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荒漠化防治试题_答案

荒漠化防治试题_答案

荒漠化防治试题_答案
荒漠化防治试题_答案

荒漠化防治试题2011

一.填空题

1.荒漠化实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起因和发展的。

2.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包括(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

(冻融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

3.盐渍荒漠化的成因主要包括(气候)、(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4.使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多必需的最小风速称为(起动风速)。

5.起动风速的大小与沙粒的(粒径大小)、沙层(表土湿度状况)及(地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6.植物固沙基本措施主要包括(直播固沙)、(植苗固沙)、(扦插造林固沙)和(沙结皮固沙)。

7.机械沙障材料主要包括(柴)、(草)、(树枝)、(黏土)、(卵石)和(板条)。

8.山坡防护工程主要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留工程)和(沟头防护工程)3种类型。

9.土壤抗风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质量)、(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10.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要运动方式是(跃移)。

二.简答题

1.荒漠化的定义

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在人类历史时期,由于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沙漠环境条件的强化与扩张过程。

2.荒漠化防治工程的类型

1)工程措施:机械沙障、沙结皮;2)生物措施:防护林体系、封育、飞播;3)农业措施:免耕、留茬;4)综合技术手段:生态农业。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荒漠化防治工程的任务及意义

1)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 2)实现我国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减轻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生态灾害; 3)解决贫困,我国的沙漠化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民贫困问题严重; 4)开发利用沙漠地区自然资源的。

4.风蚀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理

1)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层风速;2)阻止气流对地面的直接作用;3)提高沙粒起动风速,增大抗蚀能力; 4)改变风沙流蚀积规律。

5.风沙区防护林体系主要类型

干旱区绿洲防护体系、沙地农田防护林、沙区牧场防护林、沙区道路防护林、海岸防护林。

6. 荒漠化监测的对象、范围及内容

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气象、社会经济。

三.论述题

1.论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化、气候变化、水文状况恶化、污染环境、毁坏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

2.论述水蚀荒漠化工程防治技术

山坡防护工程、田间工程、沟床固定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3.论述防沙治沙实践中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各自的优势和应用条件

植物措施:建设成本较低, 作用持续长久, 具有多功能性(防护功能、景观功能、参与生态系统循环)。主要应用在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在轻沙区及有一定水分条件的地区使用。

工程措施:属于临时性或辅助性措施,见效快,能立杆见影。主要应用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和水分条件较差的干旱极干旱地区, 或作为植物措施的先行和辅助。4.阐述你对沙漠治理利用的看法

控制沙漠向周围蔓延、保护为主、发展沙产业、沙地区可适当植树造林种草、移民、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测试题

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包头模拟)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经过近20年的土地开发,该地引黄灌溉率达60%以上,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读下面乌兰布和地区简图,完成1~2题。 1.目前,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B.干旱、水土流失 C.沙漠化、水土流失 D.沙漠化、盐碱化 答案:D 解析:乌兰布和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存在土地荒漠化问题,过度引黄灌溉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区域综合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固沙造林,发展林果产业 B.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C.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木 D.引进新兴工业,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答案:B 解析:乌兰布和地区气候干旱,在区域综合治理中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若发展林果业,水分不足。 (2018·韶关一中期末测试)读下面某区域图,回答3~5题。 3.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土地荒漠化 D.风力侵蚀作用强 答案:C 解析: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古绿洲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导致荒漠化加剧,古城遭受沙漠侵吞。 4.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的主要

