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仁地区概况

铜仁地区概况

铜仁地区概况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北接重庆,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铜仁历史悠久,春秋属荆楚,秦属中道,明代设府,沿袭至今。全区八县一市一特区,总面积18023平方公里,总人口390万,有汉、土家、苗、侗、仡佬等26个民族。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谋开展,创造了灿烂的黔东民族文化。

铜仁,是一片古老神奇的热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佛教名山梵净山,通天一柱,伟岸挺拨,气贯寰宇,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被誉为“地球绿洲〞和“动植物基因库〞,是著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是铜仁的象征。这里有十多亿年前的古老地层,有冰川时期大自然留下的奇迹,有同纬度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有野生动植物5000多种,珙侗、钟萼木、莲香、鹅掌揪等属国家重点保护树种;黔金丝猴、华南虎、熊猴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风光隽秀的乌江,气势磅礴,撼人心魄,风情万种的铜仁锦江,清澈透亮的石阡温泉,曲径幽幽的九龙洞更是让人心坦身舒,耳目清新。

铜仁地区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雨量充分,溪河密布,光热水同季,为农业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是贵州重要的农产品消费基地。全区粮食总产量约为150万吨/年,“梵净山〞优质生态米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生态畜牧业开展迅速,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8%,全区年出栏肉猪260万头、肉牛22万头、肉羊120万头,肉类总产量到达30万吨;年出栏家禽920万羽左右,有全国最大的莱茵鹅繁育基地;以三文鱼、

鲟鱼为代表的冷水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沿海地区;特色农产品如油菜籽、花生、茶叶等质优量大,明朝即为贡茶的梵净山翠峰茶2005年底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全区已建有一批畜牧业、冷水鱼养殖以及花生、辣椒、茶叶、大蒜、山野菜等绿色农产品基地,外来客商投资兴建了川主科技助农、鼎一食品公司、华力农化工程公司等年产值上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美商投资2900万美元的肉牛养殖基地也将落户铜仁。铜仁独特的生态环境还孕育了独特的生物资源,是开展生物制药的优选之地。全区有药用植物2000余种,有20万亩优质地道中药材,其中丹参、黄姜、黄精、青蒿、博落回、芦荟、吴茱萸、天麻等中药材的有效药用成分含量极高,属于全国的优势特色品种。以贵州神奇、本草制药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制药企业已在我区投资建厂,年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

铜仁具有以梵净山为代表的旅游资源,特别适于开展相关效劳产业。梵净山集合了四大资源。一是奇妙的自然景观:主峰海拔2572米,保存着14亿年前冰川时期留下的自然奇迹,“蘑菇石〞、“万卷书〞使游人流连忘返,云海、佛光与日出牵挂了多少人的期待;梵净山众多的涓涓溪流向东聚集形成清澈透明的太平河,两岸自然风光古朴秀丽,如诗如画,顺流而下,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二是丰富的生态资源:梵净山一山拥有四个气候带谱,是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繁衍着5000多种动植物,珙桐、黔金丝猴等40多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和“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三是悠久的佛教文化: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梵净山作为佛教名山、“弥勒道场〞,就已经声名远播,与五台山

的“文殊道场〞、峨眉山的“普贤道场〞、九华山的“地藏道场〞、普陀山的“观音道场〞齐名天下,梵净山的许多景点如太子石、万卷书、说法台等都与佛的传说相连,处处显现佛教文化的气息,“拜揭梵净山,回报桔祥平安〞如今已成为广阔游客的美妙心愿。四是多彩的民族文化:梵净山周围聚居着苗、土家、侗、仡佬等民族,长期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土家傩戏傩技曾走出国门,远赴美国和日本演出,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还有苗族“四月八〞、侗族“赶坳〞节、土家摆手舞和肉莲花、仡佬族“敬雀〞节等民族风情。我区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及乌江百里画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铜仁九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玉屏舞阳河、石阡温泉群等一大批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形成了以梵净山为核心,联接湖南凤凰古城、张家界为一体的旅游网络体系。

铜仁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有乌江、沅江两大水系。全区河流年径流总量127.9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储量326万千瓦。境内的沙坨、思林两个大型水电站,装机都在100万千瓦以上,沙坨电站首台机组将于2007年建成发电;思林电站已完成大江截流。近期60万千瓦、远期300万千瓦的大龙火电厂正在建立之中,首台30万千瓦机组已经投运发电,铜仁将逐步成为“黔电东送〞的主要电源点。铜仁拥有以锰矿为主的矿产资源。可供开采的矿产40多种,主要有锰、煤、钾、大理石、重晶石、萤石、紫袍玉带石、国画石等,其中锰矿最具开采价值,储量达6000万吨,占全国锰矿储量的10%、占全省的53%,是全国三大锰矿富集区之一。此外,磷矿石储量在3700万吨以上,白云石储量上亿吨,含钾岩矿储量35亿吨。目前,全区已初步

形成以锰矿、煤矿开发和金属锰、铁合金、工业硅消费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体系。

铜仁是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开展现代物流前景广阔。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渝怀铁路过境我区四个县、市。铜仁梵净山机场先后开通贵阳、长沙、重庆、广州、上海、北京航线,现已并入首都机场集团。贵阳至我区大龙的高速公路已全线开通,东出湖南长沙、西进省城贵阳更为便捷。全区县县通油路,出境公路均为二级以上高等级油路。200吨航船可通过乌江进入长江直达东海。此外,交通部已经规划并在“十一五〞时期提早建立的杭州至云南瑞丽的高速公路,将经过我区6个县、市,铜仁将逐步成为西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铜仁以其独具的优越区位,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质效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和游览观光者。当前,我们面临着国家施行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铜仁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通的形象,更加良好的环境,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效劳,喜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开发,共谋开展。

〔铜仁地区位于黔东北部,东与湖南接壤、西与遵义相邻、南与黔东南交界、北与四川毗邻。地区境内海拔205-2572米,相对高差大,由于地形、地势、坡向等影响,形成较独特的山地气候。全区年均气温13℃,年降雨量1100-1300ml,区内地势高亢,沟壑纵横,山体地荆幽深,稻田多分布在1000

米以内。1997年共有稻田面积157.564万亩,其中1000-1300米有6.363万亩,600-1000米有75.564万亩,600米以下76.1247万亩。由于人为耕作利用,上等田有28.5213万亩,中等田有81.7933万亩,下等田47.2494万亩。由于地形变化明显,水利设施老化、稻田的有效灌溉面积101.7031万亩,〔其中保灌面积88.9376万亩〕,望天田27.5475万亩,冷烂锈田28.3134万亩。〕

