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庆礼仪文化

节庆礼仪文化

节庆礼仪文化
节庆礼仪文化

节庆礼仪文化

一、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的定义: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我们简称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的特点:简而言之,节庆礼仪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它有规定的时间,比如作为中国人,大家都熟烂于心的八月十五中秋、九九重阳、正月春节。第二,我们注意到节庆礼仪,它有非常明显地,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XX习俗,礼仪的一个出处就来自于习俗,古人讲,礼出于俗而俗化为礼。很多礼仪其实是来自于约定的习俗。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比如中国人过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年,吃年夜饭,诸如此类,这个习俗性很强。第三,最后一点,我们看到节庆礼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这个礼仪的习惯是不太一样的。

节庆礼仪的内容:具体来讲,我们学习节庆礼仪要讲什么呢?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提出节庆礼仪其实可以概括为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

一)、一般性节庆礼仪

下面我们举一个遵循现代礼仪的节日期间拜访的例子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以上七个

字的含义。

第一个方面,我们来谈谈,你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实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一个非常常规的手段,也是我们节庆日子中最普遍的活动。但是你一定要注意,走亲访友有两个细节必须注意,第一,预约。特别是现代人要有现代文明,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一定要有约在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春节晚会有个小品,讲的是夫妻俩好不容易要来音乐会的票,准备出门了,却来了几个同事,既然来了,那能说什么啊?来看那就陪着看吧,男主人一会儿看看表,人家还问,不干扰你吗?主人说不干扰吧,那就再坐一会儿,看到你太高兴了,一会儿女主人也看看表,问影响吗?她敢说什么啊?不影响,人家就说再聊一会儿吧,跟您聊天真有意思啊,聊到最后丈夫什么都没看,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定要注意,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因为自己为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了麻烦,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有约在先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我们在预约时还要注意要提前确认,比如你是一个下级去拜访上级,一个晚辈去拜访长辈,一个学生去拜访老师,你提前一个星期跟他说了,对方也可能会忘了,所以你要聪明的话,你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再打个跟他说一下。比如你来拜访某老总,提前一周约了,你给我打个,X总,我们按照约定想明天下午四点钟到您家拜访,不知道方便吗?或者有什么变化吗?你应该确定一下,等于提示,X总别忘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所以过年过节这件事你是需要注意的,在有约在先的下面你要提前确认。

还有一点你要注意什么呢?有约在先之外你要注意拜访时适可而止。一般情况下,礼节性拜访,比如春节你去给老总拜年,这个时间就是越短越好,因为你去拜访别人也会去,一家房子就那么大,客厅就那么几个位置,客人太多不方便。礼节性拜访在客人家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宜,不要太长,问候之后,意思到了也就可以。另外一定要注意,在对方指定的活动X围之内活动,那一般到人家家里去指定的X围是哪儿啊?指定的X围就是客厅。我记得有一次我听到一故事,我朋友到做安利的一个老师家去玩,去太早了,她儿子说了他妈还在房间睡觉,这时屋里说着那位老师就在答应“嘿,我起来了呢!”我朋友想那既然这样就进去吧,推门进去,一眼看见人家正坐在床上穿衣服,那还不打紧,关键是我朋友看到她刚醒来还没及化装的脸孔简直吓了一跳,谢了状跟谢了五官一样,此时两人尴尬对笑。朋友大悔自己干嘛要进别人的房间。所以说到别人家里做客,活动有度很重要,就是活动的X围要限制,不要乱来,即便是家人、朋友也要注意。不仅要有约在先,而且要讲适可而止。

第三,我们作为拜访者来讲,年节礼仪还要讲究整洁自我,维护自身形象,对自己进行必要的修饰。

一般来讲,这个修饰要做到三个要点需要注意,第一,要修饰自己的服饰,特定的民族节日最好选择特定的民族服装,至少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要太不修边幅。

第二,你要注意什么呢?这个是一个比较低层次的要求,但是我们还要讲一讲,就是要注意除了整洁服饰之外,要注意修饰仪表。比如男性最好要理发、要刮胡子。再者我们在讲到仪表的时候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就是要做到无异味,最好不要吃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到别人家里做客,比如不要吃葱,夏天快到了,凉拌菜很好吃,但是一般要放蒜,吃了蒜是不是到人家里串门就晚去点或是嚼几口口香糖?等着蒜味走掉,否则一X嘴,大蒜。

第三,就是要注意,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要注意鞋袜的卫生,现在城市人家里装修都比较豪华,有些民族有一些习惯,进了门家里铺着地毯,蒙古包清真寺之类,进了门是要脱鞋的,我们有些人不太注意这个,说得难听点,凤凰头、扫帚脚,你要看外面都仪表堂堂,其貌端庄,进了门他不敢脱鞋,他穿的是尼龙丝袜,质量不太好,不吸湿不透气,容易产生异味。一脱鞋子能够熏死耗子,没准袜子还有三个窟窿,其中一个露大脚指头,所以一个有经验的人到别人家里登门拜访的话,除了整洁服饰,除了修饰仪表之外,鞋袜的卫生非常重要,这是细节,教养体现于细节。

另外你要注意什么呢?登门拜访时你要注意活动有度,什么意思呢?到别人家里拜访的话,不管是拜访单位,拜访个人还是拜访企业,

还有一个,我们讲到做客的时候比较注意的就是礼品的选择。

你走亲访友有时候要带点礼物,这个礼物选得好不好,实际上不仅表示对别人的重视与否,而且还涉及人际关系的冷暖亲疏。年节的礼物重在传递爱心和情感,到别人家里做客,这个送什么礼品比较好呢?过年选择的礼品,一般我们强调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最重要的就是便携性,容易带,因为一般情况下,过年过节你走动的话去串门可能一下串好几家,你想想你要拿的东西太多,一方面携带麻烦,有时候还会产

生歧义。我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同学到我家来,拿了一个大盒子,一看就是礼物,当时我有一个外甥女在家,小孩不懂事,挺高兴,就围着那个盒子转,我瞪了她一眼,我说你边上去,小孩不管,小孩三四岁,她就围着盒子转,我问那个朋友,我说你这个礼物是送给我的吗?他说不是,我说那你气我,它目标太大。其实过年过节你送礼物,你就干脆体积、面积小一点,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出现被人家误会的意思,你到我家做客,拿的东西不是给我的,你是气我还是干嘛?

