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国家科技部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国家科技部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国家科技部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国家科技部

附件:2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实施方案(建议稿)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且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1年保持增长,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肥用药,肥药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次要害虫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需要加快改变农作物对化肥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发展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化学肥料高效利用、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减少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投入基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5年,在保证主要农作物稳产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并提出节本提质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培训农技推广人员50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次,为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围绕化肥农药减施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保障机制等五大环节,对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应用基础研究、技术与装备研发、集成与示范三部分12个重点任务。

1、应用基础研究

(1)化肥氮磷减施增效机理与调控途径

以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为对象,研究肥料氮素损失途径,阻控机理与增效途径,肥料磷素转化与高效利用生物学机制,钾、硼、锌素与氮磷的协同增效机理,畜禽有机肥施用下肥料氮磷减施机理,秸秆还田下肥料氮磷高效利用机制,肥料养分推荐新方法,化肥减量施用控制基准与调控途径。

(2)化学农药减量控施机理与调控机制

以我国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粮区粮食作物、华南、华中、长江流域经济作物、南北方蔬菜和水果主产区为研究区域,研究典型化学农药在植物体和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残留特征与调控,化学农药在靶标植物上沉积、流失与残留消解特征,农药雾滴粒径对靶沉积效率及漂移残留污染控制,农药助剂对化学农药靶沉积效率及影响,环境因素对农药剂量传递效率及调控,生物防治调控机制及对化学农药的替代基础,农药减量施用控制基准研究。

(3)耕地地力影响化肥农药利用的机制研究

以主要粮食、经济作物、蔬菜和水果主产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耕地地力水平下化肥利用效率和有害生物发生的演变特

征与发生机制;不同耕地障碍因子对化肥农药用量的影响机理;不同耕地地力条件下化肥农药减施机制与控制基准。

2、技术与装备研发

(4)新型肥料与化肥替代减量技术研发

研究区域作物养分及形态配伍、增效剂和助剂对复混肥的增效机理、肥料与植物养分供需耦合机制、有机-无机-生物协同增效机理,研制系列新型增效复混肥料、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水溶性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产品,建立有机物料化肥替代技术、绿肥作物化肥替代技术、环境养分资源的化肥替代技术及其高效生物固氮技术新模式。

(5)化学农药替代技术及产品研发

以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研究RNA干扰调控技术与产品;研发作物免疫诱导调控技术与产品;天敌防控技术与产品;微生物防控技术与产品;天然代谢产物防控技术与产品和物理诱杀技术与产品,为我国农作物生产提供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产品与技术。

(6)高效施肥技术与装备研发

以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为对象,研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准施肥技术,基于自动化监测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机械化施肥技术,液体肥料高效施用技术,以及有机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并研发与之配套的施肥装备。

(7)高效施药新技术及新装备研发

针对现有农作物病虫害化学防治过程中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的现状,开展化学农药高效安全、经济减量使用技术和技术装备研究,在作物生长早期以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为主,作物生长中后期以农药喷洒为主,构建立体完整的农药减量施药技术及装备体系,做到农药减施与病虫害防控效果双保证。

3、集成与示范

(8)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长江流域、黄淮海、西南和华南等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主产区的科学高效施肥和施药技术,筛选与本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肥料、农药新产品以及作物全程施肥施药新装备;集成创新适合我国不同区

域主要粮食作物的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与标准;开展区域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的大面积示范推广。

(9)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长江流域和华南等经济作物主产区的高效减量施肥技术集成模式。主要研究不同区域制约经济作物肥效和药效的限制因子;研究各主要经济作物的机械施肥施药技术集成、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和叶面施肥技术集成;研究各主要经济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集成,研制新型专业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功能性有机肥和新型高效生物农药;集成各主要经济作物主产区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研究各主要经济作物的化肥农药减施限量基准;开展区域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模式的大面积示范推广。

(10)蔬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以叶菜类、果菜类、根茎类、葱蒜类、设施蔬菜为对象,研究不同蔬菜作物的养分需求特性和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科学施肥和施药技术,筛选与区域性蔬菜生产模式相适应的高效肥料、农药新产品以及蔬菜全程施肥施药新装备和水肥药一体化设备,研

