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资料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为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五四文学思想的根本是对“人”的发现。

文学研究社: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一个文学社团。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或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强调写实主义。发起人有周作人、叶绍钧等人。

创造社: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的一个文学社团,最初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日本留学生,其作品大多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抒情色彩,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后期思想“左”倾。

五四文学的全新风貌:1、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

2、感伤的精神标记;

3、个性化的追求;

4、创作方法的多样性探索。

20年代:

问题小说:五四时期的一种创作风尚,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是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其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等。

乡土小说:指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代表作家有鲁彦、许杰等。

五四青年文学社团:弥洒社、浅草社、沉钟社。

叶绍钧:字圣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短篇小说集《隔膜》、《城中》等。唯一的长篇小说——《倪焕之》

郁达夫:名文。创造社发起人之一。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

短篇小说集。——“自叙传”、“爱”、“欲”。其小说突出抒写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人生哀怨。

其“狭邪小说的代表作”——《过去》反叛封建道德,抨击虚伪礼教

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1、自我的写真;2、感伤的抒情;3、结构的散文化;4、流丽、清新的文笔。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学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文学创作最先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毛泽东称其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小说《怀旧》

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思想上:中国五四新文学的一篇总序,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反封建的总体倾向;艺术表现上: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全新的现代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实写人物(现实主义),虚写寓意(象征主义——思想性)

早期思想:进化论、个性主义思想、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立人”主张,后期思想趋于革命化。

《呐喊》(农村农民):《自序》、《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彷徨》(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孤独者在酒楼上伤逝,兄弟举起了长明灯示众,祝福高老夫子离婚,幸福的家庭瞬间变成了肥皂泡。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

《阿Q正传》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上的中国现代小说。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极不彻底性,总结了其脱离群众的历史教训。风格特征:外冷内热、以讽抒情(旨微而

语婉,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形喜实悲

阿Q: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赤贫),同时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思想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他不敢正视现实,常以健忘来解脱自己的痛苦,同时又妄自尊大,有着守旧的心态、“看客”式的无聊和冷酷和畏强凌弱的卑怯和势力。其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其“精神胜利法”。

思想认识:中国必须有一场深刻而广泛的思想革命,这个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清除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的影响。

《伤逝》:清醒者的挣扎,折射出整个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困惑。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矛盾的原型。

《故事新编》:《补天》、《奔月》、《铸剑》——通过对古代神话传说的重新解读,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复仇精神,赞扬了那些淳朴、正直、坚强的英雄人物,同时也无情地嘲笑和鞭挞了现实生活中的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等。杂文:前期主要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后期政治内容大大增加。

语丝社: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以鲁迅为代表。

人生派:20年代的一个诗歌流派。(文学研究会)

浪漫派:20年代创造社诗人发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强调诗歌创作的灵感、激情与想象,主张诗歌形式“绝端的自由”。如郭沫若《女神》等。

“小诗”派:五四高潮后的一个诗歌流派。特点是形式短小,乐于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思,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内在困惑。如冰心、宗白华。

湖畔诗派:潘漠华、汪静之等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派诗人沐浴五四精神而成长,具有清新、自然、纯情、率真的特点,个性解放思想是他们诗歌创作的基石,主要写爱情,是真正的现代情诗。

新月诗派: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标志着该诗派的形成,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他们大多曾留学欧美,个人出身、欧美文化的熏染以及五四后中国的现实情形让他们的人学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心中的人是贵族化、理性化的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新月派新格律诗的基本主张。早期象征诗派:发生于20年代中后期,代表诗人是李金发。他们对世界、他人以及自我充满怀疑与虚无情绪,沉溺于个人感觉世界,进行完全个人化的创作。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1921年《女神》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女神》表现了五四时期那种冲破一切丑恶事物、推倒一切腐朽势力的力量,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现代自我形象。

徐志摩: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向往个人自由(英美式的民主自由),他的理想是个人性灵最大自由的发展。追求爱、美、性灵自由,艺术上不断追求创造性,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

春柳社:曾孝谷、李叔同等在东京成立的戏剧社,旨在“研究新旧戏曲,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历史性转折,是中国戏剧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发展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田汉:《名优之死》、《南归》

《野草》:勇敢地面对而不是规避和逃离现实的黑暗,特别是《秋夜》、《影的告别》,独创“独战的战士”的艺术形象——“韧战”

30年代: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沉潜深入而不激越,更深刻而淋漓尽致地阐扬了五四人的文

学的学理流脉。与五四人文主义艺术传统一脉相承更深刻地体现着西方人文主义美学传统的影响。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左翼作家联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办刊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加强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始终标举无产阶级写实主义,不断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是运动的重要内容。

中国现代小说到30年代进入成熟繁荣的时期,标志:

1、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

2、长篇小说的成熟;

