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唱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合唱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合唱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合唱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到1973年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复三部曲式。

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有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

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

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二)聆听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体验

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三)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作品分析]https://www.doczj.com/doc/121712535.html,/programs/view/N_C2SeKGfuA/音频资料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改编的合唱曲。歌曲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 歌曲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类。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东部和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睛了天。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信天游的曲式多用上下句。上句经常分成两个短句,一扬一抑,下句则一气

呵成。下句常用重复或变化重复上句的手法,形成对比。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陕北成为革命根据地后,信天游被用来讴歌新生活,音调更加刚健、明朗;同时吸收了当地其他民歌的体裁,使

音乐更加丰富。

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用管弦乐队伴奏的大型合唱曲。歌曲情绪热烈、宽广,男声领唱与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相互配合。歌曲的节奏,尤其是领唱部分的节奏比较自由,4/4拍、2/2拍、3/2拍和2/4拍相互交替变换。调

性为d音上的商调式。

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奏,主题和主题变奏Ⅰ(第一段、第二段歌词)。

第二部分:简短的间奏,变奏Ⅱ(分节歌反复)和间奏、变奏Ⅲ(第三段、第

四段、第五段歌词)。

第三部分:主题旋律的间奏,再现变奏Ⅰ,结尾句(第六段歌词)。

第一部分

前奏。前奏是一段形式变化多样、色彩丰富的陕北场景。前奏开始是一段悠扬、节奏自由的笛子独奏华彩,紧接着是热烈的管弦乐队合奏。伴随着出现背景性的合唱音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红艳艳……”展示了一幅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光画卷,以及人们迎接红军的热烈、亲切场面。

歌曲主题。男声领唱为主,衬托着女声伴唱,唱出了歌曲的主题:

这个主题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

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

第三乐句:

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反复。这个主题在一个九度音程的范围内曲折进行,旋律进行虽然富于波浪起伏的特点,但是听起来仍令人觉得连绵和舒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红军亲人般的亲情。

主题变奏Ⅰ。这个变奏仍然是以男声领唱为主,衬托着女声伴唱。其变奏的方法,除了旋律的变化以外,还有织体方面,即合唱部分的变化。

变奏Ⅰ是一个反复乐段。由一个用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和它的重复构成。

第二部分

简短的间奏。简短的乐队间奏,这是一个快速而又节奏鲜明的经过句。仅由“”的反复构成。创造了一种欢快、热烈的气势,引出了男声、女

声以及男女声全体的齐唱。

变奏Ⅱ。仍是一个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是两段歌词的分节歌形式,即同

一曲调有若干不同的歌词。

变奏Ⅱ与主题相比较,旋律的变化比较大。这个部分歌曲的情绪热烈、欢快,快速、活跃的节奏,描绘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的热烈场面和欢欣鼓舞的心情。

再经过简短的间奏后,音乐进入变奏Ⅲ。间奏的最后速度突然变为稍慢,使

变奏Ⅱ形成对比。

变奏Ⅲ。变奏Ⅲ和变奏Ⅱ在旋律上变化不大。但是,在速度、情绪上的明显变化,更好地表现了“满天乌云”和“晴了天”的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

间奏。较长的间奏奏出抒情的完整的主题旋律,管弦乐队的弦乐和管乐的对

比使用,充分发挥管弦乐器的特点。

变奏Ⅰ。接着又一次出现变奏Ⅰ的旋律,虽然旋律没有大的变化,但是织体(合唱)上充分发挥了合唱的丰富表现力,尤其是“毛主席领导打江山”句,突出

了歌曲的思想主题。

结尾句。领唱和混声合唱相互辉映,形成歌曲的高潮。

正式出版的曲谱,与上面分析的基本谱例、配套录音带演唱稍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删去了两段歌词和部分段落。现将歌曲分析附于下面,供参考。

第一部分

主题和主题变奏Ⅰ。

前奏是一段嘹亮的、节奏自由的笛子独奏华彩,紧接着5小节的乐队合奏。

前奏展示了一幅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光画卷。

女声领唱唱出了歌曲主题:

这个主题是由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7~10小节为第一乐句,第10~1 4为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第14~18小节)是第二乐句的严格的反复。这个主题在一个九度音程的范围内曲折进行,旋律进行虽然富于波浪起伏的特点,但是听起来仍令人觉得连绵和舒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红军的亲人般深情。

