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静脉置管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股静脉置管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股静脉置管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股静脉置管潜在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40例股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股静脉穿刺置管常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导管脱落、感染等。结论:严格操作规执行常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预防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标签:股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对策

股静脉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方法具有保护血管、减轻痛苦,便于危重病人抢救和用药及作为肾衰竭病人临时血液透析通路。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即保证了置管的安全性,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40例股静脉置管的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血液透析38人,静脉穿刺困难2人。男31例,女9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50岁。1例患者发生感染,1例静脉炎,1例管道脱落和阻塞。

2原因分析

(1)输液渗漏;(2)脱管:患者穿脱衣服时拉扯、翻身、更换敷料时不小心;患者神志不清,躁动等导致;(3)静脉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低蛋白血症,未严格无菌操作;(4)回血堵塞导管;封管方法不正确;导管尖部接触血管壁或导管扭曲引起。

3护理对策

3.1沟通:护士应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置管的目的、注意事项,使其对置管过程及置管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有目的,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3.2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观察双下肢是否对称,穿刺肢体有无肿胀,有无血栓形成;观察留置针的长度,及固定情况;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触痛;输液过程中如果液体滴速明显减慢,应检查导管有无打折或移动、脱出或凝血。

3.3 防止感染:(1)置管期间,保持病室清洁,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操作时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皮肤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如发生渗血或渗液、潮湿、污染及时换药并加压。(2)隔天消毒和更换敷料、贴膜1次,1遍酒精,三遍碘伏,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大于5厘米。避免用酒精接触管道,防止管道硬化变脆,断裂。(3)脱出的导管切不可回送,以免感染。

3.4 防止导管堵塞

3.4.1每次输液前需先回抽,见有回血,注入生理盐水20ML后方能输液。输液结束后,先注入生理盐水20ML,再用3ml封管液(肝素稀释液50~100u/ml)将针头斜面进入肝素帽均匀推注,此方法优于常用的正压封管.

3.4.2输注生物制品、脂肪乳剂等分子量大、黏度高的制剂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减少高能营养物质在血管内的残留,降低感染率[3]。

3.4.3血液透析后用30 mL注射器分别注入动脉、静脉端生理盐水各15 mL,以冲净管内血液,再以12 500 U肝素盐水1.5 mL分别注入动脉、静脉端,高凝者加大肝素量,以确保管路通畅,最后用已消毒的肝素帽封闭管口,并将导管用无菌敷料包扎。股静脉置管易发生堵塞和感染,此导管除血液透析外,不做其他用途,如输液、抽血等.

3.4.4防止空气栓塞;护士应及时换液体或使用输液泵。定要牢,防止液体走空导致导管中进入空气。封管后立即将连接管夹紧夹好,以免发生空气栓塞。

3.5防止导管脱落:

3.5.1每次换药后都应妥善固定导管,及各连接处必须衔接牢固。固定方法主要有缝合固定、固定锁最常用。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烦躁不安或意识障碍患者予以适当约束肢体,防止自行拔出导管。做好标记,经常检查导管深度,给置管患者做其他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导管脱落。

3.5.2妥善固定导管的固定要顺应插管的方向,防折叠、变形,影响导管的功能,同时也要照顾到病人的活动需要,以病人轻度活动后不引起疼痛,并能保持导管良好位置为妥。

3.6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每次透析前后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班,病区护士做好三班床头交接班,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3.7拔管要点:拔管后注意局部消毒处理,并压迫10~15min,对凝血机制低下的患者,穿刺处应用砂袋加压,以防局部形成血肿。拔管时先将输液器关闭,防止拔管过程中药液渗漏皮下,将导管拔至血管上“针眼”再按压局部,以免粘附于导管上的血凝块剥脱在血管内,这也是防止血栓形成的措施之一。同时应注意压迫的是血管上的“针眼”而不是皮肤上的“针眼”,以防皮下形成瘀血,并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

3.8 健康教育嘱病人留置导管期间不宜过多活动,下肢弯曲不超过90度,不宜做下蹲、屈髋等动作,不宜使用蹲厕,保持大便通畅,以防导管扭曲、脱落、堵塞、局部渗血及出血,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勤换内衣、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次大便后清洗肛周;如需淋浴将导管及皮肤出口处用敷贴密封,以防淋浴后感染,如出现红、肿、热、痛

等现象,及时处理。

4讨论

股静脉留置导管时间的长短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置管前健康教育和严格的无菌操作及置管后的精心护理是提高导管使用率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卫爱欣柴竹果静脉留置针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34期