3、小说流派的涌现

普罗小说:30年代我国出现的最早的一个小说流派,代表作家主要是太阳社及后期创造社成员,如蒋光慈、郭沫若等。他们高举“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的旗帜,标明革命立场,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并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摄入了创作视野。、

左联青年作家:普罗文学后逐渐崭露头角的一批追求进步的青年作家。主要有丁玲、张天翼等代表作家。

社会剖析小说:30年代重要的小说流派。这些小说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继承并发展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创作方法上建立起了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他们将小说艺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以科学理性精神侧重从经济角度对中国社会性质、社会生活进行剖示。

新感觉派: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等刊物,主要作家有施蜇存、穆时英等。他们在西方现代主义和都市商业文化影响下更多地关注着人的感官、直觉、潜意识、性等非理性的方面。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

京派小说: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

作家群,代表作家有沈从文、萧乾等。这类小说坚守五四人文精神,认同人与自我的价值、个性主义等理念,所持的乃是五四时期的自然人性观、人道主义与启蒙精神,着重关注淳朴、原始的乡村生活。

东北作家群:30年代中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一个具有地域性的作家群体。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相继沦陷,一批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青年作者纷纷流亡到关内的上海、北京等地,他们怀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日本侵略者的巨大仇恨创作小说,以粗犷的风格把这片黑土地上的生生死死和不屈的灵魂移到了纸上,开了现代抗日文学的先河,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和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在英国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其小说《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老舍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以下特色:1、浓郁的京味儿;2、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3、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4、小说文体的创新;5、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

《骆驼祥子》:主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个人主义末路鬼)人生中的三起三落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对祥子一样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与关怀。

祥子的悲剧的客观方面:1、军阀的混战,社会的动乱,大兵、特务的抢劫给祥子带来的灾难;2、以刘四为代表的车厂主的剥削还有杨先生、杨太太的侮辱,夏太太的引诱和陈二奶奶的迷信愚弄等都给祥子带来了极大的痛苦;3、虎妞的控制与摆布,不平等的夫妻关系,更加深了祥子的身心创伤;4、自然界的风风雨雨的摧打(烈日暴雨下拉车)。

主观方面:祥子所走的个人主义奋斗道路,并不是解救他的根本办法。

祥子美好的性格特质(淳朴善良、热爱劳动、刻苦节俭、忠厚要强、对生活有着骆驼般的坚韧奋斗精神)被社会一点一点地吃掉,作者用人性美的毁灭来暴露旧社会旧制度的罪恶。但祥子也有小生产者的思想弱点:自私偏狭、愚昧麻木。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主张为人生写实主义的文学,提倡现实主义。

第一部小说:《幻灭》,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子夜》: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奋斗、发达、失败的悲剧。(其他人物:赵伯韬)

吴荪甫的失败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夹击中的必然命运。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他的小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转变,《家》代表了中国大多数青年的自传。中篇小说《灭亡》的出世标志着巴金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原则;2、注重发掘人情美和抒情化人物塑造方法;3、带有作家强烈道德判断的风俗画描写。《家》:1、对家族制度罪恶的控诉;2、年轻一代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抗。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其小说可分为两类:1、写城市与无产阶级;2、写乡村与无产阶级。

特征:1、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

2、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边城》:沈从文浓郁的怀乡情节的艺术结晶,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

政治抒情诗的兴盛是30年代初重要的文学现象。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出版诗集《恢复》,其中的大部分诗歌格调高昂,激情澎湃,抒写了革命情怀,表达了对敌人的愤怒和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代表诗人有殷夫。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由左联诗歌组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有黄浦芳等。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代表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成名作《雨巷》。

卞之琳:著有诗集《三球草》、《鱼目集》等。写诗是把生活经验中那些最深沉的感受,通过艺术过程,使之结晶升华,成为艺术品,起艺术的社会作用。

洪深、欧阳予倩、田汉并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洪深:左翼剧作《农村三部曲》:独幕剧《五奎桥》、三幕剧《香稻米》、四幕剧《青龙潭》——政治宣传剧。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历史剧《赛金花》、《自由魂》,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三幕剧《上海屋檐下》。

曹禺:原名万家宝,是一位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剧作家。代表作《原野》、《北京人》等。

《雷雨》、《日出》(剖析金钱化社会中人性的迷失,主人公:陈白露、方达生等)的出现,标志着从西方引进的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四幕话剧《雷雨》: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通过血缘伦常纠葛与性爱冲突,探索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的悲剧。剧中人物周朴园在剧中的贯穿性行为就是维持家庭的固有秩序。着力变现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性的压抑与扼杀。