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A.地下水夏季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D.地下水秋季 答案:C 解析:该地区属于内流区,且N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M绿洲潜水位夏季最高,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 5.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分布在山坡地区 B.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C.土壤贫瘠是制约因素 D.瓜果、蔬菜含糖量特别高 答案:D 解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蔬菜、瓜果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 (2018·威海模拟)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读下图,回答6~7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第一节 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2分) 1.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A. 固定沙丘 B. 绿化环境 C. 吸收地下水 D. 增加降水 2.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B. 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 C. 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 D. 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3.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A.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B.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C.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 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 4.西藏是我国沙化土地扩展的三大省区之一,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流谷地、湖盆地与山前冲洪积平原。据2019年《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西藏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3.27万km2,比2019年第三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减少了789km2,遏制住了荒漠化面积增长的势头。读“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地理要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前西藏荒漠化扩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环境干冷脆弱 B. 滥垦、滥伐、滥牧等过度利用土地 C. 开矿、筑路等工程建设 D. 气候趋向于干暖化 (2)2019年已遏制住了西藏荒漠化扩展的势头,主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可能有() ①保护天然植被 ②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规模 ③在荒漠化区域栽培速生阔叶林 ④将下游居民迁到河流上游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A.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B.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 C.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 6.读我国新疆某荒漠化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⑤地草原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蒸发量小 B. 水源充足 C. 地势低洼 D. 风速小(2)图①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为维护生态安全,该地区适宜() A. 植树 B. 种草 C. 栽灌木 D. 自然演化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荒漠化概况 第一节世界荒漠化概况 三、非洲的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 (一)非洲荒漠化现状 非洲总面积的1/3是沙漠,仅撒哈拉沙漠面积就达777万km2,非洲的荒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4%。(二)荒漠化的成因 *水文环境差*非洲的地表水资源分布不一,地区差异很大*气候环境恶劣 *土壤条件差*干旱*非洲的灌溉*非洲的土壤流失 第二节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 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河北、宁夏、陕西、山西、山东、辽宁、四川、云南、吉林、海南、河南、天津、北京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共涉及471个县(市、旗)。 一、荒漠化地区的气候 ●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为丰富 ●气候干燥 ●冷热剧变 ●风大沙多,风能资源丰富 第三节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一、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陡坡垦耕是导致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樵采、乱挖中草药、毁林等则是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 *不合理灌溉方式是造成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 二、自然成因 (一)地理环境因素 中国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二)气候因素 第四节中国土壤荒漠化类型、面积及分布 一、风蚀荒漠化 (一)风蚀荒漠化的面积及分布 风蚀荒漠化面积160.7万km2,其中分布在干旱地区的占总面积的54.5%;半干旱地区的占30.6%;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占14.9% (二)风蚀荒漠化的程度 风蚀荒漠化中,轻度占风蚀荒漠化面积的27.4%;中度占15.6%;重度占57.0%。 风蚀荒漠化的程度分布规律充分显示出风蚀荒漠化的进程受气候、特别是受干湿程度的影响较大。 二、水蚀荒漠化 (一)水蚀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及分布总面积为20.5万km2,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7.8%。 (二)水蚀荒漠化的程度 在水蚀荒漠化土地中,轻、中、重度的面积分别为13.5万km2、4.6万km2和2.4万km2 ,分别占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6.0%、22.4%和11.6%。 三、冻融荒漠化 冻融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共36.3万k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3.8%。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9-2019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 (含答案)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小编准备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希望你喜欢。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解析】第1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第2题,A项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B项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D项不现实。第3题,沙尘暴在冬春季节多发。 【答案】1.D 2.C 3.D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④四大地形区中,中、低产田分布最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近年来,图中P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解析】第4题,华北平原地区多涝洼、盐碱地,中、低产田分布广泛。第5题,P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产煤区,若工矿开发和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极易造成点状和线状荒漠化。 【答案】4.B 5.D (2019福建高中毕业检查,18~19)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

2016年青海单招地理模拟试题:荒漠化的防治

2016年青海单招地理模拟试题:荒漠化的防治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下列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退化 C、遵循以“治理为主,预防为辅”的方针 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 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 治沙造林,发展沙产业”是近几年西北地区在治理荒漠化中摸索的一种新型模式。该模立足发展沙产业,以治理区域的沙化土地为目标,采取封沙育林、人工造林等措施,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济林发展模式。关于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式可以在所有荒漠地区推广 B、该模式能彻底解决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C、该模式将阻碍该地区的牧业发展 D、该模式能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 4: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荒漠化类型主要是() A、水蚀荒漠化 B、风蚀荒漠化