第二个特点,喜庆性,我们现在提倡移风易俗,所以过年过节也要讲君子之交淡如水,逢年过节你去给过分的礼金,有的时候也会污染视觉,影响双方的关系,亲朋好友之间到不是不可以,外人之间还是恐怕要提倡礼轻情意重。一般情况下,我们过年过节送的礼物提倡送鲜花,送这种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文化品位的、文化寓意的礼品,比如一般过年过节我们可以送这样的一些礼物,我们值得提倡的,鲜花、书籍、音乐光盘之类的东西,年轻朋友现在都喜欢小盆栽,年节时选个寓意好的,放办公室,放电脑旁既显得有生活情趣又环保。或者过年过节到家里来我们听个音乐,欣赏一下交响乐、听一下传统音乐,把他的偶像的唱盘给他复制一个。你去给爷爷奶奶买礼物,不在这个礼物多贵重,关键是买了,是带了,哪怕小朋友画的一幅画,考试的一个成绩单送给爷爷奶奶他都会很开心的。诸如此类,那都是很好的,这比给他塞一两百块钱恐怕也不能说不对,其实这个礼品的价值就到了,恐怕这个喜庆性的,有文化品位的礼品更受他重视。所以我们强调过年过节的礼物讲品位,容易带,讲品位。

第三,逢年过节赠送的礼品,一般来讲亲朋好友之外不送食品。

第二个方面,接待客人主要的问题。

接待客人,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一般我们强调以下几个点。第一个点叫有所分工。单位,商业性节日的话,要成立专门的接待班子,接待委员会,接待部门去管,家里的话,我们一般的情况下是有这样的分工,这是中国传统民俗,女主人是陪同客人端茶送水,男主人是迎来送往。比如,举一个例子,你家里一下子来了七八个客人,有时大家互相不认识,人多闹腾。家里要有所分工,谁管谁,吃的谁管,陪着客人谁管,领着客人出去玩玩谁管,就能有效地避免顾此失彼之感。

第二个点是什么呢?准备好足量的接待品。

第三个问题比较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对待客人要注意前后顺序、位置、座次的排列问题,一个客人没有问题,客人一多就很麻烦。

一般我们过年过节招待客人,排序的标准位置是什么呢?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列,比如你家里来了亲戚,妈妈家的亲戚来了,舅舅、姨、爸爸家的亲戚也来了,叔叔、伯伯,这个座位怎么排?痛苦来自比较之中,你不可能说,局长坐第一桌,处长和副处长坐第二桌,一般职务的第三桌,谁要下岗的第四桌,你不合适嘛,太势利了吧,实际上这个位置就是先来后到,按照先来后到去排序,还有第二个办法,不排列,不排列什么?不好排列的排列。

我给现场的同志出这么个难题,我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假定你这个单位搞商业性节日,你请了一些明星,这两个明星是同等水准的,同等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我说得

俗点,大家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听就明白了,那英和田震,赵薇和章子怡,水准不相上下,我现在让你介绍她们两个人,跟别人介绍你怎么介绍?

我碰到一个学生,他绝对聪明,他说我这么介绍,各位,非常高兴地向你们介绍两位著名的歌星,她们是谁啊?不用我说了,大家给她们掌声吧,不排列。

那来了两位小朋友,我怎么跟他们打交道呢?家里来了两位小朋友,小朋友好,大家好,你们好,不说X三李四好,瓜子水果放这儿,爱谁吃谁吃你们吃,不抓,先抓后抓就有顺序问题,痛苦来自比较之中,这个顺序有时候你要不注意很麻烦,得罪人、伤害人有时候不是原则问题,你不当回事,别人当回事,我们讲白金法则,它要换位思考。

有同志会问我一个很实在的问题,比如家里来了客人的话,吃饭也好,排座次也好,会客也好,这个上座有什么讲法吗?

有,五句话,第一句话,面门为上。家里会客室,你要会摆放的话,最好的主要的沙发,让客人坐的或者让重要人物坐的位置,是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面门为上,您到雅座单间吃饭您注意过没有,主人坐的位置一般就是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为什么呀?视野开阔,这是对地位高的人的一种尊重,而倒过来说,我们大家都知道,背对着房间正门的位置那是老末,因为他视野最不好,谁进来他都不知道,过去古人打仗搞不好那个人就被谋杀了,谁杀他都不知道,含恨而死。

第二句话,我们强调以右为上,顺便说一下,我国传统习俗是讲左高的,中文讲得很清楚,前后左右,已经告诉你了,前面比后面高,左面比右面高了,前后左右,实际上就是告诉你左高,古人的习惯是讲左高,因为我们现在搞政务礼仪,政府公务员搞的礼仪也是讲左高的,因为是沿袭我国传统,但是现代社会已经国际化了,中国是世界的一员,中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人已经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了,所以国际交往中排序的规则,已经逐渐进入我国人民的生活,国际交往的规则是什么呢?右高左低,国际惯例是右高,我相信我们在座的人应该有不少人英文很好,你注意到英文的词组了吗?左右的字词是怎么说的?right and left,右左,英文词组讲左右的时候是右左,说明右比左高。实际上,我们一般会客的话,家里会客也好,陪着客人吃饭也好,客人的那个位置是什么呢?右侧,主人右侧,你注意了吗,面对门的位置是主人坐的,主人右手那个坐的就是主宾,你吃饭的时候看,服务生给你摆台是这样摆的。

第三句话什么呢?居中为上。家里吃饭一般没有必要排位置太讲究,但是爷爷奶奶长辈是放在中间的,尊重长辈这是一种教养,居中为上。

第四句话,前排为上。走路也好,陪着客人走也好,一般的原则前面的那个位置高,只有在客人不认路的时候你在前面带路,前排为上。像单位开会大家注意了,台上坐的是领导,第一排各个部委、局、办公室的领导,前排为上。

最后一句话,以远为上。远近的远,这是什么意思呢?离房门越远位置越高,你比如说圆桌,圆桌的话主人是面对着门的,离门最近的那个人是末座,离门越远位置越高,离门越近位置越低。

最后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主人有义务为我们节庆的这种人际交往,制造喜庆的氛围,进行气氛的调节。说白了就是要找话题去聊天。

一般情况下,节庆的时候人们聊天最佳的话题是什么呢?

节庆时聊天的话题最重要的是三个话题,第一个话题要谈近况的简介,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节庆的时候,是报喜不报忧的。特别是对外人,爷爷奶奶高寿了,本来高高兴兴的时候,你告诉一句,爷爷我下岗了,昨天我们单位破产了,炒股失败了,不想活了,一般过节过年的时候,人们聊天聊自己的情况是可以的,但是我这儿强调是报喜不报忧的,因为它会破坏气氛。

第二,关注时效性问题,就是此时此刻最热闹的问题,比如到哪儿玩去啊!有什么安排呀!现在发生了什么国内外重大的新闻,时效性问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谈轻松愉快的问题。一般来讲聊天谈什么轻松愉快的问题呢?电影、电视,演什么电视了,看什么球赛了,体育比赛,名胜风光、烹饪小吃,我有个爱好,我跟人过年过节吹牛的时候,在一块儿的时候,我喜欢吃,我就告诉他最近又吃到的菜,这菜怎么做的。换而言之,我们刚才讲这三类问题,时效性问题,近况的问题,轻松愉快的问题,都是想告诉你,过年过节聊天的问题不要太沉重。不要犯忌讳,忌讳是什么呢?过年过节容易犯的忌讳大概有这么几个。

一般我们叫四个忌讳,第一个忌讳是什么呢?第一个忌讳就是谈悲哀事、伤心事,阿毛被狼吃了,阿毛就是被狼吃了,当时我要在,阿毛就不会被狼吃了,你的不幸的事情拿来与人家分享,你有点不讲职业道德,你影响氛围,你破坏人家情绪。

第二是什么呢?不要去质疑对方,什么叫不要质疑对方?就是不要随便去跟别人抬杠,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杠头比较可恶,我主X老两口抬杠,那一般锻炼身体,帮助消化,排遣那寂寞的时光,否则多寂寞啊,但是有时候跟外人抬杠很难受啊,不是原则问题,大家在那儿聊天你干嘛那么沉重。

最后还有一条,不要随便对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全部的否定,这个是抬杠的更深入层次的问题,比杠还可恶,就是你喜欢的东西不对。

说实话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你对人家喜欢的事加以否定,实际上是否定这个人的品位和档次,这个恐怕比抬杠更容易得罪人,所以这个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是需要注意的,主人就需要调节,我们一方面要有话题选,万一客人在那儿谈到那些很尴尬很寂寞的问题,你给它转一转。

