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单股线和多股线及线鼻子的做法

电工单股线和多股线及线鼻子的做法

电工单股线和多股线及线鼻子的做法
电工单股线和多股线及线鼻子的做法

电工单股线和多股线及线鼻子的做法

一般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如果是10m㎡及以下的单股导线,需要在导线端部弯一圆圈接到接线端子上。而如果是4m㎡以上的多股铜线则需装接线鼻子,再与接线端子连接。

导线的几种连接方法

1.剖削导线绝缘层

可用剥线钳或钢丝钳剥削导线的绝缘层,也可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的绝缘层。

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绝缘层时,电工刀刀口在需要剖削的导线上与导线成450夹角,斜切入绝缘层,然后以250度角倾斜推削。最后将剖开的绝缘层折叠,齐根剖削。剖削绝缘时不要削伤线芯。

2.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和T形分支连接

(1) 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先将两线头剖削出一定长度的线芯,清除线芯表面氧化层,将两线芯作X形交叉,并相互绞绕2~3圈,再扳直线头。将扳直的两线头向两边各紧密绕6圈,切除余下线头并钳平线头末端。

(2) 单股铜芯导线的T 形分支连接将剖削好的线芯与干线线芯十字相交,支路线芯根部留出约3~5mm,然后顺时针方向在干线线芯上密绕6~8圈,用钢丝钳切除余下线芯,钳平线芯末端。

3.7股铜芯导线的直线和T形分支连接

(1) 7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首先将两线线端剖削出约150mm并将靠近绝缘层约1/3段线芯绞紧,散开拉直线芯。清洁线芯表面氧化层,然后再将线芯整理成伞状,把两伞状线芯隔根对叉。理平线芯,把7根线芯分成2、2、3三组,把第一组2根线芯扳紧,顺时针方向紧密缠绕2圈后扳平余下线芯,再把第二组的2根线芯扳垂直。用第二组线芯压住第一组余下的线芯紧密缠绕2圈扳平余下线芯,用第三组的3根线芯压住余压的线芯,,紧密缠绕3圈,切除余下的线芯,钳平线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一边的缠绕,完成7股导线的直线连接。

(2) 7股铜芯导线的T形分支连接

剖削干线和支线的绝缘层,绞紧支线靠近绝缘层1/8处的线芯,散开支线线芯,拉直并清洁表面,所示。把支线线芯分成4根和3根两组排齐,将4根组插入干线线芯中间,所示。把留在外面的3根组线芯,在干线线芯上顺时针方向紧密缠绕4~5圈,切除余下线芯钳平线端。再用4根组线芯在干线线芯的另一侧顺时针方向紧密缠绕3~4圈,切除余下线芯,钳平线端,所示完成T形分支连接。

4.19股铜芯导线的连接

其方法与7股导线相似。因其线芯股数较多,在直线连接时,可钳去线芯中间几根。导线连接好以后,为增加其机械强度,改善导电性能,还应进行锡焊处理。铜芯导线连接处锡焊处理的方法是:先将焊锡放在化锡锅内高温熔化,将表面处理干净的导线接头置于锡锅上,用勺盛上熔化的锡从接头上面浇下。刚开始时,由于接头处温度低,接头不易沾锡,继续浇锡使接头温度升高、沾锡、直到接头处全部焊牢为止。最后清除表面焊渣,使接头表面光滑。

5.铝芯导线的连接

因铝线容易氧化,且氧化膜电阻率高,所以铝芯导线不宜采用铜导线的连接方法。

铝芯导线应采用螺栓压接和压接管压接方法。螺栓压接法适用于小负荷的铝芯线的连接。压接管压接法适用连接较大负荷的多股铝芯导线接法接线的连接(也适用于铜芯导线)。压接时应根据铝芯线的规格选择合适的铝压接管。先清理干净压接处,将两根铝芯线相对穿入压接管,使两线端伸出压接管30mm左右,然后用压接钳压接。压接时,第一道压坑应压在铝芯端部一侧。压接质量应符合技术要求。

