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

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

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
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

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的

研究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

摘要:由于具有独特的飞行能力和极强的地理扩散能力,鸟类活动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和扩散带来了潜在风险。自20 世纪以来,以禽霍乱、禽波特淋菌病、西尼罗河热、禽流感等为代表的鸟类疾病频繁暴发,导致为数众多的野生鸟类、家禽甚至人类死亡,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同疾病导致的鸟类死亡量、易感物种数量、暴发频率和地理扩散等特征差异显着。疾病可能造成鸟类大量死亡,从而对鸟类种群,特别是濒危鸟类种群造成严重影响。其中,人畜共患病还会导致家禽家畜甚至人类的死亡,从而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野生鸟类作为多种疾病传播的媒介,其移动和迁徙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与扩散。

关键字传染性疾病野生鸟类禽流感

引言野生动物传染性疾病是指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甚至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疾病[1]。由于具有极强的地理扩散能力和广泛的分布范围,使鸟类在拥有很强环境适应力的同时,也为疾病的快速传播带来了潜在风险。自20个世纪以来,以禽霍乱、西尼罗河热、禽流感等为代表的鸟类疾病频频发作,导致为数众多的野生鸟类、家禽甚至人类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关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3]。关于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许多世纪以前,直到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才借助于检查病原体、抗体和抗原的先进技术对野生鸟类疾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应用卫星跟踪等先进手段对野生鸟类的活动与疾病传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已取得一系列成果。

1 野生鸟类细菌性与病毒性疾病

有关野生鸟类细菌性与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国外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研究,现已从野生鸟类中分离出多种病原菌, Smits等(1987)研究了荷兰鸟类的禽结核病的流行状况;Brittingham等(1988)对野生鸟类的6个属的带菌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Botzler(1991)在总结了180多篇有关文章的基础上,对野鸟的禽霍乱进行了流行病学的研究,列出了有120多种野生鸟类可以自然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多种湿地鸟类对此病易感染杆菌;Qussy等(1992 )研究了加拿大环嘴鸥(Larusdelawarehsis)的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和李氏杆菌的带菌状况,并对鸥类在这些病原菌的传播和扩散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现已从美国野生水禽的粪便样品中分离到多株霍乱弧菌,认为野生水禽在霍乱弧菌的扩散和传播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Aguirre等(1992)从墨西哥红嘴树鸭(Dendrocygna autumnalis)的110份成年个体的粪便样品中分离出25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和4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另外在一些大型的野生鸟类疾病调查中也有细胞性疾病的报道。据报道,能引起野生鸟类疾病的病毒有虫媒体病毒(Arboviruses)、腺病毒(Adenovirus-es)、疱疹病毒(Herpesviruses)、呼肠弧病毒(Orivbiruses,Reoviridae)、乳多空病毒(Papo-vaviruses)、正粘病毒(Ortnomyxovirues)、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es)、细小病毒(Parvovirus-es)、细小病毒样病毒(Parvo like viruses)、小RNA病毒(Picornaviruses)、痘病毒(Poxvirus-

es)、披膜病毒(Togaviruses)、反转录病毒(Re-proviruses)和一些未分类的病毒(Unclassifiedviruses)。表明野生鸟类可以感染或机械地携带许多种病毒,这些病毒除对野生鸟类,尤其是一些易危、濒危鸟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外,有许多病毒还可以感染人和家养动物而引起疾病。现在各国研究和报道较多的野生鸟类的病毒

性疾病是新城疫(ND)和禽流感(AI),许多国家的政府每年都要花巨资用于治疗和预防这两种家禽重要的传染病。新城疫病毒及其产生的阳性抗体已经在许多种野生鸟类中分离和监测到。现已证明许多鸟类可以携带或感染新城疫病毒。这些病毒对有些鸟类是致病性的。有些种类对这种病毒有着较强的抵抗力而成为该病毒的机械携带者(Mechanical carr-iers),在其迁飞或觅食过程中就可能将这些病毒传播。

流感病毒是危害性很大的一类病毒,常可引起野生水禽和家禽的大批死亡。野生鸟类,尤其是雁鸭类在这种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现已从12个属88种野生鸟类中分离到A型流感病毒。动物实验表明,这些流感病毒中有很多毒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已发现有90种虫媒体病毒和野生鸟类的活动有关,有一些(如WEE)和野生鸟类密切相关。其它的和人及家养动物关系密切的病毒如Ockelbo病毒、鸡减蛋综合症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的流行状况也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

我国在野生鸟类的病毒性疾病研究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郭元吉等(1981)从我国17种不同野生鸟类的207份粪样的24份中分离出了甲型流感病毒,证明流感病毒在我国野生鸟类中的分布也是极为广泛的。周永莲等(1990)关于黑颈鹤和灰鹤感染新城疫的报道;孙宗禹等(1994)对186只麻雀的血清和粪便样品进行了新城疫的抗体监测和病毒分离,有8只个体新城疫抗体阳性并分离出1株新城疫病毒强毒株,这一方面说明新城疫病毒宿主的广泛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疾病对一些易危、濒危野生鸟类存在着潜在的威胁。王永山等(1994)对麻雀感染鸡法氏囊病病毒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所分离病毒的理化性质。雷光寿

(1986)从丹顶鹤中分离到疮疹病毒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做

出了贡献。

2.传染性疾病对鸟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0 世纪以来,疾病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七大威胁因子之一。疾病会对鸟类的身体、生理、繁殖能力、行为及其他方面造成功能障碍,影响鸟类的健康,从而降低其存活能力。疾病的影响有时会造成被感染鸟类种群数量的上下波动。1995 年,针尾鸭( Anas acuta) 在北美的繁殖种群超过 1000 万只,1964 年下降

到约350 万只,1972 年回升到700 万只,1991 年又下降到200 余万只。这主要是因为禽波特淋菌病和禽霍乱经常导致针尾鸭大量死亡。如果疾病影响的个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其累积效果足以对鸟类种群的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历史上导致野生鸟类大规模死亡的疫情时有发生。其中致死鸟类最多的疾情记录是1910 年发生在美国犹他州一块湿地的禽波特淋菌病,曾导致上百万只水鸟死亡。此后至 1997 年,致死量超过 5 万只鸟类的禽波特淋菌病共暴发了 12 次,共导致 370 万只鸟类死亡。除了波特淋菌病以外,单次疫情很少杀死 5000 只以上的鸟类,直至20 世纪40 年代禽霍乱的出现。据统计,1930—1964 年该疾导致北美190 万只水鸟死亡,年死亡数量近 5 万只。1970 年以后,单次死亡 5 万只鸟类的疫情持续很多年。疾病对鸟类种群影响的极端例子为白背兀鹫( Gyps bengalensis) 和印度兀鹫( Gyps indicus) 种群的下降。在 20 世纪的最后 3—5a,因病毒引发的疾病导致这两种鸟类在印度的数量下降超过了 95%,从而

被国际鸟盟列为极危种。2000—2003 年,巴基斯坦白背兀鹫成鸟和亚成鸟的死亡率达 5%—86%,直接导致种群下降34%—95%。这很可能是因为白背兀鹫取食服用过抗炎药双氯芬酸( Diclofenac) 的死亡家畜引起的。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芬兰海湾的欧绒鸭( Somateria mollissima) 的数量曾经以每年 6%—10% 的速度下降,某些地区幼鸟的存活率只有 1%—5%。后来在幼鸟的血液中发现了含量极高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后者被怀疑是其种群下降的原因。自 1990 年以来,在加拿大和美国境内,新城疫周期性地在角鸬鹚( Phalacrocorax auritus) 中暴发并导致所感染种群中 90%的个体死亡。疾病对濒危鸟类和种群数量处于下降状态的鸟类的影响尤为显着。1996 年,C 型鸟类波特淋菌中毒一次性地导致 15%—20%的美洲鹈鹕( Pelecanus erythrorhynchos) 和大量的褐鹈鹕( Pelecanus occidentalis) 死亡。此后,这种疫病每年都导致加利福尼亚大量鹈鹕死亡,成为影响其种群增长的重要原因。为拯救美洲鹤( Grusamericana) ,在美国西部曾建立了一个 32 只的再引入种群,随后 10 余只个体死于肺结核,几乎使这一种群遭受毁灭性打击。2003 年禽霍乱首次在韩国出现,并导致在 Cheonseo Bay 越冬的 13000 只花脸鸭( Anasformosa) 死亡。2004 年,禽霍乱连续第 3 年在南非代尔岛暴发,杀死了很多南非鸬鹚( Phalacrocoraxcapensis) 和冠鸬鹚( Phalacrocorax coronatus)。这两种鸬鹚因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已被列为全球危种。禽霍乱还是导致美国加利福尼亚沙尔顿海赤麻鸭( Oxyura jamaicensis) 和黑颈鸬鹚( Podiceps nigricollis) 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已知新城疫、禽霍乱和沙门氏菌病会导致繁殖水鸟的大量死亡。1997—1998 年,新城疫导致沙尔顿海大部分角鸬鹚卵发育中止。疾病对胚胎存活率和其他繁殖能力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如在欧绒鸭幼鸟中发现的传染性法氏囊

