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

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

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
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思考题

一、思考题:

1、以档案产生条件的基本原理和史料依据说明我国档案产生于夏朝

(一)关于文字,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仰韵文化、大汶口文化(前4000-5000年);、龙山文化(前2800-2500年);

二里头文化(前2080-1690年)———发掘陶器上刻有24种符号

殷墟(前13世纪-11世纪)——————甲骨文

(二)关于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500年。1959年开始发掘,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

三、古代文献的记载:《左传》、《礼记》、《论语》

四、夏朝的档案机构和官员——史官

1、职守:不仅负责形成文书和保存档案文献,而且还可以据典劝谏君主。2、地位:比较重要,但比商朝史官的地位低。

二、思考题:

商朝职官可以分为三类:宗教官员即神职官员、事务官、武官。奴隶社会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神权政治。其中巫、史是沟通人神的媒介。商代史官的记载见于甲骨刻辞和史籍的有巫、史、大史、小史、西史、东史、贞人、作册等等,统称为巫和史。它们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

地位:最高政务官;知识的垄断者;文书档案的形成和保管者

1、名词解释: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1、不仅仅产生于商朝;

2、在占卜过程中形成的;

何为“占卜”?占卜是一种宗教现象。

在神权政治时期,宗教为政治所用,成为政治决策的手段;

3、其性质是商王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政务档案;

一篇完整的殷商卜辞文书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是叙辞(前辞),记载卜问的日期(殷人以干支纪年)以及卜官的姓名;

2、是命辞(问辞),记述向神祖卜问求告之事,即贞问之辞;

3、是占辞,记载卜兆之结果,即根据兆圻而定的吉凶之辞;

4、是验辞,记述卜问以后应验的情况

占卜刻辞已具备了文书基本要素,即程式化的成文性。

甲骨档案的内容

(1)占卜刻辞(卜辞),这是甲骨档案的最大部分

(2)卜事刻辞,即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

(3)记事刻辞,即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

(4)表谱刻辞,包括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含玉牒)。

甲骨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孙诒让写成《契文举例》,这是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

甲骨档案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

1、是对商周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是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是印证了《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一些材料的真实性,订正了某些史实的谬误。

4、是推动了书法史、微雕史等文化现象的研究。

正因为如此,甲骨档案的发现被看作是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

2、简述甲骨卜辞与存世《商书》的不同。

1.体裁。甲骨档案为一文一事记账式记录,因卜辞供占卜所用,只暗示吉凶利害。《商书》则是长篇记叙文辞。因诰词需反复告诫。

2.从字数:甲骨文句简短,超过百字者极少。商书比较长,一般多于百字。

3.文书用语:甲骨文书为贞人所用占卜文书专用语言,商书使用了比喻、描摹等笔法

4.内容:甲骨文书为神的旨意的显示,商书为殷王及有关大臣吉事的记载。

3、从甲骨档案的保管论述是意识存贮以备查考利用的。

1.从考古出土情况:集中保存,绝大部分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其次是侯家庄南。是殷统治者宗庙和陵墓所在地。

2.从容藏情况:反映集中保管的做法。多数窖集中存贮一个朝代的,有的是几个朝代的。档案是有意识的存贮的。

3有集中归档的做法。突出的一点。卜辞出土于安阳,卜辞所记占卜地却在殷都以外,归档于殷都。

4.有初步的整理方法:有原始的归档登记制度,有龟甲编连成册或按包保管或者粘贴保管,甲和骨分别贮藏。还有原始的目录索引。

5.有专门的人员看管。贞人既是档案形成者,也是保管者。

三、思考题:

1、简述西周史官的地位和作用。

(1)典守整理重要典籍;

(2)负责记录统治者的言论和事迹;

(3)对于天文、历法、家事等知识进行记载、积累并编纂。

(4)(熟悉政令典则)参与国家大政;

(5)教育贵族子弟(学在官府);

(二)地位

1、重要:知识阶层;职业世袭

2、但较商朝有所下降

神权政治的第二阶段

民本思想:敬天佑民、法祖、明德慎刑

2、史官记注制度

大史小史掌王朝全局档案,内史掌中央档案,御史掌王室档案,外史掌地方档案,史官除典守重要典籍外,他们还负责记录统治者的言论和事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奠定于西周,不仅掌管本朝的文字记注,也掌管前朝典章文物。

3、简述金文档案的产生与西周经济、政治的关系。

金文指的是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西周的金文书史性质十分明显,记事翔实,内容多社会生活的真实记述,故又将西周的金文称之为金文档案。金文档案的内容主要是反映了西周中晚期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情况。

1、与西周时期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紧密相联;

2、和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相联的;

(一)金文档案的性质和特点:

1、是王和各级奴隶主贵族的重要记事档案。

2、具有开放性、坚固耐久性和分散性。

(二)金文档案的内容

第一:为祭祀典礼和征伐纪功而做器勒铭;

第二:为记录王的策命、训诫和赏赐而勒铭留念;

第三:为记述重大事件而做器;

第四:为解决诉讼纠纷而立据信守;

4、试以西周王朝档案管理制度说明我国历史上的档案副本制度及石室金匮保管传统奠定于西周。

1.登于天府

2.制作副本:便于日常政务的利用和更好的保存正本而制作,为稽查利用的档案副本,由各类文书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保存。 3西周统治者重视档案的保管,古代典籍如《商书》中还有藏于金匮的

记载。西周重要的档案不但登于天府,而且严密藏于金匮,而开启金匮要举行隆重仪式。

四、思考题:

1、名词解释:计书与上计制度

计书:战国时的赋税档案,郡县根据人丁征收地方赋税的档案。与西周的“版图”作用相似,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进行经济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

上计制度:郡县长官于每年年终将下一年度的民户和财赋数目写在木卷上送呈国君,国君把木卷剖而为二,王执右卷,臣执左卷,当下年度终了时,郡县将赋税上缴国君,称上计制度。

2、简述天道观念变化与史官地位变化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兼并战争的发展,反映到社会思想上,对天的信仰也进一步动摇。当时统治者在频繁的战争中意识到增强军事、财政实力的重要性,因此主管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等事务的官员上升到重要地位,管理祭祀鬼神的宗教官退居次要地位,因而史官失势,地位下降,他们开始脱离对国家事务参谋顾问的高级管理工作,逐渐成为记注政事,典守档案的专职官员。总之,随着神权的下降,封建君权的确立,文书档案工作渐渐由传统史官内分离出来,为一批专管文书档案的官员所掌握。