女声齐唱唱出了主题变奏Ⅰ。

变奏Ⅰ(第19~36小节)是一个反复乐段,由一个两乐句(第19~23小节和第24~27小节)的乐段和它的重复构成。其变奏的方法,除了旋律的变化以外,还有织体的变化,即增加了女声伴唱声部。

第二部分

变奏Ⅱ和变奏Ⅲ。

第二部分开始是12小节(第37~48小节)的乐队间奏,这个快速2/4拍子的经过句,创造了一种欢快热烈的气氛,引导出男声、女声交替的,以及男女声全

体的齐唱(第49~66小节)。

变奏Ⅱ仍是一个由两个乐句(第49~56小节和第57~66小节)构成的乐段,是三段歌词的分节歌形式(同一曲谱有若干节不同的歌词)。

变奏Ⅱ与主题相比较,旋律的变化比较大。热烈欢快的情绪,铿锵活跃的节奏,描绘了人民欢迎红军的热烈场面和欢欣鼓舞的心情。再经过6小节(第62~72小节)的间奏,音乐进入男声齐唱和混声合唱形式的变奏Ⅲ。

变奏Ⅲ与变奏Ⅱ的旋律变化不大,除个别音符变动以外,增加了一个带有混声合唱结尾的第三乐句(第89~97小节)。

第三部分

回到主题和变奏Ⅰ。

紧接着,作品从混声合唱结尾回到歌曲的主题(第98~109小节)和变奏Ⅰ(第110~127小节)。第三部分的变奏Ⅰ,个别小节做了发展变化。并增加了和

声丰富的混声合唱结尾部(Coda)。

歌曲在高亢、昂扬的合唱声中结束。

这首歌曲的结构图,可以是这样的:

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分析

《黄河大合唱》选段欣赏说课稿 新人教版

《黄河大合唱》选段欣赏说课稿新人教版 ——人教版第七课音乐与诗歌(二) 一、说大纲 《黄河大合唱》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大纲中的重点欣赏内容,作为一部爱国主义教材是必须让学生熟知的。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1)、《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1939年春天,诗人光未然在山西吕梁游击区坠马受伤。他躺在担架上由老百姓转送至延安边区医院治疗。诗人结合前期在吕梁山区的战斗经历和来延安治疗途中的感受写成了一部长诗《黄河吟》。当时冼星海同志去医院探望他得知这部长诗,当即邀请诗人再次与他合作。为抗日演出准备新节目。光未然欣然答应。随后便把这部长诗改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拿到歌词后只用了六天时间就完成了初稿。1939年4月13日抗敌演剧第三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同年5月11日,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冼星海同志亲自指挥鲁艺学员演唱了《黄河大合唱》。毛泽东同志听后高度赞扬了这次演出。同年7月周总理听了这部合唱后随即在冼星海的笔记本上写下“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此后,《黄河大合唱》迅速传遍全国。 (2)、《黄河大合唱》各乐章的特点及分析 《黄河大合唱》有八个乐章,他的结构是异常完整而富于变化的,每一个乐章都有他独自的形象特征。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它唱出了在乌云满天、惊涛拍岸的黄河激流中,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搏斗,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胜利彼岸的场景。第二乐章《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气魄和中华民族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首配乐诗朗诵,是一个新颖的尝试和创造。第四乐章《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是一首朴素的民歌风歌曲。第六乐章《黄河怨》是一首曲调简朴、感情深厚的女声独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它给予大合唱的主题以总的更高更深的概括。它发出了无比强大的战斗号召,觉醒的中华民族已经团结成一个无比坚强的整体。 2、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以我国近现代诗作为歌词而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有所了解。 (2)、介绍冼星海、光未然,以及《黄河大合唱》的历史影响。 (3)、通过对《黄河大合唱》的欣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的强大而发奋读书的目标。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努力使学生自主地去欣赏音乐;并且通过对乐曲的欣赏真正领会它的内涵和作用。 四、说教法 1、视听结合教学法 运用现代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视听结合,这样能更好的感受音乐,能更好的领悟作品的内涵和作用。 2、对比欣赏法