病毒抗体,表明该病毒可能会对这一物种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疾病还可影响鸟类的栖息地选择、行为和地理分布。例如,禽疟疾和禽痘的暴发对夏威夷岛森林鸟类的地理分布和丰富度具有调节作用。在迁徙过程中,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天鹅因消化功能减弱被迫在中途停歇地聚集并停留更长的时间觅食,从而延缓了迁徙进程。2005 年在青海湖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导致大量野生鸟类死亡,2006 年的水鸟监测表明,超过一半的棕头鸥( Larus brunnicephalus) 个体从原繁殖地蛋岛转移到布哈河口进行繁殖。

20 世纪末以来,鸟类疾病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严重的染性疾病一次性杀死上万、甚至上百万只野生鸟类,导致鸟类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从而影响旅游和狩猎行业的收入; 在极端情况下,疾病甚至导致某些鸟类在特定地理区域内消亡,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文化价值的损失。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鸟类疾病类型是人畜共患病。它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人畜共患病的反复出现是20 世纪后期至今的一个显着特点。在人类感染的1709种病原体中,832 种( 49%) 可在人和动物间传播; 目前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达 250 多种,其中常见于鸟类、家畜和人类之间传播的有 20 余种。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交通的便捷,人兽共患疾病的传播速度加快,对社会经济和人类安全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西尼罗河热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截至2010 年3 月16 日,禽流感在全球共感染 492 人,其中 291 人死亡。仅在 2004—2005 年,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亚洲造成 1. 4 亿只家禽死亡或被宰杀,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 100 亿美元,使上亿家禽养殖者的生计受到威胁。人畜共患病可

因人为故意引入而对人类社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其中最极端的是将动物作为疾病的

媒介或人为散布病原体实施生物细菌战争和生物恐怖活动。例如,二战时期日本在生物武器试验中杀死上万人,在战场上使用霍乱、沙门氏菌病、炭疽热等杀死 10 余万人; “911 事件”后不久,美国便发生了多起由炭疽热信件引发的恐怖事件。

3.鸟类对疾病的传播

通过身体接触和传播媒介( 食物、水、空气) ,鸟类疾病通常可以从患病个体向其他鸟类、家禽、家畜甚至人类传播。例如禽霍乱对水鸟有很高的感染率,其病毒主要通过鸟与鸟之间的接触或鸟类摄取被污染的水而进行传播的。雪雁( Anser caerulescens) 是禽霍乱菌的重要宿主。1984—1999 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监测表明,禽霍乱不仅每年导致大量雪雁死亡,而且还在伴生的白额雁 ( Anser albifrons) 、加拿大雁 ( Brantacanadensis) 、针尾鸭( Anas acuta) 和绿头鸭( Anas platyrhynchos) 种群中传播,并导致其大量死亡。野生鸟类被认为是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在北极繁殖的被感染鸟类,通过粪便向周边

环境传播活体病毒,后者在冰冻环境中越冬。第二年返回北极的鸟类接触该病毒后被重新感染。通过直接的身体接触或间接接触粪便污染的土壤、水、食物及其它沾染物,野生鸟类别是雁鸭类有可能周期性地把禽流感病毒传染给家禽。迄今为止,家禽中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都是由 H5 和 H7 系列病毒引起的。有一

种 HPAI 暴发机制的理论认为,当野生水鸟中的 LPAIV 传播到鸡或火鸡等家禽身上时,LPAIV 在家禽体内复制的过程中出现变异,通过 HAO 裂解区氨基酸

位点的改变产生新的生物学特性,即由低致病性转为高致病性,从而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暴发。在东南亚和非洲的部分地区,野生鸟和家禽在稻田中混杂活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维持着野鸟和家禽中的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另外,有些鸟类如鸦科鸟类( Corvidae) 、麻雀( Passer spp. ) 、家八哥( Acridotheres tristis) 、鸠鸽( Columbidae) 等,经常到庭院活动,与人类和家禽的关系密切,因而可能充当野生水鸟、陆生鸟类和家禽之间禽流感传播的媒介鸟类( Bridge Bird)。

通常而言,如果能够伴随候鸟进行大规模的季节性迁徙,鸟类疾病则具有相当的扩散能力。候鸟可携带病原体进行迁徙,特别是那些不显着影响其健康的病原体。除了西尼罗河和禽流感外,其他很多疾病,如日本脑炎、辛德毕斯病毒、圣路易脑炎都可能通过鸟类迁徙进行快速的洲际传播。虽然健康候鸟一般不感染 HPAI 等疫病的鸟类很难进行长距离的迁徙活动,但有人认为,候鸟在欧亚大陆家禽 H5N1 病毒的扩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 年 7—8 月中国青海、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蒙古相继发生候鸟死亡事件,病毒出现明显的地理扩散。因为野鸟是 LPAIV 的天然宿主,且候鸟的迁徙路线横跨各个疫情暴发地点,因而候鸟被怀疑是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源。2000—2001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多个家禽饲养区暴发禽流感。这些禽流感病毒亚型相同,暴发地点彼此分离且没有明显的流行病学联系,但却与当地候鸟的迁徙模式吻合,因而为候鸟迁徙与此次禽流感暴发的关系提供了佐证。近年来青海湖斑头雁

( Anserindicus) 和渔鸥( Larus ichthyactus) 的研究也表明,这两种鸟类的迁徙与中亚-度迁徙路线上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暴发存在显着的空间相关性。然而,鸟类的迁徙路径和迁徙时间与禽流感的传播路径和暴发时间有时并不十分吻

合,因而不能总是用鸟类迁徙来解释疫情的暴发情况。频繁的家禽贸易和野生动物走私等活动在病毒传播中也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估计,全球每年发生贸易运输的活体动物大约有 3. 5 亿只,其中四分之一是非法贸易,这些动物没有经过检疫,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由于对鸟类的进口缺乏有效管理,大量外来鸟类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等传入到美国。2004 年1 月在西藏拉萨发生的 H5N1 疫情,最后查明是因为把1500 km 以外甘肃兰州的一批患病家禽贩卖到拉萨所导致的。2004 年 10 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曾查获两只从曼谷鸟市走私到比利时的鹰雕( Spizaetus nipalensis) ,并检出 H5N1 病毒。对52 个 H5N1 禽流感案例的传播途径的分析表明,欧洲大部分禽流感源于野生鸟类的迁徙,而亚洲和非洲的禽流感扩散则与野鸟迁徙、来自疫源国家的家禽贸易、野生鸟类的合法和非法贸易都密切相关。然而,无论是野生鸟类还是家禽贸易,其在 HPAI 病毒传播与扩散中所起的作用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难以骤下结论。

4.鸟类疾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

野生鸟类疾病的防控方法是开展高效的疾病监测,进行早期发现和应对

。鸟类疾病的监测通常可以划分为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两种类型。前者主要基于疾病感染对象的调查发现和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对鸟类发病和死亡事件的调查