蘩漪:灵魂中响彻着受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的一代妇女的抗议与追求的呼声。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蘩漪在家庭生活中承受着周朴园的精神折磨与压抑;周萍背弃爱情的行径又使这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追求中遭受抛弃,又一次陷入了绝望。双重的打击与痛苦,使蘩漪成为了一个有着忧郁阴骘性格的女性。当她与周萍维持着特殊关系时,她忍受着周朴园的威压,当与周萍的关系日趋紧张时,她对周朴园的专制从顶撞,到嘲弄,最后爆发为反抗与报复。她的精神觉醒和所爆发出来的力量让她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性格交织中,内心向变态发展,爱变成很,倔强变成疯狂。她绝望中的反抗,充满着一个被压迫女性的血泪控诉,表现出对封建势力及其道德观念的勇敢蔑视和反叛。

瞿秋白:其杂文多收在《乱弹及其他》中,内容以政治批判和文化批判为主,大都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它们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本质,批判反动文人的丑恶行径,同时也殷切地呼唤新世界的诞生,视野开阔,思想犀利、深刻。

报告文学: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散文类型。20年代初,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开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其成熟与繁荣则在30年代。

40年代:

国统区文学思潮:

1937—1944:民族—大众化文学思潮;1944—1949:民主文学思潮

——对象主体由民族范畴向阶级范畴转换。

1938年3月27日中国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其成立标志着民族意识召唤下民族解放时期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形成。

文艺论题:1、文艺与政治(时代)的关系;2、现实主义的问题;3、对民族形式问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民间形式是不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的问题。主观现实主义(被批判显示出一种鲜明的政治功利性和革命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正在形成,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胡风等人所提出的,强调了自左翼文学以来逐渐被淡化的作家主体意识,突出了对文艺自主精神的恪守。

战国策派:因西南联大教授陈铨等人创办的《战国策》杂志而得名。他们的观点集中体现为重建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以恐怖、狂欢、虔恪为文学的“三大母题”。解放区文学思潮:

1936年丁玲创办了根据地第一个文学团体——中国文艺协会,以《红色中华·红

中副刊》为会刊;

1937年11月14日,延安的左翼文化人成立的一个统一的、范围更大的延安文艺界组织——陕甘宁特区文化救亡协会(又称边区文化救亡协会),简称“文协”,这也是抗战爆发后根据地第一个以文学团体为骨干的抗日文化组织;

1938年9月11日,成立了根据地第一个文艺联合会性质的文艺团体——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简称“文抗”/“文联”。

两派:1、以鲁艺、何其芳为代表,以周扬为首,主张歌颂光明;2、以“文抗”为代表,以丁玲为首,主张暴露黑暗。

一方面,直接服务于政治与现实的作品大量产生;另一方面,一批体现五四精神、从现代知识分子视角出发、针对革命队伍内部问题和工农兵身上的落后意识进行暴露、批评的文艺作品也引起广泛关注。

整风运动:1942年2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全党发动,目的在于清算党内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路线。该运动的受阻暴露了延安根据地建立以来,区域政治文化观念与知识分子文化观念的分歧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运动转向了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并迅速开展了文艺界整风,目的在于以解放区政治形态重新整合解放区文化,由此催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更明确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完成了将文艺整合为政治的工具、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理论建构。

新秧歌剧运动:是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确立的工农兵方向进行的积极回应。它以鲜明的革命内容来置换旧秧歌中的封建迷信、低级趣味,并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绝大多数充满着对新生活的歌颂和对旧社会的控诉。代表性作品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新秧歌剧运动的热潮,孕育和催生了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革命化主题。

抗战初期的纪实小说:七月派作家丘东平《第七连》、《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萧乾的《刘粹刚之死》。

前线主义:抗战小说第一波的纪实小说的极致,及时反映抗日前线的故事或军民心态,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和写实性,更多关注事件而不是人物的塑造。

1938年《文艺阵地》创刊号发表的张天翼的《华威先生》在国统区引起了持续两年的关于抗战文学要不要暴露的争论。

《寒夜》是巴金继《激流三部曲》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也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黑暗社会现实更为冷静、客观同时也更为深刻的剖析;《四世同堂》是老舍作品中规模最大的长篇巨构,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巨大成就——真实反映了北平人在外族侵略者的统治下灵魂遭受凌迟的痛史,剖示了他们封闭自守、苟且敷衍、惶惑偷生的思想精神负累,对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行了清醒剔透的反省,映现了40年代沦陷区人民的心态。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短篇集《人·兽·鬼》:《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显示了作者对主流文坛的疏离。

《围城》: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对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文化价值的混乱与尴尬,予以了深切的关注与深广的表现。作者借方鸿渐的一路漂泊广泛描绘了社会的形形色色,写尽了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中国在文化、价值方面的断裂、错位、颠倒与冲突。

张爱玲:写上海市民人生的作家。

《倾城之恋》:范柳原、白流苏《金锁记》:曹七巧

张恨水: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界集大成的作家。原名张心远。《春明外史》

赵树理:(问题小说)原名赵树礼。“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周扬评赵树理。

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姻,显示出民间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

