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核心和枢纽作用,同时也是发生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高发行业之一,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犯罪不断出现新动向,并具有基层发案率高、非法放贷、智能型、合伙作案、携款潜逃、连续作案、主动犯案等七大极具行业特色的犯罪特点;犯罪形式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储蓄、结算、信用卡等各个环节来实施职务犯罪,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是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到位,金融运行机制缺乏规范,金融环境尚未真正形成,金融部门工作人员思想上出现偏差等,诸多因素糅合到一起,导致金融职务犯罪不断地产生。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地防范金融职务犯罪,一要加强对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二要加强金融系统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三要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四要强化检察机关在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只有切实加强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金融腐败,才能达到减少和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遏制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对于稳定金融秩序、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及稳定政治秩序显得特别重要。

金融业是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1]可见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之重。

近年来,我国金融犯罪逐渐增多,金融系统内部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且多为大案要案。如广州中山市某银行一女工作人员与其丈夫骗取银行资金亿元大案[2],深圳市沙井信用社原主任邓宝驹贪污挪用公款2.3亿元大案[3],等等。由此,在金融业务经营过程中,一场腐蚀与反腐蚀、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拉开了序幕。

当前,发生在金融系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逞激增和蔓延之趋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此类职务犯罪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败坏了金融业的信誉,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部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金融系统内部存在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在预测、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同时,围绕金融部门内部的体制转换、管理制度、资金流向、现金管理等特殊环节,在金融系统积极实现必要的、有效的、长期的系统预防,切实把职务犯罪的发生控制在“零”。一、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明确规定了关于金融职务犯罪的法律条款,那么,什么是金融职务犯罪呢?概括地说,金融职务犯罪主要是指金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公私财产所有权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当前,我国金融业务不断发展,联系点多、覆盖面广,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主要表现为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案件发案率高,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从发案单位和人员来看,金融系统的基层单位发案率高,犯罪主体呈现基层化、年轻化的特点。

银行、信用社的基层网点容易发生职务犯罪案件,主要是一些基层单位内部管理不严、财务制度不落实、贷款收放权分散,致使直接从事具体操作的一般员工有机可乘。犯罪分子多为直接经办资金款项业务的储蓄、出纳、结算部门的会计、复核员、解汇员、管库员、交换员、计算机操作员等直接业务工作人员,而且大多为年轻人。如某市农行营业部票据交换员虞某利用票据交换这一职务上的便利,采取虚填进帐单,骗盖票据交换章的手段,骗取公款200万元[4]。又如2004年,某市检察院查处金融职务犯罪4件4人,其中3件涉案人员为主办会计、综合柜员,年龄均为30岁左右[5]。

2、从犯罪类型来看,非法放贷和违规经营是诱发金融职务犯罪的一大特点。

3

金融系统各级机构的负责人都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动用资金、审批和发放贷款的权力,这些人往往是不法分子的重点“进攻对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贿赂、美色、请吃“豪宴”、请出国旅游等种种手段,促使一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违反国家信贷政策,放宽贷款条件,最终导致大量的贷款无法正常收回或无法收回,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当前,金融业区际联系日益密切,一些部门为了赚取利息差或拿“回扣”,而违章签发银行汇票,或大搞同业拆借,其结果是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给金融诈骗等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许多犯罪分子都是熟悉银行业务知识、工作程序和管理法规,从而实施疯狂的贷款诈骗犯罪活动。可见,非法放贷,违规经营,往往也是与职务犯罪紧密相联。

3、从实施犯罪的手法上来看,金融职务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化、隐蔽化特点,且智能型犯罪日渐增多。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金融系统广泛的应用,金融职务犯罪的手段也由过去传统的偷改单据、撕毁存根、做假帐等方式,向技术型、隐蔽型、职能型转变,金融系统员工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方式越来越频繁。如空存骗支、偷支储户存款、盗窃库款、冒贷款归个人使用,秘密改

变微机程序套取现金、挪用公款等多种手段。此类犯罪作案过程比较隐蔽,往往不易被人发觉。如赵某挪用公款案,赵某利用其担任农行某市支行文化市场分理处综合柜员的便 4

利,通过电脑采用套取空白定期存单盗取客户定期存款及抹帐的方法,先后16次挪用银行资金118万元[6]。又如,某市工商银行江海支行会计林某利用自己负责检查凭证,将有效凭证数据输入电脑的职务之便,私自将辖区所属分理处上划的利息款、久悬未取款等款项共计70余万元,用电脑制作假的进帐单,而后将真的进帐单销毁,将公款转到他人和自己亲属的存折上取出,全部挥霍。

4、从犯罪形式上来看,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单位作案的日渐增多。

由于金融业务的特殊性,计算机联网、业务上的交叉、存取款的复查、审核等,使得单独作案越来越困难,因此,往往是那些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士,具有经济、金融、财税、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借助专业技术而内部联手,合伙作案。尤其是金融部门在人、财、物大流动的情况下,犯罪分子单独作案已显困难,且风险也大,银行内部的一些人相互利用,在金钱的诱惑下,合伙或团伙作案,以至于出现严重的金融“三乱”现象。此类案件往往又是错综复杂,难以侦查。

