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工程教案--中国矿大第五章

系统工程教案--中国矿大第五章

系统工程教案--中国矿大第五章
系统工程教案--中国矿大第五章

第五章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方法

第一节系统仿真概述

一、概念及作用

1、基本概念

所谓系统仿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的、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学方程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2、系统仿真的实质

(1)它是一种对系统问题求数值解的计算技术。尤其当系统无法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时,仿真技术却能有效地来处理这类问题。

(2)仿真是一种人为的试验手段,进行类似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那样的实验。它和现实系统实验的差别在于,仿真实验不是依据实际环境,而是作为实际系统映象的系统模型以及相应的“人造”环境下进行的。这是仿真的主要功能。

(3)在系统仿真时,尽管要研究的是某些特定时刻的系统状态或行为,但仿真过程也恰恰是对系统状态或行为在时间序列内全过程进行描述。换句话说,仿真可以比较真实地描述系统的运行、演变及其发展过程。

3、系统仿真的作用

(1)仿真的过程也是实验的过程,而且还是系统地收集和积累信息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随机问题,应用仿真技术是提供所需信息的唯一令人满意的方法。

(2)对一些难以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对象系统,可通过仿真模型来顺利地解决预测、分析和评价等系统问题。

(3)通过系统仿真,可以把一个复杂系统降阶成若干子系统以便于分析。

(4)通过系统仿真,能启发新的思想或产生新的策略,还能暴露出原系统中隐藏着的一些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二、系统仿真方法

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是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将其转换为适合在计算机上编程的仿真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由于连续系统和离散(事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很大差别,所以系统仿真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连续系统仿真方法和离散系统仿真方法。

连续系统是指系统中的状态变量随时间连续地变化的系统。由于连续系统数学模型主要描述每一实体的变化速率,故数学模型通常是由微分方程组成。当系统比较复杂,尤其是包含非线性因素时,这种微分方程的求解就非常困难,故要借助仿真技术,其基本思想为:将用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转变为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模型,然后进行编程、运行或其它处理,以得到连续系统的仿真结果。连续系统仿真方法根据仿真时所采用计算机的不同,可分为模拟仿真法、数字仿真法及混合仿真法。在连续系统仿真中,还需要解决仿真任务分配、采样周期选择和误差补偿等特殊问题。

离散系统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简称。指的是系统状态变量只在一些离散的时间点上发生变化的系统。这些离散的时间点称为特定时刻,在这些特定时刻由于有事件发生所以才引起系统状态发生变化,而其它时刻系统状态保持不变。离散系统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随机性。因为这类系统中有一个或多个输入量是随机变量而不是确定量,所以它的输出也往往是随机变量。描述这类系统的模型一般不是一组数学表达式,而是一幅表示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的流程图,可分为三部分,即:“到达”模型(输入)、“服务”模型(输出)和“排队”模型(系统活动)。前两者一般用一组不同概率分布的随机数来描述,而系统活动则通常由一个运行程序来描述。对这类系统问题,主要使用数字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这种仿真实验的步骤包括:画出系统的工作流程图;确定“到达”模型、“服务”模型和“排队”模型;编制描述具体系统活动的运行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运行。

一般说来,在管理领域中经常遇到的往往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常见的有库存控制系统、随机服务系统等等。

在以上两类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还有一些用于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和管理系统)仿真的特殊而有效的方法,如系统动力学方法、蒙特卡洛法等。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等)、利用DYNAMO仿真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对真实系统的仿真实验,从而研究系统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该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系统仿真方法,其方法论充分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本质特征。

三、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及特点

1、由来和发展

系统动力学(Systems Dynamics, SD)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J.W.弗雷斯特

(J.W.Forrester)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目的在于综合控制论、信息论和决策论的成果,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和行为。第四章的系统结构化方法和动态系统(尤其是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等也是SD描述与研究系统的方法论及方法基础。

SD的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主要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处理诸如生产与雇员情况的波动、企业的供销、生产与库存、股票与市场增长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并创立“Industrial Dynamics”(1959)。此后在整个60年代,动力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其应用几乎遍及各类系统,深入到各种领域。作为方法论基础,出现了“Principles of Systems(1968)”。总结美国城市兴衰问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的“Urban Dynamics(1969)”和著名的“World Dynamics (1971)”等也是J.W.弗雷斯特等人的重要成就。

1972年正式提出“Systems Dynamics”。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十多年,是SD成长的重要时期。

70年代以来,SD经历两次严峻的挑战并走向世界,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第一次挑战(70年代初到70年代中):SD与罗马俱乐部一起闻名于世,走向世界,其主要标志是两个世界模型(WORLDⅡ,Ⅲ)的研制与分析[WORLDⅡ—“World Dynamics ,Forrester,1971”;WORLDⅢ—“The Limits to Growth, D.Meadows, 1972”和“Toward Global Equilibrium, D.Meadows, 1974”]。

第二次挑战(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对美国全国SD模型的研制和对美国与整个西方国家经济长波(Long Wave)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SD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和重要的模型方法,渗透到许多领域,尤其在国土规划、区域开发、环境治理和企业战略研究等方面,正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国内外管理界对学习型组织的关注,SD思想和方法的生命力更为强劲。但目前应更加注重SD的方法论意义,并注意其定量分析手段的应用场合及条件。

2、研究对象

SD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系统。该类系统的突出特点是:

(1)社会系统中存在着决策环节

社会系统的行为总是经过采集信息,并按照某个政策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作出决策后出现的,决定是一个经过多次比较、反复选择、优化的过程。

对于大规模复杂的社会系统来说,其决策环节所需要的信息的信息量是十分庞大的。其中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又有看不见、摸不到的价值、伦理、道德观念及个人、团体的偏见等因素。