贵州概况

一、自然地理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开展潜力宏大的省份。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地理环境独特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根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

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蜓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高程为,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阔地区为潮湿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此外,还有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对于农业消费而言,贵州土壤资源数量明显缺乏,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气候舒适宜人贵州的气候温暖潮湿,属亚热带潮湿季风气候区。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

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消费有一定影响。

植被丰厚多样贵州植被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全省维管束植物(不含苔藓植物)共有269科、1655属、6255种(变种)。植物区系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如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等地理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还有较多的中国特有成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贵州植被类型多样,既有中国亚热带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又有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温性亚高山针叶林,又有暖性同地针叶林;既有大面积次生的落叶阔叶林,又有分布极为局限的珍贵落叶林。植被在空间分布上又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而使各种植被类型在地理分布上互相重叠、错综,各种的植被类型组合变得复杂多样。

河流数量众多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织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5.7%,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GFDA1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贵州河流数量较多,处处川流不息,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由于特定

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农业消费的地域性、区域性较强,适宜于进展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适宜于开展特色农业。

二、自然资源

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一,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能源资源富集。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开展火电,施行“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根底,同时为煤化工、施行“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在“西电东送〞的推动下,电力建立得到快速开展,到2005年末,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到达1324万千瓦,发电量到达786.78亿千瓦小时。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23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矿石、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是中国铝土

矿三大产区之一,铝土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7%;磷矿储量26.8矿石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资源储量23.33万金千克,居全国第十位,是中国新崛起的又一黄金资源基地。

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34.9%,人均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1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有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GFDA3、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

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欣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才能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开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

迷人的天然的“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风光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出名遐尔;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出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灿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出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

三、人口·民族

‰‰‰∶100。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

2005年人口及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指标年末数比重〔%〕

全省常住总人口

其中:城镇26.9

乡村73.1

其中:男性51.5

女性

四、贵州省行政区划一览表(2005年)

贵阳市(辖6区3县,代管县级清镇市,市人民政府驻乌当区林城东路1号):南明区(区人民政府驻箭道街)、云岩区(区人民政府驻贵乌路)、小河区(区民政府驻黄河路)、花溪区(区人民政府驻贵筑街道办事处贵筑路)、乌当区(区人民政府驻新天街道办事处航天路)、白云区(区人民政府驻艳山红镇)、修文县(县人民政府驻龙场镇)息烽县(县人民政府驻永靖镇)、开阳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清镇市(省辖县级市,省委托贵阳市代管,市人民政府驻青龙街道办事处)

六盘水市(辖1区1特区2县,市人民政府驻钟山区钟山大道):钟山区〔区人民政府驻凤凰街道办事处碧云路〕、六枝特区〔区人民政府驻平寨镇〕、盘县〔县人民政府驻红果镇〕、水城县〔县人民政府驻滥坝镇〕

遵义市(辖2区8县2自治县,代管县级赤水市、仁怀市,市人民政府驻汇川区人民路):红花岗区〔区人民政府驻海尔大道〕、汇川区〔区人民政府驻汇川大道〕、赤水市〔省辖县级市,省委托遵义市代管,市人民政府驻人民街〕、仁怀市〔省辖县级市,省委托遵义市代管,市人民政府驻中枢街道办事处城南社区〕、正安县〔县人民政府驻凤仪镇〕、桐梓县〔县人民政府驻娄山关镇〕、遵义县〔县人民政府驻南白镇〕、凤冈县〔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余庆县〔县人民政府驻白泥镇〕

湄潭县〔县人民政府驻湄江镇〕、绥阳县〔县人民政府驻洋川镇〕习水县〔县人民政府驻东皇镇〕、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驻玉溪镇〕、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驻都濡镇〕

安顺市(辖1区2县3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西秀区东关街道办事处中华中路):西秀区〔区人民政府驻东关街道办事处黄果树大街〕、普定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平坝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驻关索镇〕、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驻松山镇〕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县级市9县1自治县,州人民政府驻都匀市文峰街道办事处环东中路〕:都匀市〔市人民政府驻文明路〕、福泉市〔市人民政府驻金山街道办事处市府路〕、瓮安县〔县人民政府驻雍阳镇〕、贵定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惠水县〔县人民政府驻和平镇〕、长顺县〔县人民政府驻长寨镇〕、独山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荔波县〔县人民政府驻玉屏镇〕、平塘县〔县人民政府驻平湖镇〕、罗甸县〔县人民政府驻龙坪镇〕、龙里县〔县人民政府驻龙山镇〕、三都水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驻三合镇〕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县级市7县,州人民政府驻兴义市向阳街道办事处沙井路〕:兴义市〔市人民政府驻黄草坝街道办事处市府路〕、普安县〔县人民政府驻盘水镇〕、晴隆县〔县人民政府驻莲城镇〕、贞丰县〔县人民政府驻珉谷镇〕、册亨县〔县人民政府驻者楼镇〕、望谟县〔县人民政府驻复兴镇〕、安龙县〔县人民政府驻新安镇〕、兴仁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1市15县,州人民政府驻凯里市):凯里市〔市人民政府驻遵义西路〕、雷山县〔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黎平县〔县人民政府驻德风镇〕、施秉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麻江县〔县人民政府驻杏山镇〕、锦屏县〔县人民政府驻三江镇〕、台江县〔县人民政府驻台拱镇〕、剑河县〔县人民政府驻革东镇〕、三穗县〔县人民政府驻八弓镇〕、黄平县〔县人民政府驻新州镇〕、从江县〔县人民政府驻丙妹镇〕、镇远县〔县人民政府驻GFDA1阳镇〕、天柱县〔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榕江县〔县人民政府驻古州镇〕岑巩县〔县人民政府驻思旸镇〕、丹寨县〔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铜仁地区(辖1市1特区4县4自治县,行政公署驻铜仁市):铜仁市〔市人民政府驻环西路〕、万山特区〔特区人民政府驻万山镇〕、德江县〔县人民政府驻青龙镇〕、思南县〔县人民政府驻思唐镇〕、江口县〔县人民政府驻双江镇〕、石阡县〔县人民政府驻汤山镇〕、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驻和平镇〕、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驻峨岭镇〕、松桃苗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驻蓼皋镇〕、玉屏侗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驻平溪镇〕

