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博-学位论文S-格式模板范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博-学位论文S-格式模板范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博-学位论文S-格式模板范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博-学位论文S-格式模板范文

最新整理广西中医药大学药理学题库答案讲解学习

一、简答 1.简述阿托品的临床用途? 答:内脏绞痛;全身麻醉前给药;虹膜睫状体炎;验光;眼底检查;缓慢型心率失常;感染性休克;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2.简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答: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心率增加,传导加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较大剂量轻度兴奋延脑和大脑,中毒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3.请比较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眼的作用和用途? 答:(1)阿托品 作用:散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用途:虹膜睫状体炎,散瞳检查眼底,验光配镜。 (2)毛果芸香碱 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浮挛。 用途: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与阿托品交替应用) 4.拟胆碱药和胆碱受体阻断药分几类?请各列举一个代表药。 答:拟胆碱药: M、N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N受体激动药(烟碱);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 胆碱受体阻断药: M1、M2受体阻断药(阿托品);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M2受体阻断药(戈拉碘铵);NN受体阻断药(六甲双铵);NM受体阻断药(琥珀胆碱)。 5.为什么过敏性休克宜首先肾上腺素? 答:过敏性休克时血管通透性升高,引发血压下降,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肾上腺素通过激动α、β受体,既可收缩血管,兴奋心脏,升高血压;又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过敏介质释放,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从而缓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因此,治疗过敏性休克宜首选肾上腺素。 6.简述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答:分为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 7.阿司匹林和氯丙嗪的对比。 答:阿司匹林:抑制下丘脑PG合成,使发热体温降至正常,只影响散热,应用于感冒发热。 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随环境改变,能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影响产热和散热过程。应用于人工冬眠及低温麻醉。 8.镇痛药(吗啡)和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对比。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通知 根据《浙江中医药大学关于做好2016硕士调剂、复试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院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经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现确定我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办法如下。 一、复试及录取工作原则 1.坚持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在保证人才培 养质量的前提下,考虑对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尊重考生的意愿,同时还应兼顾国家需求和学科建设工作的需要,同时考虑各学科导师队伍情况。 2.复试工作要做到全面考察,有所侧重,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衡量的基础上,突出 对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应积极采用综合性、多元化的考核办法,使复试有利于对创新人才和科研能力突出人才的选拔。复试过程要政策透明、程序规范、操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要提高服务意识,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二、录取规模 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招生规模进行录取。 三、复试工作的组织、指导及督察 1.学院根据本办法要求组成复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分管副院长、 纪检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共同组成;分管研究生教育的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实行组长责任制,全面负责本院复试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并负责组织、指导及协调本院的复试工作。 2.学院根据情况按二级学科组成若干个复试专家组,复试小组专家一般不少于5人 (其中具有本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者不少于3人),复试小组成员需由办事公正且没有直系亲属报考本院的教师担任。 3.学院复试领导小组和二级学科复试专家组名单、联系电话等上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备案。 4.所有拟录取的考生均应通过复试(已经复试过的免试推荐生不再重复进行)。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病理学》复习重点浙江中医药