6第六单元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ThereBePeaceOnEarth》

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所选《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取材于《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教材安排这节课,我个人理解为:是在学生已有互动排练二部合唱、自主排练二部、四部合唱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为巩固、提高学生欣赏合唱与排练合唱的水平而设计的。 《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这首被人民称为“世界和平颂”的优美歌曲,由Gill.Jackson 作于20世纪50年代。教师本人接触此作品是三年前,一次在网上浏览偶然发现。当时就找到歌词并学习演唱它,并收为资料保存下来。20世纪的世界面临着两个主体:战争和和平,在现今的很多的世界性的和平集会上,我们都可以听到这庄严而动人的旋律:“从我做起,让世界充满和平”。当今在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海啸的震荡下,整个世界并不平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患,而“让世界充满和平,从我做起”仍然是世界人民谈论、关心的永恒话题。《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选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作为学习内容,我分析有以下特点: 1、《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旋律优美动听,较容易将学生带入庄严而又祥和、平安而又甜美的情境,以“期望和平从我做起”之情感染、打动学生,使其情感在音乐审美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2、《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旋律简洁平和,音程起伏跌宕,各声部间节奏基本一致。但这首歌曲的乐句较大,气息较难把握,演唱难度适中。第一声部旋律中有个别音音高在小字二组f上,这在一部分学生的歌唱音域上有一定困难。第二声部的旋律相比较第一声部难度稍微大一点,突出表现在许多的临时变化音。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是一个自然班。他们之前没有上过合唱课,也没有唱过任何一个合唱作品;他们中间个体差异明显,对歌唱的认知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唱的能力参差不齐。是因为有这次教研活动我临时在我教的四个班里挑出的一个自然班。针对这样一个情况,我选择的是《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选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来作为他们歌唱模块的开篇课。 具体演唱作品时,各声部间的声音在音量、音色、音准上能够达到均衡、统一、和谐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学生们经过前面两课时的学习、实践,他们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且掌握了一些歌唱技巧和合唱知识、技能、经验。水平略高的学生,他们可以带动影响一批能力弱的学生,帮助程度低的学生有所提高。 此外,教育的对象是刚过变声期或变声期后阶段不同程度高中学生。还有极个别学生还没有变声,也有学生正在变声。相当多的同学害羞,不敢也不愿意参与歌唱学习,怕唱不好出丑等心理。还有学生认为“只要有嗓音就能唱好歌”,这种认识不免失之偏颇,如不加以纠正将会影响学习。所以在合唱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并提醒学生们在歌唱中健康有效的发声和嗓音的保护。 教学课题: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以积极主动的歌唱心态演唱合唱作品《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感受、体验此作品,并享受合唱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运用比较、合作的方法,有表情地演唱合唱作品《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合唱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到1973年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复三部曲式。 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有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 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 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二)聆听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体验 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三)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作品分析]https://www.doczj.com/doc/121712535.html,/programs/view/N_C2SeKGfuA/音频资料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改编的合唱曲。歌曲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 歌曲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类。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东部和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睛了天。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信天游的曲式多用上下句。上句经常分成两个短句,一扬一抑,下句则一气

呵成。下句常用重复或变化重复上句的手法,形成对比。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陕北成为革命根据地后,信天游被用来讴歌新生活,音调更加刚健、明朗;同时吸收了当地其他民歌的体裁,使 音乐更加丰富。 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用管弦乐队伴奏的大型合唱曲。歌曲情绪热烈、宽广,男声领唱与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相互配合。歌曲的节奏,尤其是领唱部分的节奏比较自由,4/4拍、2/2拍、3/2拍和2/4拍相互交替变换。调 性为d音上的商调式。 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奏,主题和主题变奏Ⅰ(第一段、第二段歌词)。 第二部分:简短的间奏,变奏Ⅱ(分节歌反复)和间奏、变奏Ⅲ(第三段、第 四段、第五段歌词)。 第三部分:主题旋律的间奏,再现变奏Ⅰ,结尾句(第六段歌词)。 第一部分 前奏。前奏是一段形式变化多样、色彩丰富的陕北场景。前奏开始是一段悠扬、节奏自由的笛子独奏华彩,紧接着是热烈的管弦乐队合奏。伴随着出现背景性的合唱音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红艳艳……”展示了一幅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光画卷,以及人们迎接红军的热烈、亲切场面。 歌曲主题。男声领唱为主,衬托着女声伴唱,唱出了歌曲的主题: 这个主题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 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