3、试述《尚书》、《春秋》的编纂与档案流散和档案利用的关系

1.与档案流散的关系:孔子利用流散于社会的档案编纂了《商书》和春秋。

2与利用关系:商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文件汇编,其前身是按朝代分编的历史档案汇编,这种分编形式出现在西周。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记载政治活动居多,都是统治活动的国政大事记录。

4、试述孔子对我国档案事业的贡献。

1、为后世保存了比较系统的历史档案文献;

2、开创了利用档案资料编纂史书的优良传统;

3、提出了“述而不作”的编纂档案资料的原则;

4、利用档案传道授业开辟了档案利用的领域

五、思考题:

1、简述从兼掌文书档案的三代史官到秦文法之吏的演变。

秦国以法治国,以法为教,必决定其重吏轻儒的统治政策。吏,秦时称文吏或法吏,通称文法之吏,即多掌管文书、法律、图籍的职官。演变过程一方面涉及到新创建的封建专制体制的一些本质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历史演进的趋势。三代史官逐渐分化为两部分:

A一部分是顺应新兴封建官僚体制管理的需要,在史官群体中分化出来的一批专司文书档案的职官,他们大致定型的专业知识为专制君主所御用。

B自春秋战国后,随着学术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被官府垄断的知识传播到了民间,这个知识下移的过程称为学在私人。从此产生了孔子、墨子这样的大知识分子。秦统治者出于统治的需要,采取重吏轻儒的统治政策。

2、简述石刻档案的性质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尽管时刻石不自秦始,然而自秦统一后,始后为显扬其功德,发布其政令,刻石大有发展,不仅形制扩大,且数量增多。

其自秦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1、社会历史文化条件;

2、轻名器,重功利的需要;

3、法律之公布;

4、铁器的使用。

(一)就石刻档案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公牍刻石与记事刻石。

前者具有公务文书的性质,后者具有原始记事的性质。

(二)石刻档案的特点同金文档案一样:开放性、坚固耐久性和分散性。

3、简述秦朝重用文吏的史实并对秦重吏政策加以评价。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评价:对于扫除奴隶制的世卿世禄制残余,巩固封建经济基础和维护统一的封建国家起了历史的进步作用。表现了一个新兴政权充满生机的态势。同时,这一措施回到了西周时学在官府的、官师合一的状况,从文化发展看,这是对春秋战国以来学在私人、学术发展的历史反动。

六、思考题:

1、名词解释:石渠阁、兰台、东观

石渠阁:汉初丞相萧何主持建造,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是为了收藏刘邦进军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的图籍档案,所以称石渠阁,是因为其建筑特点而得名,在阁周围以磨制石块构成渠,渠中导入水绕阁四周,对于放火防盗十分有利。

兰台: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库,位于宫中,隶属于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兰台典藏十分丰富,包括皇帝诏令、臣僚奏章、国家重要律令、地图和郡县计簿等。因兰台典藏档案最初为监察弹劾百官之用,故后世也称御史台为兰台的。

东观:东汉洛阳宫中殿名,东汉王朝收集档案典籍的处所。位于洛阳南宫。汉代文化活动和学者荟萃之地。

2、试从汉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中分析汉代文吏作用、地位的演变。

秦代文吏对专政政体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缺乏调节机能,文吏只有执行职能,单纯使用文吏是致命弊端。汉代从思想到政策上做了调整,重视发挥知识分子改造政权的作用,吸取了博士、儒生的统治思想,汉代儒生成为统治集团中的参与者,而文吏则被视为“不习为吏”的事务性办事的定型规范技能。由此可以看出一般文书档案官吏在国家机关中的作用比秦代明显缩小,地位也随之下降。

3、如何认识司马迁对当代档案工作者的启示?

1.保藏档案与编纂文书结合的典范

2.注意实地调查,丰富和考订档案的精神

3.不溢美,不隐恶,不避权贵,不怕罪祸,敢于揭露统治阶级的一切罪恶。4秉笔直书的修史精神。

七、思考题

1、名词解释:桓玄诏令

东晋末年,豪族桓玄把持朝政,代晋自立,国号楚。公元404年,颁令停止使用简牍,因此,纸最终完全取代简牍,成为国家文书正式书写材料。

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兴起的历史意义。

谱牒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

人物事迹等情况。

(一)谱书的种类:总谱;皇室谱;州谱;家谱;表亲谱

(二)谱学名家:贾氏;王氏

魏晋谱牒档案兴盛的社会背景

1、谱书对选官起着决定作用;

2、谱书对避讳起着重要作用;

3、谱书对婚姻有重要参考作用;

4、谱书还是征发徭役的依据;

谱牒是古代重要的档案史料,为研究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伦理学、经济学、方志学、民族学等提供各种具体和典型的史料,有些可以补充史籍的空缺。

3、分析谱牒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社会背景并综述官府对谱牒的管理和编修。

与当时的政治制度分不开:九品中正制,开六朝门阀之风,门第成为每个人获取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的依据,国家以门第取士,选官必定依照谱牒。谱牒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谱局是政府设置的专门保管谱牒的机构,由令史具体管理。

4、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利用档案编史修志的发展。

1.长期封建割据,各国都特别重视史学的政治功能,都纷纷设立史官,建立史馆。利用档案编修史书,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通过修史来总结政治上的得失,争取民心。各国都重视利用档案修史。

2.档案作为统治阶级政务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历代王朝的禁物,只有政府史官才能利用档案修史。魏晋南北朝频繁的战争和政权交替,打破了统治阶级对档案的垄断和封锁,档案史料大量流散于社会,为档案的广泛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私家修史的发展。

八、思考题

1、名词解释:起居注;时政记;甲历档案;甲库;日历和实录;贴黄制度

起居注:古代记载帝王言行的册籍,起源于古代史官记注。名称始于《汉武帝禁中起居注》

时政记:皇帝和宰相的议政记录。

甲历档案: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铨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

贴黄制度: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公文有错使用黄纸盖在有错的地方,也叫押黄。

日历:根据每月封送史馆的起居注和时政记修撰的,由修撰官各人所记,每到月末,封存馆中,备修史用。实录是历代皇帝的编年大事记。

2、简述唐朝的文书档案工作制度。

四禁制度、用纸制度、贴黄、一文一事、公文签押判署制度、文书邮递制度、文书归档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勾检制度。

