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考试范围】

1.初中主要课标点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高中主要课标点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措施。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一、聚落概述

(一 )聚落的含义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道路、商店、水电管网等生产和生活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同时,聚落又是重要的文化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等。

聚落有它的发展过程,世界上许多聚落正在成长,也有许多聚落正在衰落。

(二)聚落的分类

乡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居住的场所,包括农居、库场、棚圈、道路、水渠、宅前绿地等设施。中心村落一般还有小商店、小诊所和学校等设施。乡村有农村、山村、牧村和渔村等分别。

乡村聚落的特点:规模,以人口为主。

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集的居民点。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大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国际交流等多种功能;中小城市多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是工业城市,有的是商业城市,有的是旅游城市,有的是文化城市。

城市聚落的特点:规模,以人口为主。

【学法指导】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判读城市景观图和乡村景观图的思路方法)

【试题精练】

33.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共13分)

(2)读图14,15,指出景观特征。

二、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大批乡村人口涌向,使得原有城镇规模不断;另一方面,通过县改市、乡改镇的途径,新设了一大批、。这种人口向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方面,其一是变人口为人口的人口城市化;其二是变地区为地区的地域城市化。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化的三个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1)世界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从缓慢→加速发展→迅猛发展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①产业革命以前城市发展,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很。

②产业革命以后至第二

次世界大战

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水平迅速

提高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迅猛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

到了空前的程度。这一时期,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数目

不断增多,城市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世界城市化的S形曲线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特点备注

发达

国家

步早

逆城市化现象: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

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人口向乡村

居民点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

中国

①起步晚,发展快

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城

市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

剩等原因。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②城市化水平较低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学法指导】

【试题精练】

27.(12分)图6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水平(%)

江苏省

贵州

【学法指导】

【试题精练】

图2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 .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 .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 .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37.(37分)图13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 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1950 1975 2000 2025 年份

城市人口比重(%)

图 13

表4: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水域滩涂未利用

1991 2008 48.08

41.87

14.47

9.89

18.72

17.27

0.34

0.04

0.21

0.03

9.65

23.91

7.96

6.35

0.35

0.63

0.22

0.01

(3)据表4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城市化问题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是城市环境污染,包括: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

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废弃物污染。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

数增多

三、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等。它们通过影响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地形与城市

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级阶梯上。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土壤,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但要注意,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上;山区城市一般沿或在比较开阔的分布。

2.气候与城市

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影响城市的分布。大多数城市分布的地区,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世界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纬度地带,并向地区聚集。

3.河流与城市

河流对城址的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军事防卫三方面。城市用水的来源之一是,这是城市临河分布的主要原因。由于水运在交通运输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河流成为重要的交通线,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我国许多大城市都是沿江湖河道发育壮大起来的。利用河流可作为的屏障,使城市在防卫上处于有利地位,这在早期城市的选址时起着较大的作用。具体的区位优势有:

(1)河口处往往形成肥沃的三角洲,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如我国的上海、广州、印度的加尔各答,日本的东京等。

(2)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货物在此转运,可促进城市形成和发展。如我国的天津、英国的伦敦等。

(3)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和物流在此聚集、中转,易形成城市,如宜宾、重庆、武汉等

(4)大湖泊也有利于运输业的发展,湖滨又是水陆运输重要的交接点,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如美国的芝加哥与密歇根湖,中国的岳阳与洞庭湖。

(5)在海峡、运河的两端也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如苏伊士运河与塞得港,巴拿马运河与科隆。

(6)古代,在河流弯曲较大处、河心岛等处,选择有利于安全防卫的地形建城,如法国的巴黎,美国的波士顿等。

(二)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

1.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城市类型举例

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我国的大同、鹤岗、鸡西;英国的曼彻斯特等

以铁矿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我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以石油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我国大庆、玉门、英国阿伯丁、美国休斯敦等2.交通与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沿、沿、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政治中心城市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美国首都华盛顿,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

