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视觉实验

计算机视觉实验

计算机视觉实验报告

学校:华侨大学

班级: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实验名称:基于opencv的人脸识别

小组成员:姓名:王佳丽学号:1019213017

姓名:郭丹萍学号:

姓名:陈嘉学号:

任课教师:钟必能

一.Opencv简介

OpenCV于1999年由Intel建立,如今由Willow Garage提供支持。OpenCV是一个基于(开源)发行的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库,可以运行在Linux、Windows和Mac OS操作系统上。它轻量级而且高效——由一系列C 函数和少量C++ 类构成,同时提供了Python、Ruby、MATLAB等语言的接口,实现了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很多通用算法。最新版本是2.4.7。

OpenCV 拥有包括500 多个C函数的跨平台的中、高层API。它不依赖于其它的外部库——尽管也可以使用某些外部库。

OpenCV 为Intel® Integrated Performance Primitives (IPP) 提供了透明接口。这意味着如果有为特定处理器优化的的IPP 库,OpenCV 将在运行时自动加载这些库。

OpenCV提供的视觉处理算法非常丰富,并且它部分以C语言编写,加上其开源的特性,处理得当,不需要添加新的外部支持也可以完整的编译链接生成执行程序,所以很多人用它来做算法的移植,OpenCV的代码经过适当改写可以正常的运行在DSP系统和单片机系统中,这种移植在大学中经常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或者研究生课题的选题。

Opencv具有其自身优势,主要体现在:OpenCV致力于真实世界的实时应用,通过优化的C代码的编写对其执行速度带来了可观的提升,并且可以通过购买Intel的IPP高性能多媒体函数库(Integrated Performance Primitives)得到更快的处理速度。右图为OpenCV 与当前其他主流视觉函数库的性能比较。

Opencv的应用领域很广,包括、人机互动、物体识别、图象分割、人脸识别、动作识别、运动跟踪、机器人、运动分析、机器视觉、结构分析

二.人脸识别简介

人脸识别,是北京中研众力科技有限公司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人脸与人体的其它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的良好特性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与其它类型的生物识别比较人脸识别具有如下特点:

非强制性:用户不需要专门配合人脸采集设备,几乎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可获取人脸图像,这样的取样方式没有“强制性”;

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

并发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

除此之外,还符合视觉特性:“以貌识人”的特性,以及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隐蔽性好等特点。

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

人脸识别主要用于身份识别。由于视频监控正在快速普及,众多的视频监控应用迫切需要一种远距离、用户非配合状态下的快速身份识别技术,以求远距离快速确认人员身份,实现智能预警。人脸识别技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采用快速人脸检测技术可以从监控视频图象中实时查找人脸,并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从而实现快速身份识别。

人脸识别的主要产品有人脸识别门禁是基于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结合成熟的ID卡和指纹识别技术而推出的安全实用的门禁产品。产品采用分体式设计,人脸、指纹和ID卡信息的采集和生物信息识别及门禁控制内外分离,实用性高、安全可靠。系统采用网络信息加密传输,支持远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可广泛应用于银行、军队、公检法、智能楼宇等重点区域的门禁安全控制。

一般来说,人脸识别系统包括图像摄取、人脸定位、图像预处理、以及人脸识别(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系统输入一般是一张或者一系列含有未确定身份的人脸图像,以及人脸数据库中的若干已知身份的人脸图象或者相应的编码,而其输出则是一系列相似度得分,表明待识别的人脸的身份。

人脸识别算法分类

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Feature-based recognition algorithms)。

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Appearance-based recognition algorithms)。

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Template-based recognition algorithms)。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Recognition algorithms using neural network)。

基于光照估计模型理论

提出了基于Gamma灰度矫正的光照预处理方法,并且在光照估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光照补偿和光照平衡策略。

优化的形变统计校正理论

基于统计形变的校正理论,优化人脸姿态;

强化迭代理论

强化迭代理论是对DLFA人脸检测算法的有效扩展;

独创的实时特征识别理论

该理论侧重于人脸实时数据的中间值处理,从而可以在识别速率和识别效能之间,达到最佳的匹配效果

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其自然性和不被被测个体察觉的特点。

所谓自然性,是指该识别方式同人类(甚至其他生物)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例如人脸识别,人类也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区分和确认身份的,另外具有自然性的识别还有语音识别、体形识别等,而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都不具有自然性,因为人类或者其他生物并不通过此类生物特征区别个体。

不被察觉的特点对于一种识别方法也很重要,这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并且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容易被欺骗。人脸识别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它完全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而不同于指纹识别或者虹膜识别,需要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采集指纹,或者利用红外线采集虹膜图像,这些特殊的采集方式很容易被人察觉,从而更有可能被伪装欺骗。

人脸识别被认为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甚至人工智能领域最困难的研究课题之一。人脸识别的困难主要是人脸作为生物特征的特点所带来的。

比如相似性: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不大,所有的人脸的结构都相似,甚至人脸器官的结构外形都很相似。这样的特点对于利用人脸进行定位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利用人脸区分人类个体是不利的。

易变性:人脸的外形很不稳定,人可以通过脸部的变化产生很多表情,而在不同观察角度,人脸的视觉图像也相差很大,另外,人脸识别还受光照条件(例如白天和夜晚,室内和室外等)、人脸的很多遮盖物(例如口罩、墨镜、头发、胡须等)、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人脸识别中,第一类的变化是应该放大而作为区分个体的标准的,而第二类的变化应该消除,因为它们可以代表同一个个体。通常称第一类变化为类间变化(inter-class difference),而称第二类变化为类内变化(intra-class difference)。对于人脸,类内变化往往大于类间变化,从而使在受类内变化干扰的情况下利用类间变化区分个体变得异常困难。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将应用在更多的领域。包括刑侦破案、门禁系统、摄像监视、网络应用、身份识别、信息安全、娱乐应用等。

三.Opencv实现人脸识别实验过程

1. opencv环境配置(win7+vs2010+opencv

2.

