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是指土壤中存在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重金属形态。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铬、汞、铜、锌等。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会对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重金属的有效态主要有溶解态、可交换态、吸附态和胶结态等。

溶解态是指重金属以离子形式存在于土壤水分中。溶解态重金属是土壤中最活跃的形态之一,它们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然而,过多的溶解态重金属会导致土壤酸化、毒害植物和污染地下水。因此,合理控制土壤中重金属溶解态的浓度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可交换态重金属是指与土壤颗粒表面上的吸附剂中的离子交换结合的重金属。可交换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高,容易释放到土壤溶液中。植物根系可以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吸收可交换态重金属,但过度吸收会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控制土壤中可交换态重金属的含量对于减少植物吸收和土壤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吸附态重金属是指重金属以吸附形式存在于土壤颗粒表面上的重金属。吸附态重金属通过静电力和化学吸附与土壤颗粒结合,难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吸附态重金属的含量和性质受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粒径等因素的影响。适当调节土壤pH值和添加有机质可以降低土壤中吸附态重金属的含量,减少对植物的影响。

胶结态重金属是指重金属与土壤胶结物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胶结态重金属对植物的吸收能力较低,但它们对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土壤中的胶结态重金属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根系分泌物和土壤有机质等因素进行转化。因此,保护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降低胶结态重金属含量的有效措施。

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效态包括溶解态、可交换态、吸附态和胶结态等形式。了解不同重金属有效态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源头控制、土壤修复和科学耕作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2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2)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不同重金属的环境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各异,同种金属的环境化学和生物效应与其存在形态有关。例如,土壤胶体对Pb2+、Pb4+、Hg2+及Cd2+等离子的吸附作用较强,对AsO2-和Cr2O72-等负离子的吸附作用较弱。对土壤水稻体系中污染重金属行为的研究表明:被试的四种金属元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Cu>Zn>Cd>Pb;元素由土壤向植物的迁移明显受共存元素的影响,在试验条件下,元素吸收系数的大小顺序为:Cd>Zn>Cu>Pb,与土壤对这些元素的吸持强度正好相反;"有效态"金属更能反映出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下面简单介绍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其生物效应。 ●汞 土壤中汞的背景值为0.01~0.15 μg/g。除来源于母岩以外,汞主要来自污染源,如含汞农药的施用、污水灌溉等,故各地土壤中汞含量差异较大。来自污染源的汞首先进入土壤表层。土壤胶体及有机质对汞的吸附作用相当强,汞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弱,往往积累于表层,而在剖面中呈不均匀分布。土壤中的汞不易随水流失,但易挥发至大气中,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汞的挥发。土壤中的汞按其化学形态可分为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在正常的pE和pH范围内,土壤中汞以零价汞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态的汞可以相互转化。进入土壤的一些无机汞可分解而生成金属汞,当土壤在还原条件下,有机汞可降解为金属汞。一般情况下,土壤中都能发生Hg2+===Hg2++HgO反应,新生成的汞可能挥发。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汞可以任何形态稳定存在。在厌氧条件下,部分汞可转化为可溶性甲基汞或气态二甲基汞。 阳离子态汞易被土壤吸附,许多汞盐如磷酸汞、碳酸汞和硫化汞的溶解度亦很低。在还原条件下,Hg2+与H2S生成极难溶的HgS;金属汞也可被硫酸还原细菌变成硫化汞;所有这些都可阻止汞在土壤中的移动。当氧气充足时,硫化汞又可慢慢氧化成亚硫酸盐和硫酸盐。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汞,如HgCl3-、HgCl42-也可被带正电荷的氧化铁、氢氧化铁或黏土矿物的边缘所吸附。分子态的汞,如HgCl2,也可以被吸附在Fe,Mn的氢氧化物上。Hg(OH)2溶解度小,可以被土壤强烈的保留。由于汞化合物和土壤组分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除了还原