究不同蔬菜推荐施肥技术、有机肥替代技术、化肥农药替代技术的集成,研制适合不同蔬菜生长特点的生物有机肥、专用肥、水溶性肥料和生物农药等,集成创新不同蔬菜区域性的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推广应用。

(11)果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以我国苹果、柑橘、香蕉、葡萄、梨、桃、荔枝、龙眼、西瓜、草莓、菠萝、木瓜等水果主产区为研究区域,集成水果养分需求特性和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科学施肥和施药技术,筛选肥料、农药新产品以及施肥施药新装备和水肥药一体化设备,集成创新各类水果主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推广应用。

(12)化肥农药减施的技术评价及推广培训机制创新

研究不同经营主体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推广和培训的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生态经济评价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及补贴制度;选择试点县开展化肥农药减施标准与监管体系等管理政策创新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的监测评估体系,并在项目区推广应用。

2011-2020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情况汇报

2011-2020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情况汇报 化肥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农业投入品,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不合理施用化肥所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市通过多项举措,推进科学施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污染、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了农业持续生产力。 一、我市化肥减量增效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通过广泛的宣传培训、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等措施,科学施肥保护耕地地力理念已深入人心,化肥使用结构不断优化,施肥方式逐步改进,化肥施用强度和施用量得到初步控制。特别是2015年2月农业部出台《到2020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来,我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精准施肥惠民到户工程,继续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成果,逐步推进三个精准(精准到户、精准到田、精准到肥),得到任振鹤副省长两次批示,李建明书记和丁小强市长也分别批示,要求进行总结推广。2017年,我市又提出“两精两减”一增效行动,针对全市31个试点村开展减肥减药试验示范,得到市领导一致好评。全市农用化肥用量在2014年出现峰值后,2015年首次出现拐点,同比减少2.56%,氮磷钾单质肥用量均有所下降,复合肥用量同比增长0.26%。(详见

附件) 二、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主要成效 我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的实施,努力推广精准施肥、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成效明显。 (一)测土配方应用范围扩大。近十年我市每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都超过了400万亩,2019年为498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0%以上,基本实现了测土配方到田、技术普及到户,提升了科学施肥水平,优化了投肥品种结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配肥模式不断创新。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市采取与肥料企业签订技术合作和配方肥推广协议,农业部门提供数据和指导配方,企业定向生产销售专用配方肥模式大力推广配方肥。从2011年开始,全市累计已采集化验土样12000个,向配肥企业提供配方300多个,发放施肥建议卡20多万份。2013年,我市建成2个智能终端配肥站,年生产销售配方肥2000多吨,省、市电视台垄上行栏目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新型肥料逐步推广。通过多年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减氮、控磷、增钾、补微、施有机”的施肥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据统计,2019年全市有机肥施用量达18万吨,施用面积29.8万亩。缓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用量0.82吨,施用面积13万亩,机械化深施肥料推广面积41万亩,水肥一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年中央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

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提高到,磷肥利用率由提高到,化肥氮磷减施;化学农药利用率由提高到,化学农药减施;农作物平均增产,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三个任务方向。在年度首批启动个项目的基础上,年度拟启动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亿元。其中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个项目、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个项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年月日年月日。 一、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