第一章疾病概论 健康: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条件下,稳态破坏而发生的损伤和抗损伤的异常生命活动。 病理过程:在不同疾病中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功能代谢的综合过程。 病理状态:发展缓慢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为病理过程的后果。 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分类: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机体必须物质缺乏/过多、遗传性、先天性、免疫性、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诱因:在疾病条件中加强病因作用并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损伤/抗损伤、因果关系、局部/整体关系 疾病发生发展基本机制:神经、体液、细胞、分子 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时期、转归期 脑死亡标准:自主呼气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瞳孔放大、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管灌流停止 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人体病理学研究(ABC):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常用)、3细胞学检查 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病理观察方法: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 分子病:由于DNA遗传物质改变,使蛋白质结构和数量异常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修复 细胞适应的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子的刺激而存过的过程。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硬。 【生理性(代偿性、功能性)、病理性原因:营养不良、压迫、废用、神经、内分泌】 1心脏:心壁变薄,心尖锐,冠状动脉弯曲明显 2大脑:脑沟深,脑回窄平 3脂褐素:在萎缩心肌及肝细胞核两端或周围存在的未被自噬泡分解的富含磷脂的褐色颗粒肥大: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增生: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受刺激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 1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 2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化生肠上皮 3骨组织化生: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 损伤:细胞、组织、器官不能耐受内外环境中的有害因子的刺激。 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导致细胞质、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由于缺氧、感染、中毒,胞质水分增多体积增加。 ·颗粒变性:细胞弥漫性肿胀,胞质可见细小红染颗粒 ·气球样变:重度水肿的胞质淡染、清亮,常见于肝 2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锇酸——黑色,苏丹Ⅳ——橘红色) ·肝脂肪变:(脂肪变)胞质空泡、空泡边缘整齐、胞核推向一侧 ·虎斑心:脂肪变的心肌,与未脂肪变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似虎斑 3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细动脉壁或胞内,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结缔组织:灰白色、均质半透明、坚韧的索状、片状 ·细动脉壁:均质红染蛋白质蓄积,血管壁增厚变硬,内膜基质增多 ·胞内:肾小管上皮细胞、浆细胞、酒精肝病干细胞的Mallory小体 4黏液性样变:间质出现黏液蓄积 5病理性钙化:骨、牙以外的组织有固体性钙盐的沉积(磷酸钙、碳酸钙),肉眼白色块状颗粒,HE染色成蓝色颗粒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博士入学考试拟准考考生名单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博士入学考试拟准考考生名单 序号姓名考试科目 外国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001王开龙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02龙利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 003张炳武英语分析化学中药化学 004时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温病学 005田中心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06陈乞英语伤寒论中医内科学 007赵磊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08陈茂华英语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 009刘冲英语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 010赵亮英语解剖学中医骨伤科学 011韩瑞婷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12张希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13王明刚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14徐菁英语分析化学中药药理学 015徐克菲英语金匮要略中医儿科学 016严飞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17连利军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18张瑞峰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19周静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20王旭英语分析化学中药鉴定学 021贺文煜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22罗接红英语伤寒论中医儿科学 023杨瑞华英语中医基础理论温病学 024刘建军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25汪志忠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26岳公雷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27吴智英语金匮要略中西医结合儿科学028刘若兰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29江菊红英语分析化学中药鉴定学 030王旭洋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31刘静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 032汪珺英语伤寒论伤寒论 033张麟英语解剖学中医骨伤科学 034孟鹏飞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35谭凌菁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36周贤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 037李思成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子任务4实施方案—浙江中医药大学—发酵法制备N乙酰氨基葡萄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子任务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基于海洋微生物发酵的新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子任务名称:发酵法制备N-乙酰氨基葡萄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任务编号: 2-4 项目承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项目子任务承担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国家海洋局

二○一四年八月

项目子任务信息表 项目名称基于海洋微生物发酵的新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2 子任务名称发酵法制备N-乙酰氨基葡萄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任务编号2-4 子任务承担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文路548号浙江中医药大学邮政编码310053 联系人 姓名程汝滨处(室)药学院职务副研究员 联系电话 5 传真 6 手机 电子信箱 项目起始时间项目完成时间实施年限4年 项目子任务 经费预算 196万元 财政拨款196万元 其他财政拨款万元 单位自有货币资金万元 其他资金万元子任务负责人 姓名程汝滨出生日期 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性别男 职称副研究员专业海洋药物 所在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身份证号码372328X 手机号码 办公电话 5 参加人数11人。其中: 高级 3 人,中级 2 人,初级人,其他 6 人; 博士6 人,硕士 5 人,学士人,其他人。 累计工作时间242人月 研究类型 □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 ■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创新类型□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预期成果与应用类型■形成专利□形成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形成实用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局部试点示范 □业务化运行□较大范围推广应用□研究报告□形成海洋开发与管理应用理论或公益技术□论文论著 研究内容(200字以内)建立稳定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相关基因的异源表达和功能评价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挖掘潜在的高效氨基葡萄糖合成酶和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基因;通过微生物遗传育种的方法,获得高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发酵生产菌株;在此基础上优化培养基组成、发酵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建立微生物发酵法生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新工艺,在100L级的发酵罐中进行中试研究;以多种提取技术相结合,建立高效快速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提取和纯化技术。 考核指标(200字以内)1.从海洋生物中克隆获得高效N-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相关功能基因 2-3个; 2.通过微生物遗传育种改良技术,获得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高产菌株 4株以上; 3.获得100L级N-乙酰氨基葡萄糖发酵中试工艺技术,5d培养获得N- 乙酰氨基葡萄糖30g/L以上; 4.建立稳定高效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技术,提取率 达到90%以上; 5.获得纯度90%以上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样品2kg; 6.申请发明专利2项。

