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杜甫的一封信

给杜甫的一封信

给杜甫的一封信
给杜甫的一封信

给杜甫的一封信

诗圣杜甫:

你好!

我是未来世界的姜永鑫。

您可能不知道,您在我们这个时代可是出了名的诗圣!您留下的诗都是我们这些小学生必背不可的。但您知道吗,我们现在的科技非常发达,你们那时候用毛笔写字,我们那用钢笔、铅笔和圆珠笔等笔写;你们烧水用火,我们用煤气或天然气;你们放风筝踏春,我们看电视玩电脑;你们学习只是读,我们还得用多媒体学呢!现在,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但是我要告诉你,世界上没有鬼神,你们那时候就是迷信,不下雨,就祈雨,我们呢,可以人工降雨。你们坐马车、骑马,我们开轿车、骑自行车。我还要告诉您,地球是圆的,太阳不管什么时候离人都是一样近的。您和李白合称李杜,不过您是在唐末,他是在盛唐时期。现在社会还有很多高科技的东西,就不一一和您说了,等到我发明好了时空穿梭机,去找您!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您的一个敬仰者:XXX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15故事二首 绝句》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教案合集

《绝句》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理解诗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古诗三部曲的方法,了解诗意,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解析诗句,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以导为主,适时点拨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之前学过哪些关于春天的诗? 预设: 2、揭示课题,出示古诗《绝句》 二、解析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你知道《绝句》的作者是谁吗?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于诗圣”。他写的诗风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是现实主义诗人。本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 2、你知道绝句是什么吗? 绝句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通常为四句,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每一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由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的歌唱。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江里停泊着万里之外东吴的客船。 (三)读诗句,悟诗情 1、你能找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吗? 表示颜色的字:黄、白、翠、青 3、这些表示颜色表达了作者明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 三、升华主题,收束课文 看到如此美好的景色,我们再来一起读这首诗,再一次感受春的美。 教师小结课堂: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板书设计: 绝句

诗人杜甫简介

诗人杜甫简介 总结归纳精选(1): 诗人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十分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之后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总结归纳精选(2): 诗人杜甫简介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杜甫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世称杜少陵,是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时候也称为“大李杜”,以区别于“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死于耒阳市,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

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总结归纳精选(3): 诗人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高分作文范文-李白写给杜甫的一封信

贤弟: 近来可好? 我在外游乐也有一段时间了,兴致仍不减初游之时,贤弟你是否仍长居家中?你应该也抛开烦心之事,如愚兄这般,畅游天地之间,心旷神怡,又何乐不为? 愚兄曾独坐于敬亭山上,看众鸟高飞尽后,余留闲云,而无兴致索然。我登过许多山,憩过许多亭,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多希望你与我一道敬亭山上坐,饮酒赋诗,而眼下,空留我一人,独坐看闲云。 我也去了庐山,看了那瀑布,不曾细看时,竟有紫烟飘飘袅袅地升起。而庐山瀑布真如众口相传那般美妙,银河般璀璨的瀑布挂于川上,使我不忍提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般美景,可惜愚兄不才,无法绘于纸上,予你一睹为快。我只好以笔代画,与你一赏,时里,深深沉醉难自拔。 有友人汪伦曾致信于我,曰“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我至此地后,才知汪伦之意:桃花潭闻名并非因其潭边有十里桃花,而只是纯为潭水名尔尔;万家酒店也非是上万家酒店,是一户万姓人家的酒店。汪伦是为投我所好,邀我畅饮谈乐于潭边,我也逗留些时日,其间想起你于案前伏笔,全无我这般悠然自在,不禁在心里暗暗叹惜。临别时,我立于船头,友人挥手与我相别,汪伦沿着潭岸追逐而下,直至尽头。潭水纵有千尺之深,也不及汪伦别我一片情。 贤弟,你可曾游过天门山?我行舟江面上,远望得见天门中断楚山开。我俯首视江,却见东流碧水激转回旋,我伫立船头,船家的长篙击阻后浪,那声音却悦耳动听,两岸青山在船入弯时,相对着迎我一般而出,红日打照我身上,微闭着眼,感受此景雄伟之美,和乏缺行伴的失落之感。 愚兄又忆起你眉头紧锁,伏于文案无乐的样子,想我曾于一次饮酒兴头上,天子召我,我借酒之兴,与太监曰我乃酒中之仙,以此不面圣。那也只是我一世一次的难得痛快之事。如今我已鲜问政事,天地之间,皆能栖身,宫廷之事只使我郁闷不畅,这山这水这造化,我的心已然洗尽澄清,也只有这番天地,使我心灵轻盈不已。 贤弟,愚兄也不强你之难,若你觉疲,而我也仍能行往自如,愿意随时同你再上敬亭山享闲云众鸟闲趣之乐,观庐山落瀑之美,望天门山开阔壮丽之势。眼下,愚兄思忖着年老后,也学陶潜寻一无车马喧之地,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远。 望你一切安好! 愚兄李白