论述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述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植保工作尤其是农药减量增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 了具体做法,总结了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为积极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工作及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药减量增效;问题;做法;成效;建议 A县现有耕地面积 4.5 万 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08 万 hm2。常年农作 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约 23.4 万 hm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每年用于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约 420 t。农药的大量施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 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A县植保站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 2020 年实现农药零增长为目标,在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开展了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 一、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滥用农药、盲目和过量用药,使病虫抗药性增强 农药施用中存在着滥用农药、盲目用药和惜水不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等问题,不但极易使农作物产生药害,而且也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据县植保站对病 虫草害抗药性长期监测表明,部分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对菊酯类农药的 抗药性5年内上升了13~18 倍。病虫抗药性增强又加剧了农药过量使用,造成 防治成本增加,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田生态环境恶化,防治难度加大,单次 用药投入成本在150 元/hm2 以上,用药成本偏高。加之农药市场存在多、乱、 杂现象,同一品种农药在市场上可能有十几个商品名,农民又缺乏农药使用和病 虫害发生防治知识,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随意混用、滥用,使大量农药进 入农田,对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植保器械落后,防治效果差 目前,农民都是单户分散管理,施药作业面积小,喷洒农药使用的是背负式 手动或机动喷雾器,弥雾质量差,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跑、冒、滴、漏”现象, 导致农药有效利用率降低、防效差,同时也增加了人畜中毒和农田生态污染风险。 3.病虫监测预警系统不健全,测报准确率低,防控效果差 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必须做到精准防控,要求病虫害发生期预报准确。但A县 病虫监测预报系统不健全,测报力量不稳定,测报设备简单,监测手段落后,农 作物病虫调查主要依靠黑光灯诱测和农技、植保人员下乡进行田间调查,收集数 据资料,然后根据历年发生规律,并结合当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气象因子等进行 综合分析做出预测,预报准确率低;同时各级植保服务组织不健全,信息不能及 时发布,造成防治时效差,防控效果降低。 4.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技术掌握不到位,应用不力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学习,掌握病虫害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并能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合理运用,可预防病虫害发生、减少防控次数;搞好农药基础知识培训学习,掌握农药的使用性能和防治范围,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从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来看,农村大多是老、弱、妇女劳动力,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还没有完全掌握病虫害绿色防 控及综合防治技术,不能有效地运用绿色防控及综合防治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预防。 二、减量增效控害技术推广应用 1.减量增效控害技术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2016..

附件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1—

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2—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附件:2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实施方案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且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1年保持增长,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肥用药,肥药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次要害虫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需要加快改变农作物对化肥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发展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化学肥料高效利用、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减少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

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投入基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5年,在保证主要农作物稳产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并提出节本提质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培训农技推广人员50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次,为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围绕化肥农药减施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保障机制等五大环节,对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应用基础研究、技术与装备研发、集成与示范三部分12个重点任务。

高2017年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附件: 高县2017年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行动方案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但由于农药使用量较大,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高县2017年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新型农药,提升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二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在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目标任务 从2017年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实现全县农药使用总量保持科学治理水平,每年农药使用量降低5—10%。 2017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35%以上,建立茶叶、果蔬绿色防控示范区各一个;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创建茶叶、水稻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一个; 农药利用率达到35%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明显提高,占全县农药用量的75%以上,生物农药用量占农药用量的20%以上。 2018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36%以上,建立茶叶、果蔬绿色防控示范区各两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50%以上,创建茶叶、水稻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一个;农药利用率达到36%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占全县农药用量的80%以上,生物农药用量占农药用量的24%以上。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 2015 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

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 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基础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三大任务。2016年和2017年度共启动了34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以及部分作物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在2016年和2017年度项目启动基础上,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和新形势下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迫切需求,2018年拟发布15个项目的指南,其

2018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XX市2018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扎实推进我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努力实现资源保护多样化、化肥投入减量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安全优质化,大力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到495万亩;绿肥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有机肥替减化肥面积达到50万亩;完成取土化验600个,开展各类田间试验20个以上;最大程度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化肥总施用量较2017年下降1.5个百分点,从2017年的11.6万吨(折纯)下降到11.4万吨(折纯)以下,肥效利用率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38%。 三、主要内容 (一)夯实基础工作 1.规范取土测土。统筹考虑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的需要,合理布设采样点位,进行取土化验。全市合计取土数量不少于600个,测定项目包括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主要养分指标,其中10%以上的土样除完成主要养分指标检测外,还需进行钙、镁、铜、锌、铁、锰、硼等中微量元素测定。 2.合理安排试验。在总结历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主导作物需肥特点,因地制宜布局田间试验,科学合理