C、冰蚀荒漠化 D、盐渍荒漠化 5: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1分) (2)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为防止沙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建设巨大的生态工程是。(3分)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治理措施是。(3分) (4)④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治理措施是。(3分) (5)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和所造成,这些都是促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3分) 7: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现代绿洲和古代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测习题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 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 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题。 1.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 ①南疆②北疆 ③呼伦贝尔草原④辽河上游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2.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②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③南疆—过度利用水源④河西走廊—过度垦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4.防治荒漠化的重点应放在()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D.治理严重荒漠化的土地 5.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 与封育固沙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 节水农业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6—7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表二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6.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荒漠化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7.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止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荒漠化防治-练习题

第二章荒漠化防治练习题 一、选择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A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沙漠化B.石漠化 C.盐渍化D.三种类型都有 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A.荒漠化B.水土流失 C.次生盐渍化D.石质荒漠化 4.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据此回答5~6题。 5.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A.过牧B.滥垦C.滥伐D.滥采 6. 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松嫩平原B.青藏高原 C. 呼伦贝尔草原D.塔里木盆地 7. 下列有关绿洲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丝绸之路是由一片片绿洲串联而成的②绿洲的出现都是大自然自身演化的结果 ③绿洲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④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尤以东部平原地区居多 ⑤工矿绿洲和城镇绿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农村绿洲高⑥绿洲农业属灌溉农业⑦绿洲的形成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⑧绿洲的大小和规模主要取决于地形⑨绿洲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状况 A.①②⑤⑧B.①③⑥⑦ C.①④⑤⑨D.①③④⑥ 8.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试

