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讲义及答案)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讲义及答案)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讲义及答案)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讲义及答案)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讲义)?课前预习

1.如图,直线y =1

x +1 经过点A(1,m),B(4,n),点C 的坐2

标为(2,5),则△ABC 的面积为.

提示:利用点坐标求面积,需要将点坐标转化为横平竖直的线段长,常考虑作横平竖直的线来对图形进行割补.

具体操作:

①过点C 作CD∥y 轴,交AB 于点D;

②借助C,D 坐标求解CD 长;

③以CD 为底,则A,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高,即

S

△A BC =S

△ADC

+S

△DBC

=

1

?CD ? (x

2 B

-x

A

) .

1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3

x + 3与x 轴,4

y 轴分别交于点A,B,点C 的坐标为(0,-2).若点D 在直线AB 上运动,点E 在直线AC 上运动,当以O,A,D,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点D 的坐标为.

提示:

(1)分析定点(A,O),动点(D,E),属于两定两动的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2)连接两定点得定线段,考虑:①若定线段作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则通过平移确定点的坐标;②若定线段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则绕定线段中点旋转,利用中点坐标公式确定点的坐标.

(3)利用函数特征和几何特征求解后,结合图形进行验证.

?知识点睛

1.“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的处理原则:,

2.研究背景图形:

①研究函数表达式.二次函数关注,一次函数

关注.

②.找特殊图形、特殊位置关

系,寻求边长和角度信息.

3.二次函数之面积问题的常见模型

①割补法——铅垂法求面积:

S

△A PB =

1

?PM ? (x

2 B

-x

A

) S

△A PB

=

1

?PM ? (x

2 B

-x

A

)

②转化法——借助平行线转化:

若S

△ABP

=S△ABQ,若S△ABP=S△ABQ,

当P,Q 在AB 同侧时,当P,Q 在AB 异侧时,PQ∥AB.AB 平分PQ.

?精讲精练

1.如图,抛物线y=-x2+2x+3 经过A,B,C 三点.点M 是直线

BC 上方抛物线上的点(不与B,C 重合),过点M 作MN∥y 轴交线段BC 于点N,连接MB,MC.

(1)若设点M 的横坐标为m,四边形OBMC 的面积为S,则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为.

(2)四边形OBMC 的最大面积为,此时点M 的坐标为.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 经过A,B,

C 三点,点

D 的坐标为(0,1),直线AD 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

E.

(1)若M 是直线AD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则△AME

面积的最大值为.

(2)在直线AD 下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G,当S△AEG=6 时,点G 的坐标为.

3.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2ax-b(a>0)与x 轴交于A,B 两

点,点A 在点B 的右侧,且点B 的坐标为(-1,0),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顶点为D.连接AC,CD,∠ACD=90°.(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M 在抛物线上,且以点M,A,C 以及另一点N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ACNM 的面积为12,设M 的横坐标为m,求m 的值.

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3x-4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B,

且经过点C(2,-6),连接AC,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记为l.(1)点D(m,n)(-1<m<2)是二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当

△ACD 的面积为27

时,点 D 关于l 的对称点为E,求点 E 8

的坐标.

(2)在(1)的条件下,能否在二次函数图象和直线l 上分别找到点P,Q,使得以点D,E,P,Q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5.如图,抛物线y=ax2-5ax+4(a<0)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

已知BC∥x 轴,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且AC=B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点D 在抛物线对称轴上,点E 在抛物线上,且以A,B,D,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E 的坐标;

(3)已知点F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G 是直线y=-x 上的动点,且以O,C,F,G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

G 的横坐标.

【参考答案】

? 课前预习

1.

9 2

12 6 2. D 1 ( 5 , ) , D 2

( 28,- 6)