2、有特色的节庆礼仪文化

刚刚我们通过一个每个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节庆活动了解了所谓衣、食、住、行、访、谈、送在节庆礼仪中的含义。但是我知道大家都是行万里路,看千面人的导游小姐先生,不错,在我们导游这个特殊的职场中我们见识或是将要见识到更多的有特色的节庆礼仪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多来源于“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古礼可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筒称为“五礼”。古语说“礼为社会生活之规X,以礼节之,则为礼俗”。所以习俗中,包含着礼的成份;礼,许多表现于习俗之中。

1)、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一般从腊月办年货、掸尘、送灶君、挂年画、贴春联开始,经除夕吃团圆饭,俗称“年夜饭”,守岁到正月初一过春节形成高潮。春节期间活动除破除了一些迷信习俗外,其余均盛行不衰。

春节期间,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最喜欢的活动莫过于放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或鞭炮。燃放爆竹成为中国风俗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爆竹起源于古代的“庭燎”,就是当时人们用竹竿之类的东西做成的火炬。当竹竿燃烧时,发出强烈的劈劈啪啪的炸裂声,这就是最早的爆竹,也叫“爆竿”。到了唐代,随着火药的发明,人们就开始用竹筒装上火药来燃放了。到了宋代(公元960 -1279),爆竹改用纸制,就是用多层纸X紧裹成圆筒形,内装火药,两头堵死后接以药线。燃放时,只要点燃药线,即可引起火药爆炸,发出巨大的响声。当然,现在,爆竹的品种越来越多。当然现在人们燃放爆竹,已不限于春节期间,只要是有喜庆的事,差不多就有鞭炮声。并且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避山臊、恶鬼”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加热烈、喜庆的气氛而已。

贴春联。春联也叫对子、楹贴、楹联。是指悬挂、粘贴或雕刻在壁间、门外、楹柱等处的联语。它是从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的。到五代(公元907-960)时,桃符上开始用联语。据“宋史”上说,五代后蜀国君孟昶特别喜爱桃符。有一年除夕,他命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题点文辞,以表示喜庆的意思。但他嫌学士写的不好,便自己提笔写上“新年纳余庆,佳节号XX”十个字。后人认为,这便是最早的对联。从现有资料看,对联艺术形成于两宋,盛行于明清。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联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种类,风行全国,并传播到日本和东南亚一带。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

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拜年等。

另外,过年,也叫除夕,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讨彩头即讲吉利话。《西湖浏览志》载,明代XX等地春节每家每户在厅堂上把柏树的枝杆插在柿饼上,下面以大桔子托住,应“百事大吉”之句;因为柏、柿、桔即“百事吉”谐音。新年初五,XX的一般居民家家户户购买“寸金糠”供祖宗,讨个“日进寸金”的吉利。

2)、社戏

从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到鲁迅的《社戏》,为酬谢土地神祗保佑丰收,由某村或几个村聘请戏班,称"演社戏"。社戏和祭祀这种礼仪习俗分不开。春节、祭祀神道的诞辰,是神庙所在地的农村的盛XX典,通常举行迎神赛会,绵延数里乃至十数里,哄动村社。同时,农村的贸易集市活动,也在庙会期间举行,百货骈集,称为会市。演戏酬神,也是祭祀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届时,一村或几村出资,备洒备饭,招待看戏。

永康农历正月十五演"寿龙戏",三月十六日演"财神戏",五月二十五日演"五谷神戏"等,又有为游桥、祝寿、得子、禁山、做谱等演出的,差不多是全年陆续不断,演出的目的是求福佑、保平安、祈丰收、逐瘟疫。

社戏亦有"斗台"之风,即几个戏班同时在同地演出,以观众多者为胜。斗台前由组织者下令放铳为号,第一二铳准备,第三铳一响,各戏班先锋齐发,锣鼓共鸣,谁都不得抢先开场,斗台胜负按休场放铳响声为准,其时观众最多者为"最红场"戏班。"斗台"风以浦江为盛。现在都是数十副戏班沿河搭台演出,各地“成头”(接洽戏班演出业务者)也赶来观剧,以品评高下,定价定戏,联络戏班,洽谈业务。碧水上,20条乌篷船徐徐而来,头戴乌毡帽的XX船工,划桨,载酒,扬水乘兴。年轻的村姑纷纷走来,招呼船工,观看社戏。这便是典型的XX社戏风光。

3)、风铃季

XX一年的节日可以说365天,天天都有,有时候同一天,不同的地方都几个节日,11月份到了XX,正好在屏东有一个叫"风铃季",我说这风铃季是什么?结果一进了屏东县的县界以后,我看见那个马路上面横着,横穿马路的吊着几个大风车,上面还挂着铃铛,微风一吹,风车一转铃铛叮叮响。然后到了各家各户门口也是不同,各种各样的风车,各种各样的风车加上铃铛,给人一种感觉好像就进了童话世界似的,它就利用了

当地的一种气候条件,那就是一种微风,这个微风正好把风车吹动,这个风车又带动铃铛叮叮响。

整个在屏东的环境当中你就感觉到好像坐叮当马车似的,感觉非常好,这是它一种创意。屏东还有一个叫"黑尾鱼季",就是在这个季节过程当中,正好产一种经济价值非常高的黑尾鱼,吃生鱼片的,这一条鱼能买几百万台币。我吃过,大概一片可能是,一片是400台币,薄薄的一小片。他就在"黑尾鱼季"的时候,他要搞隆重的庆祝活动,渔民下海了,要祈祷海神,要让他打到鱼,所以要通过舞蹈、念咒,反正那一套仪式,然后有开始乘船出海,亲友也为他们祈祷,平安地返回满载而归,这都是很有特点的。

二、节庆礼仪与旅游

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而旅游节事的概念包括节庆和盛事两个方面,节庆是有主题的公众庆典,盛事则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从本质上说,旅游节事即旅游吸引物中的事件吸引物。现在火热的所谓节庆旅游,简单讲,就是利用地方特有的节庆礼仪、习俗等文化传统,举办意在增强地方吸引力的各种节庆活动,使旅游者在停留期间具有较多的参与机会以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有特色节庆礼仪文化基础的地区开发和利用特色节庆活动这种人文旅游资源,对推介和促进旅游发展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1塑造传播城市形象

旅游节庆活动是以塑造城市形象,进而提升城市经济文化水准为目标,围绕其展开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传达给公众关于城市自然、人文和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加深公众对城市的了解,从而收到公关的效果。

旅游的实现形式是旅游主体对旅游地的感知。因此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其头脑中对旅游地的印象就起到了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当旅游地形象的完整、系统、良好地表现出来,并被有效地传达到消费者头脑中时,才有可能获得旅游者的认知,从而被选择为目的地。旅游学认为,旅游地形象具有良好的识别功能、信息浓缩功能、利益承诺功能和招徕功能,是极其宝贵的无形资产。著名旅游地之所以会引起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兴趣,主要就是由于其广泛的知名度带来的。许多地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千方百计塑造个性化形象,如XX为“七彩XX———奇山异水、民族风情”,内蒙为“金色的大草原”,为“流动的紫禁城”,XX为“浪漫之都”,XX为“世纪新城,中华之窗”等,鲜明生动的形象把旅游地成功地宣传给潜在的旅游者,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旅游观光。而节庆活动则是旅游地形象的最佳载体,举办民族特色节庆活动,有利于塑造民族旅游个性化形象。因为节庆活动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展示旅游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景观的盛会,节庆活动可以将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服务、娱乐、背景、人力等要素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和整合,营造与平常迥异而浓厚的旅游氛围。民族节庆活动的地区性、民俗性,带给旅游者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心灵振撼,旅游地个性化形象在旅游者心中油然而生。一提到“泼水节”就让人想到西双版纳;一提到“海边情人节”就想到XX情人路;一提到“葡萄节”就想到XX;一提到“雪顿节”就想到XX;一提到“椰子节”就会想到XX……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大大提高了那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大量的中外游客纷纷慕名而去。民族旅游区应充分利用本民族的特色节庆活动大做文章,独树一帜塑造自己的个性化形象。民族节庆活动的文化性,