5、从犯罪的结果来看,携款潜逃,挥霍赃款的现象特别严重。

金融机构内部犯罪分子作案一得手或罪行即将败露时,携款潜逃往往是其采取的主要逃避方式。有的趁单位不备远 5

走他方,有的甚至逃出境外,以达到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如某市检察机关2003年9月-2004年1月立案查处的犯罪嫌疑人中有3人犯罪后潜逃。银行资金被贪污、挪用后,均被犯罪分子用于个人挥霍。如原某城市信用社朝阳路储蓄所胡某挪用资金1450万元案,建行某市支行信贷科刘某与其胞兄贪污2100万元案,巨额赃款多被犯罪分子用于赌博、炒房产、借与他人从事营利等非法活动[7]。

6、从作案次数上来看,连续作案的比例增加。

由于银行系统实行支取大额现金一次不得超过五万元的

规定,因此,连续作案又成为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前面所述赵某连续作案16次,累计挪用银行资金118万元。

7、从犯罪的主客观条件上来看,由过去客观上的被动诱发犯罪,向主观上主动去犯罪的类型转化。在经济体制转轨前期,银行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人员掌握着放贷大权,一些单位为了能搞到资金,都不惜用金钱开路,用重金贿赂金融部门工作人员,因此,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主要体现为收受贿

赂等被动型犯罪;在后期,由于银行的垄断地位逐渐丧失,在发放贷款的权限被上收,因此发生在发放贷款领域中的违规放贷、挪用公款等主动性犯罪逐渐增多。

二、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表现

6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侵犯了国家金融利益,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存款、贷款、汇兑、结算等主要业务流程,置国家金融法律、法规、规章于不顾,大肆实施职务犯罪,其具体表现如下:

1、利用银行贷款实施的职务犯罪

(1)利用职务之便,自批自贷或冒名顶替。(2)利用求贷人的急切心理,虚设名目索贿、受贿。如咨询费、信息费、手续费、酬谢费等等。(3)虚设银行贷款利息予以侵吞。(4)截留、挪用银行应收贷款,即故意延缓贷款偿还期限而后再挪用其款,或直接截留已收回的贷款归个人使用。(5)违章拆借资金,搞“借鸡下蛋”,中饱私囊。利用资金筹措渠道,逃避信贷规模控制与管理,大量转移信贷资金去炒房地产、炒股票、炒外汇、办公司等,为个人牟取暴利。

2、利用银行储蓄实施的职务犯罪

在储蓄业务中,一般容易发生以空存骗支、偷支储户存款、收储不入帐等违法行为。空存骗支也称空存实取,案犯在没有存折的情况下,私自填制取款凭证,交出纳员抵库而取出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

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现状及预防 摘要:金融职务犯罪素有"隐形犯罪"之称,其造成的物质损失的金额大大超过抢劫、杀人等犯罪形态所造成损失的总和。目前我国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形势不容乐观,一系列案件曾出不穷,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在预防、打击职务犯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有效遏制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发生,打击各种职务犯罪,我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立法,遏制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字:职务犯罪现状职务犯罪侦查预防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国内金融企业发现迅速,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改革,也逐步展开,四大国有银行成功上市,地方性商业银行业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北京银行、大连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在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同时,我国国内金融犯罪形势不容乐观,一些金融机构为谋求上市或高额利润,引发大量金融领域职务犯罪。作为我国法律的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在打击各种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此外检察机关还负有一项特别的职能----预防犯罪。目前在检察机关的内

部机构设置中,也都设有犯罪预防部门,如何预防犯罪、特别是如何预防金融领域的犯罪,促进国内金融领域健康发展,也是我们这些年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金融领域犯罪的现状及特征 近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总部位于山东济南的齐鲁银行卷入伪造存款证实书等金融凭证的金融票据诈骗案,该案涉及案值50多亿元,坐落在山东省内的中国重汽等多家大型企业涉及该案,其中中国重汽集团下属的济南桥箱有限公司在伪造金融票证案涉案银行存款5亿元,该存款与伪造金融票证案有关联。随后齐鲁银行的多名高层被要求协助司法机关调查。在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发生后,有报道称在由普华永道出具的《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中提到,齐鲁银行的第三方存款质押业务存在借款人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匹配、存款质押合法性等诸多问题。为此,《报告》注明了"保留意见"。"保留意见"问题直指该行的第三方存款质押业务。《报告》称:"贵行部分贷款及承兑汇票业务,由第三方共计48亿元人民币的存款作为质押。我们从独立渠道获取的上述业务借款人2008年度财务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能匹配,且与贵行信贷业务系统中的信息存在较大不一致。"在普华永道的《报告》直指齐鲁银行部分承兑汇票存在造假问题。是否还有其他金融机构或企业卷入其中,还有待司法机关的进一步调查。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 一、【职务侵占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追诉标准】根据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追诉标准】 根据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进行非法活动”情形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 第五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