3、简述隋唐时期国家机关分工的专职化引起记注和修史专职化的历史过程。

1.记注和典守职掌相分离。北魏开始设置专职起居注令掌管记注。2自东汉修汉书起,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逐渐形成了官修史书制度,也形成了一批专职编史的官员。史官由东汉的兰台令发展为专管史任的著作郎,随着编史史官的形成,他们也从文档官吏中分流。地位日益下降。3隋唐科举制的产生,选官用吏完全成为两条途径。科举是入士正途。隋以后,官吏有了明显区分,一般文书人员统称“令史”属不入级的胥吏,为三省六部的低级办事人员。

4、简述唐朝设馆修史的历史条件和成就。

1.主观:A政治制度下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B与唐太宗的重视有直接关系,把历史作为吸取经验的最好教科书。

2客观:A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作为修史材料的各种典籍档案也大量增加,单凭私家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史馆的设立成书比较容易,唐宋以后,凡纪传体正史,多是设馆官修的。B纸的发明。

九、思考题

1、名词解释:千字文编号法;引黄制度;

宋时创立,以千字文的一千个字前后为序列的编号法。在宋代运用较为广泛。

引黄制度:百官上的奏章,要将其内容要点、日月、道里书于文书的封面或文首。

2、分析宋朝架阁库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并综述中央、地方架阁库的普遍设置及其历史意义。

意义:

1、架阁库则是贮藏架阁文字即档案的库房,同时也是基层组织机构。

2、架阁库是档案保管装具的变革,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同时便于查找和利用;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3.开创了广泛范围内普遍保存文书档案的途径,为提供政务利用和日后编史创造了有利条件。是近现代机关档案室的雏形。

条件:

1.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是纸张文书档案大量增加需要贮藏的要求

3.是文书档案工作发展的结果。

宋王朝中央机关中最早建立架阁库的是财政机构三司(995年),神宗元丰((1078- 1085年)改制后,三司被撤销,三省六部恢

复职权,中央机关档案室便普遍设置起来。宋代地方机构实行路、州府、军、监)、县三级管理体制,三级机关均设置有档案工作机构一一架阁库。这是宋代档案工作全面地、深入地向前发展的一大标志。

3、试述宋朝利用档案编史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一是宋代编纂档案文件机构的增多二是利用档案编纂史书的范围更加广泛。1、官修史书(1)官修史书兴盛的原因: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纸张的使用和印刷术的发展;文书档案工作制度的完善

(2)具体体现:修史机构增多,史馆规模扩大;史官地位尊崇;史书数量增加

(3)编修的史书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及《通鉴纪事本末》;《通志》;本朝国史;2、私人修史

(1)原因:官修史书的兴盛;文人政治;士大夫阶层的形成,对士大夫比较宽容(2)编修的史书《续资治通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

(二)地方志的编纂:方志在宋朝,格式与体裁上已定型化,并开创了在方志中列入人物、艺文的新体例。(三)金石学著作的编纂

1、古器:刘敞《先秦古器图碑》;吕大临《考古图》;《宣和博古图》简称《博古图》。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三十卷。大观初年(1107)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1123)之后。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 件。

2、石刻: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

十、思考题

1、名词解释:园佥文书制度;吏员出职制度

园佥文书制度:蒙古族原始军事民主制度的产物,元朝建立后仍保持。一切公务,官员必须圆坐议处,除因差故不能参加外,都要自上而下的圆书图押。由于蒙古、色目官员多不通文墨,不能执笔划押,于是就用刻名印章代替花押。

吏员出职制度:吏员任职期满,无过错,可以脱离吏职升为官职,即由吏升官的制度。是元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综述元朝的文卷照刷磨勘制度

是对政府文卷的定期检查审核,看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弊,有则限期改正。见课本。

十一、思考题

1、名词解释:行移勘合制度;黄册和鱼鳞图册;后湖黄册库;皇史宬

行移勘合制度:为了加强皇帝对中央和地方机关的掌控,防止擅自行移,乱发文书,建立了勘合制度。

黄册:记录土地、人丁和赋役的文书。鱼鳞图册又叫田亩册或丈量册,是登记土地所有权的文书。这两种书总称黄册,是明代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文书。也是明朝维持赋役制度的基本工具。按规定要每十年一造,造前由户部将册籍格式颁布全国,责令各地官府依格式编造,要一式四份。一份送户部收存,用黄色封面故称黄册。另三分分别保存于布政使司和府县衙门,因用青色封面,故称青册。

2、试述明朝的文书工作制度。

文书票拟批红制度、行移勘合制度、文书保密制度、文书的书写制度、文书邮递制度、禁繁文、贴黄制度、公文用纸和公文字体规定。

十二、思考题

1、名词解释:《满文老档》;幕友;书吏;奏折

满文老档:清入关前遗留下来的最早的档案,它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各种档案文件的汇集,起自天命前9年,止于崇德元年。记录努尔哈赤以兵甲十三副起兵,统一女真部落,夺取辽东,迁都沈阳,以及皇太极继位后,屡挫明师等各项军事政治活动。

幕友:又称师爷、幕宾,幕僚等。

书吏:在各级衙门科房中专门从事文书处理和收贮档案,是国家机关的正式雇员。

奏折:新的上奏文书,始于康熙。

2、清朝初期档案工作的特点。

初期文书档案工作的特点

(一)形成了中央两大文书档案工作系统;

(二)奏折的产生和广泛使用,改变了自明朝以来的文书处理制度;

(三)创立了满文,形成了文书档案工作中文字多样的特点;

(四)文书档案工作机构比较纷杂;

(五)书吏为害严重;

3、综述雍正对档案工作的整顿。

一、廓清吏治,整顿书吏

雍正元年正月,清世宗初登大宝,即接连发布了十一道谕旨,对各级文武官员的职责,分别训敕,谕令各衙门清查不法幕友和书吏,加强对胥吏的管理。

1、严格招募书吏的条件和手续,重申役满返籍的规定;

2、严禁书吏超额、越权,违者将受严厉惩处。

二、加强文书档案的管理

主要体现为:

1、普遍建立了文书档案的副本制度;

2、重申档案文件的移交、保管制度;

3、建立了文件的稽察汇奏制度;

4、上缴朱批奏折制度;