[2]蒙莉血液透析股静脉留置导管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0期

[3]黎洋蒋先洪米永华股静脉穿刺置管临床并发症发生及处理分析《四川医学》2012年05期

抗感染导管用于高龄患者股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抗感染导管用于高龄患者股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股静脉插管;感染;预防;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股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满足了重症病人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及使用多种抢救药物的需要,具有操作技术易被掌握,病人痛苦少、用药奏效快等优点[1]。但股静脉位置刚好在腹股沟处,卫生清洁方面较差,如大小便处理不当,导致穿刺点及导管污染而致感染,其感染率比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插管高[2]。特别是老年患者,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力低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死亡率。抗感染导管是一种含有洗必泰醋酸盐与磺胺嘧啶银的导管,这两种药物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和相加作用,同时,这两种药不属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很少使用,不易出现耐药株,药物在导管内以缓释的方式释放,保证导管周围有连续的杀菌环境,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延长导管使用时间。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我科共有5例8例次高龄患者使用抗感染导管行股静脉插管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在我科住院采用抗感染导管行股静脉插管的患者5例(8例次),左侧3例次,右侧5例次。患者均为气管切开术后的男性患者,年龄81~93岁,平均年龄(85±1.5)岁,既往曾于ICU治疗并多次采用普通导管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共计18例次),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无血管内瘘者2例次,长期肠外营养3例次,病情危重监测中心静脉压3例次。 1.2 方法患者均采用美国Arrow抗感染导管,外径11~12 G,长度15~20 cm,均由技术熟练的医师在严格的无菌技术下穿刺操作,留置于股静脉,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静脉输液、血液净化治疗等。置管后统一导管护理程序。当患者内瘘成熟后、病情缓解、导管堵塞或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不能排除中心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感染时,在无菌操作下拔除导管。 1.3 观察内容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血流相关感染出现的时间,导管拔除时,在无菌操作技术下,留取导管尖端送细菌室常规细菌培养。观察内容与患者自身留置普通导管时做对比。 1.4 导管相关感染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2月3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规定的标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3天后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其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或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并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导管远端培养阳性,拔管、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消失。

股静脉置管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股静脉置管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股静脉置管潜在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40例股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股静脉穿刺置管常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导管脱落、感染等。结论:严格操作规执行常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预防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标签:股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对策 股静脉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方法具有保护血管、减轻痛苦,便于危重病人抢救和用药及作为肾衰竭病人临时血液透析通路。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即保证了置管的安全性,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40例股静脉置管的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血液透析38人,静脉穿刺困难2人。男31例,女9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50岁。1例患者发生感染,1例静脉炎,1例管道脱落和阻塞。 2原因分析 (1)输液渗漏;(2)脱管:患者穿脱衣服时拉扯、翻身、更换敷料时不小心;患者神志不清,躁动等导致;(3)静脉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低蛋白血症,未严格无菌操作;(4)回血堵塞导管;封管方法不正确;导管尖部接触血管壁或导管扭曲引起。 3护理对策 3.1沟通:护士应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置管的目的、注意事项,使其对置管过程及置管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有目的,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3.2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观察双下肢是否对称,穿刺肢体有无肿胀,有无血栓形成;观察留置针的长度,及固定情况;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触痛;输液过程中如果液体滴速明显减慢,应检查导管有无打折或移动、脱出或凝血。 3.3 防止感染:(1)置管期间,保持病室清洁,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操作时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皮肤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如发生渗血或渗液、潮湿、污染及时换药并加压。(2)隔天消毒和更换敷料、贴膜1次,1遍酒精,三遍碘伏,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大于5厘米。避免用酒精接触管道,防止管道硬化变脆,断裂。(3)脱出的导管切不可回送,以免感染。

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在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在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为了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与急性中毒的患者能够有较快速 简便安全有效,血流量充足的临时性静脉置管。本文共观察2005年4月~2009年4月西京医院静脉置管70例,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16岁~67岁,导管均采用单针双腔导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综合统计软件SPSS12.0处理进行以下调查。 标签: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透析中;应用与护理 1操作方法 病人取去枕仰卧位,肩胛处垫高,头后仰,选择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及锁骨上缘共同围成的三角形顶点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消毒后作局部麻醉,并向下、向后、稍向外、沿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试穿颈内静脉,见暗红色回血后,以内瘘薄壁穿刺针刺人皮肤作皮肤切口,持与注射器相连的穿刺针并以30度~50度角进针,保持轻度负压,见暗红色回血后令病人作浅表呼吸或暂时屏息,避免空气进人血管内,然后迅速送人导丝,沿导丝送人扩张导管,最后沿导丝送人双腔管,以缝皮针将双腔管固定在皮肤上。若是股静脉置管,臀下垫一软枕,下肢外展、外旋,膝关节弯曲略屈曲,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2cm,股动脉内侧0.5cm处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消毒后作局部麻醉,以内瘘薄壁穿刺针刺人皮肤作皮肤切口,持与注射器相连的穿刺针并以30度~50度角进针,保持轻度负压,见暗红色回血后然后迅速送人导丝,沿导丝送人扩张导管,最后沿导丝送入双腔管,以缝皮针将双腔管固定在皮肤上。 2分析结果 资料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综合统计软件SPSS12.0处理。实验数据以X±s 表示,采用成组资料均数的t检验。 其中45例颈内静脉插管共透析808次,每根导管透析(18±7)次,平均留置时间为(50±20)d;25例股静脉插管共透析273次,每根导管透析(11±6)次,平均留置时间为(28±lO)d,统计分析显示颈内插管使用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颈内静脉插管最大血流量为(250±50)mL/min,明显大于股静脉(220±30)mL/min。 2.1管前护理:管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深静脉置管的目的、方法、部位、需要配合的具体要求,获得家属同意签字以及让患者完全消除忧虑后再行置管,置管时将病室内所有家属全部请出,同时减少人员走动。 2.2期间导管护理:格掌握无菌操作原则。透析接管时,先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用0.5%碘伏消毒导管末端,取下肝素帽,先用盐水擦洗管口血迹,然