中医药大学_药理学重点整理完整版

一、序言 药物: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 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新药研究过程: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调研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离子障:分子型的药物可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生物膜的一侧,称为离子障 意义: 首过消除:药物通过胃肠壁和肝脏时可被代谢、失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以口服途径给药最为常见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对药物的影响:药理活性暂时消失,不能跨膜转运 药物与血浆结合特点:可逆性、非特异性、差异性、饱和性、竞争性 体内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总称,又叫药物的处置 消除:代谢和排泄的总称,是药物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 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通过胆汁排入小肠,在小肠被水解,部分药物可被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肝药酶:存在肝细胞内质网中,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主要是C色素P450 酶诱导剂(酶促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利福平 酶抑制剂(酶抑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减少或活性减弱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异烟肼 酶促剂意义:使药物代谢加速,药效降低,常需增加剂量才能维持疗效。一旦停用药酶诱导剂,可是同服的药物浓度过高,药效增强,甚至中毒,是停药敏化现象的原因之一;还可加速自身代谢,是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 之一;利用药酶诱导剂的酶促作用,可诱导新生儿肝药酶活性,促进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经胆汁排出,用于预防新生儿脑核性黄疸 一级与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差别: 一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 数学模式等比1000→500→250 等差1000→900→800 发生条件给药量小于机体的消除能力给药量大于机体的消能力 半衰期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不恒定,与血药浓度有关 时量曲线曲线直线 对数时量曲线直线曲线 量效关系增加药物的剂量增加药物的剂量 药物作用时间呈低比例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呈超比例延长 曲线下面积AUC:药物时-量曲线下的面积,AUC大小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应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意义:确定给药时间;估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所需时间;估计停药后药物体内消除所需时间;按半衰期时间的长短对药物分类;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按血浆药物浓度C来计算进入体内药物总量A应占有的血浆容积,其计算式为Vd=A/C,Vd值大说明药物分布广泛 生物利用度:经肝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占给药量D的百分率F,F=A/D×100% 清除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内含药物被清除 三、药物效应动力学 局部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全身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后,分布到全身各部发生的作用 直接作用:药物对机体先产生的作用

2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二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二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 1. 肺出血性梗死形成的重要条件除了肺动脉的阻塞以外,还需有:[1分] A.肺纤维化 B.严重肺淤血 C.结核浸润 D.肺气肿 E.肺出血 * 2. 有关心肌梗死的病变,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1分] A.病变属贫血性梗死 B.病变呈灰黄色、干燥、失去正常光泽,周围有充血、出血带 C.病灶呈楔形,尖端对着心尖 D.病灶内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E.病灶周围有中性白细胞浸润 * 3. 细胞水肿主要发生的器官为:[1分] A.肝、肾、脾 B.心、肝、胃 C.心、肝、肾 D.心、肺、肾 E.肺、脾、肾 * 4. 下列哪一个是延续性血栓形成的顺序?[1分] A.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 B.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 C.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 D.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 E.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 * 5. 细胞水肿的器官光镜下病变特点是:[1分] A.细胞肿大,胞浆内红染玻璃滴 B.细胞肿大,胞浆呈粉红染颗粒状 C.细胞肿大,胞浆内大量脂褐素颗粒 D.胞核肿大,核内有大量粉红染颗粒 E.细胞肿大,胞浆内有大量空泡形成 * 6. 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1分] A.肺 B.四肢 C.心肌 D.肠道 E.子宫 * 7. 肝脂肪变性时,肉眼观察主要病变是:[1分] A.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色白质硬,有油腻感 B.体积增大,重量正常,白色质软,有油腻感 C.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红色质硬,有油腻感 D.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钝,色黄有油腻感 E.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黄色质软,有油腻感 * 8. 潜水员如果过快地从海底上升到地面容易发生:[1分] A.肺不张 B.脂肪栓塞 C.血栓栓塞 D.气体栓塞 E.肺水肿 * 9. 萎缩的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1分] A.实质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减少,胞核缩小 B.实质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减少,胞核基本正常 C.实质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减少,胞核增大 D.实质细胞体积正常,胞浆正常,胞核缩小 E.实质细胞体积正常,胞浆正常,胞核增小 * 10. 下列哪一项不是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1分] A.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B.肺泡壁增厚 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D.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E.肺内支气管扩张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科下学期期末药理学 - 复习题及答案