丰富了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对其形象塑造有极其重要作用,迎合了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使节庆活动所塑造的形象能被旅游者认同。另外,节庆活动形式通俗多样,能全方位感染旅游者,节庆活动因其极大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能提升旅游地的美学特征。所有的旅游者在亲自的参与中感受节庆活动的美好和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节庆活动的动态性、开放性,把旅游地的物质景观和其他文化景观的静态美,上升为动态美,使旅游地更有生机、更有灵气。

2、协调内外公众关系

旅游节庆活动的关键还在于通过举办具体活动及信息交流建立和加强与城市区域

的公众关系。旅游界学者把旅游节庆的构成要素概括为:兴奋要素,炫耀要素,娱乐要素三种。也就是说受人欢迎的旅游节庆应该是有特色的、有兴奋点、能满足人们好奇喜新心理,能让众人参与娱乐的节庆活动。民族节庆活动的策划,关键是主题的选择,应该是在评价本地的旅游资源特色、产品与服务质量,分析目标市场的构成及兴趣的基础上,寻找具有“唯一性”、“特殊性”的节庆主题,紧扣本地形象定位,确定主题内容。在主题选择上一定要找准切入点,突出民族地区旅游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在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时,借助各种媒介的信息传播沟通,更能宣传和突出节庆活动的民族性、地方性、文化性、大众性,力争其轰动效应,追求隆重、热烈,重视民众的参与性,把节庆活动定位于“人民大众的节日”,使所有的节庆活动形式更开放,参与度更大,让游客和居民在亲身参与中感受节庆的美好与快乐,从而营造节日气氛,使节庆中的旅游地有更大的吸引力,更浓郁的旅游氛围, 节庆活动期间旅游内容较平常多,使游客的旅

游经历更加丰富, 更有意义,游客会认为他的旅游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旅游者以能来亲临其境而感到荣幸。

旅游地开展节庆活动,还会刻意改善旅游的软硬环境,使旅游者在旅游地更加愉快

和投入。要开发节庆活动,必须克服重重困难,解决好这些问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电信、住宿、餐饮、商业、金融、房地产、文化艺术等各行各业。同时最根本的是要培养民族节庆活动意识,充分认识民族节庆活动的旅游价值,探索民族节庆活动

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协作。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当地服务人员、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做到热情、文明、好客,建设专业的表演队伍、专业的导游队伍、专业的解说文化队伍。所有这些,除了使旅游地在节庆活动期间吸引更多旅游者外,还会使游客形成良好的口碑,从而自觉传播目的地形象。

另外通过旅游节庆活动可以凝聚人心,增强城市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人们在长久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斗争中,把史事编成歌舞,让生产斗争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形

成风俗习惯,使之在各种纪念性的活动中传播、弘扬、发展。如XX湘西土家族、苗族的“四月八”、“赶秋节”、“社巴节”、“椎牛会”这类节日习俗,内容多是回溯历史、祭祀祖先、缅怀杰出人物为争取本民族的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业绩。伴随节日产生的唱苗歌、跳摆手舞、跳茅谷斯舞、打镏子、打花鼓、耍狮子、舞龙灯、上刀梯、踩犁口等活动,都是苗族、土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写照,形成为民族节庆的特定文化。通过举行各种节庆活动,将使民族文化得以加强和再创造,使一些趋于消亡的民族文化得以复兴。故我们不仅要在民族地区应该定期举行节庆活动、还应举办各类培训班,传乘传统礼仪风俗,传授、培养下一代技艺,防止一些民族艺术、民间绝技的失传,提高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并考虑给予一定的特殊津贴。这也是树立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民族节庆文化旅游资源的责任感,把开发节庆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结合起来,防止惟利是

图、单纯强调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总之,传统节庆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一种唱歌、欢娱的娱乐活动,更主要的是要借助这些活动来增强民族自信心、重塑民族意识,借助先人的事迹,对群众进行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激励民族奋发图强。

3、增进城市的经济效益

“节庆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座右铭。通过举办节庆旅游活动,吸引大批客流,从而带动当地旅游、经贸、投资等相关产业的增长。

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旅游价值,旅游业既是一种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又是一种

文化性很浓的经济产业,民族文化成为旅游业最好最重要的支持点。民族文化是促成人们旅游的文化动因,人文型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趋势,对异地文化的观光、体验,已成为旅游业的一大卖点。作为民族文化一种重要展现方式的民族节庆活动,若是精心策划,定能推进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又由于节庆活动具有塑造旅游形象、信息传播的功能,有利于民族旅游的推介宣传,更能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可充分利用节庆活动中的歌舞、娱乐、表演、饮食、纪念商品,以及为开展节庆活动建立的民俗村、风情园等直接创收;另一方面,可利用节庆活动招商引资、刺激各行各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交通、通讯、金融、保险、饮食、建筑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还可以为当地经济活动服务、促销,在各种民族节庆期间,人山人海,正是推销产品、进行商业贸易的绝好机会,许多企业、集团借此机会大作广告宣传,促进产品成交和预定,从而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虽然“节庆搭台,经贸唱戏”的运作方式现在有所争议,但还是有很多地区因为它,旅游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如,有人说“火把节”使彝族地区的旅游业“火起来”,“泼水节”使傣族地区的旅游业“泼出来”。XX湘西自治州通过策划“从文文化节”、“四月八”、“赶秋节”、“社巴节”、“苗鼓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也使刚刚起步的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使之成为湘西经济

的闪光点和新的增长极。仅在2002年,全州接待游客253 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 69亿元,占全州GDP4 8%。

总之,我们在传承和发扬节庆礼仪的同时,作为旅游从业人员也应该警醒地意识到展现特色节庆礼仪的活动有利于塑造民族地区旅游形象,对宣传推介民族旅游,对弘扬

民族传统文化,拉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作用重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注重节庆礼仪的遵循,又要群策群力于特色节庆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开发,推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节日礼仪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共阅 节日礼仪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中外的节日礼仪。 教学重点:能够恰当地运用中外节日礼仪规范自己。 教学难点:养成重视节日礼仪的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 课时: 野山民, (1)。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掸拂尘垢,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2)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主要传统风俗之一。每年阴历除夕,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门上都要张贴红色春联,为节日增色。 (3)除夕守岁。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在年三十这天夜里,一家老少围坐吃团圆饭,大家终夜不睡,以待天明,称之为“守岁”。