以及警示物种的监测等; 后者则依靠建立监测网络对动物及其环境中的病原体及其抗体水平进行检测,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警,常用方法有活体取样监测和粪便取样监测等。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监测中,目前通常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样品血清中禽流感病毒抗体的相对水平,使用 RT-PCR 法

(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种样品中的禽流感病毒的存在状况。基于鸟类疾病监测和疾病生态学的系统研究,可以对疾病暴发进行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世界动物健康组织的风险分析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风险分析。其分析程序包括风险因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例如,Martinez 等将 25 种重要水鸟确定为风险因子评估了西班牙从欧洲其他国家传入H5N1 HPAI 的风险。数学模拟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对鸟类疾病的扩散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疾病感染风险进行实时预测。这些方法的应用使人们能够掌握一些疾病的发生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疾病的趋势进行预测,从而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成功的疾病防控需要在“防”和“控”两个层面开展工作。在“防”的层面,首先要做好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包括: ( 1) 确定宿主鸟类( 疫源鸟类) 的种类、分布和迁徙规律; ( 2) 进一步揭示野生鸟类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 ( 3) 监测疾病的变化趋势和病原体的变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疾病的主动监测,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加强栖息环境管理,制定疫情应急议案,积极研制疫苗和抗病药物。除了关注野生鸟类在疾病传播中所起作用,限制家禽与野生鸟类接触也是人畜共患病预防策略中的关键部分。应尽可能地减少人、家禽与野生鸟类间的接触,提高家禽饲养水平,避免散养; 严格管理家禽与野生动物交易市场; 加强检疫免疫工作; 杜绝非法无证家禽和野生动物贸易。与此同时,开展公众宣传和教育,普及疾病预防知识,使公众做好自我防护。在“控”的层面,在疾病发现的第一时间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确定疫情地点及范围,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对死

亡鸟类进行无害处理。加强公众宣传,畅通消息渠道,避免社会恐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应用疫苗和抗病药物。

我国幅员辽阔,横跨多个地理区系和气候带,拥有极为丰富的鸟类资源,但有关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却起步较晚。2005 年 5 月,青海湖暴发了全球首次野生鸟类的大规模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在我国的多个地点陆续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 年,国家林业局和中科院联合向国务院呈报《关于建立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请示》,并组织编制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国务院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正式纳入《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于 2006 年批复实施。2005 年,国家林业局成立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监测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我国疫源疫病监测网络已经形成,在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对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状况开展了全天候监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截至2008 年,共发现、妥善处置了 717 起包括鸟类在内的野生动物( 212 种 36538 只) 异常死亡事件,成功防控了多起动物疫病和禽流感疫情。

我国鸟类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 1) 目前的监测站点数量虽然较多,但布局不均衡,尤其是在禽流感等疫病高发的青藏高原的很多地区还有监测空白; ( 2) 监测站点的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 ( 3)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保障; 在发现疫情后很难快速整合、利用其他部门的资源开展防控工作; ( 4) 相关科技支撑不足,相关领域的专家不足,科研工作滞后; ( 5) 监测站点的监测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监测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Zhao X M. Avian Influenza Prevention and Wildlife Infectious Disease. Beijing: Chiese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2008.

[2] Friend M. Evolving changes in diseases of waterbirds∥Boere G C,Galbraith C A,Stroud D A,eds. Waterbirds Around the World. Edinburgh: The Stationery Office,2006: 412-417.

[3] Rocke T E. The global importance of avian botulism∥Boere G C,Galbraith C A,Stroud D A,eds. Waterbirds Around the World. Edinburgh: The Stationery Office,2006: 422-426.

[4]Liu D P.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wild birds.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1,31( 22) : 6959-6966.

鸟病常用药物

鸟病常用药物 土霉素 抗菌谱广,对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衣原体等均有疗效。此药毒 性低,安全性好,是观赏笼鸟常用的药物。饲喂治疗是应以0.1克/1 0克。 四环素 抗菌作用与土霉素相似,但对一般细菌的作用稍强于土霉素,特别是对大 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效果更好。 复方新诺明 对付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作用较强。疗效较好。用法用量: 0.01%-0.02%混饲,连用2-7天。 痢特灵 对沙门氏菌、球虫病、大肠杆菌性肠炎有较好疗效,应用较普遍。用法 用量:0.02%-0.04%混饲或0.01%-0.02%混饮,连用3-5天。 制霉菌素 对各种真菌都有抑杀作用,长用于治疗曲霉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和冠

藓等真菌病。口服不容易吸收,多用于体表皮肤或黏膜的真菌性感染。 丙硫苯咪唑 本品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剂,安全范围大,对多种成虫、绦虫、吸虫有效果。用法用量: 15-25 毫克 / 千克体重,口服。 \   马拉硫磷 本品的毒性低,对于各种螨类、蜱、虱等体外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 用。用法用量: 1.25%喷雾,或用爽身粉配成4% 的浓度撒粉。   除虫菊 本品的毒性低,安全可靠、无残毒,但是作用的时间短,经常用于消灭鸟类的体外寄生虫。用法用量:用 2%-3% 的溶液喷洒。 石腊油 这是滴注肛门或泄殖腔作润滑剂作用的,以治疗便秘或者是难产(蛋阻 留)。

甲醛 就是俗称的 “福尔马林”,杀菌力强,是鸟笼和笼舍的消毒剂,一般配成5%-10%的溶液,可以用作表面消毒,也可以与等量高锰酸钾混合,发烟熏蒸房舍。   鱼肝油 含有维生素 A 、D ,治疗缺乏维生素 A 、D 引起的各种疾病,同时也可以预防软骨病,提高鸟儿的繁殖率。而且没有副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鸟常用药品的配备 饲养玩赏鸟,应配备一些常用药品,以便日后鸟儿 受伤能及时给于治疗。 酒精:常用70 % 的酒精作消毒用,如创伤消毒。 碘酒:对局部创伤有消毒作用,药效时间长。对蚊子叮咬引起的皮肤红肿发炎有疗效。

中班幼儿社会教案《保护鸟类》

中班幼儿社会教案《保护鸟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2.能积极参与讨论活动,想出保护鸟类的方法。 3.增强保护鸟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看过有关鸟类与环境的图书。 活动过程: 1.认识鸟类,了解鸟类与人类是有关系的。 (1)出示图片,引出小鸟。 (2)讨论:小朋友认识哪些鸟?(幼儿自由回答) (3)师:老师这里也有很多鸟类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结合ppt讲述)捉虫能手--燕子、喜鹊; 森林医生--啄木鸟等;森林音乐家--百灵鸟、黄莺、山雀等; 捕鼠能手--猫头鹰;会说话的鸟--鹦鹉; 会开屏的鸟--孔雀…… (4)小结: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小鸟,还知道小鸟是和我们人类有关系的。 2.教师讲述故事《保护鸟类》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很特别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保护鸟类》,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发生了什么?

老师边讲故事边放ppt,故事讲完后提问; (2)师: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小鸟为什么要罢工吗?(因为猎人打死了小鸟的同伴) (3)师:猎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不能伤害小鸟?(小鸟能吃害虫,是人类的朋友) (4)小结:听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小鸟能吃害虫,保护森林,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 3.讨论(1)师:大家都知道鸟类对我们人类有很大的帮助,那有哪些保护小鸟的好方法呢?小朋友自由讨论一下。 (2)幼儿分享讨论结果。 师:有没有小朋友愿意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分享给大家听一听。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好的方法,待会儿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爱鸟卡",挂在走廊里,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 要保护鸟类,好不好? 故事:保护鸟类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国家叫呼呼国,那里有美丽的森林、草原,到处能听到小鸟在歌唱,看到小鸟在忙着捉虫。 有一天,树林里忽然传来了"砰砰"几声枪响,只见一个猎人 提着猎枪,高兴地喊:"我打中了!哈哈!"小鸟们看到后都伤心地哭了,它们又失去了一位好伙伴。小鸟们唧唧喳喳地开起了大会,决定举行大罢工,什么工作也不做了,离开呼呼国。