(2)社会系统具有自律性

自律性就是自己作主进行决策,自己管理、控制、约束自身行为的能力和特性。工程系统是由于导入反馈机构而具有自律性的;社会系统因其内部固有的“反馈机构”而具有自律性。因此,研究社会系统的结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在于认识和发现社会系统中所存在着的由因果关系形成的反馈机构。

(3)社会系统的非线性

非线性是指社会现象中原因和结果之间所呈现出的极端非线性关系。如:原因和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性、出现事件的意外性、难以直观性等。

高度非线性是由于社会问题的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复杂性造成的。具体来说,一方面是由于社会问题的原因和结果在时间、空间上的滞后,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系统具有多重反馈结构。这种特性可以用社会系统的非线性多重反馈机构加以研究和解释。

SD方法就是要把社会系统作为非线性多重信息反馈系统来研究,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的模型化,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对社会系统结构和行为进行分析,为企业、地区、国家、国际制定发展战略、进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3、模型特点

(1)多变量。这主要是由SD对象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SD模型有三种基本变量、五到六种变量。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SD模型由结构模型(流图)和数学模型(DYNAMO 方程)所组成。

(3)以仿真实验为基本手段和以计算机为工具。SD作为一种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是实际系统的“实验室”,可在PD-plus、VENSIM等软件支持下来运行。

(4)可处理高阶次、多回路、非线性的时变复杂系统问题。

控制论目前只是在线性系统中应用较成功,与其有关的方法(如状态空间方法)

主要研究系统平衡点或工作点附近的特性,较适合作短期预测,较难进长期过程的研究,经济计量学和经济控制论都十分重视真实系统的统计观测值和模型精确度。它们所依赖的经济理论大多是静态而不是动态的,而且传统的数学工具很难分析研究非线性关系。因此,它们很难描述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SD与以上方法比较,似乎更注重系统的内部机制与结构,强调单元之间的关系和信息反馈。

4、工作程序

SD的一般工作过程如图5—1所示。

图5—1 SD工作程序示意图

第二节系统动力学模型化原理

一、SD的基本工作原理

首先通过对实际系统进行观察,采集有关对象系统状态的信息,随后使用有关信息进行决策。决策的结果是采取行动。行动又作用于实际系统,使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为观察者提供新的信息,从而形成系统中的反馈回路(见图5—2(a)。这个过程可用SD流(程)图表示(如图5—2(b)))。

据此可归结出SD的四个基本要素、两个基本变量和一个基本(核心)思想如下:SD的四个基本要素——状态或水准、信息、决策或速率、行动或实物流

SD的两个基本变量——水准变量(Level)

速率变量(Rate)

SD的一个基本思想——反馈控制

图5

—2 SD

基本工作原理

还需要说明的是:(1)信息流与实体流不同,前者源于对象系统内部,后者源于系统外部,(2)信息是决策的基础,通过信息流形成反馈回路是构造SD 模型的重要环节。

二、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 1、因果关系图

(1)因果箭:连接因果要素的有向线段。箭尾始于原因,箭头终于结果。 因果关系有正负极性之分。正(+)为加强,负(-)为削弱。

因果链:因果关系具有传递性。用因果箭对具有递推性质的因素关系加以描绘即得到因果链。

因果链极性的判别标准:因果链的符号与所含因果箭符号的乘积符号相同。 (2)因果(反馈)回路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形成因果关系回路(因果反馈回路、环)。它是一种特殊的(即封闭的、首尾相接的)因果链。如图5—3(a)、(b)和(e)所示。

社会系统中的因果反馈环是社会系统中各要素的因果关系本身所固有的。正反馈回路,起到自我强化的作用,负反馈回路具有“内部稳定器”的作用。

多重因果(反馈)回路:社会系统的动态行为是由系统本身存在着的许多正反馈和负反馈回路决定的,从而形成多重反馈回路。如图5—3(c)、(d)、(f)所示。

SD 认为,系统的性质和行为主要取决于系统中存在的反馈回路,系统的结构主要就是指系统中反馈回路的结构。因果关系图举例见图5—3,其中包含了因果

信息

(a ) (系统状态)

(b )

箭、因果链、因果反馈回路和多重因果反馈回路等。

+

(a) )

(平均)出生率

(平均)死亡率

+ +

(c) +

(b)

) 期望 库存

平均资本投资率 平均资本折旧率

+ +

(d)

+

(e)

)

偏见

(f)

图5—3 因果关系例图 2、流(程)图

流(程)图(flow diagram)是SD 结构模型的基本形式,绘制流(程)图是SD 建模的核心内容。流(程)图通常由以下各要素构成:

(1)流(flow) 是系统中的活动和行为,通常只区分出实体流和信息流。符号见图5—4(a)。

图5—4(a)

(2)水准(Level) 是系统中子系统的状态,是实物流的积累。符号见图5—4(b)。

图5—4(b)

(3)速率(Rate) 表示系统中流的活动状态,是流的时间变化。在SD 中,R 表示决策函数。符号见图5—4(c)。

(4)参数(量)(Parameter)〓是系统中的各种常数,或者是在一次运行中保持不变的量。符号见图5—4(d)。

图5—4(c)

图5—4(d)

实物(物资、设备、人、资金等)流

信息流

A1

。 ( )

图5—4(e)

(5)辅助变量(Auxiliary Variable) 其作用在于简化R 的表示,使复杂的决策函数易于理解。符号见图5—4(e)。

(6)源(Source)与洞(Sink) 其含义和符号如图5—4(f)所示。

图5—4(f)

