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财政学案例分析复习题

(完整word版)财政学案例分析复习题

案例1: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当火车驶过农田的时候——外部效应与市场失灵

20世纪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仍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思考:

(1)、什么是外部效应?在这个案例中外部效应是正的还是负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2)、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4)、为什么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优势?

(5)、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列明政府活动的主要范围。

案例:2: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文化三农等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按照教育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03-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达2.4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年均增长18.8%,较好地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3-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8937.91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598.54亿元,增长48.5%,主要用于: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增加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费,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教科书,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加强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和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建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附属生活设施。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一二年级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三批共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继续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各级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医疗卫生投入。

2003-200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6311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7倍,年均增长24.6%,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注意向公共卫生倾斜、向需方倾斜、向基层倾斜,着力支持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03-2008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722.44亿元,比2007年增长36.8%。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826.8亿元,增长24.5%,主要用于: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合农民达8.15亿人,成为覆盖人数最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试点城市由2007年的88个增加到317个,参保人数达1.1亿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对东部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将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积极应对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支持灾区做好卫生防疫、伤员医疗救治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对食用含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的婴幼儿开展免费筛查。支持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等公共卫生工作,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扩大到中西部所有农村,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西部400元/人、中部300元/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基础上,支持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购置必备的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财政支持“三农”情况

“三农”支出并不是单独的预算科目,考虑到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关注,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总体投入情况,我们专门把涉农的各方面支出项目综合反映在“三农”支出中,因此与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支出会有所交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2003-2007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1.6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8000多亿元,年均增长17.8%。

2003-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投入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5955.5亿元,增长37.9%。一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支出2260.1亿元。支持2505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48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改造中低产田2645.4万亩,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99.2万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范围扩大到1861个县(场),免费为1.2亿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超过9亿亩。加大对产粮(油)大县的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油)积极性。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省份由6个扩大到16个,累计参保农户达到7500万户,设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支持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并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重点公益林面积达7亿亩。二是对农民补贴支出。对农民的四项

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支出1030.4亿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惠及7.28亿农民,水稻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小麦、玉米良种补贴面积分别增加1.5倍、5.7倍,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在部分省份实施家电下乡,中央财政拨付11亿元。三是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2072.8亿元。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首批14个试点省份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进展顺利。平稳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稳步实施减轻大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其他有关具体内容将在本文中的相关社会事业支出中详细介绍。四是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支出576.2亿元。增加国家粮油储存数量,支持连续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并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等。

财政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2003-2007年,全国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总计3111.2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6.7%,高于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2003-2008年全国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情况

2008年,全国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86.34亿元,比2007年增长20.9%。中央财政文化支出252.81亿元,增长20%,主要用于:支持全国1007个博物馆、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支持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部分省市提前实现县级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补贴扩大到中西部所有行政村,支持中西部地区46434个行政村配备农村适用图书,并对东部地区农家书屋工程开展好的省份给

予奖励。支持文化遗产保护。设立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动漫产业、文化体制改革等。

根据以上数据材料,分析如下问题:

1.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三农、文化事业为什么主要由政府来主导从事,从社会公共需要和外部效应等方面来分析。

2.医疗卫生、三农、文化事业是属于纯粹的公共产品还是混合性产品,从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和私人生产、私人提供的组合来看来设计两类需要如何得到满足?

3.我国财政对于医疗卫生、三农、文化事业支出从纵横向比较和国家现实需求来看,还存在哪些不足?

4.我国财政对于促进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三农、文化事业发展还应该做哪些工作,如何改革?

