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NSYSWorkbench基础教程与工程分析详解第五章显式动力学分析

ANSYSWorkbench基础教程与工程分析详解第五章显式动力学分析

ANSYSWorkbench基础教程与工程分析详解第五章显式动力学分析
ANSYSWorkbench基础教程与工程分析详解第五章显式动力学分析

通过第4章动力学分析的学习,相信读者对ANSYS Workbench中的隐式动力学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本章主要讲解显式动力学,包括三个模块,ANSYS LS-DYNA,主要完成在Workbench下的前处理工作;ANSYS AUTODYN,其功能是提供一个全面的多解决方案;ANSYS Explicit,主要用于满足固体、流体、气体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仿真。同样,本章通过图例详解来讲解显式动力学的分析流程。

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

?了解显式动力学分析基础

?熟悉显式动力学分析的操作流程

?掌握ANSYS Workbench显式动力学中命令选项的应用

?了解显式动力学分析的应用场合

5.1 显式动力学分析基础

显式动力学通常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汽车工业,如碰撞分析、气囊设计等;航天航空,如飞机结构冲击动力分析、碰撞和坠毁、火箭级间分离模拟分析、冲击爆炸及动态载荷和特种复合材料设计等;制造业,如冲压、锻造、铸造和切割等;建筑业,如爆破拆除、地震安全和混凝土结构等;国防工业,如穿甲弹与破甲弹设计、冲击波传播和空气,水与土壤中爆炸等;电子领域,如跌落分析、包装设计和电子封装等。

当数值仿真问题涉及瞬态、大应变、大变形、材料的破坏,材料完全失效或者伴随复杂接触的结构问题时,通过显式动力学求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拉格朗日法,其网格是在计算模型上,受力后网格随计算模型变化而变化。应用拉格朗日法的单元类型有三种:实体单元、壳单元和梁单元。拉式法主要用于计算结构响应。

不同于拉格朗日法,欧拉法的网格是固定于空间,在计算力学模型流动或变形时是经过空间固定的网格,从而在计算时通常可以避免问题的网格畸变。欧拉法主要用于计算流

该软件为功能成熟、输入要求复杂的程序,是一个单独的程序,提供方便、实用的接口技术来连接有多年应用实践的显式动力学求解器。1996年一经推出,ANSYS LS-DYNA 就帮助众多行业的客户解决了诸多复杂的设计问题。

在经典的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环境中,ANSYS Mechanical软件的用户早已经可以进行显式分析求解。

最近,采用ANSYS Workbench强大和完整的CAD双向驱动工具、几何清理工具、自动划分与丰富的网格划分工具来完成ANSYS LS-DYNA分析中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的方便快速定义。

显式动力学计算充分利用ANSYS Workbench的功能特点生成ANSYS LS-DYNA求解计算用的关键字输入文件(.k),另外,安装程序中包含LS-Prepost,提供对显式动力学仿真结果进行专业后处理的功能。

5.1.2 ANSYS AUTODYN

ANSYS AUTODYN是集成于Workbench下的显式动力学软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多解决方案的模块产品(具有先进数值方法的非线性动力学软件)。

ANSYS AUTODYN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用来解决固体、流体、气体及其相互作用的高度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显式分析模块,该软件不仅计算稳健、使用方便,而且还提供很多高级功能。

与其他显式动力学软件相比,ANSYS AUTODYN软件具有易学、易用、直观、方便、方便、交互式图形界面的特性。

采用ANSYS AUTODYN进行仿真分析可以大大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成本。通过自动定义接触和流固耦合界面,以及默认的参数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降低工作量。

ANSYS AUTODYN提供如下求解技术。

(1)有限元法,用于计算结构动力学(FE)。

(2)有限体积法,用于快速瞬态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3)无网格粒子法,用于高速、大变形和碎裂(SPH)。

