一个接口。

互联网层:互联网络,可对应于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把是哪个都包括了

注:大写大写(MB)^n 大写小写(Mbps) 为10^n

第二章物理层

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和比较:

书上另有磁介质,电力线(利用早期铺成的电话线)

双绞线:

l)最常用的传输介质

2)由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2 根、4 根或8 根绝缘导线组成

3)传输距离为100m

4)局域网中所使用的双绞线分为二类:屏蔽双绞线(STP )与非屏蔽双绞线(UTP);根据传输特性可分为三类线、五类线等

STP 就是加了一个屏蔽层,使得很笨重。

数字调制与多路复用(后面的概念基本上是它的子类)

1.数字调制:发送比特要先用模拟信号表示,比特u代表它们的信号之间的转换过程称为数字调制。

1.1基带传输:有线介质使用,信号的传输占据了介质的所有频率。

1.1.1 NRZ 至少用B/2 HZ的带宽才能获得B bps比特率,2B次采样

1.1.2 曼切斯特两倍于NRZ的带宽

1.1.3 NRZI使发送连续的1不会导致接收器难以区分,至于0 就要使用4B/5B编码避开连续三个0。增加了

25%的带宽

1.1.4 平衡信号信号均值为0 双极编码

1.2通带传输:以载波信号为中心的一段频带。无线和光纤通信用。

1.2.1 调制方法:幅移,频移,相移

1.2.2 频分复用:FDM (multiplexing 多路复用)其实频率间也有重复对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内积为零802.11用。

1.2.3 时分复用:TDM分时间片轮着用。不过对于统计时分复用,不用就不给,如同包交换。

1.2.4 码分复用:CDM (CDMA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就是每个比特时间分成更小的时间间隔(称为码片chip),可以按照站的数目来划分。每个站有自己的码向量,两两正交。

设计码片S的原则:1)不同的码片正交与别人的内积为0

2)自己和自己的为1 (感觉是必然)

3)与自己相反的为-1

使用原则:1)当有自己发送时,为1则发S,为0则发-s(s加入到运算中).

2) 与其余的相加。

解码:实现要知道对应的码片,相乘总体的得到的结果就是自己对应的那个比特。

(当然要除以向量的模)结果为0则没参入

2.多路复用:信道通常被多个信号共享,这种共享形式称为多路复用。

交换:

电路交换:物理连接,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路径。

包交换:1)不需事先建立一个专门线路。

2)路径的选择取决于发送时的网络状况。

3)存储-转发传输技术

区别10种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四种成帧的方法:

1 字节计数法---每个帧自己确定一个帧长

2 字节填充标志字节法用特殊的字节而作为开始和结束,然后就要考虑转义了,还有转义的转义。

3. 比特填充的标志比特法

USB所用,发送方出现5个连续的1时就填充一个0,但是接收方会去掉0,再存储。

4. 物理层编码违禁法

比如4B/5B用保留的信号来指示帧的开始结束。

纠错码与检错码

d个错误需要用d+1个码来检测2d+1来纠错。

海明码纠错2的幂次方位是校验位,其余位填充。要查看K位置上的校验位则改成2的幂次之和,如果是偶校验则结果应该为0,否则就出错。纠错就是取反。

检错:简单的奇偶校验,就是加起来是偶数就在后面补个0,否则补个1

或者是先把数据发了,最后跟个校验和。、

校验和:与信息相关的一组校验位。奇偶校验也是其中之一。

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多项式编码(polynomial code):

1)双方预定一个多项式。最高位和最低位的系数必须为1 G(x)

2)假设一帧有m位,对应多项式M(x),为计算其CRC则需比G(X)长,所以要补0

0的个数为G(X)的阶数。

3)做除法异或求得余数。再继续除法

4)得到余数后与添加了0的多项式异或,然后发出去。

第四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ALOHA

纯的:共享信道,帧被破坏了就需要随机等待一个时间重传

分槽的ALOHA:每个时间对应一帧,要求用户遵守统一的时间槽边界。

2.CSMA:

载波检测多路访问。监听是否存在载波(是否有传输),然后传送。

1-坚持就是检测到没有载波就传送

非坚持(nonopersistence)不贪婪,如果信道当时正在使用,那他不持续地监听,以便立即抓住机会传输。而是过一段随机的时间,重复上面的过程。

P-坚持空闲按照概率p来发送数据,以概率q=1-p 推迟到下一个时间槽。

带冲突检测的(CSMA/CD collision detection):空闲时检测冲突,超过2t(将信号传到最远的站所用的时间)的时间如果发生冲突则过一个随机的时间重传。如果没有那么传完这个帧,下面的时间则用来传剩余部分。

3.无冲突协议

位图协议:在竞争期声明自己有传输的意愿,然后大家都遵守,按序来传。传完后就有下一个竞争期。

令牌传递:接收到令牌就传,然后再传递令牌到下一个站。

二进制倒计数:相传则先广播自己的地址,从高序的位开始。线路会异或,然后每个站监听,如果发现自己的高位的某个0被改为0则放弃竞争。利用率为

//////////////////////////////////////////////////////

暴露终端:检测到有站发送信息就不敢给某个发了,其实根本就没事

隐藏终端:由于不在一个终端的范围内还以为自己要发送的数据不会影响正在发送的数据,但实际上却会影响。

以太网帧格式(p218):关于长度的问题,(如果对于以太网DIX 为类型,至于怎么判断通过前导码8字节中最后一个字节的后两位来判断,11为802.3 10 为以太网)