(7)信息(Information) 的取出常见情况及其符号如图5—4(g)所示。

图5—4(g)

(8)滞后或延迟(Delay) 由于信息和物质运动需要一定的时间,于是就带来原因和

结果、输入和输出、发送和接收等之间的时差,并有物流和信息流滞后之分。在SD 中共有如下四种情况:

①DELAY1——对物流速率进行一阶指数延迟运算(一阶指数物质延迟)。符号见图5-4(h)。

②DELAY3——三阶指数物质延迟。符号见图5—4(h)。

(源)

(洞)

A1

。 。

③SMOOTH——对信息流进行一阶平滑(一阶信息延迟)。符号见图5—4(i)。

④DL INF3——三阶信息延迟。符号见图5-4(j)。

(A,L或R) (A,L或

。。

图5-4(i) 图5-4(j)

三、SD结构模型的建模步骤

1、明确系统边界,即确定对象系统的范围。、

2、阐明形成系统结构的反馈回路,即明确系统内部活动的因果关系链。、

3、确定反馈回路中的水准变量和速率变量;、

水准变量是由系统内的活动产生的量,是由流的积累形成的、说明系统某个时点状态的变量;速率变量是控制流的变量,表示活动进行的状态。

销售产品

图5—5 商店库存问题的对象系统界定

4、阐明速率变量的子结构或完善、形成各个决策函数,建立起SD结构模型(流图)。例5—1 SD结构模型建模举例——商店库存模型 (建模的主要过程如图5—

5、5—

6、5—7所示)。

图5—6 商店库存问题的因素关系图及变量类型

D1:期望的完成未供订货时间

D2:调整生产时间

D3:商店订货平滑化时间

S1:平均销售量

S2:库存差额

Y: 期望库存

图5—7 商店库存问题的流(程)图

第三节 基本反馈回路的DYNAMO 仿真分析 一、基本DYNAMO 方程 DYNAMO ——DYNAmic Models

SD 的主要过程之一是通过确定对角系统的水准变量、速率变量、常量、辅助变量等,分析各变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建立DYNAMO 仿真模型,进行人工或计算机仿真。这即是得到描述系统内部反馈机制的流(程)图后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的主要工作。DYNAMO 方程就是SD 的数学模型。

DYNAMO 是主要采用差分方程式描述有反馈的社会系统的宏观动态行为,并通过对差分及代数方程式的求解(简单迭代)进行计算机仿真的专用语言。其最大特点是简单明了、容易使用。

SD 的对象系统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动态系统。在DYNAMO 方程中变量一般带有时间标号,规定如图5—8所示。

图5—8 DYNAMO 方程时间标号及其含义

SD 使用逐步(step by step)仿真的方法,仿真的时间步长记为单位时间DT 。DT 一般取值为0.1~0.5倍的模型最小时间常数(学习中可取作单位时间)。 SD 中的基本DYNAMO 方程主要有:

1、水准方程 计算水准变量的方程。其标准形式为: L LEVEL.K=LEVEL.J+DT*(RIN.JK-ROUT.JK)

2 速率方程 计算速率变量的方程,是决策函数的具体形式。 R RATE .KL=f(L.K ,A.K,C,…)

(1)无一定格式(f 不定)。建立速率方程颇费功夫;

时间

DT

DT

J K L 过去

将来

现在

(2)速率的值在DT 内不变。进一步说,速率方程是在K 时刻进行计算,而在自K 至L 的时间间隔(即DT)中保持不变。

3、辅助方程 辅助说明速率变量或简化决策函数的方程。 A AUX.K=g(A.K,L.K,P.JK,C,…) (1)没有统一的标准格式; (2)时间下标总中K ;

(3)可由现在时刻的其它变量(A ,L ,R 等)求出;

(4)有时需用T 方程进一步说明A 方程(“函数”部分详述。) 4、赋初值方程

N LEVEL=… 或 N LEVEL=L0,

C L0=…

5、常量方程 C CON=…

在以上各种方程中:

L 方程是积累(

或差分)方程; R 、A 方程是代数运算方程;

C 、N 、T 为模型运行提供参数值,在一次模拟运算中保持不变(C 、T)。 二、几种典型反馈回路及其仿真计算 1、一阶正反馈回路(以人口的增加机理为例) (1)结构模型(如图5—9所示)

图5—

9 简单人口系统的因果关系图(a)和流(程)图(b) 请注意,系统的阶次数为回路中所含水准变量的个数。 (2)数学模型及仿真计算

100

(b)

(a)

L P ·K=P ·J+DT*(PRI ·JK-0) N P=100

R PRI ·KL=C1*P ·K C C1=0.02

仿真计算结果如表5—1和图5—10所示。

图5—10 简单人口系统输出特性示意图

表5—1 简单人口系统SD 仿真计算结果 2、一阶负反馈回路(以简单库存系统为例

) (1)结构模型(如图5—11所示) 图5—11 简单库存系统的因果关系图(a)和流程图(b)

P PR 0 100 2 1 102 2.04

2 104.04 2.0808 ┆

I

Y

(2)数学模型及仿真计算 L I ·K=I ·J+DT*R1·JK N I=IO C IO=1000 R R1·KL=D ·K/Z A D ·K=Y-I ·K C Z=5 C Y=6000

仿真计算结果如表5—2和图5—12所示。

1000

Y (6000)

t

图5—12 简单库存系统输出特性示意图

表5—2 简单库存系统SD 仿真计算结果

3、二阶负反馈回路(以简单库存系统为基础)

I D R1 0 1000 5000 1000 1 2000 4000 800 2 2800 3200 640 3 3440 2560 512 …..

…..

…..