3.1)

①下载OpenCV2.3.1 1. 从 https://www.doczj.com/doc/c319080035.html,/index.php/Download 下

载 OpenCV for Windows(也即 OpenCV-2.3.1-2. 将 OpenCV-2.3.1-win-superpack.exe 解压并放到某个路径目录下,例如 D:\OpenCV2.3.1。其目录结构

②配置环境变量

右击“我的电脑”选“属性”,点“高级系统属性”,点“环境变量”,在用户变量中新建两个用户变量, PATH D:\OpenCV2.3.1\build

OPENCV D:\OpenCV2.3.1\build\x86\vc10\bin 如下图所示。

③配置VS2010

在“工具”->“选项”->“项目与解决方案”->“VC++ 目录”中选择“视图”——“其他窗口”——“属性管理器”,如下图所示

双击Debug | Win32下的“https://www.doczj.com/doc/c319080035.html,er”,如下图所示。

在弹出的配置框中配置,选择“VC++目录”。

1、在“包含目录”中的结尾处(若结尾处无英文状态下的“;”则需自行添加“;”,下同)加入以下内

容 $(opencv)\include\opencv;$(opencv)\include\opencv2;$(opencv)\include; 2、在库目录中的结尾处加入以下内容添加: $(opencv)\x86\vc10\lib;

注:$(opencv)\include\opencv是告诉VC去“opencv”这个变量中的文件夹下的

\include\opencv路径中

如下图所示。

在“链接器”-“输入”-“附加依赖选项”中的结尾处加入以下内容:

$(opencv)\x86\vc10\lib\opencv_core231d.lib;$(opencv)\x86\vc10\lib\opencv_highgui 231d.lib;$(opencv 如下图所示

点击确定,至此OpenCV的配置完成

四.Opencv人脸识别步骤

1、训练分类器

目前人脸检测分类器大都是基于haar特征利用Adaboost学习算法训练的。目标检测方法最初由Paul Viola [Viola01]提出,并由Rainer Lienhart [Lienhart02]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善. 首先,利用样本(大约几百幅样本图片)的harr 特征进行分类器训练,得到一个级联的boosted分类器。训练样本分为正例样本和反例样本,其中正例样本是指待检目标样本(例如人脸或汽车等),反例样本指其它任意图片,所有的样本图片都被归一化为同样的尺寸大小(例如,20x20)。

分类器训练完以后,就可以应用于输入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与训练样本相同的尺寸)的检测。检测到目标区域(汽车或人脸)分类器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为了检测整副图像,可以在图像中移动搜索窗口,检测每一个位置来确定可能的目标。为了搜索不同大小的目标物体,分类器被设计为可以进行尺寸改变,这样比改变待检图像的尺寸大小更为有效。所以,为了在图像中检测未知大小的目标物体,扫描程序通常需要用不同比例大小的搜索窗口对图片进行几次扫描。

分类器中的“级联”是指最终的分类器是由几个简单分类器级联组成。在图像检测中,被检窗口依次通过每一级分类器,这样在前面几层的检测中大部分的候选区域就被排除了,全部通过每一级分类器检测的区域即为目标区域。目前支持这种分类器的boosting技术有四种:Discrete Adaboost, Real Adaboost, Gentle Adaboost and Logitboost。"boosted" 即指级联分类器的每一层都可以从中选取一个boosting算法(权重投票),并利用基础分类器的自我训练得到。基础分类器是至少有两个叶结点的决策树分类器。Haar特征是基础分类器的输入,主要描述如下。目前的算法主要利用下面的Harr特征。

2、利用分类器进行检测

对于分类器的使用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从文件中加载分类器、利用分类器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释放分类器。这三个阶段对应三个函数,cvLoadHaarClassifierCascade、cvHaarDetectObjects、cvReleaseHaarClassifierCascade。这三个函数包含在库文件opencv_objdetect231d.lib中,级联分类器训练中采用的检测目标的尺寸。这个信息在分类器中没有存储,因此要单独指出。