致广大社区居民的一封信

致广大社区居民的一封信 尊敬的凌空街道居民朋友们: 您们好! 伴着和煦的阳光,又一个充满蓬勃生机、蕴藏无限希望的春天向我们走来,在此,感谢您多年来给予我们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与理解!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全街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逐步形成了道德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居民素质及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并形成了特色的凌空文化,如:一社区“活力社区,志愿在身边”、二社区“社区服务大事记”、滑翔西社区“扶贫超市解困难、聊天室解烦恼”、五社区“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六社区“科普大学”、七社区“双拥思想政治建设”八社区的“绿色生态社区”、九社区廉文化建设等。 而道德文明在于细节,道德文明在于积累,我们是文明的主体,是这个地区的主人翁,更是良好道德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这就需要大家参与道德文明建设,勤劳、友善、互助,做一名优秀的好公民。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文明在口中: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我们尽量使用文明用语,多用请、谢谢、对不起等;在公共场合中,我们做到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吵架斗殴,保持场所的安静有序;

当外地朋友问路时,我们能友善耐心地回答他人询问,让其感受到凌空人特有的热情。 文明在手上:在居家生活里,我们要及时关紧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随时关灯,节约用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经营活动中,我们应不跨门占道经营、不私搭乱建、童叟无欺、明码标价;在户外活动中,我们能不损坏公物、不乱贴乱画、不乱扔杂物,爱护小区环境。 文明在脚下:在出行中,我们要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在外出活动时,我们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尽量做到少开车,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多乘公交车: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我们要排队候车,主动给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让温暖充满整个车厢。 文明在心中: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认真践行文明公约,做一个识大体顾大局、讲诚信重礼仪、有正气有道德的好公民。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您的一言一行展示着凌空的形象风采,您的一举一动折射着凌空的文明程度、希望您从自身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以主任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养成文明习惯看,争做文明公民,为打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凌空街道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介绍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

介绍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关于介绍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介绍杜甫草堂的导游词1 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忙,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那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此刻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

写给杜甫的一封信-写给杜甫的一封信800字.doc

写给杜甫的一封信|写给杜甫的一封信800字写给杜甫的一封信范文一 杜甫先生: 您好!您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写这封信给您吧?告诉您,我可是您忠实的粉丝呢!哈哈,您一定不会理解粉丝的意思,这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就是崇拜者的意思,我,就是您忠实的崇拜者。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很多的诗句,可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妈妈的引导下,我好像看到了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穿梭嬉戏,不时发出婉转清脆的鸣叫,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明净广阔的天空多么美的一幅画啊!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原来古诗也可以象画那么生动美丽,同时也牢牢地记住了您的名字杜甫。 上学了,我开始接触更多的古诗,课堂上是老师生动的讲解,课余时间是我们反复的吟诵,作为一所诗育特色学校,我们学校特别注意古诗教育。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我对古诗的了解日益加深,并渐渐沉迷。我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象您写的诗我大部分都会背呢!但是,在理解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很困惑:为什么有些诗很浪漫,有些却很残酷;为什么有些诗很快乐,有些却很悲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老师在讲解古诗时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每首诗的诞生都有它的背景,都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真实情感的反映。象杜甫、李白、陆游、李商隐等等,这些诗人生活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理想和追求,因此,他们写出的诗句就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内涵,但他们都