《李有才板话》——集中、凝练、生动地写出了解放区的农村斗争,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李有才是一个对敌斗争坚决而又富有经验、讲究策略的老贫农的形象,对地主有较深的恨,故有较强的革命要求,生活阅历丰富,机智幽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解放区农村的基本现实状况。

孙犁:原名孙树勋。《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

七月诗派:40年代高举战斗浪漫主义大旗的一个诗派,以文学杂志《七月》而得名,包括胡风、艾青等诗人。以胡风的理论为纲领:诗人必须在主观拥抱客观的过程中使客观屈从于主观。大多不写战争本色生活,而是用独特的感觉联想,营造战争氛围,并在这片氛围的烘染下直接抒发主体的情绪。

艾青:原名蒋海澄,笔名克阿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大堰河》。

艾青的情感世界由忧患感、拼搏感、光明感组成,寄寓这三类感受的分别是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波浪(《浪》、《风渡凌》)、太阳(《向太阳》、《野火》)这三类意象体系。

九叶诗派:40年代诗歌群体的名称,由80年代初期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集》而被学术界追认,成员有辛迪、穆旦(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诗集《穆旦诗集》,诗作《森林之歌——祭野人山死难的兵士》/《森林之魅——祭胡康河谷的白骨》)等。他们是一批具有爱国心和民主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企图超越现实,从生命原始的本源即自然中去认识生活,但坚决反对白日梦和标语口号两个极端,可被称为知性现代派。

阿英:原名钱德赋,又名钱杏邨、魏如晦等。他于上海孤岛时期创作的历史剧《碧血花》/《葛嫩娘》、《海国英雄》/《郑成功》以及《杨娥传》被称为“南明史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借古讽今。将历史事件和现实精神巧妙结合,以对历史人物的再创造来表达他对那个时代的忧愤。

建国至文革结束(十七年文学思潮)

三红(吴强《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梁斌《红旗谱》)一创(柳青《创业史》)、青(杨沫《青春之歌》)山(周立波《山乡巨变》)保(杜鹏程《保卫延安》)林(曲波《林海雪原》)

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从追求个性解放到投身社会革命,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改造

老舍《茶馆》: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统治的民国社会以及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

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谢瑶环》:为民请命思想,田汉生命和感情的升华。散文名家:杨朔、秦牧、刘白羽、(吴伯萧)三(四)大家

杨朔模式:诗化散文,但构思、结构方面存在雷同化的缺憾。

周瘦鹃:鸳鸯蝴蝶派,民国旧派小说家。

新时期文学:(以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标志)

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清明节前后发生的诗歌运动,它以匿名写作和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在特殊社会文化语境中具有特定内容的爱与憎,体现出文学极强的现实功利性与战斗性。是新时期文学的前奏。

80年代前期: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

伤痕文学:得名于《文汇报》发表的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

小说《伤痕》。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最早来自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通过艺术形象揭露“文化大革命”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累累伤痕,尤其是给青年一代带来的心灵毒害。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反思文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起步性标志为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代表作有路遥的《人生》。

两部喜剧性地总结“文革”的作品:王蒙《名医梁有志传奇》及张宇《活鬼》改革文学: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时,许多作家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高晓声:代表作《陈奂生上城》——探索新时期农民的精神状态,寻绎其悲剧命运的内部原因。——当代农民还未从阿Q的阴影下走出。

寻根文学:80年代兴起的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以韩少功的短文《文学的“根”》为开端,由韩少功、阿城、郑义等青年作家联合倡导。作家们的创作开始以现代意识反映传统文化,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理论界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代表: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张承志《黑骏马》、贾平凹《古堡》、王安忆《小鲍庄》、冯骥才《三寸金莲》等

70年代末对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技巧的借鉴与运用: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以戏谑夸张的方式描绘出一个音乐学院里种种荒诞、骚动和疲惫、压抑的心灵与精神状态,充满了黑色幽默式的危机,但在荒诞中包蕴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活力和克服精神危机的反抗。

先锋小说: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代表作家莫言等。

新写实小说: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现象。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中原生态的还原,主题更多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代表作家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故乡天下黄花》)、池莉(“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王蒙: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家”。——东方意识流

探求者:方之、高晓声、陆文夫(《小巷深处》、《美食家》、《井》)、叶至诚

“归来者”诗群:诗人们因各式政治原因从50年代中期起陆续在诗坛隐失,后在拨乱反正中得以平反,于是重又提笔归来。其共同点是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能自觉的在创作中贯穿现实主义精神。代表诗人艾青。

干预生活诗群:80年代诗坛崛起的一批新人。他们既程度不同的怀有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也程度不同地具有超越传统观念、独立思考生活、自我判断现实的精神。代表有北岛、舒婷、雷抒雁等。这一时期诗人成了正义与真理代言人。新边塞诗群和东海诗群:80年代初期西部、东部以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凝聚的一批诗人。新边塞诗群的总体主题是与自然相对立的人以强者身份张扬原始生命强力。东海诗群以水域为主要抒情对象,具有追求生命宇宙化的现代主义色彩。女性诗人群:80年代出于矫枉过正的反拨情绪大胆袒露自己心灵一角、显示生命自立、展现个性主义的女性诗人群体。