最新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李蓉梅袁玲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置管术在肿瘤的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避免了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耐受性。在肿瘤科的化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许多PICC置管护理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许多关于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相关的内容,但关于深静脉血栓的报道还很少。我科在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共置管544例,材料选择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Groshong PICC导管151例,型号为4Fr导管,长度60cm; 美国ARROW公司PICC穿刺包393例,型号为4Fr导管,长度55cm。观察到3例患者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历1:男,48岁,转移性肝癌。伴多发性骨、脑转移。化疗前行PICC置管,选择左上肢贵要静脉。化疗方案为OLF方案,1个疗程,置管后六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上臂肌肉酸胀、紫绀、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 超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 病历2:女,42岁,乳腺癌。化疗前行PICC置管,选择左肘正中静脉。化疗5个疗程,前4个疗程FAC方案,第5个疗程NP方案。置管后152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肱静脉血栓形成。 病历3:男,53岁,肺癌。入院第三天行PICC置管准备化疗,选择左肘正中静脉。置管后三天,未进行化疗,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腋静脉血栓形成。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抬高患肢 2、患侧肢体适当的运动,如有节律的肌肉收缩 (二)药物治疗 1、溶栓 (1)尿激酶:主要针对凝血酶,对发病在3~5天内的新鲜血栓效果较好。25万U+NS100ml快速静滴,BID,用2周。当PT延长超过5秒时停用。 (2)巴曲酶:主要针对纤维蛋白,对陈旧性血栓效果较好。首剂10BU+NS100ml,缓慢VD;而后隔日用一次,每次5BU。巴曲酶共使用3次,使用期间注意监测纤维蛋白原,一般3天测一次,当血FG<0.5g/1,停药。 2、抗凝 (1)低分子肝素:急性期使用,如克赛0.4ml/4000U,腹壁皮下注射,BID

股静脉置管的护理

股静脉置管护理 1.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患者平卧,常规监护器心律和血压的变化,右腿稍外展,取腹股沟韧带下1.5~2 cm,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内侧约0.5 cm处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方法穿刺。常规消毒、铺巾后,进针在1%利多卡因局麻下完成,见暗红色血液后固定针尖,将注射器取下,插入指引钢丝,退出针尖,沿钢丝用扩张管略作扩张后送入双腔导管,拔出钢丝,用肝素盐水封管,套肝素帽,用缝线缝扎固定导管,敷以无菌敷贴。 术前护理:嘱咐患者术前1 d沐浴,清洁皮肤并保持干燥。护士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详细介绍留置股静脉导管的意义、具体操作步骤和术中配合要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置管过程及置管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在保证顺利完成手术的前提下,并鼓励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术前备好抢救器械、药品、氧气、监护仪器等,建立静脉通道。 置管后的健康教育 股静脉置管患者卧床时床角度应小于40°,禁止坐轮椅,以防打折扭曲。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或脱落,必要时重新缝合,以防导管脱落。若发现导管有部分脱出,应原位缝合固定好,或更换新导管,不要重新送回血管内,若确有必要送回导管至血管内,应严格消毒并无菌操作。尽量避免股静脉导管输血、输液、取血等操作。注意观察肝素盖有无松动,动静脉端上的夹子是否夹紧,夹子夹闭前已调好位置,一旦夹闭,勿轻易打开。导管留置期间,应嘱患者勿剧烈活动或下肢大幅度活动,并嘱患者置管期间不宜做下蹲、屈髋等动作,不宜使用蹲厕,保持大便通畅,以防导管扭曲、脱出、堵塞、渗血及出血,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嘱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指导患者擦洗和淋浴的方法。床单位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局部皮肤保持干燥清洁。导管留置期间若穿刺处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护理:用无菌透明贴膜外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移位,扭曲、受压及脱出,使患者活动感到便利,同时要避免因患者翻身或不自主动作导致管道接头脱落。嘱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使其了解置管的重要性,尽量减少下肢活动范围,以防脱管,一旦发现脱管,立即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并通知医师进行紧急处理。活动和睡眠时避免压迫导管以防血栓形成和血管壁损伤,穿、脱衣服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留置导管,以免把导管拉出

