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一、能够对陕西民歌和根据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并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句话有进一步的理解。

二、尝试从节拍、速度、演唱形式、情绪变化、旋法技巧等方面归纳总结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手法。

三、了解陕西地区“信天游”的风格特点;欣赏《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女孩担水》两首民歌,能够用欢快的情绪学唱根据民歌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一)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当地习以为常的风俗,外地人怎么看也觉得不可思议,如陕西风俗中的“手帕顶起来、房子半边盖、凳子不坐蹲起来……”,还是听听歌中是怎样唱的吧!

欣赏歌曲《陕西八大怪》视频。

设计意图:

以风俗导人,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达到简单介绍陕西人文环境的目的,为感受并学唱根据民歌改编的歌曲腾出更多的时间。

二、欣赏

(一)虽说当地风俗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但陕西地区的民歌却是闻名遐迩。聆听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欣赏时请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旋律、节拍、情绪等音乐要素的变化。

1.欣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音频(用时4"52")。听后学生简短地发表见解。

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幅历史画卷,它生动地描绘了一段重要的革命历史史实—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这段历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从此之后,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南方移到了西北,西北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二)让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感受并学唱歌曲,回顾那段重要的历史篇章。全

曲是ABA,的三段体结构,先看A部分。

1.歌曲A部分。

这一段落展示了一幅陕北黄土高原风光画卷以及人们迎接红军热烈、亲切的场面。

学生以跟教师模唱“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和学唱“一杆杆的那个红旗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两种形式完成第一部分的歌曲内容。

2.歌曲B部分。

经过一个快速而又简短的音乐间奏,引出了男声、女声以及男女声全体的齐唱,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欢快、热烈的气势。

学生以听歌曲并为“陈词”部分加人按“拍”击掌的律动形式,感受这个段落欢快、热烈的情绪内容。

3.歌曲A,部分。

学生以跟教师模唱“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学唱“山丹丹的那个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两种形式完成第三部分的歌曲内容。

(三)一首高亢悠扬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将黄土高原人豪爽质朴与乐观的精神风貌一览无遗地展现了出来,这就是朴实中不失温情,热烈中不失柔美的陕西民歌。说说在演唱中的发现吧。

教师以表格形式将学生发表的见解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2.提出问题: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几个音乐表现方式很相似,但情绪为什么却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就此发表见解。

总结:虽然旋律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合唱形式发挥了丰富表现力,尤其是“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一句,突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结尾句的领唱和混声合唱相互辉映,形成了歌曲的高潮。

3.欣赏:交响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视频。

设计意图:

采取模唱、律动与学唱片段的方法,一则是从初中学生嗓音卫生角度出发,二则也为节省时间让学生能够听到改编歌曲的全貌,实现归纳总结歌曲特点的能力目标。另外,选择交响版的音像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视听一体中,回顾难忘的历史进程,达到丰富歌曲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三、源流

(一)从西北地区的地形上可以看出,以陕西为中心向四面辐射。这个地区以高原为主,山歌便成为西北民歌中最为代表性的歌种。如信天游、花儿、爬山调等广泛流传。特别是陕北民歌,经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的挖掘、整理、推荐、介绍,更是深人人心。我们就重点说说陕西民歌信天游的几个特点。

1.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师生以朗读形式了解特色:

〔师)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生)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2.信天游这种山歌的音乐特点常表现为:节奏自由,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多用真声来演唱。为此,选听两首民歌。

(1)欣赏陕西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音频,听听哪里有点耳熟?学生就此发表见解。

总结:《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第一部分采用了陕西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的旋律,改编者把民歌中的节拍变成昌拍,使它的气息更悠长,更舒展;还把上下句的单乐段,变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段落。

(2)找找民歌中出现了哪些音?

学生将音由低到高排列“2 3 4 5 6 7 12”。

民歌以“2”或称“商”为主音,以主音为中心的上、下四度跳进即

“6—2一5”是陕西民歌,也是西北民歌中最鲜明的旋法。正是这种旋法,使得西北民歌曲调具有悠扬高亢的特色,学生也在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中寻找上、下四度跳进。

(3)欣赏:陕北民歌《女孩担水》音频,提示学生哪里还感到耳熟?学生就此发表见解。

总结:《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第二部分采用了陕西民歌《女孩担水》的旋律,改编者在结构上基本没变,旋法上与上首民歌相同,只在音调上稍有调整,并在中间加人了间奏,给人一种欢快之情溢于言表的感觉。

再次欣赏陕北民歌《女孩担水》音频的同时,教师也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第二部分的旋律。

设计意图

通过两首原民歌,既让学生了解了信天游的特色旋法,树立创新意识,又扭转了学生“传统音乐是一种非常落后,听起来很乏味的音乐”的偏见,使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形象不空洞。

结束语

通过修饰旋律、调整歌词、增添伴奏,以及重新布局整体结构等方式,对传统的民间歌曲进行艺术化加工,不仅可以使原始民歌的艺术性得到极大的提升,还可以被更广泛的听众所理解、喜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世代传承民间音乐的有效途径。我们盼望有更多更好的根据民歌改编的歌曲问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