长度在64KB-1500KB之间达不到则填充,下限是由于防止出现冲突,而无法挽回,上限是随便想出来的。

以太网:二进制指数后退的CSMA/CD

之前是说明其如何实现冲突检测的,现在是说如果出现冲突,随机等待的时间怎么选。

规则:当冲突在1-10次之间则等待的时间间隔(槽)为0-2^n-1 10-16次一直为1023

16次则放弃,交给高层协议处理。

优点:1.当少量发生冲突的时候延迟较少

2.许多站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保证相对合理的时间间隔内。

无线网

AP:接入点

以前的冲突检测,根本不起作用,因为总是半双工的

CSMA/CA (avoidance)带有冲突避免的。

当两个都就绪的时候,都执行后退。(没有收到确认帧的时候也要执行后退,因为推测到冲突发生了)后退过程中一个又开始发了则停止后退,等那个数据发完再继续后退剩下的时间。后退也要向以太网那样指数后退,直到成功发送帧或达到重传的最大次数。

与以太网相比的区别:

1.采用早期后退

2.利用确认来判断是否发生冲突,因为冲突无法被测

上面那种操作模式称为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802.11的帧间间隔:为提高服务质量,对不同类型的帧确定不同的时间间隔

五类:时间排序SIFS(short interframe spacing 短帧间间隔)

DIFS (DCF……常规的帧)

直通式交换:

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它只检查数据包的包头(通常只检查14个字节),不需要存储,所以切入方式具有延迟小,交换速度快的优点

它的缺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第二,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如果要连到高速网络上,如提供快速以太网(100BASE-T)、FDDI或ATM连接,就不能简单地将输入/输出端口“接通”,因为输入/输出端口间有速度上的差异,必须提供缓存;第三,当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增加时,交换矩阵变得越来越复杂,实现起来就越困难。

VLAN 虚拟局域网

直接的局限:1.超越了企业的组织结构

2.负载,有些地方负载大会影响整个网络LAN

3.广播流量,特别是当借口崩溃或配置错误的时候,会导致广播风暴。

网桥必须建立配置表,指明通过哪些端口可以访问哪些VLAN。

802.1Q帧格式

加了一对2字节的字段

第一个两字节

VLAN协议的ID大于1500 为0x8100 这样其他的以太网卡会把它认为是类型,而不是长度则不会转发给传统网卡。第二个两字节

后12位为VLAN标识符,这样到达一个VLAN感知交换机,会利用其VLAN标识符作为索引。(哪些端口输入那个vlan)

第五章网络层

虚电路与数据报网络的比较p278

泛洪算法:总能选出最短路径,且延迟短

首先要产生大量重复的数据包,所以要给每个包上有一个计数器。

抑制包泛滥需要在接收到主机的数据包时填上一个序号,然后每个路由器为每个源路由器准备一张表,记录来自源路由器的序号。如果入境路由器在这张表里面,就不需要泛洪了。

为防止无限膨胀,要比较要用个计数器K进行比较,比K小的就不要了。

距离矢量算法:

路由表有两项一个是记录到目标路由器的首选出境线路第二个是到达该目标路由器的距离估计值。

如果距离用时间度量则要发送一个特殊的ECHO 数据包给邻居,邻居收到后盖上时间戳,然后尽快发过来。记住时间要除以2

但是由于互相没联系,则可能出现无穷计数的问题。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LSR):

每一个路由器必须完成以下几个事情:

1)发现他的邻居节点,并了解其网络地址

2)设置到每个邻居节点的而距离或者成本度量值。

3)构造一个包含所有刚刚获知的链路信息包。

4)将这个包发送给其他的路由器,并接受来自其他所有路由器的信息包。

5)计算出到每个其他路径的最短距离。

那个序号其实可以表示接受到的数据的新旧。序号随每一个新数据包的发出而逐一递减。为了防止序号破坏造成影响则用时间age。

特点(与矢量路由算法的比较):

层次路由:

为了防止路由太多而导致路由表太长,所以需要分层,这样就成为独立的区域。

但是不一定能够得到最短的路径。包含N个路由器,最优秀的层数是lnN层。每个路由器所需要的表项是elnN 个。

三角路由(其实就是移动主机路由的路由过程)

电话公司及Internet几乎都是这么干的

步骤:1.移动主机先把转移地址告诉家乡代理。

2. 发送者发送的信息。

3.被家乡代理拦截。然后将那个数据包用新的头封装,再发给转交地址。这种机制交封装

4移动主机提取出真正的包然后直接应答发送者。

5.发送者借鉴转交地址通过隧道发送转交地址,绕过家乡位置。

拥塞控制的途径及其反应速度

网络供给>流量感知路由>准入控制>流量限制>负载脱落

流量调节

抑制包,告诉源主机减少给制定目标的流量

显示拥塞通知(ECN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就是如果自己拥塞了就在他发送的数据包上打上标志(设置包头上的一个标志位)但是直到到了主机才通知拥塞。

逐跳后压:

让抑制包在沿途的每一跳都发挥作用。

上游要有更多的缓存空间。

负载脱落(load shedding)中的wine和milk

就是先扔掉什么的问题最好程序标记一下那些重要。

随机早期检测(RED)