…..

图5—13 二阶库存系统的因果关系图(a)和流(程)图(b) (2)量化分析模型及仿真计算 L G ·K=G ·J+DT*(R1·JK-R2·JK) N G=G0 C G0=10000 R R1·KL=D ·K/Z A D ·K=Y-I ·K C Z=5 C Y=6000 R R2·KL=G ·K/W C W=10

L I ·K=I ·J+DT*R2·JK N I=I0 C I0=1000

仿真计算结果如表5—3和图5—14所示。 表5—3 二阶库存系统SD 仿真计算结果

Z

Y (期望库存,6000)

1000)

注 G1=R1-R2

t

图5—14 二阶库存系统输出特性示意图

第四节 DYNAMO函数

SD模型之所以能处理高阶非线性问题,关键在于DNNAMO语言设计了许多特殊函数(通过宏指令)。它们在构造和调试模型上起着重要作用。

一、表函数(Table Functions)

SD模型中往往需要用辅助变量描述某些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这时,可用DYNAMO的表函数来比较简单、直接、方便地表示。表函数的功能可通过以下两条语句来实现,并相当于图5—15所示结果:

A VAR·K=TABLE(表名,输入变量X·K,最小的X值Xm,最大的X值XM,X的增

量ΔX)

T 表名=Y0,Y1,…,Yn 或Y0/Y1/…/Yn 表名一般以T 开头,如:TVAR 。 设计表函数的基本思路如下:

(1)确定出变量与入变量的基本函数关系;

(2)确定入变量的取值范围,并把它划分为若干等份; (3)构造函数表; (4)折线替代曲线。

若入变量取值在两个等分点之间,则用线性插值计算出变量数值。

图5—15 表函数曲线示意图

图5—16 二阶生态系统流(程)图 二阶生态系统的DYNAMO 方程如下: NOTE(或*) HA1ZAO Z1X1TONG

L HZS ·K=HZS ·J+DT*(FZL1·JK-TSL ·JK) N HZS=CSS(出世海藻数量,株) C CSS=30000

R FZL1·KL=FZX1·K*HZS ·K

A FZX1·K=TABLE(TFZX1,XDM ·K ,0,1.2,0.2)

T TFZX1=0.8,0.9,0.7,0.45,0.1,0.01,-0.2(海藻自然繁殖系数表

)

Xm

Xm

ΔX

X

系统工程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部分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风险——是用危险概率及危险严重度表示的可能损失;是对认识主体可能发生灾害的后果的定量描述,是一定时期产生灾害事件的概率与有害事件危及势的乘积。(危及势是系统功能残缺或丧失后造成的损害的总和。) 风险度——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也叫风险率。 系统——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得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得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安全——是指在系统使用的周期内,应用科学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原理,鉴别危险性并使风险减少到最小限度,从而使系统在操作效率、耗费时间和投资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的状态;是一个相对的状态概念,是认识主体在某一限度内受到损伤和威胁的状态。 安全系统——在一个工程系统运行、维修以致废弃时都需要有各种手段(包括设施和措施)保证系统的上述工作得以安全进行,这些设施和措施的总和便构成系统中的安全分系统,也可简称安全系统。 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1.系统安全分析的含义、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系统安全分析含义: 是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目的: 是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或事故。 系统安全分析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2.安全检查表的作用及优点有哪些? 安全检查表的作用: 安全检查表是分析和辩识系统危险性的基本方法,也是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早在20世纪中期.安全检查表在许多发达同家的保险、军事等部门得到了应用.对系统安全性评价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安全检查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各部门和行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1.具有全面性 2.具有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特点 3.具有直观性 4.具有职责分明的特点 5.具有监督性 6.具有应用广泛性、适于普及的特点 3.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及程序是什么?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 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一般是利用安全检查表、经验和技术先查明危险因素存在方位.然后识别使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触发因素和必要条件,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程序: 1.准备阶段 对系统进行分析之前,要收集有关资料和其他类似系统以及使用类似设备、工艺物质的

中国矿业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新生入学 第一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由我校录取的新生,必须持我校《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照《录取通知书》的要求和规定的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写信并附原单位或所在街道、乡镇证明,向校招生办公室请假,请假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两周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政治与思想道德、业务、身体健康状况等,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并发给学生证。复查不合格者,依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第三条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报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四条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允许其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并应于通知之日起一周内办理离校手续,户口回原籍。逾期不办理离校手续,取消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生待遇,医疗费自理。保留入学资格期间经治疗康复者,必须在保留入学资格的次年6月份以前,向校招生办公室书面提出入学申请,并附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经本校校医院复查合格者,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章学制、学生在校年限 第五条本科学制四年(建筑学专业学制五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本科生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为所在专业学制加三年,超过此年限者,不予注册。 第六条提前达到毕业要求者,可申请提前一年毕业;不能在学制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且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者,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申请、缴费等手续。 第三章注册与考勤 第七条注册 1.注册是学生取得学习资格必须履行的手续,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学生办理注册手续,以取得本学期的学习资格。 2.秋季学生注册时,必须缴清有关费用,再持本人学生证及学校有关业务部门出具的缴费收据到所在学院办理注册手续。由经办人员在学生证上加盖注册印章并对购火车票“优惠卡”充值,进行网上注册。 3.学生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如期注册者,必须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其所在学院请假,并提供相关证明,经主管院长同意后方可延期一周注册;学生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逾期两周及以上不注册者,视为放弃学籍,按退学处理。 4.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缴清有关费用者,须以书面形式向学院提出延期注册申请并作出缴费承诺,经学院批准可在办理助学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后,到所在学院办理注册等手续。 5.学生证遗失者,注册时须出示本人身份证或相关证件,经办人员将其情况记录在案。待学生证补办后,再加盖注册章。 6.休学学生经批准复学后,按学校规定的日期到校办理复学注册手续。 7.学院于开学第二周内将未按时注册(含延期注册)学生名单报教务部。 8.未按学校规定缴纳有关费用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