(4)多求解器耦合,用于多种物理现象耦合情况下的求解。

(5)丰富的材料模型,包括材料本构响应和热力学计算。

(6)串行计算和共享内存式和分布式并行计算。

(6)通过ANSYS Design Modeler实现几何建模、修复和清理。

5.1.3 ANSYS Explicit

基于ANSYS AUTODYN分析程序的稳定、成熟的拉格朗日(结构)求解器的ANSYS Explicit STR软件已经完成集成到统一的ANSYS Workbench环境中。在ANSYS Workbench 平台环境中,可以方便、无缝地完成多物理场分析,包括电磁、热、结构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分析。

ANSYS Explicit STR扩展了功能强大的ANSYS Mechanical系列软件分析问题的范围,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载荷工况、复杂的接触方式,例如,抗冲击设计、跌落实验(电子和消费产品);低速-高速的碰撞问题分析(从运动器件分析到航空航天应用);高度非线性塑性变形分析(制造加工);复杂材料失效分析应用(国防和安全应用);破坏接触,如胶粘或焊接(电子和汽车行业)。

5.2 案例图解

5.2.1 子弹穿钢板显式动力学分析

子弹穿钢板的模型如图5-1所示,这里以ANSYS公司的第一个本地显式软件ANSYS Explicit来模拟此例。

图5-1 子弹穿钢板模型

第1步:创建几何项目。

单击Toolbox下面的Component Systems前面的+按钮,再双击Component Systems下

工程力学(一)知识要点

《工程力学(一)》串讲讲义 (主讲:王建省工程力学教授,Copyright ? 2010-2012 Prof. Wang Jianxing) 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设置、性质及特点 《工程力学(一)》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等专业必考的一门专业课,要求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主要的各种公式。在考试中出现的考题不难,但基本概念涉及比较广泛,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 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一门专业基础课,且部分专科、本科专业都共同学习本课程; 2.工程力学(一)课程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内容而编写,全面介绍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材料力学。按重要性以及出题分值分布,这几部分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二、教材的选用 工程力学(一)课程所选用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机械类专业),该书由蔡怀崇、张克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三、章节体系 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体系进行,依次是 第1篇理论力学 第1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受力图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 第3章力矩平面力偶系 第4章平面任意力系

第5章空间力系重心 第6章点的运动 第7章刚体基本运动 第8章质点动力学基础 第9章刚体动力学基础 第10章动能定理 第2篇材料力学 第11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12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13章剪切 第14章扭转 第15章弯曲内力 第16章弯曲应力 第17章弯曲变形 第18章组合变形 第19章压杆的稳定性 第20章动载荷 第21章交变应力 考情分析 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 《工程力学(一)》历年考题的分值分布情况如下:

《汽车系统动力学》— 教学大纲

《汽车系统动力学》— 教学大纲 by喻凡 课程名称:汽车系统动力学 课程代码:ME 6019 学分/学时:2-3学分/36学时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机械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控制理论基础、机械振动等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所谓车辆动力学的内容实际上基本为原“汽车理论”(国外通常称“车辆动力学”),尽管路面车辆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单车、铰接车、轿车,客车, 货车,专用车等,但本课程主要偏重于讲述单胎橡胶轮胎的单轴四轮汽车(如轿车), 以此为例讲授车辆的驱动与制动、行驶和操纵动力学理论和车辆控制系统及其设计, 以使学生掌握车辆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了解车辆的使用性能、相关的试验和法规, 如何运用动力学建模及分析的方法指导车辆设计。《汽车系统动力学》可作为本科生 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骨干课程和机械工程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目标:主要讲述车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介绍车辆的各种使用性能及评价指标、分析车辆的结构和设计参数对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讲述车辆使用性能预测的方法和车辆性 能的仿真及分析方法。通过学习和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术语和法规,掌握 车辆的设计思想、特性及要求,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汽车设计。目标是培养 学生成为的汽车工程领域的专门人才,通过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与性能分析,培养对 汽车性能的分析能力、评价和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可能的博士生课程《高等车 辆动力学及其控制》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系统介绍车辆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即驱动与制动动力学、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及其相关控制系统;运用多体建模方法和先进的控制理论进行汽车动力学仿真及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六大模块: 1.车辆动力学简史和发展、设计思想、特性及要求、术语及法规; 2.驱动与制动动力学及其控制,如ABS、TCS与ESP(VSC )等;