宗教中心城市我国的拉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等。

的科技城,如日本的科学城筑波、我国的航天成酒泉等;因旅游而兴起的旅游城,如我国的张家界市等。

(三)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1.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2.军事、宗教等因素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减弱。

3.科技、旅游等新因素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主导的区位因素。在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时,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到该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试题精练】40.(28分)农村的发展应该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回答:

(3)说明图18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5分)

【试题精练】 36.(30分)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8分)

四、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城市等级通常以来划分。从小到大城市一般可以划分出集镇、城市、、等。

(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和广大的。但这个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也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

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和服务都是不同的。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务范围比较。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务范围相对较。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在同一个区域内,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等级较高的城市距离较,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

【试题精练】读图,回答1~3题。

图3

1.图中位置最北的村庄是

A.北极村B.乌苏里C.洛古河D.大草甸子2.漠河县

A.西临内蒙古自治区B.有极昼极夜现象

C.全部位于中温带D.北临朝鲜

3.图中服务范围最大的聚落是

A.北极乡B.西林吉镇C.洛古河D.大草甸子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B.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乙5.(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7分)

N

0 100

图 例

城镇 河、湖 沙漠 绿洲 油田 库尔

轮库

阿克

塔 克 拉 玛

干 沙 漠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七章_城市与城市化2-7-2含解析

2-7-2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广东广州模拟)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1~3题。 1.2000~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A.东南B.东北 C.西南D.西北 2.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A.新区开发B.旧城改造 C.工业区迁移D.保护文化古迹 3.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解析】本题组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仔细读图,注意对比2000年与2012年城西、城东、城南、城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由图可知2012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项C正确。第2题,旧城改造位于城市的市中心附近,图示扩张方向区域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故排除选项B;图示新发展建筑物高大稠密,不可能是工业区迁移,故排除选项C;南京市是六朝古都,文化古迹周边不可能有高大建筑物,故排除选项D;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通过新区开发,可以缓解城市化与城市保护的矛盾,故选项A 正确。第3题,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项B正确。 【答案】1. C 2.A 3.B

城市与城市化习题

1.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 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3.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下列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叙述,正确 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 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D.土地资源利用率低 5.保护和改善环境,不应该() A.加强城市管理B.控制经济发展C.进行全面规划D.扩大绿地面积6.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读“某城市发展阶段图”,读图完成7~8题。 7.能正确反映Ⅱ阶段该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8.Ⅱ阶段城市最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与周边地区温差变小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读“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回答 9~10题。 9.图中乙国城市化程度高的最主要 原因是()

最新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要点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Array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 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 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 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 (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土地的城市化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是() ①商业用地②交通用地③政府机关用地④绿洲农业⑤住宅用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各类功能区之间界线分明 B.商业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工业区多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D.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与中高级住宅区存在分化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丙地土地租金较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位于市中心 B.处在交通干线的交汇处 C.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4.据图判断,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历史悠久,知名度高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D.处在人口密集区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某商品批发市场从城区迁往郊区前后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20世纪80年代,影响该批发市场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市场 C.劳动力 D.政策 8.2010年后,该批发市场迁出主城区是因为主城区 A.土地利用方式调整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电子商务的发展 D.工业结构的调整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10.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睡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08-城市与城市化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 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 一、单选题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时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1~12题。错误!未指定书签。.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错误!未指定书签。.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 【答案】11.D 12.C 【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主要因素,以及图文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黄土高原“XX川”的文字材料和《现代汉语的词典》的考查地形、河流对聚落影响。 【解题思路】第11题,结合材料中“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B项错误。C项虽然位于坡地上部地势较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此处容易出现泥沙淤积严重,故C项错误。D项,黄土高原土质疏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故优先D项。此题难度较大。第12题,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较小,规模越大,因此C为正确选项。此题难度中等。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3~ 25题。 错误!未指定书签。.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B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 故选B项。 错误!未指定书签。.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答案】D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 【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错误!未指定书签。.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A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解题思路】 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选A。 (2013高考题广东卷)错误!未指定书签。.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2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 ..最明显的是 A.北京B.上海C.广州D.沈阳 【答案】9.C。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区域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对新材料、新情景信息获取”。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关键在于理解“城市首位度”的定义,数值越大,表示“核心首位城市垄断资源程度越大”,对区域城市均衡化发展不利。数值下降,意味着居首位的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2011年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地理必修2知识点填空城市与城市化