函数cvLoadHaarClassifierCascade 用于从文件中装载训练好的利用哈尔特征的级联分类器,或者从OpenCV中嵌入的分类器数据库中导入。分类器的训练可以应用函数haartraining(详细察看opencv/apps/haartraining) 这个数值是在训练分类器时就确定好的,修改它并不能改变检测的范围或精度。从文件中导入分类器,可以使用函数cvLoad 。b、CvSeq* cvHaarDetectObjects(const CvArr* image, CvHaarClassifierCascade* cascade,CvMemStorage* storage,double scale_factor=1.1,int min_neighbors=3,int

flags=0,CvSize min_size=cvSize(0,0));

image

被检图像

cascade

harr 分类器级联的内部标识形式

storage

用来存储检测到的一序列候选目标矩形框的内存区域。

scale_factor

在前后两次相继的扫描中,搜索窗口的比例系数。例如1.1指将搜索窗口依次扩大10%。

min_neighbors

构成检测目标的相邻矩形的最小个数(缺省-1)。如果组成检测目标的小矩形的个数和小于min_neighbors-1 都会被排除。如果min_neighbors 为0, 则函数不做任何操作就返回所有的被检候选矩形框,这种设定值一般用在用户自定义对检测结

果的组合程序上。

操作方式。当前唯一可以定义的操作方式是

CV_HAAR_DO_CANNY_PRUNING。如果被设定,函数利用Canny边缘检测器

排除一些边缘很少或者很多的图像区域,因为这样的区域一般不含被检目标。人脸检测中通过设定阈值使用了这种方法,并因此提高了检测速度。

检测窗口的最小尺寸。缺省的情况下被设为分类器训练时采用的样本尺寸(人脸检测中缺省大小是~20×20)。

函数cvHaarDetectObjects 使用针对某目标物体训练的级联分类器在图像中找到包含目标物体的矩形区域,并且将这些区域作为一序列的矩形框返回。函数以不同比例大小的扫描窗口对图像进行几次搜索(察看cvSetImagesForHaarClassifierCascade)。每次都要对图像中的这些重叠区域利用cvRunHaarClassifierCascade进行检测。有时候也会利用某些继承(heuristics)技术以减少分析的候选区域,例如利用Canny 裁减(prunning)方法。函数在处理和收集到候选的方框(全部通过级联分类器各层的区域)之后,接着对这些区域进行组合并且返回一系列各个足够大的组合中的平均矩形。调节程序中的缺省参数

(scale_factor=1.1, min_neighbors=3, flags=0)用于对目标进行更精确同时也是耗时较长的进一步检测。为了能对视频图像进行更快的实时检测,参数设置通常是:scale_factor=1.2, min_neighbors=2, flags=CV_HAAR_DO_CANNY_PRUNING, min_size=

五.代码

#include "opencv2/objdetect/objdetect.hpp"

#include "opencv2/highgui/highgui.hpp"

#include "opencv2/imgproc/imgproc.hpp"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 函数声明*/

void detectAndDisplay(Mat frame);

/** 全局变量*/

string face_cascade_name="haarcascade_frontalface_alt.xml";

string eyes_cascade_name="haarcascade_eye_tree_eyeglasses.xml";

CascadeClassifier face_cascade;

CascadeClassifier eyes_cascade;

string window_name="Capture - Face detection";

RNG rng(12345);

/** @主函数*/

int main(int argc,const char**argv)

{

CvCapture*capture;

Mat frame;

//-- 1. 加载级联分类器文件

if(!face_cascade.load(face_cascade_name)){printf("--(!)Error loading\n");return-1;};

if(!eyes_cascade.load(eyes_cascade_name)){printf("--(!)Error loading\n");return-1;};

//-- 2. 打开内置摄像头视频流

capture=cvCaptureFromCAM(-1);

if(capture)

{

while( true )

{

frame=cvQueryFrame(capture);

//-- 3. 对当前帧使用分类器进行检测

if(!frame.empty())

{detectAndDisplay(frame);}

Else

{ printf(" --(!) No captured frame -- Break!"); break; }

int c=waitKey(10);

if((char)c=='c'){break;}

}

}

return0;

}

/** @函数detectAndDisplay */

void detectAndDisplay(Mat frame)

{

std::vectorfaces;

Mat frame_gray;

cvtColor(frame,frame_gray,CV_BGR2GRAY);

equalizeHist(frame_gray,frame_gray);

//-- 多尺寸检测人脸

face_cascade.detectMultiScale(frame_gray,faces, 1.1,2, 0|CV_HAAR_SCALE_IMAGE,Size(30,30));

for(int i=0;i

{

Point center(faces[i].x+faces[i].width*0.5,faces[i].y+faces[i].height*0.5);

ellipse(frame,center,Size(faces[i].width*0.5,faces[i].height*0.5),0,0,360,Scalar(255, 0,255),4,8,0);

Mat faceROI=frame_gray(faces[i]);

std::vectoreyes;

//-- 在每张人脸上检测双眼

eyes_cascade.detectMultiScale(faceROI,eyes,1.1,2,0|CV_HAAR_SCALE_IMAGE, Size(30,30));

for(int j=0;j

{

Point center(faces[i].x+eyes[j].x+eyes[j].width*0.5,faces[i].y+eyes[j].y+ eyes[j].height*0.5);

int radius=cvRound((eyes[j].width+eyes[i].height)*0.25);

circle(frame,center,radius,Scalar(255,0,0),4,8,0);

}

}

//-- 显示结果图像

imshow(window_name,frame);