水土保持农牧措施的定义:在水土流失发生区,采用相应的农业和牧业措施,保护、改良和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达到蓄水、保土、保肥目标,提高土地生产力,进而提高农牧业产量,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土壤吸湿水:土粒表面的吸附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在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吸湿系数:当空气相对湿度94~98%时,达最大值称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 土壤膜状水:在土壤中可极缓慢的移动,(0.2~0.4mm/时)。由于速度太慢,远远不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所以只有部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另一部分成为无效水。 萎蔫系数:当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水毛管上升水:地下水籍毛管力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当地下水位较深,不受地下水影响,靠毛管力将降雨或流水保持在土壤土层。 土壤重力水: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过量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 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交换的速度。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含义:就是通过外界的机械力量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调节土壤松紧度、土壤表面状态和耕层内部土壤的位置,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从而控制水土流失,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措施。 初级耕作措施又叫基本耕作措施。是指入土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一般在种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 次级耕作:次级耕作或称表土耕作,是配合基本耕作措施使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中耕: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或灌溉后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能使土壤表层疏松,能很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地面蒸发。在湿润地区,或水分过多的地上,还有蒸散水分的作用。 等高耕作: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进行犁耕和作物种植,以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农业耕作方法。 少耕法:少耕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免耕法: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区田方法:就是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犁成水平的沟和垄,将作物种在垄的半坡上,在沟中每隔一定距离作一土挡,以蓄水保土。 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于一定的年限内,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牧草的种植方式。 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是指在同一地块上种植不同性质的作物,利用它们成熟期的不同或植株高矮疏密的不同来增加地表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增加产量的栽培种植技术。 限制因子律当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时,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在遇到另一个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个因子,也不能使作物增产,直到缺少的因子得到满足,作物产量才能继续增长。 草地退化:是草地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一种逆行演替。 我国土地资源特征:(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地少。(3)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1、耕地总量多,但人均耕地少;2、耕地资源严重失衡:(1)水田、旱地构成不合理(2)平耕地、坡地构成不合理(3)地力构成不合理;4、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盐渍化严重;5、肥力衰竭;6、耕地污染严重,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受灾成灾面积大;7、不合理占地严重。 农地水土保持的作用:1、改善土壤抗蚀性能;(1)减少雨滴击溅侵蚀;(2)减少径流量,降低径流速率;(3)改良土壤结构。2、局部改善小地形,消除坡面径流,增加入渗;3、改善光热分布。 农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1、农业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原理与途径;2、农地退化类型分析;3、综合治理体系建立;4、土地利用规划。 农地水土保持的经验:1、加强耕地的保护与利用;2、重视轮作制,强调农牧结合;3、重视作物品种的选择; 4、综合开发利用山地。 土壤吸湿水特点:受土粒的吸力大,排列紧密,不能自由移动,无效水。土壤吸湿水影响因素:大气湿度愈大,吸湿量愈大; 也与质地有关,质地愈重,吸湿性愈强,吸湿量也愈 大。 土壤毛管水特点:(1)可以自由移动;(2)溶解养 分能力;(3)植物有效。 影响通气性的因素:<1>.土壤孔隙状况:当孔隙度 高,且通气孔隙多时,气体交换加快,通气性好。〈2〉 水分含量:旱地中,水分含量高时,可阻断通气孔隙, 降低通气能力,故水分含量低时,土壤通气性好。 土壤通气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影响植物根系的 生长: A、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5%, 此时根长色 浅,根毛丰富,吸收力强. B、当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 <10%时,根系发育受阻,根短色暗。C、当土壤空气 中氧气含量<5%时,根系停止生长,根系易腐烂。