知识点细化展示: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 ______________ 用地、 ________ 用地、政府机 关用地、 __________ 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功能区的特点 ① 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 ② 各功能区间无明确界线 ③ 每种功能区 以 某 种 功 能 为 主 , 兼 有 其 他 功 能 2.城市内部结构: ①城市中普遍具有的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特点比较见下表: 功能区 主要特点 分布位置(布局趋向) 住宅区 分布最广泛;出现高级、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外缘及文化区; 低级住宅区分 布于内城及工业区 商业区 面积较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繁忙, 人流、车流昼夜差别大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城市干道和环路交汇处) 工业区 面积适中,集聚成片;环境相对较差 沿交通干线分布(运输需求高) 向城市外缘迁移(降低成本、减轻污染) ②中心商务区简称CBD ,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既是商业中心,也是服务中心;建筑 高大密集(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区 内有垂直分异(零售在底层)和水平分异(零售在中央) ③ 城市的行政区往往位于环境较好的区域, 其附近常形成高级住宅区。 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 心,但并非城市中心都是商业区, 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④ 经济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 主要因素;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 区的形成基础;社会因素如收入高 低(社会地位)、知名度、种族和宗 教等影响住宅区的分化;行政因素 如城市规划等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也起重要作用。 ⑤ 经济因素的具体影响:见下 图。地理位置一土地租金由市中心 向外递减;交通便捷度一与地租水 平正相关;城市外缘主要公路交会 处,交通便捷度较高,形成次一级 商业中心。市中心附近,如果远离 主要公路,交通便捷度较低,可能 成为住宅区。 3. 功能区合理规划: 城市功能区的 合理规划。应特别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① 要有便利的交通一一工业区多沿交通干线布置,住宅区与工业区应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② 合理布置工业区一一工业区应布置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及河流的下游地区。 ③ 设置卫生防护带一一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 ④ 少占耕地、留有发展余地一一城市功能区的规划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并为城市进一步发展 留有余地(空间)。 ⑤ 城市工业布置原则一一基本没有污染的技术导向、 劳动力导向、市场导向型工业可布置在城区; 污染较轻的工业应布置在城市近郊;污染严重或有危险的工业则要布置在城市远郊。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 - 与市中心距离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提升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提升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类题目答题模板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环境(农业、工业、交通等)的影响。城市化会对地理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要采取措施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相应问题。 1.城市化进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为: 某城市图表资料―→城市化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其答题思路为: 城市景观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城市化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衡量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2)说明我国近几年城市化率呈现的趋势,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 (2)加速增长。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3)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效应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云雾天气(城市多酸雨) 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4)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城市及城市化 第一讲城市区位与城市地域形态 一、城市 (1)含义: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二、城市区位因素 1、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地理事物的位置,二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 位置优越;××气候优越(恶劣);××水热适中(不足);××地形平坦(崎岖);河流为××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资源丰富(缺乏)。 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政策、宗教、科技、旅游 ××经济发达,有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经济欠发达不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优惠政策的促进;××宗教圣址。 3、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具体方法 ①、分析ー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 ②、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同一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区位因素也有所不同。相对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而言,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大。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则可称为动态因素。自然因素中,地形、气候可看作宏观因素,河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三、城市的地域形态