在局面变得毫无希望之前让路由器提前丢包,这里就是讲怎么确定这个时间点。

一般是当平均队列超过某个阀值时。丢掉的包起到了抑制包的作用,而不是ECN那样有个拥塞信号。

服务质量

漏洞和令牌桶

主要讲令牌桶

书上的那个图是说明令牌桶有流量整形的作用。仔细看令牌的初始容量B 就可以看出图的区别。注意下面的曲线代表有令牌存起来了。

B+RS=MS S:突发的长度/时间M最大速度的突发长度。

加权公平队列

分为两部分公平队列+加权。

公平队列只是假想着“字节接字节发送”不能抢占正在传输的数据包,因为数据包传送是个整体的行为。

Fi= max(Ai,Fi-1)+Li/W

Fi :第i个包的发送结束时间Ai为开始时间LI为长度W为所在队列的权值。

数据包分段:透明、非透明(P333)

解决大数据包过最大数据包太小的网络。

法1 设法使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最大路径单元MTU(Path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不发送这么大的。

法2拆分数据包。

透明分段:是指入口路由器分段出口路由器组合问题:不知什么时候接受了全部的段。必须在同一个出口路由器进行性重组。

非透明分段:重组只在目标主机上进行。

IP则使用这种思想,头分为三个部分数据包编号(同一个数据包则一模一样)

偏移位置:就是指这个包的开头与原来的开头的距离(相减)比如一开始是0

是否为结束:则不是1则是一开始为1

路径MTU发现

就是打算重新使用上面的第一种方法

IP有个标志位告诉是否允许分段。如果不允许则路由器就丢弃这个包,并把错误信息报告给源端,这样源端就会知道要发送多长的数据包了。(一个一个地尝试直到符合)

Internet的网络层

IPv4地址分类:

从A-D 网络位开头每个多1且最后为0 ,且总体上是由那划分的三段来划分的而E只不过是把D的剩余部分要了。小心D是个组播地址

子网划分:

将内部一个网络块分成几个部分供多个内部网络使用,但对外部世界仍然像等那个网络一样。

方法:数据包到达时,把数据包的目标地址与每个子网的掩码进行AND操作,看结果是否对应某个前缀。而且可以随意改变内部的子网掩码。

第六章传输层

总括:网络层+传输层为网络协议层次的核心。扩展到两个计算机进程之间的端到端联系。

且其可靠性独立于当前的网络。

其之间可以理解为用段来传输。

虽然和网络层很像但是用户没有对其的控制权。当然此中需要调用库程序实现。

AIMD ( Additive Increase Multiplicative Decrease ) 解决拥塞控制的

TCP/IP模型中,属于传输层,为了解决拥塞控制的一个方法,即:加性增,乘性减,或者叫做“和式增加,积式减少”。

当TCP发送方感受到端到端路径无拥塞时就线性的增加其发送速度,当察觉到路径拥塞时就乘性减小其发送速度。

TCP拥塞控制协议的线性增长阶段被称为避免拥塞。

当TCP发送端收到ACK,并且没有检测到丢包事件时,拥塞窗口加1;当TCP发送端检测到丢包事件后,拥塞窗口除以2。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八个字节的头

UDP校验和包括了IPV4伪头。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远程过程调用)

其实就像调用函数一样,通过一个存根,客户过程按照普通过程调用的方式来调用客户存根。

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

专门对多媒体制定的通用的协议。

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不传输任何媒体样值,能处理反馈,同步和用户接口的信息

(上面几乎是建立在UDP之间的)

TCP:传输控制协议为了建立在不可靠的互联网上提出的。

支持TCP的机器都有TCP传输实体(可以是一个库过程,一个用户进程或内核的一部分)管理TCP流,和IP 层之间的接口。其接受本地的数据流并分割成64kB(去掉IP及TCP的头不超过1460数据字节。)

TCP服务由发送端和接收端创建一种套接字的端点来获得。

TCP有个push标志,标记后立即发送不缓存。

****TCP在内的每个段要适合IP的有效载荷(65535KB),然而还要适合MTU(最大传输单元),这是由以太网限制的通常是1500KB。

TCP段的头格式:

65536KB-20KB 固定的头也是20KB (一行4B)

确认号是期望的下一个序列。

ACK为1表明确认号字段有效。,为0则不包含确认信息

ECE:给发送端发送一个ECN-echo信号让其放慢速率

CWR:发送端发送这个信号就表明知道了,这样接收端就不用发ECE了

URG:紧急指针,发送端用最少的方式发送数据。

PSH:立即发送

RST:重置混乱连接,收到就表明你的主机有问题了。

SYN=1 ACK=0 连接请求

SYN=1 ACK=1 连接确认

FIN 释放一个连接。

选项里面的

时间戳->

SACK :选择确认,之后,发送端可以明显地感知到接收端已经有什么数据。

TCP计时器(三种分别是重传持续保活计时器)

重传计时器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最重要。

发送数据时,启动一个计数器,如何停止之前没有收到确认则重传。至于时间用一个动态算法。如下:

TCP维护一个变量SRTT:Smooth Round-Trip-Time 平滑往返时间。

SRTT=a SRTT + (1-a) R 典型a=7/8 R为某次的时间

这样就得到了最佳计时器的时间。但是对于重传超时仍然不好。

往返时间变化RTTVAR=p RTTVAR + (1-p)|SRTT-R| p=3/4

(RTTVAR 并不确切地等于标准方差)

重传超时值RTO=SRTT+4*RTTVAR (4几乎可以认为是随意选的,但也有道理)

持续计时器:

接收端告诉发送端满了不要传了(告诉其窗口大小为0),那么双方就等待,但是发送方等不及了(持续计数器到了)就去询问,然后接收端告诉结果。这样发送端就决定是重置计数器还是开始传。