《黄河大合唱》欣赏教案

《黄河大合唱》欣赏教案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教材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采用的对比手法和《保卫黄河》采用的重复手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音乐欣赏课。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翻开近现代史,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确饱受了世界列强的分割和凌辱,那里有压泊,哪里就有反抗。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学子们,决不能忘掉那段惨痛的历史。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母亲河边去目睹一部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巨作《黄河大合唱》(板书)。 三、讲授新课 (一)了解大合唱的概念(展示) 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多用乐队伴奏。 (二)简介作品、作者、及创作背景 1、学生看书了解作品。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年乐章展示)。 这部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作品气势宏伟,音调清新、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作品用朗诵作为主线连接起来,它的主题是:抗日救国。 2、简介作者 光未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历久弥新久唱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22首

历久弥新久唱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22首 合唱艺术历史悠久、异彩纷呈,由于它具有表现手段丰富、音乐风格多样、讲求和谐均衡的艺术特征,并具有规模可大可小、技巧可繁可简、伴奏可有可无(既可是无伴奏合唱,也可是由钢琴、手风琴或乐队伴奏的有伴奏合唱)的突出适应能力,以及凝聚大众心灵、适于大众参与、深受大众喜爱的普及化形式,使其成为了高雅音乐王国中的一朵格外引人注目的艺术奇葩。 1.《在银色月光下》 《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新疆民谣,源自俄罗斯民歌。1938年间,"西部歌王"王洛宾在新疆把这首曲子改编为华语歌曲,另也有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黎英海教授改编的版本。 歌曲《在银色月光下》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歌曲着重表现了新疆年轻小伙子对爱情的纯洁向往和无限怅惘。歌曲通过大提琴,长笛,人声及各种乐器的交相辉映,诠释了爱情这一永恒主题。歌词中通过许多景色的描绘:沙滩、月光、幻梦、踪影等,表达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著。五十多年来,《在银色月光下》由多位著名歌唱家演唱,经久不衰。其中脍炙人口的版本有老歌唱家朱崇懋所唱,既具中国韵味又含美声气韵。堪称经典。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由于他长期扎根西部(尤其是新疆),创作、收集、整理、翻译泛西部

各少数民族民歌,计有一千余首,被称为有“西部歌王”。王洛宾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代表作有《大阪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等。这些经典的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尤其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享誉世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在那遥远的地方》。 该作品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A)调性为降E大调,3/4拍子,带有2小节短小的引子。旋律富于激情,起伏较大,表现小伙子回忆往昔美好的恋爱时光,感叹时过境迁,心爱的姑娘已经不见踪影,小伙子要继续找寻自己已经失去的爱情等场景。 该乐段为收拢型乐段,非方整型乐段,三乐句乐段,由a、b、b1三个乐句构成。这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a、b)是对比乐句,第三个乐句明显变化重复b,又好像是平行关系的两个乐句。这种三个乐句的搭配十分有趣。 经过短小的5小节叠入式间奏(其目的是转为同名小调),音乐进入中部。该作品的中部类型是单一主题展开性引申型中部。 中部乐段转为同名小调降e小调。结构与第一部分完全相同,也由三个乐句构成,音乐充分表现了小伙子忧伤的心情与焦急的守候。该乐段采用同名小调,旋律上对比强烈,但旋法上又与第一部分统一,这种引申的写法常常运用在抒情歌曲上。

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鉴赏论文

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鉴赏论文我最喜欢的一部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 摘要: 摘要《黄河大合唱》是所有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首民族音乐,在无数的大合唱比赛中都能听到其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旋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不禁不住激动万分、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她产生于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侵略中国的危急时刻,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的歌曲。 关键词:音乐、旋律、黄河、乐曲、合唱、鉴赏 1.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亲临黄河的险滩急流,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聆听了高亢悠长、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他抵达延安,开始着手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很快就在春节联欢会上朗诵了歌词。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全部曲作。《黄河大合唱》就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极其困难关头而诞生的。 2.音乐表演与音乐欣赏 全曲由《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