8 例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插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8 例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插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摘要】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内瘘成熟前病人,病情危重需立即 进行血液透析者,必须建立临时的血管通路。2012 年3 月起我科采用股静脉插管 建立临时血透通道进行血液透析,共8例发生导管意外脱出,探讨透析患者意外 脱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降低意外脱管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3 月至2014年3月期间发生意外脱管的8例临时性股静脉置管进行总结分析。结 果发生股静脉置管意外脱管的时间集中在夜间无人看护或陪伴时,地点多为院外 患者家中。静脉置管患者导管脱出的原因,在于导管固定方法不正确、缝线脱落或 插入过浅,夜间睡觉翻身或穿脱衣裤方式不正确,以及患者缺乏自我导管防护的意 识和知识。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脱管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8-0073-02 1 临床资料 2012 年3月-2014年3 月在我科8 例透析患者发生意外脱管患者,均是行临 时性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5-60岁,平均50岁。置管时间3-53天,意外脱出中,意识清楚7 例,意识模糊1例,夜间睡眠翻身不慎带出4例,意识不清自行拔出1 例。穿脱衣裤方法不当带出导管3 例。造成后果:2 例患者因高凝状态发生意外脱管无任何渗血,2 例由120 急救我科,局部 渗血较多,处理后拔出。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渗血和皮下血肿,3例患者全 部重新置管,5例开始用瘘。 2 原因分析 2.1.1 活动的幅度、时间、活动量的大小是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插管意外脱 出均为男性,这可能因为男性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女性差;起床或卧床休息时下 肢伸屈的幅度较大;喜欢长时间活动;看电视或玩扑克喜欢不间断抖腿等因素都 能使导管移位及脱落。患者年龄大,皮肤松弛,营养状况差,在夜间无人看护或 无家人照顾的情况下,脱衣裤、翻身等动作较笨拙,造成无意脱管。 2.1.2 谵妄是引起患者拔管的重要原因 1 例拔管意识模糊,夜间5:00 护士人员少,工作量大,对躁动患者未及时 进行上肢约束,同时未能及时查看置管部位,致使患者在棉被下将股静脉置管拔出,及时发现立即给予压迫止血等相应处理,出血量约200ml,未导致生命危险。 2.1.3 悲观绝望也是自行拔管原因之一部分患者把管道带来的不适看做是疾病 加重的原因,感到不安,加之不了解医疗知识,因此出现自行拔管。慢性肾功能 不全患者因病情复杂,经济压力沉重,并发症痛苦,家庭亲情淡漠等原因,患者 易出现情绪低落,孤独无助,悲观绝望,甚至轻生念头。 2.2 股静脉插管管理方面因素 2.2.1 导管的因素 导管作为一种介入物,由于其粗细质地的不同,对患者体内组织的刺激情况 不一样,造成组织周围红肿、疼痛、导管穿刺处皮肤松弛,而导致导管脱出。 2.2.2 插管部位 股静脉置管部位靠近大腿根部,插管操作简单,插管成功率高,患者走路, 入厕、洗澡都容易牵拉到置管部位,下肢血流量增加,股静脉压力增大,易使导 管打折、出血、脱落。患者的日常生活容易干扰管路保留时间。