5、奏折取代了题本的部分功能,被广泛使用。

引起了文书档案工作的一系列变化。

4、试述章学诚的档案学思想。

一、关于档案及其作用的综述

(一)提出“六经皆史”、提高了档案史料和档案工作的地位;

(二)重视档案史料在编史修志中的作用

方志:

志:地方发展历程;

掌故:各种规章制度;

文征:地方文化

二、关于“州县立志科”的设想

三、关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一)收集方面:

志科内置掾吏,再设采访一人

(二)整理方面:

区分类别、按时间顺序排列

(三)保管方面:

金匮石室;副本制度

四、关于档案史料编纂的思想

(一)区分史著与史料;

(二)在史料编纂原则方面,提出了“比次之书,欲其愚”的思想;

(三)在校勘问题上,提出了“以一字必有按据为归”和“校书宜广储副本”的方法;

十三、思考题

1、简述《政治官报》的内容、性质及出版的意义。

光绪33年创办清王朝中央刊布折件的《政治官报》,刊载内容包括谕旨、批折、电报奏咨、法律章程等十大类。发行范围很广,是清政府汇编公布档案文件的正式公报。说明清末档案的利用已经开始超出仅供行政机关日常政务调用和编史修志的范围,具有了近代意义的档案文件公布性质。

2、简述清末对文书档案工作的整顿。

1.预备立宪期间文书档案机构的设置

2.实行新政与裁汰书吏

3.清理积案与加强现行档案的管理

4.档案汇编与公布。

3、评价清末裁汰书吏的历史背景和措施。

背景:

1.书吏垄断档案,操纵政务的现象十分猖獗,在雍正时曾下谕旨整顿,但只起到一时的限制作用,不能得

到彻底解决。

2.十九世纪末书吏危害日益严重,清政府随着社会政治及其统治机构的日益腐败,官员不亲政事,一任书

吏舞文弄墨,勾结官府与吏分肥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宗旨,书吏窃取、改易、焚毁文书档案,一方面侵吞钱粮包揽诉讼,鱼肉百姓,另一方面收取贿赂敲诈勒索,名目繁多。影响到了清的统治。

措施

陈壁上奏以后下了三道谕旨:1.整顿部务2清理积案3.裁汰书吏

评价:只起到了一时的限制作用,各级官僚对朝廷阳奉阴违,收效微乎其微。是极不彻底的举措。

十四、思考题

1、名词解释:“八千麻袋事件”

1909年,清内阁大库失修倒塌,迫使库内档案外移,档案转出后,因缺乏库房而堆置于朝廷学部大堂和国子监两处。1912年清帝退位,北洋政府教育部接管内阁大库移出的档案,不就,教育部把这些档案从学部搬运到端门门洞之中。1916年教育部以国家教育经费困难为由,将这批档案进行公开拍卖,首先由教育部以四千大洋卖给北京西单牌楼的曾纸店,共有八千麻袋,重量15万斤,卖出后有人拿朱批谕旨和题本之类的档案卖给清朝遗老罗振玉,罗认出内阁大库档案,以12000元价格买回并加以清理。罗买回后进行挑选自留,于1927年送日本人松琦40箱,一部分送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剩下的又公开拍卖。事件发生后北大师生主动要求接管这批档案,几经周折抢救了一部分,为数不多,存于中国历史档案馆。

2、综论北洋政府时期机关档案工作的发展。(两类机关档案工作的代表性做法)

一类是沿袭清代编纂档册的基础上对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诸方面规定了较为严密的方法和制度;另一类是革除了清代纂档的做法,在管理、保存、利用档案原件方面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做法。

3、试论北京大学档案整理委员会整理档案的步骤及其经验与教训。

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历史档案整理办法:三步骤:

1.分类整理2编号摘由3纂修、汇编、公布

经验:运用了名称、年代、机关、地区几个分类原则,大小类目层次清晰,具有逻辑联系,这是档案整理方法的发展

教训:太重于形式,只知道区别名称,排比年代,而忽视档案的内容。

只注意档案本身,而忽视衙署职司文书手续的研究,使得各类档案失掉了它的联络性过于注意搜求珍贵史料而忽视多数平凡材料的普遍整理。

4、罗振玉与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罗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学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

1、他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原始资料。著有《五十日梦痕录》《殷虚书契前编》(1913年)、《殷虚书契菁华》(1914年)、《铁云藏龟之余》(1915年)、《殷虚书契后编》(1916年)等书

2、他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之地望。

3、他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4、他首创了对卜辞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

5、与王国维一起,确证了甲骨文中的合书的现象

十五、思考题

1、试述国民政府初期档案工作及其特点。

(一)建立健全文书工作机构

1、国民政府内部设有秘书处,受主席或常委领导,掌理文秘事务,此外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检察院都设有秘书处,负责各院的文书工作。

2、国民政府地方政权机构分省县二级制,同时还设有行政院直辖市和省辖市,其下都设有秘书处,负责各自的文书工作。

(二)制定文书管理制度

国民政府还先后于1927、1928、1942年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文书和文书工作的条令和办法,主要是为了适应政权需要,同时也是针对某些封建性内容进行一些改革

促进了文书工作的发展,同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2、试析1933年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见材料一。

3、论述国民政府时期文书档案连锁法的内容和评价

把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二合一的做法。这个办法根据当时文书档案工作脱节,档案保管分散、混乱的情况提出的。目的是想通过几道简便的手续,把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连锁起来,以改变文书运转迟缓和档案管理分散、垄断的情况。其核心是一个机关范围内,以集中统一的原则组织文书档案工作。实现三个统一: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统一登记。

一方面简化了文书收发、编号、登记等手续,加速了文件的流转,另一方面在档案管理上打击了卷阀的操纵,提供了机关文书档案管理的统一方法。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但混淆了立卷和分类的关系。

4、简述我国档案学思想萌芽时期的特点

(一)我国档案学思想萌芽的社会条件

我国档案学思想萌芽的社会条件在很早就已经具备,尤其在进入清代社会中期以后,档案学思想萌芽的条件逐渐成熟.