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 文章标题:解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及预防 金融系统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金融犯罪特别是金融职务犯罪往往给金融机构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会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金融风波,其危害性更甚于其它犯罪。本文就金融职务犯罪形态特点、危害,成因及预防措施作粗浅的探讨,希望有益于金融职务犯罪的预防。一、金融职务犯罪的形态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指在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利用从事融资活动的职务之便,侵犯公共财产,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以及其它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金融犯罪形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法律明确规定以职务便利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如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等。二是法律尽管没有明文规定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为犯罪构成要件,但犯罪的构成与行为人的身份和职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银行人员购买伪币罪、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规)法发放贷款罪、用帐外客户资金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据罪、对违法票

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等。三是金融机构人员在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其手段又触犯了其它罪名,如伪造、变造金融罪证罪。银行(信用社)业务包括会计结算、出纳、储蓄、信贷、信用卡等方面,金融犯罪主要体现在这些业务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融从业人员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是多种手段并用、各种行为交叉,在一种业务中使用的手段,也可能在另一种业务中使用。以下所列的犯罪形式主要是根据金融业务性质,以岗位特征划分形态的。 1、结算业务中的犯罪形式结算是指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拔等经济活动需发生的货币收付行为,分为货币结算和转帐结算,银行的结算主要为转帐结算,转帐结算中银行(信用社)从业人员的犯罪主要针对结算凭证和会计帐本,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伪造:涂改结算凭证,隐匿、销毁记帐单据侵吞银行资金,利用空头结算凭证或者重复利用结算凭证骗取银行资金;虚构收付关系贪污银行资金;虚构伪造存款帐户或付款凭证挪用银行资金;收帐、重复出帐挪占银行资金、非法多次转帐、改变资金正常流向占用银行资金;非法拆借客户资金;利用结算时间差套取银行资金等。一些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违反金融法规,伪造变造金融票据、银行结算凭证、信用证、信用卡等。一旦这些伪造、变造的金融票据进入金融活动领域或被犯罪分子用作金融诈骗的工具,同样会给金融机构造成经济损失。如某银行会计利用工作之便,窃取空白牡丹卡一套,趁打卡员不在之际,私自打卡,然后持卡取现10000元。 2、出纳业务中的犯罪形式出纳即现金收付活动。常见的犯罪形式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及其预防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2009/5/16 非常感谢,根据市检察院的安排,今天由我来和大家探讨有关职务犯罪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建设,以及国家预防腐败监督管理局的成立,以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反腐五年规划》)的出台,这些都足以表明目前我们国家对待职务犯罪的政策已经开始转型,从以往的单纯重打击到打击与预防并重这么一个格局,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当然,可能有的同志会问,既然现在这么重视预防,是不是就不用打击了呢,其实不然,相反打击的力度更大,从去年对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上就很能说明问题,你比如陈良宇、郑筱萸的案子。尤其是郑筱萸的案子就更能说明问题,2008年5月29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郑筱萸受贿649万余元,一审判处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郑也就成为继胡长清,成克杰之后第三位被判处极刑的省部级高官。郑一审被判死刑可以说突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因为郑有坦白的情节,认罪态度也教好,所有的脏款都已上缴,这也就打破了以往我们国家对省部级高官腐败案件“坦白、认罪、退赃”即可免死的这么一个惯例。对郑筱萸判处死刑,我个人觉得除了郑筱萸他的社会危害性比较大之外,更重要的我觉得是高层向那些高官犯罪发出了紧急叫停的这么一个响亮的信号。 那么究竟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有什么危害性,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职务犯罪,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所要共同探讨的四个问题。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及主要罪名 关于职务犯罪,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职务犯罪的认识也不尽一致。一些国家称其为“公务员犯罪”,或者“白领犯罪”,专门指