安全系统工程.doc

主要内容 ?安全系统工程介绍 ?系统安全分析 ?事故树分析 ?系统安全评价 ?系统危险控制技术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安全: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 事故:指造成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该“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具备五个特征: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环境适应性。作为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特征是目的性、整体性、有序性,整体效应是系统论最重要的观点。 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地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运筹学等方法使系统总体达到最优的组织管理技术。具体地说,就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系统安全(System Safaty),是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安全系统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安全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等为手段,对系统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技术。 第二章:系统安全分析 第一节概述 系统安全分析(核心内容):就是使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的一种技术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多种,可适用于不同的系统安全过程分析。在危险因素辨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主要有:(1)安全检查表(SCA); (2)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事件树分析(ETA); (6)事故树分析(FTA); (7)系统可靠性分析(SRA) (8)因果分析(CCA)。 ?第二节系统安全分析

在 读 证 明 -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

在读证明 兹证明李小强,男,生于1989年12月11日。该生于2007年9月经全国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录取进入我校学习,学制4年;现为我校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学号09070000。若按时修满学校规定相应学分并达到中国矿业大学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将于2011年7月毕业并获得相应学士学位。特此证明。 学院审核人签字: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 20 年月日20 年月日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student LI Xiaoqiang, male, born on May 17,1990,passed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was enrolled into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CUMT) in September, 2007 as a fulltime undergraduate student with a four-year length of schooling. Now, he is in his fourth year study and majors in Mining Technology in the School of Mining Engineering, CUMT. His Student Registration Number is 09070000. If he/she obtains all the required credits and satisfies CUMT’s requirements for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and degree conferring, he/she will graduate in July 2011 with bachelor degree. College Checker (Signature): School of Mining Technology Office of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Se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03/ 02/ 2010(dd/mm/yyyy) 03/ 02/ 2010(dd/mm/yyyy)

安全系统工程教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与矿业学院教案17课程名称《安全系统工程》第九周第17 次课2009年春季学期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见表3-17。 表3-17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L分值 分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完全会被预料到 6 相当可能 3 不经常、但有可能 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0.5 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实际上不可能 注:*为“打分”的参考点。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值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勿需列出。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3-18。 表3-18 人员、设备暴露于潜在事故环境的E分值 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10*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注:*为“打分”的参考点。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件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其范围非常宽广。因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对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分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列出如表3-19所示的可能结果的分值。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简单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中国矿业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设有20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设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博士点,173个硕士点;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矿业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现设研究生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等院。 中国矿业大学历任校(院)长: 彭世济:(1982至1993,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学院院长);郭育光:(1993至1998,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谢和平:(1998至2003,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王悦汉:(2003至2007,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2007至现今,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乔建永:(2003至现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本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c26131859.html,/beijing/yangb/zgkydx.html 由:https://www.doczj.com/doc/c2613185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2613185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2613185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2613185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26131859.html,整理上传

《安全系统工程》试卷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试卷答案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 1.系统: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整体。 2.安全性:人们在某一种环境中工作或生活感受到的危险或危害是已知的,并且是可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3.维修度:在发生故障后的某段时间内完成维修的概率,称为维修度。 4.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产品发生了故障后经修理或更换零件仍能正常工作,其在两次相邻故障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5.严重度:指故障模式对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序。一般分为四个等级:I低的、II 主要的、III关键的、IV灾难性的。 6.系统故障事件:指其发生原因无法从单个部件的故障引起,而可能是一个以上的部件或分系统的某种故障状态。 7.最小割集:如果在某个割集中任意除去一个基本事件就不再是割集了,这样的割集就称为最小割集。 8.重要度:一个基本事件或最小割集对顶上事件发生的贡献称为重要度。9.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它以实际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对系统中固有或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掌握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从而为制定防灾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0.故障前平均工作时间:指不可修复的产品,由开始工作直到发生故障前连续的正常工作时间。 二、填空 1、系统元素;元素间的关系;边界条件;输入及输出的能量、物料、信息 2、预测、评价、控制危险 3、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预防事故发生、控制事故损失扩大 5、直接火灾、间接火灾、自动反应 6、有关规程、规范、规定、标准与手册;国内外事故情报;本单位的经验 7、(1)预评价;(2)中间评价;(3)现状评价 三、判断 1、√, 2、×, 3、√, 4、×, 5、√。 四、简答 1.系统的特点: (1)目的性。任何系统必须具有明确的功能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没有目的就不能成为系统。 (2)整体性。系统至少是由两个或两上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的元素(单元)按一定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2.危险性预先分析的内容可归纳几个方面: (1)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 (2)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元件的交接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