称得上是伟大的诗人于是,我开始对这些诗的背景产生了兴趣,试着开始了解作者和他们的时代。 我首先开始了解的,当然是您了。 这时,我才理解了您的诗句中的各种情感。《春夜喜雨》中的闲情逸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欣喜若狂,《三吏三别》中的愤怒无奈这些都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您在当时真实的心情啊,您在用您的笔抨击社会,弘扬正气,用您的方式和黑暗斗争,您无愧于诗圣这个称号! 杜甫先生,您是不幸的,因为您生活在那样动乱的时代,但您也是幸运的,您因为您的诗被后人世世代代敬仰。我多希望您生活在我这个时代,那样您的诗里一定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悲哀和愤怒,您会用您的笔歌颂我们这个美好的新时代,为后人留下更绚丽的诗篇。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写给杜甫的一封信范文二 贤弟: 近来可好? 我在外游乐也有一段时间了,兴致仍不减初游之时,贤弟你是否仍长居家中?你应该也抛开烦心之事,如愚兄这般,畅游天地之间,心旷神怡,又何乐不为?

致居民春节安全的一封信

致居民春节安全的一封信 尊敬的居民朋友们: 新年好!在春节来临之际,向阳街道西盛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向您 和您的家人拜年了!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为了维护良好的治安环境,使居民过一个安定、祥和的节日,特向广大居民提示如下: 一、春节期间是各种家用电器使用频繁的时候,居民应注意家电使用时的散热,长时间外出时不要忘记给电器断电。不要私接乱搭 电线,不要违规使用电器,做到不超负荷用电; 二、提示居民:燃放烟花爆竹必须按照政府文件要求在指定时间到指定燃放。为了你、我、他的安全,请教育好小孩禁放各种危险 与不安全的鞭炮; 三、不占用、堵塞、封闭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生活 用火要特别小心,不使用煤气时,要记住关闭总闸;火源附近不放置 可燃、易燃物品; 四、加强防范意识,看管好自家门户;节日期间外出旅游的朋友,注意关好门窗、液化气、水管、暖气,最好可以把联系方式留给邻 居或朋友,方便联系; 五、居住在平房自己生炉子取暖的住户,一定要注意防火和防煤烟中毒。 六、文明行为靠大家,规范好文明行为,不要乱涂乱画,不要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爱护树、花,不破坏公共设施,尊敬老人,使用 文明用语。 “文明向阳,持续文明”,让我们人人献上一片情,家家多尽一份责,为构建平安、和谐家庭贡献力量!最后,祝愿全体辖区居民春 节快乐,工作顺利!

西盛社区居委会 1月16日 各位居民: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为保障广大群众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居民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烟花爆竹燃放安全。要购买合格标识的烟花爆竹,在规定区域和时间段燃放,特别是小朋友要在家长的陪同下燃放,请勿 在楼道内和站在阳台上燃放烟花爆竹。 二、打扫居家卫生,请与有资质的企业合作,并签订家政服务合同。 三、保洁员在清扫过程中,要督促其做好安全保障,如发现存在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制止,避免事故发生。 四、注意用火用电和天然气使用安全。长期外出时,要认真检查天然气是否关闭,最好能切断电路总闸和供水阀门。按规范安全使 用天然气。 五、外出旅游,走访亲友,要注意交通安全。 六、做好居家防盗工作。 七、如发现安全隐患,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祝您新春幸福安康! XXX XXXX.X.X 亲爱的居民朋友们: 春节将至,在这喜庆的日子,坝头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祝大家节日愉快,万事如意!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使居民能过上一个安定、祥和的节日,特向广大居民提示如下:

杜甫草堂图片

杜甫草堂图片 篇一:杜甫草堂导游词 杜甫草堂导游词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

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

致杜甫先生的一封信800字满分模板

致杜甫先生的一封信800字满分模板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有诗圣之称,如果想要给杜甫写信,该怎么写呢?下面整理了写给杜甫先生的信范文篇,供您参阅! 杜甫先生: 最近忙否? 请原谅我这来自千年之后的冒昧打扰吧。我是来自21世纪的一个青年,之所以给您写这封信,是想跟您告诉您最近发生在您身上的一些事,还想跟您谈谈我现在所身处的这个世界。 我相信,作为一名诗人,您心里一定会希望自己的诗作能流传千古,为后人传诵,我想告诉您,您成功了,您的伟大诗作不仅时至今日还被万人传诵,而且它们已经走进了语文课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相信即使再过几千年,您和您的诗作依然传世不朽。真的恭喜您,也感谢您,您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令万世景仰。 或许,这些您已经预料到,但我敢肯定,最近发生在您身上的这件事,您一定没有想到;;千年之后,您成了微博红人。您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具体请看来信所附的照片。 不知道看到这些恶搞自己的图片,您会不会生气。不过,我猜,以您老人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肯定不会像那个博物馆负责人那么小家子气。 请允许我说明,这绝对不是在亵渎您,请您一定明白,网友们对