毕节地区(辖1市6县1自治县,行政公署驻毕节市):毕节市〔市人民政府驻解放路〕、大方县〔县人民政府驻大方镇〕黔西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金沙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纳雍县〔县人民政府驻雍熙镇〕、织金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赫章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人民政府驻草海镇〕

五、环境质量状况

200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方案指标内。全省两大流域八大水系水质总体保持良好,其中,优于或到达所在功能区水质类别标准的监测断面占总监测断面数的63.5%,比上年有所进步。12个出境断面水质较好,均优于或到达规定水质类别标准。纳入监测的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到达国家规定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趋于好转,其中,满足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到达58.3%,比上年有了较大幅度地进步。部分地区酸雨污染强度持续减轻,酸雨频率有所下降。噪声污染控制获得成效,区域声环境质量根本保持良好。辐射环境质量稳定,仍然维持在天然本底值涨落范围。

经济的快速开展和人口不断增长,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环境形势仍然比拟严峻。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十五〞方案的6.4%,其中,酸雨控制区超过21.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任务非常艰巨。地表水水质劣于所在功能区水质类别标准的断面占总监测断面数的37.5%,其中,劣于Ⅴ类水质的断面到达31.1%。湖(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劣于规定水质类别标准的监测垂线占到总监测垂线的88%。酸雨污染区域总体格局未变,酸控区内88.9%的城市出现过酸雨,个别城市酸雨污染还较严重。

水环境全省两大流域八大水系中,共监测了33条河流的74个断面。监测结果说明,水质优于或到达所在功能区类别标准的断面有47个, 占总监测断面数的63.5%,其中优于规定类别标准的断面33个,占总监测断面数的44.6%,均比上年有所

进步。在这74个断面中,有39个断面到达Ⅰ类和Ⅱ类水质,8个断面到达Ⅲ类水质,4个断面为Ⅳ类水质,而劣于Ⅴ类水质的断面有23个,比上年增加了7个。

纳入全省水质监测的湖(库)共有8个,分别为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乌江水库、梭筛水库、虹山水库、万峰湖和天然湖泊草海。在这8个湖(库)的25个监测垂线中,到达规定水质类别标准的垂线3个,占总监测垂线数的12%;劣于规定水质类别标准的垂线有22个,占总监测垂线数的88%。湖(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溶解氧和氨氮。

全省对九个中心城市的二十一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了逐月水质监测。这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分别是:贵阳市的阿哈水库、南明河、南门河、红枫湖,遵义市的南郊水库、北郊水库,六盘水市的窑上水库、水厂地下水源、玉舍水库,安顺市的梭筛水库、水对沉水厂,凯里市的普舍寨水厂、金泉湖水厂、龙井水厂,都匀市的九龙湖水库、铁路地下水源,铜仁市的鸳鸯岩、桐梓坳,毕节市的倒天河水库、利民水库和兴义市的兴西湖。其中,六盘水市的玉舍水库为新增饮用水源。2005年1月—12月的?贵州省各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显示,全省九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各月水质良好,均全部达标。

根据对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和凯里5个城市的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各城市地下水水位受降水和开采量影响明显,高水位大多出如今5月—9月,低水位大多出如今1月—5月。在这5个城市中,贵阳市降水量虽有所增加,但由于开采量增大,地下水水位反为下降;遵义市降水量虽有所减小,但由于开采量减小,地下水水位反为上升;安顺和六盘水虽然开

采量有所增加,但因降水量增加,地下水水位以上升为主。在贵阳、遵义的群井开采地段所形成的降落漏斗仍然存在。2005年,上述5个城市地下水开采量为14917.527万立方米/年,较上年增加了518.287万立方米,各城市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率在30%—51%之间。5个城市地下水水质监测控制面积为1986.18平方公里,与上年一样,其中优良级—较好级为1822.62平方公里,较上年减少55.91平方公里;较差级—极差级163.56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55.91平方公里。在地下水水质检测的21个工程中,超标的工程主要有总硬度、化学需氧量、固形物和氨氮等。另外,城市地下水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普遍超标。5个城市地下水水质的分布情况与上年相比,贵阳、遵义、安顺、凯里的优良—较好级水分布面积减少,较差—极差级水分布面积有所增加;六盘水的优良—较好级水分布面积增加,较差—极差级水分布面积有所减少。

全省全年废水排放总量达5.57亿吨,与上年相比根本持平。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49亿吨,比上年减少7.9%;生活污水排放量4.08亿吨,比上年增长3.2%。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2.56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24万吨,比上年减少2.9%;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31万吨,比上年增长1.5%。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为1.75万吨,比上年减少1.8%。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0.18万吨,比上年减少23.5%;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1.57万吨,比上年增长1.5%。2005年,全省完成工业废水治理工程175个,完成投资额2.21亿元,新增废水处理才能34.9万吨/日。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67.7%,比上年增加9.5个百分点。到年末,全省共建成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6座,

生活污水处理才能为26.5万立方米/日,全年生活污水处理率达21.07%,比上年增加10.8个百分点。大气环境2005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比上年有所改善,空气质量到达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总悬浮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根据全省12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六盘水、安顺、铜仁、毕节、清镇、赤水和仁怀到达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贵阳和兴义空气质量到达国家三级标准;遵义、凯里和都匀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

—6.74之间,其中,最低值出如今都匀,最高值出如今六盘水。除六盘水和赤水外,其余10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酸雨,占统计城市数的83.3%,其中,遵义酸雨频率最高,达87.7%。全部城市的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值均到达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全省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值为0.019毫克/立方米。全部城市的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均到达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省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为0.12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11.6%。

2005年,全省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35.8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65.94万吨,比上年增长9.9%;生活及其他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69.86万吨,比上年减少2.3%。烟尘排放总量36.38万吨,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20.51万吨,比上年增长11%;生活及其他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5.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2%。工业粉尘排放量19.12万吨,比上年下降23.3%。全省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去除率为21.26%,烟尘去除率95.99%,工业粉尘去除率86.09%,与上年相比根本持平。当

年完成工业废气治理工程142个,完成投资额2.87亿元,新增废气治理才能1093.38万标立方米/小时。到年末,全省共建成烟尘控制区54个,面积344.6平方公里。全省城市燃气普及率达54.59%。