授课教案(详案)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安全学原理专业安全工程授课教师

安全学原理课程授课教案

的“天府之国”。离四川很近的也有一个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答案:三峡工程)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防洪,它和都江堰最大的区别就是靠修建大坝缓解水流,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一下相关资料,了解一下两者的建设背景,现在这两个地方也都是很著名的观光胜地,这也可以体现我们古代人类的智慧,修建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可以供人们观赏的风景。 (二)工业经济时代: 也称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那时人类发明了能够代替人做工的普通机械和动力机器,不仅可以 很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也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图一:大型纺织厂;图二:播种机。 (三)科技工业时代: 又称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随着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特别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复杂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经无法解决这类生产制造和设备运行系统中的问题,必须发展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系统和安全措施,于是形成了系统的安全理论。 (四)高新技术时代: 又称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生产与高速广泛流通,这就要求知识的传播系统 和高新技术与产品本身必须具有高安全可靠性,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动态过程中随机发生安全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深入的采取动态的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措施去进行安全系统认识。此时,安全技 术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 从以上对安全的认识阶段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不可 分性和各种不安全事情的危害性,安全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话题。各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基本能适应本 行业特点的安全技术与方法。 3、为什么学习安全学原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安全学原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人类也同样重视安全,可是目前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依然事故频发。 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事物安全性的认识大多数仍停留在表象阶段,无法对灾害事故进行有效地预 测和防治。主要问题表现在: (1)揭示事物安全本质规律的研究尚不全面; (2)对灾害事故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防治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研究方面还未取得大的进展。 4、播放山西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视频:观看之前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尾矿”,尾矿是从磨碎的矿石中提出有用成分后的剩余矿浆,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浆与矿渣。存放尾矿的地方——尾矿库,也是矿山危险性较大的设施,国际灾害事故排名将尾矿库危害列在第18位,排名居中。下面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思考一下是哪些原因造成这次事故发生的?同学回答,最后我来补充。 主要原因如下:此次发生崩溃的尾矿库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十几年前就已积满泥沙。1992年,尾矿库被封闭,先后采取碎石填平、黄土覆盖坝顶、植树绿化、库区上方建设排洪明渠等 闭库处理措施。新塔矿业公司通过拍卖购得铁矿产权,并擅自在旧库上挖库排尾,从而造成尾矿库 大面积液化,坝体失稳。又因为矿下需要通风,为了保持紧急救援的通畅,所以需要经常从矿下抽水。被抽出来的水会直接排到选矿场,之后又不断流入十几米外的尾矿库。在这种情况下,尾矿库 水位不断升高,而水对土壤的渗透破坏力增强,改变了坝的坡度就算在没有下雨情况下,也极易引 发坍塌事故。最终导致了这起重特大溃坝事故。 5、安全学原理的概念:看了以上的例子我们总结出,这种安全状态与现代化生产不适应的严重

安全系统工程重点

第一章绪论 1. 安全系统工程基础 2. 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3. 安全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安全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等为手段,对系统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基础 系统/System,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换言之,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素组成的集合。 特性 1. 整体性:一个良好的系统,其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要素功能的”总和”。一个不好 的系统,其整体功能一定“小于”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 2. 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特殊关系,通过这些关系, 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块,发挥其特定功能。 3. 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是为完成某种任务或实现某种目的。要达到系统的既定目的,就必须赋予系统规定的功能,这就需要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即系统的规划、设计、试验、制造和使用等阶段,对系统采取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等优化措施。 4. 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之中,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在研究系统时,必须重视环境对系统的影响。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对象 (1) 人子系统(2) 机器子系统(3) 环境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就使系统总体安全性处于某种状态。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就是这种“人-机-环境”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内容 (1)系统安全分析(2) 系统安全预测(3) 系统安全评价(4) 系统风险控制 第二章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它是安全评价的基础。通过系统安全分析,可以对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充分了解、查明系统存在的危险性,估计事故发生的概论和可能产生的伤害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为确定出哪种危险能够通过修改系统设计或改变控制系统运行程序来进行预防提供依据。 分析的目的 系统安全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辨识危险源,为此应做到:对系统中所有危险源,查明并列出清单掌握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列出潜在事故隐患清单列出降低危险性的措施和需要深入研究部位的清单将所有危险源按危险大小排序 为定量的风险评价提供数据 (l )安全检查表法( Safety Checklist); (2)预先危险性分析(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 );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Failure Model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HAZOP ); (5)事件树分析( Event Tree Analysis ,ETA ); (6)事故树分析( Fault Tree Analysis ,FTA ); (7)因果分析( Cause-Consequence Analysis,CCA )。 安全检查表是分析和辨识系统危险性的基本方法,也是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 内容:要综合考虑人、物、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的因素(即4M 因素)。 格式:最简单的安全检查表只有四个栏目,即序号、检查项目、回答(“是”、“否”栏)和备注。 安全检查表不仅可以用于系统安全设计的审查,也可以用于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以及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

附件1: 中国矿业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我校为扩大大学生知识面、开拓视野、推进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类课程,它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对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各学院及广大优秀教师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教师开设的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与其他课程一样考核,同等待遇。 第三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由教务部统一负责组织、审批、管理。 第二章课程 第四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按所属学科分为科学与技术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类、矿业特色类、体育艺术类等六大类系列课程。 第五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按开课类型分为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和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指由学校指定开设的系列选修课程,该类课程编入学校的培养方案中,由开课学院选派专职教师开设或由教务部聘请校外符合开课资格的教师授课。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指由具有开课资格的人员向学校申请开设的系列选修课程,该类课程不进入培养方案,由申请开课的人员授课。 第六条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全校设置140门左右,该类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各相关学院申报(学院组织填写《中国矿业大学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申请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课程,另一部分是由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要求而指定开设的课程,建立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库,开课时不需重新申请。为确保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课程库每2年更新1次。对于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库内的所有课程,每学期至少开出一个教学班(选课容量一般不少于90人)。 第七条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首先由拟开新课教师向本人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填写《中国矿业大学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申请表》并提供完整的课程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进度、参考资料目录、作业要求,成绩考核办法等),然后由单位负责人对申请人的开课资格、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于每学期第12周之前报教务部教学研究科,教务部组织课程建设委员会进行审批,审批通过的课程进入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