《药理学》考前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36题) 1、控制癫痫复杂部分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B】 A、苯巴比妥 B、卡马西平 C、丙戊酸钠 D、硝西泮 E、苯妥英钠 2、关于苯二氮卓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E】 A、是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 B、治疗焦虑症有效 C、可用于小儿高热惊厥 D、可用于心脏电复律前给药 E、长期用药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3、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D】 A、苯妥英钠 B、扑米酮 C、哌替啶 D、卡马西平 E、阿司匹林 4、对癫痫小发作疗效最好的药物是【A】 A、乙琥胺 B、卡马西平 C、丙戊酸钠 D、地西泮 E、扑米酮 5、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D】 A、苯妥英钠 B、苯巴比妥钠 C、硫喷妥钠 D、地西泮 E、水合氯醛 6、一临产孕妇,突感头痛,恶心,相继发生抽搐,查血压为22.0/14.6K P A,下肢浮肿。对此病人最适用哪种抗惊药【D】 A、地西泮 B、水合氯醛 C、苯巴比妥钠 D、硫酸镁 E、硫喷妥钠 7、一名癫痫大发作的患者,因服用过量的苯巴比妥而引起昏迷,呼吸微弱,送医院急救。问,不该采取哪项措施【D】 A、人工呼吸 B、静滴呋塞米 C、静滴碳酸氢钠 D、静滴氯化铵 E、静滴贝美格 8、对各型癫痫都有效的药物是【D】 A、乙琥胺 B、苯妥英钠 C、地西泮 D、氯硝西泮 E、卡马西平 9、可引起肺纤维化的药物是【D】 A、奎尼丁 B、普鲁卡因胺 C、利多卡因 D、胺碘酮 E、维拉帕米

10、长期用药可引起全身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B】 A、奎尼丁 B、普鲁卡因胺 C、利多卡因 D、胺碘酮 E、维拉帕米 11、强心苷对哪种心衰的疗效最好【E】 A、肺源性心脏病引起 B、严重二尖瓣狭窄引起的 C、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 D、严重贫血引起的 E、高血压或瓣膜病引起的 12、地高辛的T1/2=33小时,按每日给予治疗量,问血药浓度何时达到稳态【B】 A、3天 B、6天 C、9天 D、12天 E、15天 13、关于强心苷,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有正性肌力作用 B、有正性心肌舒张功能 C、有负性频率作用 D、安全范围小 E、用于治疗心衰,也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14、脑压过高,为预防脑疝最好选用【E】 A、呋塞米 B、阿米洛利 C、螺内酯 D、乙酰唑胺 E、甘露醇 15、男34岁,建筑工人,一次事故严重外伤,大量出血,血压下降少尿,经抢救低血压和血容量已纠正后,尿量仍很少,为避免肾功衰竭的进展,应给哪种药物【B】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螺内酯 D、氨苯蝶啶 E、卡托普利 16、女,40岁,因风湿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心功Ⅱ级,并有下肢水肿,经地高辛治疗后,心功有改善,但水肿不见好转,检查发现:血浆醛固酮水平高,此时最好选用【C】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丁苯氧酸 E、氨苯蝶啶 17、对抗醛固酮作用的药物是【D】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蝶啶 D、螺内酯 E、阿米洛利 18、发挥作用最慢的利尿药是【D】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蝶啶 D、螺内酯 E、阿米洛利