(2) 影响种子萌发严重缺氧时, 种子的呼吸作用受阻, 发芽率降低,种子腐烂.(3)影响有机养分释放。通气 性,好气性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有机养分释放.影响养 分的有效性.(4) 影响土壤环境通气不良时,易积累还 原有毒物质, 土壤环境不利于根系和微生物的生长 土壤水、气、热的关系1. 土壤水和空气土壤水和空 气共存于土壤孔隙,它们之间有着相互消长的数量关 系。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其大多数大孔 隙充满了水分,造成土壤的通气状况不良。当土壤含 水量进一步降低,有许多毛管孔隙为空气充满。这时 容易造成土壤水的供应不良,形成植物的旱害。2. 土 壤水和土壤温度湿土温度上升慢,下降也慢,不同土 层深度的温度梯度也比较小;干土温度上升快,下降 也快,而且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梯度也比较大。3. 土 壤热量对土壤水、气的影响当土温较高时,土壤的蒸 发量也较大,土壤易于失水干燥,易于通气。土壤不 同层次中的温度梯度还可引起土壤水分的运动,即从 热处向冷处的运动;特别是土壤冻结时可导致上层滞 水,促使土壤过湿和通气不良。 土壤耕作的作用: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3、混 拌土壤:4、平整地面5、压紧土壤 翻耕作用:翻土可将原耕层上层土翻入下层,下层 土翻到上层,利于翻埋有机肥和秸秆残茬、杂草、病 菌;松土使原来较紧实的耕层翻松;碎土犁壁有 一曲面,犁前进的动力使垡片在曲面上破碎,进而改 善结构。 翻耕方法A、全翻垡B、半翻垡C、分层翻垡法 次级耕作1、耙地2、耱地3、中耕4、镇压 5、起垄 6、作畦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的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 耕作法(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免耕法。 少耕覆盖法作用:(1)改良土壤水分状况;(2)改土 培肥;(3)防除杂草;(4)增产效果显著。 少免耕法松土原理:①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 留下大量孔道,时间愈长,通道愈多。但一经翻耕, 全部破坏。②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 土壤、创造良好的耕层。③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 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稳定疏松的耕层。不容易 压实。 ④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 疏松、孔隙度增加。 轮作技术措施:在轮作的农田上,把作物安排为前后栽 植顺序是轮作方式。轮作方式之中种植一遍所历经的 时间称为轮作周期。 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 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 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 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 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严重时会寸草不生。(3)为了保 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律(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 物产量的提高。(2)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3)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土壤培肥的途径:一、广开肥源二、使用有机肥料 三、发展绿肥牧草四、秸秆直接还田五、合理施 用化肥 合理施肥应考虑的条件:(一)施肥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二)施肥与土壤条件的关系(三)施肥与作物的关 系(四)施肥与耕作栽培的关系(五)灌溉条件与施 肥的关系(六)肥料性质与施肥的关系 植物的抗旱性及其抗旱机制(一)植物的抗旱性:是 指在干旱条件下,植物具有不但能够生存,而且能够 维持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代谢水平进而维持正常的生 长发育进程的能力。(二)植物的抗旱机制:(1)避旱 型:时间上的特点,使植物在严重的水分亏缺发生之前, 植物就已经完成其生活史。(2)御旱型:植物在干旱逆境 下保持植株组织内部高水势的能力,主要通过减少蒸 腾、增加吸水来实现。(3)耐旱型:是指植物受旱时, 在较低水势下,通过调整本身的代谢反应阻止、降低 或修复由干旱造成的损伤,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1、选择耐旱之品种1)、选 择耐旱品种及作物时,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使作物 生育期与当地水、肥、气候条件相适应。2)、选择耐 旱品种及作物时,要注意提纯复壮当地品种。3)、选 择耐旱品种作物同时,必须应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 安排好轮作制度。2、坚持抗旱栽培提高水分利用效 率,使供水和需水在季节上相协调。3、抗旱锻炼人 为创造不同程度的干旱条件,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对 干旱的适应能力。4、合理施肥:多施P、K肥。 草业措施的作用:(一)、蓄水保土,减免侵蚀1、生 长迅速,枝叶繁茂,可避免雨滴直接击溅地表;2、株 丛加大了地表粗糙度,可滞缓径流,拦截泥沙;3、根 系固结土粒,增加土壤的抗蚀性;4、枯落物及根系的 分解,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抗蚀性。(二)、改良土壤, 提高地力;1、枯落物及根系的分解,增加了封中的有 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2、豆科牧草的根 瘤固氮作用,使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3、根系使土壤 疏松,增加了土壤的渗透性,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 提高了地力;4、具有耐盐碱的特性,可用来改良盐碱 地。(三)、提供三料,促进多种经营;发展牧草业是 解决三料俱缺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工种草,合理经营 和改良天然草场可形成以草促牧,以牧促农,农牧共 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种子的处理(一)种子清选(二)浸种(三)硬实 处理(四)去壳、去芒(五)根瘤菌接种 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水保作用区别:1、发挥蓄水保土 效益的时间不同;2、固土深度不同;3、改土能力不 同;4、对土壤的庇护作用不同;5、抗逆性不同。 ----11水保考试办编 213出版社