1.系统:就是由互相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 安全系统工程:是指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识别、分析、评价系统中的危险性,根据其结果调整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投资等因素,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好状态。 对定义的理解: ② 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是安全科学和系统科学。它是工况企业劳动安全卫生领域的系统 工程; ②安全系统工程追求的是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系统全过程的安全; ③安全系统工程的重点是系统危险因素的识别、分析,系统风险评价和系统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 ④安全系统工程要达到的预期安全目标将是系统风险控制在人们能够容忍的限度以内,也就是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最经济、最有效地控制事故,使系统风险在安全指标以下。 3.系统的特性: 整体性(表现为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而是表现出各要素的新功能)、 相关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功能以达到目的)、 环境适应性(一个理想的系统能够与环境保持最佳状态)。 4. 安全系统工程的优点: 主动性(预测和预防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中心任务)、 系统性(力求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解决生产问题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性(安全系统工程采用了定量安全分析、安全评价以及最佳决策等技术,因而能提供科学性的分析数据,根据分析,进而可以选择出最佳处理方案,使各子系统之间达到最佳配合,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佳的安全效果)、 标准化(安全系统工程可以促进各项安全标准的制定以及有关各类可靠性数据的收集)。5.安全检查表:系统地对一个生产关系系统或设备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不安全因素,依据检查项目把找出的不安全因素从问题清单的形式列致成表,以便于检查或避免漏检,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 6. 安全检查表的类型:审查设计的安全检查表(三同时)、厂级的安全检查表(供全厂性安全检查用的突出要害部门,大局)、车间的安全检查表(噪声,震动,照明)、工段及岗位的安全检查表(具体,简单,易行)、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7. 安全检查表的特点: (1)通过预先对检查对象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所制定出来的安全检查表比较系统、完整,能包括控制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 (2)安全检查表是根据有关法规、安全规程和标准制定的,因此检查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易于实现安全要求。 (3)对所拟定的检查项目进行逐渐检查的过程,也是对系统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制定出措施的过程。 (4)检查表是与有关责任人紧密相联系的,所以已于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5)安全检查表是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检查的过程,所以使用起来简单易行,易于安全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掌握和接受,可经常自我检查。 8. 预先危险性分析:一般是指在一个系统或子系统(包括设计,施工,生产)运转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出现条件及可能造成的结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方法。 9. 危险因素划分为4级: Ⅰ级:安全的,暂时不能发生事故,可以忽略;

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附件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2019 年) 课程名称:专业类代码: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申报类型:O线下一流课程 O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O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申报学校:推荐单位:填表日期: 教务处制 二O—九年十一月

填报说明 1.每门课程根据已开设两学期的实际情况,只能从“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社会实践课程”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 2.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并须附截图标明教务系统中课程开设信息。 3.相同授课教师、不同选课编码的同一名称课程,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案相同,教学效果相近,可以合并申报。 4.专业类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的代码。没有对应学科专业的课程,填写“0000”。 5.申报书与附件材料一并按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三份。

「、课程基本信息 (一)线下一流课程 注:(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注:(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授课教师(教学团队) 三、课程目标(300字以内) (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达到的

知识、能力水平。) 四、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1500字以内) (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500字以内) (概述本课程的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点。) 六、课程建设计划(500字以内) (今后五年课程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等。)七、附件材料清单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案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网络的安全使用是企事业单位应用网络的基本需求。网络应用包括“建网”、“管网”和“用网”三个部分。如果用一棵树形容网络应用,“管网”相当于树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网络安全技术是当今“管网”、确保网络安全使用的关键技术,因此,它在网络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既与先修课有密切关系,又为后续课打下良好基础。下图给出了本课程与部分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与《网络编程》、《XML应用基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密切相关,互为基础、相互支持、互相渗透,对《企业级系统开发》、《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建设》等课程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对这些课程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当今强调网络安全化、信息化时代,《网络

安全技术》课程在学科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以至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我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专业将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程。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计算机安全研究的重要性、软件安全技术概述、密码技术概述、数据库安全概述、软件加壳与脱壳、Windows 系统?、传统的加密方法、数据库系统安全保护实例、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防火墙技术概述、防火墙实例、黑客攻击的目的及步骤;及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 重点:数字签名、计算机病毒的检测、防范和清楚、防火墙技术的分类、黑客攻击的目的及步骤。 难点:信息压缩技术。 二、课程总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作为我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系统地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的原理,理解数据加密、认证技术、访问控制、入侵与攻击、网络防范和安全管理的原理。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的原理,理解数据加密、认证技术、访问控制、入侵与攻击、网络防范和安全管理的原理,计算机安全研究的重要性、软件安全技术概述、密码技术概述、数据库安全概述、软件加壳与脱壳、Windows 系统?、传统的加密方法、数据库系统安全保护实例、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防火墙技术概述、防火墙实例、黑客攻击的目的及步骤;及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 。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技术,同时学会防止数据被破坏和修复数据的基本技术。 (三)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习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遵守网络安全的行业法规,维护网络安全规范,并养成严谨、认真、仔细、踏实、上进的好习惯。

安全系统工程在线作业答案

第一阶段在线作业单项选择题第1题安全是 A、没有危险的状态 B、没有事故的状态 C、达到可接受的伤亡和损失的状态 D、舒适的状态 第2题安全系统的认识论产生于() A、20世纪初 B、20世纪50年代后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第3题生产事故的特性不包括那一项 A、因果性 B、随机性 C、潜伏性

D、可预防性 E、严重性 第4题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论所建立的多米诺骨牌模型中最后一块骨牌所代表 的是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伤害 D、事故 第5题在系统安全分析中,FMECA指的是 A、事故树法 B、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 C、原因—后果分析法 D、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法 第6题海因里希对5000多起伤害事故案例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后得出海因里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 A、1:29:300