BCR法测有效态重金属

BCR法测定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 (BCR 为欧洲共同体参考物机构( 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的简称,是现在欧盟标准测量和测试机构(Standards 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 ,缩写为SM &T) 的前身。) 0. 水溶态 称1.00g过0.25mm筛的土壤样品于100ml离心管内,按1:40固液比加入煮沸过的蒸馏水,振荡2小时,3000g离心20分钟。 1. 交换态(Exchangable fraction) 称1.00g过0.25mm筛的土壤样品于100ml离心管内,按1:40固液比加入0.11 mol/L的醋酸(CH3OOH),把管口塞紧密封。然后放到往复振荡机上振荡16h。离心分离,并收集醋酸提取液于塑料瓶中,待测其中的重金属含量。往残渣中添加20mL的去离子水后振荡15min进行清洗,然后再用3000g的速度离心20分钟。倒掉上清液,但不能倒掉任何固体残渣。 2. 铁锰态(Oxides Fe/Mn fraction) 上述离心后的土壤样仍保留于离心管内,按1:40固液比加入0.5 mol/L的羟基盐酸(NH2OH?HCl)[用2 mol/L的HNO3调整pH值为1.5]进行第二步提取。再放到往复振荡机上振荡16h,离心分离,并收集第二次提取液于塑料瓶中,待测重金属含量。往残渣中添加20mL的去离子水后振荡15min进行清洗,然后再用3000g的速度离心20分钟。倒掉上清液,但不能倒掉任何固体残渣。 3. 有机结合态(Organic matter and sulfidic fraction) 分离后的土壤样保存于离心管内,先加入10ml 30%的过氧化氢(H2O2),于85℃的水浴锅中进行有机质消化;上述消化液将干时,就再加10ml 30%的过氧化氢继续消化,视样品不同直至加入的30%过氧化氢时没有冒气泡为止(全消化过程约2h)。消化完毕后,冷却离心管内的样品,再按1:50固液比加入1 mol/L的醋酸铵(NH4OAc)[用浓硝酸调整pH为2],并于振荡机上再振荡16h。完后,离心分离,收集第三步的提取液,待测。然后把离心管内的样品于75℃条件下烘干,用玛瑙研钵研磨过0.149mm(100目)尼龙筛,混匀后备用。4. 残余态(Residual)GB/T 17138-1997

土壤中有效态Cu的测定(精)

土壤中有效态Cu的测定 一、【工作任务与要求】 任务:土壤中有效态Cu的测定。 要求: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土壤中重金属。 二、【工作程序与操作方法】 (一)原理 1、原子吸收法(AAS)原理 根据基态原子对特征波长光的吸收,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试液喷射成细雾与燃气混合后进入燃烧的火焰中,被测元素在火焰中转化为原子蒸气.气态的基态原子吸收从光源发射出的与被测元素吸收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使该谱线的强度减弱,再经分光系统分光后,由检测器接受.产生的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由显示系统显示吸光度。 2、浸提原理 石灰性土壤中金属离子铜与DTPA达成络合平衡,又在pH=7.3的0.01mol/LCaCl2溶液中,使浸出物与CaCL2达到平衡,并可以将含碳酸盐土壤中CaCO3的溶解度减至最小程度。提取剂中的TEA缓冲液的作用是防止过量铁及锰的溶解。 (二)仪器 1.容量瓶、烧杯、振荡器、 2.移液管、锥形瓶 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Cu空心阴极灯 5. 氢气钢瓶 6.10μL手动进样器 (三)试剂 1、提取剂: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用DTPA提取,酸性土壤用HCL提取。 DTPA浸提剂:1.96g DTPA (二乙烯三胺五醋酸)置于1L容量瓶中。加 14.92gTEA(三乙醇胺)用纯水溶解并稀释到950ml。再加1.47 克CaCl2.2H2O用6molHCL调节至pH=7.3,最后用纯水稀释 到刻度。 2.、铜的标液:溶解1.0000g纯铜于少量的浓HNO3,并加5ml浓HCL,蒸发至干,用浸提剂稀释至1L,此为1000ppm含铜标准母液。临用前稀释成100ppm 使用液。稀释至0.1-10ppm为宜。 (四)步骤 1、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吸取铜标准溶液0、4、10、15、20 、40 ml.于50mL容量瓶中,并用浸提剂定容至50ml.,则此标准系列相当于0、8、20、30、40、80ppm的含铜量。