初级中学三级-五级考试题型(国标版,新课标版)

第二十一届《新课标英语考级教程》初中三、四、五级考试题型 注意:此题考级的试题核心重点严格贯彻2011年6月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定。 第二十一届新课标英语等级测试全国统一试题(EGT初中三、四、五级),本套试题总分120分,一共三部分—听力、笔试、口试。 第一部分为听力,分值为20分; 第二部分为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运用,分值为80分; 第三部分为口试,分值为20分。 全部答案都必须按要求在答题卡中相对应题号下填涂或书写,要求填涂正确、书写工整、清晰、规范,卷面清洁。 (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能让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才是考试的真正目的。不管是何种题型,都不该仅仅拘泥于对单个知识点的考查,而应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Ⅰ卷听力占笔试20% (共20分每个小题1分) 一、听录音,从下面所给的选项中选择与句子内容相符的图片。每个对话读两遍。(共5分,每小题1分) 备注:难度递进,5级句子只读一遍。 e.g. (C)1. A. B. C.

录音原文:1. T om is reading. 评析 此题型要求学生听句子选择与句子描述相符合的图片。可以考查学生看图想其英语表达,听音联系其英文表达,达到通过一个题目考查学生三种能力的目的。注意在选图时,所使用的图画要清晰明了。尽量避免因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不能正确识别图画的可能性。 二、听录音,根据你听到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应答。每个句子读两遍。(共5分,每小题1分) e.g.(A)1. A. Here you are. B. Here we are. C. It‘s yours. 录音原文:Q: Can I borrow your pen? 评析 此题型要求学生在听到句子后,给出相应的答语。考查学生反应能力。这种形式的题型很接近生活中英语的实际运用,即一些应答,寻求信息等。 三、听录音,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所听到的对话内容,符合的用“A”表示,不符合的用“B”表示。每个句子读两遍。(共5分,每小题1分) e.g. ( B ) 1.The dinner will be ready in an hour and hal f. 录音原文:---I am so hungry. When will the dinner be ready, mum?

工程力学教程篇(第二版)习题第7章答案

第7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习题 7-1 直杆AB 长为l ,两端分别沿着水平和铅直方向运动,已知点A 的速度A υ为常矢量,试求当 60=θ时,点B 的速度和杆AB 的角速度。 (a ) (b ) 解法一(如图a ) 1.运动分析:杆AB 作平面运动。 2.速度分析:A B A B v v v +=,作速度矢量合成图 I A A B υυυ360tan == A A BA υυυ260cos /== A BA l AB υυω2== 解法二(如图b ) 1.运动分析:杆AB 作平面运动。 2.速度分析:杆AB 的速度瞬心是点I 。 ωυ?=AP A A A l l υυω260cos == A A B l l BP υυωυ32 60sin =??=?=

s rad /6=ω,试求图示位置时,滑块B 的速度以及连杆AB 的角速度。 解:1.运动分析:杆AB 均作一般平面运动,滑块作直线运动,杆OA 作定轴转动。 2.速度分析: 对杆AB ,s m OA A /12=?=ωυ A B A B v v v +=或AB B AB A v v ][][= 30cos B A υυ= s m B /38=υ s m A BA /3430tan =?=υυ s rad AB BA AB /2== υω 7-3 图示机构,滑块B 以s m /12的速度沿滑道斜向上运动,试求图示瞬时杆OA 与杆AB 的角速度。 解:AB 杆运动的瞬心为I 点。 AB B BP ωυ?= s r a d B AB /325.04 3 =?= υω s m AP AB A /2.7323.043=??=?=ωυ 4.0?=OA A ωυ s rad OA /184 .02 .7== ω 或利 s /m .B A 275 3 ==υυ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新课标英语考级教程》小学一二级考试题型

