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理论知识一览表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理论知识一览表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理论知识一览表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理论知识一览表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理论知识一览表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考纲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 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 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 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 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一)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遣悲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②大:一作“太”。 (1)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桂花?请简要分析。 点绛唇 [元]张弘范 独上高楼,恨随春草连天去。乱山无数,隔断巫阳路。 信断梅花,惆怅人何处?愁无语。野鸦烟树,一点斜阳暮。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鹊踏枝 王鹏运 望远愁多休纵目,步绕珍丛,看笋将成竹。晓露暗垂珠簏簌,芳林一带如新浴。 檐外春山森碧玉,梦里骖鸾,记过清湘曲。自定新弦移雁足,弦声未抵归心促。(1)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菩萨蛮 周邦彦 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②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江河。 ②浴凫飞鹭:凫,野鸭。鹭:白鹭。 ③浪发:滥开。 (1)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头·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 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1)结合全词,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的作用。 (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专题13】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试题 A组2013年高考题 1.(2013新课标全国Ⅰ,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鹊桥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阕最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对比,表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借用贺知章的故事,从表达技巧看,一是用典,一是对比。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恩”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 参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2013湖南,10,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清单(简洁全面)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清单 (简洁全面)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古诗鉴赏知识清单梳理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古事、“怀古” 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志向,或壮志难酬。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 4)抒发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 2.咏物诗 形式特点:物象为题、“咏”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3.山水田园诗 形式特点: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烘托渲染、白描 内容特点; 1)热爱自然美景 2)喜欢田园生活恬淡闲适、悠然自得、隐居为乐 3)渴望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 4)仕途失意的寂寞 4.战争诗 形式特点:“塞”、“征”、“军”、“战” 写法特点:典故使用 内容特点: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3)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 4)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 5)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5.行旅诗(羁旅漂泊诗) 形式特点:特殊意象(“月”“雁”“芳草”“船”“马”等)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 内容特点: 1)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 2)思乡怀人 3)怀才不遇,落魄潦倒 6.闺怨诗 1)妇女对征战在外或求取功名的丈夫的思念,孤独寂寞,盼望其归来2)希望丈夫建功立业 3)对战争的厌恶 7.送别思念诗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清单:结构特点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清单:结构特点 诗歌结构特点主要有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1)首句标目。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就具有首句标目的作用。 (2)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的开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3)曲笔入题。 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作者先景语后情语,先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势。 (4)铺垫。 为主要人物出场、主要事件发生或主要情感抒发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作铺垫。 (5)伏笔照应。 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词共分两片,下片照应上片。“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6)画龙点睛。 即在诗歌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最后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撞钟,磅礴而高亢,把诗人心系国家、胸怀民族、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推至高潮,感召着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在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卒章显志。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2020高考语文素材:诗歌鉴赏解题技巧知识清单

2020高考语文素材:诗歌鉴赏解题技巧知识清单 一、考点解析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鉴赏其形象; 2.鉴赏其语言; 3.鉴赏其表达技巧。 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 二、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例析: 1、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教学园地 09-14 2231 :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 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 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 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 满。 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完整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 第二部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 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静女》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青天”) 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的突破口。 常见意象20例见附表3 (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 3、常用的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 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白描、对比 表现手法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 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艺术手法 或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篇章结构总分得当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 .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见附表4: 4、常见的情感、主旨 (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知识清单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新鲜活泼、明朗隽永 诗歌鉴赏知识一览清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 园、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 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热爱山川 2事物形象 被人格化 言志、言情、言心声(托物言志、因事抒情) ---------- ? < 3景物形象 融入情■意象遂—K 意境(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例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 A 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B 拟声词无边落木 萧萧下 C 颜色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形象 2炼形容词: 例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 3炼数量词: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一 ” 二语言 5意象叠加(列锦)例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16颠倒(倒装)例 竹喧归浣女 孤城遥望玉门关 r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 二风格 <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r 1人物形象 一炼字 4炼虚词:

表达技巧 (一) 表达方式 厂1直抒胸臆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相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磧,应驮白练到安西。 7抑扬结合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8观察角度(远近、高低、内外、)例同6 9感觉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10色彩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就注重了景物色彩的搭配与调和,短短两句诗就 有黄、翠、白、青四色,色彩搭配和谐,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印象。 注:这里的分类是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实际上,有些手法从概念上是交叉的。 二表达技巧 (A )抒情方式 2借景抒情、 1 3托物言志 融情于景 (B )描写方式 5动静结合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 f 1白描 2细节 3渲染 4正侧面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 6虚实结合