}

六.实验结果

图象处理与计算机视觉实验指导书(1)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 (1)图像变换与压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MATLAB 6.5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图像变换的示例程序,能够分析图像处理结果。 3、在图像变换例程的基础上,完成变换压缩编码程序的编写,并分析图像处理结果。 二、实验设备 1、计算机 2、MATLAB6.5软件 三、实验步骤 1、熟悉MATLAB 的编译环境,了解各个菜单、窗口,如Command Window 、Workspace 、Command History 、Current Directory 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能在命令窗口中进行简单的矩阵运算操作,了解指令的单步执行与一次性执行的差别。 例程:a=[1,3,5;7,9,11;13,15,17] b=[2,4,6;8,10,12;14,16,18] c=a+b * 注意查看变量工作空间看看各变量的值 3、学会使用MATLAB 的文件编辑器:把上面的例程在文件编辑器中输入,取一个文件名,然后在命令窗口中输入文件名来执行程序。 4、进行DCTtrans 程序的输入和演示,弄懂程序语句含义,理解程序执行过程,分析图像处理效果。 5、在DCTtrans 程序的基础上,编写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压缩编码的程序,分析其对图像的压缩原理与压缩比,分析图像处理效果。 压缩比:压缩编码后图像点数 原始图像点数=r 信号噪声比:{}{}∑∑∑∑ -=-=-=-=-=101 021010 2),(?),(),(N i M j N i M j j i f j i f j i f NMSE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台号、实验日期、交报告日期; (2) 实验目的; (3) 所应用的图像处理基本算法; (4) Matlab 程序; (5) 图像处理效果图;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研究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 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纺织品生产中,特别是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纺织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一、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的难点 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一直是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难点之一,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容易出现漏检和误检情况,且效率低下。而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减轻人工负担。 然而,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如: 1. 图像的光照条件不同,纤维细节差异会导致误检测和漏检。 2. 纺织品表面的花纹和颜色复杂多变,检测难度较大。 3. 纺织品表面缺陷种类和大小不一,需要较高的检测精度。 二、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1. 图像预处理 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的首要步骤是对纺织品图像进行预处理。这个步骤主要是针对纺织品图像的光照、噪声等进行处理,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使其更具有可处理性。预处理包括图像增强、图像滤波、背景减除和二值化等步骤。 2. 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该步骤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对纺织品图像进行处理,并提取出表面缺陷的主要特征信息。

特征提取通常包括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两部分。纹理特征可以通过灰度共生矩阵、小波变换等方式提取,形状特征则可以通过边缘检测和形状分析等方式提取。 3. 缺陷分类 缺陷分类是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该步骤通常使用机器学习 算法对特定的特征进行分类,以检测出不同类型的缺陷。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这些算法可以通过对已知 缺陷样本和健康样本的训练,实现对新的样本进行检测和分类。 三、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实例 1. 基于HOG-SVM算法的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 基于HOG-SVM算法的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纺织品表面的缺陷。该方法采用梯度直方图编码的方式对纺织品表面的纹理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对纺织品图像进行分类和检测。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地、精准地检测出不同类型的纺织品表面缺陷。 2. 基于深度学习的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扩展了许多计算机视觉领域。在纺织品表面缺陷 检测中,通过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特征自动提取和分类。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出各种类型的纺织品表面缺陷,且 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好的鲁棒性。 总之,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纺织品表面缺陷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 过不断的技术研究和实践,预计将会有更多更为准确和优化的算法被应用到纺织品生产中,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计算机视觉大作业

基于OpenCV的切水果外挂设计 第一章引言 1.1 背景 在计算机视觉课程的前几课中,听覃老师说,曾经有个学长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游戏的外挂,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跟人感觉这位学长能将自己所学与个人的技能相结合,成功的做出了实际的东西,着实厉害;同时这个过程将会对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都将有积极影响和意义。 笔者在听了覃老师的介绍后,对于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游戏外挂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考虑到笔者在外来两年内的研究方向都将图像处理或是计算机视觉,且近期笔者正在使用QT+OpenCV+OpenGL进行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处理和开发。所以笔者若选择一个类似的外挂程序的编写和设计,将对个人今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笔者在网上搜索了很多与图像处理有关网页游戏,如图1所示。笔者试玩了多种计算机视觉相关的游戏,并最终决定写一个切水果的游戏的外挂程序。 图 1 各种网页游戏图2 各类切水果的游戏 1.2 OpenCV简介 OpenCV[1]的全称是: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OpenCV是一个基于(开源)发行的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库,OpenCV是由英特尔公司发起并参与开发,以BSD许可证授权发行,可以在商业和研究领域中免费使用,可以运