土壤中重金属砷、镉、铅、铬、汞有效态浸提剂的研究

土壤中重金属砷、镉、铅、铬、汞有效态浸提剂的研究 随着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研究的深入,以全量土壤重金属评价土壤污染在实际应用中已显露出不足之处,而以“有效态”作为评价污染的强度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土壤实际污染状况及其对植物的危害,所以重金属有效态的研究愈加重要。本文在对砷、镉、铅、铬、汞五种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有效态分析技术的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采用三种较为常用的浸提剂盐酸、DTPA、氯化钙对安徽铜陵矿山地区,安徽长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区,安徽皖南丘陵山区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及其土壤上生长的禾本科草类植物与茶叶两类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研究了三种浸提剂对黄棕壤、黄壤两种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提取效果;两种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与盐酸浸提剂提取的黄棕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三种浸提剂对酸碱度不同的黄棕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提取效果;盐酸浸提剂在不同提取条件下对黄棕壤中重金属有效态Hg的提取效果;三种浸提剂对土壤中重金属镉、铅、铬、砷、汞五种元素的提取效果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酸浸提剂适合酸性土壤中大多数重金属有效态元素的提取。 0.1mol/L盐酸浸提剂对酸性黄棕壤、黄壤中重金属有效态As、Hg、Cd、Pb 提取的量与其土壤上生长的禾本科草类植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呈现显著相关性,特别是黄棕壤和黄壤中的重金属有效态Cd与黄棕壤中重金属有效态Pb与土壤上生长的禾本科草类植物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关系。2氯化钙浸提剂对酸性黄棕壤、黄壤中的重金属有效态Cr的提取的量与其土壤上生长的禾本科草类植物均呈现显著相关性,特别是对黄棕壤的重金属有效态Cr的提取效果达到极显著关系。 说明氯化钙浸提剂适合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Cr的提取。3浸提剂对土壤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是指土壤中存在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重金属形态。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铬、汞、铜、锌等。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会对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重金属的有效态主要有溶解态、可交换态、吸附态和胶结态等。 溶解态是指重金属以离子形式存在于土壤水分中。溶解态重金属是土壤中最活跃的形态之一,它们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然而,过多的溶解态重金属会导致土壤酸化、毒害植物和污染地下水。因此,合理控制土壤中重金属溶解态的浓度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可交换态重金属是指与土壤颗粒表面上的吸附剂中的离子交换结合的重金属。可交换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高,容易释放到土壤溶液中。植物根系可以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吸收可交换态重金属,但过度吸收会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控制土壤中可交换态重金属的含量对于减少植物吸收和土壤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吸附态重金属是指重金属以吸附形式存在于土壤颗粒表面上的重金属。吸附态重金属通过静电力和化学吸附与土壤颗粒结合,难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吸附态重金属的含量和性质受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粒径等因素的影响。适当调节土壤pH值和添加有机质可以降低土壤中吸附态重金属的含量,减少对植物的影响。

胶结态重金属是指重金属与土壤胶结物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胶结态重金属对植物的吸收能力较低,但它们对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土壤中的胶结态重金属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根系分泌物和土壤有机质等因素进行转化。因此,保护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降低胶结态重金属含量的有效措施。 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效态包括溶解态、可交换态、吸附态和胶结态等形式。了解不同重金属有效态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源头控制、土壤修复和科学耕作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土壤检测的常见营养和重金属

土壤检测的常见营养和重金属 1.水解性氮(碱解氮)LY/T 1229-1999《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如果测定值>200mg/kg,允许绝对偏差<10mg/kg;测定值200mg/kg~50mg/kg,允许绝对偏差10mg/kg~kg;测定值<50mg/kg,允许绝对偏差%时,不得>%,含氮时,不得>%,含氮<%时,不得>%。土壤中的全氮在硫酸铜、硫酸钾与硒粉的存在下,用浓硫酸消煮,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经过高温分解转化为铵态氮,然后用氢氧化钠碱化,加热蒸馏出氨,经硼酸吸收,用标准酸滴定其含量。 3.全磷 LY/T 1232-1999《森林土壤全磷的测定》。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值>2g/kg,绝对偏差>1016g/kg;测定值2g/kg~1g/kg,绝对偏差~kg;测定值<1,绝对偏差 <。以硫酸-高氯酸溶解土壤中的磷,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4.有效磷 LY/T 1233-1999《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盐酸-硫酸浸提法。测定值>25mg/kg,绝对偏差>kg;测定值25mg/kg~10mg/kg,绝对偏差kg~kg;测定值<10mg/kg~kg,绝对偏差

