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一、人口剧增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难题。世界人口经历了100万年时间,到1830年达到10亿。从1830年到1930年,世界人口翻了一番,达到20亿,这期间用了100年。到1960年,世界人口增加到30亿,这期间仅用了30年。15年后,世界人口又增加10亿,达到40亿(1975年)。从1975年到1987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到1990年世界人口达到53亿,预计到2000年将突破60亿。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那么人口增长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呢?首先会导致粮食紧缺。因为全世界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这些有限的土地上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必然会造成粮食紧缺。人类为了生存就会冲破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地破坏自然环境和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为了获得食物,人类毁林毁草,开荒种地,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从而导致森林破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野生动植物灭绝、自然景观破坏等生态问题。其次会导致住房紧缺。“房荒”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解决住房问题,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事情。目前发达国家“房荒”现象有所好转,但在住房占有上产生了两极分化,发展中国家“房荒”依然严重。据联合国1987年3月公布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有10亿多人没有住房或居住环境质量很差。为此联合国宣布1987年为“国际住房年”,以后每年10月第一周的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人们在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过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居民健康。第三、会造成淡水紧张,生活垃圾增多。此外,还会带来交通问题、安全问题等等。

二、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一些气态的污染物进入空气中污染空气。这些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比如火电厂是以烧煤为主,煤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SO2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又如汽车尾气,汽车的能源是汽油和柴油,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CO,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醛类化合物以及铜、铅的微型颗粒等有害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使人缺氧、头痛、头晕,还危及人的中枢神经,严重的可导致人的死亡,另外,还有一些工业废料、粉尘会影响大气环境。如炼铁厂、炼钢厂、化学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十分严重。

九十年代国际环保组织整理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氧化硫(SO2,SO3)990万吨,氮氧化物680万吨,悬浮颗粒570万吨,CO1.7亿吨。

大气污染会使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癌以及咽喉疾病等发病率高。我国是大气污染最重的国家。空气质量最差的大城市有广州

(主要污染物为NOX)、郑州、沈阳、南宁(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这几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为4级,长沙是3级(主要污染物为SO2)。

三、酸雨问题

正常的大气降水(雨、雪、雾、露等)是弱酸性的,它有利于土壤和风化壳中矿物质的溶解,提供植物吸收。而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酸雨的主要成分是SOx 和NOx,所以酸雨有两种类型,即H2SO4 型和HNO3型。我国的酸雨属于H2SO4型的。目前,全世界酸雨危害非常严重。美国五大湖地区工业污染造成的酸雨,对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地区的森林和野生生物的严重破坏和损害,成为美加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难题。西欧酸雨对北欧的危害,已经成为欧洲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我国的酸雨状况也令人担忧。在80年代,中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西南地区,酸雨区的面积约为170万Km2。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的面积扩大了100多Km2。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在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平均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以上,已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地区。可见,我国酸雨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目前仍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酸雨主要是破坏森林和水域,造成土壤的酸化、肥力减退、河湖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酸雨渗入地下,使地下水酸化,污染地下水。此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四、O3层耗竭

在至地平面20-25Km处,位于地球大气圈的平流层中,有一个O3浓度达10ppm的小圈层,即O3层。它与人类生存有极其密切的关系,O3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吸收了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防止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不幸的是,目前在南极上空已经出现了O3空洞。据1989年调查,1989年9-10月南极上空O3含量急剧减少,而且O3空洞范围扩大,南极中心地区上空O3含量比正常含量减少了65%,南极边缘地区减少了30-40%,北极也开始受到了破坏,O3含量也减少了25%左右。O3层耗竭的原因可能是人工合成的氟氯烃类物质(CFCS)和卤代烃类物质——主要是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以及消防灭火剂。它们可以到达平流层,并在受紫外线照射时不断分解出促进O3分解的催化剂,即氯原子,氯的一个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O3分子,在紫外线不断的照射下,这种分解不会停止,因而导致O3的减少与损耗.O3破坏后,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会受到伤害。如皮肤癌、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据美国环保局估计,大气圈中的O3含量每减少1%,皮肤癌病例就会增加10万人。