5 5 ? 知识点睛

1. 利用横平竖直的线段长,函数特征与几何特征互转

2. ①四点一线;k ,b

②坐标转线段长

? 精讲精练

5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压轴题题型归纳 学生版

标准实用 二次函数综合压轴题型归类、要学会利用特殊图形的性质去分析二次函数与特殊图形的关系教学目标:1 2、掌握特殊图形面积的各种求法 1、利用图形的性质找 点重点、难点: 2、分解图形求面积 一、二次函数和特殊多边形形状二、二次函数和特殊多边形面积三、函数动点引起的最值问题四、常考点汇总????22x?AB??yy?x: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BAAB x?xy?y??BABA,ABC??的坐标为::线段的中点2 、中点坐标 22??y?kx?bk?0y?kx?bk?0)的位置关系:)与((直线212112??k?bk?kb?k)两直线相交 且(1)两直线平行(2212112??kk?b?1bk?k? 3()两直线重合(4)两直线垂直且2121213、 一元二次方程有整数根问题,解题步骤如下: ?和参数的其他要求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①用②解方程,求出方程的根;(两种形式:分式、 二次根式) ③分析求解:若是分式,分母是分子的因数;若是二次根式,被开方式是完全平方式。 ??22mxm5<m02m?1=x?mx-的值。为整数,求例: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整数根,且 x轴的交点为整数点问题。(方法同上)、4二次函数与??2mx3x?y?mx?3m1?为正整数,试确定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例:若抛物线与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5、方程总有固定根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求出该固定根。举例如下: 文案大全. 标准实用 2mxm0?2m?mx3?3(m?1)x?为何值,方程总为实数)(已知关于,求证:无论的方程有一个固定的根。1x0?m?时,解:当;??3?1?m?3??2x?2?x?1?x0?m0??3m??;、时,当,, 12m2m m为何值,方程总有一个固定的根是1。综上所述:无论 6、函数过固定点问题,举例如下: 2mm2?my?x??mx为何值,该抛物线总经过一个固已知抛物线(,求证:不论是常数)定的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经典习题(含答案及基本讲解)

二次函数综合题训练题型集合 1、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1,0),直线m x y+ =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A点的坐标为(3,4),B点在轴y上. (1)求m的值及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A、B不重合),过P作x轴的垂线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E点,设线段PE的长为h,点P的横坐标为x,求h与x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D为直线AB与这个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交点,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四边形DC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2、如图2,已知二次函数24 y ax x c =-+的图像经过点A和点B.(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3)点P(m,m)与点Q均在该函数图像上(其中m>0),且这两点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求m的值及点Q 到x轴的距离 E B A C P 图1 O x y D x y O 3 -9 -1 -1 A B 图2

P B A C O x y Q 图3 3、如图3,已知抛物线c x b x a y ++=2经过O(0,0),A(4,0),B(3,3)三点,连结AB ,过点B 作BC ∥x 轴交该抛物线于点C. (1) 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 两个动点P 、Q 分别从O 、A 两点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 其中,点P 沿着线段0A 向A 点运动,点Q 沿着折线A →B →C 的路线向C 点运动. 设这两个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 (0<t <4),△PQA 的面积记为S. ①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② 当t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并指出此时△PQA 的形状; ③ 是否存在这样的t 值,使得△PQA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P 、Q 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07海南中考)如图7,直线43 4 +- =x y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C 和点()0,1-B . (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设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M ,求四边形AOCM 的面积; (3)有两动点D 、E 同时从点O 出发,其中点D 以每秒 2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AC 按O →A →C 的路线运动,点E 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CA 按O →C → A 的路线运动, 当D 、E 两点相遇时,它们都停止运动.设D 、E 同时从点O 出发t 秒时,ODE ?的面积为S . ①请问D 、E 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DE ∥OC ,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请求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③设0S 是②中函数S 的最大值,那么0S = . C A M y B O x C A M y B O x C A M y B O x

一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与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练习题

2012届一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与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练习题 1、某书报亭开设两种租书方式:一种是零星租书,每册收费1元;另一种是 会员卡租书,办卡费每月12元,租书费每册0.4元.小军经常来该店租书, 若每月租书数量为x 册. (1)写出零星租书方式应付金额y 1(元)与租书数量x (册)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 (2)写出会员卡租书方式应付金额y 2(元 )与租书数量x (册)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 (3)小军选取哪种租书方式更合算? 2、某汽车运输公司根据实际需要计划购买大、中型两种客车共20辆,已知 大型客车每辆62万元,中型客车每辆40万元,设购买大型客车x (辆),购 车总费用为y (万元).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若购买中型客车的数量少于大型客车的数量,请你给出一种费用最 省的方案,并求出该方案所需费用. 3、如图,抛物线y = 2 1x 2+bx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且A (一1,0). 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 的坐标; ⑵判断△ABC 的形状,证明你的结论; ⑶点M (m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CM +DM 的值最小时,求m 的值. 4、如图,直线33+=x y 交x 轴于A 点,交y 轴于B 点,过A 、B 两点的抛物 线交x 轴于另一点C (3,0). 第3题图