—74.4分贝(A),其中,最低值出如今清镇,最高值出如今兴义。根据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分析,兴义为重度污染,六盘水和安顺为轻度污染,贵阳和铜仁声环境质量较好,遵义、毕节、凯里、都匀、仁怀、清镇和赤水7个城市声环境质量好。

—60.0分贝(A),其中,最低值出如今毕节市,最高值出如今安顺市。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数据分析,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兴义、都匀、赤水和清镇8个城市为轻度污染,铜仁、毕节、凯里和仁怀4个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

2005年,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毕节、铜仁和凯里7个城市进展了功能区昼、夜间噪声监测。根据功能区昼间噪声监测数据分析,昼间噪声1类区域(居住、文教区)、2类区域(混合区)和3类区域(工业区)超过国家标准的城市均为毕节,占统计城市数的14.3%;4类区域(交通干线两侧)无超标城市(按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和凯里5个城市统计)。根据功能区夜间噪声监测数据分析,夜间噪声1类区域(居住、文教区)超过国家标准的城市为遵义和安顺,占统计城市数的28.6%;2类区域(混合区)超过国家标准的城市为毕节,占统计城市数的14.3%;3类区域(工业区)超过国家标准的城市为六盘水和毕节,占统计城市数的28.6%;4类区域(交通干线两侧)超过国家标准的城市为贵阳、六盘水和遵义,占统计城市数的60.0%(按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和凯里5个城市统计)。

生态环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7.32万平方公里。到2005

年底,全省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流域2.10万平方公里,珠江流域0.53万平方公里。

‰。全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7.18万公顷,防治面积22.79万公顷,防治率83.8 %。

全省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3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03%。其中,贵阳、遵义两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5.8%和42.15%。全省有公园98个,面积2215.52公顷。到2005年末,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30个,面积96.1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6%。其中,国家级有7个,省级4个,地市级22个,县级97个。在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属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类型的121个,内陆湿地类型的8个,古生物遗迹类型的1个。全省有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69个,面积102.86万公顷,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8%,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1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6个。有森林公园50个,面积21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其中,国家级19个,省级23个,县级8个。有地质公园8个,面积17.21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98%,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2个。

中国慨况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位于北半球。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北纬4°附近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的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绝大部分

领土在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在热带。这样的纬度位置既适于人类生活,又使温带、亚热带的各种动植物在我国都能繁殖生长,给我国开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上,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样的海陆位置,再加上西高东低的地势,就使我国东部和南部广阔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沣,对于农业消费的开展非常有利;同时,广阔的海洋也为我国开展海上交通,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以及开展各种海洋事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我国的面积及邻国:我国的领土辽阔广阔,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在世界各国中,领土面积之大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跨纬度近50度,当北方的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是春耕时节了,而南海诸岛更是一片盛夏景象。我国东西相距52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东西两端的时差在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将近中午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阳光初照的早晨。我国有漫长的国界限,陆上疆界长达两万多千米,与15个国家为邻,东邻朝鲜,南有越南、老挝和缅甸,北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北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我国东面和东南面濒临海洋,有绵长的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

行政区划:我国全国共划分了3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于2000年编制完成,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北起清水塘,南到谢桥桐木寨,西以野鸡坡、洞老坡为界,东至石竹与锦江交汇处,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万。 本规划合理地确定了城市性质,即:把铜仁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山水园林城市。在城市功能定位上,把城市分为三个片区,并明确了功能,即:旧城区主要以公共设施和居住为主;谢桥片区主要以小区建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无污染工业;灯塔片区以工业和仓储为主。 根据铜仁市城市近期发展变化,结合国家的产业投资方向,铜仁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对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增加规划区面积9.2平方公里,调整后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51.2平方公里,将川硐坞坭、东风林场、谢桥工业园纳入了城市规划区范围。目前,《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已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待铜仁行署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该规划实施以来,指导了城市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在本规划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城市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了各类专业规划、新区规划和项目修建性规划: ㈠专业规划 1、《铜仁市锦江两岸绿化及景观规划》。本规划对锦江两岸景观和绿化的总体布局和规划设计作了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周边的现状情况,采用链珠式组景方法,分出各类不同空间作为景点,主要是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亲水绿化景观区、自然田园风光区三个景观地带。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有金滩大桥绿地、花果山小游园、曹家园防洪堤坝休闲广场绿地、河滨公园、带状休闲绿地;亲水休闲绿化景观区有市政府东岸区、三江公园、东山公园;自然田园风光区有鱼梁夜月、傅家院子、水星阁、小镜湖、水上沙滩乐园。 2、《铜仁市绿地系统规划》目前正在紧张编制之中,预计9月提交省专家评审。 ㈡新区规划 1、谢桥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东以木双河沿岸的河滨步行道为界,南止收费站,西以谢桥片区规划的西外环路为界,北至大江,规划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2.6万人,是一个以居住为主,集商业、贸易、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新区。 2、西外环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临东太大道与建成区相连,南面向锦江,西、北两边与群山相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

铜仁高新区简介

铜仁高新区简介 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2年8月省政府批复的全省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014年2月,省政府批准同意贵州大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集聚区,也是黔东工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贵州面向东部、融入东部的桥头堡,高新区位于铜仁市区北部,北接重庆,东临湖南,区内有铜仁凤凰机场、201省道,近有铜仁火车站,杭瑞高速和松铜高速在园区交汇,集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立体交通于一体,距铜仁高等教育园区近,区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保障。 高新区总面积为119平方公里,辖大兴镇和碧江区川硐镇、滑石乡的一部分。近期规划建设面积为5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5平方公里的一期启动区。一期启动区总投资15亿元,完成了水、电、路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6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高新区顺利托管大兴镇,二期扩园建设正式启动,园区项目存在率显著增强,截至目前铜仁高新区已签约项目63个,签约资金达125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52个,入驻企业累计到位资金34亿元,有20余家企业实现了投产,解决当地就业人员5000余人;在谈拟签约项目10余个,意向投资金额22亿元以上。 当前,高新区依托已落地的蔚蓝航校,大力发展以航空培训、航空制造、通用航空服务等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力争引进直升机、小型公务机组装及零部件制造等航空服务产业;依托恩纬西户外照明、康蓝蓝宝石材料、万泰LED封装生产等项目,大力发展LED光电产业;依托阳明科技等企业,发展镍氢电池、锂电池等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和电动车、汽车零部件、电动工具等相关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华瑞德医药、梵净天馨百合深化工等项目,规划建设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中药民族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地道绿色食品深加工、营养健康产品;依托交研视讯、淘宝·特色中国铜仁馆等项目,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与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 高新区力争通过5-8年的艰苦奋斗,着力打造成为全市转型发展的火车头、武陵山经济区的发展高地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进入国家级高新区行业。铜仁高新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同时配套发展精品、都市农业,建设临空物流园和现代商务、旅游、文化服务区,具备完整高效的综合管理、市场服务和科技研发职能,努力打造成为功能布局协调、交通高效便捷、服务体系完善、