1、城市的地域形态 第二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1、一般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等。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3、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完整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下表为某城市多年平均气温一降水统计数据。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1—12月 月均温(℃) 13.3 18.0 25.7 22.7 19.9 月降水量(mm) 190.9 46.3 0.3 60.2 825.5 1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该市最适宜种植的水果有 A.荔枝 B.椰子 C.香蕉 D.葡萄 3.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共同分享集聚效益,城市发展初期便形成了工业区 B.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益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区 C.为了争夺市场,工业区不断向城市中心移动 D.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不断向近河流、近铁路和近公路的地方分布 图2-2-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5.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优势条件是( )。 A.地形B.气候 C.水源D.土壤 6.唐人街的形成( )。 A.是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B.是收人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C.是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D.是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7.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不同B.发展历史不同 C.政府作用不同D.发展程度不同 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昆山的城市等级比常州高 B.无锡的服务范围比镇江大 C.宁波的服务功能比杭州齐全 D.小城市数量最少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1 最新

《城市与城市化(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 意)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简图。据此回答1~2题。 1. 在A地附近发现多处古村落遗址,该地形成古村落的自然原因是 ①地形平坦且不易被洪水淹没②靠近水源地 ③冬季严寒④矿产资源丰富⑤水运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图中C处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的有利条件为 ①交通便利②资源丰富③环境优美④科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 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为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 位置。完成3~4题。

3.“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诸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 4.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10”完成5-6题 5.根据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地形条件好D.气候适宜 6.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的方向是 A.向西扩展B.向北扩展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7-8题。 7.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①大城市化②郊区城市化③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8.阶段II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达度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变化表,判断9-10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读地租与市中心距离图(下图)。图中A、B、C表示的功能区依次是 ( )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文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下图为世界某特大城市20世纪下半叶工厂数量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2.若城市布局合理,由图可判断,符合该城市风频玫瑰图的是 A.B.C.D. 3.由该城市工厂数量变化可得出 A.工厂的数量变化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B.工厂的布局变化是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C.工厂的数量变化有利于减轻城市的环境压力 D.工厂的布局变化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反映

图为某城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街是 ( ) A.L1-①及L3-① B.L2-①及L4-① C.L1-①及L2-① D.L3-①及L4-① 5.下面反映该城市地价剖面的曲线,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城市布局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布局形式在城市规划中不是重大问题 B.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就应采用分散疏松式 C.集中紧凑式布局可以节省城市建设投资 D.分散疏松式布局是城市布局的发展方向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图中关于C点开设仓储式超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布局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8.a、b、c、d四地按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b>a>d>c C.d>c>a>b D.b>c>d>a 9.下图为某城镇略图,若开发商将乙处开发为新开楼盘,并将楼盘定位成高级住宅区的理由不包括 A.毗邻大学,文化氛围浓厚 B.靠近工厂,方便职工上班 C.邻近中心,购物方便快捷 D.依山傍水,环境清新幽美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中的绿地、公园、湿地等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整个环节干预最明显的是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降水D.水汽输送11.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A.净化水质B.保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小气候D.下渗蓄水12.“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市中、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习题

1 2.3 城市化 一、单选题 1. 下列不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 是郊区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 大城市人口绝对数量开始下降 C.中小城镇数量减少 D.人口分布趋向分散 2. 2008 年5 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 ) ①缓解交通拥堵②吸引外来游客③倡导低碳出行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 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3-4 题。 3. 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A. 逆城市化现象 B. 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4. 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A. 先减弱后增强 B. 逐渐减弱 C. 先增强后减弱 D. 逐渐增强 5.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 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 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 1 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读下图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6-7 题。 6. 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 初级阶段 B. 加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7.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8.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交通网过稀,市内通达性差 B. 交通网过密,占用大量耕地 C.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D.交通流量不稳定,时大时小 9. 下列措施能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是() A. 禁止车辆进入城市 B. 将各公路全部改为高速公路 C. 改善能源结构,以新的能源形式替代化石燃料 D. 城市过境道路通过市区可以缓解市内交通线路拥堵状况,减缓市区大气污染程度读漫画“你是从城里来的吗?”回答10-11 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 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 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 山地 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 昌 重庆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 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 上)、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 (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 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 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完整版)城市与城市化2013-2017年高考专题练习