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内期刊分级名录(1)详解

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内期刊分级名录(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的科技活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参考其它高校期刊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内期刊分级名录(2011年版)》。具体如下: 一、一级期刊(183种) 1.医学 1 中华医学杂志 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5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6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7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 虫病杂志 8 中华内科杂志9 中华外科杂志 10 中华妇产科杂志11 中华儿科杂志12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3 中华血液学杂志14 中华肿瘤杂志1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6 中华肾脏病杂志17 中华消化杂志18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 中华精神科杂志20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1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2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3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4 中华骨科杂志 25 中华神经科杂志26 中华放射学杂志27 中华皮肤科杂志 28 中华烧伤杂志29 中华眼科杂志30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2 中华创伤杂志33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34 中华麻醉学杂志3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3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37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38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杂志 39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 志

40 中华病理学杂志41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42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4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4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 杂志 4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46 中华护理杂志47 中华传染病杂志48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49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50 细胞研究(英文版)51 科学通报 52 解剖学报53 病毒学报5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55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 版) 56 药物分析杂志57 中国中药杂志 58 药学学报59 中草药(中文版) 60 中国药学杂志 61 中国药理学通报62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术版) 63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64 中华中医药杂志65 生理科学进展66 中医杂志 67 中国针灸68 中国骨伤69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自然科学 1 中国科学(A-E辑)(中、 英文版) 2 分析化学 3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报 4 数学物理学报 5 有机化学 6 动物学报(英文版) 7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8 化学学报(中、英文版)9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 10 遗传11 生命科学12 生理学报 13 中国物理(英文版)14 生物物理学报15 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 16 中国物理C(英文版)17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8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 物理学报(中、英文版)20 环境科学学报21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 动物营养学报23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4 动物学研究25 声学学报26 数学年刊(A、B辑) 27 数学学报 28 中国食品学报2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30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3.工学 1 电子与信息学报 2 电力系统自动化 3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理学班级整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及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 理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是指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 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 良反应等。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 分布、转化及排泄过程。 4.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素,也可称治本。 5.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也可称治 标。 6.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量下产生的及用药目的无关的作 用。 7.药物作用的二重性:药物对机体能产生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8.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 损害性的反应。 9.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 存的药理效应。 10.继发反应:是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 称治疗矛盾。 11.内在活性:也称效应力,是指药物及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

动产生效应的能力。 12.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 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或耐 药菌乘机大量繁殖,而造成新的感染,称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抗菌药物后效应:是指停用抗菌药物后,仍然持续存在的 抗菌反应 14.激动药(兴奋药):是指及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 的内在活性的药物,及 受体结合能产生该受体兴奋的效应。 15.拮抗药(阻断药):是指及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 药物,及受体结合拮抗 激动药兴奋该受体的作用。 16.竞争性拮抗药:是指能及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拮抗激动 药的作用,其拮抗作用可 随激动药浓度的增加而逆转,激动药仍可达到。 17.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不可逆的作用于某些部位而妨碍激动 药及受体结合,并拮抗激 动药的作用。 18.效价:同强度指药物作用强弱的程度,常用药物达到一定 效应时所需的剂量来表示。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病理学Z

A型题: 1.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C.揭示疾病的本质 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E.活体组织检查 3. 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疾病的发生中,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4. 从形态结构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 A.病理解剖学 5. 脑死亡的概念是指: C.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6. 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种说法较确切? 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 生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 7. 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 B.病理生理学 8. 死亡的标志是:A.脑死亡 B型题: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应 E.病理反射 9. 休克A 10. 瘢痕形成B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11. 炎症A 12. 关节炎后的关节强直B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遗传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3. 先天愚型C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E A.基础理论 B.现代医学 C.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D.桥梁 E.科学研究 15.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D