朦胧诗:以舒婷、顾城等一批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其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的特点。

朦胧诗人在强烈的自我意绪中显示着介入社会生活、为民族立言的抒情积极性,

倾向于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劫难结合起来审视生活。

1977年《枫叶红了的时候》和《曙光》的问世标志着话剧创作的再生。

80年代为戏剧的探索期。沙叶新《寻找男子汉》,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另一种戏剧:戏剧是综合艺术、戏剧是剧场艺术

80年代散文:巴金《随想录》——共有《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集,其价值主要在于作家具有震慑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显示了作者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找回了散文曾经失落了的真诚品格。新时期报告文学:80年代是中国报告文学最轰动的时期,报告文学充分发挥着真实快捷反映现实生活的文体优势,赢得了极大关注。《哥德巴赫猜想》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作品。

90年代文学:

90年代的商业文化语境使得中国文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并由此开始了全方位的转型。这种转型赋予中国文学某种被动、被迫和悲剧性的意味。决定中国文学后现代特征的主要因素:1、“人”的观念的变化;2、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3、解构主义的思维

新生代文学思潮:也被称为新状态文学思潮,是由新生代作家在90年代崛起而引发的文学潮流,其个性主要表现在对于日常经验的强调和对于私人性叙事风格

的追求两个方面。

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以海登·怀特的元历史理论为依托,又借助于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目的在于揭开作为教科书或史书的“历史”的神秘面纱,让人看到其形成的轨迹,发现“历史的文本性”。新历史主义小说首先否定历史的客观真实性,证明历史的混乱与虚妄,还嘲弄历史的所谓本质和规律。代表作品有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苏童的《妻妾成群》等。

新历史小说:1、“旧瓶装新酒”,将历史当作意念中的历史,按自己的理解篡改历史,充分发挥想象之能事以虚构故事,历史变成一个标志一个符号。代表作品有陈忠实《白鹿原》(“民族灵魂的秘史”)、莫言《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2、“新瓶装旧酒”,尊重历史事实,以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为人们所熟知公认的人物和事件做史料,在此基础上有条件地虚构。代表作品姚雪垠《李自成》、二月河的帝王系列。

大众文化思潮:90年代作家写作以追求作品的消遣性和娱乐功能为己任,文学再次处于失重状态,从片面强调政治功能走向片面强调娱乐功能,文学的审美性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牺牲品。代表作品有王朔的《顽主》系列。

新体验小说:《北京文学》1994年推出的一种强调亲历性、可读性的小说创作。代表作有陈建功的《半日追踪》,强调作家以生活参与者的身份去亲历民间生活。新现实主义小说:又称现实主义冲击波,在取材上贴近现实,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参与意识。以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崛起为标志。

女性小说:王安忆《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王琦瑶);迟子建

《日落瓦窑》、《白银那》(叙事老练、流畅,对世道人心的把握举重若轻)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史铁生:《我与地坛》。其小说创作遵循写实原则采用白描手法摹写生活,并用虚拟的寓言讲述自己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务虚笔记》

王小波:《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贾平凹:《秦腔》——“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

职业道德重点范围(最新答案)