(2014-2017高考)城市与城市化专题练习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 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2017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4—5题。4.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 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A.a B.b C.c D.d 5.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 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 【2017江苏地理卷】图11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 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 7.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2016?上海卷)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7.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 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 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8.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 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2016?上海卷)黄浦江笑迎米奇,迪士尼情牵金猴。 9.上海迪士尼乐园融入了中国风,例如,某些墙面饰有中国12生肖的马 赛克壁画。这表明商业服务会越来越考虑 A.客户的消费能力 B.地域的文化元素 C.服务的专业水平 D.地区的自然资源 10..迪士尼耗费巨资,在乐园中配置了很多自动化的服务设施。例如,在花车巡游沿线的路灯内设 置了探测装置,其可以根据巡游队伍表演节目的变化自动选择播放合适的音乐。这反映未来的商业服务中某些因素可能越来越重要,这些因素包括 ①员工素质②科学技术③资本投入④客户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6?上海卷)“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 面积 (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3-14题。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 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 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 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3.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14.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2016?北京卷)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 总和,即出行能耗。图7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 组合关系。读图,回答第15题。 15.据图推断 1

2019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 (2019·全国Ⅱ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 海港规模大 B. 沿长江分布 C. 集聚长江口 D. 行政等级较高 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 均衡性 B. 边缘性 C. 集中性 D. 对称性 3. 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 空间位置邻近 B. 发展模式相同 C. 城市性质相似 D. 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题详解】 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 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的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 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题详解】 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3题详解】 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2019·北京卷)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问题。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地理必修二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 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 为商业区的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是()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1.商业区应距离市中心最近,地价最高,故判断为③。 2.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故选④点。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问题。 3.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4.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 解析:3.观察柱状图分析,30年间乡村人口由1000万增加到2000万,人口增加了1000万,A错;总人口由1500万增加到3000万,城市人口由500万增加到1000万,城市人口增加了500万,B正确;总人口和乡村人口增加了一倍,C、D错。 4.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应。 5.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2030年后,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B.2040年时,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2010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解析:5.2030年后,中心城区人口比例下降,是因为郊区城市化,郊区人口比重上升,并不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A错。逆城市化现象时,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迁往乡村,乡村人口比以前增多,2040年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B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八 城市与城市化

专题八 城市与城市化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备考指导 内容 解读 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考查形式: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考查内容: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 考查频率、分值: 近5年课标卷考查7次,考查频率高,分值4—12分。 考查能力: 考查读图能力、信息提取及整合能力。 考查素养: 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备考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强化对获取、解 读图文信息能力 的培养。利用比较 法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与变化;通过案例法分析城市体系;复习时要突出原 理的应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城市问题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 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答案 D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答案 C 知识2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下图中甲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图,乙为某城市的功能分区模型图(假设在同一均质平面条件下)。回答下面两题。 甲 乙 1.图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商业区 B.②—住宅区 C.③—工业区 D.④—农业区 答案 D 2.如果考虑放射式交通线的影响,则乙模式图可能变化为下图中的( )

2013年08-城市与城市化

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 一、单选题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时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1~12题。 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 【答案】11.D 12.C 【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主要因素,以及图文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黄土高原“XX川”的文字材料和《现代汉语的词典》的考查地形、河流对聚落影响。 【解题思路】第11题,结合材料中“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B项错误。C项虽然位于坡地上部地势较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此处容易出现泥沙淤积严重,故C项错误。D项,黄土高原土质疏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故优先D项。此题难度较大。第12题,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较小,规模越大,因此C为正确选项。此题难度中等。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3~25题。 3.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B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