⑴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ABQ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 出符合条件的Q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已知双曲线x k y 与抛物线y=ax 2+bx+c 交于A(2,3)、B(m,2)、c(-3,n)三点. (1)求双曲线与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 、点B 、点C,并求出△ABC 的面积, 6、已知函数y=mx 2-6x +1(m 是常数). ⑴求证:不论m 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都经过y 轴上的一个定点; ⑵若该函数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 的值. 7、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 =-x 2+2x +m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A (3,0),另一 个交点为B ,且与y 轴交于点C . 第5题图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讲义及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讲义) ? 课前预习 1. 若一次函数经过点 A (2,-1)和点 B (4,3),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2. 若直线 l 平行于直线 y =-2x -1,且过点(1,4),则直线 l 的表 达式为 . 3. 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 ,且与正比例函数 y =-x 的图象交于点 B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 4. 如图,点 A 在直线 l 1:y =3x 上,且点 A 在第一象限,过点 A 作 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 l 2:y =x 于点 B . (1) 设点 A 的横坐标为 t ,则点 A 的坐标为 ,点 B 的坐标为 ,线段 AB 的长为 ;(用含 t 的式子表示) (2) 若 AB =4,则点 A 的坐标是 . ? 知识点睛 1.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处理思路: 从已知的表达式、坐标或几何图形入手,分析特征,通过坐标与横平竖直线段长、函数表达式相互转化解决问题. 2. 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中常见转化方式: (1) 借助表达式设出点坐标,将点坐标转化为横平竖直线段 长,结合几何特征利用线段长列方程; (2) 研究几何特征,考虑线段间关系,通过设线段长进而表 达点坐标,将点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列方程. 表达线段长: 横平线段长,横坐标相减,右减左; 竖直线段长,纵坐标相减,上减下.

1

? 精讲精练 1. 如图,直线 y = - 3 x + 3 与 x 轴、y 轴交于 A ,B 两点,点 C 4 是 y 轴负半轴上一点,若 BA =BC ,则直线 AC 的表达式为 . 第 1 题图 第 2 题图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2,6),且与 x 轴相交于点 B ,与正比例函数 y =3x 的图象交于点 C ,点 C 的横坐标为 1,则△OBC 的面积为 . 3. 如图,直线l :y = 3 x + 6 与 y 轴相交于点 N ,直线l :y = kx -3 1 4 2 与直线l 1 相交于点 P ,与 y 轴相交于点 M ,若△PMN 的面积为 18,则直线l 2的表达式为 . 4. 如图,一次函数 y = 1 x + 2 的图象与 y 轴交于点 A ,与正比例 3 函数 y =kx 的图象交于第二象限内的点 B ,若 AB =OB ,则 k 的值为 .

(完整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综合题及答案

二次函数题 选择题: 1、y=(m-2)x m2- m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则m=( ) A -1 B 2 C -1或2 D m 不存在 2、下列函数关系中,可以看作二次函数y=ax 2+bx+c(a ≠0)模型的是( ) A 在一定距离内,汽车行驶的速度与行驶的时间的关系 B 我国人中自然增长率为1%,这样我国总人口数随年份变化的关系 C 矩形周长一定时,矩形面积和矩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D 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将一抛物线向下向右各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y=-x 2,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 y=—( x-2)2+2 B y=—( x+2)2+2 C y=— ( x+2)2+2 D y=—( x-2)2—2 5、抛物线y= 2 1 x 2 -6x+24的顶点坐标是( ) A (—6,—6) B (—6,6) C (6,6) D (6,—6) 6、已知函数y=ax 2+bx+c,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个 ①abc 〈0 ②a +c 〈b ③ a+b+c 〉0 ④ 2c 〈3b A 1 B 2 C 3 D 4 7、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过点(-1,0),则 c b a + =c a b + =b a c + 的值是( ) A -1 B 1 C 21 D -2 1 8、已知一次函数y= ax+c 与二次函数y=ax 2+bx+c (a ≠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图中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无论m 为任何实数,总在抛物线y=x 2+2mx +m 上的点的坐标是————————————。 16、若抛物线y=ax 2+bx+c (a ≠0)的对称轴为直线x =2,最小值为-2,则关于方程ax 2+bx+c =-2的根为————————————。 17、抛物线y=(k+1)x 2+k 2-9开口向下,且经过原点,则k =————————— 解答题:(二次函数与三角形) 1、已知:二次函数y=x 2 +bx+c ,其图象对称轴为直线x=1,且经过点(2,﹣).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该图象与x 轴交于B 、C 两点(B 点在C 点的左侧),请在此二次函数x 轴下方的图象上确定一点E ,使△EBC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1 —1 0 x y y x -1 x y y x y x y

二次函数和几何综合压轴题题型归纳

学生: 科目: 数 学 教师: 刘美玲 一、二次函数和特殊多边形形状 二、二次函数和特殊多边形面积 三、函数动点引起的最值问题 四、常考点汇总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B A B A x x y y AB -+-= 2、中点坐标:线段AB 的中点C 的坐标为:??? ??++22 B A B A y y x x , 直线11b x k y +=(01≠k )与22b x k y +=(02≠k )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21k k =且21b b ≠ (2)两直线相交?21k k ≠ (3)两直线重合?21k k =且21b b = (4)两直线垂直?121-=k k 3、一元二次方程有整数根问题,解题步骤如下: ① 用?和参数的其他要求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② 解方程,求出方程的根;(两种形式:分式、二次根式) ③ 分析求解:若是分式,分母是分子的因数;若是二次根式,被开方式是完全平方式。 例: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2 2 =-m x m x ++有两个整数根,5<m 且m 为整数,求m 的值。 4、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为整数点问题。(方法同上) 例:若抛物线()3132 +++=x m mx y 与x 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m 为正整数,试确定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课 题 函数的综合压轴题型归类 教学目标 1、 要学会利用特殊图形的性质去分析二次函数与特殊图形的关系 2、 掌握特殊图形面积的各种求法 重点、难点 1、 利用图形的性质找点 2、 分解图形求面积 教学内容