职业道德理论知识重点范围 一、填空题 1、(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2、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4、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本职业工作。 5、爱岗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的(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 6、为人民服务并不排斥、否定人们做工作也应当获得正当的(报酬)。 7、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里说的“绝大多数人”就是 (广大人民群众)。 8、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为张思德同志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说,悼念张思德同志。 9、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所以劳动仍具有(谋生)的性质。 10、集体主义原则的侧重点是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1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以(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以(集体主义) 为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 13、(职业作风)是从职者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 14、对于每一个从职者来说,(职业技能)是实现职业理想、履行道德义务的必要手段。 15、职业态度实质就是(劳动)态度,它是职业劳动者对社会,对他人履行各种(劳动义务)的基础。 16、一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主要是通过(职业)活动来实现的。 17、职业道德真正形成于(奴隶)社会。 18、友情建立的基础是(真诚平等)。内容是(互帮互谅)、互相关心、互相支持。 19、社会主义的关心人,首先要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的需要。其次要关心人的(命运)。 20、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尊严是用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的。 21、所谓“人道”,是指(爱护人),爱护人的生命,(尊重人),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 22、(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最光荣、最豪迈的事情。 23、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 24、热爱人民的根本内容在于(为人民服务)。 25、(热爱祖国),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原则,也是道德规范。 26、集体主义是一切言论和行动,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是(无产阶级)特有的思想意识。 27、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 28、无产阶级的幸福范畴,不仅包含着(享受),更重要的还在于劳动和斗争,在于(创造)。 29、幸福就是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最新职业道德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知识部分 1,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 A树立职业理想B强化职业责任C提高职业技能D抓住择业机遇 2,坚持办事公道,必须做到() A坚持真理B自我牺牲 C 舍己为人D光明磊落 3,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员工之间加强团结互助的要求包括() A讲究合作,避免竞争 B平等交流,平等对话 C既合作又竞争,竞争与合作相统一 D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关于诚实守信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法则B诚实守信是企业的无形资本C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D奉行诚实守信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必定难于立足 5,创新对企事业和个人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是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动力B是企事业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C是个人事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D是个人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6,职业纪律具有的特点是() A明确的规定性B一定的强制性C一定的弹性D一定的自我约束性 7,无论你所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特殊,他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的约束 A岗位责任B家庭美德C规章制度D职业道德 8,关于勤劳节俭的正确说法是() A消费可以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提倡节俭是不和适宜的B勤劳节俭是物资匮乏时代的产物不符和现代企业精神C勤劳可以提高效率节俭能降低成本D勤劳节俭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9,下列说法中符合“语言规范具体要求的是()” A多说俏皮话B用尊称不用忌语C语速要快节省客人时间D不乱幽默以免客人误解10,业道德主要通过()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A协调企业职工间B调节领导与职工C协调职工与企业D调节企业与市场 二个人情况表述部分 11,当你写完一分公司年终工作总结后,你通常会采取那一种做法() A反复检查,确认没有错误才上交B确信自己已经作的很好,不再检查就上交C先让下级或同事检查,然后自己检查后才上交D先交给上司视领导意见而定 11,在工作中,当你业绩不如别人时,你通常会采取那一种做法() A顺其自然B努力想办法改变现状C请同事帮忙D换个工作 13,以下说法中,你认同那一种观点() A按领导的意见办事就是忠诚于企业的表现B敢于对领导提出批评是忠诚于企业的表现C 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忠诚于企业的表现D忠诚于企业就要大胆的批评领导 14,作为一名职工,我可以将自己描述为:清廉公正() A从不B较少C较多D总是 15,你认同以下那一种说法() A现代社会提倡人才流动,爱岗敬业正逐步削弱他的价值B爱岗敬业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C爱岗与敬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矛盾D爱岗敬业与社会提倡人才流动并不矛盾 16,作为一名职工,我可以将自己描述为:勤勉()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30年代文学(革命文学) 一一、、3300年年代代文文学学思思潮潮((人人文文主主义义文文学学思思潮潮和和左左翼翼革革命命文文学学思思潮潮)) 1.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1)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思想。他受美国白璧德主义的影 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籍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他在艺术上批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几乎是整体地否定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梁实秋的文艺思想包括: 一、人性论。(他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梁实秋认为,人性是超阶级的,他的人性概念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他所谓的人性是二元的,一是以想象情感为代表的;一是以理性为代表的。他主张文艺上的“合于理性的束缚”。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二、天才论,声称“文学不是大多数人的”。 (2) 朱光潜30年代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 《变态心理学》 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 2.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1)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普罗文学”)兴起。。。 (2)左联: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人在上海霞飞路出席了中国左翼 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蒋光慈、冯乃超等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1930年11月被吸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36年初经共产国际指示解散。 (3)左联进行的文学活动: 一、 创办刊物 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三、 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四、 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五、 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 倡 六、 培植了大量的文艺青年 3. 30年代重大文学论争 (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以冯乃超为首的革命文学派对以鲁迅为首的五四作家进行批判,双方论争的焦点是五四文学是否已经死去。前者鼓吹“一切艺术都是宣传”的观念,鲁迅发表《革命时代的文学》加以反击,认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 (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这次论争是左联成立前后对新月派及其宣传的人性论的批评。就梁实秋提出的“文学是没有阶级的”以及天才论,左翼文学家认为这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的合理;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全面批评,认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性”。 (3)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杜衡)和左翼作家之间,双方论争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坚持文艺自由论,反对艺术宣传政治;左翼作家冯雪峰(洛扬)却批评胡是“向普罗文学运动进攻”。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1.填空题15个共15分 2.选择题5个共10分 3.名词解释5个共25分 4.简答题3个共30分 5.论述题一个20分 填空题选择题 1.中国现代文学分期 1917~1927 第一个十年(20年代文学也叫五四文学) 1928~1937.6 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学) 1937.7~1949.9 第三个十年(40年代文学) 2.周作人20年代早期文学观点:独立美与无形功利 3.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4.丁西林的戏剧创作特点 ①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 ②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 ③别出心裁的结构。他的喜剧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 ④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5.孙犁和《白洋淀》 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是《荷花淀》,《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 6.曹禺的《雷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7.中国诗歌会的代表人物:蒲风、穆牧天、任钧(森堡)、杨骚 8.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代表作品:《沉伦》代表作品: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怀鲁迅》《薄奠》 9.郭沫若的六大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10.文学革命的标志(胡适与陈独秀发表的一篇文章):《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11.鲁迅《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故事新编》的写作手法以及涉及这三部小说的细节 ①地位: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②《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运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 ③细节: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呐喊》包括《狂人日记》和《社戏》,《彷徨》包括《祝福》《离婚》《伤逝》;《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不周山)《奔月》《铸剑》(眉间尺)《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12.许地山的代表作品,代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创作特点 代表作品:《缀网劳蛛》尚洁:独立、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基督徒,具有博爱的宗教精神。与世无争、处变不惊,淡然从容、宽容大度。同时具有一