十九届《新课标英语考级教程》小学一、二级考试题型 注意:此题考级的试题核心重点严格贯彻2011年6月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定。 第十九届新课标英语等级测试全国统一试题(EGT小学一、二级),本套试题总分120分,一共三部分—听力、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运用和口试。 第一部分为听力,分值为20分; 第二部分为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运用,分值为80分; 第三部分为口试,分值为20分。 全部答案都必须按要求在答题卡中相对应题号下填涂或书写,要求填涂正确、书写工整、清晰、规范,卷面清洁。 (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能让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才是考试的真正目的。不管是何种题型,都不该仅仅拘泥于对单个知识点的考查,而应考查学生在具 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Ⅰ卷听力理解占笔试20% (共20分每个小题1分) 一、听录音,选择你所听到的单词。每个单词只读一遍。(共5分,每小题1分) e.g. (C) 1. A. cup B. cap C. cake 录音原文:1. cake 评析 此题型要求学生听单词录音选择单词。主要考察学生对语音知识的掌握。题目中设计的单词都会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一部分字母或者字母组合,学生需要准确掌握其读音才能更准确地完成此题。 ) 二、听录音,选择与你所听到单词相符的图片。每个单词只读一遍。(共5分,每小题1分 录音原文:1. listen 评析 此题型要求学生听单词录音选择与单词相符合的图片。可以考查学生看图想其英语表达,听音联系其英文表达,达到通过一个题目考查学生三种能力的目的。注意在选图时,所使用的图画要清晰明了。尽量避免因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不能正确识别图画的可能性。

系统动力学模型 (1)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概念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着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

新课标英语考级教程三级A-1

新课标英语考级教程3A Lesson7 第3课时 What would you like? 浙江省象山协华外语学校Eva 一、Teaching contents: Dialogue1 —What would you like? 二、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M aster skillfully and use the pattern:would like sth, would like to do sth (2) L et Ss learn to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substitutions. 三、Main points: Master and use the patterns:would like sth, would like to do sth 四、Difficult points: (1) would like “... ,想要...”,相当于want,是较委婉的表达方式,后接名词或动词不定式. (2) how much 多少,是对数量或价钱来提问. 五、 Teaching aids: (1) A recorder (2) some pictures 六、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Preparation (1) T: Hello,everyone. S: Hello,Miss Yu. (2) T: Who is not here? S: Li Ming is not here. (3) T: What day is today? S: It’s Thursday. (4) T: How’s the weather? S: It’s sunny. (5) T: What food do you like? S: I like vegetables. (6) T: Do you like coffee? S: Yes, I do./ No, I don’t. Step2 Revision (1) Review the following words we have learned last class: well,fresh,Sprite, salad, biscuit, shopkeeper, done, medium, bean, order, dinner, waitress, steak, rare. a. Teacher speaks in English,Ss speak in Chinese quickly. b. Teacher speaks in Chinese, Ss speaks in English one by one. (2)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their Chinese meanings: well,fresh,done, bean,order, steak. Step3 Presentation (1) Lead in the dialogue. T: We eat something every day,but some people like to eat apples,some people don’t. Now firstly, I tell you what I would like to eat.Listen to me carefully,then I will ask you.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and says: I’d like some bread. I’d like some biscuits. I’d like to eat apples. I’d like to eat bananas. (Teacher writes down the four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and ask Ss to read them after the teacher.) T: What would you like? (Let Ss try to say,the teacher guides them.)