浅谈金融腐败的特点

浅谈金融腐败的特点、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本文系武汉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研究课题“腐败犯罪行业性特征研究”〖jp〗 [whrcac2008a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卫东(1968-),男,湖北宜昌市人,经济学博士,现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政策分析。 摘要:金融反腐工作因近年来金融腐败给国家经济及人民利益带来重大破坏和损失而越来越来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如何有效地实现金融反腐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运用系统论分析方法,通过大量金融腐败案例的研究总结出当前金融腐败的主要特点,探讨金融腐败发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求解之道,以求建立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金融反腐综合整治体系。 关键词:金融腐败;特点;原因;防治措施 金融在一国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社会经济的核心和纽带,被形象地喻为一国经济的“晴雨表”和“命脉”。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局部金融风险以及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更加凸现出金融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人们在关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把金融安全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金融安全牵扯到很多方面,金融是否安全固然与金融政策和经济背景密切相关,但金融领域内部发生的腐败同样给金融乃至整个社会造成巨大冲击。近几年来,尽管金融系统的腐败的恶性发展势头初步得到遏制,重大金融腐败案件还是时有发生。为保障金融稳定有效运行,减少金融腐败案件的发生,就必须首先搞清金融腐败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从而可以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取得金融反腐的胜利。 一、金融腐败呈现的特点 金融业涉及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腐败案件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但仔细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众多金融腐败案件,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总结出它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征。概括起来,金融腐败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金融腐败趋向于“合作”——同谋作案 随着我国金融监管力度加大、金融业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单独作案难度增大,于是共同联手作案增多,单个案件的涉案人员增多。有的是内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牟利;有的是内外勾结,里应外合,共同作案。根据银监会的统计分析,在频发的金融腐败大案中,“内外”联手作案的达到了80%以上。大量事实也表明,银行“内部人”要把巨额资金挪出银行,需要“外援”配合;“外援”虎视银行资金,也必须“内部人”倾力协助。金融腐败大案中的“内外勾结”者无不深谙此道。例如,2005年1月4日,东北高速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去开户行哈尔滨河淞街中国银行对账,发现账户中共计2.93亿元存款去向不明。同日,东北高速接到子公司——黑龙江东高投资报告,称其存于河淞街中行的530万元资金也不翼而飞。经公安机关查实,在河淞街中行等银行失窃的存款超过10亿元。2004年12月30日,该行行长高山在席卷了这10亿元机构存款后,出逃加拿大。第二天,他的小学同学、“富甲冰城”的李东哲也随他而去。被卷走的这些巨额机构存款,都是他俩揽储而来。高山是银行的“内部人”,李东哲作为“吸收存款经纪人”,二人与机构达成约定:对方将大额资金存到高山所在的河淞街中行,而高山和李东哲则按高息支付存款回扣以吸引社会机构的“闲置资金”,如辰能公司近3.2亿元就这样存入了河淞街中行。自2004年10月以来,他们通过李东哲的空壳公司频繁转账,高频巨量向境外汇走了一笔笔巨款,最终酿成这一起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各专业银行、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市场日臻成熟,金融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渠道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杠杆。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本身具有大规模的资金融合以及超前性、投机性、风险性等特点,加之市场运作尚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制保障,金融无序现象还时有突出,以致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失职等犯罪仍呈高发趋势,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金融领域各种犯罪不仅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使国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因此,正确认识当前金融领域各种职务犯罪的态势,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有效遏制金融职务犯罪活动,铲除诱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隐患,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维护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金融领域犯罪的发展态势 1.犯罪活动范围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跨行业的特点。 从近年来检察机关所查办的案件情况来看,金融犯罪活动范围已由以往单一的银行信贷、储蓄、结算与交换等环节,拓展到金融市场各个领域,尤其是一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业务对犯罪分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对金融系统内部的职务犯罪而言,一是同业拆借市场权钱交易活动猖獗。主要是拆借各方承办人利用职务之便,捞取各种名义的“手续费”、“信息费”,千方百计将公款中饱私囊。二是证券交

易市场犯罪突出。主要表现为利用证券、股票交易处置权,侵吞国民存款;利用证券价格的时间差、地区差,炒卖股票和国库券,从中谋利。三是票据贴现市场犯罪日益严重。为了在金融市场筹集到短期资金,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以一定的折扣卖给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以换取现金。与此同时,金融部门内的不法分子也在这种交易方式中大量侵吞国家财产。 2.犯罪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共同犯罪增多,单位犯罪时有发生。 从近年来的办案实践来看,无论是发生在金融系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还是非职务犯罪案件,其犯罪活动在组织上较多地以共同作案形式出现,团伙作案、集团作案较多,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人员互相勾结作案。有的为盗用存款与电脑操作人员勾结;有的相互利用职务之便,采取人批我贷的方式,合伙挪用信贷资金。二是内外勾结,里应外合作案。有的利用私人企业的账户转账;有的为他人提供现金,从中受贿。三是拉拢腐蚀,共同作案。有的因收受贿赂而违法放贷;有的为侵吞资金而串通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与之配合。金融领域内的职务犯罪,往往与管理决策权力相关联,因而掌握相应权力的金融机构领导特别是基层金融机构负责人犯罪,一直占较大比例。同时,由于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机构管理不严,制度不实,一些从事具体操作工作的人员同样有机会实施犯罪,这就使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日趋基层化、低龄化,基层一线和年轻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由于金融业务交叉,计算机联网操作,单独作案成功率越来越低,因此金融

银行职务犯罪罪名及案例司法解释后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刑法》第一百八十四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金融业务活动中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1、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法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2、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指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非法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法释[2001]17号)的规定,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3、利用职务之便:是指利用本人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权以及利用与上述职权有关的便利条件。 4、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行为人索要或收受他人财物,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或允诺为他人实现某种利益。该利益是合法还是非法,该利益是否已谋取到,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剖析