1、档案数量的增多,产生了认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需要;

2、清代一些封建官僚和历史学者等重视档案和档案工作。

特点:1、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一直是文书工作后缀部分并主要为机关行政管理服务,因此,只有对具体档案管理方法和经验的总结。

2、我国档案学思想的提出通常是由主管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吏,或者是封建衙门以办法条规的形式颁布。

3、对档案的史料价值与历史功能有较深刻的认识

5、试析我国近代档案学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及其历史特点。

内容:1关于档案学的一般概念2关于档案行政组织3.关于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论 4关于档案工作人员选拔的问题

重点:1、汇集了行政界、史学界、档案教育界三大领域的研究成果

2、研究范围只限于机关档案室档案的管理

3、很大程度上受图书管理理论的深刻影响

4、只限于文书档案管理的研究

6、试述我国近代档案教育的兴起的原因、标志、内容及特点。

原因:1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开展,打击了卷阀的势力2档案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宏观上提出了要求培养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问题3.为了适应各级机关增进行政效率的需要。

标志: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档案管理专科,学制2年。

内容:职业教育+政府对档案工作人员培训

特点:刚刚起步,对当时档案人员的培养和档案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十六、思考题

1、简述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的历史条件及其条例依据。

材料一

2、综述国家档案局成立的历史条件、性质,任务及其成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3、综述国务院1956年3月27日发布《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的历史条件及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材料一

4、试述建国初期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内容和特点。

十七、思考题

1、为了加强科技档案工作、党和国家以及档案工作领导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2、试述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综述1962年12月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提出的对于我国档案事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4、试述我国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特点、成就和不足。

十八、思考题

1、简述1985年全国档案工作领导体制调整的内容。

2、综述党中央书记处作出开放历史档案决定的条件、内容及意义。

3、综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内容要点及实施意义。

4、综述恢复和繁荣时期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具特点、成就和不足。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8、《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大本营。() 9、《中国报学史》是关于中国新闻事业史最早的著作。() 10、受陈独秀影响,《向导》周报一度对北伐持反对态度。()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填空,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___________年。 A 1927-1949; B 1949-1966; C 1949-1978 2、太平天国革命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________。 A木铎;B墙报; C 教会报刊 3、外国人在华最早创办的近代化中文报刊是________。 A《察世俗每月统计传》;B《澳门新闻纸》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档案学 分类参考

档案学分类参考 ◆档案学学科: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学,档案法规学,比较档案学,档案史学,档案史料学,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统计学,档案目录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学史,档案事业史等。 ◆档案的种类(专项档案):国家档案全宗,档案分类,公共档案,历史档案,文书档案,专门档案,科学技术档案,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甲骨档案,金文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羊皮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缩微品档案,机读档案,立法档案,行政档案,诉讼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艺术档案,教学档案,书稿档案,企业经营档案,商标档案,专利档案,地名档案,地名档案,人口普查档案,名人档案,家谱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农业技术档案,工业技术档案,交通运输技术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城市建设档案,设备仪器档案,医疗卫生档案,地质档案,测绘档案,气象档案,天文档案,水文档案,地震档案,环境保护档案等。 ◆档案事业管理 *档案事业:档案事业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等。 *档案法规*档案开放*档案统计*档案局 *档案馆:档案馆网,国家档案网,部门档案馆,企业、事业档案馆,科学技术档案馆,城市建设档案馆等。 *文件中心 *档案室:联合档案室,科学技术档案室。

*档案咨询机构 *档案专业教育:国际档案讲习班等。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 档案宣传出版 *国际档案学术交流: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档案大会,国际档案圆桌会议,亚洲史料指南地区协调委员会等。 *档案工作者:档案工作者协会等。 ◆档案管理 *档案收集 *档案整理:事由原则,来源原则,立档单位,全宗(联合全宗,汇集全宗,人物全宗,档案汇集),文件组合,档案组合,全宗群,档案十进分类法,全宗内档案分类(年度分类法,组织机构分类法,问题分类法),案卷,档号等。 *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期限表 *档案保管:全宗卷,档案存放位置索引等。 *档案编目:《档案著录规则》, 档案目录(案卷目录,档案专题目录,档案分类卡片),全宗指南,专题档案指南,档案馆指南等。 *档案检索:《中国档案分类法》,《中国档案主题词表》等. *档案提供利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档案统计 ◆科学技术档案管理:科学技术文件材料,科学技术档案收集,科学技术档案分类,科学技术档案鉴定,科学技术档案编研,中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 ◆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制成材料,档案存储环境,档案保护技术措施,档案有害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历年试卷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 ) A.新闻 B.揭帖 C.牌报 D.进奏院状 2.小报产生并流行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 A.1813 B.1815 C.1817 D.1822 4.第一份在北京出版的近代报刊是( ) A.《依泾杂说》 B.《天下新闻》 C.《遐迩贯珍》 D.《中西闻见录》 5.《字林西报》的创刊地点是( ) A.香港 B.广州 C.上海 D.宁波 6.1874年,香港《循环日报》的创办人是( ) A.王韬 B.郑观应 C.容闳 D.郑贯公 7.《时务报》创刊于( ) A.1895 B.1896 C.1897 D.1898 8.《湘报》的主编是( ) A.梁启超 B.熊希龄 C.谭嗣同 D.唐才常 9.《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 ) A.胡璋 B.章太炎 C.陈范 D.章士钊 10.郑贯公等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 ) A.《开智录》 B.《浙江潮》 C.《国民报》 D.《直说》 11.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 A.日本横滨 B.美国旧金山 C.日本东京 D.香港 12.中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是( ) A.徐彬彬 B.邵飘萍 C.黄远生 D.张季鸾 13.《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15.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是( ) A.《热血日报》 B.《政治周报》 C.《向导》 D.《前锋》 16.中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是( ) A.《新闻学大意》 B.《实际应用新闻学》