kg~kg,测定值25mg/kg,绝对偏差>kg;测定值25mg/kg~10mg/kg,绝对偏差kg~kg;测定值<10mg/kg~kg,绝对偏差kg~kg,测定值20 mg/kg P时,相对差<5 %。用L碳酸氢钠浸提土壤有效磷。碳酸氢钠可以抑制溶液中Ca2+离子的活度,使某些活性较大的磷酸钙盐被浸提出来;同时液可以使活性磷酸铁、铝盐水解二被浸出。浸出液中的磷不致次生沉淀;可用钼锑抗比色法定量。测定值与作物对磷肥的反应相关性高。 6.全钾 LY/T 1234-1999《森林土壤全钾的测定》。酸溶-火焰光度法。测定值>20g/kg,绝对偏差>kg;测定值20g/kg~10g/kg,绝对偏差kg~kg;测定值<10g/kg,绝对偏差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化学分析综述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化学分析综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受其组份以及理化特性的影响,所以其存在形式特别复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1、交换态: 可进行离子交换以及专性吸附是这种形态重金属的特征。这种形态的重金属可以在阳离子的溶液中被释放出来,可以直接在土壤中被生物吸收。 2、碳酸盐结合态: 通过较为温和的酸就可以将其释放的沉淀或共沉淀的活性形态重金属,也可以称为生物有效态重金属; 3、锰铁结合态: 在土壤氧化物中共沉淀或是专性吸附,但是在还原状态下可以被释放到土壤里。 4、残渣态: 在矿物晶格中包含的重金属形态,较难迁移和被生物利用,对于环境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只有在遇到酸、螯合剂或者微生物时才会被释放到环境中,对生态产生影响。 5、有机结合态:

重金属在这种形态下的含量会受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及配位基团含量的影响,而且金属离子的外层电子轨道形态也可以影响它。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环境效应: 重金属通过溶解、凝聚、沉降等各种反应形成的存在形态及化学性质决定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决定了迁移转化特点、危害程度以及污染的性质。 重金属大多数是属于具有独特的可变价态的过渡性元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重金属价态不同,它的毒性和活性也不同。 扩展资料: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具有普遍性、隐蔽性、不可逆性、巨大危害性等特点。 其来源广泛,既有自然来源,也有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采矿及冶炼活动、金属加工工艺、农药及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含铅汽油的使用、电池制造产业、工业废弃物的随意堆放、污水灌溉及污泥施肥、大气沉降、电厂的运行等。 重土壤金属污染问题是如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有经济、可靠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的主要途径有解吸溶解途径以及固化稳定途径。

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应用现状及发展趋 势 摘要: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污染周围土壤土质。重金属元 素属于比较难降解的污染源之一,危害性相对较大,若不及时治理,将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因此,基于绿色环保理念,在实际生活中有必要加强对土壤中重金属 元素含量的监测,同时应采取恰当的手段防治土壤污染,这一做法是富有理论意 义和实际价值的。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检测;检测方法: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Q93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是土壤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和基础。采 用科学合理的土壤检测方法,可高效、准确对土壤重金属测定和污染评价。本文 简要介绍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原理及方法,并针对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检测成本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对将来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手段和技术的发展 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土壤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 依据。 1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1物理方法 根据重金属的物理性质,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测定,主要包括X射线荧光 光谱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梯度扩散薄膜技术、测汞仪法等。