B、1:10:300 C、1:10:100 D、1:100:500 第7题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A、人子系统 B、机器子系统 C、环境子系统 D、人—机—环 第8题下列属于安全系统工程研究内容的是() A、地质灾害 B、社会治安 C、安全评价 D、疾病防治 第9题()是系统安全的主要观点 A、安全是绝对的 B、安全只是系统运行阶段的要考虑的工作

C、在系统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和 控制 D、事故是系统的危险源 第10题事故和隐患是 A、完全相同的 B、后者是前者的可能性 C、后者是前者的必然条件 D、前者是后者的必然条件 第11题安全检查表方法不可以用于 A、方案设计 B、开发研制 C、生产样机 D、日常运行 第12题危险性与可操作研究可用于 A、方案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 教务通知(2004)第48号 关于做好2004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学生选题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管理办法》,通过教师申报、院(系)推荐、专家评审和学校批准等程序,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2004年共立项284项。为做好2004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学生选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各学院要继续做好宣传工作,将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位学生,并做好学生选项的指导工作。 2. 为方便学生查询有关项目情况,教务处已将项目的基本情况编印成《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2004年学生项目申请指南》(同时在网上公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c26131859.html,/rcpy.asp),供广大学生选项时查询、参考。 3. 学生对照《指南》中有关项目的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2个项目,填写《申请表》(每位学生仅限填一份选项申请表,可填报2个项目,否则责任自负),并交第一志愿项目指导教师所在学院。 4. 指导教师对申报本人项目的申请表进行审核,确定接收学生名单(接收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评审结果公布的人数)。凡未被接收学生的申请表,请指导教师在接到学生申请表2个工作日内转第二申请项目指导教师,否则责任自负(若学生申请的两个项目属同一学院,由第一志愿项目负责人将申请表交教学秘书处后由教学秘书负责转第二志愿申请项目负责人;若学生申请的项目分属不同学院,由第一志愿项目负责人将申请表先交教学秘书处,再由教学秘书统一交教务处,最后由教务处负责转第二志愿申请项目负责人)。 5. 指导教师将确定接收学生的申请表签字后交学院审核,学院审核后,由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课程代码:INDE2034 英文名称:System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杨歆豪 大纲执笔人:郭镇宁大纲审核人:余雷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 系统工程是以实际应用作为目的和特点的一门学科。它以各类系统为研究对象,为各类系统提供分析、评价、优化及总体运筹的方法和手段,是一门跨越各专业领域从横向方面把它们组织起来的边缘性科学。它为人们提供了思想方法论和工作方法论。 教学目的: 1. 通过介绍一系列实用的系统工程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系统分析方法、建模、评价及决策方法,理解系统工程解决复杂大系统的理论及方法; 2. 使学生具备自觉利用系统的观点与思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结合行业特点及生产管理实际,使学生树立系统观念,为解决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与应用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一、本章的重点是深刻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如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等; 二、掌握系统应具备的五个共性即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 三、通过这些特征的学习了解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 四、掌握系统的分类标准和类型; 五、掌握系统思想的含义要点; 六、了解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方法的特点; 七、能运用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八、本章为全课重点之一。 第二章系统工程理论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系统工程理论的新发展 一、本章的重点是深刻理解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层次的分类; 三、熟悉系统工程的三个基础理论及三个新理论; 四、熟悉控制论的基本原理,系统的构成、系统的结构, 五、了解黑、灰、白箱法和功能模拟法 六、熟悉信息论的基本原理,了解信息的概念、特点、模型和信息方法; 七、熟悉一般系统论,了解其基本观点: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动态相关性、层次等级性和系统的有序性。 八、熟悉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 九、了解协同学产生与发展,了解协同效应原理、支配原理、自组织原理。 十、熟悉突变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观点。 十一、了解运筹学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十二、熟悉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趋势。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空 1.5 分) 1、系统的属性主要包括: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目的性等四 个方面。 2、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评价; 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等三方面。 3、在安全系统工程学分析方法中,通常 CCA 表示原因-后果分析法;FMEA 表 示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ETA 表示—事件树分析;FTA 表示事故树分析; HAZOP 表示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4、可靠度是指系统、设备或元件等在规定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 的能力。 5、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 的有机整体。 6、DOW 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物质系数是根据由美国消防协会规 定的可燃性N f 和化学活性N r 求取的。 7、PHA 方法包括:准备、审查、结果汇总三个阶段。 二、判断题(20 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X ,每题答对得 2 分,答错 扣 2分) 1、弹性原理不属于系统工程原理。( √ ) 2、串联系统的失效概率等于各子系统失效概率的积。(× ) 3、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合理结合是分析系统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 √ ) 4、安全系统工程是在事故逼迫下产生的。( × ) 5、FTA 方法既可用作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 ( √ ) 6、安全系统工程中最基本、最初步的一种形式是 SCL (安全检查表)。( √ ) 7、能量原理是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 × ) 8、最小径集是保证顶上事件不发生的必要条件。( √ ) 9、ICI MOND 法和 DOW 化指数法的原理相同。 ( √ ) 10、回归分析法是一种代表性的时间序列预测法。( √ ) 三、计算题(40分) 1、并联系统有n 个子系统,可靠度值分别为R 1,R 2,……,R n ,推导该并 联系统的可靠度表达式;(5 分) 系统的故障概率为:P=)1(1∏=-n i i R 所以系统的可靠度为:R=1-P=1-)1(1∏= - n i i R 2、计算如下图所示的泵、阀门输送系统失败的概率:(5 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