另外,有人认为,O3层破坏,会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灭绝,会使地球上2/3的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紫外线辐射增强,还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五、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空气中含有CO2,其含量为0.03%。但近些年,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年增长率约0.4%,他好像一层日益加厚的透明薄膜。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层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温以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CO2等气体所抑制和吸收,难以逸出高空,使大气增温,日积月累,全球气候变暖,犹如花房效应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

据国外气象学家考证,近1万年以来,地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尚未超过20C,但在最近的200年内,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了40%,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50C。

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温室气体,它起55%的作用,其它的39种已知的温室气体如N2O、CH4、CFCS、O3等起45%的作用。

那么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呢?第一,气候变暖,冰川冰帽和极地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的一些城市、城镇和乡村有可能被淹没。第二、森林湿地和极地冻土的破坏,会导致生存在其中的许多动物加速灭绝。第三、气候变化会影响粮食生产。

六、淡水危机和水体污染

地球表面有97%被水覆盖,但这其中94%是海水,不能饮用,剩下3%的淡水中,有2%是固态的冰川、冰帽,可利用的淡水中只有1%。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淡水危机。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缺水,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多个。

我国每年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是28000亿Km3,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多,年人均量只有2545 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4,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居世界第88位。可见我国是个贫水国家,1990年在全国467个建制市中,有223个缺水,严重的缺水城市有40多个。某些城市缺水已经到了每日定时定量供水的程度。华北地区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水荒”,包括北京。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淡水危机呢?原因如下:第一、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导致人口高度集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促使用水量猛增。第二、人们对淡水资源采取的掠夺式过量开采。第三、惊人的浪费。第四、水的污染。

全球水污染日益加剧,其主要污染来自未经处理的和未充分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据联合国统计,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水污染日趋严重,印度大约70%的地表水已被污染,马来西亚的40多条河流污染严重,致使鱼虾绝迹。

我国水污染也在加重,目前工业污水处理率仅为15%-37%,污水达标排放率为46%左右,据调查,我国的532条(个)河(湖)中,有82.3 %受到污染。水体污染的主要危害是:①引起各种急性和慢性疾病、特别是某些流行病的迅速传播,危害人群健康。据统计,全世界有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论当代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论当代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世界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生态问题与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全世界发展的考察,揭示了生态问题出现的原因,世界范围的社会发展与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联系,进而探析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治理对策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起生存质量的重大有害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它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与上个世纪现在存在并且在21世纪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从范围上来看它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从程度上来说具有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它威胁到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从而使保护地球环境第一次成为全球性协同动作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它对全球性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政治、外交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1]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自古有之,纵观历史,人类已经遭遇过几次大的生态危机。第一次生态危机是发生在200多年万年前的第四期冰期。当时世界大陆的32为冰川所覆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纷纷灭绝唯有人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了下来他们学会了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本领。第二次发生的生态危机是渔猎时代的食物危机。第三次是农业时代的土地危机虽然也为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最后都是以人类文明的更大发展告终。然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第四次生态危机就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为什么当代生态问题如此严重,影响如此之大?下面我们探讨世界生态问题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1]《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第二章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

第一节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1、广义理解 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地震、水、旱、风灾,人口的急剧增加、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2、狭义理解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将环境问题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1、原生环境问题 又称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 又称第二环境问题。它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1)、环境污染 A:概念: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则称环境污染。 B:分类 a.由物质引起的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b.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或电磁辐射污染。(2)、生态环境破坏 由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滥采滥捕使珍惜物种灭绝,危及物种多样性的特点;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等。 三、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阶段(人类出现——产业革命) 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阶段(产业革命——1984年发现臭氧空洞) 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 总之,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老的环境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这一对矛盾是不断运动,不断变化,永无止境的。 四、环境问题的性质与实质 1.性质: (1)环境问题具有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 (2)环境问题范围广泛而全面。(它存在于生产、生活、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中)。 (3)对人类行为具有反馈作用。 (4) 可控性。 2.实质 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的,而且是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案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 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补充) 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表现 (1)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说明: 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 通过该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的阅读,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事实,知道它们不仅是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更是20世纪中期环境向人类因环境问题激化而鸣响的警钟。每个公害事件都是一个生动、深刻而悲惨的故事从而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 (二)人为原因(更重要) 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 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全球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例如,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石油资源等的争夺,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内部冲突和一些国际争端乃至武装冲突的根源。