您照片的涂鸦,其实完全是出于内心对您深沉的喜爱,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当今的应试教育实在是太无聊和枯燥了,人们通过这种涂鸦,以表达对应试教育制度的不满。 说到这里,不得不向您说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现在我们所有人要想上大学,就必须得参加一个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简称高考,而高考的内容是指定的,您的诗作也是考试内容之一,高考指定的内容非常多,而我们必须将所有的内容都记住,然后参加考试,换取分数,在这里,分数就是一切。 您不知道,准备高考的日子是非常痛苦的,也是非常难熬的,所有人都像待宰的猪一样被人注水,压力非常大,这时,人们会通过涂鸦来发泄情绪,以此缓解压力,说实话,之所以恶搞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可都是被逼出来的啊! 恶搞归恶搞,不得不说,现在的中国,像您这样忧国忧民的人已经很少了,现在的中国都在为金钱和权力而痴狂,道德和良知都被丢弃了,很少人为中国的前途以及百姓的疾苦大声疾呼,而且现在权力和资源被垄断,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很低,人与人之间都很冷漠,普通民众生不起、住不起、吃不起甚至死不起,人们都很迷茫,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过上民主、自由、幸福而有安全感的生活。 不知道您是否有答案,期待您的回信。 XXX 20XX年XX月XX日 写给杜甫先生的信范文篇二亲爱的杜甫先生:

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

致社区居民、商户的一封信 社区各位居民、商铺老板: 您们好! 社区是我家,环境靠大家。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秩序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每一位社区居民、商铺老板的共同愿望;社区环境卫生的提升不仅仅是靠环卫部门就可以做到的,更需要全体居民、各位商铺老板的共同努力;建设美丽家园是每一位居民共同的义务和责任。不知您是否留意到在我们的街道普遍存在摊点乱摆、车辆乱放、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施工乱象的“五乱”现象,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遭破坏等等不良现象。为了改变圩镇环境卫生现状,创造一个文明、整洁、秩序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向广大居民及商铺老板提出如下倡议: 一、清洁家园,人人有责。积极参与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支持我们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治理“五乱”,从我做起。自觉净化美化公共环境,爱护公共卫生设施,不在道路两侧搭建违章建筑、乱堆乱放杂物。自觉坐店经营,不能占道经营;自觉清除乱搭的帐篷招牌等;自觉维护街道、公路两侧、商场、集贸市场的环境卫生和镇容秩序。 三、倡导文明,树立形象。自觉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培养良好公共卫生习惯。保持自家、店铺门前屋后干净整洁,不能堆放建筑垃圾、杂物柴火等其他生活垃圾,做到生活垃圾定点投放至垃圾池或垃圾箱。 四、时时监督,事事尽责。树立主人翁意识、公民意识和文明意识,认真履行监督义务,自觉做一名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参与者和监督员,对破坏环境卫生、损毁公共设施、在道路上乱堆乱放、摊点乱摆、占道经营、垃圾乱扔、广告乱贴、车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理直气壮地进行劝阻、制止或举报,形成“大坡外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与其事后的牢骚与不满,不如事前的关心和参与。环境卫生涉及千家万户每一位居民,关系到广大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关系到我们子孙千秋万代的幸福生活,不仅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监督。 社区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让我们携起手来,人人参与,共同出力,共同创造时时干净整洁、处处舒适的社区生活环境!感谢您的积极参与与支持! 监督举报电话: xxxx XX社区委员会 二0二0年