制定试验方案。全市完成各类试验20个以上,类型包括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经济作物“2+X”田间肥效、肥效校正和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等。 3.突出技术服务。各项目县县要进一步完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逐步建立主要经济作物优化施肥方案,加强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整理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及时更新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服务。加强对智能终端配肥站(嘉鱼县、赤壁市)的技术指导,发布施肥配方,指导企业按方生产配方肥,农户按施肥建议购买配方肥,促进配方肥下田。 (二)“两精两减一增效”行动 进一步细化“两精两减一增效”行动实施方案,加大对29个工作点的技术服务力度,以当地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以水稻(常规稻、彩稻、再生稻)、油菜、蔬菜、莲藕、茶叶、葡萄、枇杷、猕猴桃、柑橘等9大类作物为实施对象,采用测土配方、新型肥料、有机肥替代、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分期施肥、有机肥资源化利用、“三沼”综合利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土壤调酸、冷浸田改造等十二项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达到工作点水稻(油菜)减肥10%,蔬菜减肥20%,果树减肥30%,茶叶减肥50%,平均化肥利用率提高1%的目标。 (三)有机肥替减化肥 推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全面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加快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全市计划有机肥替减化肥面积达到50万亩,替减化肥0.2万吨(折纯)。主要技术模式包括: 1、“有机肥+配方肥”模式。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

XXXXX2019年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总结

XXXX 关于2019年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工作总结 XXX农业农村委: 根据《XXXX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XXX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工作自查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XXX发〔2019〕XX号)文件精神,我街道严格按照县农业农村委化肥农药“双降”工作的要求,结合街道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创建等工作,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工作,确保化肥农药减量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现将2019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年初结合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和我街道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目标。由街道农服中心牵头,相关科室,各村(居)积极配合。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通过大会小会、同时结合扶贫、深度产业结构调整、“五改”等相关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即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群众参与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三)开展行动。 一是每月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每月对辖区内

的农资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农药残留样品抽样检查,实时监控农药含量,严格控制农药超标。 二是结合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工作,提倡施用有机肥,严控合肥农药施用量。要求我街道本次农业产业调整的业主,严格按照各类物种栽植要求,施用有机肥作为底肥。 三是提高秸秆利用率。引导和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 四是加大对农药经营店的监管力度,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对街道辖区内的农资经营店进行资格审核,确保经营者能够对农户购买农药、使用农药给予正确指导,做到科学用药,对症下药。 五是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提倡农户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预防控制病虫害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 二、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户知晓率不高。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开展有难度。三是农户观念难以转变,仍然依赖化肥农药,对于有机肥的施用存在疑虑,担心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影响收益。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高度重视,加大宣传。进一步加大化肥农药减量相关宣传工作,提升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减量控害增效意识。提高街道、村干部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全年重点工

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2: 恩施州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农药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重要农业物资。多年来,受我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栽作物种类的改变、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规律和新特点,造成防治难度加大,农药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同时还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为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及原则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大力推广新型环境友好型高效农药,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的减量使用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二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农药的科学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17年,重点加大农药科学使用、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全州农药利用率及科学用药整体技术水平。其中,推广先进植保机械是减量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关键。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20%;蔬菜、烟草、水果、药材等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20%;农户自用的老式喷雾器替换率达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使用比例达50%