行在Linux、Windows和Mac OS操作系统上。 OpenCV库的所有代码都经过优化,计算效率很高,因为,它更专注于设计成为一种用于实时系统的开源库。OpenCV采用C语言进行优化,而且,在多核机器上面,其运行速度会更快。它的一个目标是提供友好的机器视觉接口函数,从而使得复杂的机器视觉产品可以加速面世。该库包含了横跨工业产品检测、医学图像处理、安防、用户界面、摄像头标定、三维成像、机器视觉等领域的超过500个接口函数。近年来,在入侵检测、特定目标跟踪、目标检测、人脸检测、人脸识别、人脸跟踪等领域,OpenCV可谓大显身手,而这些,仅仅是其应用的冰山一角。 本文便是通过在Visual Studio 2013平台下安装OpenCV,通过编写C++程序,并调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API,对游戏中的图像进行处理、识别,为程序的下一步操作提供基础。 1.3游戏外挂简介 游戏外挂[2],其实是一种游戏外辅助程序,他可以协助玩家自动产生游戏动作、修改游戏网络数据包以及游戏内存数据等,以实现玩家用最少的时间和金钱完成功力升级和过关斩将。 根据游戏的类型,游戏外挂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1)将游戏中大量繁琐和无聊的攻击动作使用外挂自动完成,以帮助玩家轻松搞定攻击对象并可以跨度增加玩家的经验值,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2)由外挂程序产生的欺诈性的网络游戏封包,并将这些封包发送到网络游戏服务器,利用这些虚假的信息欺骗服务器进行游戏数值的修改,达到修改角色能力数值的目的。具体有可以分为模拟操作型、修改内存型、封包型等。 本文所编写的既是第一类游戏外挂。在切水果的游戏中,游戏玩家需要注意在页面底侧飞出来的各种水果和炸弹,在游戏的初期水果和炸弹飞出的速度较慢,玩家玩起来很轻松。伴随着游戏的进行,游戏的难度将增加,水果和炸弹的出现速度将越来越快。眼花缭乱的水果和炸弹不仅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对于该类游戏的爱好者的视力也将有一定的损伤。 因此,本文编写的外挂的目的既是自动识别水果和炸弹,并通过编写程序模拟鼠标操作,进而自动的完成大量的繁琐的切水果的操作。

计算机视觉实习日记分享

计算机视觉实习日记分享 一、初入计算机视觉的世界 在计算机视觉实习的第一天,我迈入了这个神秘而充满挑战的领域。踏入实验 室的那一刻,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境。幻象般的数字图像在屏幕上跳跃,仿佛有生命力般展现着各种形态。我陶醉于这个神奇的世界,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和无限可能。 二、迷茫与探索的日子 然而,实习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复杂的算法和繁琐的数据处理,我时常 感到困惑和迷茫。每当我遇到问题时,总是努力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我在各种文献和资料中寻找答案,与同事们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个过程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计算机视觉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三、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个计算机视觉项目的开发。我们团队的目标 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人脸识别系统。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技术能力。我们通过设计和实现一系列算法,成功地将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实现了准确的人脸识别。这个项目的成功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能力,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心灵的触动与收获 在实习的日子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深刻感受到了计算机视觉对人类 生活的影响。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创新。从智能安防到医学影像,从自动驾驶到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这让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计算机视觉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感悟与展望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深切感受到了计算机视觉的魅力和挑战。我明白了技 术的重要性和创新的力量。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追求更高的研究成果。我相信,在计算机视觉的道路上,只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工智能算法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实验

人工智能算法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实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通过模拟、扩展和延伸人的智能来完成某些复杂的任务的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智能化需求的增加,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将介绍人工智能算法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实验。 一、图像分类 图像分类是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任务,即将输入的图像分为不同的类别。常见的算法有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简称C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简称SVM)。为了验证算法的性能,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使用一个图像数据集,包含多个不同类别的图像,如动物、交通工具、自然风景等。我们先采用CNN算法对图像进行训练,然后使用SVM算法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CNN和SVM算法在图像分类上表现良好,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0%和85%。 二、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即在图像或视频中识别和定位目标物体的位置。常见的算法有区域卷积神经网络(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简称R-CNN)和卷积神经网络(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简称SSD)。为了验证算法的性能,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使用一个包含各种常见物体的图像数据集,如人、汽车、建筑等。我们先使用R-CNN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然后使

用SSD算法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实验结果表明,R-CNN和SSD算法在目标检测上表现出色,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5%和92%。 三、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即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分析和比对,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常见的算法有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和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s,简称LBP)。为了验证算法的性能,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使用一个包含多个人脸图像的数据集,如明星、普通人等。我们先使用PCA算法提取人脸特征,然后使用LBP算法对提取的特征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PCA和LBP算法在人脸识别上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识别率分别达到了98%和95%。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算法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人脸识别等任务的性能都有了显著的提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相信在未来的计算机视觉领域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应用。

实验报告花卉识别

实验报告花卉识别 实验报告:花卉识别 摘要: 本实验旨在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对花卉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实现对花卉的自动识别和分类。通过搭建深度学习模型,结合图像处理算法,对花卉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不同种类的花卉,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识别和分类已经成为可能。花卉作为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一部分,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传统的人工识别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花卉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1. 数据集准备:采集不同种类花卉的图像数据,并进行标注和整理。 2. 图像处理:对采集的花卉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尺寸调整等。 3. 特征提取: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花卉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图像的高维特征表示。 4. 分类识别:利用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对花卉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得到花卉的种类信息。 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 1. 通过对不同种类花卉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成功提取出了具有较高区分度的特

征。 2.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分类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地对花卉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 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 3.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对不同光照和角度的花 卉图像都能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类。 讨论: 本实验采用了深度学习模型和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对花卉图像的自动识别和 分类。与传统的人工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花卉识别的效率和精度。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的深度学习 模型和图像处理算法,以提高花卉识别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结论: 本实验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成功实现了对花卉图像的自动识别和分类,为花 卉识别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提升模 型性能,相信花卉识别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计算机视觉中的目标检测算法性能对比实验