6.导线绝缘层的恢复

导线的绝缘层因外界因素而破损或导线在做连接后为保证安全用电,都必须恢复其绝缘。恢复绝缘后的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原有的绝缘层的绝缘强度。通常使用的绝缘材料有黄油带、涤纶薄膜带和黑胶带等。做绝缘恢复时,绝缘带的起点应与线芯有两倍绝缘带宽的距离。包缠时黄蜡带与导线应保持一定倾角,即每圈压带宽的1/2。包缠完第一层黄蜡带后,要用黑胶布带接黄蜡带尾端再反方向包缠一层,其方法与前相同,以保证绝缘层恢复后的绝缘性能。

电工接线标准

1、紧固接线用力要适中,防止用力过大将螺栓螺母滑扣,发现已滑扣的螺栓螺母及时更换,严禁将就作业。

2、用螺丝刀紧固或松动螺丝时,必须用力使螺丝刀顶紧螺丝,然后再进行紧固或松动,防止螺丝刀与螺丝打滑,造成螺丝损伤不易拆装,尤其是挂箱内的常用空开。

3、发现难于拆卸的螺栓螺母,不要鲁莽行事,防止造成变形更难于拆卸,应给予适当敲打,或加螺丝松动剂、稀盐酸等稍后再进行拆卸。

4、不要用老虎钳紧固或松动螺栓螺母,以防造成损坏,用活口扳手时要调整好开口,防止将螺栓螺母损坏变形,造成不易拆装。

5、同一接线端子允许最多接两根相同类型及规格的导线。

6、易松动或易接触不良的接线端子,导线接头必须以“?”型紧固在接线端子上,增加接触面积及防止松动。

7、导线接头或线鼻子互相连接时,中间严禁加装非铜制或导电性能不好的垫片。

8、导线接头连接时,要求接触面光滑且无氧化现象,接线鼻子或铜排相接时,可在接触表面清理干净后涂抹导电膏,然后再进行紧固。

9、接临时线时,单根导线软线的要求接线头对折一次,然后接到空开下口;单芯硬线要以“?”型接到空开下口。

10、30KW及以上电机接线,要求电机出线和连接电机的电缆导线之间不允许跨接导电性能不好的垫片,如镀锌螺母、平垫、弹簧垫等。

11、使用绝缘胶带缠绕电缆或其他要保护绝缘的设备时,绝缘层要以压置1/2的比例从一端缠绕到另一端,且至少往返一来回。

规范的三种接法:

1、下面是第一种接法。注意:在家装中是不应有接头的,特别是在线管内更不能有接头,如果有接头也应该是在电线盒内。通常的电线接头都是这样的接法,才能保证电线接头不发生打火、短路,与接触不良的现象。

下面是第二种接法(防火胶布隔离法),多用于吊项内,或比较高能的工程中,主线不能能弄断,符线绕主线6--8周,吊顶内的射灯,一路上要有很多灯就是这样接法,用防火胶布缠在里面,它的作用就是防止电打火烧坏东西,这是在吊顶内很重要。外面再用绝缘胶布缠绕。

下面是第三种接法,就是压线冒接线法,这种方法是最规范和最实用的,但是它需要专用工具来做,压线冒的压线钳来压线,把压电线用的专用钳子,套在压线冒上,用力压紧就行了。另外还要说一下,压线冒的大小根据所压线经的大小与根数有关我们常用的是T4型的,就是直径毫米的,能压四根四平方毫米的电线。

铜线电流计算方法(口诀)

铜线电流计算方法(口诀) 查表很麻烦,给大家一个公式,不准确,但很实用 10A以下每平方5A 50A以下每平方4A 100A以下每平方3A 100A以上每平方2A ################################################################### ############ 这是口诀 P=1.732UIX0.8 算得I=45.58A 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生产线平衡的计算及改善方法

生产线平衡的计算及改 善方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生产线平衡的计算及改善方法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 四、生产线工艺平衡的改善原则方法 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 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 3、增加各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 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 6、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