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2.1《序曲》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 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2.2《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惊心动魄的合唱曲。它以磅礴的气势、紧张的情绪、近似呼喊的音调,描绘了黄河船夫迎着惊涛骇浪顽强地驶向彼岸的动人画面。音乐素材吸取了北方民歌和船夫号子的某些音调和节奏,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加工,提炼出了动作性很强、短促有力的主导动机。这个动机贯穿全曲,经过发展、变化,使音乐具有坚毅、勇敢、奋进的特征。在演唱上采用了领唱、合唱的形式,造成了一呼百应,锐不可挡的气势。中间部分将此动机的节奏展宽,改为拍子,速度放慢,和声进行也很平稳;着意刻画了英勇的船夫们战胜风浪,终于登上了彼岸的胜利心情和自豪感。与前段的情绪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下段音乐的出现作了准备。下一段音乐是在前段抒情性、平静的音乐之后展开的,它以雄健的气势、饱满的感情、斩钉截铁的力度和较快的速度把歌曲推向高潮,唱出了:紧接着,紧张的划船音调再次出现,并加进了喘气的声音,力度也逐渐减弱,给人以船夫们驾船破浪,冲向远方的联想。这段尾声“象征着斗争的不断性”(冼星海语),预示着经过艰苦的奋

黄河大合唱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感受《黄河大合唱》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聆听《黄河大合唱》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黄河大合唱 各位领导老师好,很荣幸今天能参加面试。(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在讲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有关黄河的歌曲大家知道哪些呢??这位请回答,非常好,不错,请坐!这位同学说有《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黄河大合唱》。大家应该都听说过《黄河大合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部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提到黄河大合唱就不能不说一说黄河,有谁见过黄河么??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大致了解下黄河。 黄河简介: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词曲作者简介: 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少年时即以“南国萧手”而扬名。1929远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师从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冼星海的生平。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年级八年级课时一课时 教学 内容 欣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能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产生兴趣,了解山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并能参与、体验和表现。 3、知识与技能: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知道陕北“信天游”的知识。 教学重点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并学唱其中部分段落。体验陕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教学 准备 自制课件、电子琴。 教学 方法 分析法、试听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教师范唱《信天游》和《黄土高坡》联唱。 思考:1、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歌曲属于民歌的哪一类? 生回答:歌曲名称《信天游》,它是陕北民歌。 师:介绍民歌的分类有助于学生来思考,陕 北民歌以它的粗狂奔放和悠扬高亢的曲调体 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今天老师给同学们 带来了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让我们来通过 这节课的欣赏来了解一下信天游与其他山歌 的不同之处. 一、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请同学们思 考以下问题: 1、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2、这首歌曲属于山歌的哪一种? 3、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4、想一想歌曲大概可以分为几段? 二、介绍信天游。 情境导入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 边欣赏边思 考问题 积极思考老 师提的问题 学生回答 找学生读

合唱歌曲100首

合唱附件(1) 黔江区首届中小学合唱节指定歌曲100首 (中国作品68首) 半个月亮爬上来..………王洛宾曲 八骏赞.……那顺词扎木苏译词恩克巴雅尔曲 彩云追月.…傅林词任光、聂耳曲田地编合唱 春晓..…… [唐]孟浩然诗谷建芬曲 乘着知识的翅膀.……………张作兴词章绍同曲 太阳,熟透的苹果.…………李幼容词徐锡宜曲 春雨沙沙..……曾泉星词戴于吾曲 太阳出来了……田丰曲刘鳞填词桑叶松编合唱配钢琴伴奏 唱脸谱..……………阎肃词姚明曲 猜调..………云南民歌张以达编曲 春游...…李叔同词曲 春天在哪里.…望安词、潘振声曲钟维国编合唱 读书郎..…宋扬词曲李金声编合唱 大漠之夜... 尚德义曲 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杨鸿年编童声合唱 大中国 .. 高枫词曲朱良镇编合唱 飞来的花瓣..……望安词瞿希贤曲 共和国之恋. 刘毅然词刘为光曲唐天尧编合唱 歌声与微笑..……王健词谷建芬曲