计算机视觉中的目标检测算法性能对比 实验 近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目标检测算法方面。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在无人驾驶、智能监控、图像搜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标检测算法的性能评估是一项关键任务,它能帮助研究人员选择适合特定场景和需求的算法。本文将通过对比实验来评估几种常见的目标检测算法的性能,并分析其优缺点。 首先,我们选择了YOLO(You Only Look Once)、Faster R-CNN(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和SSD (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这三种主流的目标检测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它们都是在深度学习框架下开发的,具有高度自适应性和准确性。 YOLO算法是一种实时目标检测算法,将目标检测任务视为回归问题。YOLO算法通过将图像划分为固定大小的网格,并对每个网格进行预测,得到每个目标的边界框和类别信息。相比于传统的滑动窗口方法,YOLO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速度,但对小目标的检测效果相对较差。

Faster R-CNN是一种两阶段目标检测算法,它使用区域提议网 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RPN)来生成候选目标,并通过分 类器和回归器来对这些候选目标进行分类和位置调整。Faster R-CNN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尤其适用于小目标的检测,但相应 地牺牲了一定的检测速度。 SSD是一种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它通过在不同尺度上应用多 个预测层,来同时检测不同大小的目标。SSD算法通过密集采样 特征图上每个位置的候选框来完成目标检测,相比于Faster R- CNN算法,具有更高的检测速度,但在检测准确度上稍有牺牲。 为了进行对比实验,我们选择了常用的PASCAL VOC数据集,并采用了常见的评价指标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作为评 估标准。我们使用相同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训练和测试了上 述三种算法,并在实验中调整了它们的超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YOLO算法在目标检测速度方面表现出色,在 大目标的检测上达到了不错的准确度。然而,在小目标的检测和 定位上,YOLO算法的性能相对较差。Faster R-CNN算法在检测 准确度方面表现优异,特别适用于小目标的检测,但在目标检测 速度上相对较慢。SSD算法在速度和准确度之间做出了平衡,能 够同时满足实时性和准确性的需求。

计算机视觉实验报告-对图像进行腐蚀和膨胀

1实验目的 选取一张自己的生活照,实现: 任选两种结构对图像进行腐蚀和膨胀。 边缘检测(分别使用Prewitt,两种大小的Sobel算子,不同参数的Canny算子,LoG算子),并对比各个算子实现差异及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 2.1图像腐蚀和膨胀 实验图片 所用代码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def threshold(image, threshold): out = image.copy() out[out < threshold] = 0 out[out > threshold] = 1 out = out.astype(np.uint8) return out # 1. 读取图像文件 image = cv2.imread('img/in.jpeg', cv2.IMREAD_GRAYSCALE) # 2. 缩放图像 print('Shape: {}'.format(image.shape)) image = cv2.resize(image, (256, 256), cv2.INTER_LINEAR) print('Shape: {}'.format(image.shape)) # 3. 均一阈值分割 binary = threshold(image, threshold=200) # 4. 腐蚀 kernel_size = 5 erode = cv2.erode(binary, kernel=np.ones((kernel_size, kernel_size))) # 5. 膨胀 dilate = cv2.dilate(binary, kernel=np.ones((kernel_size, kernel_size))) # 6. 显示图像 cv2.imshow('Image', image) cv2.imshow('Binary', binary * 255) cv2.imshow('Erode', erode * 255)

基于Python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学校生命科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以细胞培养为例

基于Python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学校生命科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以细胞培养为例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大大提高了科研的效率和精度。而在生命科学中,细胞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实验研究领域,通过该技术可以对细胞进行繁殖和分化,研究细胞的性质和功能。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学校生命科学实验中对细胞培养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以期进一步提高实验的研究效率和精度。 一、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它可以通过对图像、视频等信号进行处理,来识别、检测、跟踪和分析目标。在生命科学中,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对生物显微图像的分析、生物信号的处理、生物信息的挖掘等,这些应用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更高的精度和效率。特别是在细胞培养方面,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更是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二、细胞培养技术及其问题

细胞是生命科学中研究的基础单元,细胞培养是一种常见的生 命科学实验技术。在实验中,通过添加营养液、血清等成分,将 细胞置于特定环境中,使其得到充分的营养和生长条件。然而, 在实验室环境中,细胞培养技术经常受到一些问题的干扰,例如 细胞繁殖速度不均衡、培养液浓度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 致实验结果的不精确或失败。 三、基于Python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基于Python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细胞培养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和分析。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使 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实现以下操作: 1. 细胞数目的自动计数 在实验室环境中,细胞数目的准确计数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 手动计数方式效率低下,而基于Python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通 过对显微图像的处理和分析,自动计算出细胞数目。例如,我们 可以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和边缘检测,然后进行连通区域分析,从而得出细胞数目的结果。 2. 细胞缺陷的检测和修正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细胞的缺陷,例如细胞形状 不规则、细胞粘连不均等问题,这些缺陷会影响细胞生长和繁殖。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分析,我们可以检测出这些缺陷,并进行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行人检测与追踪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行人检测与追踪系 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行人检测与追踪系统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行人检测与追 踪系统。首先,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进行行人检测,然后通过目标跟踪算法进 行行人追踪。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和追踪行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1.引言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行人检测与追踪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行人 检测与追踪系统在视频监控、交通管理、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行人检测与追踪系统,提高 行人检测与追踪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行人检测算法 行人检测是行人检测与追踪系统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 深度学习的行人检测算法,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2.1 数据集准备 为了训练行人检测模型,首先需要准备大量的行人图像数据集。我们选 择了一个公开的行人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数据清洗和标注工作,以保证数据 集的质量和准确性。