逐点比较法计算

第二节逐点比较法插补(数控基础第三章插补计算原理、刀具半径补偿与速度控制) 发布:2009-7-19 19:24 | 作者:唐义| 来源:本站| 查看:6次| 字号: 小中大 逐点比较法的基本原理是被控对象在按要求的轨迹运动时,每走一步都要与规定的轨迹进行比较,由此结果决定下一步移动的方向。逐点比较法既可以作直线插补又可以作圆弧插补。这种算法的特点是,运算直观,插补误差小于一个脉冲当量,输出脉冲均匀,而且输出脉冲的速度变化小,调节方便,因此在两坐标数控机床中应用较为普遍。 一、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1.逐点比较法的直线插补原理 在图3-1所示平面第一象限内有直线段以原点为起点,以为终点,直线方程为: 改写为: 如果加工轨迹脱离直线,则轨迹点的、坐标不满足上述直线方程。在第一象限中,对位于直线上方的点,则有: 对位于直线下方的点B,则有:

因此可以取判别函数来判断点与直线的相对位置,为 当加工点落在直线上时,; 当加工点落在直线上方时,; 当加工点落在直线下方时,。 我们称为“直线插补偏差判别式”或“偏差判别函数”,的数值称为“偏差”。 例如图3-2待加工直线,我们运用下述法则,根据偏差判别式,求得图中近似直线(由折线组成)。若刀具加工点的位置处在直线上方(包括在直线上),即满足≥0时向轴方向发出一个正向运动的进给脉冲(),使刀具沿轴坐标动一步(一个脉冲当量δ),逼近直线;若刀具加工点的位置处在直线下方,即满足<0时,向轴发出一个正向运动的进给脉冲(),使刀具沿轴移动一步逼近直线。 但是按照上述法则进行运算判别,要求每次进行判别式运算——乘法与减法运算,这在具体电路或程序中实现不是最方便的。一个简便的方法是:每走一步到新加工点,加工偏差用前一点的加工偏差递推出来, 这种方法称“递推法”。 若≥0时,则向轴发出一进给脉冲,刀具从这点向方向迈进一步,新加工点的偏差值为

生产线平衡公式

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idle time)。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 二、平衡生产线的意义 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2、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 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 4、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施工用电线、电缆规格的计算方法

一、电机功率与配线直径计算 (一)首先要计算100KW负荷的线电流。 对于三相平衡电路而言,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1.732IUcosφ。由三相电路功率公式可推出: 线电流公式:I=P/1.732Ucosφ 式中:P为电路功率,U为线电压,三相是380V,cosφ是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一般综合取0.8。 你的100KW负载的线电流: I=P/1.732Ucosφ=100000/1.732*380*0.8=100000/526.53=190A 还要根据负载的性质和数量修正电流值。如果负载中大电机多,由于电机的启动电流很大,是工作电流的4到7倍,所以还要考虑电机的启动电流,但启动电流的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在选择导线时只按1.3到1.7的系数考虑。若取1.5,那么电流就是285A。如果60KW负载中数量多,大家不是同时使用,可以取使用系数为0.5到0.8,这里取0.8,电流就为228A。就可以按这个电流选择导线、空开、接触器、热继电器等设备。所以计算电流的步骤是不能省略。 (二)导线选择: 根据某电线厂家的电线允许载流量表,选用50平方的铜芯橡皮电线,或者选70平方的铜芯塑料电线。 (三)变压器选择: 变压器选择也有很多条件,这里就简单的用总容量除以功率因数再取整。S=P/cosφ=100/0.8=125KVA。选择大于125KVA的变压器就可以了。

50平方的铜芯电缆能承受多少电流也要看敷设方式和环境温度,还有电缆的结构类型等因素。 50平方10/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空气敷设长期允许载流量: (10KV三芯电缆)231A (35KV单芯电缆)260A 直埋敷设长期允许载流量(土壤热阻系数100°C.cm/W): (10KV三芯电缆)217A (35KV单芯电缆)213A 二、根据功率配电缆的简易计算 已知电机的额定功率为22KW,额定电压为380V变压器距井场400米,试问配很截面积多大的电缆线? 解:(铜的电阻率Ρ取0.0175) (一)有额定容量算出电机在额定功率下的额定电流 由P=S×COSφ得S=P/COSφ=22/0.8=27.5KVA,其P为额定功率,COSφ为功率因数,按电机名牌取0.8,有S=I×U算出在额定功率下的额定电流I=S/U=27500/380=73A,由计算口诀得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生产线平衡效率核算方法