5、方程总有固定根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求出该固定根。举例如下: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3(1)230mx m x m --+-=(m 为实数),求证:无论m 为何值,方程总有一个固定的根。 解:当0=m 时,1=x ; 当0≠m 时,()032 ≥-=?m ,()m m x 213?±-= ,m x 3 21-=、12=x ; 综上所述:无论m 为何值,方程总有一个固定的根是1。 6、函数过固定点问题,举例如下: 已知抛物线22 -+-=m mx x y (m 是常数),求证:不论m 为何值,该抛物线总经过一个固定的点,并求出固定点的坐标。 解:把原解析式变形为关于m 的方程()x m x y -=+-122 ; ∴ ???=-=+-0 1 02 2x x y ,解得:???=-=1 1 x y ; ∴ 抛物线总经过一个固定的点(1,-1)。 (题目要求等价于:关于m 的方程()x m x y -=+-122 不论m 为何值,方程恒成立) 小结.. :关于x 的方程b ax =有无数解????==0 b a 7、路径最值问题(待定的点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1)如图,直线1l 、2l ,点A 在2l 上,分别在1l 、2l 上确定两点M 、N ,使得MN AM +之和最小。 (2)如图,直线1l 、2l 相交,两个固定点A 、B ,分别在1l 、2l 上确定两点M 、N ,使得 AN MN BM ++之和最小。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讲义及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讲义) ?课前预习 1.小明认为,在一次函数y=kx+b中,x每增加1,kx+b就增加了k,y也就增加了 k.因此要想求出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只需要知道x每增加1个单位长度,y增加的单位长度即可.例如:在如图所示的一次函数图象中,x从1变到2时,y的值由3变到5,即x每增加1个单位长度,y就增加2个单位长度,因此k的值就是2.再结合b为函数图象与y轴交点纵坐标,可得b=1.故容易求出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2x+1.请你用待定系数法验证小明的说法. x 请根据小明的思路,直接写出下图中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知识点睛 1.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k,b为常数,k≠0)

①k 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坡度或坡比,如图所示,AM ____________,则=AM k BM . ②b是截距,表示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2.设直线l1:y1=k1x+b1,直线l2:y2=k2x+b2,其中k1,k2≠0 ①若k1=k2,且b1≠b2,则直线l1_____l2; ②若k1·k2=_________,则直线l1_____l2. 3.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解题思路 坐标 几何图形 一次函数 ①要求坐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求函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研究几何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精练 1.如图,点B,C分别在直线y=2x和y=kx上,A,D是x轴上的两点,若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则k的值为________. 第1题图 2.如图,点A,B分别在直线y=kx和y=-4x上,C,D是x轴上的两点,若四边形 ABCD是长方形,且AB:AD=3:2,则k的值为________. 3.如图,已知直线l :y x =+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AOB沿 直线l折叠,点O落在点C处,则直线AC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第3题图第4题图 4.已知点A的坐标为(5,0),直线y=x+b(b>0)与y轴交于点B,连接AB,∠ α=75°,则b的值为_________. 5.如图,△OAB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过点A的直线y=-x+m与x轴交于点C, 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的综合含答案