系统动力学课程论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对企业效率与员工之间关系的研究 摘要;企业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员工报酬不合理、工作量的多少、考核制度不规范、员工工作上的应付心理、企业成员之间间目标的不一致等。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要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鼓励工作效果,兼顾工作过程;让员工了解工作的全部;进行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实现福利和薪酬;提高员工的精神激励,使工作效率在员工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企业效率;薪资变化;企业与员工;工作意识 1.研究背景。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就是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既定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实际的工作效率不足他们能达到的 50%,只是干满他们的工作时间,而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智慧去高效工作企业员工身上有很大的潜能可挖,员工能够比他们现在做得更好。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高效率地工作成为员工的工作习惯,已成为每一个企业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的理论基础和经济背景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或基本假设:员工的劳动效率与工资水平呈正向关系,生产率高的员工会得到高工资。工资依赖于员工的生产率,员工的生产率也依赖于工资,工资的高低可以影响企业员工的人数、辞职率、工作士气和对企业的忠诚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存在很强的愿望去按生产率来选择效率员工。怎样把员工薪资与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提出新思路和新建议,为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绩效管理水平提供思路和建议。 2.建立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2.1确定流位流率系 在研究整个系统的的基础上,更具系统动力学级控制原理,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将主要影响因素将系统分为人口变化量、员工薪资、产工作量、企业效率、企业福利。并设计五个流位流率如下(其中,Li(t)(i=1、2…5)表示流位变量,Rj(t)(j=1、2…..5)表示留联系变量)。 人口数子系统:L1(t)、R1(t)人口数及其改变量 员工薪资子系统:L2(t)、R2(t)员工薪资及其改变量 工作量子系统:L3(t)、R3(t)工作量及其改变量 企业效率子系统:L4(t)、R14(t)企业效率及其改变量 企业福利子系统:L5(t)、R5(t)企业福利及其改变量 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流位流率系: { [L1(t),R1(t)],[L2(t),R2(t)],[L3(t),R3(t)],[L4(t),R4(t)],[L5(t),R5(t)。 2.2 建立二部分图及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在对系统中所有流位和流率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动力学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的建模思想,得到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分析二部分图

工程力学教程篇(第二版)习题第14章答案

第14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习题答案 14-1 用截面法求图14-1(a )(b )(c )所示各杆指定截面的内力。 (a ) (b ) (c ) 图14-1 解:(a ) 1. 用截面1-1将杆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 得 10N = 2. 用截面2-2将杆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20N P -= 得 2N P = 3. 用截面3-3将杆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30N P -= 得 3N P =

(b ) 1. 用截面1-1将杆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12202 N kN ? -= 得 12N k N = 2. 用截面2-2将杆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220N kN -= 得 12N k N = (c ) 1. 用截面1-1将杆截开,取右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130N P P --+= 得 12N P =- 2. 用截面2-2将杆截开,取右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20P N -= 得 2N P = 14-2 试计算图14-2(a )所示钢水包吊杆的最大应力。已知钢水包及其所盛钢水共重90kN ,吊杆的尺寸如图(b )所示。

(b ) (c ) 图14-2 解:吊杆的轴力90N kN =。吊杆的危险截面必在有圆孔之处,如图14-2(c )所示,它们的截面积分别为 22321(656520) 2.92510A mm m -=-?=? 2322(104 606018)5.1610A m m m -=?-?=? 232 3[11860(6018)2]4.9210A m m m -=?-??=? 显然,最小截面积为321 2.92510A m -=?,最大应力产生在吊杆下端有钉空处 3 max 31190102215.382.92510P N MPa A A σ-?====? 14-3 一桅杆起重机如图14-3所示,起重杆AB 为一钢管,其外径20D mm =,内径18d mm =;钢绳CB 的横截面积为20.1cm 。已知起重重量200P N =,试计算起重杆和钢绳的应力。

工程力学教程篇(第二版)习题第5章答案

第5章 点的运动学 习题 5-1 已知图示机构中,l AB OA ==,a AD AC DM CM ====,求t ω?=时,点M 的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 题5-1图 解:建立坐标系,设动点M 的坐标),(y x M ,则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运动方程为: t l x ωcos = t a l t a t l y ωωωsin )2(sin 2sin -=-= 消参数,得轨迹方程:1)2(2222=-+a l y l x 5-2 已知曲柄连杆机构cm l r 60==,l MB 31 =,t 4=?(t 以s 计),如图所示。 求连杆上点,M 的轨迹,并求当0=t 时,该点的速度与加速度。 题5-2图