(4)“除夕”年夜饭。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叫做除夕。“除”取去之意,“夕”则为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一夜去掉,有除旧迎新的意思。这晚,全家人会同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而摆放一大盘苹果是步不了的,叫做“平平安安”。年夜饭电着名的就是饺子。用饺子象征团聚和欢,又有“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年夜饭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就是“鱼”,取“年年有余”之意。 (5)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和“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以在晚辈拜年后当 (6) (7) 意思。 日,是24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杀,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南方还有赛龙舟等习俗。 人们迁要洒扫庭院,清腐除垢,采艾蒿悬于户上,叫做“插艾”,以驱除邪气,消除病毒。贴娘们用彩色丝绒或多色花布缠制五彩续纷、小巧玲珑的香包,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还盛行饮雄黄酒。 (五)、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中国为礼仪之邦。 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清代思想家颜元曾说过: 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用膳礼仪开始用餐时一定是长辈先动碗筷。 咀嚼饭菜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并且尽量做到食不言。 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趋礼;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见面之礼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入座之礼尊者上坐,卑者末坐饮食之礼与人同饮,莫先起觞;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 20 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 15 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1 / 7

礼仪的分类及功能由于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是相互贯穿的。 一般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 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 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 包括求职礼仪、会议礼仪、公关礼仪、公务礼仪、谈判礼仪、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礼仪的主要功能: 一是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礼仪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礼仪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其一、价值观。 儒家学者大多把义利之辩作为君子、小人的根本区别;把重义轻利视为君子人格的基本标志。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二,处世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群而不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孝悌;友恭;诚信;智勇孝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各部

壮族节庆礼仪的饮食习俗XX

壮族节庆礼仪的饮食习俗XX 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 过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要把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壮族人认为,没有鸡不算过年。 年初一喝糯米甜酒、吃汤圆(一种不带馅的元宵,煮时水里放糖),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 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 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

壮族的粽子分为包米粽(用浸泡后的糯米包扎)和包糕粽(经浸好的糯米水磨成浆和过滤成“糕”后再包扎。 “包菜”也称“包生饭”,是三月三、四月八(牛魂节)许多壮族地区人们爱吃的节日食品。其方法新鲜别致,即用“包生菜”的宽嫩叶包上一小口饭,放入口中嚼吃。颇有独特风味。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不管远亲近邻来家做客,都要以礼相迎,热情接待。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眼睛真诚地望着对方。婚丧嫁娶、盖房造屋,以及小孩满月、周岁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饮。 一般要有扣肉、米粉肉、清煮白肉块、猪肝、白斩鸡、烤乳猪、豆腐圆、油炸蓉(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笋片、鱼生等8或10道菜。实行男女分席,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论辈分大小,均可同桌。

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 一、导课: 1、请问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 (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中秋节、圣诞节、春节、情人节) 2、请几名同学讲讲你最喜爱的传统节日,它会让你想到哪些诗词、故事。、 二、课程讲授 (一)、了解春节与端午节的习俗 1、主要了解春节的习俗 ①祭灶神: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到那天,人们供上红烛、灶糖,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②贴春联:俗称“门对”。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③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 ④压岁钱:“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⑤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 ⑥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 2、端午节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跟哪个人相关?) 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怀抱石头投汨(mi)罗江自尽,两岸百姓知道后,纷纷划船打捞他的尸体,并向江中投放粽子,使鱼虾饱食后不吃他的尸体。今天演变成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节日的习俗礼仪有: 挂艾叶:门窗上要挂艾叶,用以驱鬼辟邪保平安。虽然这是迷信,但因艾叶具有杀虫、驱寒、消毒之用。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避邪驱瘟之意,。 (二)节庆礼仪 刚才,我们简单的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其实这些节庆日,就是礼仪的大考场,稍不留神,也许就会贻笑大方。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节庆礼仪。 1、节庆礼仪: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 2、节庆礼仪的特点 第一、约定性。它有规定的时间

商务礼仪节庆礼仪文化

(商务礼仪)节庆礼仪文化

节庆礼仪文化 壹、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的定义: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我们简称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的特点:简而言之,节庆礼仪有这样几个特点,第壹个特点就是它的。它有规定的时间,比如作为中国人,大家均熟烂于心的八月十五中秋、九九重阳、正月春节。第二,我们注意到节庆礼仪,它有非常明显地,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宗教习俗,礼仪的壹个出处就来自于习俗,古人讲,礼出于俗而俗化为礼。很多礼仪其实是来自于约定的习俗。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比如中国人过大年初壹,要走亲访友,拜年,吃年夜饭,诸如此类,这个习俗性很强。第三,最后壹点,我们见到节庆礼仪仍有壹个特点,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这个礼仪的习惯是不太壹样的。 节庆礼仪的内容:具体来讲,我们学习节庆礼仪要讲什么呢?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提出节庆礼仪其实能够概括为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 壹)、壹般性节庆礼仪 下面我们举壹个遵循现代礼仪的节日期间拜访的例子来和大家壹起了解之上七个字的含义。 第壹个方面,我们来谈谈,你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实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壹个非常常规的手段,也是我们节庆日子中最普遍的活动。可是你壹定要注意,走亲访友有俩个细节必须注意,第壹,

预约。特别是现代人要有现代文明,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壹定要有约于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春节晚会有个小品,讲的是夫妻俩好不容易要来音乐会的票,准备出门了,却来了几个同事,既然来了,那能说什么啊?来见那就陪着见吧,男主人壹会儿见见表,人家仍问,不干扰你吗?主人说不干扰吧,那就再坐壹会儿,见到你太高兴了,壹会儿女主人也见见表,问影响吗?她敢说什么啊?不影响,人家就说再聊壹会儿吧,跟您聊天真有意思啊,聊到最后丈夫什么均没见,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壹定要注意,任何壹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因为自己为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了麻烦,这是壹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有约于先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我们于预约时仍要注意要提前确认,比如你是壹个下级去拜访上级,壹个晚辈去拜访长辈,壹个学生去拜访老师,你提前壹个星期跟他说了,对方也可能会忘了,所以你要聪明的话,你于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再打个电话跟他说壹下。比如你来拜访某老总,提前壹周约了,你给我打个电话,X总,我们按照约定想明天下午四点钟到您家拜访,不知道方便吗?或者有什么变化吗?你应该确定壹下,等于提示,X总别忘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壹点,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所以过年过节这件事你是需要注意的,于有约于先的下面你要提前确认。 仍有壹点你要注意什么呢?有约于先之外你要注意拜访时适可而止。壹般情况下,礼节性拜访,比如春节你去给老总拜年,这个时间就是越短越好,因为你去拜访别人也会去,壹家房子就那么大,客厅就那么几个位置,客人太多不方便。礼节性拜访于客人家里停留的时间壹般以十分钟为宜,不要太长,问候之后,意思到了也就能够。另外壹定要注意,于对方指定的活动范围之内活动,那壹般到人家家里去指定的范围是哪儿啊?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择要介绍: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节庆习俗礼仪