2.2 特征提取 在行人检测算法中,特征提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多层卷积和池化操作,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 2.3 行人检测模型训练 利用准备好的数据集和特征提取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个行人检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反向传播算法和随机梯度下降等方法,优化模型的参数。 2.4 行人检测结果输出 在行人检测算法的最后一步,我们将最终的检测结果输出到图像中,形成行人检测图像。 3.行人追踪算法 行人追踪是指在连续帧中对行人目标进行跟踪的过程。为了实现行人追踪,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 3.1 目标初始化 在行人追踪的开始阶段,需要对第一帧中的行人目标进行初始化。我们使用行人检测算法得到第一帧中的行人位置,并作为目标的初始化位置。3.2 运动预测 在行人追踪的过程中,由于摄像机运动和遮挡等原因,行人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为了对行人进行准确的追踪,我们使用卡尔曼滤波器对行人的运动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进行行人目标的跟踪。

计算机视觉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实验指导书 编写:郭曙光 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0年5月5号

实验一几何投影、游程编码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图像几何投影、游程编码的方法。 要求:上机运行,调试通过。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Matlab软件、VC++或C语言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几何投影:对一幅简单二值图像的水平、垂直及对角线的投影。 (2)游程编码:对一幅简单二值图像进行游程编码。 四、实验原理: (1)几何投影:是指定方向上单条前景像素的个数,例如下图示例: (2)游程编码:是用图像象素值连续为1的个数(象素1的长度)来描述图像。在游程长度编码中经常运用两种方法,一种 是使用1的起始位置和1的游程长度,另一种是仅仅使用游 程长度,如果第一个编码值为0,则表示游程长度编码是从0

象素的长度开始,如图所示: 1的游程:第一行(2,2)(6,3)(13,6)(20,1) 第二行(4,6)(11,10) 第三行(1,5 )(11,1)(17,4) 1和0的游程长度:第一行0,1, 2,2,3,4,6,1,1 第二行0,3,6,1,10 第三行1, 5,5,1,5,4 五、实验报告内容 (1)叙述实验过程,列出代码及代码简要说明; (2)提交实验的原始图像和结果数据及图像。 (3)给出方法用途及结论的简要分析 实验二形态算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常见的数学形态学运算基本方法,了解腐蚀、膨胀、开运算、闭运算取得的效果,培养处理实际图像的能力。 要求:上机运行,调试通过。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Matlab软件、VC++或C语言软件 三、实验内容: 利用VC++/C或MatLab工具箱中关于数学形态学运算的函数,对二值图像进行膨胀、腐蚀和开运算、闭运算处理。 四、实验原理: 膨胀:

实验室简介计算机视觉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计算机视觉实验室 一、实验室概述 计算机视觉实验室是一家专注于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的 创新型实验室。我们致力于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解决 各种现实生活中的视觉问题,并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 二、实验室目标 1. 开展前沿研究:我们致力于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进行前沿技术研究,并努力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科技创新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我们努力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目标检测等,为工业、医疗、交通等 领域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 3. 培养人才:我们积极培养年轻的科技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 研究环境和发展平台,旨在促进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 三、实验室研究领域 1. 图像处理与分析:我们研究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相关算法和技术, 包括图像增强、图像重建、图像复原以及图像分割等,为图像的后续 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支撑。

2. 目标检测与跟踪:我们致力于开发高效准确的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实现对复杂场景下目标的自动定位、识别和跟踪。 3. 三维重建与立体视觉:我们研究三维重建和立体视觉的相关技术,包括深度估计、视差计算、三维模型重建等,为三维环境感知和虚拟 现实技术提供支持。 4. 人脸识别与情感分析:我们开展人脸识别与情感分析的研究,旨 在提高人脸识别的精确度和鲁棒性,同时实现对人脸情感特征的自动 提取与分析。 5. 智能交通与无人驾驶:我们致力于研究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技术,为社会交通系统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促进交通安全与效率的提升。 四、实验室成果 截至目前,实验室已经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 论文,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实验室成果得到了国内外诸多领 先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认可和应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工业生产、医疗 诊断、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五、合作交流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创新,我们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展览,并与相关实验室、企业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交流关系。通过与其 他优秀团队的合作,我们不断拓展和深化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和应 用领域。 六、结语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振动台试验动态位移监测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振动台试验动态位移监测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振动台试验动态位移监测 摘要:随着结构振动台试验在结构抗震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动态位移监测作为一个关键参数,对于分析和评估结构在振动台试验中的抗震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振动台试验动态位移监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实时性好、精度高、无需接触、无干扰等优点,对于结构振动台试验的动态位移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1.引言 结构振动台试验是结构抗震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模拟真实地震荷载对结构的影响,进行系统性能评估和耐震性能研究。在结构振动台试验中,动态位移是衡量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即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位移响应。因此,动态位移监测对于分析和评估结构在振动台试验中的抗震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传统动态位移监测方法 传统的动态位移监测方法主要采用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如应变计、线位移计等。这些传感器需要与被测结构物进行接触,并通过物理接触来感知结构的位移变化。然而,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存在一些缺点,如安装麻烦、测量精度受干扰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振动台试验中的应用。 3.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动态位移监测方法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动态位移监测方法通过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实现对结构的位移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具体而言,该方法使用高速摄像机将结构位移转化为视频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结构的位移信息。与传统的接