血液透析导管的相关感染及护理

血液透析导管的相关感染及护理 本文通过探讨血液透析导管的相关感染及护理方法得出结论:加强导管使用期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以降低导管感染的机率。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1年4月至8月有10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患者(男5例,女5例)都为住院患者,年龄38-87岁,每周透析2-3次,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糖尿病肾病1例,直肠癌1例,梗阻性肾病1例,狼疮性肾炎1例,肾脏囊性占位1例,移植肾切除术1例,导管采用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临时性双腔导管,5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其余5例采用股内静脉置管,其中有2例股内静脉发生了透析导管处感染,其余均未发生。 2危险因素 2.1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感染与留置时间长短有关。 2.2导管留置部位股静脉置管较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高,与出口皮肤出汗及解剖位置有关。 2.3局部危险因素如与皮肤完整性及个人卫生差、敷料透气性差、伤口出汗、导管使用出口护理和管理不当等均有关。 2.4全身危险因素如与免疫抑制状态、糖尿病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等有关。 3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诊断 3.1导管出口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压痛、渗出。 3.2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发热寒颤,排除他处感染征象。 3.3血液培养必须在使用抗生素前立即做导管血及外周血培养。 4 治疗 4.1抗生素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特异性的抗生素治疗。 4.2导管感染的处理用抗生素封管,治疗失败者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需治疗2-3周。必要时予以拔管。 4.3出口感染不合并败血症一般不必拔管,须局部抗感染,局部治疗失败者给予全身抗感染治疗。 5护理 5.1心理护理尊重关心病人,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5.2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留置导管是一种有创的侵入性操作,因此在置管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如潮湿、血渍应予换药,为防导管滑脱,置管后告知患者不可用手拉导管,对神志欠清者予以约束双手。若导管脱出,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出口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给药、补液、化疗及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但因此产生的导管性感染却是置管术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在美国,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VC—RI)率为2%~4%。与导管相关的医院菌血症发生率为2%~12%。因此,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标签: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预防措施 1原因分析 1.1穿刺部位与留置时间。三种途径引起CVC—RI的发生为:股静脉置管最易发生感染,颈内静脉置管次之,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最小。股静脉置管部位由于会阴分泌物、尿液、粪便、腹股沟皮肤皱褶处积垢等原因污染机会多;颈内静脉置管部位可能是由于颈部被毛发覆盖,而且是气管切开吸痰护理处,细菌浓度高的缘故。据文献报道:颈内静脉的感染率是锁骨下静脉的 2.7倍[2];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其感染率就越高,≤10d的总感染率为8.30%;11~20d 为27.80%;≥21d达66.79%[3]。 1.2导管污染。在污染的环境中(如病房)置管,经导管输入血液制品、加药、抽血、行中心静脉监测,使用三通开关或更换添加输液装置等均可使导管或其接头受到污染而导致导管腔内感染。 1.3皮肤污染。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CVC—RI是皮肤微生物迁移所致。导管留置时间短者(<10d),皮膚污染是发病的关键因素[2]。表皮葡萄球菌是引起CVC—RI最常见的原因,约占CVC—RI的30%,它主要来源于操作人员的手和病人的皮肤。由此可见,穿刺点周围皮肤消毒不严、操作不当与导管性感染密切相关。 1.4病人的免疫状况。导管感染与免疫功能呈负相关。接受放、化疗的癌症病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是促进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其他感染病灶也是促进感染的危险因素。 1.5置管的熟练程度。医师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率成反比,操作越不熟练,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越大,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和导管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有研究发现:放置锁骨下静脉导管<50次的医师,其导管脓毒症的风险比熟练医师高2倍以上[4]。 2预防措施 2.1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达到治疗目的病情允许后立即停止CVC。CVC留置时间应以小于7d为宜。导