工站布置原則: 保证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组合的工序时间不能大于节拍; 各工作地的作业时间应尽量接近或等于节拍; 使工站数目尽量少。 三﹑生产线平衡的分析改善 分析改善步骤﹕ 1.各工站顺序(作业单位)填入生产流动平衡表內. 2.量测各工序作业时间记入表內. 3.清点各工序人数记入表內. 4.根据分配时间划出柱狀图或曲线图. 5.在最高时间点的工序顶点橫向划一条线. 6.计算平衡率. t 各工站工时之和÷(S 瓶颈工站工时×R 工站总数)×100% 确定生产线平衡改善方向 1、5M 方法的改善: 5M :人员,机器设备,物料,作业方法,环境) 减少耗时最长工序作业时间的方法有: 人员(Man):调换作业者;增加作业者;多能工训练;新手避免工作负荷过重,利用作业员熟练程度的差异性,平衡作业流程. 机器设备(Machine):利用或改良工具、机器;人机比合理配置;人机同步作业;提高自动半自动化水平;人机工程分析,提高机械效率. 2、作业方法的改善 %100??-?=∑r S t r S i ε100??-?=∑ r S t r S i ε%100??-?=∑r S t r S i ε100??-?=∑r S t r S i ε

四、改善(IE)七大手法 手法名称简称 (1)防止呆子法(Fool-Proof) 防呆法 (2)动作改善法(动作经济原则) 动改法 (3)流程程序法流程法 (4)5X5WIH(5X5何法) 五五法 (5)人机配合法(多动作法) 人机法 (6)双手操作法双手法 (7)工作抽查法抽查法 IE活动的对象 1.工艺 5.设备 2.作业 6.工装 3.搬运 7.材料 4.生产布局 8.管理程序 现场浪费现象按人、机、物三方面进行概述 人:用人过多,有人不干活,有活没人干,停工等待,员工操作节奏不致,操作动作不标准,无效劳动多,效率低。 机:机器,设备利用率不高。 物:物料消耗高,物料摆放不合理,物流规划不完善。 生产线平衡,广义的来说也应该是涵盖组与组之间的平衡。而所谓的生产线平衡就是指工程流动间或工序流动间负荷之差距最小,流动顺畅,减少因时间差所造成之等待或滞留现象。 1.平衡的目的 ●物流快速,减少生产周期。 ●减少或消除物料或半成品周转场所。 ●消除工程“瓶颈”,提高作业效率。 ●稳定产品品质。 ●提升工作士气,改善作业秩序。 2.生产线平衡表示法 生产线平衡,一般使用生产流动平衡表来表示,纵轴表示渐渐,横轴表示工程顺序,并标出其标准时间,画法可使用曲线图或柱状图。 3.现状生产线平衡分析的主要相关要素 (1)工程名:指本工程的名称或代号; (2)标准时间:指作业指导书上所要求的作业时间; (3)实测时间:指作业者完成操作的实际时间; (4)节拍:根据生产计划量所得出的一个工程所需时间; (5)不平衡率:是指生产线各工程工作分割的不均衡度。 4.分析现状生产线不平衡的步骤 (1)作成统计表。 (2)分别测定和统计各工程的标准时间和实测时间,记录到表格内(以1工程=1人记入,当1工程有2人以上时,则将所得时间除以相应人数)。 (3)根据公式计算出不平衡率,并记入表格中。 (4)绘出图表。 (5)根据图表进行分析,注意以下分析要点: ●有无超出节拍的工程?有几个?初步掌握超出的理由。