化肥的减量增效技术

化肥的减量增效技术 —推广施肥新技术,实现化肥零增长 吴中民2马君岭1刘畅2 (1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农技站,山东济宁,272116; 2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人民政府,山东济宁,272116) 今年3月份农业部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要实现零增长目标,一是要减去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多用的部分化肥,提升利用效率。二是要推进有机与无机的结合。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关键是把握好“精、调、改、替”4字要领: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本人结合上述要求,针对近几年来,化肥、农药价格飞涨,生产成本急剧升高,农业投入产出比降低的现实情况,总结了各地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仅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节约资源,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主要是指使用农业机械在耕翻、播种和作物生长中期将化肥按农艺要求的各类、数量和化肥位置效应施于土壤表层以下一定的深度。主要包括:深施底肥、深施种肥(也称种肥同播)、深施追肥。机械化深施的好处:减少了化肥损失,提高了化肥利用率,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3、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新技术。它是通过压力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肥料溶液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和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养分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定量、定时直接供给作物。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蔬菜节水30%~35%,节肥40%~45%;果园节水40%,节肥30%;蔬菜产量增加15%~22%,水果增产9%~15%。 4、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有机肥种类多,肥源广,易于积制,成本低,施用简单,是发展优质、高效、低耗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养分含量比较齐全,肥效持久而稳定,坚持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一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二可使迟效与速效肥料优势互补;三可减少化肥的挥发与流失,增强保肥性能,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四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质,并对减轻环境污染有显著效果。 5、利用秸秆腐熟剂,完善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产,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每667平方米还田秸秆200公斤,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钾肥,即每667平方米少施2公斤氯化钾和5公斤过磷酸钙,每667平方米节省化肥投入15元。秸秆还田前期需消耗一定量的氮素,应适当增加前期氮肥用量,减少后期氮肥用量。 6、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土壤深耕、增施有机物料、覆盖栽培、促进微生物增殖、促进蚯蚓增殖等方法。通过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效率5%以上。引导农民改进耕作方式,实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8年度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8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 —1—

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在2016年、2017年启动实施34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拟发布15个任务方向,其中任务1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任务2-15为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拟安排国拨经费6.88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 1. 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和制剂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解决我国主要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品种—2—

如东县2019年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

如东县年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农业污染攻坚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省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农业[]号)文件有关化肥减量增效的要求,现制定《如东县年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通过政策创设、技术创新、示引领和配套服务,确保年全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化肥使用总量较年削减以上(到年化肥使用总量较年削减以上;到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以上,化肥使用总量较年削减以上)。 二、技术路径 因地制宜,综合采取“精准施肥减量、优化肥料结构减量、改进施肥方式减量、有机肥部分替代减量和轮作休耕减量”等措施。 (一)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精准高效施肥。 以精确定量施肥为导向,开展测土化验和田间试验,建立完善主要农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施肥技术体系。及时发布主要农作物推荐施肥方案和主推肥料配方信息,引导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按方施用,让作物吃上“营养套餐”。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以控氮减磷为重点,逐步制定

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 (二)优化调整肥料结构,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 优化氮磷钾三要素比例、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比例。积极引导肥料企业由常规复混肥生产为主向配方肥生产为主方向转变。积极推广稻麦专用配方肥和油菜专用配方肥,示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玉麦种肥同播、果菜滴灌与微喷施肥、葡萄限根局部施肥等新技术。推广“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方肥”、“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技术模式,示推广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 (三)改善施肥设施装备,推进施肥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施肥机械、水肥一体化设施装备,推进灌溉与施肥一体化、智能化,减轻有机肥施用劳动强度,改变人工施肥表层化、非均衡化、非根际化的落后施肥习惯,降低氨挥发和地表径流肥料及地下淋溶肥料损失。 (四)实行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以果菜稻麦等作物为重点,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行动,增强土壤生物、生态、生产功能,提升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和健康质量,减少作物对化肥养分的依赖,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品牌创建。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应用施肥机械统一开展有机肥施用作业服务。积极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 (五)有序有力轮作休耕,推进化肥使用强度降低。 在耕地复种指数高、生产负荷重、经济效益低的稻麦(油)种植区域,推广“水稻紫云英”、“水稻蚕豌豆”等粮绿轮作模