16.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遗传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7. 烧伤A 18. 佝偻病 D 19. 克氏征(屈髋伸膝征) 20. 关节强直 B 21. 白细胞升高 E 22.肺结核 C C.动物实验与尸体剖解 D.动物实验与细胞学检查 E.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 23.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24.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Z - 2 A 型题: 1. 血栓形成是指:E.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 右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B.肝、脾及胃肠道 3. 关于萎缩,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E.萎缩器官多伴有间质的增生 4. 脑室腔长期积水,使脑组织发生的萎缩属于: D.压迫性萎缩 5. 下列哪一项不是淤血引起的后果? D.器官组织代谢功能增强 6. 关于萎缩的病理变化,下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E.萎缩器官实质细胞内出现含铁血黄素 7. 在循环血流中出现不溶性异常物质,随血流到达某器官或组织内,阻塞相应大小的血管, 这一过程称为: C.栓塞 8. 关于水样变性,下述错误的是: D.线粒体不肿大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A.动物实验 B.尸体剖解

校外导师简介 - 网站首页-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校外导师简介 郭增喜副主任中药师,男,中共党员(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研究方向:中药鉴定、分析 科研情况:1.中药材及中成药检验 2.重要质量标准的制定研究 个人简介:1986.8 南京药学院中药专业,本科 1989.8 浙江医科大学生药学毕业,研究生 1989.9~1995.10 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质量检验产品开发 1995.10~只将省药检所,中药研究 陈碧莲副主任中药师,女,(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标准制订和新药开发 科研情况: 主持国家课题“康莱特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与质量标准的提高”的研究工作;参加国家课题“香丹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与质量标准提高工作”的研究工作,负责其中降香指纹图谱研究工作;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中药指纹图谱关键技术与对照谱库建立的方法学研究”中丹参指纹图谱关键技术与对照谱库建立的方法学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莪术油品质提高和质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参加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课题“中药中有害残留物检测技术研究平台”工作。 个人简介: 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专业,同年8月到今日在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工作,在中药分析和新药开发方面有自己的专长,数次获省级优秀科技咨询奖,如:注射用薏苡仁油工艺改变前后药学方向补充资料的研究工作,获省优秀科技咨询二等奖;浙八味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获省优秀科技咨询三等奖。 郑高利男,研究员,中共党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科研方向:1、新药药理研究和安全性评价

2、骨代谢相关药理研究 3、寡肽生物功能研究 科研情况: 省科技厅科研院所研究开发专项重大项目、活性多肽OGP鼻腔给药系统研制及抗骨质疏松作用评价、省科技厅科研院所研究开发专项重大项目、深海鱼皮寡肽的制备及生物功能研究 个人简介: 1987年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专业本科毕业, 1997年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生化硕士, 2002年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专业方向为老年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芦柏震主任中药师,男,(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方向:医院中药学 科研情况: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参与者已完成,正在申报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与者正在结题)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与者正在申报中) 个人简介: 1978年2月-1980年2月:浙江省金华卫校中药专业学习 1980年2月-至今:浙江省肿瘤医院中药房工作 (2004年-2006年:湖北长江大学成教学院药学专业学习) 揭清高工,女,党员(杭州奥默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创新药研发、药学、药剂学等 科研情况: 每年承担的新药研发课题十多个,其中Ⅰ类新药CS007头孢类抗生素已经申请临床。拥有发明专利十多项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资料.

1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相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的学科。(交叉、基础、应用学科) 2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3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整体医学模式 4医学模式转变问题:1.人类死亡谱的变化;2.致病因素的变化;3.生活质量的提高;4.试验和临床研究 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描述、序量化、间接定量、直接定量 5医学心理学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方法 德国学者Lotze RH于1852年首先采用医学心理学一词命名其著作。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 6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也就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则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知觉绝对性、整体性、理解性、衡量性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遗忘是指对识记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再现 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发现这一现象 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性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试卷.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试卷 一、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1、GLP是以下哪条的缩写 A Great Laboratory Practice B Good Laboratory Program C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D Good Monitoring Practice 2、下列哪版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本 A 1953版 B 1963版 C 1973版 D 1985版 3、下列关于中药制剂卫生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口服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B 用于创伤、黏膜和腔道的药品不得检出活螨 C 不含生药原粉的口服固体制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过1000个,霉菌数不得过100个 D 均正确 4、以下丸剂的药物释放速度快慢排列正确的是 A 水丸>蜜丸>糊丸>蜡丸 B 蜜丸>水丸>糊丸>蜡丸 C 糊丸>蜡丸>蜜丸>水丸 D 水丸>蜜丸>蜡丸>糊丸 5、下列不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 A 干热空气灭菌法 B 热压灭菌法 C 紫外线灭菌法D气体灭菌法 6、药酒的制备方法是 A 冷浸法 B 热浸法 C 渗漉法 D 均是 7、以下哪种注射液不宜采用混悬液的形式 A 皮内 B 肌肉 C 静脉内 D 皮下 8、下列有关注射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注射剂均为澄明液体,必须热压灭菌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C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D疗效确切可靠,起效迅速 9、下列关于注射用水的叙述哪条是错误的 A为纯水经蒸馏所得的水B为pH值5.0-7.0,且不含热原的重蒸馏水 C为经过灭菌处理的蒸馏水D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10、为了增加混悬液的动力稳定性,在中药药剂学中可采取的措施是