解:建立直角坐标系Oxy ,动点M 的坐标为: ??cos 32 cos l r x += ??sin 32 sin l r y -= 将cm l r 60==代入方程,点M 的运动方程: t x ωcos 100= t y ωsin 20= 消参数,动点M 的轨迹方程: 1201002222 =+y x 将运动方程对时间求导, t x 4s i n 400-=υ , t y 4cos 80=υ 将0=t 代入,0=x υ,s cm y /80=υ 当0=t 时,点M 的速度为s cm M /80=υ,方向向上。 将速度方程对时间求导, t a x 4c o s 1600 -=,t a y 4sin 320-= 将0=t 代入,2/1600s cm a x -=,0=y a 当0=t 时,点M 的加速度为2/1600s cm a M -=,方向向左。 5-3 靠在直角斜面上的直杆AB 长为l 在同一铅垂面内运动,约束限制A ,B 端不能脱离直角面,即只能沿水平与铅垂方向运动,已知)(t θθ=,试求杆AB 中点C 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建立C 的运动方程:θsin 2l x = θcos 2l y = 所以C 的轨迹为圆,建立弧坐标如图。

新课标考级2A期末测试卷

《新课标英语考级教程》2A 期末测试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20分) 一、听录音,选择与你所听句子相符的图片。每个句子读两遍。(共5分,每小题1分) ( ) 1. A. B. C. ( ) 2. A. B. C. ( ) 3. A. B. C. ( ) 4. A. B. C. ( ) 5. A. B. C. 二、听问句,根据问句内容,从下面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每个问句读两遍。 (共5分,每小题1分) ( ) 6. A. He is a student. B. He is my brother. C. He works in a hospital. ( ) 7. A.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B. I usually go to the park. C.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 ) 8. A. Mark likes Sunday best. B. It’s Wednesday. C. I like Tuesday. ( ) 9. A. Yes, I am. B. Yes, I do. C. Yes, he does. ( ) 10. A. Yes, I’d like to. B. I’d like a hamburger. C. I’d like to drink a cup of tea. 三、听短文,记录关键信息,补全短文中所缺的单词。短文读两遍。(共10分,每空2分) Hello! I’m Kitty. I’m tall. My 11 day is Thursday, because we have 12 for lunch that day. I 13 read books at home. And I can cook the 14 . Look! There is a beautiful watch on the desk. How nice! It is 15 .

工程力学答案教程文件

工程力学答案

1. 一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是等值、反向、共线。 ( √ ) 2. 若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个点,则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 × ) 3. 理论力学中主要研究力对物体的外效应。 ( √ ) 4. 凡是受到二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 × ) 5. 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 √ ) 6.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7.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8.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9.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0.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作用在刚体上两个不在一直线上的汇交力F 1和F 2 ,可求得其合力R = F 1 + F 2 ,则其合力的大小 ( B;D ) (A) 必有R = F 1 + F 2 ; (B) 不可能有R = F 1 + F 2 ; (C) 必有R > F 1、R > F 2 ; (D) 可能有R < F 1、R < F 2。 2. 以下四个图所示的力三角形,哪一个图表示力矢R 是F 1和F 2两力矢的合力矢量 ( B ) 3. 以下四个图所示的是一由F 1 、F 2 、F 3 三个力所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的力三角形,哪一个图表示此汇交力系是平衡的 ( A ) 4.以下四种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 ) (A )力在平面内的投影是个矢量; (B )力对轴之矩等于力对任一点之矩的矢量在该轴上的投影; (C )力在平面内的投影是个代数量; (D )力偶对任一点O 之矩与该点在空间的位置有关。 5. 以下四种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B ) (A) 力对点之矩的值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B) 力偶对某点之矩的值与该点的位置无关。 (C) 力偶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一个力的作用来与它等效替换。 (D) 一个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相互平衡。 四、作图题(每图15分,共60分) 画出下图中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和整体受力图。题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F 1 F 2 R (A ) F 1 F 2 R (B )F 1 F 2 R (C )F 1 R F 2 (D )F 1 F 2 F 3 (A ) F 1 F 2 F 3 (B ) F 1 F 2 F 3 (C ) F 1 F 2 F 3 (D )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0305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96 / 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应用技术、金属材料工程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教材:《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大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编 2004年7月 参考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高教社2002年8月教材: 主要参考书:《材料力学》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月第二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四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的主要部分内容,是机电、材料、汽车等工科大学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简单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包括瞬时与过程)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同时对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能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论力学内容部分和基本要求: (一)静力学: 力的概念;约束及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各种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摩擦和物体的重心。(二)运动学: 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在其基础上求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与定轴转动方程的建立、如何求其速度和加速度;重点讲授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 (三)动力学: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应用,惯性力的概念及达朗伯原理。 学完理论力学后,应完整地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达到下列要求: 1、具有从简单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2、能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3、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能熟练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包 括考虑有摩擦力的情况)。 4、能正确地运用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能熟练运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熟练地计算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角速度和刚体上点的速度。 5、能正确运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6、能熟练地运用达朗伯原理求解简单的动反力问题。