(完整word版)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思考题 一、思考题: 1、以档案产生条件的基本原理和史料依据说明我国档案产生于夏朝 (一)关于文字,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仰韵文化、大汶口文化(前4000-5000年);、龙山文化(前2800-2500年); 二里头文化(前2080-1690年)———发掘陶器上刻有24种符号 殷墟(前13世纪-11世纪)——————甲骨文 (二)关于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500年。1959年开始发掘,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 三、古代文献的记载:《左传》、《礼记》、《论语》 四、夏朝的档案机构和官员——史官 1、职守:不仅负责形成文书和保存档案文献,而且还可以据典劝谏君主。2、地位:比较重要,但比商朝史官的地位低。 二、思考题: 商朝职官可以分为三类:宗教官员即神职官员、事务官、武官。奴隶社会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神权政治。其中巫、史是沟通人神的媒介。商代史官的记载见于甲骨刻辞和史籍的有巫、史、大史、小史、西史、东史、贞人、作册等等,统称为巫和史。它们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 地位:最高政务官;知识的垄断者;文书档案的形成和保管者 1、名词解释: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1、不仅仅产生于商朝; 2、在占卜过程中形成的; 何为“占卜”?占卜是一种宗教现象。 在神权政治时期,宗教为政治所用,成为政治决策的手段; 3、其性质是商王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政务档案; 一篇完整的殷商卜辞文书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是叙辞(前辞),记载卜问的日期(殷人以干支纪年)以及卜官的姓名; 2、是命辞(问辞),记述向神祖卜问求告之事,即贞问之辞; 3、是占辞,记载卜兆之结果,即根据兆圻而定的吉凶之辞; 4、是验辞,记述卜问以后应验的情况 占卜刻辞已具备了文书基本要素,即程式化的成文性。 甲骨档案的内容 (1)占卜刻辞(卜辞),这是甲骨档案的最大部分 (2)卜事刻辞,即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 (3)记事刻辞,即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 (4)表谱刻辞,包括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含玉牒)。 甲骨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孙诒让写成《契文举例》,这是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 甲骨档案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 1、是对商周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是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是印证了《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一些材料的真实性,订正了某些史实的谬误。 4、是推动了书法史、微雕史等文化现象的研究。 正因为如此,甲骨档案的发现被看作是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的报刊是()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各国消息》 3、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 A.《南华早报》 B.《中国邮报》 C.《蜜蜂华报》 D.《香港钞报》 4、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 A.《香港船头货价纸》 B.《教会新报》 C.《北华捷报》 D.《圣心报》 5、提出文章“贵在乎纪事述情,直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的报人是() A.洪仁玕 B.王韬 C.郑观应 D.陈炽 6、1891年,《广报》因触犯广东总督李小泉而被查封,其罪名是() A.破坏纲常、犯上作乱 B.莠言乱政、淆乱是非 C、颠覆政府、背叛祖国 D.宣传革命、结党营私 7、主编过《湘学新报》和《湘学报》,因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而遭杀害的是() A.唐才常 B.康广仁 C.谭嗣同 D.熊希龄 8、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的机构是()

A.兴中会 B.广学会 C.新学会 D.马礼逊教育会 9、1904年,改良派人士在上海创办的《时报》宣称() A.“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 B.“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 C.“忠告政府,指导国民” D.“灌输世界之知识,造成健全之舆论。” 10.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A.“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B.“臣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C.“不得妄议国体、诽谤革命” D.“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11、带头改用“洪宪”年号,称袁世凯为“今上”,记者署名“臣记者”的报纸是() A.《民哀日报》 B.《帝国日报》 C.《大同报》 D.《亚细亚日报》 12、1920年底至1921年初,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抱怨() A.《新青年》过多刊登白话文,忽视古代经典 B.《新青年》差不多成了《苏俄》的汉译本 C.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 D.鬼神之势大张,国家之运告终 13、1921年到1922年,英国的路透社、日本的东方社、美国的美联社、德国的海通社等相继在华建立分社,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称这种现象为() A.黑暗的中国社会的明灯 B.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 C.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突破口 D.新闻的侵略 14、中共成立后不久领导出版的《妇女声》半月刊致力于() A.推动中华女界联合会加入世界人权公约组织 B.宣传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促醒女子加入劳动运动 C.在全国重要城市建立女子学校 D.帮助妇女解放思想,鼓动知识女性回到家庭 15、为加强新闻管制、牵制社会舆论,国民党政府于1933年在南京、上海、天津、北平等重要城市设立了() A.中宣部特别办事处 B.新闻检查所 C.中宣部新闻代办处 D.新闻登记所 16、1933年,红色中华社利用仅有的一部收报机抄收中央社和塔斯社电讯,选编成油印单页资料,报送() A.共产国际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资料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为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五四文学思想的根本是对“人”的发现。 文学研究社: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一个文学社团。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或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强调写实主义。发起人有周作人、叶绍钧等人。 创造社: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的一个文学社团,最初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日本留学生,其作品大多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抒情色彩,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后期思想“左”倾。 五四文学的全新风貌:1、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 2、感伤的精神标记; 3、个性化的追求; 4、创作方法的多样性探索。 20年代: 问题小说:五四时期的一种创作风尚,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是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其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等。 乡土小说:指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代表作家有鲁彦、许杰等。 五四青年文学社团:弥洒社、浅草社、沉钟社。 叶绍钧:字圣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短篇小说集《隔膜》、《城中》等。唯一的长篇小说——《倪焕之》 郁达夫:名文。创造社发起人之一。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

(档案管理)档案专业常用术语汇总

档案专业常用术语汇总 1.档案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Archival Science; 2.档案管理学:Management of Archives 3.机关档案管理:Agency Records Management/Management of Agency Records 4.专门档案管理:Management of Specialized Archives 5.外国档案事业史:History of Foreign Archives and Foreign Archives Professions 6.档案文献编纂学:Compilation of Archival Documents 7.中国档案事业史:History of Chinese Archives and Chinese Archives Professions 8.中国政治制度史:History of Political Systems in China 9.档案文献复制技术:Archives Materials Duplication Techniques 10.机械制图:Mechanical Drawing 11.企业档案管理:Business Archives Management 12.档案计算机管理:Computer Management of Archives 13.文书学:Document Administration 14.科技档案管理学: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rchives Management 15.公文写作与处理:Document Writing and Processing 16.专业英语:Special English in Archives 17.秘书学:Secretary Science 18.档案现代化管理:Modernization of Archives Management 19.电子文件管理: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Records 20.档案:archives 21.档案价值 archival value 22.档案工作 archives work 23.档案管理 archives management 24.档案学 archival science 25.公共档案 public archives 26.私人档案 private archives 27.文书档案 administrative archives 28.科学技术档案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rchives 29.专业档案 specialized archives 30.音像档案 audio-visual archives 31.文件 record; document 32.电子文件 electronic record 33.原件 original document 34.复制件 copy; duplicated document 35.文稿 draft; manuscript 36.文本 text; version 37.正文 official text 38.副本 copy; duplicate 39.手稿 manuscripts 40.文种 record type 41.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archiv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42.档案室 record office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