常见鸟病的防治

常见鸟病及防治 鸟病防治(一)传染性喉气管炎 常见症状:呈现精神沉郁,羽毛蓬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或废绝,鼻腔流出分泌物,呼吸困难,吸气张口,伸头,打喷嚏或痉挛性咳嗽,咳出带血的粘液或凝固的血液。常因窒息而死亡,或继发细菌感染而死。喉部粘膜上附有黄色或带血的浓稠黏液或干酪样物。轻型发病较缓慢,病鸟流泪,结膜炎,眶下窦肿胀,持续性流鼻涕。病鸟体弱,生长发育迟缓,产蛋量下降,繁殖力降低。芙蓉鸟的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恶性疾病。芙蓉鸟感染多于3至4天死亡。更急性者6至8小时死亡。 防治方法:本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以预防为主。常用1/100火碱.0.1/100过氧乙酸.漂白粉.84消毒液.菌消净.新洁尔灭等杀灭病毒,因为喉气管炎病毒对脂分解剂很敏感,所以新洁尔灭可用于病毒的消毒剂。要保证鸟舍空气新鲜,防止维生素缺乏,定期驱虫。最好用0.1/100过氧乙酸做空气消毒。接种灭活疫苗:可免疫6个月。服用中药六神丸:连用5至7天,疗效显著。病毒唑:每日10到15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肌注。连用5至7天。并用0.5/100滴眼液滴鼻.滴眼。一日数次。 鸟病防治(二)咬毛症 常见症状:咬毛症初期没有特殊症状,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便秘。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啄羽症,常伴有这些营养物质缺乏的症状,如叶酸缺乏时咬毛,同时发生贫血症,羽毛色泽发生改变,这与食盐不足有关,缺水也常有此症状出现。严重时把从头部开始到背部的羽毛全部啄光。 防治方法:在繁殖期发生啄羽症,应供给亲鸟足够的营巢材料,调整饲料,配比合理,增加蛋黄,蛎壳粉,鱼粉,羽毛粉,天然石膏,微量元素,维生素(如叶酸.烟酰胺等)。增加蔬菜品种和数量,水果任其采食,有助于分散鸟啄食羽毛的恶癖。供给充足的保健砂和砂砾,任鸟啄食。内寄生虫引起的啄羽症应及时驱虫,常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等。有绦虫的鸟用吡喹酮驱虫,有球虫及其他原虫寄生可口服灭滴灵.磺胺类药物。 鸟病防治(三)支原体病 常见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消瘦,羽毛蓬松,流浆液性和粘液性鼻涕及带泡沫的眼分泌物,摇头。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最好每年做一次检疫,平时对鸟笼用具消毒。用0.1/100至1/100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效果更好。 常用药物有:链霉素:每日20毫克/千克体重,放于饮水或饲料中口服。连用5至10天。庆大霉素:每日10至15毫克/千克体重,分2至3次口服。10至15毫克/毫升喷雾吸入疗效更好,将空气及尘埃中的支原体杀灭,防止再次感染。 危害鸟类:雉类.鸽.斑鸠.鹦鹉类.文鸟.蜡嘴.绣眼.织布鸟.画眉.等。 鸟病防治(四)衣原体病 常见症状:强毒株感染出现恶性症状,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瞌睡,精神沉郁,并有腹泻,排出黄绿色胶状粪便,或血性胶冻状粪便,急性病鸟的早期症状是腹泻,粪便是绿色或灰色,水样。 防治方法:对器械,鸟笼用具消毒或用火焰喷灯进行鸟舍墙壁,屋顶,地面等消毒。或用5/100火碱,5/100 84消毒液,5/100福尔马林,1/100过氧乙酸消毒鸟舍及环境。常用药

保护鸟类:范文4篇

保护鸟类:范文4篇 保护鸟类范文一:鸟类数量越来越少了,这与人类是分不开的,很多人喜欢捕捉小鸟,把它们当宠物来饲养。有些人还让鸟类走上了餐桌,成为了人们可口的饭菜。人们在森林里乱砍乱伐,让小鸟失去了家园。这些都是使鸟类数量剧减的原因,我感到非常痛心。 现在自然界中的鸟类有9021种,估计有1000亿只。它们的食性复杂,生活方式多样,栖息在各种生态环境中,是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对人类利益而言,它们是整个动物界中益处较大而害处极小的类群。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主要以害虫为主,是非常有益的动物。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为保护鸟类做出一份贡献吧! 保护鸟类范文二: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蓝天白云之下,绿草如茵,茫茫无际。苍穹之下,常常此起彼伏地演奏着连音乐家都难以谱成的美妙乐曲,那就是鸟儿们高唱的情歌。百灵鸟从平地飞起时,往往边飞边鸣,由于飞得很高,人们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踪。 鸟儿们和草原一起经过几百万年的共同演化,获得了适于开阔草原生存的各种特征。它们一般在三月末开始配偶成对,在地面上鸣叫,并选择巢区。雌雄鸟双双飞舞,常常凌空直上,直插云霄,在几十米以上的天空悬飞停留。歌声中止,骤然垂直下落,

待接近地面时再向上飞起,又重新唱起歌来。 鸟的巢筑在地面草丛中或高大树木上,巢呈杯状。每窝产卵大多为2-5枚。它们的卵很好看,底色棕白,上面散缀淡褐色的斑点,接近钝端有一个暗褐色的圆圈。大约经过15天孵化,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7天后才睁开双眼,审视它们美丽的家园。 草原上的各种草籽、嫩叶、浆果以及昆虫为杂食性地面取食的鸟儿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物。鸟儿们繁殖的季节,正是昆虫大量繁衍的时候,以高能量的昆虫饲喂雏鸟,雏鸟就能快速成长,有些种类的亲鸟便可以进行第二次繁殖。 鸟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它们或快速飞行到远处取水,或以一定的生理生化特性减少对水的需求。冬季,鸟儿们大多集群生活,几十只甚至上百只为一群,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众多感官的功能,增加在恶劣环境下集体防御的能力。 鸟儿们既是森林的“歌手”,又是“舞蹈家”。它的歌不光是单个的音节,而是把许多音节,串连成章。它在歌唱时,又常常张开翅膀,跳起各种舞姿,仿佛蝴蝶在翩翩飞舞。不但以其美妙的歌喉,优美的舞姿,令人叹服的飞翔技巧美化了环境,也给人类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更以其自身的存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遗憾的是嘹亮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恶运。由于在北方,它是人们饲养的一种名贵的笼养鸟。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在鸟儿们的繁殖季节,潜入美丽的草原,不论雌雄,大量捕获幼鸟,运往外地销售。那些可怜的小鸟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大草原清新的空气和晶莹的晨露,就被关入牢笼,很多死于非命。