工程力学教程篇(第二版)习题第17章答案

第17章 弯曲内力 习题答案 17-1 如图所示,试列各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作剪力图和弯矩图,并求s max F 及max M 。 (a )图 (b )图 (a )图 解: (1)求支座反力,受力如图。 0iy F =∑ 0Ay By F F F +-= By Fa F l = 0()B i M F =∑ 0()Ay F a l F l +-?= () Ay F a l F l += (2)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CA 段 0iy F =∑ 10()+s F x F = 1()s F x F =- 10()x a << 0iO M =∑ 110()+M x F x ?= 11()M x F x =-? 10()x a ≤≤ AB 段

0iy F =∑ 20()+s Ay F x F F -= 2()=-s Ay a F x F F F l += 2()a x l a +<<() 0iO M =∑ 2220()+()+Ay M x F x F x -a ?-?= 22()=()a a M x F x F l a l l ?-?+ 2()a x l a ≤≤+() (3)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4)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 s max F P = max M aP = (b )图 解: (1)求支座反力,受力如图。 0i M =∑ 020Ay M F .-?= 550Ay By F F M N === AB 段 0iy F =∑ 10()-s Ay F x F = 150()s Ay F x F N == 1002()x .m << 0iO M =∑ 110()-Ay M x F x ?= 11150()Ay M x F x x =?= 1002()x .m ≤≤ BC 段 0iy F =∑ 20()-s Ay By F x F F += 20()s F x = 10203().m x .m ≤< 0iO M =∑ 222020()+()Ay By M x F x F x -.-??= 210()M x =10203().m x .m ≤< (3)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4)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 50s max F N = 10max M N m = (c )图 (d )图

工程力学教程篇(第二版)习题第1章答案

第1章 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1-1 说明下列式子的意义和区别: (1)12F F = ,(2) 12=F F , (3) 力1F 等效于力2F 。 答:式(1)表示2个力的大小相等。 式(2)表示2个力矢量相等,即2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式(3)表示2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和作用线均相等。 1-2 试区别12R +F =F F 和12R F F F =+两个等式代表的意义。 1-3 二力平衡条件与作用和反作用定律都是说二力等值、反向、共线,二者有什么区别? 1-4 为什么说二力平衡条件、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和力的可传性等都只适用于刚体? 1-5 什么叫二力构件? 分析二力构件受力时与构件的形状有无关系? 1-6 如图所示,可否将作用于杆AC 上D 点的力F 沿其作用线移动,变成杆BC 上点的力F ',为什么? 答:不可以,根据力的可传性定理的限制条件。 1-7 如图所示,杆AB 重为G ,B 端用绳子拉住,A 端靠在光滑的墙面,问杆能否平衡?为什么? 答:不能,根据三力汇交定理内容。

习题1-1 1-2 如图所示,求F对点A的力矩。

1-3 如图所示,求P 对点O 的力矩。 解:(a )Pl P m O =)(;(b )0)(=P m O ;(c )θsin )(Pl P m O = (d )Pa P m O -=)(;(e ))()(r l P P m O +=;(f )αsin )(22P b a P m O += 1-4 如图沿正立方体的前侧面AB 方向作用一力F ,则该力对哪些轴之矩 相等? 1-5 图示力F 的作用线在平面OABC 内,对各坐标轴之矩哪些为零?