触式位移传感器相比,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3.1 实时性好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动态位移监测方法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将结构的位移变化转化为视频信号后,通过计算机对视频信号进行即时处理和分析,能够及时获取结构的动态位移变化情况。 3.2 精度高 计算机视觉算法在图像分析和处理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通过对视频信号的处理,准确提取结构的位移信息。不受传感器与结构接触的影响,能够更精确地监测结构的动态位移。 3.3 无需接触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法无需与结构进行接触,不会对被测结构造成损害,且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能够快速投入使用。同时,由于无需与结构接触,该方法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尺度的结构振动台试验。 3.4 无干扰 传统的接触式位移传感器需要与振动台试验系统进行物理连接,容易受到振动台试验中其他设备的振动干扰。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动态位移监测方法不需要物理连接,能够有效避免这种干扰,提高动态位移监测的精度。 4.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动态位移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振动台试验,并将该方法与传统的接触式位移传感器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动态位移监测方法能够准确、实时地监测结构的位移变化,与传统的接触式位移传感器相比,具有更高的监测精度和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5.结论

计算机视觉实验评语

计算机视觉实验评语 1、实验目的明确,设计合理,实验数据正确;可看出在实验中操作步骤和过程完整,同时将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 2、实验中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完整,图形设计合理,表明在实验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实验内容和结果也 3、实验表明该生具有一定的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及时完成任务;并且一定的独特见解,实验数据和结果正确,完成质量好。 4、实验任务按时完成,设计效果符合要求,内容详细,介绍完整;图表完备、符合规范要求,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得出有价值的实验结果。 5、实验中操作过程和结果合理完整,完成及时,质量较好;表明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 2、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验中去,并能够很好地具体描述说明按时按量的完成了老师的作业,实验步骤和过程完整,在实验报告的填写中态度十分严谨,属于个人独立完成,我希望你能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加的认真。按时按量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和过程完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在实验报告的填写中态度十分严谨,属于个人独立完成,我希望你能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加的认真。学习过程中也要加入自己更好的想在实验报告的填写中态度十分严谨,属于个人独立完成,我希望你能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加的认真,也希望你能在今后的实验学习中做的更好。你这次的实验报告填写认真,有自己的见解,内容步骤都很详细,但是实验报告中的专业。

3、时间栏没完善,希望以后有科学的态度,完成好每次实验。该同学的实验态度认真,实验报告完成较好,能及时上交,截图不能多,截图只能是文字描述的补充,不能代替文字报告,希望以后注意。这次实验可以看出该同学的认真态度,完成的操作步骤明朗,没有错误。但还是不太熟练,要多加练习,熟悉掌握所学的知识。该同学上课认真听讲,能够按时积极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实验操作的时候能够自己动手处理,遇到不懂得及时询问。实验报告写得详细具体。该同学能够按时完成项实验,实验操作的时候能够自己动手处理,遇到不懂得及时询问。实验报告写得较好,比较详细具体。在实验中能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能解决问题,在报告中讨论。 4、了解这些问题,实验报告认真,实验结论有较好的见解和体会。把所学知识在实验中进行了检验有较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看来你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实验还有一些可以完善的地方,以后需要继续努力,但实验格式不符合要求,望下次有所改进。该学生按时完成实验,步骤和目标正确;实验内容和过程记录完整;实验的心得或讨论较好;实验报告认真、格式准确。希望更进一步努力。思路清晰,设计合理,操作步骤和过程完整完成质量较好,图形表达正确,辅以简要文字说明则更佳图形设计合理清晰,质量较高,过程结果都符合要求态度端正,内容步骤都很详细,结果清晰明朗设计方式合理,完成结果正确,加以详细说明更完善解答认真。 5、仔细,步骤和过程合理,结果表达描述略不足完成及时,质量较好,内容步骤还可以更详细些图形表达正确,过程和结果都较合

基于opencv人脸识别实验原理及过程

基于opencv人脸识别实验原理及过程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人脸识别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其通过对人脸进行检测、识别和验证,实现对特定人员身份的自动识别。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不断进步,基于OpenCV的人脸识别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OpenCV是一个开源的计算机视觉库,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处理函数和算法,使得人脸识别的实现变得简单而高效。 本文将介绍基于OpenCV的人脸识别的原理和实验过程。首先,我们将探讨人脸识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人脸匹配等关键步骤。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使用OpenCV实现人脸识别的具体过程,包括图像预处理、人脸检测与标定、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的选择与实现等。最后,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展望,探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OpenCV 库的使用方法,掌握基于OpenCV的人脸识别实验的步骤和流程。本文将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南,也为开发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人脸识别功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本篇文章的结构如下: 1. 引言 1.1 概述 1.2 文章结构 1.3 目的 2. 正文 2.1 基于OpenCV的人脸识别原理 2.2 实验过程 3. 结论 3.1 总结 3.2 展望 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会简要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以让读者了解文章的组成部分和顺序安排。通过清晰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关联,提高阅读体验。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