世界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毛概实践报告 主题:世界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方面 课题成员: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日期:指导老师: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摘要 (2) 二、1、世界当下面临的问题概览 (3) 人口问题 (3) 资源环境问题 (6) 三、总结 (8) 附录1:问卷: (9)

摘要: 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端。要有的放矢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指社会关系失调与否,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还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是被人们感知、察觉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当前形式下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主要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因为这些不仅仅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决定着我们人类的发展与延续。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三者相互影响进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当今世界性难题劳动就业问题,人口老龄化,人类与物质环境而产生的矛盾,青年犯罪……为了使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当今社会全球面临的问题,提高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我们小组此次特地做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以便于大家今后更好的去认识世界当下的情形与面临的问题。

1、世界当下面临的问题概览: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由于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一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二是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全球性资源问题日益凸显,但现今资源问题主要表现是:世界森林衰退问题严重,除此之外,水资源,化石能源等也囊括其中。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整体。发展经济需要人力资源,但是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然而,如果人口过多,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 (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据联合国权威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预计全球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加到2023年81亿和2050的96亿;全球人口最终能稳定在105亿或110亿左右。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环境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资源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自然资源在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无限制的物质需求增长,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自然界正在以一种报复式的反馈方式警告人类,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蚀人类生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何维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今乃至将来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土资源安全方面。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水资源安全问题。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向国人敲响了警钟。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与概率 专业年级:外国语学院英译1201班 学生姓名(学号):李咏洁 2012013210 摘要: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活动舞台,人类诞生后便开始从自然中采集和掠夺,人类以前的发展从来都是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改造和保护环境。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由此引发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环境对人类的报复。在这场对抗中人类逐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无知,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人类;环境保护 1.引言 三十年前人们只局限在对环境污染或公害的认识上,因此那时把环境污染等同于环境问题,而地震、水、旱、风灾等则认为全属自然灾害。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受灾人数都在激增。人口激增和盲目发展生产,致使大量砍代林木,破坏植被及不正当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些也都是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理论、目的、内容和应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纳入环境保护。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2.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环境问题,就其范围大小而论,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从广义理解,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就是从狭义上理解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有许多,按产生的先后和发生机制分类,有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2.1原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它是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原生环境问题带来自然灾害,主要如地震、洪涝、干旱、地滑、土石流失等,目前人类之抵御能力还很薄弱。它不属于环境科学所解决问题的范围。最近,有灾害学这一新兴学科兴起,其主要研究对象即原生环境问题。 2.2次生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环境引起的人为环境问题,叫次生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即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分成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与干扰两个类型。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地下水枯竭、地面下沉、珍稀物种灭绝、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就叫环境破坏,由于工业生产排出的废物和余能进入环境,便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与干扰。人类活动排出的物质进入环境,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利的影响,这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停止排放污染物质,环境的恢复也需要一段时间。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就是环境干扰。环境干扰容易治理,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扰立即或很快就会消失。 3.世界环境问题发展动向及展望 3.1温室效应及治理措施 地球上有些气体的含量如果增加,可以导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这种效应叫温室效应。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氟氯碳等,其中以二氧化碳的作用最为显著。 3.1.1温室效应的原因和后果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不断提高,开采并燃烧了大量的煤和石油、天然气作为动力燃烧的结果,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另一方面森林却大量减少使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的数量大量减少。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多,这是温室效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温室效应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带来许多复杂的间接后果,其中有些对人类来讲是灾难。温室效应引起的间接后果有以下几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将使沿海低地淹没,海滩和海岸侵蚀、沿海土壤盐碱化、海水倒灌与洪水加剧、破坏港口及影响航运,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破坏沿海供水和排水系统;气候带移动使温度带向高纬度方向移动5个纬度,降水带变化复杂,进而对农业、牧业、林业、渔业都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复杂的影响,特别是气象灾害可能增多,气候规律可能打乱。 3.1.3温室效应治理措施 调整能源战略:加快以核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代替矿物燃料的速度。

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的综述

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的综述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数十亿年生命的演化进程,不断改变着地球的环境,使地球从荒芜不毛之地,逐渐演变成生命的乐园。然而,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使这个星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并且也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全球气候变暖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增加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 1变暖的主要原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已发表的第三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近五十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的增温效应造成的。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6℃。专家们预测说,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4℃,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59厘米,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即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为活动。 2变暖的危害 (1)温度将错乱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人类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气温升高。就21世纪而言,较乐观的设想预计全球气温将升高1.4摄氏度,最悲观的设想则认为,全球气温将上升近6摄氏 度。