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剖析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其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使银行人员自觉筑牢拒腐防线,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犯罪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年来铜川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银行系统职务犯罪案件10件12人。近日,通过对这些案件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本特点 (一)从案件性质看,金融系统中贪污、挪用公款、受贿三类案件比例高,占查办案件总数的95.6%。其中贪污案件比例40.4%,占第一位;挪用公款案件比例为36.4%,占第二位;受贿案件比例为18.7%占第三位。特别是受贿案件和挪用公款案件,横向比较比其它行业高5-10个百分点,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金融系统的行业特点,大多犯罪嫌疑人是利用行业的职务之便和手中掌握的职权谋取私利。 (二)从犯罪嫌疑人的职务看,发案多集中在管理人、财、物等实权部门和实权人物上,在10件犯罪案件中,管理财务、信贷、储蓄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占40%,单位领导干部利用职权犯罪的比例占发案总数的28%。 (三)从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看,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我们对铜川市近几年情况进行分析,在金融系统涉嫌犯罪中,35-55岁是金融系统犯罪高发阶段,但近几年呈现低龄化趋势,仅去年查办的案件中,35岁以下占近50%。 (四)从查办案件的情况看,呈现出明显的“窝案”、“串案”的特点。查出一案,牵出一串,带出一片,涉案人员较多,甚至形成了具有共享既得利益的群体。 二、主要成因 (一)有章不循、制度执行不到位是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随着金融系统内部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行业内部制度日趋完善。但问题是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为金融业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利用其从事融资活动的便利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或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众所周知,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巨大,不仅损害金融机构自身的合法利益,更严重地损害广大存款人、股东的合法权益,极易诱发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稳定。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将在分析现阶段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其特点,分析其成因,并为更好地预防金融机构犯罪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现阶段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复杂性 金融职务犯罪是一种特定身份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的结果。正是因为这种主体的特定性带来了犯罪分子的“自我保护”功能。犯罪前他们打着“公平”、“合法”执行金融职务的身份进行,理所当然的不易受到阻碍;犯罪过程中他们实施的是以权谋利、将公权暗化为私权,可以骗取领导和同行的支持;犯罪后他们往往利用职权地位所形成的影响,公开或秘密地对抗司法机关的侦破活动,利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开脱罪责,无形中增加了司法机关的追诉难度。 (二)隐蔽性 一般犯罪如杀人、放火、抢劫等,是以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侵害对象的,受害者与犯罪者利益冲突激烈,揭露犯罪的积极性高。而职务犯罪是金融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其侵犯的对象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财产,一般不是以公民个人利益为直接侵害对象。因此,别人既不容易了解贪污者的职务内幕,又不容易与之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故不易被察觉和揭露。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论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作者:佚名2006/2/23 11:32:02 来源:中审网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平稳的金融秩序、良好的金融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条件。而近年来出现在金融系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涉案数额不断增长,且影响恶劣,损失巨大。本文拟通过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原因及一些案例的分析,来寻求惩治与防范金融犯罪的对策,也给大家敲敲警钟,以达到保护国家财产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目的。 案犯用何手段从何环节下手? 金融系统的经济犯罪主要表现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三种犯罪。掌有审批贷款、批提现金、单位基建等权力的领导、信贷员多是通过审批收受钱、物;会计、出纳等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多是利用自己掌握现金的工作之便直接侵吞或挪用公款。案犯作案手段主要表现为: 一是利用企事业单位、个体企业急需批贷款之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索贿受贿。如我区龙华信用社副经理兼龙华信用社主任卓惠庭,龙华农村信用社副主任郑锦福、信贷员许金平,农行龙华支行计划信贷部副主任赵海浪,中行龙华支行信贷员古林军等5人,就是再批贷款给10多各贷款单位的过程中互相勾结,时分时合,大肆索取、收受人民币、港币、地皮、手提电话等贿赂。卓、郑、许、赵四人还应贷款单位邀请到澳门旅游,在境外收受港币、赌博筹码等贿赂。 二是利用批准提现金的职权受贿及挪用公益金炒股。如福永信用社内勤主任罗志文,批准搞装修的工头庄某提取现金人民币425万元。为此,庄送给罗“好处费”4万元,罗如数收下。罗还利用自己一人经管信用社公益金之便,从帐上挪用公款10万,用于个人炒股。 三是采取存款不入帐、偷支储户存款等方法贪污、挪用公款。如福永信用社凤凰分社出纳员王四新,在协助凤凰村委代收屋地款中将2万元收款单撕毁,贪污2万元。此外还采取收储不记帐,私自保管存款传票、底单的手段挪用储户存款共计9万多元。 四是利用购买办公楼和支付楼款之机收受贿赂。如农行龙华支行副行长兼龙华信用社总经理江德珍,1993年主持购买位于龙华镇某村的两栋楼宇作办公场所,并于1994年春节支付500万元楼款给该村过春节。为感谢江在买楼和支付楼款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对方送价值人民币48万元的股票及2万元现金给江。

银行作为高风险的金融企业预防职务犯罪

银行作为高风险的金融企业,能否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和各类案件的发生,是确保业务经营稳健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金融案件逐年攀升,作案手段之高明,手法之隐蔽,涉嫌金额之大,影响之恶劣,都有日益升高的趋势。在之种形式下,我们作为金融系统的员工。就真的束手无策、防不胜防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方法不仅有,而且还很简单,那就是——“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银行的安全体系就象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我们每一个员工就象这根链条的一个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链条出现缺口乃至断裂,也就是说,只要保证每个员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那么银行的金融风险就会大大的降低,银行的安全运行也就有了保障。 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金融系统和农行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种实施细则出台得越来越多,制订的越来越细,然而我们从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内部通报中感觉到的却是金融系统诉讼案件越来越多,离我们似乎也越来越近了。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我们有一些员工的法规意识很淡薄,规章制度在一些地方被棚架。各项规章制度没有真正的被落到实处。 近年来,特别是综合应用系统推广以来,我行通过转发上级行文件,制订实施细则、制订工作岗位责任制、实施契约化管理办法,通过检查、考试、通报等种种方式将会计出纳法规制度向基层进行传达、