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 内容:不党:(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 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 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1)不以言论做交易。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1)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 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2.《大公报》文人论证 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基本目的:参政 3.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何屡禁不止 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资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起始于北宋,盛行南宋,隐现于明清。 (3)始发包括邸吏,使臣,中级官员,从使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公开“朝廷机事”。 (5)读者范围广。 (6)手写或者印刷。 原因:(1)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据有一定生命力的。 (2)首先是以民间报纸的身份出现的,打破了官翻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了朝廷对内容行的限制;突 破了对编辑内容的审查(自采自编);突破了朝廷的传报,抄写之后直 接售卖(突出商品性)。 (3)其编发者主要动机在于获利,因为突破了官报作为政府宣传品的范畴,成为商品走向。 (4)敢于刊登朝廷不愿意刊登的信息,也敢于根据民意,民心编造不利于朝廷的事件。易于表达民意舆情。 (5)于今天的报纸最为接近。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 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 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 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 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 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 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病状",因封建思想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加上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尚不十分彻底,因此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这种精神的病 容且时时警戒。 7、美文: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 术性的。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 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 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我们最早的记事方法是:结绳 在木片、骨片、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的方法是刻契 《尚书》中的禹书是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 商朝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甲骨档案。这些材料给我们研究商朝的历史、档案和档案工作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依据。 商朝地位显赫的官员是史官。 甲骨档案在秦汉、隋唐虽发现过,但直到清末光绪25年,它在地下整整沉睡了三千余年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进行收集研究,从而被大量的出土。 1899年到1928年私人发现的甲骨档案共九次,所得的四骨八万多片。 自1928年开始甲骨才被科学发掘,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殷墟发掘团主持进入科学发掘阶段。 从1899年甲骨档案被人们认识起,至今九十多年来,前后累计出土15万片以上。 甲骨学的开山著录是刘鹗编撰的《铁云藏龟》,此书也是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 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时开始出版的由郭沫若担任主编的《甲骨文合集》,是对八十年来我国甲骨文研究的系统整理和总结,是集大成的宏篇巨著。共著录甲骨41956片,同时也是一次最大规

模的甲骨档案的公布。 西周起草文书保管典籍的中央机构是太史寮。 西周掌管王室的档案的是冢宰。 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朝最早。 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 秦朝少府中尚书为专掌文书档案官员外,其余各机构各任掌任档案。 秦的柱下御史就是专门保管户籍、舆图等重要档案的官员。 收藏刘邦入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图籍档案的处所是石渠阁。 位于宫中,隶属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的汉代中央档案典籍是兰台。 东汉王朝收藏档案典籍最集中的处所是东观。 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就有汉简出土。 中书省始设于魏晋,成为总揽中央机要的秘书部门,是王朝的中央秘书厅。 谱牒起源很早,早在夏朝就有了谱牒。 三省是隋唐时期中央最高辅政机构,也是文书档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机关。 文书档案工作的四禁制度是针对负责起草皇帝诏令文书的中书舍人而制定的。 贴黄制度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 宋代官府之间的上行文书是申状。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 一,简答题 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 (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 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宋代如此高压严苛的传播制度下,广大人民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非法的报纸便出现了。 这些非法的报纸被称为“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朝廷屡禁不止,衍生至日后的各朝代。 在北宋仁宗时期,发生了“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这读起来十分拗口的事件是说,在北宋开始有一些负责抄录新闻的官员,将一些“不让往外播”的新闻抄录下来并另行传播。到了南宋宋神宗时期,“小报”已经发展到“印卖都市”的程度了,这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有了印刷新闻。小报的内容是朝廷上还没有定论的事、朝廷百官言论、街市传闻,甚至有些编者的杜撰捏造。 小报还有一批“记者”,这些人“以探报此等事为生”。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有记载:“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意思是,在中央负责摘抄邸报的人都心向“小报”,这些人是“小报”的记者,探访朝廷秘闻。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2,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直活动到1920年12月。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推选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学会副会长徐宝璜;一是《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 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形成于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 2.甲骨档案是以龟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夏朝档案文书:典、谟、训、诰、誓 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商朝甲骨档案的存储 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是集中保管,集中保存在宗庙地区。 2.世人将甲骨档案早期研究成就最大者号称为“四堂”:罗雪堂(罗镇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其他名人:王懿荣;甲骨学的开上之作:刘鄂。 3.我国近代史料上的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吴简。 第三章西周王朝的档案与档案工作 1.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王朝档案的管理 a.登于天府。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b.制作副本。副本制度始于西周。 c.藏于金匮。“石室金匮”保管档案之传统始于西周。 3.在青铜器上为记事铭文,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 1.计书:计书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经济建设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是春秋末年壮观的郡县制度的产物。 2.《尚书》是我国远古第一部档案文件汇编;《春秋》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尊君抑臣——是秦建立的一套文书档案制度,所谓尊君即皇帝尊号不可侵犯,皇帝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世袭;抑臣即对臣下的贬抑,尊君必然抑臣,这是对应关系。 2.文书抬头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别尊敬的字样(如皇帝姓名、尊号、皇帝的诏制),虽然一行没有写满,也要换行顶格书写,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几格。 第六章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疏,也称上疏,凡官员对政事的建议、弹劾官吏等皆可用疏。一般多用于对朝廷表示看法或有匡谏,其特点为分条陈述。清代疏为题本的别称。