(2)海平面升高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膨胀,冰川和海上浮冰层融化(北极浮冰层厚度50年来减薄了40%)。在格陵兰,自1988年以来,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已提高了2倍。最终,海平面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多将会导致孟加拉国、埃及、马尔代夫的岛屿和三角洲被淹没。 (3) 极端现象增多据专家估计,在今后50年内,法国每2年就会出现一次2003年那样的酷热(当时造成1.5万人死亡)。近几年来,极端气候现象增多。干旱将给农业造成严重影响(气温升高2摄氏度将可能使农业减产30%)。 (4)疾病成灾据绿色和平组织说,现在至2100年,全球将有一半居民生活在“传染病”区,这些疾病往往通过蚊子传播。到2050年,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每年在100多个国家造成250万人死亡)将可能翻一番,并将越过地中海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登陆。其他严重的热带疾病也将随之而来,如通过飞蝇传播而造成消化道疾病的尼罗河病毒或利什曼病毒。 (5)物种将大量死亡专家警告说:“如果气候变暖继续照此速度发展,那么到2050年将会有百万物种消失,即占各种生物种类的40%。”北极熊和北极的其它动物将会像珊瑚礁水域的鱼一样成为主要受害者。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威胁到鱼的生存,因为气候变暖会引起水中氧气减少。 二.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破坏的现状 由于臭氧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臭氧层很脆弱,如果进入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一、人口剧增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难题。世界人口经历了100万年时间,到1830年达到10亿。从1830年到1930年,世界人口翻了一番,达到20亿,这期间用了100年。到1960年,世界人口增加到30亿,这期间仅用了30年。15年后,世界人口又增加10亿,达到40亿(1975年)。从1975年到1987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到1990年世界人口达到53亿,预计到2000年将突破60亿。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那么人口增长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呢?首先会导致粮食紧缺。因为全世界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这些有限的土地上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必然会造成粮食紧缺。人类为了生存就会冲破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地破坏自然环境和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为了获得食物,人类毁林毁草,开荒种地,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从而导致森林破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野生动植物灭绝、自然景观破坏等生态问题。其次会导致住房紧缺。“房荒”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解决住房问题,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事情。目前发达国家“房荒”现象有所好转,但在住房占有上产生了两极分化,发展中国家“房荒”依然严重。据联合国1987年3月公布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有10亿多人没有住房或居住环境质量很差。为此联合国宣布1987年为“国际住房年”,以后每年10月第一周的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人们在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过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居民健康。第三、会造成淡水紧张,生活垃圾增多。此外,还会带来交通问题、安全问题等等。 二、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一些气态的污染物进入空气中污染空气。这些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比如火电厂是以烧煤为主,煤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SO2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又如汽车尾气,汽车的能源是汽油和柴油,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CO,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醛类化合物以及铜、铅的微型颗粒等有害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使人缺氧、头痛、头晕,还危及人的中枢神经,严重的可导致人的死亡,另外,还有一些工业废料、粉尘会影响大气环境。如炼铁厂、炼钢厂、化学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十分严重。 九十年代国际环保组织整理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氧化硫(SO2,SO3)990万吨,氮氧化物680万吨,悬浮颗粒570万吨,CO1.7亿吨。 大气污染会使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癌以及咽喉疾病等发病率高。我国是大气污染最重的国家。空气质量最差的大城市有广州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及应对措施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及应对措施 摘要: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全球性出发,阐述了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指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并提出了一些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发展生态经济、制定更多的国际性的环保公约、开发环保技术和促进环境保护产业、加强环保教育。 关键词:环境问题协调发展艰巨任务 In today's world the crisis of environment and measur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11 1104040107 Du Ning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the seriousness and glob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current main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 world facing were 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 was indicated1And some solutions to protect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made, such as developing ecological economy, setting up mor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stimulat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ustry, and reinforcing education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ssue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hallenging task 正文: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其生存质量的重大有害问题。从时间上看,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上个世纪,在本世纪仍不会完全消除;从范围上看,其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从程度上看,其具有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1]。 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之问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最主要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然而,也使自然环境遭到了难以承受的干扰和冲击,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世界各国政府第一次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的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球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之后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商讨了《京都议定书》,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不少措施和对策来防治污染和解决环境问题,虽然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全球环境仍在继续恶化。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及应对措施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及应对措施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及应对措施摘要: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全球性出发,阐述了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指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并提出了一些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发展生态经济、制定更多的国际性的环保公约、开发环保技术和促进环境保护产业、加强环保教育。 关键词:环境问题协调发展艰巨任务 In today's world the crisis of environment and measur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11 1104040107 Du Ning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the seriousness and glob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current main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 world facing were 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 was indicated1And some solutions to protect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made, such as developing ecological economy, setting up mor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stimulat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ustry, and reinforcing education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ssue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至少可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人类必须搞清楚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人类应该努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成为可能。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生态环境则是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基本要素,又是构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和发展枢纽。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进入六十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继之而来的是粮食、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压力,直接冲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生态破坏主要体现于物种灭绝、植物破坏、土地退化等自然破坏。九十年代初,一名著名专家经过考证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欧洲是先破坏,再保护;美国是破坏了一半,保护了一半;中国是正在破坏之外。因此,协调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矛盾,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售点问题。人与自然达到高度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导向。只有从这一哲学基点出发,才能围绕“以人为本”原则,促进良性的生态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形成,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