电力线路线损计算方法

电力线路线损计算方法 线路电能损耗计算方法 A1线路电能损耗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均方根电流法,其代表日的损耗电量计算为: ΔA=3Rt×10-3(kW?h)(Al-1) Ijf=(A)(Al-2) 式中ΔA——代表日损耗电量,kW?h; t——运行时间(对于代表日t=24),h; Ijf——均方根电流,A; R——线路电阻,n; It——各正点时通过元件的负荷电流,A。 当负荷曲线以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示时: Ijf==(A)(Al-3) 式中Pt——t时刻通过元件的三相有功功率,kW; Qt——t时刻通过元件的三相无功功率,kvar; Ut——t时刻同端电压,kV。 A2当具备平均电流的资料时,可以利用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电能损耗计算,令均方根电流Ijf与平均电流Ipj(代表日负荷电流平均值)的等效关系为K(亦称负荷曲线形状系数),Ijf=KIpj,则代表日线路损耗电量为: ΔA=3K2Rt×10-3(kW?h)(A2-1) 系数K2应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及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f>0.5时,按直线变化的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 K2=[α 1/3(1-α)2]/[1/2(1 α)]2(A2-2) 当f<0.5,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 K2=[f(1 α)-α]/f2(A2-3) 式中f——代表日平均负荷率,f=Ipj/Imax,Imax为最大负荷电流值,Ipj为平均负荷电流值; α——代表日最小负荷率,α=Imin/Imax,Imin为最小负荷电流值。 A3当只具有最大电流的资料时,可采用均方根电流与最大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能耗计算,令均方根电流平方与最大电流的平方的比值为F(亦称损失因数),F=/,则代表日的损耗电量为: ΔA=3FRt×10-3(kW?h)(A3-1) 式中F——损失因数; Imax——代表日最大负荷电流,A。 F的取值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和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f>0.5时,按直线变化的持续负荷曲线计算F: F=α 1/3(1-α)2(A3-2) 当f<0.5,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

通过逐桩坐标计算曲线要素

通过逐桩坐标表推算曲线要素(CAD篇) 摘要:现在从事工程行业的都流行使用AutoCAD进行绘制图形,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个绘图工具来绘制线路曲线要素,本文将讲解如何通过设计院提供的逐桩坐标表推算未知曲线要素。 关键词:AutoCAD 技巧曲线要素 说明:AutoCAD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通过交互 菜单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它的多文档设计环境,让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很快地学会使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的各种应用和开发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CAD速率? 通常在开始绘图的时候一些人由于对工具命令不熟悉直接使用工具栏等查找命令,这样对制图的效率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绘图的速率缓慢,提高制图的方法需要掌握CAD的快捷命令,孰能生巧的记住,然后择优选用其中的一些常用的绘图命令,把繁琐的长命令转化为简单的命令使用,其次需要多练习绘图的方式与方法才会提高绘图水平。 推算原理: 通过逐桩坐标表(含曲线五大桩)然后利用Excel生成展点命令在AutoCAD中进行坐标展点,再通过工具或命令绘制进行查询曲线长、切线长、外失距、交点坐标、交点里程、曲线半径、方位角、转角等。 准备工作: 1、逐桩坐标表X、Y(含曲线五大桩) 2、AutoCAD绘图软件 演示版本为:AutoCAD 2007 示例文件:某高速铁路逐桩坐标表 演示范围:DK07+586.707~DK12+126.03(由于该交点属于大转角则演示明显)

操作流程:坐标展点→绘制半径→绘制切线长→查询方位角→查询转角→查询交点坐标→查询交点里程→查询外失距→绘制缓和曲线。(请注意逐桩坐标表中所提供的ZH、HY、QZ、YH、HZ等说明) 准备操作如下: 1、打开“逐桩坐标表”并复制(里程桩号、坐标X、坐标Y)数据到“曲线坐标计算程序VBA 4.6”的“交点法正算”表格中,效果图如下: 逐桩坐标表见(本文附件)下载地址附后!