贯彻和落实,予以重申、再申、再重申,可以说是连篇累牍、三令五申,以强调其重要性。 “新一代”系统的就用在我行已有近四年了,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农行的很多方面产生了持续的、长远的影响。想必大家对其“新”及其给我们工作带来的变化深有感受。概括地讲有以下五个方面“⑴思想新——现向操作的设计思想;⑵操作新——面向客户的劳动组合;⑶方式新——独特的核算、平账机制;⑷体系新——便捷有序的清算体系;⑸管理新——综合分层的内控体系。 综合应用系统的这些变化给我们的会计工作带来的有利之处是: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业务处理的复杂度;进一步加强了会计信息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使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得到一定的保证。但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我行会计工作产生了新的风险,使我行的防范工作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ABIS系统的具体操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职务犯罪的危害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减少操作风险,消除案件隐患,为我行各项业务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突出重点,有效防范 ABIS下的防范工作重点除了传统应用下的重要环节: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印押证机的管理外,又增加了密码管理、应用掩码管理、授权管理、九级主管管理、业务的复核与检查等重要环节。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 一、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手段的高科技化以及金融业区际,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表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特点。 (1)犯罪手段从过去的以权谋私和监守自盗转向运用专业知识,利用金融业务程序,制造漏洞进行作案,犯罪的隐蔽性增强。 金融领域贪污犯罪贿赂等职务犯罪一般依附于金融业务实际。由于近年来金融经营管理市场化进程加快,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犯罪依附于金融业务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如福建省在上世纪90年代前5年连续查办了10名银行行长利用审批贷款受贿的案件。而再此后的5年里,这类案件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金融从业人员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利用金融业务的时间差、地点差、利息差、行际差作案逐渐增多,这种行趋势在新兴的证券行业表现尤为突出。1998年以来,各级检察机关每年都在这个领域查办一批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反映出来的情况是,一些证券从业人员透支挪用巨额公款为个人进行股票交易,违反规章允许或放纵股民进行透支交易、利用变更电脑数据贪污或挪用股民保证金等。这类犯罪作案过程隐秘,在股票上升是由于有盈利,容易迅速平仓而不易被发觉,往往要等到股市下挫,出现巨额亏损无法平仓时,犯罪才得以暴露。 (2)犯罪主体以金融机构领导特别是基层金融单位负责人为主,并向 多元化方向发展,共同犯罪增多,法人犯罪时有发生。 金融机构领导贪污贿赂等犯罪往往与管理决策权力相关联,因而掌握相应权力的金融机构领导各别是基层金融单位负责人犯罪一直占较大比例。同时由于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单位金融秩序混乱,管理不严,制度不落实,一些从事具体操作工作的人员同样有机会实施犯罪。这就使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犯罪日趋基层化、低龄化,基层一线和年轻的从业人员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福建省查办的案件中就发现有年仅21岁的出纳库管员,监守自盗外汇库款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年仅25岁的证券公司报盘员,透支上千万元公款进行个人炒股。犯罪主体多元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目; 录 浅谈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一、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2、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原因 二、惩治与防范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犯罪行为的超前性与法律规范的之后性之间的矛盾 2、犯罪复杂性,专业化与侦查人员相关知识缺乏、侦查手段简单之间的矛盾 4、犯罪的国家化趋势与侦查工作跨国合作局限性之间的矛盾 三、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防范对策和措施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监督力度 2、完善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 3、建立健全防范体制,加强道德教育 4、加强部门联系,争取破案时机 5、保持协作关系,建立犯罪信息系统 论文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流通银行信用及其它信用有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迅速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手段的高科技化以及金

融业区际化,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金融领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内外勾结作案十分突出,危害严重,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诱发和加剧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虽然司法机关和金融部猛做了很多努力,但打击力度还不够,防范效果不尽人意。目前,由于我国金融立法的滞后,致使金融市场一些违规经营和非法交易活动得不到有效惩治。这方面必须做到强化金融执法,充分发挥国家金融监管种类金融机构的行为和遏制金融犯罪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加大金融监管执法力度,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机构,严禁任何非法金融活动。强化对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犯罪的惩治。充分发挥包括检查机关在内的司法机关依法惩治金融犯罪的作用,分析犯罪原因,掌握犯罪规律,研究侦察策略,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遏制大案要案上升的势头。 关键词:金融; 犯罪; 贪污; 受贿; 银行 一、;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手段的高科技化以及金融业区际,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表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特点。 (1)犯罪手段从过去的以权谋私和监守自盗转向运用专业知识,利用金融业务程序,制造漏洞进行作案,犯罪的隐蔽性增强。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核心和枢纽作用,同时也是发生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高发行业之一,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犯罪不断出现新动向,并具有基层发案率高、非法放贷、智能型、合伙作案、携款潜逃、连续作案、主动犯案等七大极具行业特色的犯罪特点;犯罪形式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储蓄、结算、信用卡等各个环节来实施职务犯罪,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是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到位,金融运行机制缺乏规范,金融环境尚未真正形成,金融部门工作人员思想上出现偏差等,诸多因素糅合到一起,导致金融职务犯罪不断地产生。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地防范金融职务犯罪,一要加强对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二要加强金融系统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三要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四要强化检察机关在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只有切实加强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金融腐败,才能达到减少和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遏制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对于稳定金融秩序、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及稳定政治秩序显得特别重要。