赶摆路上..………田丰曲张东辉词 感恩的心………(台湾)陈乐融词陈志远曲杨鸿年编合唱 赶牲灵..……陕北民歌陈文金编曲 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 红星歌.……………傅庚辰曲邬大为、魏宝贵词 菊花台.…………方文山词周杰伦曲金巍改编 包楞调..…山东民歌金伟生编合唱 鸟归林..………胡传经词李云涛曲 铃兰..…………胡小石词戴于吾曲 茉莉花..……江苏民歌杨鸿年编曲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金哲词董希哲曲 牧歌…………东蒙民歌瞿希贤编曲杨鸿年改编童声合唱卖报歌..…………安娥词、聂耳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火华词阿拉腾奥勒曲孟卫东编配悯农..…………李绅词杨季涛曲 南屏晚钟..………方达词王福龄曲 让快乐飞翔..…李冬宇词郭小虎曲 青春舞曲………新疆民歌王世光编曲杨鸿年改编童合唱七子之歌 .…闻一多词李海鹰曲黄秋远编合唱 让世界充满爱.…陈哲词郭峰曲何少英编合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词刘炽曲 青草小河边.…江西山歌颂今编曲萧冷编合唱

黄水谣合唱指挥作品分析

《黄水谣》指挥分析报告 一、《黄水谣》的创作时代背景 《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听后异常兴奋,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鼓舞着中华儿女夺取抗战的胜利。《黄河大合唱》至今有66周年,久唱不衰,其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二、人民音乐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简介 《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

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于1939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三、《黄水谣》的曲式结构简析 《黄水谣》在《黄河大合唱》中原是一首民谣式的齐唱歌曲,后改编成四部混声合唱,为AB A ′三段体结构。E大调,2/4拍。第一段(A)和第三段(A ′)都是女声的二部合唱,和声简洁,多为3度

《黄河大合唱》鉴赏

探析《黄河大合唱》 姓名:邓琼 学号:0910010019 班级:09音乐教育班 摘要: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战争的音乐史诗,曾极力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战,堪称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他市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不朽的艺术作品,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诗篇。 歌曲的创作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野蛮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面临亡国的危难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国共两党团结各族各党各派合作抗日,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黄河大合唱》就产生战争最为惨烈的日子。 《黄河大合唱》的历史意义极为深远。用音乐唤醒民众,鼓舞斗志,增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荣誉感,弘扬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是音乐家的创意所在。《黄河大合唱》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它的问世,极大的激发了华夏儿女的爱热情,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奋斗,促进了全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产生机器广泛的国内国际影响。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一.创作的时代背景 1。作者和作品简介 词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曲作者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2.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二.中华民族的摇篮 1.黄河

陈国权合唱作品

修改意见:因为我的论文是写陈国权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所以第三章就只写他的艺术特征就是第三章那里有两个(一)(二)要把它去掉,因为老师说艺术特征用两首歌的话肯定表达不清楚。然后那两个(一)(二)下的分论点还不错,就是那样的论点里面举两三例(歌曲名和它的艺术艺术特征)。必要的时候要配谱子。 就只改第三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前言 (2) 一、陈国权个人简介 (2) 二、陈国创作风格及合唱改编特色 (3) (一)陈国权创作风格 (3) 1.题材丰富 (3) 2.艺术独特 (3) 3.曲风欢快、旋律清新 (4) 4.延长过程中具有一定发挥空间 (4) 5.浓郁的民族风格 (4) (二)陈国权合唱改编特色 (4) 三、陈国权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 (5) (一)《天路》缔造出民族特色的自由 1.结构重整塑造音乐高潮 (5) 2.声部处理展现清新曲调 (6) 3.合唱创新适应合唱需求 (6) (二)《丹顶鹤的故事》简述那动人的故事