案例:3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以下数据是我国财政对教育和科学研究支出的相关数据以及数据的纵向和横向比较,

表1 政府教育投入的比重

表2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对比(以小学生人

均经费为1)

表3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

图1 2000年部分国家R&D 投入比较(亿美元)

近年来,按照教育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03-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达2.4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年均增长18.8%,较好地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图2 2003-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1 : 2.6 : 21.6

1 : 2.0 : 17.1

1 : 1.6 : 11.4

1 : 1.5 : 12.9 中国: 1996年全部教育经费 2001年: 全部教育经费 财政性教育经费 预算内教育经费

1: 2.7: 3.0 1:2.7:12.8 1 : 1.2 : 2.9 1 : 1.5 : 2.2

世界平均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初级:中级:高级 国家类型

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8937.91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598.54亿元,增长48.5%,主要用于: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增加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费,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教科书,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加强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和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建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附属生活设施。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一二年级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三批共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继续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根据以上数据材料,分析如下问题:

1.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事业为什么主要由政府来主导从事,从社会公共需要和外部效应等方面来分析。

2.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事业是属于纯粹的公共产品还是混合性产品,从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和私人生产、私人提供的组合来看来设计两类需要如何得到满足?3.我国财政对于教育支出和科学研究指出从纵横向比较和国家现实需求来看,还存在哪些不足?

4.我国财政对于促进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事业还应该做哪些工作,如何改革?

案例4: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各级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医疗卫生投入。

2003-200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6311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7倍,年均增长24.6%,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注意向公共卫生倾斜、向需方倾斜、向基层倾斜,着力支持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03-2008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722.44亿元,比2007年增长36.8%。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826.8亿元,增长24.5%,主要用于: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合农民达8.15亿人,成为覆盖人数最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试点城市由2007年的88个增加到317个,参保人数达1.1亿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对东部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将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积极应对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支持灾区做好卫生防疫、伤员医疗救治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对食用含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的婴幼儿开展免费筛查。支持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等公共卫生工作,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扩大到中西部所有农村,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西部400元/人、中部300元/

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基础上,支持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购置必备的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财政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不断增长,2003-2007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累计达到1.95万亿,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41倍,年均增长15.2%,有力地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的开展。

2003-2008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情况(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70.03亿元,比2007年增长24.3%。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43.59亿元,增长19.2%,主要用于: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对紧急医疗救治阶段地震伤员实行免费救治,对地震“三无”人员和“三孤”人员提供临时生活救助及后续救助、向地震遇难人员家属发放一次性抚慰金,适当提高因灾倒损房屋的农户住房恢复重建补助标准。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分别于1月1日和7月1日两次按月人均城市15元、农村10元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10月1日起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每月增加110元,中央财政继续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补助。进一步完善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实施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制定出台减轻企业负担、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等措施。支持80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安置职工32万人。

思考:

1、分析社会保障为什么必须由政府提供?

2、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如何构成的?基本社会保障有哪些?

3、我国基本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的运行机制?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案例5:

科斯的灯塔——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与政府提供

早期的英国,灯塔设施的建造与管理是由私人提供的。由于海上航行经常出事故,为了满足航海者对灯塔服务的需要,一些临海人家自己出钱建设了灯塔,然后根据过往船只的大小和次数向船只收费,以此作为维护灯塔日常开支的费用并获取一定的利润。

经营一段时间后,灯塔的建造者逐渐发现,过往的船只总是想方设法逃避交费。他们或者绕过灯塔行驶,或者以自己熟悉海路为名干脆就拒绝交费。建造者只能增雇人手加强管理,但他们又没有执法权,就是真碰上不交费的人,他们也没办法。而且,增加人手也加大了建造者的成本,慢慢地他们就变得入不敷出了。于是,私人建造的灯塔慢慢地也就关闭了。可是,海上航行对灯塔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那就只能由政府出面来建设了。

政府经营灯塔刚开始让大家很高兴,因为过往船只不用自己交费,好像节约了资源。但没多久大家就发现,这时的灯塔比私人经营时的损坏率提高了很多,反正是大家的东西,大家都不爱护。最后,政府花在维修上的费用要远远超过私人经营时的费用。而且,表面上过往船只并没有交钱,但实际上政府拔下来的用于建造和维修灯塔的费用也是纳税人的钱,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这部分资源的配置是无效率的。

(资料来源:郭利华贾利军编,《经济学茶座》,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4-1)

思考:

1、如何理解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特点?

2、公共物品由政府或私人提供的利弊?

3、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公共物品的范畴如何界定?

4、哪些属于纯粹的公共物品,哪些属于混合性公共物品?

5、各类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方式如何界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