保活计数器:有的实现了,也就是长时间连接空闲,则询问,没反应就停止。

还有一个计时器是用于连接停止的时候用的。

TCP拥塞控制关键功能

拥塞窗口

把丢包当做信号。窗口的大小为发送端可以往网络发送的字节数,响应速率则为窗口大小除以连接往返的大小。也是根据AIMD来调整窗口的大小。

慢速启动:为了防止其增长过快,有个慢速启动阀值。发生超时后,就将阀值设置为拥塞窗口的一半。

TCP Tahoe 慢速启动过程

改进基本达到了AIMD

重复确认:丢包后,估计接收端会把后面的序号改成一样的,这样接收端就明白了(自己的理解)

SACK(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 选择确认):

从一个重复流中推断出已经到达饱和和已经丢失的数据包。

起因:TCP重传时会把原先已经正确传送的包夜重复传送。

工作过程:

1.建立连接的时候就要发送允许SACK,这样才能启用SACK。(有SYN标志的前两个包)

2.正常情况下使用TCP的确认号字段。

3.触发是由接收方引起,里面尽可能告诉有哪些范围被收到。这样发送发就只用发送没有收到的那个包。(几

段范围)

除了丢包走位拥塞信号外,也可以用ECN(本是IP的机制用来通知主机的,因为有ECE,CWR标志)如果使用ECN 每个携带TCP段的数据包在IP头上打标记,以表明可以携带ECN信号。

附课外知识

以太网:局域网.

互联网:广域网

还有一种叫城域网:介与以上两种网络之间的网络.常用于城市间的网络.

以太网:就是物理连接起来的局域网,通过线吧各个主机连在一起。

以太网一般使用同轴电缆和特种双绞线。最通常的以太网系统是10BASE-T,它的传输速率可达10 Mbps。802.3:

连接在电缆上的设备争用线路、冲突采用CSMA/CD协议控制。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

Internet(互联网):

是一个网络之上的网络。它具有这样的能力:将各种各样的网络联接起来,而不论其规模、数量、地理位置。同时,把网络互联起来,也就把网络上的资源组合了起来,这当然比独个网络的价值要高出许多。因此,Internet的实质是物理网络和信息资源相结合形成的一个信息网络实体。

TCP/IP是多台相同或不同类型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的一套通信协议。

internet协议族TCP/IP还包含了与这两个协议有关的其它协议及网络应用,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地址转化协议(ARP)和互连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由于TCP/IP是internet采用的协议组,所以将TCP/IP体系结构称作internet体系结构。

TCP/IP是世界上最大的Internet采用的协议组,而TCP/IP底层物理网络多数使用以太网协议,因此,以太网+TCP/IP成为IT行业中应用最普遍的技术。

实际上TCP/IP技术支持各种局域网络协议,包括:令牌总线、令牌环、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SLIP(串行线路IP)、PPP(点到点协议)、X2.5数据网等。

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是Internet Protocol

NAT:解决私有网络访问公邮网络。宿舍联网问题。

词汇缩写

ARP

UTP

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两大类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

围城第五章读书笔记

围城第五章读书笔记 围城第五章读书笔记又读《围城》,感觉很不同,尤其是对于孙柔嘉的印象,感觉孙柔嘉并非如大多数人的评价,处心积虑,把方鸿渐拖入围城,他反而是认准目标,努力实践,不离不弃,对生活、对家庭从来没有失去信心的正面形象。 相对几乎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唐晓芙而言,孙柔嘉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象征,一个理想。 在《围城》里,身逢乱世的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主人公,活在自己的围城里,面对着转瞬即逝的财富、事业和爱情,经历着人生的幻灭,电光石火的美妙,注定只是回首的惘然。 在乱世,活着就是一种成就。 当然,钱钟书之写《围城》,对于战争只是点到为止,书中的人物并没有在战争中悄然而逝,他们依然以一种常态生存,战争对于他们仅是一种不和谐音,一种避重就轻的背景音乐。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总有一些东西会深留在人心中,吹尽黄沙始见金,那些人性的美好,人格的魅力,对于生活的挚爱,是怎样的围城都不能围困,多久的历史都不会冲淡的。

围城第五章读书笔记终于将围城的故事读完了。我很少会完完整整地将一本书读完,但《围城》确是个例外,感怀与自己成长路上“围城”的困惑,想从中获得解答一样,我希望自己快快读完它;而这部妙语连珠的书也使得读者读之并不乏味。 我羡慕钱钟书的“痴人痴福”,还有就是他的好记性和从小养成的读书的好习惯,以及他对生活的乐观豁达,自己找乐子。 学者之为学者并非偶然。 对《围城》这本书,我也在边读边寻找这些虚构人物身上的真实人物的影子。那些人物是那么贴切和生动,栩栩如生,让我觉得似乎某个角色就是我的某个身边的熟人。其实我想凡人总是可以从这些小人物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围城中的比喻运用得让我叹服,甚至可以有让人回味的余地,它不是某几句话写得精恰,而是整段话,或者就是你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 我觉得赵辛楣这个人物最讨我的好,我很喜欢这个人物——知世事却不世故,精明、智慧又不算计,处世灵活却够不上圆滑(当然仅仅是我自己个人的观点)。而《围城》电视剧中他的扮演者是英达。所以就更平添了我对这个人物的几分关切和喜爱。 书中的对话也比较精彩,至少我认为对我是有教育意义

语言学教程[第五章意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意义 复习笔记 I.语义学 语义学是对语言单位,尤其是词和句子的意义的研究。 II.意义 1.意义 在语言学中,意义是指语言所表达的关于现实世界或者想象中的世界的想法。 2.内涵 按照哲学界的用法,内涵和外延相对,指的是一个词所指称的实体的特性。 3.外延 外延涉及语言单位跟非语言实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它跟指称意义是一样的。 4.意义的不同类型 (1概念意义 逻辑的、认知的、外延的内容。 (2联想意义 ①内涵意义:通过语言所指所传达的意义。 ②社会意义:所传达的关于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的意义。 ③感情意义:所传达的关于说话人/作者感情、态度方面的意义。