1.调整结构实现情绪渲染 (7) 2.改进音域推向音乐高潮 (7) 3.合唱创新表现音乐张力 (7) (三)《怀念战友》用情感来激励人们 1.改编独树一帜,感情深厚 (8) 2.创新改编,情深意切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浅析陈国权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 摘要:陈国权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和指挥家。现担任中国合唱协会的常务理事、武汉音乐学院的在职教授、湖北音乐协会副主席。陈国权是集指挥、作曲于一身。陈国权在不同时期中改编了不同时代歌曲,其中包含了不同种类、不同更格、不同背景的歌曲。有部分展现出诚挚感情,表达自我情怀,其中以《走进春天里》《春天声音》《雾海的土家寨》都代表。也有台湾民歌、海南民歌、广东名歌、国外经典歌曲改编。在陈国权的合唱作品中,由于具备了鲜明艺术特点和高超技艺。一直以来陈国权在我国都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倘若对陈国权的合唱作品进行分析,那么就可以更了解陈国权,了解音乐改编魅力同时,对未来音乐改编具备指引作用,也为合唱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陈国权;合唱作品;艺术特征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spirit in Chinese Education Abstract: Chen Guoquan is a famous music theorist and composer and conductor. Currently serves as executive director, vice chairman of China Chorus Association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professors, Hubei music association. Chen Guoquan is set in a conductor, composer. Chen Guoquan arranged a different era songs in different period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and more lattice and different background song. Some show sincere feelings, feelings of self expression, the "spring" into the "spring sound" "Wu Hai" on behalf of Tujia village., In Chen Guoquan's choral works, with a distin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uperb skills, resulting in Chen Guoquan has been in China has a pivotal position. If the Chen Guoquan choral works for analysis, then you can know more about Chen Guoquan, to

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研究--以《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为例

尚德义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研究 ——以《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为例 摘要:尚德义先生作为我国歌曲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作品寻求艺术的真善美、创作手法独具个性、并富含浓厚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文章对尚德义先生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其艺术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和旋律特点的研究,并以混声四部合唱《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为例,对尚德义先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材料运用、歌曲音阶旋律艺术的表达、词曲的完美结合形式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重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音乐旋律曲调的融合;注重歌词旋律的结合性,将深刻的思想赋予优美的旋律中得到表达与体现;注重歌曲旋律的流畅性,将音乐创作技巧与歌词的天然融合,彰显歌曲的感染力。 关键词:尚德义合唱作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艺术特征;民族特色;研究 引言 中国的合唱艺术起步较晚,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是音乐领域中最年轻的成员,而真正快速发展期应该说是建国以后。随着时代发展,全国掀起了合唱“风暴”,大到国际合唱比赛,小到各省市合唱专场等。但是,在合唱艺术越来越得到重视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许多合唱团在演唱作品时,只会想怎样把歌词、旋律唱准,没有深入了解,使许多作品的内涵精髓没能很好的表现出来。这样对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十分不利。尚德义先生在艺术歌曲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理论界对其歌曲的研究工作却仅仅停留在只言片语层面,当下,开展合唱作品的深入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因此,本人选择尚德义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研究——以《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为例》作为本科的毕业论文。希望能够为中国合唱歌曲创作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作者的简介及其合唱作品概述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教学内容: 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蓝花花》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根据西北民歌改变的音乐作品。 2、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钢琴《蓝花花》,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知道变奏曲形式,并能够创造性地将一个乐句的旋律进行变奏。 3、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难点:信天游的音乐风格特点。 四、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进一步加深学习《黄河水手歌》。 2、演唱上要求模仿演唱风格和特点。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作品整体风格。 2、问题: ①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②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3、师综合学生的回答做进一步介绍作品。 ①作品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 (属山歌类)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 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②信天游的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 ③作品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分三个部分。 4、再聆听作品: (三)欣赏钢琴独奏曲《蓝花花》 1、聆听整首作品感受风格。 2、问题: ①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给你的什么感觉? ②你能说出作品是什么曲式? 3、介绍、分析作品《蓝花花》 ①钢琴独奏去《蓝花花》是以陕北民歌《蓝花花》为主题材料写成的变奏曲。 ②作品 《蓝花花》以淳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 ——蓝花花。 4、学唱《蓝花花》主题音乐。(让学生体验旋律的风格特点)

黄河大合唱赏析完整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伟大史诗,以其铿锵有力的力道影响着抗日的人民,激励着中华名族的前进。如此伟大的作品,当它出现在和平安逸的今天,更能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催化、灵魂上的洗涤。 与其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不如说它是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的动力。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黄河大合唱》,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再配上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朗诵,使人顿时心生敬畏,唤起了灵魂深处的斗志。下面,就分三方面对其进行我个人浅陋的赏析。 一、硝烟弥漫中的产物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我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