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利用重金属被激发至高能态所发射的特征波长与强度荧光而进行土壤重金属成分定性或定量的研究方法。该方法的优点为操作简便、安全、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测定范围广、样品保存完整性好。缺点为现场检测准确度低,并且存在电离辐射的危害。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是将高能量脉冲激光聚焦到待测样品表面诱导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在膨胀冷却过程中发射特定波长的光,探测、采集这些发射光可获得完整的光谱信号,对光谱信号进行分析即获得待测样品的成分和组成。该方法的优点为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可多元素同时分析。缺点为准确度低、仪器成本高、背景干扰大等。梯度扩散薄膜技术,是基于菲克第一扩散定律,通过测定重金属离子在特定时间内穿过梯度扩散层的扩散通量,计算出重金属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优点为原位、操作简便、分辨率和准确度高、稳定性好,且不易被土壤理化性质所影响等。缺点为受结合相的影响,测定的重金属有效态可能存在差异。 测汞仪法,是利用汞蒸气对低压汞灯发射的特征谱线吸收后强度减弱,经光电检测器检测进而测定汞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为操作简单、高效、可同时检测多个样品。缺点为仪器成本高、且测定元素单一,仅用于测定汞元素。 1.2化学方法 根据不同重金属元素选用相应的酸体系,打破土壤矿物结构,促使待测重金属元素以离子态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三大类方法,分别为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其中光谱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色谱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电化学法主要有极谱法、伏安法等。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气态原子具有吸收某种波长光辐射的特点,促使原子结构的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该方法的优点为高效、快速、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干扰小、选择性强等。缺点为程序复杂、操作繁琐、且每次只能测定一种重金属元素。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 一、引言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基,而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则是影响土壤质量和作物安全的重要因素。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可以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其中无机态重金属被认为是土壤中的有效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成为了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 重金属在土壤中主要以无机态存在,这是因为它们在土壤中容易与无机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常见的无机态重金属形态包括可交换态、结合态和沉淀态。可交换态重金属是指与土壤颗粒表面的交换性阳离子交换形成的络合物,它们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结合态重金属则是指与土壤胶体颗粒表面或有机物质结合形成的络合物,它们对植物的吸收利用能力较低。沉淀态重金属则是指重金属以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等形式沉淀在土壤中,对植物的有效利用能力较差。 三、影响重金属有效态的因素 1. pH值:土壤的pH值是影响重金属有效态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土壤的pH值越低,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和可溶态就越高;反之,土壤的pH值越高,重金属的结合态和沉淀态就越高。 2. 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对重金属的有效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能够吸附更多的重金属,使其转化为结合态或沉淀态,减少其对植物的生物利用能力。 3. 微生物活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对重金属的有效态转化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微生物能够通过还原或氧化等代谢过程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影响其有效性。 4. 配位离子:土壤中存在的其他离子也会影响重金属的有效态。一些离子能够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使其转化为结合态或沉淀态。四、重金属有效态的环境效应 重金属的存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重金属的积累会引起土壤污染,降低土壤质量。其次,重金属会进入植物体内,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植物吸收过多的重金属会导致生理代谢异常,甚至引发生长受阻和死亡。此外,重金属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五、重金属有效态的监测和治理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进行监测和治理是至关重要的。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土壤样品分析和生物监测。土壤样品分析能够准确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形态,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生物监测则通过植物或动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情况来评估土壤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治理方面,可采取土壤修复、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方法,将重金属转化为难溶性沉淀物或稳定在土壤中,降低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危害。

重金属测定方法

重金属总量的测定采用消化→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 重金属有效态的测定采用震荡提取→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 1 土壤消化(王水+HClO4法) 称取风干土壤(过100目筛)0.1 g(精确到0.0001 g)于消化管中,加数滴水湿润,再加入3 ml HCl和1 ml HNO3(或加入配好的王水4~5mL),盖上小漏斗置于通风橱中浸泡过夜。第二天放入消化炉中,80~90℃消解30 min、100~110℃消解30 min、120~130℃消解1 h,取下置于通风处冷却。加入1 ml HClO4于100~110℃条件下继续消解30 min,120~130℃消解1 h。冷却,转移至20mL容量瓶中,定容,过滤至样品存储瓶中待测。 注:最高温度不可超过130℃。消化管底部只残留少许浅黄色或白色固体残渣时,说明消化已完全。如果还有较多土壤色固体存在,说明消化未完全,应继续120~130℃消化直至完全。 2植物消化(HNO3+H2O2法) 称取待测植物1~2g(具体根据该植物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强弱而定)于消化管中,加入5ml HNO3,盖上小漏斗置于通风橱中浸泡过夜。第二天放入消化炉中,80~90℃消解30 min、100~110℃消解30 min、120~130℃消解1 h,取下置于通风处冷却。加入 1 ml H2O2,于100~110℃条件下继续消解30 min,120~130℃消解1 h。冷却,转移至20mL容量瓶中,定容,过滤至样品存储瓶中待测。 注:植物消化完全为透明液体,无残留。植物消化前是否需要干燥根据实验要求而定。 3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提取 铅、锌、铜、镉有效态的提取:提取液为0.1mol/L的HCl 砷有效态的提取:提取液为0.5mol/L的NaH2PO4 水土比:10:1~20:1 提取步骤:称取1g(精确的0.0001g)土壤样品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15mL提取液(以