思南县简介

思南位于黔东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南靠泉都石阡,北顺乌江达重庆涪陵入长江。铜遵公路干线横穿县境东西,黄金水道乌江纵贯南北,是黔东北联系湘、渝、川的水陆交通要塞。境内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县域面积2230.5平方公里,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有汉、土家。仡佬、蒙古等17个民族,人口68万余人。由于乌江干流纵贯思南县境78.13公里,形成一道天然迷人的风景线,把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分割开来,构成地溶地貌独特的喀斯特地形。 悠悠思南,浩浩乌江,水通巴蜀,地望潇湘。在2230.5平方公里神奇美丽的土地上,生长着68万汉、土家、苗、仡佬、蒙古等18个勤劳、善良、智慧的民族。 思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末年间置县,元设宣慰司,明清建府,民国设专员公署。司、府、署历经500多年。得乌江航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是乌江中下游地区商品集散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贵州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素有“黔中首郡”之称。 绚丽多彩的乌江画廊源于自然的造化和馈赠。这里有山的磅礴大气、有泉的千娇百媚、有水的温柔多情,有蕴藏于高天厚土之下富集的矿产资源。思南石林,鬼斧神工,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持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科普性和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出露面积近5平方公里,被评为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是全国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地热资源,天赐神汤,11个泉点日出水量1.2万吨,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水系发达,电能充沛,不计乌江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0.36万千瓦,可开发水能5.9万千瓦。装机容量105万千瓦的思林水电站已建成发电。煤、铁、硫铁、雄雌黄、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砂、石灰石等应有尽有。装饰石材资源远景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潜在经济价值3万亿元以上,有潜力打造成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开发加工基地。 长虹卧波,巨龙腾飞,天堑变通途。铜遵公路干线横穿县境东西,乌江黄金水道纵贯南北,杭瑞、思剑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乌江500吨级船舶通航,都匀至黔江、遵义至吉首两条铁路纳入建设规划,公路、铁路、水运立体交通正在形成,将缩短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纵在天涯,也近若比邻。 行政区划。思南县位于黔东南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毗邻,南与泉都石阡县接壤,西与历史名城遵义地接,北经乌江至涪陵达重庆。全县地域面积2230.5平方公里,辖18个镇、9个民族乡,即思唐镇、塘头镇、许家坝镇、大坝场镇、文家店镇、鹦鹉溪镇、合朋溪镇、张家寨镇、孙家坝镇、青杠坡镇、瓮溪镇、凉水井镇、邵家桥镇、大河坝镇、思林土家族苗族乡、东华土家族苗族乡、胡家湾苗族土家族乡、宽坪土家族苗族乡、亭子坝镇、枫芸土家族苗族乡、香坝镇、长坝镇、板桥镇、三道水土家族苗族乡、天桥土家族苗族乡、兴隆土家族苗族乡、杨家坳苗族土家族乡。总人口68万,是一个汉、土家、苗、仡佬、蒙古等18个民族聚居的地方。 2013年,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紧扣主基调、主战略,深入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以“5个100工程”为抓手,认真实施“四化一业”同步振兴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向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跨越发展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坚持月调度、季分析,准确研判经济运行态势,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73.55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财政总收入7.27亿元,同比增长22.6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21.62%。完成税收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22.8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83亿元,同比增长17.1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98亿元,同比增长65.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1亿元,同比增长16.08%。完成全社会

贵州省情概况

贵州省情概述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我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东接湖南省,南连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云南省,北与四川、重庆相依。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509公里。省会贵阳市。由于贵州特殊地理环境,境内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尔。周恩来曾赞扬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民勤劳”。 〔建置沿革〕贵州之名,始于宋代,建置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西南各地,部落林立,互争雄长,君长数以十计。牂牁、夜郎独步西南,自雄一隅。秦、汉时期,在今贵州设立郡县,纳入职方,这一时期在边疆地区建立的郡县与中原迥异,“边郡”设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当地土酋势力很大,中央王朝的统治力量很难深入,治所稀疏,辖境辽阔,大抵以军事控制为主,政治组织相当松散。魏晋六朝,仍沿袭秦、汉的郡县制度,但此时中原混乱,王朝对边疆的控制更加松驰,而且政局多变,大姓崛起,郡县时有分合,隶属关系时常改变,建置比较复杂。唐朝在今贵州境内,既设“经制州”以征赋税,又立“羁縻州”以相统率,对牂牁国、罗甸国等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则授以封号。宋代与唐代大体相似,在乌江以北设置路、府、州、县、军、监,在乌江以南仍立“羁縻州”五十余处,而此时在黔西、黔南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更多,它们与宋朝虽有一定联系,

但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元朝强盛,海内划一,将贵州分属于湖广、四川、云南三行省,普通推行土司制度,设立路、府、州、县,取缔独立性较大的地方政权,进一步纳入统一的行政建置;与此同时,又加强了贵州境内各地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的联系,为贵州建省打下了基础,实为贵州行政建置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明代240余年中,贵州的行政建置起了巨大变化,明初对土司进行整治,接着遍立卫、所、屯、堡,加强了对贵州的控制和开发,使之成为沟通湖广、四川、云南、广西的军事重地;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朝廷在改土归流的基础上建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布政司的建立,在贵州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此,贵州始为一省。至清代,进一步加强对贵州的统治,将卫所一律并入州县、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开辟“苗疆”六厅。康熙、雍正年间,将原属湖南省的镇远、偏桥、五开、铜鼓、清浪、平溪六卫及天柱县划归贵州,将原属广西省的荔波县及泗城府、西隆州在红水河以北的地方划归贵州,将原属四川省的乌撒府(后改威宁府)及遵义军民府划归贵州,而将永宁县(原永宁卫)划归四川,重新划定疆界,今日贵州省的疆域自此确定。民国年间,贵州政局多变,行政建置累有变迁。从辛亥革命至民国二十四年(1911~1935年),军阀混战,政权更迭,建置特别复杂,府、州、厅一律改县,分县的设置与归并,道的恢复与废止,县名更改,土地划拨,新旧交替,头绪纷繁。国民党中央军进入贵州以后,普遍建立行政督察区,调整各县行政区域,又增设、归并、撤销若干县、市,今日贵州各县、市的疆域、名称大都是民国年间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贵州简介