生产线平衡的计算及改善方法

生产线平衡的计算及改善方法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 四、生产线工艺平衡的改善原则方法 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 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 3、增加各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 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

电源线横截面积计算方法

电源线截面积----载流对照表 线号截面积(mm2)最大允许载流(A) 0~15.2m<1.8~15.2m >15.2m SPT-2 HPN SJTO SPT-2 HPN SJTO 18AWG 0.85 10 10 10 7 7 7 16AWG 1.25 13 15 13 10 12 10 14AWG 2.00 / 20 18 / 17 13 12AWG 3.30 / 30 25 / 20 18 电源线横截面的选择应该有三个: 1 载流量,演算过来也就是电器的功率W 2 很多电器在刚开机的瞬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附加载荷,因此这其中应该有一个大于1的系数(具体多大应该和电器的种类有关) 3 整个电源线的耐热等级,它与横截面都是影响载流量的重要因素,并且都是正向的有利因素 4 小家电有规定大于3KG的用H05的线,3KG以下的可以用H03的线。 外露长度应该和建筑布线安全方面有关,比如在建筑方面有规定,电源插座距离底面的最小要求,而外露长度则与这些要求有关。 a.正常的电线,电线外皮上会印刷或烙印一些安全规范的资料,如UL(美国安规)或CSA(加拿大安 规)等,如若没有,恐较没保障. b. 内铜线的外径,电线以铜线当导体,理论上外径越粗,内阻越小,发烫的机会越低,而内铜线的外 径,可从电线外皮上的印刷或烙印处找到线规(AWG),如"3C/18AWG"即表示有18AWG的线 三条,线规的数字越低表示内铜线的外径越粗,以下列一些常见线规的互换: 16AWG=1.29mm, 18AWG=1.02mm, 20AWG=0.813mm, 24AWG=0.511mm AWG: American Wire Gage 对于标准的PVC线材来说,以下是这些线径的最大承受电流: 16AWG--> 24A 18AWG--> 18A 20AWG --> 13A 24AWG--> 7A 考虑实际,使用中应该留些余地,不然整根线都要发热了。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3-30 11:28 不好意思我想再问一下,我有的同事说18AWG最大承受电流为6A,16AWG最大承受电流为10A,我不能确定,因为我是做灯饰设计的,所以这些很重要,回此想请各位朋友能再指点指点.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3-30 11:57 我将UL标准发去,供参考: UL是依据UL制定的标准进行试验和实验 UL的标准很广泛,而且经常被修改。 UL的很多标准被美国联邦政府来用为国家标准。 *UL标准具有知识产权 未经授权不可翻译、公开出版、销售。未经授权不可复印。 3.UL电源线 3.1电源线型号标示含义 H P N S P T-2 耐温PVC绝缘层(Thermplastic)

导线截面积计算方法

(1)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导体的)(连续)截流量(continuous) current-carrying capacity (of a conductor)是指:(导体的)(连续)截流量在规定条件下,导体能够连续承载而不致使其稳定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最大电流。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如:2.5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2.5×8A/mm2=20A 4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 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S=< I /(5~8)>=0.125 I ~0.2 I(mm2) S-----铜导线截面积(mm2);I-----负载电流 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式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 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不同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功率因数cosф取0.8。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为6000瓦,则最大电流是I=P/Ucosф=6000/220*0.8=34(A) 但是,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器不可能同时使用,所以加上一个公用系数,公用系数一般0.5。所以,上面的计算应该改写成I=P*公用系数/Ucosф=6000*0.5/220*0.8=17(A)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总的电流值为17A。则总闸空气开关不能使用16A,应该用大于17A的。 四、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线路逐桩坐标计算原理