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分析

D.3 形态分析样品的处理方法 D。3。1有效态的溶浸法 D。3.1。1 DTPA浸提 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浸提液可测定有效态Cu、Zn、Fe等。浸提液的配制:其成分为0.005mol/L DTPA-0。01mol/L CaCl2-0.1mol/L TEA(三乙醇胺)。称取1.967gDTPA溶于14。92gTEA和少量水中;再将1.47gCaCl2·2H2O溶于水,一并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950mL,用6mol/L HCl调节pH至7。30(每升浸提液约需加6mol/L HCl 8.5mL),最后用水定容。贮存于塑料瓶中,几个月内不会变质.浸提手续:称取25.00g风干过20目筛的土样放入150mL硬质玻璃三角瓶中,加入50。0ml DTPA浸提剂,在25℃用水平振荡机振荡提取2h,干滤纸过滤,滤液用于分析。DTPA浸提剂适用于石灰性土壤和中性土壤。 D.3。1。2 0。1mol/L HCl浸提 称取10.00g风干过20目筛的土样放入150mL硬质玻璃三角瓶中,加入50.0mL1mol/L HCl 浸提液,用水平振荡器振荡1.5h,干滤纸过滤,滤液用于分析。酸性土壤适合用0。1mol/L HCl浸提. D。3.1。3 水浸提 土壤中有效硼常用沸水浸提,操作步骤:准确称取10.00g风干过20目筛的土样于250mL 或300mL石英锥形瓶中,加入20。0mL无硼水。连接回流冷却器后煮沸5min,立即停止加热并用冷却水冷却。冷却后加入4滴0。5mol/L CaCl2溶液,移入离心管中,离心分离出清液备测。 关于有效态金属元素的浸提方法较多,例如:有效态Mn用1mol/L乙酸铵-对苯二酚溶液浸提.有效态Mo用草酸—草酸铵、(24.9g草酸铵与12.6g草酸溶解于1000mL水中)溶液浸提,固液比为1﹕10。硅用pH4.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0.02mol/L H2SO4、0。025%或1%的柠檬酸溶液浸提。酸性土壤中有效硫用H3PO4-HAc溶液浸提,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中有效硫用0。5mol/L NaHCO3溶液(pH8。5)浸提.用1mol/L NH4Ac浸提土壤中有效钙、镁、钾、钠以及用0.03mol/L NH4F—0.025mol/L HCl或0。5mol/L NaHCO3浸提土壤中有效态磷等等. D。3.2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结合态等形态的提取 D.3。2。1可交换态 浸提方法是在1g试样中加入8ml MgCl2溶液(1mol/L MgCl2,pH7。0)或者乙酸钠溶液(1mol/L NaAc,pH8.2),室温下振荡1h。 D。3.2。2碳酸盐结合态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分析方法研究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分析方法研究 陶文靖;程丽娅;聂全新;黄勤;王金云 【摘要】Different form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decide their bioavailability. Heavy metals participate in ecological migration in the nature and the part available for absorption and use by organisms is called bioavailable form. Study on exchangeable form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their bioavailable form. This paper compared analytic methods for each single-extraction exchangeable form such as acid-soluble, complex compound, salt-soluble form of As, Hg, Cr, Cd, Pb and Tl, with the high extraction as bioavailable form, soil pH value 7.5 as a boundary, formed an analytical method for the said heavy metals in soils of different pH values. This method gave a detection limit of Cr 4.65ng/g, Cd 0.49ng/g, Pb 9.73ng/g, As 21.89ng/g, Hg 0.30ng/g, and Tl 0.54ng/g, with the precision in the range of 6.01%~19.3% measured with three State Grade Standard Material samples of GBW7412, GBW7413 and GBW7416, meeting the demand of land quality assessment.%土壤中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决定了对于生物的有效性。自然界的重金属元素参与生态迁移能够被生物吸收利用的部分为生物有效态。土壤重金属可交换态的研究可以为其生物有效态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对于土壤中砷、汞、铬、镉、铅和铊的酸溶态、络合态和盐溶态这几种单一提取方式的可交换态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以其提取效率高的为有效态的表现方式,以pH值7.5为土壤酸碱度的界限,建立了土壤中的砷、汞、铬、镉、铅和铊在不同酸碱度下的分析方法。本方法的Cr的方法检出限为4.65ng/g;Cd 的方法检出限为0.49ng/g;Pb的方法检出限为9.73ng/g;As的方法检出限为

