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

课程标准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六、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学士或以上学位,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以便解决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不断涌现出的新的问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知识传导能力和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建筑行业的实践经验或经历,与美术系统密切联系的沟通渠道,具备善于实践并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学生,备课充分、讲授熟练;教学内容丰富、新颖;深度、广度适宜;概念准确,重点突出;进度符合课程授课计划要求;采用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启发式、分组讨论式等方法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路,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教材要求:《三大构成》中国工业出版社,2011年。

2、参考资料:

A、《构成》,余雁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B、《构成艺术》,赵殿泽编着,辽宁美术出版社,1993年。

3、硬件要求:高性能计算机一台;?

4、软件配置: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

七、课程评价标准、考核方式

(一)考核评价的标准

1.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因材实施教,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传统的以教学“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

2.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使考核评价具有科学性,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目标为基础依据,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考核评价要兼顾灵活性。评价指标即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又要考虑现有教学条件和环境及教学实施实际情况。

其三,评价指标要突出重点,全球操作,不能过于繁琐。

3.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与质量,实训实习报告提交及时与否及质量,分组讨论学习的参与程度等,都应作为过程考核的参考评价因素,结合期末的终结考核,得到课程的综合评价。

(二)考核评价内容及方法

本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习态度等,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采用考查、操作、小组协作实验与讨论学习、制作作品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开卷、闭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过程考核占20%,实训成绩占40%,期末终结考核成绩占40%,技能考核成绩以专业组技能考核小组的测试成绩为准。

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40%=总成绩

平时成绩=上课出勤5%+平时作业5%+上课回答问题5%+小组学习5%

八、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该注意优生与差生的关注和讲课的进度,注意实训学时的安全九、其它说明

制定单位(系部):建筑工程系

制定人: 李远霞审定人: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表2-1《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2012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色彩构成 适用学时:50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我校《工业设计》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的。 一、课程性质 1、课程学习领域定位 色彩构成是我国各美术及设计类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色彩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目前我国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包括工业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广告设计都开设此课程。 因此本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内容如: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构成的色调,色彩的表情与色彩的情感情绪表达等形式,色彩构成的作品创作与应用等方面的学习,可使学生在原有对色彩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的角度了解色彩设计中图形构成的一些基本原理,理性地掌握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以期指导今后色彩设计创作的实际应用,增强色彩创作的理性认知成分,使得色彩应用设计更具专业特点,更有针对性。 2、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色彩构成这门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特点、性质及在色彩中的相互关系和构成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为《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设计课程作好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准备。 基于色彩构成的内容量大、面广、基础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的特点;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各专业又应当有不同的选择点和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从课程设置、教学授课方式及实践实练的布置安排上都应与本专业密切相连,一切以为具体专业服务为基准。 二、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工业设计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方法能力目标: 1. 研究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特点、性质及在色彩中的相互关系和构成规律。 2.掌握色彩构成的形式设计的美学法则。 3.整和不同源流的基础教学内容,吸收和运用不同原理的基础造型方法,强化课程的综合实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8037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多媒体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平面构成试设计艺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没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他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只见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扶优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它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性观念,训练学生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学生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 (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美术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美术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美术设计构成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三个专门化方向的基础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充分了解构成在美术设计专业的作用,探索形式美的构成表现规律,为后续美术设计专业专门化方向的学习奠定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设计思路,采用以美术设计构成中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任务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设计该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美术设计构成中所涉及到的形态、色彩、立体空间为主线来划分和设计的。通过图形组合处理、图形色彩处理、空间形态组合等逐步递进的任务,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从整体上掌握美术设计构成的形式法则。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点,采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手法,完成本课程的各项工作任务。 本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力及创新设计能力。 本课程建议教学课时为216课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引导学生将构成的观念、方法运用到美术设计的各项活动中,提高审美、创新、动手及制作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能按照构成的形式法则,完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 ●能运用色彩配色原理和技法进行色彩设计。 ●能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形态的组合能力。

4.1教材编写 (1)必须以本课程标准为编写教材的依据。 (2)教材应该充分体现以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以任务为引领的课程设计思路。 (3)教材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界线和教学方法,把基础学科的训练项目分解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去,真正体现“在做中学、在做中会”的理念,使学习目标明确,更具应用性。(4)教材编写应注意到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所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编写和运用上要有前瞻性,争取将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发展融入教材建设中去。 (5)教材应体现高要求、低难度的思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来设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用适量的直观图片和视频影像资料,配合各种材料的运用,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丰富表现手段。 4.2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应充分考虑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可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活动教学、观摩教学、临摹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即有明确的实战目的,也能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2)教学演绎过程中应突出师生的“互动性”,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的职业化、市场化、实战化水平,真正实施“产——学—