线路逐桩坐标计算原理 高等级公路、铁路的测设通常要用全站仪应用极坐标法测设中线,利用极坐标法测设中线就必须知道线路中线的点位坐标。下面就有关计算原理进行说明。 直线段逐桩坐标计算原理 直线是线路中最基本的线形。直线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目的地,具有线路短捷,汽车行车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单,视距良好等特点,同时直线线形简单也容易计算。其计算方法和导线类似,知道一个已知点坐标,直线的方位角和距离(即历程差)就能计算未知点里程桩坐标。 如图2-1,例如已知直线A 点坐标和直线方位角AB α以及直线AB 之间的距离AB d 推算B 点坐标: 图2-1直线线路 ? ??+=+=AB AB A B AB AB A B d Y Y d X X ααsin cos (2-1) 圆曲线逐桩坐标计算原理 铁路与公路线路的平面通常由直线和曲线构成,这是因为在线路的定线中,由于受地形、地物或其他因素限制,需要改变方向。在改变方向处,相邻两直线间要求用曲线连结起来,以保证行车顺畅安全。这种曲线称平面曲线。 由于受地形等条件限制,路线总是不断从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这时为了工程能 安全运营,必须用曲线来连接。其中,圆曲线是最基本线路曲线之一,它是有一定曲率的圆弧。下面介绍圆曲线的理论计算。 如图2-2所示,直线与圆曲线的连接点称为直圆点(ZY );圆曲线的中点称为曲线中点(QZ );圆曲线与直线的连接点称为圆直点(YZ )。圆曲线要素有线路转向角α,圆曲线半径R ,圆曲线长L ,外矢距E 及切曲差q 。其中转向角α(单位:度、分、秒)和半径R 是已知数据,其余要素如切线长T ,曲线长L, 外

【免费下载】逐板计算法

一、概述 1.1 精馏操作对塔设备的要求和类型 1.1.1对塔设备的要求 精馏所进行的是气(汽)、液两相之间的传质,而作为气(汽)、液两相传质所用的塔设备,首先必须要能使气(汽)、液两相得到充分的接触,以达到较高的传质效率。但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和需要,塔设备还得具备下列各种基本要求: ⑴ 气(汽)、液处理量大,即生产能力大时,仍不致发生大量的雾沫夹带、拦 液或液泛等破坏操作的现象。 ⑵ 操作稳定,弹性大,即当塔设备的气(汽)、液负荷有较大范围的变动时,仍能在较高的传质效率下进行稳定的操作并应保证长期连续操作所必须具有的可靠性。 ⑶ 流体流动的阻力小,即流体流经塔设备的压力降小,这将大大节省动力消 耗,从而降低操作费用。对于减压精馏操作,过大的压力降还将使整个系统无法维持必要的真空度,最终破坏物系的操作。 ⑷ 结构简单,材料耗用量小,制造和安装容易。 ⑸ 耐腐蚀和不易堵塞,方便操作、调节和检修。 ⑹ 塔内的滞留量要小。实际上,任何塔设备都难以满足上述所有要求,况且上述要求中有些也是互相矛盾的。不同的塔型各有某些独特的优点,设计时应根据物系性质和具体要求,抓住主要矛盾,进行选型。1.1.2 板式塔类型 气-液传质设备主要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精馏操作既可采用板式塔,也可采用填料塔,板式塔为逐级接触型气-液传质设备,其种类繁多,根据塔板上气-液接触元件的不同,可分为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穿流多孔板塔、舌形塔、浮动舌形塔和浮动喷射塔等多种。板式塔在工业上最早使用的是泡罩塔(1813年)、筛板塔(1832年),其后,特别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大批新型塔板,如S 型板、浮阀塔板、多降液管筛板、舌形塔板、穿流式波纹塔板、浮动喷射塔板及角钢塔板等。目前从国内外实际使用情况看,主要的塔板类型为浮阀塔、筛板塔 及泡罩塔,而前两者使用尤为广泛。 筛板塔也是传质过程常用的塔设备,它的主要优点有: ⑴ 结构比浮阀塔更简单,易于加工,造价约为泡罩塔的60%,为浮阀塔的 80%左右。 ⑵ 处理能力大,比同塔径的泡罩塔可增加10~15%。 ⑶ 塔板效率高,比泡罩塔高15%左右。 ⑷ 压降较低,每板压力比泡罩塔约低30%左右。 筛板塔的缺点是: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电线线径计算方法