全国音乐听力考级教程(第二级)考试复习资料

全国音乐听力考级教程(第二级)考试内容

第二级 考试形式:口试 1. 听辨完整乐曲后,背(唱/读)出完整乐曲(30分) 2. 回答该曲的曲名及曲作者(10分) 3. 背(唱/读)出该乐曲片段的音阶(10分) 4. 分析原谱中的画框部分音程与和弦(20分) 5. 识别(30分) a)说出下列音的固定调唱名 b)说出下列符号的名称

2、Andantino:小行板9、Allegro moderato:有节制的快板 3、Andante:行板10、. : 用左手演奏 4、Allegretto:小快板11、risoluto : 果断地 5、Allegro : 快板12、a tempo : 恢复原速演奏 6、Adagio : 柔板13、poco : 略,稍,一点点 14、Vivo:富有生机的,充满活力的15、leggiero:轻、轻巧的 16、Ad lib.(ad libitum的缩写):随意处理17、gliss.(glissando的缩写):滑奏 18、con grazioso:优美地、雅致地19、assai:很、十分 20、.(Right Hand的缩写):用右手演奏 21、non troppo:不太……的22、Tutti:全奏 23、Solo:独奏、独唱24、veloce迅速的、敏捷的 25、Cadenza:华彩段落26、sempre:一直、继续、始终 27、maecato:强调的、着重的、加重音的 28、Vivace:生气勃勃的、活泼的 29、accomp.(accompaniment的缩写):伴奏 30、Molto:很、甚、十分31、risoluto:果断的、果敢的、坚决的32、arco:用弓演奏33、rall.(rallwntando的缩写):渐慢地 乐谱记号 1、.(da capo的缩写):从头反复演奏 2、Fine:结束处、曲终 3、TRIO:中段、三声中部

初中三级-五级考试题型(国标版,新课标版)知识分享

初中三级-五级考试题型(国标版,新课标版)

第二十一届《新课标英语考级教程》初中三、四、五级考试题型 注意:此题考级的试题核心重点严格贯彻2011年6月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定。 第二十一届新课标英语等级测试全国统一试题 (EGT初中三、四、五级),本套试题总分120分,一共三部分—听力、笔试、口试。 第一部分为听力,分值为20分; 第二部分为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运用,分值为80分; 第三部分为口试,分值为20分。 全部答案都必须按要求在答题卡中相对应题号下填涂或书写,要求填涂正确、书写工整、清晰、规范,卷面清洁。 (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能让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才是考试的真正目的。不管是何种题型,都不该仅仅拘泥于对单个知识点的考查,而应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Ⅰ卷听力占笔试20% (共20分每个小题1分) 一、听录音,从下面所给的选项中选择与句子内容相符的图片。每个对话读两遍。(共5分,每小题1分) 备注:难度递进,5级句子只读一遍。 e.g. (C)1. A. B. C.

录音原文:1. Tom is reading. 评析 此题型要求学生听句子选择与句子描述相符合的图片。可以考查学生看图想其英语表达,听音联系其英文表达,达到通过一个题目考查学生三种能力的目的。注意在选图时,所使用的图画要清晰明了。尽量避免因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不能正确识别图画的可能性。 二、听录音,根据你听到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应答。每个句子读两遍。(共5分,每小题1分) e.g.(A)1. A. Here you are. B. Here we are. C. It‘s yours. 录音原文:Q: Can I borrow your pen? 评析 此题型要求学生在听到句子后,给出相应的答语。考查学生反应能力。这种形式的题型很接近生活中英语的实际运用,即一些应答,寻求信息等。 三、听录音,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所听到的对话内容,符合的用“A”表示,不符合的用“B”表示。每个句子读两遍。(共5分,每小题1分) e.g. ( B ) 1.The dinner will be ready in an hour and hal f. 录音原文:---I am so hungry. When will the dinner be ready, mum? ---It will be ready in half an hour.) 评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