④反射意义:通过同一表达方式的其他意思所传达的意义。 ⑤搭配意义:通过词语的常用搭配而传达的意义。 (3主位意义 通过顺序和重音这种组织信息的方式所传达的意义。主位意义是最边缘的意义,因为它只由语序及重音所决定。 5.语境论 语境论是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意义源于语境,存在于语境。语境有两种:情景语境和上下文。所有的话语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情景下产生的,除了话语产生的时间地点以外,情景因素还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他们当时的行为以及情景中所存在的物与事。 上下文不仅涉及词与其他词的搭配,这种搭配构成词义的一部分,即搭配意义,它也涉及特定话语的前后部分。 6.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把意义定义为说话者说话的环境以及听者的反应。 Ⅲ.指称理论 1.定义 把词语意义跟它所指称或所代表的事物联系起来的理论,叫做指称理论。 2.语义三角 奥格登和理查兹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提出了语义三角的理论。他们认为词与所指事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是以概念为中介的。概念是抽象的,没有物质存在,只能通过我们的思维来感知。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doc

计篇机网給衣习资料(谢唏仁第5版丿 ........... b y LCF 1?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构成的。 2.连接在因特网的计算机都是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位置。 3.网络把计算机连在一起,而因特网将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4.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5?因特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边缘部分,即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一部分是核心部分,即大量的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 6.两种通信方式:C/S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和服务器为2个进程,客户为服务请求方,服务器为请求提供商。P2P (对等连接方式)每一个计算机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 7.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屮最复杂的部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分组交换的主要部件,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9.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育到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因为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这会使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10.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会先到相应的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11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也称IP数据报)转发到邻结点,然后存储下来后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邻结点。分组报文的首部包含其地址信息。12.主机是为用户处理信息,并接收网络的分组,向网络发送分组。而路由器是接收主机分组和对分组进行分组转发。 13.WAN:广域网LAN:局域网MAN:城域网PAN:个人局域网 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时延、吞吐量。 15.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吋,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耍吋间。计算公示为:数据块长度/信道宽度 16.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屮传播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公式为:信道长度/传播速率。 17.处理时延:主机或者路由器收到的分组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1&总时延二传输时延(发送吋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其中在队列时候产生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在发送器产生传输时延。在链路产生传播时延。 19.网络协议是为进行网络屮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约定。由语法, 语义,同步三要素组成。语法:语义:同步: 20.TCP/IP协议的四种体系: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21 .五层协议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无数忘运用) 22.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宽带。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更灵活。 23.各层次作用和用到的协议: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笔记)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 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群落+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把地球看做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2.类型: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 1.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缺乏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2)生产者: ①定义:能直接利用光能(或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化学能的生物。 ????? 不同 + 同种→种群 ???→群落 ? 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个体 ???

②作用:使无机环境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群落。 ③同化作用类型:自养型(生产者包括 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等。 ④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是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 (3)消费者: ①定义: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依靠生产者的生物。 ②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消费者主要是捕食和寄生的生物:牛、菟丝子等) ④分类: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二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等 ⑤地位:非必需,但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4)分解者: ①定义: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 ②作用:使生物群落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大多数细菌、真菌、部分动物(蚯蚓、蜣螂等)] ④地位: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使有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否则会导致垃圾成堆,生态系统崩溃。) △生态系统的成分之间的联系: ①各成分之间的联系: a.由右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 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 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资产评估》第五章复习笔记提纲

第五章无形资产评估 无形资产指没有事物形态的资产,但是为特定的主体所拥有,并能够长期发挥效用的一种资源。 第一节无形资产评估的特点 一、无形资产及其分类 (一)无形资产的特点 1、无形资产具有非流动性,并且有效期较长。 一般来说,无形资产是与特定企业结合在一起的,它固定地属于某一企业或公司。如果企业因各种原因不复存在,则其无形资产也随之消失,除非企业在不复存在之前已经把这些无形资产出售或转让给其他企业,成为另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但未来收益较大。如果单就没有物质实体而言,无形资产与应收、预付账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它们是有区别的。无形资产是凭借各种的知识、技术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一种经济资源;对于这种经济资源它属于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权利,有些资源,如专有技术、配方和公式等。和流动资产的范畴不一样,流动资产属于没有物质实体,但是能形成超越一般同行业的收益能力资本化价值而有偿取得的资产。 3、无形资产单独不能获得收益,它必须附着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收益。 (二)无形资产的分类 无形资产种类很多,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按企业取得无形资产的渠道,可分为企业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和外购的无形资产。前者是由企业自己研制创造获得的以及由于客观原因形成的,如自创专利、专有技术、商标权、商誉等;后者则是企业以一定代价从其他单位购入的,如外购专利权、商标权等。 2、按有无法律保护,可以分为法定无形资产和收益性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等均受到国家有关法律的保护,称为法定无形资产;无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称为收益性无形资产。 3、按可辨识程度,可以分为可确指无形资产和不可确指无形资产。凡是那些具有专门名称,可单独地取得、转让或出售的无形资产,称为可确指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包括商标权、版权、计算机软件等。 二、影响无形资产评估的价值的因素 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无形资产的成本 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一样,也具有成本。只是比较有形资产而言,其成本确定不十分明晰且不易于计量。对企业无形资产来说,外购无形资产较易确定成本,自创成本计量更困难些。因为无形资产产生的一次性特点,使其在创造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不具有横向比较性。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确定,因为可以按照购买价格来进行确定。 (二)机会成本是指该项无形资产转让、投资、出售后失去市场和损失收益的大小。 (三)效益因素 成本是从对无形资产补偿角度考虑的,但更重要的是无形资产所能创造的收益。一项无形资产,在社会、环境、制度允许的条件下,获利能力越强,其评估值越高;获利能力越弱,评估值越低。 (四)使用期限 每一项无形资产,一般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该无形资产先进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无形损耗的大小。无形资产越先进,其领先水平越高,使用期限越长。同样地,无形损耗程度越低,其使用期限越长。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一章 概述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连通性与共享性。(P1) 2、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称为主机(host )(P3) 3、网络(network )由若干结点(node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 )组合。(P2) 4、简述Internet 和internet 的区别(P4) (1) 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2)Internet (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5、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是什么?(P4) ISP ,Internet Servvice Provider ,是一个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又通常译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6、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P8)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和对等方式(P2P 方式) 7、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P10) 8、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P12) 9、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制的计算机的集合[TANE03]?(P17) 10、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 )或比特率(bit rate ),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为b/s(比特每秒)或bit/s ,有时也写为bps 等。(P18) 11、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 比特/秒”(P19) 12、掌握传输(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公式:(P19~20) ) 发送速率(比特数据块长度(比特) 发送时延s / 13、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划的集合。(P30) 14、协议是“水平的”,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P30) 15、服务是“垂直的”,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间接提供的。(P30) 16、同一系统的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 )(P30) 第二章 物理层 1.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的区别。P38 (1)单工:单向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2)半双工:双向交替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 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3)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哪几种。P38 (1)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财产险基础知识》学习笔记第五章财产保险