三大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1 前言 1.1 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统一.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1.2 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 《三大构成》课程,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阶段性考核(40%)+期末考试(40%)(1)平时成绩(20%):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2)阶段性考核(40%):每节课上传所有课程练习。(3)期末考试(40%):独立操作能力的测试考核。 本课建议学时:36学时 2 课程目标 2.1能力(技能)目标 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 1)专业能力目标(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 能够按照设计项目的要求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能够对设计项目进行色彩设计. 手脑灵活,高度协调,动手能力强; 2)方法能力指标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 计划决策能力;

7《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02470建议课时数:90学分:5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专门化)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构成基础是一门专门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研究视知觉与表现形式,探讨形式美的课程,是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密切相连的课程。该课程是空间设计、室内环境与色彩、家具设计与制作、纤维综合材料艺术陈设设计与制作、照明设计、环境与设备、装置艺术陈设设计与制作、光艺术陈设设计与制作、涉外室内空间设计、旧建筑改造、计算机三维表现、毕业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室内装饰设计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和从事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工作。构成基础是以平面构成基础、色彩构成基础以及现代空间设计理论为指导,以空间造型训练为主线,使学生在形象与逻辑思维的融汇中,探索空间与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培养运用新概念进行快速空间创造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设计课程打基础。树立严谨的造型设计观念,以设计性、创造性课题进行课题训练,在感性与体验的设计过程中,掌握造型设计的语汇与文法,养成综合思考的习惯、直觉判断力、创造力。使学习者综合创作的深度与艺术性都有所提高。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构成作为一种造型观念,在室内装饰设计领域所起重要的作用,探索形

式美的构成表现规律,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为下一步进入室内装饰设计的学习,作好平面、立体形态构成造型能力的准备。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有力地推动这一转变,需要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在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载体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本课程确定了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作为载体的项目设计思路,具有实际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既有在社会中普遍应用的含义,又有能最为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以达到本课程目标的含义。通过对几何抽象图形的认识及思维转换,对视觉元素的提取,对形式美法则(秩序、运动、发散、均衡、渐变等)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90课时,5个学分。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引导学生将构成的观念、方法运用到室内装饰设计的各项活动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启迪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达设计方案提供有效的方法。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形态的组合能力。 ●能按照构成的形式法则,进行平、立面及立体设计活动。 ●能运用色彩配色原理和技法进行室内装饰色彩设计。 ●能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能具备一定的空间形态组合能力。 ●能有一定的细心、耐心以及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3课程内容和要求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立体构成》是艺术 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因此,这门课程 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 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 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 立足于实用”。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 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 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 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术的运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中国画》课程标准

《中国画》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中国画 二、课程性质、课时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中国画设计语言能力的基础专业课,主要讲授中国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设计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用中国画设计语言的思维、创作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高职层次,占120课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花鸟写生练习,提高对中国工笔花鸟画造型能力的认识和表现,提高学生审美判断能力。体会用笔、用墨、构图、质感、空间感等诸因素在中国画工笔花鸟中的表现方式,提高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着色工笔花鸟的写生学习,掌握工笔花鸟画从写生白描到着色创作全过程的作画方法和技能,能较好的运用花鸟画构图原理和线条的表现力,体会中国画独特的设计语言,在今后的设计中使用和创新。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艺术根底,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画的知识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本课程将为装饰绘画、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等专业课、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提供独到的设计语言支持。 四、课程目标 1.掌握中国画概论、工笔花鸟画技法理论知识及工笔花鸟写生方法; 2.提高对中国画工笔花鸟造型能力的认识和表现,提高学生审美判断能力。体会用笔、用墨、构图、质感、空间感等诸因素在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的表现方式,提高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 3.掌握工笔花鸟画从写生白描到着色创作全过程的作画方法和技能,能较好的运用花鸟画构图原理和线条的表现力、熟悉国画颜料的特性,及染色的各种技法,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画打好基础; 4.要求学生通过临摹写生练习,提高对中国工笔花鸟画造型的认识和表现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表2-1 《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标准