血透患者股静脉置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透患者股静脉置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股静脉导管意外拔管的相关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2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临时性股静脉导管意 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33.2%)、导管阻塞(33.2%)、血流不 足(17%)、穿刺口渗血(8.3%)、导管脱落(8.3%)结论:通过对导管意外 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准确采取有针对性、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导管 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血液透析;股静脉置管;意外拔管 随着血液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逐渐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 者越来越多。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经皮深静脉置双腔导管是建立 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主要方法之一[1]。对急需透析治疗的患者使用临时性股静脉置管作 为临时通路已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我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对12例血液秀析 患者临时性股静脉导管的意外拔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总结相应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收集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30例行股静脉置管透析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8—89岁,平均55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急性肾 衰2例,糖尿病肾病5例,红斑狼疮1例,高血压肾病1例,多囊肾1例。 1.2 方法所有导管均选用同一公司生产的同规格双腔血液透析导管。征得家属及患者的同意,在无菌操作技术下按seldinger技术操作步骤行穿刺置管术,皮肤缝线缝合2针将导 管固定在皮肤上,一次性敷贴固定,导管外延部分用无菌纱块包裹后用胶布固定。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置管时间为7-14天,发生留置导意外拔管例次,其构成比,见表1。 3 股静脉导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 感染 3.1.1 原因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中心静脉置管(CVC)感染是皮肤微生物迁移而 导致的[2]。导管的长期使用可致导管处皮肤破损导管处皮肤通道,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门户。另外,病人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3.1.2 对策:应仔细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渗液及脓性分泌物,局部皮肤有无红肿 等情况,使用导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指导病人注意局部卫生,敷料湿时要及时更换、消毒 处理。本组病人中有4例出现感染,给予加强健康教育,并做细菌培养,置管口涂百多邦软膏,并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3.2 导管堵塞 3.2.1 原因分析:纤维蛋白的沉积,血液的高凝状态和封管技术的不恰当可引起导 管顶端小血栓形成,而导致导管发生栓塞。 3.2.2 对策:若导管腔被血栓完全阻塞,则须拔除导管。因此,应加强血栓的预防。透析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透析静脉压和透析动脉压,并做好记录,总结个体多次测量结果 的 变化趋势,做到早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给予口服抗凝剂,并调整肝 素用量;封管时先用生理盐水20ml分别把导管的动静脉管腔的血液冲入患者体内,再用浓 度25mg/ml肝素盐水按管腔容积正压封管,肝素锁封闭管头。下次透析前将管内肝素盐水 抽出并抽出少量血液观察有无血栓形成。 3.3血流不足 3.3.1原因分析:通常是因为导管尖端的贴壁现象造成。透析过程中由于患者颈部 的活动使导管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致透析过程中突然出现血流不畅或完全出血停止, 有时能触及导管震颤感,应叮嘱患者尽量避免腿部活动,并给予置管创口处导管外延部和局 部皮肤消毒,必要时暂停止血泵,小角度旋转导管或调整导管留置深度来排除贴壁现象。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标签: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护理对策 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最重要的治疗与监测措施之一,可用于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标本采集、胃肠外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但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VC)在ICU中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已经成为ICU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1],发生CRBSI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延长,病死率增加等严重后果。因此,早期诊断CRBSI,了解高危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CRBSI的诊断标准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中定义的导管相关感染包括导管出口部位出现硬结或红斑、发热、疼痛或触痛;导管头端、皮下导管部分或导管腔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有微生物显著生长:配置血管内装置患者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至少外周血标本有1次阳性结果,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无明显的其他感染源,还必须包括1次半定量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从导管头端和外周血培养中分离出相同的微生物。导管标本培养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但需要拔除导管,现临床多采用不拔除导管的血培养细菌定量对比法:分别从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导管各采血5-10 ml进行培养、定量,当为同一种细菌时,导管血的细菌数大于外周血5-10倍以上,便可以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2.CRBSI的高危因素 2.1导管相关因素 导管的材料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①导管的材料对于促进血栓和微生物的附着非常重要,血栓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导管材料按血栓形成的下降次序为聚苯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及硅胶;②选择组织相容性好、光滑柔韧的导管,以减少血管内壁的损伤和感染的发生,表面越光滑可防止细菌粘附,表面粗糙越易形成血栓;③导管的腔道也很重要,单腔导管感染率为 1.1%,双腔导管感染率为2.9%,故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感染机会多[2]。 2.2操作相关因素 2.2.1穿刺部位 皮肤细菌密度是CRBSI的主要危险因素,成人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细菌定植的发生率较高,原因是下肢静脉血流相对缓慢,长期卧床易形成静脉血栓;股静脉靠近会阴部,皮肤易污染,细菌容易入侵定植;颈部被毛发覆盖,细菌密度也较高,故锁骨下静脉置管比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更为理想。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异常情况分析和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异常情况分析和护理对策 Abnormalities analysi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of hemodialysis 建立一条有效而通畅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血管 通路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透析的先决条件[1]。2008年以来,我院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临时性深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法建立血管通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导管异常情况96例次,其中颈内静脉置管62例次,股静脉置管34例次,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有针对性的 护理对策。 一、临床资料 本院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使用过程中发生导管异常情况96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3.5岁。17例发生导管出口处感染;25例导管滑脱;反接导管动静脉接口, 回血时导管出口处溢血5例;导管血栓形成21例;导管打折、贴壁28例(导管头在负压下 吸附在血管壁上引起血流量不足)。 二、方法 采用常规的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留置深静脉导管。每次血液净化治疗前局部碘伏消毒并 更换敷料,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用10~2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动脉端管腔中残留血液, 按常规回血后用12500u的纯肝素按导管标称的管腔容量进行封管。一般在血管内瘘成熟后、病情缓解不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或有感染、堵塞而不能进行血液透析时,拔除导管[2]。 三、结果 患者导管感染经过治疗及正确有效的护理,得到控制,导管功能障碍经有效处理均避免了不 必要的拔管。 四、讨论 留置导管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如导管感染、导管功能障碍等可直接影响到患者血液透析是否 顺利进行及透析的充分性,因此预防和处理这类并发症是血液透析护士的主要职责。1、导 管出口处感染:5例导管口有脓性分泌物,12例出现红肿压痛。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护士无菌 操作不当,穿刺点部位皮肤的处理不当及频繁操作导管等有关,也可能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卧床等抵抗感染能力减弱有关。护理方法:透析前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出及导管滑脱;导管透析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先用0.5%碘伏消毒导管外,再拧开肝素帽,然后用75%酒精去除导管口及周围螺旋处的血迹,再用0.5%碘伏消毒导管口及周围螺旋接口,用5 mL注射器抽出导管内封管的肝素液及部分残血,再次消毒导管口及周围螺旋接口,连接血路管开始透析治疗[3]。结束时应用75%酒精去除伤口及导管周围的血迹及胶布痕迹,再用0.5%碘伏消毒伤口及插管周围处皮肤,皮肤消毒以双腔管壁为中心作螺旋形消毒,直径大于5cm,透析结束后正确封管,根据管腔容量采用纯肝素封管,保留时间长,可减少封管次数,减少 感染的机会。最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后妥善固定,保持敷料的干燥,有污染时及时更换。尽量 选用颈内静脉,少用股静脉,股静脉因邻近外阴和肛门,故易被尿、粪等污染引起感染。除 术中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外,术后的预防同样重要。对患者加强卫生宣教,作为工作人员,为 降低感染率提倡每天至少更换敷料1次。2、导管功能障碍:包括导管滑脱、导管血栓形成、回血时导管出口处溢血、导管打折贴壁等。护理对策:(1).导管滑脱,静脉端放置J型导 引钢丝,再把导管插入。(2).回血时导管出口处溢血,回血前可正接导管动静脉接口。(3).导管血栓形成,用无菌注射器回抽管内封管液丢弃,如在抽吸过程中出现血流不畅, 切忌向导管推注,以免血凝块脱落而引起栓塞。可边抽吸边放置J型导引钢丝,同时反复数 次抽拉导丝,回抽出纤维蛋白和血凝块,然后用尿激酶5-10万U加肝素盐水3-5ml分别注入导管动静脉腔内,保留15-30min,再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和血凝块。(4).导管打折、贴