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

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 要有的放矢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文/陈须隆 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端。要有的放矢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它不仅加重了环境和资源问题,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与资源和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世界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均产生巨大影响。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据联合国权威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预计全球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加到2023年81亿和2050的96亿;全球人口最终能稳定在105亿或110亿左右。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发展中国家问题尤其严重,可能会引起空前的危机。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人口中有5亿多人年龄在60岁或以上(占全球总人口近8%)。发展中国家以欧洲和中亚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占总人口的11.4%。人口老龄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未富先老”构成空前严峻的挑战。 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目前人类主要面临十大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

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问题愈发突出。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给有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一些小岛屿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直接威胁。气候变化还可能通过影响粮食、水资源等战略资源的供应与再分配,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国际冲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如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被延迟或减排力度不大,那么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日益严重。 三、资源问题。全球性资源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2002年发表报告《活着的地球》指出,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到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报告揭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树木种类减少15%。 资源问题主要表现是:世界森林衰退问题严重,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近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土壤退化问题不容乐观,土壤退化导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据联合国统计,1975年至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大约减少一半;水资源问题日趋严峻。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已成为当代世界最严重和最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未来人类将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联合国在发布2015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时指出,从目前的走势来看,到了2030年,世界各地面对的“全球水亏缺”,即对水的需求和补水之间的差距,可能高达40%。 四、金融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间,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频繁的金融危机让全世界苦不堪言。这些金融危机能够迅速蔓延到其他经济部门,并导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章节题库 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圣才出品】

第2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一、名词解释 1.“三致”作用 答:“三致”作用是指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致癌作用是指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致突变作用是指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致畸作用是指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的毒作用。 2.“三同时”制度 答:“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实施“三同时”制度,能有效地控制基本建设中产生的新污染源。 3.环境污染 答: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上述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4.全球环境问题 答: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或具有普遍性、随后又发展为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即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主要包括:①气候变化;②臭氧层耗竭;③生物多样性丧失;④森林砍伐及其非可持续利用;⑤荒漠化与土地退化;⑥水

资源退化与国际水域污染;⑦海洋污染与海洋资源退化;⑧持久性有机污染等。 5.环境干扰 答:环境干扰是指人类活动排出的能量作用于环境而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其特点是干扰源停止排出能量以后,干扰立即或很快消失。环境干扰包括噪声干扰、热干扰和电磁辐射干扰等。 二、简答题 1.试简述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答: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如下: (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此阶段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所以又称早期环境问题。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依赖自然环境,此时,人类主要是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因此,虽然当时已经出现环境问题,但是并不突出,而且很容易被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所抵消。 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生产力逐渐提高,出现了耕作业和渔牧业的劳动分工,即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由于耕作业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力量与作用越来越大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兴修水利事业,往往又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等。 (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又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此阶段从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止。1784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迎来了英国产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导致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因而城市的规模和结构布局也迅速扩大和变化。在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