浅析民间传说的现代意义

浅析民间传说的现代意义 传说是一种古老而至今活跃的民间文学体裁,传说通过在流传中变异、丰富和成熟,使得我国有数量众多、传播广泛的传说作品。传说发展至今,对现代社会不仅有值得重视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而且也有令人倾倒的艺术魅力。 民间传说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什们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呢?一方面,单从传说的定义来看,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例如帝王将相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在历史人物传说中的李自成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以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传说。就拿陈胜吴广起义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并且也让我们懂得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一个人的成绩是做出来,不是天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不平等的命运”。在帝王将相传说中,如:上古五帝、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李世民、武则天等等历史人物都有很多传说,其中主要讲述帝王的神奇出生、宫廷逸事以及帝王如何残暴、好色和贪婪等故事。另一方面,民间传说可以纠正历史记录的谬误。在起义英雄传说里,它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历史事实,歌颂了造反起义的好汉。但是封建社会的一般史书注重记载以统治者为主角的朝廷大事,对起义首领很少作正面的较详细的记录,而且通常把起义者称作“匪”、“贼”、“逆臣”等,作出否定的评价。例如在《资治通鉴》将黄巢污蔑为“盗贼”、“匪寇”等。

民间传说对现代人民的生活存在着娱乐意义。一方面,民众在辛勤劳作之后,可以通过传说生动离奇的情节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充实。例如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它们都是用曲折奇妙的情节讲述着各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故事中都有一对深受民众喜爱的情侣形象,特别是故事里的女主人公,都聪明伶俐、情深似海,而且都敢作敢为的女性形象。另外,故事的意境也很优美,富于神奇的幻想色彩,常使生活艰辛的民众获得无限的精神享受。例如,在我们家乡,一般等吃完饭后大家没事就喜欢看这些电视或听听收音机,来消遣生活。另一方面,民众在长期的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困苦和压抑之中,那些传奇性的情节满足了它们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慰藉。例如孟姜女哭倒长城、杨柳青画上的驴下来为穷苦人拉磨、《找福》、《人参娃娃》等,使在现实中冤屈难伸或穷愁不堪的民众在传说里达成了心愿。在《人生娃娃》中财主胡瓜皮家的小童工小虎子整天挨打挨骂,夜里还要不停地挑水。一次,他发现一个身穿红围兜的娃娃在井边玩耍,便与他成了好朋友。娃娃看小虎子被财主打得伤痕累累,为了帮他还清债获得子自由,便送给他一株大人参。财主见了这颗人参,料定这小娃娃一定是人参精,最后在抓小娃娃的时候,不幸被掉下的石块埋在了洞里。这个传说就反映了弱小群体会得到神灵扶助,强权恶霸就会受到惩罚,这些类似的传说极大程度的丰富了民众的精神世界。 民间传说在经济发展中有重要意义。民间传说一般以地方性的人

关于杜甫简介资料

关于杜甫简介资料 篇一:杜甫简介 杜甫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襄阳),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传世;其中“三吏”为和,“三别”为和。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生平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三别”:为,,。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条据书信 写给李商隐的一封信

写给李商隐的一封信 写给“诗圣”杜甫的一封信 杜甫先生: 您好!您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写这封信给您吧?告诉您,我可是您忠实的“粉丝”呢!哈哈,您一定不会理解“粉丝”的意思,这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就是崇拜者的意思,我,就是您忠实的崇拜者。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很多的诗句,可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妈妈的引导下,我好像看到了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穿梭嬉戏,不时发出婉转清脆的鸣叫,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明净广阔的天空……多么美的一幅画啊!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原来古诗也可以象画那么生动美丽,同时也牢牢地记住了您的名字——杜甫。 上学了,我开始接触更多的古诗,课堂上是老师生动的讲解,课余时间是我们反复的吟诵,作为一所诗育特色学校,我们学校特别注意古诗教育。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我对古诗的了解日益加深,并渐渐沉迷。我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象您写的诗我大部分都会背呢!但是,在理解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很困惑:为什么有些诗很浪漫,有些却很残酷;为什么有些诗很快乐,有些却很悲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老师在讲解古诗时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每首诗的诞生都有它的背景,都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真实情感的反映。象杜甫、李白、陆游、李商隐等等,这些诗人生活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理想和追求,因此,他们写出的诗句就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内涵,但他们都称