病理学模拟试卷

中医、中西医、针灸、康复、护理、听力类专业模拟试卷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本科 年级《 病理学 》考试试卷 考生姓名 学 号 专业 年级班级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 说明:本试卷共8页,卷面100分,占总成绩 。 ………………………………………………………………………………………… ………… 一.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1、萎缩 2、坏死 3、肿瘤 4、肝硬化 5、水肿 6、休克 7、呼吸衰竭 8、尿毒症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萎缩的心肌细胞内常可出现 ( ) A .磷酸钙 B .脂褐素 C .胆色素 D .含铁血黄素 E. 黑色素 2、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改变是( ) A 、细胞核的改变 B 、细胞膜的改变 C 、细胞浆的变化 D 、坏死组织周围的炎症反应

E、间质的变化 3. 关于肉芽组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肉眼观为红色、细颗粒状、状似肉芽 B.触之易出血 C.有痛感 D.为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 E.最终老化为瘢痕组织 4、槟榔肝是指() A、肝脂肪变性 B、肝细胞水肿 C、肝硬变 D、病毒性肝炎 E、慢性肝淤血 5、白色血栓的主要成份是() A、血小板和纤维素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红细胞和纤维素 E、纤维素 6、栓塞最常见的类型为() A. 血栓栓塞 B. 脂肪栓塞 C. 羊水栓塞 D. 空气栓塞 E. 肿瘤细胞栓塞 7、最常见的致炎因子为:() A.机械性因子 B.免疫反应 C.物理性因子 D.化学性因子 E.生物性因子 8、病毒感染的炎症灶中主要出现哪种炎症细胞? ()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巨噬细胞 D.浆细胞 E.嗜酸性细胞 9、判定肿瘤的组织来源,主要根据() A.肿瘤的良恶性 B.的实质 C.瘤的生长方式 D.瘤的间质 E.瘤的实质与间质分界是否清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特点() A、瘤细胞核数目不一,形态不规则 B、核大深染,核仁明显 C、瘤细胞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 D、瘤细胞与来源组织的细胞差异较小

精深中医药大学 药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药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效学: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 药效学。 3、药动学: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等,称为药物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产生对患者不利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 药物对机体能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称为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2、药物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反应。 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后遗反应服用巴比妥类引起的“宿醉现象” 继发反应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继发的葡萄球菌性肠炎 特异质反应①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的人对骨骼肌松驰药司可林特别敏感。 ②先天性G6-PD缺乏者服用磺胺及伯氨喹啉后可发生溶血。 致畸反应

药物依赖性①躯体性:指使用麻醉药品如吗啡后,产生欣快感,停药后出现严重戒断症 状(生理功能紊乱)。 ②精神性:由于停药引起的主观上不适的感觉,精神上渴望再次连续用药。 3、药物剂量: 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2)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剂量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 4、量效曲线特征性变量: (1)强度(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或浓度。 (2)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强度高,用量小;效能大,疗效好。 5、质反应量效曲线: 治疗指数: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TI LD ED ,数值越大,表示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间距离越大,越安全。 6、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生理效应的条件: (1)亲和力(亲合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是效价强度的决定因素。 ﹡(2)在活性(效应力):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进一步引起生物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 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第三章药物的体变化——药动学 1、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是什么? ①膜面积和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越易扩散 ②脂溶性大,易扩散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病理学Z-1》答案