金融业是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1]可见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之重。 近年来,我国金融犯罪逐渐增多,金融系统内部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且多为大案要案。如广州中山市某银行一女工作人员与其丈夫骗取银行资金亿元大案[2],深圳市沙井信用社原主任邓宝驹贪污挪用公款2.3亿元大案[3],等等。由此,在金融业务经营过程中,一场腐蚀与反腐蚀、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拉开了序幕。 当前,发生在金融系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逞激增和蔓延之趋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此类职务犯罪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败坏了金融业的信誉,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部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金融系统内部存在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在预测、预防金融职务犯罪的同时,围绕金融部门内部的体制转换、管理制度、资金流向、现金管理等特殊环节,在金融系统积极实现必要的、有效的、长期的系统预防,切实把职务犯罪的发生控制在“零”。一、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

商业银行职务犯罪 一、【职务侵占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追诉标准】根据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追诉标准】 根据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刑法第二

浅议监狱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一)

浅议监狱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一) 【摘要】监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监狱系统职务犯罪有其自身的特殊之处。本文试从监狱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入手,对如何在监狱系统内预防职务犯罪作些粗浅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监狱;职务犯罪;特点;原因;预防 【正文】 我院作为派驻监狱检察院,近年来加大了对辖区监狱的法律监督力度,查办了一系列监狱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所查案件主要集中在这样几种罪名: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虐待被监管人罪、过失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以及贪污罪、受贿罪等。本文现试从监狱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入手,对如何在监狱系统内预防职务犯罪谈点粗浅认识。 一、监狱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易发性。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具有层报权和决定权,而且这种权力处于“大墙”之内,外人很难了解其运行情况。同时,服刑罪犯及其家属也希望通过监狱工作人员违法获取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以及劳动改造中的特殊照顾等不正当利益,从而拉拢、腐蚀监狱工作人员。二者一旦结合,监狱系统职务犯罪就会呈现易发、多发态势。 ——主体的相对明确性。现在,监狱系统工作内部分工十分明确,只有具有相应权力的工作人员才有可能实施相应犯罪,如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私放在押人员、过失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主体只能是负有监管职责的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主体只能是负有相应管理职责的刑罚执行、狱政部门工作人员及相关分管改造的监狱负责人。因而,监狱系统职务犯罪的主体是相对明确的。 ——群体作案比较普遍,窝案多。随着管理和监督机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刑罚执行工作的分工越来越具体、明细,监狱系统职务犯罪往往需要诸多环节的相互利用、协作,靠利益均沾的办法才能实现,表现出作案的群体性。如我院近年办理的几起徇私舞弊暂予监外执行案,就都涉及到医院、监狱狱政科工作人员及主管领导。因为想让不符合条件的罪犯保外就医,就得要医院出具虚假病情鉴定,狱政部门收集、呈报虚假材料,还要经过相关领导签字同意,靠“单兵作战”显然不可能得逞。 ——发现难,且具有明显滞后性。由于监狱相对外界封闭,即使派驻监狱的检察机关也难以主动发现监狱内的职务犯罪。作为相应知情的服刑人员,刑期长的不敢说;得到了好处的不愿说;与己无关的不想说。如虐待被监管人案,在出现轻伤以上后果后,个别监狱基于保护自己干部而采取相应措施封锁消息,并对被虐待服刑人员给予一定治疗、减轻劳动、送表扬(注:“表扬”为监狱对服刑人员行政奖励的一种,达到四个以上行政奖励即具呈报减刑资格)等安抚措施,被虐待人往往“因祸得福”而“息事宁人”,其他的犯人如前所述也不肯出来作证。此类案件,往往只有等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才能消除顾虑,进而举报有关线索,提供关键证言、证据,而这往往已是职务犯罪行为发生数年之后,因而发现此类职务犯罪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取证、查处难。职务犯罪处理难主要表现在取证和固定证据难。如前所述,服刑罪犯由于“身在屋檐下”,而“不得不低头”,不敢举报监狱执法人员职务犯罪线索及提供证言。即使一开始提供了真实的证言,也可能迫于某种压力以及自身的顾虑,而容易出现翻证和证言反复,因而查处困难。等到知情服刑人员刑满释放,没有外部的干涉和顾虑,愿意举报和作证时,却又因时过境迁,记忆淡忘、伤情难以鉴定、相关资料灭失而使取证工作难上加难。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办案阻力,以及我国刑法对职务犯罪量刑偏轻、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等因素,使得对监狱执法人员职务犯罪处理偏轻,判缓刑、免予刑事处罚比例偏高。如一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4起监狱执法人员职务犯罪案,涉案人员近10人,被判有罪的只有7人。而