得上是伟大的诗人……”于是,我开始对这些诗的背景产生了兴趣,试着开始了解作者和他们的时代。 我首先开始了解的,当然是您了。在大量的介绍文字中,我了解到:您是……(简介) 这时,我才理解了您的诗句中的各种情感。《春夜喜雨》中的闲情逸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欣喜若狂,《三吏三别》中的愤怒无奈……这些都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您在当时真实的心情啊,您在用您的笔抨击社会,弘扬正气,用您的方式和黑暗斗争,您无愧于“诗圣”这个称号! 杜甫先生,您是不幸的,因为您生活在那样动乱的时代,但您也是幸运的,您因为您的诗被后人世世代代敬仰。我多希望您生活在我这个时代,那样您的诗里一定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悲哀和愤怒,您会用您的笔歌颂我们这个美好的新时 代,为后人留下更绚丽的诗篇。 此致敬礼 您的粉丝xxx xxxx年x月x日篇二:《夜雨寄北》 后所二中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孙垚篇三:《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作文700字》 尊敬的语文老师:您好!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这两句诗就是您真实的写照。我感恩您我的老师!因为是您为我打开

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 (创卫)

携手共建卫生城齐心培育文明花 ——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区委、区政府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以实现基础设施完备、城市管理有序、环境整洁优美、生活舒适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我区创卫工作又取得明显进步,正在向国家卫生城市全力冲刺,感谢全区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2016年是我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决战之年,只能取胜,不许失败!今年上半年是创卫的关键时期,我们工作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要做大量艰苦的、细致的、扎实的工作,更需要广大市民配合我们共同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行动,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创建活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党委政府行为,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广大市民是创建活动的主体和生力军,每个市民既是受益者、评判者,更是义务参与者。全体市民要积极参加本系统、本单位、本社区的各种创建活动,主动地为创建活动献计献策、出勤出力。 二、从我做起,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和卫生。倡导文明、革除

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污物、不在公共场所和禁止吸烟场所吸烟、不从事有碍公共卫生的活动。遵守交通秩序,文明驾车和乘车,不闯红灯、不乱停乱放。 三、遵守公德,保持市容环境整洁。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尤其是广大商户要维护店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和秩序,不占道(跨门槛)摆卖经营和堆放杂物,不乱倒乱丢、不乱拉乱挂、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共卫生设施和绿地。人人动手清理单位、小区和家庭的卫生死角,配合开展灭鼠、灭蝇、灭蚊、灭蟑等除“四害”活动。 四、倡导正气,加强社会监督。全体市民要争当卫生城市的义务监督员,积极向区12345热线、创建办公室、城管、住建、市场监督、环保等部门举报脏、乱、差情况,主动劝阻和投诉损害公共卫生和市政设施的行为,主动清理卫生死角,人人争做遵章守法的好市民,人人争做城市形象的维护者,人人争做城市文明言行的监督员,人人争做卫生城市的保洁工。 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细微处能显露您的品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城市的文明形象。真诚希望广大市民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创卫工作,携手共建卫生城,齐心培育文明花,共同创建我们殷实、和谐、美丽家园。

杜牧的故事

杜牧的故事 杜牧是晚唐时期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和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下面是杜牧的详细介绍,欢迎阅读。【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的故事】 故事一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

成都游学优秀文段

成都游学优秀文段 1.在杜甫草堂从前到后细致地游览一番后,我们到了草堂书院,聆听国学专家张老师的一堂课。张老师从中国四大主要文明流域讲起,让我们从中华文化这个整体的层面上感受巴蜀文化。紧接着张老师为我们细致且运用通俗浅白的语言讲解了杜甫的一生,加深了我们杜甫的了解。这样的一堂课持续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窗外飘着小雨带来湿冷的气息,让我们体验了一次“雨脚如麻未断绝”。一首诗,一次苦难,开一次的觉悟,杜甫被称为诗圣,比起诗仙的李白,他可能注定只是个凡人。但是他身上有着一种魅力亦或是一种魔力,一种让所有人为之倾倒为之震撼的魔力。他虽然能力有限,不足以改变历史重写铸就辉煌,但其精神力量激励着世世代代的读书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铸就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游杜甫草堂有感 2.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刘备殿殿后的墙壁上,是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文。相传这是在诸葛亮去世八百年后,南宋的岳飞为了避雨在武侯祠里停留。他想起诸葛武侯的忠诚,又想起当今圣上误信谗言和远在关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二帝,想起北面狼子野心的金兵和岌岌可危的战况,一腔悲愤炽热涌上了心头,便拿起一支毛笔,面对大宋国土的雨滴和呼啸而过的大风挥笔写下一纸字字血泪的传世名帖……从碑帖开头处端正的行楷到之后越来越潦草的字迹,变为实实