西农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名词解释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名词解释 荒漠:荒漠作为一种地理概念,最初是指缺乏降水,植物稀少,因而限制了人类活动的干旱地区,或者指没有人工灌溉就不能发展农业的地方。这就是传统荒漠的概念。也称为狭义荒漠或热荒漠。此外,在地球上还分布着气候干冷,终年负温,固体降水,植被贫瘠,地貌营力以寒冻风化作用占主导的自然地带,被称为冻荒漠(简称寒漠)。广义荒漠为热荒漠和冻荒漠二者统称。气候干燥(干燥度K>4)、降水稀少(<200mm)、蒸发量大(>2500mm)、植被贫乏的地区。 沙漠:是沙质荒漠,是荒漠的一种类型,是荒漠、半荒漠地带中地面组成物质主要由沙粒构成的地区。 沙地:半干旱或湿润地区地表为大片沙丘或沙层所覆盖的土地。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沙漠化:即沙质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自然因素或受人为活动影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沙漠环境的强化与扩张过程(即沙漠的形成和扩张过程)。 沙漠化土地: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 防风固沙林体系:以灌木为主体,乔、灌、草搭配,带、片、网结合,并且与周围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生物环境的综合体。 回归沙漠:在南北纬15°~35°之间,由于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的控制和干燥信风的影响,降雨较少,气候干燥,形成的沙漠称之为回归沙漠。 雨影沙漠:由于高山阻隔,处于西风带的背风面,受不到湿润海风影响,气候干燥,在此条件下形成的沙漠称为雨影沙漠。 滨海沙漠:也称寒流海洋型沙漠,在热带大陆西岸,有冷流经过的滨海地带,因为冷流的低温高寒性质改变了沿海的气候状况,导致沿岸气候干燥多风,在此条件下形成的沙漠称为滨海沙漠。 内陆沙漠: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十分干燥,在此条件下形成的沙漠称之为内陆沙漠。 流动沙地(丘):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态典型,在风力作用下,容易顺风向移动。 半流动沙地(丘):由于水分、植被条件较差,沙地(丘)移动速度一般。 固定沙地(丘):由于水分、植被条件较好,沙地(丘)移动速度很缓慢。 起沙风:一切大于起动风速的风都称为起沙风。 风沙流:是指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 风沙流结构:气流中搬运的沙量在搬运层内随高度的分布状况称为风沙流结构。 输沙率:风沙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宽度断面所搬运的沙量。 风蚀:风或风沙流对沙质地表吹扬并携带沙粒的现象。 堆积:风沙流中的沙粒跌落在地表的现象。 非堆积搬运:跌落沙粒与跃起沙粒数量基本相同时,称为非堆积搬运。 蚀积周期:风沙流以风蚀经堆积到再风蚀的过程称一个蚀积周期。 饱和路径长度:从风蚀起点到开始堆积的距离,即风沙流由不饱和到饱和的这段距离。 立地条件:简称立地,是对造林地上所有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统称。 立地条件类型:是立地条件及林木生长效果相近似的造林地归并成的类型,即具有相似的宜林、宜牧性质,可选用相同的植物种和相似的造林种草技术措施,有着相似的生产能力的若干地段的总称。 沙障孔隙度:通常把沙障孔隙面积与沙障总面积之比叫做沙障孔隙度。