高三语文第一轮专题练习题10 古代诗歌鉴赏(三)——比较鉴赏

2013届高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三)——比较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 解析:答此题首先要区分开“理趣”和“情趣”这两个概念。“理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诗人借助诗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传达出来,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隽永,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情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考生作答时要抓住词中重点字、词语来分析。 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的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惆怅意绪。 (2)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 法 含义及作用例句及分析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 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 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 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 柔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 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比 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 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 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 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 之深,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 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 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 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 用特征代替本体。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 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 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 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 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 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 达事物的作用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 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组句子或短语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 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 中含蓄 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 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 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身葬青冢 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 生的不幸遭遇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 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 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 (附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 2019年: (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陈与义: 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刘禹锡: 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2018年: (全国卷Ⅰ)《野歌》李贺: 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 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 ②鉴赏分析诗歌意象 (全国卷Ⅲ)《精卫词》王建: 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归纳总结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考点解读】 古代诗歌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命题角度】 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单选题一个主观题,单选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近期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宋代诗歌备受青睐。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方法点睛】 (一)解读形象、情感。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境。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语言。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是“语言风格”,需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举诗中例证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明在表情达意、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简要给语言分一下类别,再根据不同类别分析鉴赏:典故性词语,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诗歌之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清单

古诗鉴赏知识清单梳理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古事、“怀古” 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志向,或壮志难酬。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 4)抒发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 2.咏物诗 形式特点:物象为题、“咏”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3.山水田园诗 形式特点: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烘托渲染、白描 内容特点; 1)热爱自然美景 2)喜欢田园生活恬淡闲适、悠然自得、隐居为乐 3)渴望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 4)仕途失意的寂寞 4.战争诗 形式特点:“塞”、“征”、“军”、“战” 写法特点:典故使用 内容特点: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3)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 4)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 5)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5.行旅诗(羁旅漂泊诗) 形式特点:特殊意象(“月”“雁”“芳草”“船”“马”等)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 内容特点: 1)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 2)思乡怀人 3)怀才不遇,落魄潦倒 6.闺怨诗 1)妇女对征战在外或求取功名的丈夫的思念,孤独寂寞,盼望其归来2)希望丈夫建功立业 3)对战争的厌恶 7.送别思念诗 形式特点:“赠”、“送”、“别”、“思” 写法特点: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想象

内容特点: 1)依依不舍 2)慰勉、告或祝愿 3)想象别后情景 4)想象对方场景 答题方法 一、鉴赏人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1)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性格特征+身份 (2)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有的要求简要分析,要求分析的要结合诗句内容) 答题步骤:特点(概括要全面准确)+分析 注意:以上两种题型属于同体异构,答题模式注意区别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 9. 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10. 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 二、鉴赏事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1)描绘了这一事物怎样的形象?这一事物有怎样的特点?(有的要求简要分析,要求分析的要结合诗句内容) 答题步骤:参考人物形象分析步骤,要注意外在特点加上内在品质,分析要全面准确具体。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答题步骤:事物特点+手法(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寄托的志向或情感 三、鉴赏意境型(或景物形象) 提问方式: 1)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要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优美简洁通顺。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诗词阅读题)高考鉴赏诗歌语言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鉴赏诗歌语言考点知识清单 诗词阅读题 ?一、考点解析 考查方向 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二、炼字方法点拨 1、找出关键字,并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故意在一些地方设置关键字,这些地方,往往就是全诗或全句中的“诗眼”,要详加分辨。 2、赏析影响诗意的关键字词。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

字师”。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 3、整体分析、综合后进行书面表达。 步骤:(1)、先整体分析全诗的意境,找出一些关键意象,明白诗的旨意和情感 (2)、找出关键字,并思索其在整句和整首诗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意境、手法、表达、情感等几个角度进行思索、分析。 (3)整理并成文,注意表述的层次性、语言的简洁性,最好是分点进行总结。 四、知识清单 (一)古典诗歌的炼字例说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数量词。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2、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古诗释义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早期的诗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后来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因此该词也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古体诗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