第五章财产保险 第一节企业财产保险 一、保险标的 1、可保财产:前提条件,投保人具有保险利益 2、特约可保财产: ●无须加贴保险特约条款与保费:金银、珠宝、古玩、艺术品以及便携式装置与设备(手 提电脑,手机,照相器材) ●必须用特约条款并加收保费:铁路、桥梁、堤坝、码头、以及尚未交付使用与验收的工 程。 3、不可保财产: 1)不属于一般性的生产资料或商品:土地、矿藏 2)风险特殊,应投保专门的现金宝险:货币、票证、有价证券、有现金价值的磁卡 3)可复制:文件、账册、技术资料、计算机软件或数据资料 4)违法的:违章建筑、枪支弹药、非法占用的财产 5)必然发生危险的财产:危险建筑 6)应该投保其他险种的财产 二、企业财产保险的保险责任和附加责任 1、基本险 (1)保险责任 ●火灾(燃烧现象、意外、蔓延), ●爆炸(物理、化学), ●施救、抢救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 ●必要的合理的费用支出 (2)附加责任 +暴风、暴雨、台风、飓风、龙卷风、洪水、冰雹、暴雪、冰凌、雷电、泥石流、崖崩、突发性滑坡、飞行物体及其他空中飞行物体的坠落、水箱及水暖管爆裂=综合险 +沙尘暴、地震、盗窃、罢工(综合险与一切险不予承保) 2、综合险 (1)保险责任 基本险责任+暴风、暴雨、台风、飓风、龙卷风、洪水、冰雹、暴雪、冰凌、雷电、泥石流、崖崩、突发性滑坡、飞行物体及其他空中飞行物体的坠落、水箱及水暖管爆裂 (2)附加责任 ●沙尘暴、地面突然下陷下沉、自燃 ●扩展油水管损坏保险、玻璃破碎保险、恶意破坏保险、自动喷淋系统水损保险、碰 撞保险、起重及运输机械保险 3、一切险 (1)保险责任(列明除外责任的方式) (2)附加责任 扩展类43,规范类20,限制类7,限制类规范2 除外,沙尘暴、碰撞、自燃、50|50摊销 三、除外责任 1、基本险 1)被保险人及其代表的故意行为或纵容所致的损失 2)由于行政行为或执法行为所致的损失

操作系统第五章复习资料

第五章设备管理 1、试说明设备控制器的组成。P163 答:设备控制器的组成由设置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I/O 逻辑。 2、为了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间的通信,设备控制器应具备哪些功能?P162-P163 答:基本功能:接收和识别命令;数据交换;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地址识别;数据缓冲;差错控制。 3、什么是字节多路通道?什么是数组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P164-P165 答:1、字节多路通道:这是一种按字节交叉方式工作的通道。它通常都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其数量可从几十到数百个,每个子通道连接一台I/O 设备,并控制该设备的I/O 操作。这些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只要字节多路通道扫描每个子通道的速率足够快,而连接到子通道上的设备的速率不是太高时,便不致丢失信息。2、数组选择通道:字节多路通道不适于连接高速设备,这推动了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的数组选择通道的形成。3、数组多路通道:数组选择通道虽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但它却每次只允许一个设备数据。数组多路通道是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使各子通道(设备)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道。它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因而这种通道既具有很多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又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通道利用率。 4、如何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P166 答:解决“瓶颈”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增加通道,就是把一个设备连接到多个控制器上,而一个控制器又连接到多个通道上。多通路方式不仅解决了“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因为个别通道或控制器的故障不会使设备和存储器之间没有通路。 5、试对VESA及PCI两种总线进行比较。P167 答:1、VESA 该总线的设计思想是以低价位迅速点领市场。VESA 总线的带宽为32 位,最高传输速率为132Mb/s。VESA 总线仍存在较严重的缺点,它所能连接的设备数仅为2—4 台,在控制器中无缓冲,故难于适应处理器速度的不断提高,也不能支持后来出现的Pentium 微机。2、PC 随着Pentium 系列芯片的推出,PCI 在CPU 和外设间插入一复杂的管理层,用于协调数据传输和提供一致的接口。在管理层中配有数据缓冲,通过该缓冲可将线路的驱动能力放大,使PCI 最多能支持10 种外设,并使高时钟频率的CPU 能很好地运行,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32Mb/s。PCI 即可连接ISA、EISA 等传统型总线,又可支持Pentium 的64 位系统,是基于奔腾等新一代微处理器而发展的总线。 6、试说明推动I/O控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167 答:在I/O 控制方式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宗旨,即尽量减少主机对I/O 控制的干预,把主机从繁杂的I/O 控制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多地去完成数据处理任务。 7、有哪几种I/O控制方式?各适用于何种场合?P167-P170 答:1、程序I/O 方式:2、中断驱动I/O 控制方式:3、直接存储器访问(DMA)4、I/O 通道控制方式: 8、试说明DMA的工程流程。P170图要画 答:当CPU 要从磁盘读入一数据块时,便向磁盘控制器发送一条读命令。该命令被送到其中的命令寄存器(CR)中。同时,还须发送本次要将数据读入的内存起