鸵鸟常见疾病的防治

禽流感 禽流感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A、B、C三型。A型流感病毒可见于人类,多种禽类,猪、马以及其他哺乳动物;B型和C型一般只见于人类。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两季发病多。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由于毒力不同,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禽流感。鸵鸟属于禽类,在防控不利的情况下,也会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也很高,特别是雏鸟。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患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鸵鸟,早期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离群,采食量减少或废绝,排带有绿色尿液,眼睑肿胀,有分泌物,呼吸困难。患鸟2天-3天后会死亡,特别是幼鸟,死亡率高达70%-80%。成年鸵鸟死亡率略低,有的成年鸵鸟经2周-3周病程,可以逐渐康复。 剖解可见肝、脾肿大、充血、易碎,表面有白色坏死斑点。慢性病例,肝呈深绿色,心包发炎,小肠严重出血,肾脏苍白肿胀,输尿管充满白绿色尿酸盐。许多有眼、鼻分泌物的病例,还会有纤维素性气管囊炎和黏液性鼻囊炎的病变。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剖解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但确诊有赖于病毒分离和鉴定。 防治禽流感属于病毒病,它在鸵鸟群中感染、传播、蔓延、流行也和新城疫在鸵鸟群中感染一样,必须具备三个互相相连的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鸵鸟。在防控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切断环节,杜绝病原的侵入、生存、繁殖和传播机会,增强鸵鸟的免疫能力。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患禽流感的鸵鸟、禽类以及禽流感病毒携带者如:人、其他动物、家禽、野鸟、水禽、迁徒鸟等进入鸵鸟养殖场。 加强卫生消毒制度。禽流感病毒是囊膜病毒,对诸多的去污剂、脂溶剂比较敏感,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死。该病毒不耐热,60℃加热10分钟,70℃加热数分钟即可丧失活性。直射阳光下40小时-48小时即可灭杀该病毒。 各种消毒剂都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灭杀病毒。常用的消毒剂选用与配制方法参照防控新城疫病消毒的做法。这里不再重复。 按程序进行传染病疫苗的免疫接种,增强鸵鸟特异性免疫能力,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最可靠、最有效的措施。 对已患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禽类(鸵鸟)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只能通过扑杀、焚烧和深埋来处理。禽流感因为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治疗只能是延误时间,造成疾病的扩散。按国家规定,一旦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该立即对本场以及周边直径3 公里以内的全部禽类扑杀、深埋,对相关地区、村庄、道路严格封锁消毒。 痘病 鸵鸟发生的痘病是由禽痘病毒或鸵鸟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急性传染病。病毒呈砖型或长方型,在患部的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的浆液中繁殖,以无毛或少毛的皮肤感染。如喙角、眼周边、翅膀下、肛门等处发生增生性突起,继而形成疣状结节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在口腔内、喉头、食道黏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的白喉样病变。在澳大利亚也曾发生过痘病。美国海岸各洲鸟类常见痘病。我国养鸽户发生过禽痘。

爱护鸟类倡议书

爱护鸟类倡议书 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临、高三县区,是我国鸟类迁徒三大通道之一,是众多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和中转地,区域内有鸟类1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灰鹤和省级保护动物大白鹭、灰雁等。 目前,特别是在大雪天和冰冻季节,鸟类食物极其短缺,觅食显得极为困难,不少鸟类因饥饿导致体能下降,严寒对它们生命的摧残,迫使体能弱小者在凄厉嚎叫声中惨死,食物的严重短缺,容易引发禽流感,进而导致病菌通过食物链在人畜之间传播,鸟类的种群数量减少,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破坏。 为确保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持我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给鸟类留下更多生存栖息地,同时给我们人类留下更多生存空间,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为此,我们倡议: 一、树立“呵护湿地,关爱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美好家园的理念; 二、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每人认捐“一元爱鸟粮”活动;

三、各乡镇、街道、部门负责,在全区干部职工中开展每人认捐“五元爱鸟粮”活动; 四、在全区各企业中积极开展“呵护湿地,关爱鸟类”公益事业认捐活动; 五、在其它社会团体和群众个人捐赠活动; 爱鸟热线:0936--5991660 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15年10月30日 爱护鸟类倡议书 [篇2] 鸟类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身边最常见到、关系最为密切的野生动物朋友。为保护野生鸟类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2011年“爱鸟周”活动来临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一、主动学习保护鸟类的科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保护鸟类光荣,破坏鸟类违法的理念,养成爱鸟护鸟的良好习惯。 二、积极行动起来,不伤害、不捕杀、不笼养野鸟,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从我做起,做一名文明、守法的公民。 三、各饲养、运输、餐饮企业不非法经营、贩运、加工、制作、销售野生鸟类及其制品,做一个绿色、环保、守法经营者。 四、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对野生鸟类资源保护、疫源

广东常见鸟类

大山雀 不用过多介绍,生命力适应能力超强的小小麻雀,无论是僻静的山村亦或喧嚣的城市总能见到它们成群的身影。虽然没有靓丽的羽翼,但每当它们闪现在令人窒息近乎死寂的都市压力角落时,总让人内心掠过丝丝生气,是的,它们也在这里........... 大山雀,应该算是小麻雀的近亲吧,黑白配长得很酷很时尚,就像披着黑色包头围巾,围巾垂落胸前只漏出白皙的脸颊,呵呵。奇怪的是它们和麻雀亲戚喜欢成群出游不一样,而是喜欢跟着其他同类的大部队,比如暗绿绣眼鸟,它们天生一定是很要好的朋友。

1、长尾缝叶莺 乡下很常见的一种灰褐色小不点,歌声比较单调,尾巴喜欢上扬,飞动时翅膀拍打还会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用什么词来形容一把好呢,活泼!想半天就这词放它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喜欢在菜地瓜棚钻上钻下觅食,然后在带刺的荆棘堆里筑巢,鸟巢非常漂亮,完全是编织业界的典范:外层用细草层层精细编织,并将周围生长的绿叶也缝贴在鸟巢表面,很是隐蔽,内部用棉絮羽毛铺垫,看着就安逸。选择在天然屏障里安居是智慧的表现,可惜的是它们却总喜欢选择在小路边相对容易暴露的荆棘堆所以每到繁殖季节,总能够看到拎着鸟巢兴奋飞奔的小孩,很是可惜。

2 暗绿绣眼鸟 绣眼儿看上去秀气,短尾巴,但一样是活泼喧闹,成群在树枝间敏捷地穿飞跳跃。在广州最常见到它们就是路边榕果成熟时,叽叽喳喳在上面扒的榕果满地都是,行人多有中招,当然鸿运当头时还不一定只是榕果哈哈,绣眼儿很会吃,除了小昆虫、小浆果等,它们还吃花蜜,最不厚道的是,还会到寻常百姓家偷吃腊肉,

3 鹊鸲 虽然也是黑白配,但鹊鸲在乡下名声并不好,原因吧可能有二,一为它总是神经兮兮的徘徊在乡下人工or天然的茅房周围,伺机而动,其二我想应该是其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吧,乡亲们留传下来鹊鸲的叫声是报忧不报喜的,每每听到它们乱起哄,上了年级的老者似乎都会面露菜色,好像马上马上就要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一般,可是在我们后辈耳中,圆润的鸣声还真是蛮赞的,欧洲的耶稣像上帝,中国的玉帝似如来,这应该都是思维意识创造的产物吧,你看为何相隔百里的广州街坊却视其为报喜鸟呢,还有就是鹊鸲喜欢在裂开的竹筒里面筑巢,很懂得利用资源很是聪明。

保护鸟类的倡议书范文

保护鸟类的倡议书范文 保护鸟类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那么你知道保护鸟类的倡议书范文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保护鸟类的倡议书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保护鸟类的倡议书范文篇1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翱翔蓝天的精灵,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野生动物。鸟类以它特有的鲜艳羽色、优雅动人的体态和婉转动听的鸣声,为人类带来了多彩的春天、欢乐的夏天、丰收的秋天和纯洁的冬天,赢得了人们由衷的喜爱。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自然和谐日趋受到关注和重视的今天,更应倍加爱护鸟类。 角尾乡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是候鸟越冬迁徙必经之地。每年途经角尾越冬的候鸟达数十万多只,倍受外界的广泛关注,素有雷州半岛候鸟天堂之美誉。故保护候鸟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鸟类保护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非法猎捕、出售、收购、加工、利用等捕杀鸟类资源行为还比较严重。为了有效保护鸟类资源,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一.主动学习保护鸟类的科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保护鸟类光荣,破坏鸟类违法的理念,养成爱

鸟护鸟的良好习惯。 二.从我做起,摒弃陋习,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劝诫亲朋好友不食用野鸟等野生动物,树立健康、科学的饮食观念和文明的生活风尚。 三.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不伤害、不笼养、不捕杀野生鸟类,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为其取食、饮水和隐蔽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非法出售、收购、加工、运输鸟类或其产品。 五.对伤害鸟类者主动劝说,发现乱捕滥猎、伤害、贩卖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及时检举和控告;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鸟类,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确保鸟类得到及时救护。 保护鸟类资源,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一个乡镇,同一个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鸟类资源,建设鸟语花香的绿色角尾而共同努力。共同谱写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美好动人篇章。 倡议人:xuexila xx年x月x日 保护鸟类的倡议书范文篇2 鸟类和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不可缺少