最新职业道德培训

职业道德培训 一、什么叫职业道德? 1、职业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分工而从事具有专业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2、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简单地说,道德就是讲人的行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3、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简单地说,道德就是讲人的行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4、职业道德的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5、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二、职业道德的内容 1、文明礼貌: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长期修养的结果;是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文明礼貌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 仪表——端庄;举止——得体;语言——规范;表情——待人热情

2、爱岗敬业 A、爱岗敬业的含义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工作;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B、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 3、诚实守信 A、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B、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忠诚所属企业——诚实劳动、关心企业发展、遵守合同和契约。维护企业信誉——树立产品质量意识;重视服务质量,树立服务意识、保守企业秘密4、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A、办事公道的涵义:就是指我们在办事情、处 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不论以谁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办事。 B、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5、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节俭是人事事业成功的催化剂;勤劳节俭是企业市场竞争中常战常胜的秘诀——勤劳促进效率的提高;节俭降低生产的成本;勤劳节俭是维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考试和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考试和答案 1 / 13

————————————————————————————————作者:————————————————————————————————日期: 2 / 13

1、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 [A]《怀旧》[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D]《孔乙己》 2、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历史剧和()。 [A] 诗歌[B]小说[C]散文[D]甲骨文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A]叶圣陶[B]冰心 [C]王鲁彦[D]彭家煌 4、郁达夫的小说通过对精神困境的自述,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的形象。 [A]“多余人”[B]“彷徨者”[C]“精神者”[D]“零余者” 5、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 [A]《一九三零年春上海》[B]《莎菲女士的日记》 [C] 《水》[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1922年,“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的诗歌合集是()。 [A] 《蕙的风》[B] 《春的歌集》[C]《湖畔》[D]《女神》 7、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考察,从而创作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的是()。 [A]萧乾[B]冯雪峰 [C] 陈独秀[D]瞿秋白 8、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上海[B]北京 [C]广州[D]香港 9、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使其由“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转化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的是()。 [A]陈独秀[B]鲁迅 [C]赵家璧[D] 茅盾 10、下列不属于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是()。 [A] 《老张的哲学》[B] 《四世同堂》 [C] 《二马》[D]《断魂枪》 11、执着的“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的作家是()。 [A]老舍[B] 沈从文 [C]巴金[D]茅盾 12、下列不属于“新感觉派”作家的是()。 [A] 曾虚白[B]穆时英 [C]施蛰存[D]刘呐鸥 13、樊家树、沈凤喜是张恨水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A]《金粉世家》[B]《啼笑因缘》 1 / 13

最新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事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员工职业道德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近期,行里组织合规学习,在学习活动期间,我对平时在工作中实际情况,对职业道德诚信、合规操作意识和监督防范意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现就此学习活动的心得总结出几点体会,也是我对此次教育学习活动的一个理性的认识。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中奉献,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从小的方面讲,比如我行,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我行存在和发展的必需。要发展,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业中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我们每一位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作为邮储银行筑路人,为了我行的前途,为了我行的荣誉,做一名爱岗敬业的人,是职业道德对我们最引为用以规范行为品质,评价善恶的行为规则。 作为一个金融单位的职工更应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上讲求道与德,如果路走得不对就会犯错误,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德,就难于为人民服务,就谈不上自己的事业,也就没有单位事业的兴旺,就没有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人身存在的社会价值。我现在正在从事邮储银行工作,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唯一的职业,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这项职业,也一直热爱这个职业,对我行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一直是爱岗敬业的。只有爱岗敬业才是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具体体现。讲求职业道德还必须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忠心耿耿,忠诚老实。所谓守信就是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所以通过对这次的学习,使我更深地了解到作为一个邮储银行筑路人的根本、为人、言行和责任,就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时刻按照职业规范去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合规操作意识。“没有规矩何成方圆”,身为网点一线员工,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加强柜面营销和柜台服务,是我们临柜人员最为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临柜人员,我深知临柜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顾客直接了解我行窗口,起着沟通顾客与银行的桥梁作用。因此,在临柜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要做一个“有心人”。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更耐心、周到、快捷的优质服务才能为我行争取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好的社会形象。我们每天面对形形色色不同层次的客户和形形色色事物,更加要求我们一线员工有高度的思想觉悟。 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有时,总是觉得有的规章制度在束缚着我们业务的办理,在制约着我们的业务发展,细细想来,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产物,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 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 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14.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1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 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 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简称“三红”一创一歌。 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 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 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最新职业道德资料