2013--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范围)

2013--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范围)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习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关系()。 A.没有关系 B. 反比关系 C. 正比关系 D. 无法确定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A. 客服机 B. 操作系统 C. 服务器 D. 无法确定 3、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 传输层 (4)A. 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线路层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 网络协议 B. 网络操作系统

C. 覆盖范围与规模 D. 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Ⅰ.资源子网Ⅱ.局域网Ⅲ.通信子网Ⅳ.广域网 A. Ⅱ、Ⅳ B.Ⅰ、Ⅲ B. Ⅰ、Ⅳ D. Ⅲ、Ⅳ 6、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Ⅰ. 流量控制Ⅱ.路由选择 Ⅲ. 分布式处理Ⅳ. 传输控制 A. Ⅰ、Ⅱ、Ⅳ B. Ⅰ、Ⅲ、Ⅳ C. Ⅰ、Ⅳ D. Ⅲ、Ⅳ 7、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 ARPANET B. 因特网 C. NSFnet D. CERNET 8、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Ⅰ.帧Ⅱ. 比特Ⅲ.报文段Ⅳ.数据报A.Ⅰ、Ⅱ、Ⅳ、Ⅲ B. Ⅱ、Ⅰ、Ⅳ、Ⅲ C.Ⅰ、Ⅳ、Ⅱ、Ⅲ D. Ⅲ、Ⅳ、Ⅱ、Ⅰ 9、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it/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 2×105 bit B. 4×105 bit C. 1×105 bit D. 8×105 bit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与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得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得地合并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得主要优缺点. 答: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得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就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得变革? 答:融合其她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得连通性与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得实时交互能力。 1-05因特网得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得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得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得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与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得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得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就是RFC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 d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与大写开头得英文名internet 与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得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得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就是前者得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得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就是Internet得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计算机网络中得主干网与本地接入网得主要区别就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与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得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要传送得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得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得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得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得条件下,分组交换得时延比电路交换得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分组交换时延:kd+(x/p)*(p/b)+(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得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得时延比分组交换得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得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与分组长度分别为x与(p+h)(bit),其中p为分组得数据部分得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得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得大小无关。通信得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得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与结点得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得时延为最小,问分组得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得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得时延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 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本章提示 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 17、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2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重要考点讲解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附答案

在 CRC 码计算中, 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 0 或 1 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 系。 例如,与位串 101101 对应的多项式为( B ) 在下面的 IP 地址中属于 C 类地址的是( C )。 A .141.0.0.0 B . 3.3.3.3 在 Internet 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 B )。 A . WWW B . FTP C . Telnet D . SMTP 使用双绞线的以太网为( C )。 A. 10BASE 5 B. 10BASE 2 C. 10BASE T D. 10BASE F 使用匿名 FTP 服务,用户登录时常常使用( A )作为用户名。 A . anonymous B .主机的 IP 地址 C .自己的 E-mail 地址 D .节点的 IP 地址 10Base-T 以太网中,以下说法不对的是: C A .10 指的是传输速率为 10MBPS B .Base 指的是基带传输 C .T 指的是以太网 D .10Base-T 是以太网的一种配置 在 TCP/IP 参考模型中 TCP 协议工作在: B A .应用层 B .传输层 C .互连层 D .主机 - 网络层 将个人计算机通过 Modem 接入 Internet 需要安装以下哪些协议: C A . HTTP B .FTP C .TCP/IP 和 PPP D . E-mail 在以太局域网中,将以太网地址映射为 IP 地址的协议是( )。 (1)RARP (2)HTTP (3) UDP (4)SMTP 16. 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分组的存贮和转发,并在网络层提供协议转换的网络互连器称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x6+x4+x3+1 B x5+x3+x2+1 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 A 为全 0 B 为全 1 C 相同 网络 156.26.0.0/28 的广播地址是( B C x5+x3+x2+x D x6+x5+x4+1 IP 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定( D 不同 )。 C ) A. 156.26.255.255 B. 156.26.0.15 C. 156.26.0.255 D. 156.26.0.16 IP 地址由一组(C A . 8 位 C . 32 位 )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B .16位 D . 64 位 A . 100Mbit/s B 150Mbit/s C . 200Mbit/s D . 1000Mbit/s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 ( C )的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 强。 A .双绞线 B .同轴电缆 C .光纤 D .微波 集线器和路由器分别运行于 A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C .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 10BASE T 采用的是( C A . 总线 B. 环型 OSI 模型的( D )。 B .网络层和传输层 D .物理层和网络层 )的物理连接结构。 C. 星型 D. 网状型 C .197.234.111.123 D . 23.34.45.56 )。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重点习题及答案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电路交换:s+x/c+kd 分组交换:(k-1)p/c 答:对电路交换,当t=s 时,链路建立;当t=s+x/C,发送完最后一bit;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对分组交换,当t=x/C,发送完最后一bit;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所以总的延迟= x/C+(k-1)p/C+kd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x/C+(k-1)p/C+kd<s+x/C+kd 时,(k-1)p/C<s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bit),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 答:分组个x/p,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源发送时延:(p+h)x/pb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D=(p+h)x/pb+(k-1)(p+h)/b令其对p 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 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3×108。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传输距离和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同上。 答:(1):发送延迟=107/(100×1000)=100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2):发送延迟=103/(109)=10-6s=1us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1-19、长度为100 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运输层传送,需加上20 字节的TCP 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 字节的IP 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18 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 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答:数据长度为100 字节时 传输效率=100/(100+20+20+18)=63.3% 数据长度为1000 字节时, 传输效率=1000/(1000+20+20+18)=94.5% 第二章 2-07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0 码元/秒。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16 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b/s)?