一、二次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6),B(6,0),C(﹣2,0),点P是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B的面积有最大值? (3)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AB于点D,再过点P做PE∥x轴交抛物线于点E,连结DE,请问是否存在点P使△P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抛物线解析式为y=﹣1 2 x2+2x+6;(2)当t=3时,△PAB的面积有最大值; (3)点P(4,6). 【解析】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即可得; (2)作PM⊥OB与点M,交AB于点N,作AG⊥PM,先求出直线AB解析式为y=﹣x+6, 设P(t,﹣1 2 t2+2t+6),则N(t,﹣t+6),由 S△PAB=S△PAN+S△PBN=1 2 PN?AG+ 1 2 PN?BM= 1 2 PN?OB列出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 的性质求解可得; (3)由PH⊥OB知DH∥AO,据此由OA=OB=6得∠BDH=∠BAO=45°,结合∠DPE=90°知若△P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EDP=45°,从而得出点E与点A重合,求出y=6时x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抛物线过点B(6,0)、C(﹣2,0),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6)(x+2), 将点A(0,6)代入,得:﹣12a=6, 解得:a=﹣1 2 , 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y=﹣1 2 (x﹣6)(x+2)=﹣ 1 2 x2+2x+6; (2)如图1,过点P作PM⊥OB与点M,交AB于点N,作AG⊥PM于点G,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面积问题 知识点睛 1.“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的处理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背景图形:①研究函数表达式.二次函数关注____________,一次函数关注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特殊图形、特殊位置关系,寻求边长和角度信息. 3.二次函数之面积问题的常见模型①割补求面积——铅垂法: ②转化法——借助平行线转化:若S △ABP =S △ABQ ,若S △ABP =S △ABQ ,当P ,Q 在AB 同侧时,当P ,Q 在AB 异侧时,PQ ∥AB .AB 平分PQ . 例题示范例1:如图,抛物线y =ax 2+2ax -3a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 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 C ,且OA =OC ,连接A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 是直线AC 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求△ACP 面积的最大值. (3)若点E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 ,使以A ,B , E ,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 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一问:研究背景图形 【思路分析】 读题标注,注意到题中给出的表达式中各项系数都只含有字母a ,可以求解A (-3,0),B (1,0),对称轴为直线x =-1;结合题中给出的OA =OC ,可得C (0,-3),代入表达式,即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 再结合所求线段长来观察几何图形,发现△A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过程示范】 解:(1)由2 23y ax ax a =+-(3)(1) a x x =+-可知(30)A -,,(10)B ,, ∵OA OC =, ∴(03)C -,, 将(03)C -,代入2 23y ax ax a =+-, 第二问:铅垂法求面积 【思路分析】 (1)整合信息,分析特征: 由所求的目标入手分析,目标为S △ACP 的最大值,分析A ,C 为定点,P 为动点且P 在1()2 APB B A S PM x x =??-△

2020年中考数学《几何综合》培优拔高专项复习讲义及解析

2020年中考数学《几何综合》培优拔高专项复习讲义及解析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C,BC边上的点,且AD=CE,连接BD,AE相交于点F.(1)∠BFE的度数是; (2)如果=,那么=; (3)如果=时,请用含n的式子表示AF,B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BAD=90°,AB=AD,CB=CD,一个以点C为顶点的45°角绕点C旋转,角的两边与BA,DA交于点M,N,与BA,DA的延长线交于点E,F,连接AC. (1)在∠FCE旋转的过程中,当∠FCA=∠ECA时,如图1,求证:AE=AF; (2)在∠FCE旋转的过程中,当∠FCA≠∠ECA时,如图2,如果∠B=30°,CB=2,用等式表示线段AE,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AB>AD. (1)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弧,交DC于点E,且AE=AB,联结AE,BE,请补全图形,并判断∠AEB 与∠CEB的数量关系; (2)在(1)的条件下,设a=,b=,试用等式表示a与b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4.已知:△ABD和△CBD关于直线BD对称(点A的对称点是点C),点E,F分别是线段BC和线段BD上的点,且点F在线段EC的垂直平分线上,连接AF,AE,AE交BD于点G. (1)如图1,求证:∠EAF=∠ABD;

(2)如图2,当AB=AD时,M是线段AG上一点,连接BM,ED,MF,MF的延长线交ED于点N,∠MBF =∠BAF,AF=AD,试探究FM和F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5.以AB为直径作半圆O,AB=10,点C是该半圆上一动点,连接AC、BC,并延长BC至点D,使DC=BC,过点D作DE⊥AB于点E、交AC于点F,连接OF. (1)如图①,当点E与点O重合时,求∠BAC的度数; (2)如图②,当DE=8时,求线段EF的长; (3)在点C运动过程中,若点E始终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以点E、O、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线段O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如图①,P为△ABC内一点,连接P A、PB、PC,在△P AB、△PBC和△P AC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与△ABC 相似,那么就称P为△ABC的自相似点. (1)如图②,已知Rt△ABC中,∠ACB=90°,∠ABC>∠A,CD是AB上的中线,过点B作BE丄CD,垂足为E.试说明E是△ABC的自相似点; (2)在△ABC中,∠A<∠B<∠C. ①如图③,利用尺规作出△ABC的自相似点P(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 ②若△ABC的内心P是该三角形的自相似点,求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7.在Rt△ABC中,∠ACB=90°,AC=BC,CD⊥AB于点D,点E为AC边上一点,连接BE交CD于点F,过点E作EG⊥BE交AB于点G,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综合题及答案(经典题型)