节庆习俗礼仪 元旦:即每年的公历元月一日。也称为新年,但与春节不同,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元旦,则是全世界共同庆贺的“新年”。西方一般采用晚会舞会的形式,而中国的元旦,人们一般多采用聚餐送礼物的形式来庆贺。 春节:即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与新的希望,春节是中国民间传 统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节日。历朝历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所有的中国人 都有把春节看作是喜庆团聚的好日子。春节探访亲友,可以略备薄礼,一般以含有吉祥之 意的食品,如出门在外不方便送食品,则送份鲜花或礼物都不错,来表示庆贺。 情人节:即每年的公历2月14日,是情人间共叙情意的佳节,也是将男友或女友带 给父母过目的好日子。它以其特有的温馨魅力已成为全球性的节日。不论在世界的哪个地区,玫瑰花和巧克力都是十分抢手,因为这是送给情人的最佳礼物。玫瑰代表浪漫,巧克 力代表甜蜜,甜蜜和浪漫,令所有的情人温馨满怀。 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一般赏花灯,夫妻和情人常说:“长久团圆”,“永不分离”的吉祥话,如此,便会得到灯神的赐福。 清明节:即每年的农历春分以后半个月,一般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清明节是人 们纪念先人,扫墓上香的日子。到先人墓地上献花,并除草植树,以表示对先人的纪念。 复活节:即每年的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的主要礼物是“彩蛋”,也有 合家团圆,享受复活节大餐。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五节。主要为纪念屈原也为了“驱邪”。端 午节这天,家中如有老人,切记要在早晨起床后赶紧向老人问安,并送粽子和面条给老人,或送一份礼物,祝他们健康长寿。 中秋节:即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民间除春节之外的第二大节日。中秋是一家 团聚的日子,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在明月当空的夜晚,一家人共聚一堂,吃月饼,叙离情,是多么温馨祥和的景象啊。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了种种原因而不能在中秋节回家 团聚,这的确是一件憾事。但也不是无法弥补遗憾,现在我们有更为先进的现代通讯设备,可以在中秋之夜,给予千里之外的朋友打一个电话,道一声祝福:也可以提前几天将自己 的心里话装在贺咭内寄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 重阳节:即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登高望远的日子,现在有些城市已将重阳节这天定 为敬老节。 圣诞节:即每年的公历12月25日,是纪念耶稣诞辰的重要节日。原来只是基督教徒 的节日,现在成了整个西方国家的“大节”。传说,圣诞老人在每年的圣诞节都会从遥远 的北方赶到千家万户,将他的爱心和礼物送给孩子们。圣诞节是互赠礼物的日子,亲友、 夫妻、情人可以相互送上精心选购的礼物,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祝福和情谊。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

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一起来看看吧!了解一下古代节日习俗、古代礼仪、古代位次、古代讳称吧!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 1.古代节日习俗 【春节/元旦】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国内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中国为“礼仪之邦”。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清代思想家颜元曾说过:“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用膳礼仪——开始用餐时一定是长辈先动碗筷。咀嚼饭菜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并且尽量做到食不言。 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趋礼”;“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见面之礼——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 入座之礼——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饮食之礼——与人同饮,莫先起觞”;“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礼仪的分类及功能 由于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是相互贯穿的。一般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求职礼仪、会议礼仪、公关礼仪、公务礼仪、谈判礼仪、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礼仪的主要功能:一是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礼仪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礼仪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 其一、价值观。 儒家学者大多把义利之辩作为君子、小人的根本区别;把重义轻利视为君子人格的基本标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其二,处世观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群而不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孝悌;友恭;诚信;智勇 孝”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各部经典都有阐述。君子需是一个行孝之人,“君子笃于亲”。什么是“孝”?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

节庆礼仪文化

节庆礼仪文化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节庆礼仪文化 一、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的定义: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我们简称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的特点:简而言之,节庆礼仪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它有规定的时间,比如作为中国人,大家都熟烂于心的八月十五中秋、九九重阳、正月春节。第二,我们注意到节庆礼仪,它有非常明显地,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宗教习俗,礼仪的一个出处就来自于习俗,古人讲,礼出于俗而俗化为礼。很多礼仪其实是来自于约定的习俗。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比如中国人过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年,吃年夜饭,诸如此类,这个习俗性很强。第三,最后一点,我们看到节庆礼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这个礼仪的习惯是不太一样的。 节庆礼仪的内容:具体来讲,我们学习节庆礼仪要讲什么呢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提出节庆礼仪其实可以概括为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 一)、一般性节庆礼仪 下面我们举一个遵循现代礼仪的节日期间拜访的例子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以上七个字的含义。 第一个方面,我们来谈谈,你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实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一个非常常规的手段,也是我们节庆日子中最普遍的活动。但是你一定要注意,走亲访友有两个细节必须注意,第一,预

约。特别是现代人要有现代文明,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一定要有约在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春节晚会有个小品,讲的是夫妻俩好不容易要来音乐会的票,准备出门了,却来了几个同事,既然来了,那能说什么啊来看那就陪着看吧,男主人一会儿看看表,人家还问,不干扰你吗主人说不干扰吧,那就再坐一会儿,看到你太高兴了,一会儿女主人也看看表,问影响吗她敢说什么啊不影响,人家就说再聊一会儿吧,跟您聊天真有意思啊,聊到最后丈夫什么都没看,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定要注意,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因为自己为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了麻烦,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有约在先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我们在预约时还要注意要提前确认,比如你是一个下级去拜访上级,一个晚辈去拜访长辈,一个学生去拜访老师,你提前一个星期跟他说了,对方也可能会忘了,所以你要聪明的话,你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再打个电话跟他说一下。比如你来拜访某老总,提前一周约了,你给我打个电话,X总,我们按照约定想明天下午四点钟到您家拜访,不知道方便吗或者有什么变化吗你应该确定一下,等于提示,X总别忘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所以过年过节这件事你是需要注意的,在有约在先的下面你要提前确认。 还有一点你要注意什么呢有约在先之外你要注意拜访时适可而止。一般情况下,礼节性拜访,比如春节你去给老总拜年,这个时间就是越短越好,因为你去拜访别人也会去,一家房子就那么大,客厅就那么几个位置,客人太多不方便。礼节性拜访在客人家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宜,不要太长,问候之后,意思到了也就可以。另外一定要注意,在对方指定的活动范围之内活动,那一般到人家家里去指定的范围是哪儿啊指定的范围就是客厅。我记得有一次我听到一故事,我朋友到做安利的一个老师家去玩,去太早了,她

中外节庆文化

第一章、节庆概述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而我们生活中的节日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由于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节庆风俗和文化。 中国法定节日: 新年(1月1日);春节(农历新年);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盘王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 节庆文化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1、节庆文化是民族传统的代表,社会意义丰厚:展示地方一个阶段以来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成就,总结经验,激励各民族群众,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制定新的蓝图,展望美好明天。 2、节日具有很强的时令性:节庆活动吉祥喜庆、轻松高兴、热烈欢快,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是人生旅途的快乐驿站。 3、节庆文化具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节日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积淀着民族的精神财富,坚定民族自信心。 4、节庆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亲和力:每逢节日,家庭成员、民族成员汇聚在一起,讲根古,叙亲情,增进民族亲情,增强民族亲和力,强化民族认同感。通过传统节日聚会,汇聚友好,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为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5、节庆文化可以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由于节庆活动,人员往来增多,节日刺激消费,拉动市场,各族人民之间增加感情交流,增加文化艺术交流,促进经济技术交流。 6、节庆文化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节假日放松休息,调解生活,调节身体机能,恢复体力,人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工作热潮。节庆活动鼓动各族群众精神,鼓舞干劲,激发人们建设热情。节庆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 一、节庆的含义 节庆是“节日庆典”的简称,专指在特定时间的庆典活动。很长一段时间内,节庆只是传统和民族节庆的代名词,指某地区或城市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竞技、体育、风情民俗、地理优势、气候优势、遗址、胜地、古迹等为主题,自发而周期性举行的大型庆典活动。为此,也有的认为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节庆的类型与特征 节庆种类很多,从节庆性质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节庆;从节庆时代性可分为传统节庆和现代节庆;从节庆内容可分为宗教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 节庆文化可以带来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 1.民族性和宗教性的活动:中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无论是民族节庆还是宗教活动,长期以来保持低调,除了当地民族或宗教组织之外,一般不大扩展