深圳市携创技工学校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电子商务的摄影工作在电子商务企业工作流程中的多集中在商品摄影。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摄影器材价格的下降,加之图像处理软件对图片的后期数字化处理能力,使得电子商务的商品摄影对作品的规格要求以及对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都与传统商品摄影有很大不同,同时也对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教育中的商品摄影的课程组织和实训提出新的要求。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在对多家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后,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图形图像处理》制作如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图形图像处理》是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商品拍摄是一项商品表现形式,商品在电子商务展示的虚拟化性质,使得网站上的商品主要以图片和文字两种元素体现出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商品摄影造型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商品拍摄的基本技能,掌握数码照片的后期加工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图形图像处理》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促进,综合性应用型的课程,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拍摄技术和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完美的结合,只有把理论和技

巧在实践中进行使用与总结,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的特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图形图像处理以及电子商务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开发。根据对学生所从事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分析,以电子商务美工、网站产品美工和网店美工、采编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以真实设计项目和典型案例为载体,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美工实际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创造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多渠道拓展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学生专业和电子商务美工类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注重吸纳当今世界摄影发展的新技术和商品摄影的新理念,培养学生静物写真的能力和敏锐捕捉影像瞬间的新思维。 1、突破常规教学顺序,采取数码摄影先行。从数码切入,学生可以直观快捷的看到拍摄效果,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码摄影先行也与职业岗位、与摄影技术对接起来。 2、突出创新思维在商品摄影中的运用。传统摄影教学涉及思维

《形态构成》课程标准.

《形态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301350 课程类别:专业支撑课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授课单位:数字媒体学院 学分:2 学时:36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王慧2014年8月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池诗伟2014年9月1日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 形态构成是电脑艺术设计的专业必修课,是设计者掌握设计艺术的基础。 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最终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熟悉设计艺术的基本形式规律, 具有良好的视觉表达能力, 具有较强的信息图形设计能力, 具有较强的形态创造能力。 课程作用 本课程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形态构成学的形态构成规律和基本技巧,使 学生熟悉各种形态构成原理,最终达到能以此学科知识独立完成平面形态构成 设计的基本运用,为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版式设计打下基础。满足了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字体设计、插图绘制、工业造型设计、建筑平

面图绘制、Web图形设计、包装设计等多个领域关于平面设计制作人才的需求,对于学生将来的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形态构成学习上须结合素描基础、色彩基础课程作练习;本课程 的掌握会为后续专业课程: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 包装设计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为:先修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后续课: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等。 本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对其工作岗位职业素养进行深层渗透和熏陶,纵向 起到承上启下的链接与支撑作用,横向又与岗位实际环境、学生职业素质与情感、学生成才志向相对接,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树立操作规范意识非常重要。 1.2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实 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设计的理念是: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与 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设计课程,注重与后期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 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体现基于 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 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 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色。 1.3课程设计思路 (1)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形态构成》课程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课程采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形式,多层次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科学地实现 从技能到能力的自然转换过程。 (2)工学结合:一是与企业深入合作,努力探索并形成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将企业公司的优秀项目以案例形式导入到教学内容体 系中;三是把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引入教学团队参与教学,包括实训教学的 指导、特色教材的编写、学生答疑、就业指导等。这样,从课程的目标要求、 教学内容的选取于组织安排、项目的确定、实践环节的设计、实习的管理到考

设计中的立体构成学 知识点梳理

设计中的立体构成学 立体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立体与空间的关系 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区别 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立体物的构成要素 立体物的视觉要素、立体物的关系要素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与特征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点、线、面、体的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成新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二、立体与空间的关系

三、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区别 ?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 ?方向性 ?幻觉感与真实感 ?可触感 四、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 ?三个主要方向 三个主要方向即三维空间内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三个基本视图 一个平面视图—从顶部看到的三度体形状的视图 一个正面视图—从正面看到的三度体形状的视图 一个侧面视图—从侧面看到的三度体形状的视图 立体物的构成要素 ?点、线、面、体 立体物的视觉要素 ?形状、大小、色彩、肌理 立体物的关系要素 ?位置、方向、空间、重心