二次函数试题 论:①抛物线y lx21 是由抛物线y-x2怎样移动得到的22 ②抛物线y2(x 2 1)是由抛物线y 1 x2 2 :怎样移动得到的 ③抛物线y[(x1)21是由抛物线y 1 2 x21怎样移动得到的 22 ④抛物线 y ](x1)21是由抛物线 y 1 2 (x 1)2怎样移动得到22 ⑤抛物线y2(x1)21是由抛物线y 1 2 -x2怎样移动得到的 22 选择题:1、y=(m-2)x m2- m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贝U m=() A -1 B 2 C -1 或2 D m 不存在 2、下列函数关系中,可以看作二次函数y=ax2+bx+c(a丰0)模型的是() 在一定距离内,汽车行驶的速度与行驶的时间的关系 我国人中自然增长率为1%这样我国总人口数随年份变化的关系 矩形周长一定时,矩形面积和矩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将一抛物线向下向右各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y=-x2,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 y= —( x-2 ) 2+2 B y= —(x+2 )2+2 C y= (x+2 ) 2+2 D y= —( x-2 1 2 5、抛物线y= x -6x+24 2 的顶点坐标是( A (—6,—6) B(—6, 6) C(6,6) D (6,—6) 6、已知函数y=ax2+bx+c,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abc〈0 ②a+ c〈 b ③ a+b+c > 7、函数y=ax2-bx+c (a丰 0) 的图象过点( A -1 B 1 C - 的值是 b 1 )个 -1 ,

填空题: 13、无论m为任何实数,总在抛物线y=x2+ 2mx+ m上的点的坐标是------------ 。 16、若抛物线y=ax2+bx+c(0)的对称轴为直线x =2,最小值为—2,则关于方程ax2+bx+c =-2的根为一 17、抛物线y= (k+1)x2+k2-9开口向下,且经过原点,则k= ---------------- 解答题:(二次函数与三角形) 1、已知:二次函数y==x2+bx+c,其图象对称轴为直线x=1,且经过点 4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该图象与x轴交于B、C两点(B点在C点的左侧),请在此二次函数x轴下方的图象上确定一点并求出最大面积.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A B两点(A在B的左侧),与y轴 9 交于点C (0,4),顶点为(1,2)?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轴交于点D,试在对称轴上找出点卩,使厶CDP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岀满足条件的所有点P的坐标. (3)若点E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A B不重合),分另U连接AC BC过点E作EF // AC交线段BC于点F,连接CE记厶CEF的面积为S 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 存在,请说明理由. 4 2 3、如图,一次函数y=—4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C两点,抛物线y= + bx+ c的图象经过A C两点,且与x轴交于点B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己,使厶EBC的面积最大, (第2题图) S的最大值及此时E点的坐标;若不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有答案)中考数学压轴题必做(经典)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题目背景
07 年课改后,最后一题普遍为抛物线和几何结合(主要是与三角形结合)的 代数几何综合题,计算量较大。几何题可能想很久都不能动笔,而代数题则可以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就让很多考生能够拿到一些步骤分。因此,课改之后,武 汉市数学中考最后一题相对来说要比以前简单不少,而这也符合教育部要求给学 生减轻负担的主旨,因此也会继续下去。要做好这最后一题,主要是要在有限的 时间里面找到的简便的计算方法。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加强本身的观察力,二 是需要在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好的算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最后就是培养计算的耐 心,做到计算又快又准。
题型分析
题目分析及对考生要求 (1)第一问通常为求点坐标、解析式:本小问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待定系 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属于送分题。 (2)第二问为代数几何综合题,题型不固定。解题偏代数,要求学生能够熟练 掌握函数的平移,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计算能力,能够把题 目中所给的几何信息进行转化,得到相应的点坐标,再进行相应的代数计算。 (3)第三问为几何代数综合,题型不固定。解题偏几何,要求学生能够对题目 所给条件进行转化,合理设参数,将点坐标转化为相应的线段长,再根据题目条 件合理构造相似、全等,或者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将这些线段与题目构建起联系, 再进行相应计算求解,此处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本小问综合性较强。
在我们解题时,往往有一些几何条件,我们直接在坐标系中话不是很好用, 这时我们需要对它进行相应的条件转化,变成方便我们使用的条件,以下为两种 常见的条件转化思想。 1、遇到面积条件:a.不规则图形先进行分割,变成规则的图形面积;b.在第一 步变化后仍不是很好使用时,根据同底等高,或者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 一性质,将面积进行转化;c.当面积转化为一边与坐标轴平行时,以这条边为底, 根据面积公式转化为线段条件。 2、遇到角度条件:找到所有与这些角相等的角,以这些角为基础构造相似、全 等或者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转化为线段条件。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综合
【例1】. (2012 武汉中考)如图 1,点 A 为抛物线 C1:y= x2﹣2 的顶点,点 B 的坐标为(1,
0)直线 AB 交抛物线 C1 于另一点 C

二次函数综合题训练(含答案)