56例PICC穿刺置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56例PICC穿刺置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 静脉的置管术。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保护外周静脉等优点[1-2],目前在临 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大部分并发症是在穿刺置管操作过程中引起,是临床操作过程存在 的一大难点。本文对我院化疗科56例PICC患者中发生的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防范 对策,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我科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共对56例患者实施PICC置管。 2.方法。患者均使用美国简牌生产的PICC导管,穿刺时由科室具有PICC资格认证的2名护士按PICC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患者穿刺侧肢体与躯干外展呈900,测量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 节再加2-3cm的长度。置管后常规摄x线胸片,导管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 3.结果。PICC患者发生护理问题隋况见表1。56例PICC患者发生护理问题20起。 表1PICC患者发生护理问题情况 项目护理问题(起) 百分率(%) 非一次穿刺成功 8 14.28 穿刺处渗、血肿 2 3.57 送管困难(管失败) 6 10.71 穿刺侧手指肿胀 1 1.78 机械性静脉炎 3 5.35 原因分析 1.非一次穿刺成功。非一次穿刺成功指穿刺没有一针见血,也包括套管针外鞘未按要求置 入血管内。我科室是肿瘤专科的患者,PICC技术为化疗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部分乳腺癌患者只宜健侧穿刺使护士操作选择性减少,操作难度提高。精神上的压力加上临 床穿刺经验不足是非一次穿刺成功的主要原因。其次对患者的血管评估不足,穿刺针外面的 针鞘不能完全进入血管内导致穿刺失败。另外,患者情绪高度紧张时,身体不能自然放松, 患者过胖时,血管细不易穿刺,或者穿刺成功后难以送管;患者过瘦时,皮下脂肪少,血管 滑不易固定也是导致穿刺不成功的因素之一。 2.穿刺处渗血、血肿。本组中局部渗血2例,于置管后24 h出现穿刺点局部渗血、小血肿,可能与护士操作时局部反复穿刺、穿刺点局部压迫时间不够、患者穿刺部位过度活动有关。 3.送管困难(置管失败)。本组中送管困难6例,其中3例头静脉置管,2例肘正中静脉、贵 要静脉置管者1例。置管失败的5例在左侧穿刺,1例在右侧穿刺。其中1例X线证实导管 前端扭曲于左侧锁骨中下段。主要原因是由于左侧锁骨下静脉与上腔静脉夹角成锐角,置管 困难。头静脉先粗后细、分支多,导管被送入分叉或送入侧支小静脉易出现送管困难。肘正 中静脉由于静脉瓣多,导管前端不易穿过静脉瓣,也常会出现送管困难。 4.穿刺侧手指肿胀。本组中手指肿胀1例,于置管后第2天出现。穿刺侧手指肿胀提示局 部血液循环障碍,静脉回流不畅。穿刺当天限制插管手臂部位的活动是引起手指肿胀的主要 原因,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高度紧张,没有按要求进行穿刺侧手的活动及活动不够[3]。

[整理]中心静脉置管罕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心静脉置管罕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对策 近10年来,静脉输液治疗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我科从2005年开始广泛开展中心静脉置管(CVC)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使用CVC、PICC置管化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罕见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8年3月我科共置管1014例次,均为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年龄17~78岁。其中行颈外静脉置管562例次,股静脉置管103例次,PICC置管349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2~50 d。PICC导管留置时间5~180 d。出现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外漏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4例,PICC 置管导管未完全置人4例。 2罕见并发症 2.1 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外漏1例该病人行右颈外静脉置管术,手术顺利,置入导管长度为18 CITI,置管后输液通畅,回血好。于置管后第46天行第三个周期化疗。化疗前输注普通液体,滴速70~80滴/rain。化疗前检查未抽到回血。因前两个周期的化疗药物都是从此导管输入,推测可能是导管前端有纤维蛋白鞘包裹形成单向活瓣。于是给病人静脉缓慢推注5%GS 50 ml加THP 70 mg。推注完毕,接输液器继续输液后2 min,病人觉得胸骨上窝处疼痛.由平卧位改为坐位时可见胸骨上窝处出现一包块,约3 cm×5 cm,皮肤温度略高,轻微发红。 2.2 中心静脉导管异位4例本组2例病人在行右颈外静脉置管后输注5%碳酸氢钠液和含有10%氯化钾的液体时感觉颈后、右耳后酸胀不适,行X光透视见导管在到达锁骨位置后返折向上,开口端位于右耳位置,可能走入颈内静脉,整个管道呈“U”形。另有2例病人置人右颈外静脉导管后,输注含10%氯化钾液体时感觉右肩背部酸胀痛,行X光透视见导管在到达锁骨位置后向后背走行,可能误人肩胛上静脉。 2.3 PICC置管未完全到位4例本组有4例病人行PICC置管时导管置人30~35 cm就不能送入了,尽管已改变了各种位置、行热敷、退出再送,但仍然在30~35 cm就无法送入。导管开口端位于上臂内侧靠近腋窝处,回血好,接输液器输液通畅,滴速达100滴/rain。病人无不适感觉。我们就把这根P1CC导管当作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使用。上化疗药后2例无异常,另2例上药后24~48 h出现静脉炎症状。 3讨论