商务礼仪百家讲坛金正昆谈礼仪之节庆礼仪

(商务礼仪)百家讲坛:金正昆谈礼仪之节庆礼仪

百家讲坛:金正昆谈礼仪之节庆礼仪 央视国际2005年05月09日14:12 主讲人简介:金正昆教授,1959年出生,浙江东阳人。知名礼仪和公共关系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和公共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和公共关系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外交学》、《现代外交学概论》等。 内容简介:五壹劳动节、十壹国庆节、中秋节、圣诞节、春节、情人节…… 其实这些节庆日,就是礼仪的大考场,稍不留神,也许就会贻笑大方。 于这个社交繁忙的季节,人们互相拜访,或者去游览名胜风光,甚至出国旅游,如何才能成为壹个处处均合乎礼仪,于任何场合均受欢迎的人呢? 只要您记住了节庆礼仪的法则,让礼仪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样于各种场合上均能应付自如,尽情享受和人交往的乐趣了。 今天,金正昆教授打开礼仪的备忘录,为您于节庆日里的人际交往支招,帮您速成节庆礼仪。 (全文) 各位好,这壹讲和同志们来谈壹谈,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我们简称节庆礼仪。 简而言之,节庆礼仪有这样几个特点,第壹个特点就是它的约定性。它有规定的时间,第二,我们注意到节庆礼仪,它有非常明显地民俗性特征,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宗教习俗,礼仪的壹个出处就来自于习俗,古人讲,礼出于俗而俗化为礼。很多礼仪其实是来自于约定的习俗。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比如中国人过大年初壹,要走亲访友,拜年,吃年夜饭,诸如此类,这个习俗性很强。最后壹点,我们见到节庆礼仪仍有壹个特点,就是地域性,不同国家,

不同地区,这个礼仪的习惯是不太壹样的,具体来讲,我们学习节庆礼仪要讲什么呢?于我眼里其实是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 第壹个方面,我们来谈谈,你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壹件事,走亲访友实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壹个非常常规的手段。可是你壹定要注意,走亲访友有俩个细节必须注意,第壹,不要因为自己拜访别人,而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 金教授有句比较难听的话,关心有度,关心过度是壹种伤害。你要到别人家去,你给人家添了麻烦就不合适了,比如现代人要有现代文明,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壹定要有约于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要想去就去充当不速之客。 我记得有壹次我就遇到壹个尴尬事,去年的大年三十,要去人民大会堂见壹个音乐演出,好不容易要来的票,买均买不着,亲朋好友那儿好不容易弄来的票,跟太太俩个人打扮好了,准备出门了,壹出门碰上几个同事,来见你来了,那我能说什么啊?来见我那就陪着见吧,我壹会儿见见表,人家仍问你,不干扰你吗?我说不干扰吧,那就再坐壹会儿,见到你太高兴了,壹会儿老婆也见见表,问影响吗?她敢说什么啊?不影响,人家就说再聊壹会儿吧,跟金教授聊天真有意思啊,聊到最后我们什么均没见,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壹定要注意,任何壹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因为自己为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了麻烦,这是壹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所以要养成习惯,登门拜访之前要有约于先,这个有约于先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你去拜访那些不太熟悉的客人,你仍要明白,于有约于先的前提下仍有俩个小点要注意。 哪俩个小点要注意呢?第壹要提前确认,比如你是壹个下级去拜访上级,壹个晚辈去拜访长辈,壹个学生去拜访老师,你提前壹个星期跟他说了,对方也可

节庆礼仪

简而言之,节庆礼仪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约定性。它有规定的时间,第二,我们注意到节庆礼仪,它有非常明显地民俗性特征,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宗教习俗,礼仪的一个出处就来自于习俗,古人讲,礼出于俗而俗化为礼。很多礼仪其实是来自于约定的习俗。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比如中国人过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年,吃年夜饭,诸如此类,这个习俗性很强。最后一点,我们看到节庆礼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地域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这个礼仪的习惯是不太一样的,具体来讲,我们学习节庆礼仪要讲什么呢?其实是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 第一个方面,我们来谈谈,你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件事,走亲访友实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一个非常常规的手段。但是一定要注意,走亲访友有两个细节必须注意,第一,不要因为自己拜访别人,而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 有句比较难听的话,关心有度,关心过度是一种伤害。你要到别人家去,你给人家添了麻烦就不合适了,现代人要有现代文明,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一定要有约在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要想去就去充当不速之客。 记得去年的大年三十,要去人民大会堂看一个音乐演出,票买都买不着,亲朋好友那儿好不容易弄来的票,跟太太打扮好了,准备出门了,一出门碰上几个同事,来看你来了,那能说什么啊?来看我那就陪着聊吧,我一会儿看看表,人家还问你,不干扰你吗?我说不干扰,那就再坐一会儿,看到你太高兴了,一会儿老婆也看看表,问影响吗?她敢说什么啊?不影响,人家就说再聊一会儿吧,跟你们聊天真有意思啊,聊到最后我们什么都没看,其实这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定要注意,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因为自己为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了麻烦,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所以要养成习惯,登门拜访之前要有约在先,这个有约在先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你去拜访那些不太熟悉的客人,你还要明白,在有约在先的前提下还有两个小点要注意。 哪两点要注意呢?第一要提前确认,比如你是一个下级去拜访上级,一个晚辈去拜访长辈,一个学生去拜访老师,你提前一个星期跟他说了,对方也可能会忘了,所以你要聪明的话,你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再打个电话跟他说一下,应该确定一下,等于提示他,别忘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所以过年过节这件事需要注意,在有约在先的下面你要提前确认。 还有一点要注意,有约在先之外你要注意拜访时适可而止。我们一般人到别人家里做客,不管是逢年过节做客还是平时串门做客,在那儿待多长时间的概念不是很强,一般情况下,礼节性拜访,比如单位的老干部处的同志或者办公室的同志去拜访离退休老职工,去拜访老前辈或者工作关系的客人,逢年过节这个时间是越短越好,因为你去拜访,别人也会去,一家房子就那么大,客厅就那么几个位置,客人太多不方便。礼节性拜访,在客人家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宜,不要太长,问候之后,意思到了也就可以,顶多吃两个瓜子、喝杯茶,你别在那儿放开了抡,你在那儿不走,别人怎么能进来,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么亲朋好友拜访呢?亲朋好友拜访的话,一般性情况下也是宜短不宜长,半小时左右为宜,不是什么极其特殊的情况,不宜停留一小时以上,一般情况下,不是至亲、故交、被对方再三挽留不要留下来吃饭,因为对方负担会很重,所以这个我们叫适可而止。不仅要有约在先,而且要讲适可而止。 第三,我们作为拜访者来讲,年节礼仪还要讲究整洁自我,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过民族节日春节、元旦也好,过现代节日国庆,劳动节也好,青年节也好,妇女节也好,我们总要维护自身形象,所以要对自己进行必要的修饰。 一般来讲,这个修饰要做到三个要点需要注意,第一,要修饰自己的服饰,特定的民族节日最好选择特定的民族服装,至少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要太不修边幅。