病理学Z-1 A型题: 1.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C.揭示疾病的本质 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E.活体组织检查 3. 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 D.疾病的发生中,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4. 从形态结构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 A.病理解剖学 5. 脑死亡的概念是指: C.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6. 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种说法较确切? 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 7. 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 B.病理生理学 8. 死亡的标志是: A.脑死亡 B型题: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应 E.病理反射 9. 休克 A 10. 瘢痕形成 B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11. 炎症 A 12. 关节炎后的关节强直 B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遗传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3. 先天愚型 C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 E A.基础理论 B.现代医学 C.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D.桥梁 E.科学研究 15.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 D 16.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 C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遗传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7. 烧伤 A 18. 佝偻病 D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19. 克氏征(屈髋伸膝征) D 20. 关节强直 B A.病理过程 B.病理状态 C.疾病. D.病理反射 E.病理反应 21. 白细胞升高 E 22. 肺结核 C A.动物实验 B.尸体剖解 C.动物实验与尸体剖解 D.动物实验与细胞学检查 E.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 23.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C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理学复习提纲

1.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S型量效曲线、强度、效能的含义。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规律。 2. 首关清除的含义 首过消除(即首过代谢、首过效应):从胃肠道吸收入门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的作用。 首过消除高,则生物利用度低,机体可利用的有效药量少。要达到治疗浓度,必须加大药量。但因剂量加大,代谢产物也会明显增多,可能出现代谢产物的毒性反应。所以,在应用首过消除高的药物而决定大剂量口服时,要先了解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和消除过程。 舌下给药、直肠给药都可避免首过消除。 3. 理解多次给药后达稳态血药浓度的临床意义。 1、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其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 2、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1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在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2多次给药后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仅决定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3提高给药频率或增加给药剂量均不能使稳态浓度提前达到,而只能改变体内药物总量或峰谷浓度差。 □4在保持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快给药频率使体内的药物总量增加、峰谷浓度差减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使体内药物总量减少、峰谷浓度差加大。一般来说,如果给药间隔长于2个半衰期,长期给药间隔时间长于2个半衰期,长期慢性给药较为安全,多不会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毒性反应。 4. 理解内环境pH对药物吸收、分布、排泄的影响。 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pH=7.0,细胞外液pH=7.4 。由于弱酸性药物在较碱性的细胞外液中解离增多,因而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升高血液pH可使弱酸性药物由细胞内想细胞外转运,降低血液pH则使弱酸性药物向细胞内转移,弱碱性药物则相反。 口服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可促进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中转运;同时碱化尿液,可减少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促进药物从尿中排出,这是临床上抢救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措施之一。 5. 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临床意义。结合型药物不能跨膜转运,因此,成为药物在血液中的一种暂时贮存形式,但因结合是可逆的,当血浆中游离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消除而降低时,结合型药物可释放出游离药物。因此,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转运速度、作用强度、消除速率。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异性低,因此,同时应用两个结合于同一结合点上的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都很高的药物,就发生竞争性置换的相互作用。一般认为,只有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小、消除慢以及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在临床上这种相互作用才有意义。 6. 毛果芸香碱、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毛果芸香碱: (1)缩瞳:激动瞳孔括约肌的M胆碱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 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 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3)调节痉挛:动眼神经兴奋时或毛果芸香碱作用后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悬韧 带放松,晶状体由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 增加,此时只适合视近物,这种作用叫调节 痉挛。、 (4)腺体:可使汗腺、唾液腺分泌明显增加,还可使泪腺、胃腺、胰腺、小肠腺体、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加。 阿托品: (1)扩瞳:阻断M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松弛,此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瞳孔括约肌功能占优势,使瞳孔扩大。 (2)眼内压升高:由于瞳孔扩大,使虹膜退向四周,前房角间隙变窄,阻碍房水回流入巩膜静脉窦,造成眼内压升高。 (3)调节麻痹: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折光度下降, 只能视远物,这种作用叫调节麻痹。 (4)腺体:通过阻断M受体,抑制腺体分泌,对唾液腺、汗腺的作用最敏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