最新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绪言 第一节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1.1道德的内函 人类脱离的动物界,人就有了道德。 早期原始社会,便生产了道德的萌芽。 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抽象的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 第二节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治国的重要方略 2.1道路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保障个人与社会正常秩序的第二道防线。 2.2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1、从生产、发展来看,道德比法律产生的早的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唯一的规范。道德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而经过了几十万年以后,社会分裂为统治阶级才产生了法律。任何被统治阶级都不可能有自己的法律。阶级社会的历史上:一种法律体系独立,多种道德体系并行。2、从依靠的力量来看,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力来进行调控的。3、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行行为所干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深入的多。 2.3把道德和法律、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1、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与法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3、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从道德和法律产生发展来看,奴隶社会刚出现时,有些法律规范就是从原始社会的道德习惯转化来的,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互相转化的现象更为普遍。第三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 3.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3.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3、自强不息,勇于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40年代的新诗: 艾青《太阳之歌》“太阳是美的,且是永生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呀.......”《手推车》、《我爱这土地》 艾青诗歌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2)善于运用生动准确的意向,寄情言志 (3)具有别具一格的散文美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特色: (1)通过典型意象的描写,塑造了大堰河的形象 (2)成功通过排比、对比等多种手法,借以抒发感情,起到了情深意愿的艺术效果 (3)浓厚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 (4)语言朴素清新,满含激情,句式自由,不拘一格,具有散文美 《手推车》的艺术特色: (1)真挚浓烈的情感:表达对民族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人民坚毅品格的赞赏,对造成民族和人民苦难的一切因素的抗议 (2)语言朴实 (3)结构重复: (4)运用动静结合、色彩与声音相结合的电影化的表达效果 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以《诗创造》、《中国新诗》为主要阵地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人,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40年代九人诗选《九叶集》后,才有“九叶诗派”之称。他们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九叶诗人在艺术上反对浪漫主义诗风,而致力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和“感受力的革命”旨在使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融汇。 在内容上,九叶诗派的诗歌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甚至政治内容,又富有超越性的形而上沉思。在艺术表现上,九叶诗派的诗歌既有丰富的感觉意象,又表现出鲜明的知性特征。代表诗作有穆旦的《活下来》、唐祈的《三弦琴》、郑敏的《金黄的稻穗》等 30年代新诗(现代派诗歌): 戴望舒诗歌创作成就《雨巷》《我底记忆》 (1)以诗歌的情绪节奏来代替字句节奏,凸显了诗歌的主情功能,又大大增强的诗歌语言的表现能力。例如《我底记忆》选用了亲切自然的口吻,叙说着诗人幽怨哀郁却真实的心境,注意情绪流动的自然,所有的艺术手段都服从于娓娓诉说式的特定情调。意象物境日常生活化,诗句的排列自由化。 (2)将散文化的句式和现代日常生活融入新诗,大大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例如江南“雨巷”的凝视,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的“记忆”,深闭而荒芜的“园子”,相对而视的一盏“灯”《秋蝇》中一只寒风中垂死的“秋蝇”都开掘出了令人深思凝望的诗意。(3)将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意蕴(意境,意象)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手法(隐喻,象征)相结合,推动力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例如《印象》连用七个意象组合成一个虚幻飘渺的境界,来暗示某种缥缈恍惚的记忆,情思隐约,意境深邃。在“雨巷”阶段主要受魏尔伦的影响,追求诗的音乐性和形象的流动性,以及主题的朦胧性。 《雨巷》的音乐美表现: (1)大量融入运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将双声连绵词和叠音词融入其中。例如《雨巷》第一节中的“彷、徨,长、寥、巷”等都是采用“a”韵,而“悠长“等重叠词舒缓语气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及五四新文学(1917-1927) 一、知识点 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作用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语相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他还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和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注意辩驳,从而引起社会注意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人的文学》,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文学,所谓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此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国外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文学创作 代表作家作品:鲁迅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之后的孔乙己,药等小说,都显示了深切思考和完整的现代小说特色,《新青年》《新潮》《学灯》等报刊上陆续推出一些新的文学作家及作品,如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杨振声《渔家》、冰心《斯人独憔悴》、许地山《明明鸟》、王统照《春雨之夜》、郁达夫《沉沦》,诗歌方面有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这些都是于1919-1922发表的,虽不够圆熟,但是都充满个性解放、民族解放的精神,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现代性品格。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1、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叶绍钧、等12人,创作主旨为“为人生”,强调写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 2、创造社,1921年在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留日学生,主要刊物有《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