土壤中铅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土壤污染与防治 学生姓名:黄泓楠 学号:080812011 专业年级:08农资(1)班 成绩: 指导教师: 批改时间:

目录 摘要 (1) 1、铅的理化性质 (1) 2、土壤中铅的含量 (1) 3、土壤中铅的来源 (1) 4、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 (2) 5、土壤中铅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2) 5.1土壤铅全量 (2) 5.2土壤PH (3) 5.3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 (6) 5.4有机质含量 (7) 5.5土壤微生物 (7) 5.6植物的影响 (8)

土壤中铅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黄泓楠08农资080812011 摘要:铅是重要的污染重金属元素之一。植物对钱的吸收和积累,决定了环境中铅的荣杜、土壤条件、植物种类和形态等。日常饮用水中的铅主要来自岩石、河流、土壤和大气沉降。在生物循环过程中,铅通过呼吸、饮用水和食物等途径,最终危害人体。影响土壤铅的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高等植物等。 关键字:土壤铅有效性影响因素 1、铅的理化性质 铅是自然界常见的元素之一,是一种蓝色或银灰色的软金属。自然界中的纯金属铅很少见,多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如PbS、5PbS·2Pb2S2等,还有硫酸盐、磷酸盐、砷酸盐及少数氧化物。铅作为离子可以+2 价和+4 价存在,其+2价氧化态稳定,+4价氧化态不稳定。+4价氧化态的铅有强的氧化性。在土壤环境中不能稳定存在故土壤中铅的化学性质涉及+2价铅及其化合物。 2、土壤中铅的含量 地壳中铅平均丰度为16mg/kg 含铅矿物有200多种,主要的矿物形态为方铅矿(PbS,以重量计占87%)、白铁矿(PbCO3)和铅矾(PbSO4)。世界范围内土壤含铅量变幅在2~200 mg/kg之间,中值为35 mg/kg。全国土壤背景值基本统计量表明,我国土壤铅含量最高可达到1 143 mg/kg,最低为0.68 mg/kg,平均为26 mg/kg[1]。 土壤中含铅量与成土母质有关。据资料统计,片麻岩、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含铅 10~50mg/kg 之间,平均为 16 mg/kg。火成岩的含铅量一般高于砂岩和石灰岩等沉积岩。酸性岩高于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发育于冰水沉积物、冰渍物、埋藏黄土等母质的土壤含铅量较高。古河流沉积物中的含铅量高于现代活性沉积物。 3、土壤中铅的来源 土壤中铅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前者主要来自矿物和岩石中的本底值[2]。土壤中原有存在的铅来自于风化岩中的矿物,例如方铅矿 ( PbS) ,闪锌矿 (ZnS)等[3]。世界范围内土壤铅含量的变幅多为3~200mg/kg-1,中值为 35mg/kg-1。不同地区土壤铅含量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土壤类型,母岩母质的差异造成的。土壤中铅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大气降尘、污泥、城市垃圾的土地利用以及采矿和金属加工