鸟类常见疾病

一、衣原体病 衣原体病是一种能由禽类传染给人的疾病,又称鸟疫、鹦鹉热。病原: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毒药如氯化苄烷铵碘酊溶液、70%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本病原对煤酚类化合物和石灰具有抵抗力。 流行病学: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鹦鹉、鸽子最具有易感性。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要注意自身的保护。 症状: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成年鹦鹉可康复,但长期带菌。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防治:要控制传染源。引进的新鸟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有条件的可做血清学检查。隔离观察2周后方可入群。病鸟粪便、垫料、羽毛要认真处理,笼具应严格消毒,消灭吸血昆虫,严防此病传播。可用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治疗,氯霉素有毒性,不能用。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加2 ~ 4克。这对隐性感染者效果不大。治疗应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数量少时应考虑淘汰病鸟。 二、新城疫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病原:该病由副粘液病毒属的病毒引起。此病毒对消毒药、日光及高温的抵抗力不强。2%的烧碱、1% ~ 2%的甲醛、1% ~ 2%的来苏尔等消毒剂均可于20分钟内将其杀死。在夏季,阳光直晒下约半小时死亡。加热至70℃经2分钟死亡。在舍内,30℃~ 32℃能存活3周至1个月。 流行病学:家禽易感此病,野生鸟和观赏鸟也易感染此病。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鸟,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都能传染。除经口传染外,带毒的飞沫、尘埃可进入呼吸道而传染。病毒也可以经过眼结膜、泄殖腔和皮肤进入鸟体内。 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 ~ 5天。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的幼鸟。急性型,病鸟食欲减退,垂头缩颈,翅滂下垂,状似昏睡,咳嗽,呼吸困难,有粘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鸣叫异常,口角流出多量粘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的病鸟还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极高。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久后逐渐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站立不稳,头颈向一侧扭转,动作失调,反复发作,最终瘫痪,病死率低。 防治:严格饲料管理,保证供给全价饲料。新买入的鸟必须隔离观察2周。 病鸟用过的笼具、用具、水罐和食罐要彻底清洗、消毒。发病鸟要与其他健康鸟隔离治疗,认真处理死鸟。 预防的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种。饲料中适量加入些抗生素、维生素A等,避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饲喂笼养鸟繁殖预混料和“鸟乐”4号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法氏囊病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腹泻、寒颤、极度虚弱、法氏囊和肾脏病变。病原:本病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呼

爱护鸟类的倡议书

爱护鸟类的倡议书 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 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 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以下是2篇关于爱护鸟类的倡议书,供大家参 考! 爱护鸟类的倡议书一 以团结之心,围绕大局促和谐。争做“成长表率”,带动周围同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和校纪校规,自觉抵制非法行为;带动周围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教育活动;主动关心关注学院舆情动态,及时 发现并汇报违反学校安全稳定规定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发挥党员在我院安全教育工作中的 引领、示范作用。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兴则中国行!身为21世纪新青年,我们在缅怀 先烈,铭记苦难的同时,应知耻而后勇,立志于心、发奋于行。并要高瞻远瞩,以新的眼 光看世界,为国家的繁荣与富强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深念国耻,发奋图强,以自己的 拳拳之心、赤诚之志,为伟大的祖国书写绚烂的篇章!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________班的________,也是与杭州市爱鸟小使者。鸟是自然界的 精灵,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爱鸟、护鸟是少先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次,我特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 1、主动学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知识,遵守野生动物的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宣传 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预防禽流感; 2、多植树、种草、养花,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为它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3、不伤害、不捕杀、不笼养野鸟等野生动物; 4、对伤害野生动物的人主动劝说,发现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要及时向有 关部门举报; 5、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并劝诫亲朋好友不食用野生动物; 6、遇到受伤、生病的野生动物要及时与相关动物保护部门进行联系,进行救治放生。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保护鸟类的小卫士,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的 爱心,保护生态,呵护生命,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倡议人:

笼鸟常见病的防治

笼鸟常见病得防治 笼鸟体小质弱,对自然恶劣环境得抵抗力极弱。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生生活在人为得小天地里,食物、水及所需要得一切完全由人控制,粪便及其它排泄物均在笼子里,加上笼子狭小,限制了鸟得运动。因此,笼养鸟抗病力弱,很容易发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就易死亡。 为了及时了解鸟得健康情况,每天早晚都要观察鸟得精神状态,羽毛光泽,采集情况,饮水量,粪便得粘稠度、粪便得色泽及气味,笼了所在空间得温度变化等。 无论就是刚刚从野外捕捉得鸟或从一个饲养地转到另一个饲养地得鸟,一守要与原有得鸟分开饲养管理至少一个月,以免将可能带有得病传染给原有得鸟。新来得鸟所用笼子、食缸(盆)、水缸(盆)、垫料,栖木等,都应经过严格得消毒,以免互相传染疾病。 “预防为主“就是防治笼鸟疾病最根本得方针。鸟类得代谢机能旺盛,生长期短,繁殖力强,个体小,体温高,一般体温在38℃以上。所以笼养鸟对细菌、病毒、真菌及其它微生物抵抗力很弱,这就是小鸟患病后疾病发展迅速得原因。此外,如果饲养管理不当,笼鸟也会发生营养不良及其它疾病。总之,加强饲养管理,无病防病,有病早治,就能有效地减少笼鸟得死亡。 (一)笼鸟得常见病 1.营养病 (1)维生素A缺乏症 病因:饲料单调,饲料搭配不合理,缺乏维生素A。 症状:生长迟滞,羽毛松乱,运动失调,严重病全然不顾出现脑软化共济失调。一般症状就是眼睛、鼻子发炎,眼睑肿胀,眼睑有豆腐渣样得脓性分泌物,用镊子剥离出来。有得鸟则患干眼病,或者一侧眼球下陷,但眼球没有被破坏,还有视力。严重时角膜穿孔,眼房液外流引起失明。 防治:1)注射或口服维生素A制剂,供给鱼肝油或维生素A含量较高得饲料;2)常于笼内置放富含维生素A得胡萝卜、番茄供鸟啄食,也可将上述蔬果得汗拌饲料供食。 (2)维生素D缺乏症 病因:1)食物缺乏维生素D;2)光照不足。 症状:病鸟表现生乇育不良,羽毛粗乱,脚腿无力,鸟喙、爪变软或弯曲。不喜活动,常常蹲伏休息。成年雌鸟患此病症后,产蛋壳薄甚至软壳,每窝产蛋数也锐减。 防治:1)喂服鱼肝没,适量得补充鱼粉或骨粉、贝类壳粉;2)笼鸟在饲养过程中,应经常到室外晒太阳,尤其在冬季更为重要但夏季当心中暑。 (3)维生素E缺乏症 病因:食物存放时间长或已发生霉变,导致饲料中所含维生素E不足。 症状:雏鸟发育不良,成年雌鸟产蛋数量降低,胚胎发育受阻,胚胎早期死亡等。有得种类得鸟会发生营养不良得脑软化症,有得跗关节肿大,造成跛行。 防治:1)注射或口服维生素E;2)平时常供给天然新鲜饲料,台麦胚或其它谷类胚芽,或某些青饲料;3)喂给得食物一定要新鲜优质。 (4)钙与磷缺乏症 病因:饲料单调,饲料搭配不合理,缺乏钙与磷。 症状病鸟骨骼易碎与易折,雏鸟出现佝偻病与成鸟出现软骨病,、。成年雌鸟产软壳蛋,影响繁殖。 防治:雏鸟饲料中加进可溶性钙质,如钙片、葡萄酸钙;成鸟饲料加进骨粉、于粉或贝类壳粉,以满足鸟对钙、磷得需要。 2.普通病