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大同区农村信用联社下辖1个营业部,7个乡(镇)级信用社,2个信用分社,2个储蓄所,10个农村信用代办站,现有员工158人。多年来,全区农村信用社担负着服务大同区城乡经济发展,为企事业单位和全区人民群众提供有力金融支持的重要使命,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全区农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屡屡发生,呈居高不下之势,在1997年至2000年的三年里,我院立案侦查的信用社员工涉嫌贪贿案件就达8件8人,占全市金融系统案件总数的48.5%,对地方金融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如双榆树乡信用合作社的乔××采取偷支领储户存款的手段,贪污公款二万余元。再如,庆阳山信用合作社,当时只有六名员工,就发生了总金额八十余万元的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对其中的三人立案侦查,犯罪人员占该社员工的50%。该信用合作社原主任宋××一人就截留储户存款达六十余万元;年仅23岁的记帐员王××效仿宋××也采取套取利息、支取库款和截留储户存款的手段,贪污挪用公款十三万余元;该社另一记帐员杨××也挪用公款三万余元。更有甚者,在检察机关查办庆阳山信合作社经济案件的期间和结案后,祝三信用社原主任王××顶风作案采取盗名贷款、截留还贷本金、利息和转支资金等手段强占公款,借贷给他人进行营利性活动和用于个人的营利活动,涉案金额高达一百六十二万余

元,严重地扰乱了农村金融工作的正常秩序。农村信用合作社内部员工之所以在短期内发生多起经济违法犯罪,究其原因有: 1、内部机制不完善。大同区是一个农业区,金融机构以乡级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因国家金融体制的改革,五十年代建立的农村信用社又从农业银行中分离出来、单成体系。在分离的过程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或力度不够,上级组织对下属机构的检查不严,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许多预防职务犯罪措施不能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是农村金融系统发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2、行业法规不健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领导干部权力过于集中,人、财、物三权一人独揽,上级领导疏于监督,同级无人监督,形成了"庙小神仙大"的局面,缺乏严格的制约机制。有的信用社尽管规章制度上了墙,但无人监督执行,庆阳山信用合作社就存在一人独自支撑营业的违纪问题,致使一人当班时监守自盗。形同虚设的规章制度,给信用社内部作案的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因而发生大肆侵吞库款和截留储蓄存款。 3、思想滑坡,人生观扭曲。放松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金融职务犯罪的又一原因,"拜金主义"、"金钱万能"等腐败现象导致一些人失去心理平衡。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员,对社会上的贪污腐化丑态由不适应到参与进去,"不捞白不捞"、"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腐朽思想,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倾斜,"金钱至上"被一些人奉为行为法则,使一些人具有了犯罪思想基础,逐步走上犯罪之路。

检察院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总结汇报材料

检察院打击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总结 汇报材料 **市人民检察院在高检院和兴安盟检察分院的领导下,按照“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检察工作总体要求,运用“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方法,在打击医疗卫生、交通、土地三个系统犯罪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予以严厉打击,集中力量查处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加大对该系统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2002年以 来,我局共立案侦查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9件9人,其中大案8件8人;涉案总金额人民币700余万元,通过办案给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40余万元。这些案件的成功办理,在该系统产

生一定的威慑效应,取得明显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预防该系统职务犯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一、要开阔视野,拓宽案源渠道由于金融系统内的贪污贿赂犯罪类型多,涉案面广,因此,我们在收集、获取案件线索时,均要放宽视野,开展联想发散思维,不仅要关注市区范围内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而且要关注农村金融系统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不仅要关注金融系统内部管理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线索,而且要关注一般业务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线索;不仅关注已查办部门的贪污贿赂犯罪情况,而且注意发现相同职权部门的贪污贿赂犯罪线索。 1、鼓励全局干警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抓线索。要发挥每位干警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崭新的办案思路和灵活的办案手段,开动脑筋,主动出击,采取大力开展举报宣传活动,与公安、纪检、监察、信访、审计以及本院其他业务部

门建立线索联系制度等多种形式,广泛挖掘案件线索。同时牢固树立线索意识、侦查意识,在日常生活、娱乐、交友等过程中做有心人,主动捕捉有价值的线索。2002年以来,我局立案侦查的9件银行系统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职务犯罪案件中,有7件是自行发现的线索。 2、把初查作为立案的基础性环节来抓,坚持做到秘密初查与放开初查相结合。初查时不惊动初查对象,并严格限制知情人员范围,只限于检察长、分管检察长、反贪局长和直接办案人员知道,防止说情泄密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采取“三放开”的方法,即不受举报内容的限制,放开初查的时间、放开初查的对象、放开初查的范围,开动脑筋、拓宽初查视野; 3、加强了对审讯尤其是初审的策略研究,因案制宜讲究审讯策略。审讯前全面熟悉初查材料,认真分析案情,周密制定讯问计划以及应变措施,精心选择接触犯罪嫌疑人的最佳时机、场合及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