水分与磷肥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研究

水分与磷肥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研究 姚胜勋;张超兰;杨惟薇;曹美珠;陈智超;卢美献;李方圆;黄小青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淹水与非淹水)和不同磷肥(磷酸二氢钙-CDP、磷酸氢二铵-DHP)共同作用对土壤中有效态Pb、Cd、Zn和As含量的 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能使酸性土壤pH值趋于中性,降低土壤Eh值,在非淹水处理 (T0)中,较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效态Pb、Cd、Zn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1%、13%和41%.无论淹水还是非淹水条件下,施用CDP、DHP均降低了土壤有效态Pb、Cd、Zn的含量,但是只有施用较高CDP(0.30g·kg-1PO5)的处理(T3)土壤中有效态Pb、Cd、Zn含量显著降低;在淹水和非淹水条件下,与对照(T1)相比,T3处理土壤有效态Pb含量分别降低了14%和13%,有效态Cd分别降低了15%和9%,有效态Zn含量分别降低了10%和9%.但是,淹水与磷肥均增加了土壤有效态As的含量,其中不施用任何肥料情况下,较非淹水,淹水使土壤有效态As含量增加46%;施用DHP对 土壤有效态As含量影响较施用CDP大,并且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效态As含量也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态Pb、Cd、Zn含量与土壤pH值、Eh值相关明显,而 土壤有效态As含量主要受到土壤速效P含量的影响.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5(028)005 【总页数】5页(P2194-2198) 【关键词】磷肥;水分;重金属;有效态重金属;土壤污染 【作者】姚胜勋;张超兰;杨惟薇;曹美珠;陈智超;卢美献;李方圆;黄小青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 在铅锌矿区,由于开采、冶炼及加工过程中向周边环境排放的富含福(Cd)、铅(Pb)、锌(Zn)以及砷(As)等“三废”物质,对周边及下游的农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会影响作物生长,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或人类健康,引起人体神经系统、骨骼、肝脏、肾脏等损害以及致癌作用[1]。土壤重金属毒性与其有效态含量密切相关[2~3],因此,降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 含量意义重大[4]。近年来,磷肥等含磷材料在土壤重金属固定的研究成为热点,磷酸盐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吸附、沉淀等作用降低Cd、Pb、Zn等重金属的有效 态含量[6~9]。但是,在土壤重金属固定的研究中其磷肥用量往往都很高,可 能会带来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一些不可预见的环境问题[10~11],也不适宜于农 业生产中应用,而基于农业生产磷用量的研究少有报道。此外,水分能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再分配,从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12~14]。淹水条件下土壤中Pb的生物有效性明显降低[15],对Cd也有 相似的报道[16]。但是在实际矿区Cd、Pb、Zn与As复合污染土壤中磷肥及 水分控制对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研究鲜有报道,所以本文在淹水与非淹水条件下,研究不同磷肥对广西某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以期为铅锌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生产过程的水肥管理提供参考。 1.1 供试土壤

自-除去土壤重金属技术方法汇总

除去土壤重金属技术方法汇总 1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 1.1提升管理理念,加强管理手段建设 人类工农业、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采矿、冶炼、造纸、交通等人为活动将越来越频繁,这些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将会导致大量的重金属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土壤一旦受到污染,要清除其中的污染物则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因此应提升管理理念和加强管理手段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大“三废”治理力度,积极回收废气、废渣和污泥中的重金属,防止其对土壤环境的二次污染,并要严格执行污灌水质和污泥施用标准,严格控制农田灌溉污水和施用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和施用量,以便切断污染源,有效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 1.2 工程治理措施 主要包括客土、换土、去表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客土法就是向污染土壤加入大量的干净土壤,覆盖在表层或混匀,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危害浓度以下或减少污染物与植物根系的接触,从而达到减轻危害的目的。对于浅根植物和移动性较差的污染物,采用覆盖法较好,客入的土壤应尽量选择比较粘或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以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换土法就是把污染土壤取走,换入新的干净的土壤。该方法对小面积严重污染且污染物具放射性或易扩散难分解的土壤是必需的。翻土就是深翻土壤,使聚积在表层的污染物分散到更深的层次,达到稀释的目的。该法适用于土层较深厚的土壤,且要配合增加施肥量,以弥补耕层养分的减少。工程措施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需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并且在换土过程中,存在着占用土地、渗漏、污染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而,并不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理想方法。 1.3 物理化学修复 1.3.1 电动修复。 土壤电动修复是一门新的经济型土壤修复技术,其原理是在包含污染土壤的电解池两侧施加直流电压形成电场梯度,土壤中的污染物质通过电迁移、电渗流或电泳等途径被带到位于电解池两极的处理室中并通过进一步的处理从而实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