关于爱护鸟的重要性作文保护鸟类,人人有责

关于爱护鸟的重要性作文保护鸟类, 人人有责 环保作文鸟儿是自由自在的森林精灵,种类多而广,分布在地球各处,鸟的家族十分庞大,各种各样。有水中“凌波仙子”,又在陆地上生活的,有生活在湿地的。品种多的数不胜数,若亲眼看到也会眼花缭乱。可是人类伤害鸟类的事在今日已是“家常便饭”,鸟儿一只一只地减少,甚至许多品种已濒临灭绝或灭绝了,都是人类干的好事,但人类却不以为然,许多人不知道,鸟类的消失将最终导致人类的灭亡。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可我若来解释一番,想想也就没那么复杂了。如果鸟儿一只也不剩的话,会是什么后果呢?鸟儿灭亡了,害虫就没了天敌,开始大肆食用农民的庄稼,庄稼因害虫泛滥而不能收获,人们就没有蔬菜吃了,没有了平日的蔬菜,你认为人类还可以生存吗? 可人类不但不在乎,还伤害鸟儿,弱小的鸟儿在森林里出现的时光越来越少,餐桌上的鸟却越来越多。人类把肥美的鸟儿毫不可惜地用枪或弹弓射

下来,鸟儿痛苦地呻吟,在天空低旋后,坠落到地上,抽搐着,已没有知觉,可人们却笑了,阴险地笑,进行非法买卖后,鸟儿最终成为人们的盘中之餐。人类把羽毛五彩缤纷的鸟儿也射杀了,若没肉就把羽毛拔光,将羽毛做成扇子或是装饰品进行贩卖。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但没那么严重,可他们对待鸟类也很不友善。 鸟类是人们的好朋友,对人们的好处也不少。例如小鸟的歌声清脆,悦耳,让人听了就身心舒畅,鸟的歌声可以缓解人的紧张心理。还有小鸟会捉害虫等······都给人们带来好处,可爱的小鸟为大自然增添了一份生机。 若世界上没有鸟类,森林将失去生机;若世界上没有鸟类,人类听不到悦耳的歌声;若世界上没有鸟类,害虫将在地球泛滥。我郑重向世界呼吁,保护鸟类,人人有责。 环保作文鸟儿是自由自在的森林精灵,种类多而广,分布在地球各处,鸟的家族十分庞大,各种各样。有水中“凌波仙子”,又在陆地上生活的,有

爱护小鸟标语

22、相依天地间,人鸟同家园,天天爱鸟日,共享大自然。 23、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谐共享天地情。 24、哥爱的不是鸟,是自己。 25、请您爱护绿色,绿是生命之源。 26、人给鸟安乐,鸟让人快乐;人与鸟多亲,鸟与人多近;人予鸟爱心,鸟让人开心。 27、珍惜环境,爽心枝头绿;爱护自然,悦耳翠鸟鸣。 28、森林是地球之肺,鸟类为树木之医。 29、人爱鸟如命,无怨无悔;鸟依人如伴,有情有意。横批:只羡鸳鸯不羡仙。 30、鸟儿的歌声是大自然最动听的声音,让这声音永远回荡在我们耳边。 31、鸟有爱的翅膀,人有爱的怀抱,怀抱可以容纳痛苦,翅膀可以传递福音。 32、全社会都来保护鸟类,都来保护野生动物。 33、保护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 34、人给鸟爱心,鸟让人开心,人鸟和谐多。 35、人与鸟鸟飞苗壮景色美,绿叶花红使人醉。江南江北好风光,有鸟相伴人无悔。 36、鸟和人,相依存,同住地球村。有绿荫,有白云,生命很清新。 37、爱鸟护鸟不分你我他,良德善举益大家。 38、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39、栽下一片树林,收获万千鸟声。 40、没有鸟,春天会单调;没有鸟,自然会萧条。

41、你给鸟一份爱心,鸟让你一生开心。 42、插上“爱”的翅膀,鸟儿会飞得更高、更远。 43、没有飞鸟,天空被“干净”地污染了,不要把天空变成我们头顶的沙漠。 44、给鸟儿一方乐土,给人类一个未来。 45、护鸟儿倾真情,功耀当代。爱自然扬善举,利益千秋。横批:爱鸟护鸟。 46、鸟鸣鸟飞,湿地森林皆增彩;人护人爱,苍穹碧海尽生辉——和谐家园。 47、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 48、一张网,泯灭人的良知;一把米,喂养鸟的美丽。 49、关爱鸟类,保护家园。关注候鸟,保护家园。 50、人类的“视”界有鸟,生命的世界有爱。 51、给鸟类一点爱,人类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美妙的天籁。 52、爱鸟始于心,护鸟在于行。 53、鸟儿的鸣叫是鸟类给大自然最美的音乐。 54、因为鸟,我们懂得了飞翔;因为鸟,我们制造了飞机;因为鸟,我们还将怎样? 55、欲观好花莫折枝,欲玩珍禽勿笼囚。 56、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关爱大自然的精灵。 57、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 58、让我们倾听大自然最美的旋律,鸟儿的歌声。 59、爱花之人不摘花,爱鸟之人不养鸟。 60、芳草依依,大家怜惜。

常见的画眉鸟疾病及防治

常见的画眉鸟疾病及防治 1、画眉感冒的表现是什么? 画眉感冒之后,其表现主要是:身体冰冷,羽毛蓬松;精神不振,不爱洗澡;呼吸急促,不爱鸣叫;鼻孔阻塞,呼吸困难。因此,常见它张口呼吸,甚至打喷嗖。严重的还会声音沙哑甚至浴后发抖。如果不及时治疗或久治不愈,易转化为肺炎。 2、怎样防治画眉感冒? 画眉和人一样,弄得不好就会引起感冒。感冒的画眉有可能转 化为肺炎。得肺炎的画眉死亡率较高。防止画眉感冒的办法主要是: (1)寒冷的天气要适当减少洗浴的次数和时间。洗完后要想法让 它把羽毛晾干。 (2)下雨把画眉打湿后和画眉洗澡后,要想办法让它把羽毛晒干 或晾干,然后再放回原地。 (3)运输途中,要把笼衣盖好,以免受到寒风的侵袭。 (4)晚上不要把鸟挂在室外或阳台上空,同时要把笼衣盖好。 (5)冬天要把鸟放在防风箱中或避风温暖的地方静养。同时,天 气很冷时,不要上山去遛鸟。 3、画眉感冒怎样办? (1)及时给它喂些药物。如在饮水中加入长效磺胶(每百毫升水加入一片〉,每天换水两次。 (2)将患鸟放入防风箱内或避风保暖的地方静养,免其再受到寒 冷空气的侵袭。- (3)加强营养,在其饲料中增加蛋白质及脂肪性的含量,促使其 康复。 (4)如果鸟的鼻孔有粘液阻塞不通,就用棉签沾少许酒精轻轻将 其擦去,使之呼吸畅通。 (5)暂时停止或减少洗浴。等感冒有明显好转后再恢复正常洗浴。 5、画眉声音沙哑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画眉声音沙哑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是: (1)因感冒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声音,沙哑。 (2)因患肺炎而引起的比较长时间的声音沙哑。 (3)因误食了尖利或带刺之物,使喉部受伤而造成的可以医治和 不可医治的声音沙哑。

精选-玄凤鹦鹉的常见病有哪些

玄凤鹦鹉的常见病有哪些 鹦鹉热 病原: 鹦鹉热(衣原体病、鸟疫)的病原是一种衣原体,能感染包括家禽在内的190多种鸟类,也能感染人。 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拒食,下痢,早期粪便呈水样,颜色为绿色或灰色,中期粪便量减少,粘稠,呈黑色或绿色,常污染羽毛;到后期粪便为大量水样。有的眼鼻发炎,流出水样或脓状分泌物,呼吸困难,呼吸音粗,发出“咯咯”声;常蹲着不动,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治疗: 已经确诊为鹦鹉热的病鸟应淘汰,连同鸟的排泄物一起深埋或焚烧掉,以免传染给健康鸟和人。 ②对笼具、食水具进行严格消毒。 对于特别珍贵的鸟可以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用药物进行治疗,方法是按照以下浓度拌料:四环素0.02-0.04%或土霉素0.05-0.1%或金霉素0.02-0.06%,拌料一定要均匀,连用30天。预防: ①防止衣原体传入,引进新鸟时要先隔离饲养至少3个月。 ②发生衣原体病时要采取果断措施,淘汰病鸟,对笼具、食水具和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和消 毒。如果 脱羽螨 症状:脱羽螨主要寄生在鸟的背部、腹部、臀部和翅的有羽毛区域,少见于头部和颈部。在羽毛的基部打洞,对局部形成强烈的刺激,造成鸟不断啄羽毛,引起脱毛。 治疗:用20%杀灭菊酯乳油剂2000倍稀释,对病鸟进行药浴,第一次药浴后7天再药浴一次。感染量少时可以手或镊子直接取下。 症状:羽虱是无翅昆虫,寄生于各种鸟类。感染羽虱时鸟烦躁不安,啄羽毛造成羽毛脱落,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和贫血,消瘦。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治疗: ①敌百虫用双层纱布包裹0.5%敌百虫在鸟身上撒布,边撒边搓鸟的羽毛。 ②溴氢菊酯市售的浓度是2.5%,将其加入滑石粉配成3%,按同样的方法在鸟身上撒 布。