化肥减量增效主推模式

化肥减量增效主推模式 1、微生物肥料减量增效模式。微生物肥料本身绿色无污染 ,大量使用不会给环境造成危害,并且使用微生物肥料还可以逐步解决因滥用化肥导致的土壤质量和产品品质的下降的问题。微生物肥料可用于拌种、浸种、蘸根、做底肥、追肥,沟施或穴施。每1公斤固态菌剂与40~60公斤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混合均匀后做基肥、追肥和育苗肥用;或将固态菌剂稀释10~20倍蘸根。微生物肥料要避免在高温干旱条件和与未腐熟的农家肥混用,避免与农药同时使用。 2、生物有机肥减量增效模式。生物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毛细管水运动的速度和水分的无效蒸发,有明显的抑制返盐效果。盐碱地施用效果明显。生物有机肥可作基肥、追肥。作基肥时大田作物每亩施用40~120公斤,在春、秋整地时和农家肥一起施入;经济作物和设施栽培作物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可酌情增加用量。作追肥时较化肥提前7~10天,用量可按化肥做追肥的等值投入。 3、水溶性肥料减量增效模式。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作物吸收快,吸收利用率是常规肥料的2~3倍,主要应用于喷、滴灌及设施农业,可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水溶性肥料为速效肥料,只能作为追肥随时冲施、滴灌施或叶面喷施。施用要点:1、避免直接冲施,要采取二次稀释法,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浓度进行调配;2、

少量多次施用。3、配合其它肥料施用。在农业生产中要做到水溶肥与常规肥结合,基肥和追肥结合、有机无机结合以便降低成本,发挥各种肥料的优势。 4、微量元素肥料减量增效模式。微量元素肥料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微肥的施用要特别慎重,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浓度范围很窄:施用过多,作物会发生中毒,所造成的危害比大量元素要严重得多。根据测土配方成果我区的风沙土及盐碱土中有效锌及有效锰含量均极低,在种植玉米、马铃薯、葵花、甜菜等作物时需补施锌肥和锰肥,以基施或花前喷施为主,由于微肥一般用量少,宜浅施深度小于5cm,锌肥用量2~5公斤/亩,锰肥用量1~2公斤/亩。设施种植因周年生产、常规肥料投入量大、作物产出量大及连作频繁,土壤中微量元素普遍缺乏,喷施多元复合微肥比单一微肥效果好;开花前后喷施比苗期喷效果好;晴天早晨或傍晚喷比其他时间喷效果好。 5、配方肥筛选应用减量增效模式。配方肥是在测土配方施肥项止实施中研制开发的新型肥料,由于针对强,肥料配比合理,能促进作物平衡生长,增强抗逆性,同时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保护耕地。目前,我区市场上有玉米、蔬菜、果树、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专用配方肥。配方肥可当底肥施用,也可根据作物生长需要作为追肥施用。 6、缓控释肥料减量增效模式。缓控释肥可延长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有效延长肥料使用周期,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减

农业部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

农业部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财发〔2017〕11号)和农业部《关于做好2017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的通知》(农农(耕肥)〔2017〕30号)要求,2017年我省组织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补贴项目。现就项目组织实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工作部署要求,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施肥理念,取土试验固基础,技术示范创模式。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专业化服务,扎实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和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全面提高科学施肥和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加快形成农业绿色发展方式。 二、项目目标 今年,选择16个县(市、区)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32万亩,每个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简称示范县,下同)要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建设示范片2万亩以上,示范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5%以上,农用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示范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用化肥用量零增长。 结合我省肥情、墒情、地力监测等基础工作均需强化的实际需要,今年统筹安排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田间试验、土壤墒情监测、农户施肥调查、配方制定发布和指导服务等基础工作。全省共安排取土化验12254个,田间试验示范380处,新增墒情监测县21个,增加农户施肥调查县30个以上。 三、项目实施内容 (一)示范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示范县要以小麦、玉米、设施蔬菜和苹果为主,兼顾当地优势作物,不同土壤类型,按照成方连片、优先覆盖新型经营主体、优先覆盖贫困村的原则,布局集成示范区。通过配方肥物化补贴等方式,每个示范县建设2个以上的万亩示范区,集中展示一批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和集成“精、调、转、替”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每个示范区要有指导专家、科技示范户、示范对比田和醒目标识牌,引导和鼓励农民应用配方肥、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高