时代精神。 二、浅谈《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采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的篇章特色: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

28首欧美经典情歌对唱精选

28首欧美经典情歌对唱精选 本合集收录了二十八首经久不衰唯美浪漫的欧美对唱情歌。这里的每一首情歌在每个人的心中也许都有其独特动人的记忆,或深情,或悲情,或甜蜜,或难过,将世间男女在爱与不爱,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种种爱恨情仇中纠缠、挣扎演绎得丝丝入扣,荡气回肠。这些我所历经过的感动,是否也和你的一样? 1、Cryin`Time 两位歌坛重量级人物Barbra Streisand芭芭拉·史翠珊和美国灵魂乐之父Ray Charles雷·查尔斯的二重唱作品。 2、Little Lights-Ane Brun & Syd Matters 一个人的夜晚,一杯红酒,一本闲书,加这样一首好歌,慢慢品尝孤独的美妙……这首Little Lights是挪威女歌手Ane Brun一支绝对不容错过的经典曲目,由Ane与Syd Matters合作演绎。

3、28 degrés à l’ombre 28度荫凉处阳光、沙滩,碧海蓝天….闭上眼睛,倾听海浪拍岸的声音,徜徉缱绻在28度荫凉处….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 这是Jean-françois Maurice1978 年的歌曲,是流行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一首很受欢迎的法语歌对唱爱情歌曲。 4、Chances Are机遇-Martina McBride 经典乡村音乐,电影《漂浮希望》插曲。 5、Way Back Into Love-Hugh Grant / Haley Bennett 耳熟能详的一首情歌对唱,电影《重新找到爱Music and lyrics》中的插曲Way Back Into Love。 6、OVERTIME-Willie Nelson & Lucinda Williams 美国布鲁斯民谣摇滚创作性女歌手Lucinda Williams与Willie Nelson 的深情对唱 7、Duele el amor Aleks Syntek-Ana Torroja 西班牙天后Ana Torroja 的经典对唱曲目-Duele el amor(爱

当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简单分析

当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简单分析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也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中国的合唱艺术走着一条曲折和艰辛的道路,在这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的合唱艺术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有着巨大的挫折。合唱作为一种伟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高度上不仅代表的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更主要的伟大之处在于合唱这种团队合作的艺术表现方式对于人性团结,沟通的诠释和展示及合唱艺术本身的熏陶作用,目前我国合唱艺术的状况令人忧喜半参。从历史的角度看,发展与问题并存,中国合唱未来更应该体现民族文化,积极走出一条特色的中国合唱道路。 关键词:关键词:合唱艺术;发展 1. 前言 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合唱就已经盛行了,《诗经》、宫廷雅乐很大部分其实是以合唱的形式演绎的,在悠久的中华文化遗迹中不同的记载表现了合唱在古代的出现,甚至有宫廷专门的机构负责,由此看来,合唱其实早就出现在我国的灿烂文化中了,更是我国文化的一块瑰宝。除了主流的汉族文化,至今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当中保存着相当多的多声部合唱民歌。我们国家在20世纪初期从国外引进了群众合唱的形式,这样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才真正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中国专业的合唱艺术事业发展的很缓慢。在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 “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 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 20世纪70年代左右合唱的畸形发展; 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2.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兴趣民歌合唱艺术,一些艺术家将各地的民歌改编成为一种适合合唱的形式,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在这个时期,人们所熟知的歌曲有《三十里铺》、《牧歌》、《新疆好》、《小河淌水》等作品,这些作品到现在还在被人们所传唱,这些成为当时合唱艺术的一个小高潮。,民歌合唱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获得解放后,艺术的氛围更宽松,民歌成为当时的主要合唱主体和创作灵感。二是我们在50年代建国初期,业余和专业的合唱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队员的演唱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外国的合唱团影响,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团等 曲目:《牧歌》是民歌的一个类别,流行于我国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内容多表现放牧生活、爱情生活、赞美家乡、歌唱牛羊等。一般具有音调开阔悠长、节奏自由的特点。歌唱声音也比较高亢,有的自弹乐器伴奏,有的无奏。 《小河淌水》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属于南方音乐。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