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2021.1.7

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2021.1.7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年降水量约250~400mm,这里曾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经历荒漠化后,毛乌素沙漠多流动沙地。1995~2013年监测数据表示,流动沙地逐步转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如图左图为毛乌素沙漠示意图,右图为毛乌素沙漠1995~2013年气温、降水变化图。 1.毛乌素沙漠1995年后逐步转 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据图文 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A. 气候转暖 B. 降水增加 C. 土质黏重 D. 地形平坦 2.毛乌素沙漠治理成功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A. 黄河中游输沙量增加 B. 兰州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C. 榆林湿地面积增加 D. 榆林耕地面积扩大 3.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片段“回乡之路”中,主人翁乔树林四处推荐毛乌素沙地治沙成果——沙地苹果。榆林沙地苹果的特点及其对应的自然环境正确的是 A. 蜡质层较厚——降水较少 B. 虫害少——光照时间长 C. 果色鲜亮——昼夜温差大 D. 果肉质地细腻——热量丰富 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 4.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是 A. 气候干旱与异常 B. 地表崎岖不平 C. 经济活动过度 D. 城市化进程加快 5.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 吸烟除尘 B. 防风固沙 C. 净化空气 D. 美化环境 6.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

我夯基我达标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 A.以荒漠为主 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 D.以草原、荒漠为主 思路解析: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主要景观为草原、荒漠。 答案:D 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思路解析: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冬春干旱季节的冬季风日数很多,A项错;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东西气候有显著差异,B项对;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项错;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D项错。 答案:B 3.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 D.分布在河流上游 思路解析:绿洲内部以种植业为主,其荒漠化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樵采,A项错;过度放牧地点在井泉附近,B项对;旱农业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农垦,C项错;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用水不合理,会造成下游缺水荒漠化,D项错。 答案:B 4.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思路解析:本题的中心问题是荒漠化的原因。A项,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要有自然原因作基础,因而不同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自然基础条件不同,引发的环境问题也不同,因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条件。B项,强调气候的作用因素不全面,因为在多雨的情况下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再则即使在干旱的条件下,也还得有疏松沙层地表的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而集中的动力条件。C项同B项一样,片面强调某种自然因素,不恰当。D项把B、C两项的问题都克服了,还提出了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引起土地退化,答案全面。 答案:D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荒漠化的防治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荒漠化的防 治 经典题 读“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局部图”,回答1~2题。 1.阿塔卡玛沙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东侧山地阻挡湿润空气进入D.常年受强劲离岸风的影响 2.阿里卡位于阿塔卡玛沙漠北缘,几乎终年无雨,但厄尔尼诺现象(即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的现象)年份则会出现暴雨。其直接原因是A.沿岸寒流强度减弱甚要消失B.气压系统发生改变可导致气流强烈上升 C.处于西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D.人类活动加剧改变了海一气的作用方式 1.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沙漠成因分析。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阿塔卡玛沙漠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2.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厄尔尼诺现象。 【解题思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来自赤道附近的温暖海水,使得阿里卡附近气压降低,导致气流强烈上升,水汽蒸发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幅增加,从而出现暴雨。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因土壤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下表示意贵州省典型石漠化地区2019—2019年土壤侵蚀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过度垦殖 D.过度放牧 4.目前,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好,水土保持显著 B.土层薄,已近无土可流 C.坡度大,开垦耕作困难 D.径流小,土壤侵蚀量小 3.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解题思路】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贵州省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地形崎岖,降水丰富,由于过度垦殖,导致表土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 4.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 【解题思路】高原峡谷区由于土层较薄,已近无土可流,土壤侵蚀程度较低。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2019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示意图,完成5~6题。 5.科尔沁沙地历史上属于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6.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30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以文字材料、区域图、统计图等呈现信息,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 一、认识荒漠化 读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图,回答问题。 【深度思考1】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 提示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而土地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次生盐渍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于干旱地区灌溉不当造成的,石质荒漠化也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年降水量 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温馨提示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读下面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形成的景观图,回答问题。

1.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深度思考2】 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你知道它的生态作用吗? 提示 ①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冲关三十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下图为我国各种荒漠化类型比重图,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为( ) A.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 B.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 C.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 D.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 解析:D [在我国,风蚀荒漠化多见于西北地区;水蚀荒漠化多分布于南方低山丘陵和西南喀斯特地区;盐渍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灌溉区和华北半湿润区。]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 3.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解析:2.B 3.C [第2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第3题,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的②③由于降水少而适宜种草。] (2019·河南郑州高三模拟)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4~5题。 4.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 5.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 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入少 解析:4.C 5.B [第4题,草方格沙障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固沙措施,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层内,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其作用一是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第5题,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难度大,对环境污染大,资金投入多。]

整合高中地理人教必修 第章 第节 荒漠化的防治 测试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2章 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测试题 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类型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完成第1~2题。 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有(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解析】第1题,江南丘陵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形崎岖,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产生的土地退化。第2题,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覆盖。但两地均为季风气候,且地表水缺乏,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从而造成土地退化。 【答案】1.B 2.B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 ) A.西部高于东部 B.东部高于西部 C.东、西部相当 D.南部高于北部 4.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出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

①年降水量②海拔高度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解析】西北地区由东向西随距海里程的增加,年降水量逐渐减少,荒漠化程度逐渐加大,导致草场载畜量下降。在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提高草场载畜量、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大力发展种植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3.B 4.B 5.D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完成第6~8题。 6.在一年中,塔里木河的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7.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8.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解析】第6题,塔里木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7月份气温最高,融化冰雪量最多,但冰雪融水汇入河流还要延迟一段时间。第7题,塔里木河沿岸绿洲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多,导致下游地区断流加剧,植被因缺水而不能生存,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第8题,可用排除法,A项忽略了下游地区的用水,将加剧下游荒漠化;B项无疑是“杀鸡取卵”,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项没考虑到上游和冲积扇地区的用水,舍弃原本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刻意照顾下游地区;D项上、中、下游都能够均衡利用河水,共同发展。 【答案】6.C 7.A 8.D 短花针茅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植物之一,属优等牧草。其生长特性是从内向外分蘖,逐步向外扩大占据空间,株丛中央部位被枯死枝叶占据,随着分蘖的进行和放牧压力的增大,短花针茅出现了“分丛”现象。因此其丛幅的大小变化可以反映出草原的一些变化,结合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