二次函数综合题训练 一、综合题(共24题;共305分)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该图象与轴相交于点、,与轴相交于点,其中点的横坐标为1. (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交x轴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 (1)求点A,B的坐标,并根据该函数图象写出y≥0时x的取值范围; (2)把点B向上平移m个单位得点B1.若点B1向左平移n个单位,将与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B2重合;若点B1向左平移(n+6)个单位,将与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B3重合.已知m>0,n>0,求m,n 的值. 3.已知抛物线y=2x2-4x+c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1)求c的取值范围; (2)若抛物线y=2x2-4x+c经过点A(2,m)和点B(3,n),试比较m与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ax+3的图象经过点P(-2,3). (1)求a的值和图象的顶点坐标。 (2)点Q(m,n)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 ①当m=2时,求n的值;

②若点Q到y轴的距离小于2,请根据图象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 5.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则称 为的伴随函数,如:是的伴随函数. (1)若是的伴随函数,求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若函数的伴随函数与轴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4,求,的值. 6.已知k是常数,抛物线y=x2+(k2+k-6)x+3k的对称轴是y轴,并且与x轴有两个交点. (1)求k的值: (2)若点P在抛物线y=x2+(k2+k-6)x+3k上,且P到y轴的距离是2,求点P的坐标.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交于点、点,与轴交于点. (1)求拋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作直线轴,点在直线上且,直接写出点的坐标.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交于点A,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点B在抛物线上. (1)求点B的坐标(用含的式子表示); (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3)已知点,.若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的取值范围. 9.如图,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两点,抛物线经过点 ,与轴另一交点为,顶点为.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轴上找一点,使的值最小,求的最小值;

(完整版)题型五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目录 题型五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2) 类型一与特殊三角形形状有关 (2) 类型二与特殊四边形形状有关 (8) 类型三与三角形相似有关 (18) 类型四与图形面积函数关系式、最值有关 (23) 类型五与线段、周长最值有关 (29)

题型五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类型一与特殊三角形形状有关 针对演练 1. (’16原创)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为x=1,与y轴的交点第1题图C为(0,3),与x轴交于点A、B,顶点为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A、B、D的坐标,并确定四边形ABDC的面积; (3)点P是x轴上的动点,连接CP,若△CBP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2. (’15长沙模拟)如图,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过点M(-2,3),顶点为N (-1, 43 3 ),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解析式; (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点Q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当△QBC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的坐标.

3. (’16原创)如图,抛物线y = -1 2 x2+mx+n与x轴交于点A、B两点,与y轴 交于点C,其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D,已知A(-1,0),C(0,2).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判断△A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BC是以P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 如图,已知二次函数L1:y=x2-4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 (1)写出A、B两点的坐标; (2)二次函数L2:y=kx2-4kx+3k(k≠0),顶点为P. ①直接写出二次函数L2与二次函数L1有关图象的两条相同的性质; ②是否存在实数k,使△ABP为等边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出k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若直线y=8k与抛物线L2交于E、F两点,问线段EF的长度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不会,请求出EF的长度;如果会,请说明理由.

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 (讲义及答案)

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讲义) ? 课前预习 1.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①(1,4,1)型共_____种; ②(2,3,1)型共_____种; ③(3,3)型共______种; ④(2,2,2)型共_____种. 从上述的四种类型中各选一种,画出展开图,并用相同的符号标注相对面. 2. 一个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动手操作把它折叠成一个正方体,那么 与点A 重合的点是__________,与点B 重合的点是__________. A B D E F G H C N P Q M ? 知识点睛 1. 研究几何体特征的思考顺序:

先研究_______________,再研究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正方体展开与折叠: ①一个面与_____个面相邻,与_____个面相对; ②一条棱与_____个面相连,一条棱被剪开成为_____条边; ③一个顶点连着_____条棱,一个点属于______个面. 3.利用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精练 1.下图是某些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请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 ①②③ ④⑤⑥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2.如图是一个三棱柱,下列图形中,能通过折叠围成这个三棱柱的是()

A.B.C.D. 3.下列四个图中,是三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B.C.D. 4.如图,有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面标有字母“M”, 沿图中粗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是 () M M M M A.B.C.D. 5.如图,有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面标有图形“○”, 沿图中粗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是 () A.B.C.D. 6.下面各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将它们折成正方体,则其中两个正方体各 面图案完全一样,它们是() ++ ※ ×※ × ×× ※※ + ++ +++ ①②③④ A.①与③B.②与③C.①与④D.③与④ 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图,下图能由它折叠而成的是()

二次函数综合题经典习题(含答案)