保护小鸟倡议书

保护小鸟倡议书 小鸟是人类的朋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保护小鸟倡议书,希望对你有帮助。 保护小鸟倡议书一你们好! 春天来了,报春的杜鹃唤醒了沉睡的生灵,南飞的大雁捎来了春天的消息,鸟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好朋友,是自由与生命的象征。因为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了鸟儿,才有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有了鸟儿,才有更美丽的蓝天,更和谐的生态。人类离不开鸟儿,保护鸟儿就是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己。爱鸟、护鸟是少先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我们六(1)班特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希望大家都加入到我们爱鸟护鸟的行列中来。 一、主动学习鸟类保护知识,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宣传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 二、多植树、种草、养花,保护鸟类的自然栖息地,为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三、不伤害、不捕杀野鸟,不掏鸟窝,不拾鸟蛋,不把鸟儿当作自己手中的玩偶; 四、对伤害鸟类者主动劝说,发现捕杀、贩卖鸟类的不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五、提倡观鸟,反对关鸟,不笼养野生鸟类。只有这样,

才能在自然中与鸟一起共享自然的美丽; 六、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并劝诫亲朋不食用野生动物; 七、捡到受伤、生病的小鸟要及时进行救治,并放飞。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保护鸟类的小卫士,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的爱心,保护生态,呵护生命,通过自己的小手,化为千千万万的大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共同营造一个温暖的小巢,让鸟儿自由地飞翔,甜美地休憩,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保护小鸟倡议书二青少年朋友们: 春天,燕子飞回来了,许多鸟儿都来我们延庆安家了,他们开始筑巢,准备抚育鸟宝宝。还有些鸟儿准备去离我们更远的北方安家,它们有的要在这里歇歇脚,有的只是匆匆而过。但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他们美丽鲜艳的羽毛、宛转动人的鸣声为我们增添了很多光彩,是它们,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然而,总有些人为了个人的私欲,在鸟儿迁飞的途中张开无情的大,残酷地将它们杀害。有些人无视国家法律乱砍盗伐、乱占林地,破坏了鸟儿的家。为了让人们都来关心、爱护我们的朋友——鸟儿,为了给它们创造一个安乐、祥和的家,我们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们倡议: 1、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护鸟儿的生存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

常见鸟类简介

麻雀又名家雀、琉麻雀。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也广布于欧亚大陆,是一种最常见的雀类。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 2.鸽子 一种善于飞行的鸟,品种很多,羽毛的 颜色也多,主要以谷类为食。由于鸽子具有 本能的爱巢欲,归巢性强,同时鸽子又有野 外觅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类所认识,于 是人们就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鸽子作为 家禽饲养。人们利用鸽子有较强的飞翔力和 归巢能力等特性,培养出不同品种的信鸽。 3.喜鹊 喜鹊体形很大,羽毛大部为黑色,肩腹 部为白色。喜鹊多生活在人类聚居地区,喜 食谷物、昆虫,一般3月筑巢,巢筑好后开 始产卵,每窝产卵5-8枚。喜鹊肉可入药。 喜鹊叫声婉转,在中国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 的象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及画鹊兆 喜的风俗在民间都颇为流行。体形特点是 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 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 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虹膜是褐色的;嘴是黑色;脚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体长435~460毫米。雌雄羽色相似。幼鸟羽色似成鸟,但黑羽部分染有褐色,金属光泽也不显著。

家燕为燕科燕属的鸟类。喙短而 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 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 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 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 一后。主要特点是上体发蓝黑色, 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体态 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象 镰刀,尾分叉象剪子。飞行迅速如 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 速变换方向。常可见到它们成对地 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的树 枝上,在电杆和电线上,也常结队 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飞行时张着嘴捕食蝇、蚊等各种昆虫。鸣声尖锐而短促。 5.鹦鹉 鹦鹉大多色彩绚丽,音域高 亢,那独具特色的钩喙使人们很 容易识别这些美丽的鸟儿。它们 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栖 息在林中树枝上,自筑巢或以树 洞为巢,食浆果、坚果、种子、 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鹦鹉, 这种生活在稀木灌丛中的鸟儿体 形大,羽毛丰厚,独具一付又长 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 食性外还喜食昆虫、螃蟹、腐肉。 6.画眉 画眉是中国常见的鸣禽。鸣声洪亮,婉 转动听,并能仿效多种鸟的叫声。还会学人 话,猫狗叫,笛声等各种声音。性机敏好斗。 是一种普遍性留鸟。主要生长在中国的江 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 陕西等地,台湾地区也有,但外表略有不同。 为广州市市鸟。该鸟为普遍性留鸟,主要栖 息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山丘的浓密灌木 林中,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画眉性格隐匿、胆小,领域性极强,雄鸟性凶好斗。平时只有在秋季才会三五成群的出现,叫声明亮悦耳,为鸣鸟中之佼佼者,常被捕捉饲养而成为笼鸟。

鸟类各种常见疾病

鸟类各种常见疾病,症状,传播,预防,治疗及用药方法 一、衣原体病 衣原体病是一种能由禽类传染给人的疾病,又称鸟疫、鹦鹉热。病原: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毒药如氯化苄烷铵碘酊溶液、70%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本病原对煤酚类化合物和石灰具有抵抗力。 流行病学: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鹦鹉、鸽子最具有易感性。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要注意自身的保护。 症状: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成年鹦鹉可康复,但长期带菌。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防治:要控制传染源。引进的新鸟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有条件的可做血清学检查。隔离观察2周后方可入群。病鸟粪便、垫料、羽毛要认真处理,笼具应严格消毒,消灭吸血昆虫,严防此病传播。可用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治疗,氯霉素有毒性,不能用。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加2 ~ 4克。这对隐性感染者效果不大。治疗应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数量少时应考虑淘汰病鸟。 二、新城疫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病原:该病由副粘液病毒属的病毒引起。此病毒对消毒药、日光及高温的抵抗力不强。2%的烧碱、1% ~ 2%的甲醛、1% ~ 2%的来苏尔等消毒剂均可于20分钟内将其杀死。在夏季,阳光直晒下约半小时死亡。加热至70℃经2分钟死亡。在舍内,30℃~ 32℃能存活3周至1个月。 流行病学:家禽易感此病,野生鸟和观赏鸟也易感染此病。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鸟,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都能传染。除经口传染外,带毒的飞沫、尘埃可进入呼吸道而传染。病毒也可以经过眼结膜、泄殖腔和皮肤进入鸟体内。 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 ~ 5天。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的幼鸟。急性型,病鸟食欲减退,垂头缩颈,翅滂下垂,状似昏睡,咳嗽,呼吸困难,有粘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鸣叫异常,口角流出多量粘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的病鸟还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极高。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久后逐渐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站立不稳,头颈向一侧扭转,动作失调,反复发作,最终瘫痪,病死率低。防治:严格饲料管理,保证供给全价饲料。新买入的鸟必须隔离观察2周。 病鸟用过的笼具、用具、水罐和食罐要彻底清洗、消毒。发病鸟要与其他健康鸟隔离治疗,认真处理死鸟。 预防的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种。饲料中适量加入些抗生素、维生素A等,避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饲喂笼养鸟繁殖预混料和“鸟乐”4号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法氏囊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