农药减量防控建议

农药减量防控建议 针对农药减量控害工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大力开展到2020年农药零增长的行动,突出抓好农药减量控害措施落实。重点落实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农药技术的应用,加大生物防螟、航化作业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培训,推行科学精准施药。 1 重点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大力实施农药施用“零”增长行动,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针对玉米螟、玉米大斑病、水稻二化螟、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突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农药减量增效、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手段,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和覆盖率,增加绿色防控推广,有效防控病虫害。 2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农企合作模式,开展规模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提高统防统治效率、效果和效益。用无人机实现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改变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病虫的作业方式,在减少防治次数的同时,还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防治成本。 3 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扩大航化作业和高效植保机械的作业应用面积,推广自走式高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替代小型低效“跑、冒、滴、漏”的落后药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加大新型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病虫绿色防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违禁农药,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利用率。积极引进和示范推广先进、高效、实用植保机械,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提升防控作业工效。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采用低容量喷雾技术替代粗放的大容量喷雾技术,通过精准施药系统与GPS导航系统,实现喷洒精确对接、定点定量施药、高效自主作业。 4 推行科学精准施药 不断完善病虫监测网络,建立实施测报任务专人负责、重大病虫趋势预报集体会商等制度,加强病虫害调查监测与预报,建立病虫害田间监测点,根据监测预报结果,结合作物布局、长势和气候趋势等情况,组织专家会商、分析研判病虫害发生趋势,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发布预报信息,指导农民实施科学防控,引导农民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适期适量用药。要关注当地病虫草害的发生动态,特别要关注新发生病虫、抗药性的变化,关注施药时期,抓住关键环节,实行精准施药,减少农药过量使用,关注综合效益,既要粮食作物提质增收,又要使农药减量增效。同时,做好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品种的筛选和推广应用,扩大生物农药的使用范围,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防治效果好的高效低风险农药。 5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通过媒体宣传、设立宣传点、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入户宣传、业务培训等方式,广泛开展病虫害发生信息及防治技术宣传,提高技术宣传到位率。同时采用室内培训与室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科学防控技术水平。积极组织召开植保技干培训班、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和农药减量控害工作的宣传。

有机肥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简介

有机肥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简介 一、有机肥的概念 有机肥是指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 有机肥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二、传统的有机肥料来源 传统有机肥主要来源于禽畜粪便、作物秸秆、绿肥等。 1、畜禽粪便一直被人们当作土壤肥料的重要来源,因而畜禽粪便多是就地施用。动物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氮、磷、钾等养分,同时也能供给作物所需的钙、镁、硫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多种养分的需要。 2、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焚烧后还田和其它方式还田。还田模式包括: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堆腐还田、沟埋还田、过腹还田。 3、绿肥是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

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但要充分发挥绿肥的增产作用,必须做到合理施用。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各种绿肥的幼嫩茎叶,含有丰富的养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每千公斤绿肥鲜草,一般可供出氮素6.3公斤,磷素1.3公斤,钾素5公斤,相当于13.7公斤尿素,6公斤过磷酸钙和10公斤硫酸钾。 三、传统的有机肥料利用方式落后,存在“三低三大”问题 1、养分含量低,体积大。 2、劳动效率低,强度大。 3、无害化程度低,污染大。 前途与办法:大力发展有机肥商品化。 四、商品有机肥的概念和种类 以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等富含有机质的副产品资源为主要原料,经发酵熟化后加工制成的,并达到规定标准,作为商品进入流通的肥料。 1、精制有机肥,为纯有机肥,执行农业行业标准 NY525-2002; 2、有机复混肥,是熟化的有机物料中加入化学肥料,经造粒设备加工生产的粒状复混肥,执行GB18877-2002 ; 3、生物有机肥,是指由特定功能微生物与经过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肥料。农业行业标准NY 884-2004。 五、商品有机肥的好处 1、商品有机肥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先进,与传统的有机肥区别重点在于“腐熟”和“无害”。与商品有机肥相比,粪肥存在许多缺陷:一是含盐分较多,容易使土壤盐化;二是粪肥带有大量的病菌、虫卵,易引发病虫草害;三是粪肥养分含量不稳定,不能做到合理补肥;四是粪肥内若含有害物质、重金属物质时,仅凭借高温发酵不能去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