五、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加工技法 ?材料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材质分:纸张、木材、石材、金属、塑料等。 以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可分:泥土、石块与毛线、玻璃等。 以材料形态分:点材、线材、面材、块材。 ?立体构成材料的加工 减形加工、增形加工、变形加工、美化加工 面材构成一 ?半立体单形 (1)半立体具象构成 (2)半立体抽象构成: 一切多折、不切只折、多切多折 面材构成二

?半单体重复 (1)单形重复 (2)交错重复 面材构成三 ?透空柱体 面材构成四 ?多面体单体

面材构成五 ?层面排列 线材构成 ?硬线构成 ?软线构成

块材构成 ?块材切割 ?块材积聚

《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设计基础》课程标准2019年2月18日 课程代码:课时数:学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设计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性质属于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一门理论与实践课程,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它通常分为造型设计基础、色彩构成设计、立体构成设计三个方面。造型设计基础是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宗旨,学习结构形态造型设计、明暗形态造型设计、精细特写造型设计、创意形态造型和快速表现(速写)技能训练,为专业学习奠定较为扎实的造型基础;色彩构成是对色彩进行深入地研究,研究色彩的科学原理、各种色彩组合搭配的规律和原则;立体构成学习的是三维空间内各种形态元素的分解和组合的规律和方法。 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课程。 其任务是:任何一种艺术设计种类,其实都是一种建立在平面、立体、色彩设计基础上的综合设计。设计基础课程通过对形态、色彩、肌理、空间等方面的创造而进行的一种偏重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训练,以及大量的实践操作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从而获得丰富的、适应于现代装潢艺术设计的造型艺术知识,为以后专业设计领域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以适应艺术设计行业的人才岗位需求。 2.设计思路 设计基础课程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探索新的视觉语言,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它学习和研究的基本内容是造型要素及其组合规律的科学,它能够把对平面和立体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以独立的而又相互作用的形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它的基础设计理念对世界各国的

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追求越来越高。三大构成理论以艺术设计规则和美的构成法则为基点,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形成了二维和三维效果,给受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日渐提升的审美要求。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有关方面的研究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平面设计;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创造了巨大价值。目前,平面设计已被广泛地应用至Ⅱ多个领域,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而三大构成以其独特、多维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担当起了多种角色,并在增强设计作品感染力、冲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期,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其发展空间巨大。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三大构成研究,并不断创新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以增强应用效果,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三大构成主要包括色彩构成、平面构成以及立体构成,

并以各自特点在平面设计中发挥不同作用。其中,色彩构成通过还原自然中的色彩现象,对受众感知、心理产生刺激,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色彩构成还可以利用空间、质、量等的可变幻性,重组各要素关系,从而呈现丰富多样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广告彩页、产品包装等都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色彩构成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在欣赏平面设计作品的过程中,首先会关注其色彩,只有协调的色彩构成才能够引起人们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因此,很多设计师都会将色彩视为主题与情感的依托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平面构成涵括了点线面三大元素,其应用增强了二维平面设计的实用性、创造性。一般意义而言,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最大。只有理顺点、线、面之间的构成关系,并学会灵活地运用,从视觉需求的角度进行重组,才能设计出自然、平和的平面作品。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多在招贴、书籍出版等形式中得至0体现;立体构成又被称作空间构成,它是以力学理论为依据,在人类视觉规律和材料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排列造型要素的技术。从本质上讲,立体构成就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增添空间造型,其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立体感、视觉冲击感,为受众营造了巨大的联想空间,将设计师意图展示得更加清晰、透彻。 二、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前文提到的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之间关系的分析,

动画专业-平面与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与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231005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formation and Stereo formation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动画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与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是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占了三大构成中的两个,是动画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教学,掌握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构成的基本元素有深刻的理解。解开平构与立构相联系的纽带,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发展方向,正确掌握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手绘能力。 2.使学生具有独立创作能力及个性化思维。 3.对于立体构成,在掌握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和图片,集中讲解绘图中常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针对每项构成方法,做对应练习,利用课上与课下时间做练习作业。 2.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3.因才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目标 掌握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点,对点线面有明确的理解,掌握并熟练应用形式美法则,并对其相关的课程练习有较清晰的认知。 3.成绩构成 本课程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作品成绩展占80%,平时出勤占20%。 (七)参考书目 《平面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平面构成》,洪兴宇,邱松,湖北美术出版社 《构成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赵殿泽 《平面构成设计基础》,雷印凯,辽宁美术出版社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朝仓直巳,中信出版社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 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 (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