在在的草书。这样慷慨的意境,这样悲凉的故事,即使又时隔百年,我们仍能感受到诸葛亮、岳飞相隔百年却听到了彼此的呐喊呼应声。 ------游武侯祠有感 3.辽阔而清浅的江水横亘平原,不徐不疾地从游人的目光,从飘散的云烟下淌过,心中不禁涌起辽远的静谧和孤独。都江堰古老的鱼嘴、分沙堰和宝瓶口无言的伫立了两千多年,代替李冰父子永远守护着这条曾经为祸,如今造福的江流。安静的太阳,星光般的浪花,诉说着属于它们的使命,也见证了人类在险恶的自然中创造的无数功勋。江水孤独的流动千年,人类孤独的奋进千年,创造出能写入史册的奇迹,更创造出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和那踟蹰着艰难前行的人类血汗史。都江堰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人文景观和水利工程,它更是人类共同的荣耀,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的代言。 ------游都江堰有感

给杜甫的一封信

给杜甫的一封信 贤弟: 近来可好? 我在外游乐也有一段时间了,兴致仍不减初游之时,贤弟你是否仍长居家中?你应该也抛开烦心之事,如愚兄这般,畅游天地之间,心旷神怡,又何乐不为? 愚兄曾独坐于敬亭山上,看众鸟高飞尽后,余留闲云,而无兴致索然。我登过许多山,憩过许多亭,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多希望你与我一道敬亭山上坐,饮酒赋诗,而眼下,空留我一人,独坐看闲云。 我也去了庐山,看了那瀑布,不曾细看时,竟有紫烟飘飘袅袅地升起。而庐山瀑布真如众口相传那般美妙,银河般璀璨的瀑布挂于川上,使我不忍提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般美景,可惜愚兄不才,无法绘于纸上,予你一睹为快。我只好以笔代画,与你一赏,时里,深深沉醉难自拔。 有友人汪伦曾致信于我,曰“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我至此地后,才知汪伦之意:桃花潭闻名并非因其潭边有十里桃花,而只是纯为潭水名尔尔;万家酒店也非是上万家酒店,是一户万姓人家的酒店。汪伦是为投我所好,邀我畅饮谈乐于潭边,我也逗留些时日,其间想起你于案前伏笔,全无我这般悠然自在,不禁在心里暗暗叹惜。临别时,我立于船头,友人挥手与我相别,

汪伦沿着潭岸追逐而下,直至尽头。潭水纵有千尺之深,也不及汪伦别我一片情。 贤弟,你可曾游过天门山?我行舟江面上,远望得见天门中断楚山开。我俯首视江,却见东流碧水激转回旋,我伫立船头,船家的长篙击阻后浪,那声音却悦耳动听,两岸青山在船入弯时,相对着迎我一般而出,红日打照我身上,微闭着眼,感受此景雄伟之美,和乏缺行伴的失落之感。 愚兄又忆起你眉头紧锁,伏于文案无乐的样子,想我曾于一次饮酒兴头上,天子召我,我借酒之兴,与太监曰我乃酒中之仙,以此不面圣。那也只是我一世一次的难得痛快之事。如今我已鲜问政事,天地之间,皆能栖身,宫廷之事只使我郁闷不畅,这山这水这造化,我的心已然洗尽澄清,也只有这番天地,使我心灵轻盈不已。 贤弟,愚兄也不强你之难,若你觉疲,而我也仍能行往自如,愿意随时同你再上敬亭山享闲云众鸟闲趣之乐,观庐山落瀑之美,望天门山开阔壮丽之势。眼下,愚兄思忖着年老后,也学陶潜寻一无车马喧之地,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远。 望你一切安好!

名人讲究公共秩序的小故事

名人讲究公共秩序的小故事 1.我准备的是名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名言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2:我搜集的是《列宁守纪的故事》“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3:我搜集的是毛主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故事《我也要遵守制度》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4.:我搜集的是周恩来守秩序的故事《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5:我准备的是《这个战士是应该表扬的》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6.我的故事是《周总理买票》 有一年秋天,周恩来总理到四川省视察,在省.市领导同志陪同下,前往著 《1 》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简介 导读: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8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

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