名称:供贵州孵化机 湖南意达孵化机厂在贵州省主要城市:贵阳、遵义、六盘水、毕节、铜仁、都匀、兴义、凯里供应电孵箱,孵化箱,孵化机,全自动电孵箱,全自动电孵机,微电脑电孵箱,微电脑孵化箱,微电脑孵化机,各种大型,小型,中型,孵化机孵化设备。贵州百科名片黄果树瀑布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中文名 称: 贵州 外文名 称: GuiZhou 别名:贵、黔 行政区类 别: 省 所属地 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9个地级行政区,88个县级行政区 政府驻 地: 贵阳市中华北路电话区 号: 0851 邮政区 码: 550000 面积:176167k㎡人口:3975.48万(2007年末) 方言:西南官话 气候条 件: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 点: 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 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 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 火车站:贵阳站,遵义站 车牌代 码: 贵A、B、C、D、E、F、G、H、J 主要高 校: 贵州大学 主要民 族: 汉,苗,侗,彝,土家,布依等 基本概况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唐[1]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人文古迹与别致景区众多,有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典雅肃静的遵义会议会址、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赤水丹霞、武陵仙境的梵净山、了无边际的威宁草海等。贵州茅台镇所产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国酒,也是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一同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行政区贵州政区图 2010年9月,全省设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2个特区;505个乡(其中含有252个民族乡),689个镇,109个街道办事处。贵阳市(辖7区3县1市)云岩区(区人民政府驻贵乌路)南明区(区人民政府驻箭道街)小河区(区民政府驻黄河路)金阳新区(新区管理委员会驻北京西路世纪金源大酒店旁)花溪区(区人民政府驻贵筑街道办事处贵筑路)乌当区(区人民政府驻新天街道办事处航天路)白云区(区人民政府驻艳山红镇)修文县(县人民政府驻龙场镇)息烽县(县人民政府

思南概况

思南概况 在莽莽贵州高原,滔滔乌江之滨,巍巍梵净山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思南。 行政区划。思南县位于黔东南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毗邻,南与泉都石阡县接壤,西与历史名城遵义地接,北经乌江至涪陵达重庆。全县地域面积2230.5平方公里,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即思唐镇、塘头镇、许家坝镇、大坝场镇、文家店镇、鹦鹉溪镇、合朋溪镇、张家寨镇、孙家坝镇、青尪坡镇、瓮溪镇、凉水井镇、邵家桥镇、大河坝土家族苗族乡、思林土家族苗族乡、东华土家族苗族乡、胡家湾苗族土家族乡、宽坪土家族苗族乡、亭子坝土家族苗族乡、枫芸土家族苗族乡、香坝苗族土家族乡、长坝苗族土家族乡、板桥苗族土家族乡、三道水土家族苗族乡、天桥土家族苗族乡、兴隆土家族苗族乡、杨家坳苗族土家族乡。总人口67万,是一个汉、土家、苗、仡佬、蒙古等18个民族聚居的地方。 经济发展。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33.9亿元,同比增长12.3%。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7.5%。一般预算支出11.5亿元,同比增长14.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68亿元,同比增长14.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同比增长2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0104元和2539元,同比增长13.34%和13.86%。城镇化率28.3%,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产业化。2009年全发发展带动型龙头企业24个,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个,成功流转土地7万余亩。生态畜牧业稳步发展,发展养殖小区14个、养殖大户306户。年末生猪存栏42.01万头,出栏40.13万头;大牲畜存栏8.44万头,出栏1.73万头,实现肉类总产量4.27万吨。生态茶、烤烟、经果林、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新建生态茶园2.91万亩,集中建成苗圃基地500亩,茶园总面积累计达到4.67万亩。收购烟叶11.2万担,完成全年收购任务的112%,上中等烟比例86.38%。建设次早熟和秋延晚蔬菜基地5000亩,启动了塘头2000亩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在邵家桥积极探索了“猪—沼—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增吴茱萸、金银花等中药材面积6000亩,基本形成了长坝—香坝、东华两个示范带。 思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末年间置县,元设宣慰司,明清建府,民国设专员公署。司、府、署历经500多年。得乌江航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是乌江中下游地区商品集散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贵州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素有“黔东首郡”之称。 悠悠乌江水,孕育了思南深厚的文化底蕴。思南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古有明代广东布政史田秋、理学家李渭,近有旷继勋、肖次瞻等革命先烈和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长廖锡龙将军等。思南教育成绩显著,每年均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上千名,县境内思南师范学校为全国农村重点师范学校,思南中学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正力争进入全国示范性高中行列。 思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烟基地、长防林工程和生态农业县、贵州省著名的商品粮、商品猪、商品牛和蚕桑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雄雌黄、重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等。雄雌黄品位高,是国家中医药局的定点生产地。思南水能资源丰富,

贵州简介

贵州省概况 贵阳市乌当区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区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 六盘水市钟山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 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铜仁地区铜仁市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万山特区 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 黔东南州凯里市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 黔南州都匀市福泉市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贵州省概况 简称贵,别称黔,省会贵阳市。面积1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525万(2000年)。2004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达到390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26.28万人。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遵义市 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遵义市总面积30762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733.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9.60万人,非农业人口104.20万人。市人民政府驻红花岗区,邮编:563000。代码:520300。区号:0852。遵义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遵义市面积30763平方千米,人口723万人(2004年)。 红花岗区面积 595平方千米,人口 50万。邮政编码563000。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路。 汇川区面积 709平方千米,人口 32万。邮政编码563000。区人民政府驻南京路。 赤水市面积1801平方千米,人口 30万。邮政编码564700。市人民政府驻人民街。 仁怀市面积1788平方千米,人口 60万。邮政编码564500。市人民政府驻中枢街道。 遵义县面积4104平方千米,人口115万。邮政编码563100。县人民政府驻南白镇。 桐梓县面积3190平方千米,人口 66万。邮政编码563200。县人民政府驻娄山关镇。 绥阳县面积2566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563300。县人民政府驻洋川镇。 正安县面积2595平方千米,人口 59万。邮政编码563400。县人民政府驻凤仪镇。 凤冈县面积1883平方千米,人口 42万。邮政编码5642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湄潭县面积1845平方千米,人口 47万。邮政编码564100。县人民政府驻湄江镇。 余庆县面积1630平方千米,人口 28万。邮政编码564400。县人民政府驻白泥镇。 习水县面积3128平方千米,人口 67万。邮政编码564600。县人民政府驻东皇镇。