股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股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对38例股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病人进行病因分析,并制定相关预防对策。结果置管感染与病房环境、置管时无菌操作、置管熟练程度、置管后护理、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的频率及患者年龄及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控制,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有效防范股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 标签:股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护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股静脉置管并发感染患者共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5~84岁,导管留置时间5~46 d。 1.2 方法 1.2.1临床分类 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规定,将股静脉置管感染分为两种类型:①局部感染:置管处皮肤有红、肿、痛、硬结、伴或不伴有渗液,细菌培养阳性。②全身感染:有感染征象畏寒、发热伴血培养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或经抗生素治疗后菌血症即得到控制。 1.2.2 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并进行统计。 2 结果 局部感染21例,全身感染17例。置管环境及穿刺部位消毒不严 3 例,同一部位反复穿刺5 例,术后穿刺部位和导管消毒护理工作没跟上6例,导管脱出回送1例,导管内壁纤维素附着 2 例,一管多用、每天多次开启接头11例,高浓度、强刺激药物长时间输注3例,没有定期更换导管5例,置管时间过长4 例,年龄大及免疫力差5例。 3 感染原因分析 股静脉置管感染是由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病理过程[2]。本组资料表明,导管相关感染与病房环境、置管时无菌操作、置管熟练程度、置管后护理、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的频率及患者年龄及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神经外科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分析

神经外科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分析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的各种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从 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85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852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期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0例,以股静脉置管最为多见;导管穿刺处渗血、渗液以颈内静脉置管发生率最高;导管阻塞发生在使用双腔导管留置中,患者拔管以锁骨下静脉置管最多,敷料松脱以颈内静脉置管多见,肺动脉栓塞在股静脉、颈内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均发生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发生4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发生并发症多,导管留置时尽量避免采用股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患者尽量避免选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人员严格遵守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流程,充分评估患者意识,及时有效约束患者,可降低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间;并发症 中心静脉置管术应用于ICU、麻醉科、临床各病区是抢救危重症患者时快速扩容、中心静脉压测定、肠外营养等治疗的有效途径[1]。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变化快,部分患者病情重,针对于每位手术患者,各种重型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重症者均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治疗[2-3]。因此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是神经外科护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5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852例患者,年龄1~81岁,男541例,女311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56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242例,股静脉置管48例。 1.2 器材 CVC(中心静脉)导管采用韩国晟伍公司生产的双腔或单腔开口的导管,CVC导管用导管夹固定并缝线于皮肤上,采用英国施乐辉公司生产的安舒妥IV3000 4008透明膜固定。 1.3 方法 1.3.1 穿刺方法CVC置管由医生和一位助手完成,锁骨下静脉置管及颈内静脉置管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导管置入长度为11~14 cm,小儿置入导管长度根据具体患儿而定;股静脉置管导管置入长度为15~20 cm,导管头端位于股静脉内。

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第一篇: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患者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410例深静脉导管维护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25例非计划性拔管的不同原因。结果导管堵塞、导管意外脱出、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以及皮肤过敏等并发症是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而这些并发症主要与患者、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以及置管部位或其他情况有关。结论通过对非计划性拔管原因的充分认识及正确分析,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使护理干预措施得以有效的实施,保证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化,可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关键词】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对策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由于导管弹性好,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了时间。我院ICU2010年共410例深静脉置管病例,其中非计划性拔管25例,因一些人为因素或出现并发症而导致非计划性拔除导管,影响了患者的治疗,造成患者的不适,增加治疗费用。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正确维护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率,避免患者的再次置管痛苦,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0年入住ICU行深静脉置管患者410例,其中非计划性拔管患者25例,男例,女6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1.5岁。股静脉置管者39例,颈内静脉置管者69例,其余302例为锁骨下静脉置管。估计置入导管深度为11-16cm,置管时间1-15d,平均12d。非计划性拔管指征:导管堵塞经相关处理后仍不通畅;皮肤过敏,经处理未见好转;导管意外拔出、滑出;股静脉置管侧下肢出现血栓;可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1.2 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