. ;. 电线线径计算方法 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即4×8、6×7、10×6、16×5、25×4。“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我一般是这样计算的知道功率就用功率除以电压得到电流,然后用电流除以每平方毫米载流大约4-6A的常数,得到的就是电缆的线径。 给你个最简单快速的算法,1个平方带2个千瓦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 铜的重量习惯上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 、导体用量:(Kg/Km)=d^ 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 -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 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 <关键点>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如:2.5 mm2 BVV铜电线电缆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 2.5×8A/mm2=20A 4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 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 S=< I /(5~8)>=0.125 I ~0.2 I(mm2) S-----

导线截面积计算方法

导线截面积计算方法

(1)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导体的)(连续)截流量(continuous) current-carrying capacity (of a conductor)是指:(导体的)(连续)截流量在规定条件下,导体能够连续承载而不致使其稳定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最大电流。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如:2.5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2.5×8A/mm2=20A 4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 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S=< I /(5~8)>=0.125 I ~0.2 I(mm2) S-----铜导线截面积(mm2);I-----负载电流 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式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 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不同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功率因数cosф取0.8。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为6000瓦,则最大电流是I=P/Ucosф=6000/220*0.8=34(A) 但是,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器不可能同时使用,所以加上一个公用系数,公用系数一般0.5。所以,上面的计算应该改写成I=P*公用系数/Ucosф=6000*0.5/220*0.8=17(A)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总的电流值为17A。则总闸空气开关不能使用16A,应该用大于17A的。 四、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导线复测测量方法与计算

第一篇导线复测 一、导线复测的内容 当路线线形主要由导线控制时,导线的点位精度及密度直线影响施工放线的 质量。导线测量的内容包括: 1、检查导线(网)是否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平差计算是否经过有关方 面检查与验收。 2、导线点密度是否满足施工放线的要求,必须时应进行加密,以保证在道路施 工的全工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 3、检查导线点的是否丢失、移动、并进行必要的点位恢复工作。 二、导线复测的外业 导线复测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距离测量以及导线点的饿 加密等。 (一)、水准角的测量 导线的水平角测量应使用不低于DJ6 级经纬仪,按测回法进行观测。在附 和导线中采用测量左角和右角,在闭和导线中均测内角。 (二)、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应优先采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无条件时,也可采用钢尺及经纬仪

测距,采用测距仪测量导线边长时,距离和竖直角应往返观测一回,距离一测 回读数两次,边长采用往测平距,返测平距仅作参考。 (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各级主要技术参数表1-1 测回数 等级 导线长度 (km) 平均边 长(km) 测角误差 (〞)DJ6 DJ2 角度闭合 差(〞) 相对闭合 差 一级 4 0.5 5 4 2 10 n 1/15000 二级 2.4 0.25 8 3 1 16 n 1/10000 三级 1.2 0.1 12 2 1 24 n 1/5000 (四)、导线加 D2 D1-1 原导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导线点 加密,以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 相邻导线间不能通视。加密的导线点 D1 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如线形三角锁、

图根导线、交会法等。然而,随着红 D1-2 (1-1) D1-3 外测距仪的广乏使用,特别是全站仪的使用,采用支导线点更为方便。如图1-1 所示,D1、D2 为已知导线点,待加密点为D1-1、D1-2、……。现以全站仪 支导线为例,简述其导线点加密的一般过程: 1、在测站D1 上安置仪器,开机; 2、输入测站D1 的坐标、仪器高、棱镜高; 3、瞄准后视点D2,输入D2 的坐标或方位角; 4、转动望远镜,瞄准待加点D1-1 上的反射棱镜,按下测键,稍后即可得到加密 点的坐标。分别立反射棱镜在D1-2、D1-3、……等点,重复上述操作,可得到 其它各待加密点的坐标。 三、导线复测的内业计算 导线复测外业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检查观测成果是否技术 要求,所有计算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可进行内业计算,即根据已知导线点的坐 标及边的方位角和外业的导线观测成果,推算个导线的观测成果,并评定测量精度。 若闭合差大于容许值时应分析原因后重测;若闭合大于容许值时应分析原因后重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