铜仁地区概况

铜仁地区概况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北接重庆,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铜仁历史悠久,春秋属荆楚,秦属中道,明代设府,沿袭至今。全区八县一市一特区,总面积18023平方公里,总人口390万,有汉、土家、苗、侗、仡佬等26个民族。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谋开展,创造了灿烂的黔东民族文化。 铜仁,是一片古老神奇的热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佛教名山梵净山,通天一柱,伟岸挺拨,气贯寰宇,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被誉为“地球绿洲〞和“动植物基因库〞,是著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是铜仁的象征。这里有十多亿年前的古老地层,有冰川时期大自然留下的奇迹,有同纬度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有野生动植物5000多种,珙侗、钟萼木、莲香、鹅掌揪等属国家重点保护树种;黔金丝猴、华南虎、熊猴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风光隽秀的乌江,气势磅礴,撼人心魄,风情万种的铜仁锦江,清澈透亮的石阡温泉,曲径幽幽的九龙洞更是让人心坦身舒,耳目清新。 铜仁地区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雨量充分,溪河密布,光热水同季,为农业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是贵州重要的农产品消费基地。全区粮食总产量约为150万吨/年,“梵净山〞优质生态米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生态畜牧业开展迅速,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8%,全区年出栏肉猪260万头、肉牛22万头、肉羊120万头,肉类总产量到达30万吨;年出栏家禽920万羽左右,有全国最大的莱茵鹅繁育基地;以三文鱼、

鲟鱼为代表的冷水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沿海地区;特色农产品如油菜籽、花生、茶叶等质优量大,明朝即为贡茶的梵净山翠峰茶2005年底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全区已建有一批畜牧业、冷水鱼养殖以及花生、辣椒、茶叶、大蒜、山野菜等绿色农产品基地,外来客商投资兴建了川主科技助农、鼎一食品公司、华力农化工程公司等年产值上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美商投资2900万美元的肉牛养殖基地也将落户铜仁。铜仁独特的生态环境还孕育了独特的生物资源,是开展生物制药的优选之地。全区有药用植物2000余种,有20万亩优质地道中药材,其中丹参、黄姜、黄精、青蒿、博落回、芦荟、吴茱萸、天麻等中药材的有效药用成分含量极高,属于全国的优势特色品种。以贵州神奇、本草制药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制药企业已在我区投资建厂,年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 铜仁具有以梵净山为代表的旅游资源,特别适于开展相关效劳产业。梵净山集合了四大资源。一是奇妙的自然景观:主峰海拔2572米,保存着14亿年前冰川时期留下的自然奇迹,“蘑菇石〞、“万卷书〞使游人流连忘返,云海、佛光与日出牵挂了多少人的期待;梵净山众多的涓涓溪流向东聚集形成清澈透明的太平河,两岸自然风光古朴秀丽,如诗如画,顺流而下,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二是丰富的生态资源:梵净山一山拥有四个气候带谱,是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繁衍着5000多种动植物,珙桐、黔金丝猴等40多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和“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三是悠久的佛教文化: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梵净山作为佛教名山、“弥勒道场〞,就已经声名远播,与五台山

铜仁古城景点介绍

铜仁古城景点介绍 铜仁古城位于贵州省铜仁市,隶属鲁甸县,是贵州省最大的古城,也是中国南方边疆城市中的传奇。它位于自南向北的江河断谷之上,两岸尽收眼底,浩瀚的河谷被绵延的古城堡合围,四周是百里风光。 古城由几千年以前的铜仁、罗登、新罗登、黄林、洛铜仁和泰兴登构成,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曾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佛香山、黄林洞、铜仁城墙、南城古街等景点是最值得一看的。 佛香山位于铜仁古城苗乡,是一座以佛教为主题的旅游景点,拥有浩瀚的石刻佛像、精美的佛殿、灵动的小洞天,水乳交融,景色宜人,极具观赏价值。 黄林洞又叫“观音洞”,位于铜仁古城的黄林乡,是一座古镇中 的古迹,有数万年的历史。洞内有石雕观音像、观音堂、观音殿、观音塔、观音尊、石楼等石雕,古老而神圣,令人赞叹不已。 铜仁古城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南城古街,位于铜仁古城洛铜仁乡。这里历史悠久,洛铜仁乡以古街而闻名,每一条街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这里有古色古香的民居,古朴淳朴的古代民俗,令人感受到古城的浓郁文化气息。此外,这里还有一条长达一公里的游行街,四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值得一看。 铜仁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堪称南方古城之冠,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重要的军事城池。其古城景点鼎盛时期,街道古朴、小屋俊秀,景色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铜仁古城极具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美丽而古朴的古城,值得一游。

铜仁古城是贵州省最大的古城,其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香山、黄林洞、铜仁城墙、南城古街等景点是最值得一看的。它既有浩瀚的古城堡,又有灵动的小洞天,古老的民居和古朴的古代民俗,令人赞叹不已。铜仁古城的古老底蕴、美丽风光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精髓,为贵州省的旅游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大家前来参观。

铜仁天生桥景区简介

铜仁天生桥景区简介 铜仁天生桥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中国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自然保护区之一。景 区始建于1958年,自然景观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其中以世界自然遗产——天生桥景区最为著名。 景区分为天生桥、天坑、芦笙岩、龟峰寨、锦江源、十里画廊等六大 景区。 1. 天生桥景区 天生桥景区,被誉为“自然演化的珍品”,是全球唯一的“天然弓形石桥”,以其神奇的自然景观和鬼斧神工的奇峰异石吸引着无数游客。景区内 还有火车头山、石猴山、阎王殿、观音洞等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 2. 天坑景区 天坑景区位于天生桥景区西侧,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十余米的“黑龙洞”,是中国深度洞穴之一。景区内还有金钟岩、白篷船、宜家厅等景点, 形态各异,让游客体验到独特魅力。 3. 芦笙岩景区