节日礼仪教案

节日礼仪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节日礼仪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中外的节日礼仪。 教学重点:能够恰当地运用中外节日礼仪规范自己。 教学难点:养成重视节日礼仪的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智慧之光 习俗也许不如法律来得明智,然而它们向来比法律更爱人欢迎。 ——迪斯累利礼节比法律更重要,它那高雅的特性为自己筑起了一道无法攻克的防护墙。—— 爱献生二、讲授新课 (一)、春节 春节(含除夕)是炎黄子孙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富于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又叫“过年”“年节”,其影响遍及祖国的四面八方、海外华侨和华人。在中国历史上,上自帝王显贵,下至村野山民,家家要过年,人人要过年。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度中,除藏旅、白族、傣族等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本民族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 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主要风俗有:

(1)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掸拂尘垢,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2)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主要传统风俗之一。每年阴历除夕,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门上都要张贴红色春联,为节日增色。 (3)除夕守岁。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在年三十这天夜里,一家老少围坐吃团圆饭,大家终夜不睡,以待天明,称之为“守岁”。 (4)“除夕”年夜饭。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叫做除夕。“除”取去之意,“夕”则为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一夜去掉,有除旧迎新的意思。这晚,全家人会同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而摆放一大盘苹果是步不了的,叫做“平平安安”。年夜饭电着名的就是饺子。用饺子象征团聚和欢,又有“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年夜饭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就是“鱼”,取“年年有余”之意。 (5)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和“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以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6)放爆竹: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究其历史源远流长。但近几年,为确保人民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许多大城市都颁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7)拜年。从初开始亲朋好友相互拜年。若去家中拜年,人们见面以相互作揖为礼,并道“恭喜发财”。有些地方招待客人时要请客人吃柿子、苹果,巷为事事平安,吃年糕,则表示年年高升的意思。

传统礼仪和节庆等民俗

以春节为例分析传统节庆传承问题 我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社会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日益关注和重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雪顿节、傣族泼水节等27个民族的49个传统节日分别列入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大批与传统节日密切相关的项目如年画、剪纸、花炮制作技艺、灯彩制作技艺、风筝制作技艺等也分别列入了国家级名录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类别。 传统节日是承载和展现广大民众社会思想情感、精神信仰、道德观念及人生理想等的文化空间。传统节日一定是有其载体的,在传统节日期间,广大民众通过传统习俗、礼仪、游艺等各种活动方式以及相应的物质载体,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未来的期望。 作为农历新年伊始的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最为热闹,也最能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面貌的节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除旧迎新的年节里,依照习俗欢庆娱乐,祈愿来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千百年来,春节在传承中华文明、保持文化认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2011年春节“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这次迎春展示活动选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100个与民众年节文化密切相关的项目,如河北蔚县剪纸、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北京灯彩、山西闻喜花馍等,由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其精湛技艺并销售作品。在春节前夕选择在首都各大商场举办迎春展示活动,是为了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增进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开展此次迎春展示活动,组织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首都各大商场展示精湛技艺,并制作销售其精美作品,是推进生产性保护的一种积极的方式,对于弘扬传统的节俗文化,继续保持和发挥春节等众多传统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热点问题——春节申遗 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这里有民族和民间的精神传统、道德规范、审美标准和地域气质。如果我们不从文化、精神上看节日,就不明白节日为何物,会不经意间随手丢掉。节日申遗可以提高人们对春节文化保护的全民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四海一家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同时,可加强国家与民族的软实力、文化影响力和民族人文形象。 如果把春节放在申遗工程首位,对于保护春节传统节日文化,无疑将产生重要的符号提升意义。文化是根植于特定的符号体系中的,任何轻视文化符号的做法,都是极其危险的。如果“春节”的符号意义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与辐射,那么,春节传统的内容也就失去了依托。这方面此前已有教训,比如,韩国“江陵端午祭”前几年

节庆礼仪文化

节庆礼仪文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节庆礼仪文化 一、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的定义: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我们简称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的特点:简而言之,节庆礼仪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它有规定的时间,比如作为中国人,大家都熟烂于心的八月十五中秋、九九重阳、正月春节。第二,我们注意到节庆礼仪,它有非常明显地,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宗教习俗,礼仪的一个出处就来自于习俗,古人讲,礼出于俗而俗化为礼。很多礼仪其实是来自于约定的习俗。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比如中国人过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年,吃年夜饭,诸如此类,这个习俗性很强。第三,最后一点,我们看到节庆礼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这个礼仪的习惯是不太一样的。 节庆礼仪的内容:具体来讲,我们学习节庆礼仪要讲什么呢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提出节庆礼仪其实可以概括为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 一)、一般性节庆礼仪 下面我们举一个遵循现代礼仪的节日期间拜访的例子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以上七个字的含义。 第一个方面,我们来谈谈,你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实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一个非常常规的手段,也是我们节庆日子中最普遍的活动。但是你一定要注意,走亲访友有两个细节必须注意,第一,预约。特别是现代人要有现代文明,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一定要有约在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春节晚会有个小品,讲的是夫妻俩好不容易要来音乐会的票,准备出门了,却来了几个同事,既然来了,那能说什么啊来看那就陪着看吧,男主人一会儿看看表,人家还问,不干扰你吗主人说不干扰吧,那就再坐一会儿,看到你太高兴了,一会儿女主人也看看表,问影响吗她敢说什么啊不影响,人家就说再聊一会儿吧,跟您聊天真有意思啊,聊到最后丈夫什么都没看,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定要注意,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因为自己为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了麻烦,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有约在先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我们在预约时还要注意要提前确认,比如你是一个下级去拜访上级,一个晚辈去拜访长辈,一个学生去拜访老师,你提前一个星期跟他说了,对方也可能会忘了,所以你要聪明的话,你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再打个电话跟他说一下。比如你来拜访某老总,提前一周约了,你给我打个电话,X总,我们按照约定想明天下午四点钟到您家拜访,不知道方便吗或者有什么变化吗你应该确定一下,等于提示,X总别忘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所以过年过节这件事你是需要注意的,在有约在先的下面你要提前确认。 还有一点你要注意什么呢有约在先之外你要注意拜访时适可而止。一般情况下,礼节性拜访,比如春节你去给老总拜年,这个时间就是越短越好,因为你去拜访别人也会去,一家房子就那么大,客厅就那么几个位置,客人太多不方便。礼节性拜访在客人家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

节日礼仪之拜年礼仪社交礼仪.

节日礼仪之拜年礼仪社交礼仪 过年相互拜年祝福是很正常的一件事,3COME文档频道为您推荐拜年的礼节: ■拜年先拜家里人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本人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 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常见拜法有五种 从仪式上看,拜年“拜法”较常见的一般有几种: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拜年最好穿新衣 旧时拜年时,妇女们大多新装盛饰,头上簪了红绒蝙蝠、小聚宝盆或鲜艳的绢花;老太太们的发髻上也簪了红石榴花;男孩儿都要换上长袍、马褂儿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红、大绿的旗袍。为什么要穿红色呢,主要是为了趋吉避邪,甚至旧时妓女平时不能穿红衣裙子,但春节时都可以例外。 现在的拜年着装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还是讲究穿新衣,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戴全新,质地档次无妨。假如限于经济条件难以全新,亦需“全洁”,整洁干净。色泽上亮丽,妇女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忌讳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净、打鞋油。着新装的同时,别忘了理发,俗语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拜年时,必须将头发收拾干净整洁。 关键词:社交礼仪,节日礼仪之拜年礼仪内容摘要:过年相互拜年祝福是很正常的一件事,3COME文档频道为您推荐拜年的礼节:■拜年先拜家里人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本人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