国家档案事业历史发展回顾简述

论文关键词:国家档案;历史;发展论文摘要:本文从我国档案事业起源、产生到不断进步,从档案材料种类,行政组织机构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人员调迁,档案库建设,档案利用编史修志成果等方面,回顾了我国自商代至明清主要朝代档案事业发展的足迹。随着人类远古历史流传,人类历经如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结网捕鱼,神农氏种植五谷等传说;历经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图画记事等的原始记事;历经语言记录符号——文字的产生;历经国家、阶级、文明的产生;档案最终成为人类语言及活动的记录。据《说文》中记载,“史,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所谓“中”意为“薄书”“凡官府薄书谓之中,薄书犹今之案卷也”。商代的“史官”是商文化、文字、书册的统领者,是王命大政的决策、记载、下达及掌管者。即“史官”是当时神权的代言人和文化的垄断者,同时他们又是商代档案的形成者与管理者。其中闻名于世的商代甲骨档案,包括:占卜刻辞、卜事刻辞、记事刻辞、表谱刻辞等四类,是我国现存最早、较系统的官府文书,是揭示商代历史最丰富最直接可靠的原始材料,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材料独特、数量繁多、年代久远的档案,同时亦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鲜明佐证。到了西周时期,我国档案工作比商朝有了进一步发展。“太史寮”以大史为首,及其下属官员组成的官署机构,主要掌管起草文书、记载史事、保管国家典籍、策命诸侯卿大夫及其他事务。当时除了有专门的档案机构,还有了比较细化的掌管王朝内外档案的组织人员,即大史、小史、内史、御史和外史。此外西周的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领先于世界的一种管理制度。而“金文档案”又是我国历史上继商代甲骨档案之后又一种特有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历史演进到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当时阶级势力的文书档案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较大发展。其中包括专门档案、日常政务文书及民用契券,主要种类有刑书、计书、上书、盟书、玺书、遗书、符、节、檄文、券等。另外,文书档案工作逐渐由传统史官任内分离出来,被一批专门掌管文书档案的官员所代替。这表明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同时也是职官分工的历史进步。秦朝,在其他诸侯列国的先进文化影响下,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得以迅速发展完善。至秦文公以后达到历史较高水平。而且秦的文书档案制度的制定是在全国统一文字的基础上得以实施。并且其文书档案工作紧密围绕巩固发展专制的封建皇权,从而大大促进了古代文书档案工作的进程。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得到进步。这一时期的公务文书的种类和用途增加许多,在文书处理方面,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文书工作制度,保证了文书档案的顺利传递,有利维护了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两汉时期,当时政权重视加强档案文化典籍的收集、累积和利用,促进了这一时期文化的高度发展和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又进入动荡战乱时代。在中央,档案工作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治的中枢系统,建立了中央文书档案的工作系统。同时随着各国文书档案工作系统的建立和加强,各国文书档案工作人员日益增加,先后设置有尚书、都令史、令史、书令史……官吏多达五六十种,名目之多创历史之最。但这一时期各国皆重视档案典籍的收藏与营养汲取。然而由于长期的社会动乱,大量的档案典籍又造成很大破坏。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时期随着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技术的发展,以及笔、墨等书写材料的改进,不仅促进了我国书法和文具制造工艺的提升,而且为文书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因而档案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发展。[!--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社会进入空前繁荣的唐代。唐代的档案工作中,确立了文书档案“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三省分权运行体制。三省分权制度,保证了文书运行的认真准确、避免了任何一方的独权,有效维护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至隋唐,文档官吏进一步专职化,由于当时科举制度的诞生,选官用吏两相分离,最终形成等级森严的官吏制度。而作为文书档案人员的“令吏”,地位低微而又不易升迁。随着国家机构的不断完善,文书档案的管理制度和律令亦比前代更加系统完备。对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鉴定,销毁利用等方面都做了明文规定。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组史馆,设馆官修史书,他深明“以史

全国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全国 09-04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形成是在() A.语言产生之前 B.语言产生之后 C.文字产生之后 D.报纸产生之后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的时间是() A.1815年 B.1823年 C.1828年 D.1833年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办人和主编是() A.郭士立 B.麦都思 C.安东尼奥 D.米怜 4.鸦片战争后,英文商业报刊中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的是() A.《中国之友》 B.《香港纪录报》 C.《孖剌报》 D.《德臣报》 5.《昭文新报》创刊的地点是() A.上海 B.南京 C.汉口 D.香港 6.广州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中文日报是() A.《述报》 B.《广报》 C.《汇报》 D.《循环日报》 7.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出色的报刊活动家是() A.王韬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徐勤 8.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万国公报》 B.《强学报》 1

C.《时务报》 D.《国闻报》 9.《时务报》创刊的地点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长沙 10.维新派在华南的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 A.《湘学新报》 B.《湘学报》 C.《湘报》 D.《知新报》 11.《国闻报》的创办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唐才常 12.1893年孙中山与葡裔印刷商飞南弟合作出版的中葡双语报纸是() A.《镜海丛报》 B.《濠镜报》 C.《濠镜晚报》 D.《澳门时报》 13.《苏报》创刊的时间是() A.1895年 B.1896年 C.1898年 D.1900年 14.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 A.《中国日报》 B.《二十世纪之支那》 C.《开智录》 D.《民报》 l5.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清议报》 B.《新民丛报》 C.《文兴日报》 D.《新中国报》 16.戊戌政变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大公报》 B.《京话日报》 C.《时报》 D.《香港商报》 17.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报纸是() A.《广州纪录报》 B.《字林西报》 C.《大陆》 D.《中国日报》 18.辛亥革命时期,正面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的第一篇文章是() A.《民报发刊词》 B.《正仇满论》 1

档案学经典导读,综

云南大学 档案学经典导读期末论文 (2013届) 题目:近十年中国档案史研究综述 专业图书情报 学生姓名邵巍 学号 12013001668 任课教师周铭 2014年2月

近十年中国档案史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档案史概念的引入、学科研究内容和现在问题的探讨,对中国少数名族档案史、名人与档案史、档案断代史和中国档案史的学科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档案;档案史;档案事业 1 前言 中国档案史作为档案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本文主要选取近十年来以档案史为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对这些学术论文做大致的梳理和分类,以期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中国档案史是指档案学科体系中研究中国档案历史现象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客观规律与客店的分支学科。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档案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2)档案库、档案室、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教育机构、档案学术研究机构、档案宣传出版单位、国际档案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的历史; (3)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编纂和提供利用等业务实践的发展历史; (4)档案工作法律、法令、料理、通则和办法的制定及其实施的历史; (5)档案事业史上的时间和历史人物。 中国档案史研究现阶段主要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对这门学科命名。以前称之为“中国档案史”,后来改称为“中国档案事业史”,其中也有一些称之为“档案工作史”、“文书档案发展史”、“中国档案管理史”等,不过,“中国档案史”的叫法比较普遍。从习惯上称“中国档案史”到正式命名为“中国档案事业史”,反映了档案界对此探索的过程。但正式命名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对此争论的停止,之所以更名为“中国档案事业史”,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档案史”所囊括的研究面太过狭窄,忽略了档案管理工作及其历史发展。但是“档案事业”这一概念的直到19世纪才被提出,“中国档案事业史”的提法又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中国古代的档案工作。所以在学科名称的问题上,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商榷,在本文中暂用“中国档案史”的提法①。 2 主题 通过对近十年来以档案史为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对这些学术论文逐一归类,并根据前言部分档案史研究内容5个方面进行对号入座,将这些数学期刊 ①张会超. 将中国档案史研究进行到底[J]. 档案管理,2005,05:66-6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