操作系统第五章复习资料

第五章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般大型计算机系统中,主机对外设的控制可通过通道、控制器和设备三个层次来实现。从下述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1)控制器可控制通道,设备在通道控制下工作; (2)通道控制控制器,设备在控制器控制下工作; (3)通道和控制器分别控制设备; (4)控制器控制通道和设备的工作。 2、从下面关于设备属性的叙述中,选择一条正确的论述。()(1)字符设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可寻址的,即能指定输入时的原地址和输出时的目标地址;(2)共享设备是指在同一时刻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设备; (3)共享设备必须是可寻址的和随机访问的设备; (4)在分配共享设备和独占设备时,都可能引起进程死锁; 3、通道是一种特殊的(A),具有(B)能力。主机的CPU与通道可以并行工作,并通过(C)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和同步。 A:(1)I/O设备;(2)设备控制器;(3)处理机;(4)I/O控制器 B:(1)执行I/O指令集;(2)执行CPU指令集;(3)传输I/O命令;(4)运行I/O进程C:(1)I/O指令;(2)I/O中断;(3)I/O指令和I/O 中断;(4)操作员 4、在I/O 设备控制的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A)。提高I/O速度和设备利用率,在OS中主要依靠(B)功能。使用户所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是由(C)功能实现的。 A:(1)提高资源利用率;(2)提高系统吞吐量;(3)减少主机对I/O控制的干预; (4)提高CPU与I/O设备的并行操作吃呢高度 B,C:(1)设备分配;(2)缓冲管理;(3)设备管理;(4)设备独立性;(5)虚拟设备5、磁盘属于(A),其信息的存取是以(B)为单位的;磁盘的I/O控制主要采取(C)方式;打印机的I/O控制主要采取(D)方式。 A:(1)字符设备;(2)独占设备;(3)块设备;(4)虚拟设备 B:(1)位(bit)(2)字节(3)帧(4)固定长数据块 C、D:(1)程序I/O方式;(2)程序终端;(3)DMA;(4)Spooling 6、在程序I/O方式中,对于输出设备,准备就绪是指(A)。 A:(1)输出缓冲区已空;(2)输出缓冲区已有数据;(3)输出设备已开始工作; (4)输出设备已收到I/O指令 7、在利用RS-232接口进行通信时,其通道速率为9.6kb/s (b为bit)。如果在通信接口中仅设置了一个8位寄存器作为缓冲寄存器,这意味着大约每隔(A)的时间便要中断一次CPU,且要求CPU必须在(B)时间内予以响应。 A,B:(1)80μs (2)0.1ms ;(3)0.8ms ;(4)1ms ;(5)8ms 8、假定把磁盘上一个数据块中的信息输入到一单缓冲区中的时间T为100μs,将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M为50μs,而CPU对这一块数据进行计算的时间C为50μs。这样,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A);如果将单缓冲区改为双缓冲区,则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B)。 A,B:(1)50μs;(2)100μs;(3)150μs ;(4)200μs; (5)250μs 9、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A)的能力;为了使多个进程能有效地同时处理输入和输出,最好使用(B)。 A:(1)串行操作;(2)并行操作;(3)控制操作;(4)中断操作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第1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按照使用网络的对象划分,网络被分为公用网、专用网。 2. 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同步组成。 3. TCP/IP体系结构中最顶层的是应用层,第三层的是网际层 。 4. OSI参考模型共分7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按照OSI参考模型,网络中每一个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对等层使用相同的协议。 6. 能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洲的计算机网络称为广域网,同一建筑或覆盖几公里内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称为局域网。 7. 在TCP/IP参考模型的运输层上, UDP 协议实现的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8. 计算机网络中,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其中,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是 tcp/IP ,由它组成了Internet的一整套协议。 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 ___和通信技术 ___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9. 从网络的覆盖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广域网 __、____局域网_______、城域网 ___和个人区域网 ___,其中,Internet属于广域网 ___。 10. ARPANET _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理论技术基础。 11. Internet是由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路由器 _互相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12. 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点对点式和广播式。在点对点式通信信道中,一条通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而在广播式通信信道中,多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复习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

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