二次函数综合题训练题 1、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1,0),直线y x m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 于A、B两点,其中A点的坐标为(3,4) ,B点在轴y上. (1 )求m的值及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A、B不重合),过P作x轴的垂线与这个二次 函数的图象交于点E点,设线段PE的长为h,点P的横坐标为x,求h与x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D为直线AB与这个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交点,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四边形DC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2、如图3,已知抛物线y ax2 bx c经过0(0,0) , A(4,0),B(3, 3)三点,连结AB,过 点B作BC// x轴交该抛物线于点 C. (1) 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 两个动点P、Q分别从O A两点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其中,点P沿着线段0A向A点运动,点Q沿着折线A T B T C的路线向C点运动.设这两个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0 V t V 4) , △ PQA的面积记为S. 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并指出此时△PQA的形状; ③是否存在这样的t值,使得△ PQA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P、Q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3

4 3、如图7,直线y —x 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 3 点A、C和点B 1,0 .(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设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M,求四边形AOCM的面积; 3 (3)有两动点D、E同时从点O出发,其中点D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AC 2 按O T A T C的路线运动,点E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CA按O T C A的路线运动,当D、E两点相遇时,它们都停止运动?设D、E同时从点O出发t秒时,ODE的面积为S . ①请问D、E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DE // OC,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②请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4、如图5,已知抛物线y a x2 b x c的顶点坐标为E( 1,0 ),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1 ).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A、B是x轴上两个动点,且A、B间的距离为AB=4, A在B的左边,过A作ADL x轴交抛物线于D,过B作BC L x轴交抛物线于 C.设A点的坐标为(t,0 ),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S. ①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求四边形ABCD勺最小面积,此时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 ③当四边形ABCD面积最小时,在对角线BD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 PAE的周 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及这时△ PAE的周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A O E B x 图5

(完整版)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doc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类型 1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 (2015 ·明西山区一模昆)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2+bx+ c(a≠0)经过 A(- 1, 0), B(4, 0), C(0 ,2) 三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P 为线段 BC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 PE 垂直于 x 轴与抛物线交于点 E,设 P 点横坐标为 m, PE 长度为 y,请写出 y 与 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PE 的最大值; (3)D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 D 使以 A、B、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COB 相似?若存在,试求出点 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2013 ·靖曲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x+ 4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过A,B 两点的抛物线为y=- x2+ bx+ c.点 D 为线段 AB 上一动点,过点 D 作 CD⊥ x 轴于点 C,交抛物线于点 E.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 DE= 4 时,求四边形CAEB 的面积; (3)连接 BE,是否存在点 D ,使得△ DBE 和△ DAC 相似?若存在,求出 D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2015 襄·阳 )边长为 2 的正方形O 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是边OA的中点,连接 CD ,点 E 在第一象限,且DE⊥ DC , DE =DC.以直线 AB 为对称轴的抛物线过C, E 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 P 从点 C 出发,沿射线 CB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 P 作 PF ⊥ CD 于点 F .当 t 为何值时,以点P, F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D 相似? (3)点 M 为直线 AB 上一动点,点N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M, N,使得以点M,N,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讲义及答案)

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讲义) ?课前预习 前期学习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时,解决思路是将坐标、几何图形和一次函数综合起来分析、转化.如:坐标与线段长互转,由坐标求解表达式,根据函数表达式计算坐标等,请尝试解决下列问题,并体会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图,已知直线l1:y =2 x + 8 与直线l2:y=-2x+16 相交于点 3 3 C,直线l1,l2 分别交x 轴于A,B 两点,矩形DEFG 的顶点D,E 分别在l1,l2 上,顶点F,G 都在x 轴上,且点G 与点B 重合,那么S 矩形DEFG:S△ABC = . 解决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的核心在于:找坐标,转线段长,借助几何或函数特征建等式求解.

1

?知识点睛 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处理思路: 1 .从关键点入手.“关键点”是信息汇聚点,通常是和的.通过和 的互相转化可将与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2.梳理题干中的函数和几何信息,依次转化. 3.借助或列方程求解. 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几个结论,在解题时可以考虑调用. 结论:S 矩形ABCO = 2S △ABO =| k | 结论:S △OCD =S 梯形ABCD 结论:AB=CD 结论:BD∥CE 函数几何特征常见转化作法: 1.函数→坐标→几何 ①借助表达式设出点坐标; ②将点坐标转化为横平竖直线段长; ③结合几何特征利用线段长列方程. 2.几何→坐标→函数 ①研究几何特征,考虑线段间关系; ②通过设线段长进而表达点坐标; ③将点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列方程.若(x1,y1),(x2,y2)是同一反比例函 数上的点,则: ①当x1,y1,x2,y2 都用同一字母表达出来时,往往利用x1y1=x2y2=k 列方程求解. ②当两点的横坐标有比例关系时,对应的纵坐标也有比例关系.这样的比例关系常通过横平竖直的线段放在相似三角形中使用. 如: x 1 = y 2 x 2 y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