芦笙岩景区又名“桂阳苗寨”,是一处典型的苗族聚居区。这里坐落着 传统的竹楼、翠色绵延的农田,是铜仁市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展示地。景区内还有明清古建筑群、民俗文化馆、苗族风情表演等项目。 4. 龟峰寨景区 龟峰寨景区是一座以“苗族古堡、农田古井、雅趣竹林、梦幻蝴蝶谷” 为特色的旅游区,拥有古朴典雅的建筑、精美绝伦的文物以及壮丽秀 美的自然风光。 5. 锦江源景区 锦江源位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隶属于铜仁天生桥景区。这 里有广阔的草原、神秘的山洞和变化无常的瀑布,还有当地民族风情 表演,让您领略铜仁的土家、苗族文化。 6. 十里画廊景区 十里画廊景区位于锦江源风景区内,是一条河谷风光极美的景区,宛 如一条美丽的彩带飘荡在黔中大地,使游客不禁惊叹自然的神奇妙手。景区沿途可见翠绿如鬼斧神工的竹林,以及清澈见底的亚热带溪流。 铜仁天生桥景区,气势非凡,景观独特,是游客感受自然、领略文化 的绝佳去处。

《2021铜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0731铜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介绍》铜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区,东邻湖南怀化市、湘西州,北接重庆黔江区,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是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枢纽中心。全市辖8县2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仡佬、回、布依、蒙古等30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扶贫规划精神,紧紧围绕“拼抢争快、提速增效、更好更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认真实施“两区一走廊”和“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5个100工程”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xx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397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从xx年全省第六位上升到xx年的第三位。xx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1.49亿元,增加值54.09亿元,按可比价(下同)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5元,同比增长17.8%。 二、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

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制度和涉农部门工作机制,明确办事机构,分解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十大措施。xx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现代农业提升年”,明确提出xx年全市现代农业要实现“五个新突破”、“九个显著提升”和“三个新进展”。今年以来,我市成功争取了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议、全国(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管和一事一议培训会、全省水稻绿色防控工作现场会等重要会议在我市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茶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观摩会。此外,以市政府名义先后召开了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生态畜牧业发展大会、全市菜篮子工程暨农产品电子商务会议、全市农业园区推进会议等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铜党发…xx‟1号)文件,之后市政府又先后出台了xx年“三个万元”工程实施意见、生态茶产业发展意见、蔬菜产业发展意见、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生态畜牧业发展意见等多个推进产业发展的文件,市财政预算安排3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同时强化项目整合和融资贷款力度,加大对主导产业、农2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投入。各区县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抓农业农村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推进集中集聚,壮大主导产业。按照“集中连片种、集中连片栽、集中连片养、加工进园区”的要求,全市大力推进了以生态

民族志

家乡风情 ——记贵州铜仁地区的部分社会实况 前言 这是第一次写民族志。在我的理解,民族志即是对一个种族,地域或团体的生活的描述和对其中人,事,物之间的影响和渗透的解析,而这些种族或群体必定也是一种文明或是文化,所以也可以将民族志说成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和结果,例如我们读过的张承志的《草地十张画》。因为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实地的田野调查,当然也是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就一些专业的话题进行深刻地阐释和剖析,所以只能就自己家乡——贵州铜仁的一些社会概况进行简单介绍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同时也当是为它做次宣传。说到这,其实对家乡的感情是复杂的,因为它闭塞,落后,贫穷,满足不了一个理想远大的人的要求,所以曾一度执着地要把它迫切的甩在身后。但像人类一般定律一样,一旦离开了便开始怀念,对于现在身处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我来说也是一样,一样爱上了自己的根。这里我要说明一个问题,因为一般用词上的铜仁地区包括了八县一市一特区,即1个县级市(铜仁市)、4个县(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4个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个特区(万山特区),而题目中的铜仁地区仅指铜仁市的城区和农村,也就是我的家乡,这点特以申明。此外,撰写民族志前搜集资料的途径是通过网上搜索,询问自己的亲人和同学,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亲身经历完成。 正文: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脉腹地的铜仁市,东与湖南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和重庆秀山相邻,一条乌江连接两地。城区分河西、环北、谢桥、市中、灯塔5个街道办事处,周边有云场坪、川硐、坝黄、茶店、漾头5镇,并设桐木坪、鱼塘、大坪、和平、滑石、瓦屋、六龙山7乡和150个自治村,我的祖辈居住的地方就在和平乡一个叫水源头村的地方。整个铜仁市居住着土家、苗、侗、仡佬等29 个少数民族,实为一民族聚居区。2008年,铜仁市总人口达38万,其中市区人口2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一半以上。 铜仁的老城一面倚山,三面临水,一条锦江发源于梵净,为地区的母亲河,遂有一桥为“锦江大桥”,锦江绕城半周,然后向东流入湖南沅水。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化一大特色之一,就是三江沿岸15座大小桥梁凌空两岸,犹如15条彩虹。其中位于市中心的西门桥最为繁忙,在桥未建成之前,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工码头,负责整个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货物流通,可见其重要性,因而也形成了以它为标志

梵净山民族文化

一、梵净山民族文化保护利用现状及问题 (一)梵净山民族文化资源调查 1、铜仁市少数民族分布及民族文化概况 铜仁地区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的武陵山区,行政区域面积18003平方公里,辖8县1市1特区。其中有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4个,民族乡56个,主要聚居有土家、苗、侗、仡佬等28个少数民族。2010年底,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16.5958万人(常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0.45%。铜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山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我区各少数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极为丰富、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铜仁在两千多年前,就居住有土家、苗、侗、仡佬等民族。他们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开辟耕耘铜仁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创造了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黔东民族文化。 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沿河、德江、思南、印江、江口、铜仁等县市,计124万人。铜仁地区的土家族是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境邻近地区土家族共同体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单一民族固有的民族特征。土家族的族源与古代巴人有关。明代以后,称铜仁地区的土家族先民为“土人”、“土蛮”、“土夷”或“夷”等。嘉靖《思南府志》称“土人”、“土蛮。”“土家人”自称“毕兹卡”。 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松桃、思南、铜仁、江口、印江、石阡等县(市),50万人。苗族源于炎、黄、蚩时代居住在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部分地区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集团。蚩尤是海内外苗族人民一致公认的人文始祖。不同历史时期华夏族对苗族的称谓不同。堯、舜、禹时代,称苗族先民为“三苗”或“有苗”、“苗民”。周称“茅”或“髦”。元、明、清以及中华民国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