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状和相对性状

性状和相对性状

性状和相对性状

性状和相对性状

性状(character):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豆荚形状、豆荚(未成熟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等性状,就是7个不同的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

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例如,豌豆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形状有圆和皱。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孟德尔在研究单位性状的遗传时,就是用具有明显差异的相对性状来进行杂交试验的,只有这样,后代才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差异,并发现遗传规律。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学生主要完成数据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反思与改进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比较和概括,从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当学生思维活跃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理解。本实验设计基本按照“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顺序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新型学习方式。按部就班实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所以我大胆将实验稍作修整,1除了模拟本实验(即孟德尔自交实验)外,设置实验模拟孟德尔测交试验,即开拓学生思维,又对本节课内容前呼后应。2本实验课本操作简单,学生实验操作和统计实验结果没有障碍,但有些学生会不认真对待,小组分配改变传统两人,设置3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实验中一个学生抓球,另一个学生做记录,第三位同学监督并负责将小球放回原处及摇匀小球,增强实验数据准确性。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教学内容,是本书第一个实验。本实验是对孟德尔假说间接具体的体验。通过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使学生亲身活动,将抽象的、肉眼看不见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关系直观、明了地体现出来,进一步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贯彻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倡导协作探究精神。同时为认识和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分离和组合情况奠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人教版必修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第1课时学案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I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学习导航]1?结合豌豆的特点,概述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及相关的基本操作。 2?结合教材图文,简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3?结合教材示例,学会 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物的遗传现象。 [重难点击]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 【课堂导入】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 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那么是谁发现了遗传的奥秘呢? 孟德尔一一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经过八年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后人对于 他的工作和评价: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 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 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其实当时很多人都在研究豌豆,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显然他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上有创新。那么他是怎么实验的?我们循着150多年前孟德尔研究豌豆的足迹, 共同探索遗 传规律,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杂交实验技术 fl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突破要点 1. 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 豌豆的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两性花— (2)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3) 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2?豌豆的人工杂交技术 (1) 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 _ ⑵套袋:套上塑料袋或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⑶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 (4) 异花传粉时,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父)接受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早)。3?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就叫做相对性状。 [合作探究丨 下图是人工异花传粉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是什么?应该在开花前还是开花后进行?目的是什么? 答案步骤①是去雄;应该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目的是防止自花受粉。 2?步骤②是什么?操作前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目的是什么? 答案步骤②是人工授粉;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3?该杂交实验中,母本和父本分别是哪种豌豆? 答案该杂交实验中,高茎豌豆为母本,矮茎豌豆为父本。 4?黄瓜是单性花,对其人工异花传粉操作与豌豆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答案黄瓜的人工异花传粉无须“去雄”操作。 i?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玉米的黄粒与皱粒 B. 狗的长毛与直毛 C.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 D. 小麦的抗倒伏与抗锈病 答案C 解析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 --------- ■■易混辨析■■ ------------- 性状和相对性状 (1) 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 活学活用即时训练叽固提升

高中生物必修二优质学案:1.1.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 解释 学习目标导引核心素养对接关键术语 1.简述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相关特点; 2.写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 3.简述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假说内容。1.生命观念——形成遗传的物质观; 2.科学思维——分析实验过程,运用 演绎与推理的方法阐释分离定律; 3.科学探究——掌握验证分离定律的 方法,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杂交 自交 性状分离 相对性状|预知概念| 1.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四步曲”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说明 P(亲本)高茎×矮茎 ↓ F1(子一代)高茎 ↓? F2(子二代)高茎∶矮茎性状比例接近3∶1 ①P具有相对性状 ②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③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4.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的假说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如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 ③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如F1产生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1∶1。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①F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4种。 ②F2的遗传因子组成:3种,分别为DD、Dd、dd,其比例为1∶2∶1。 ③F2的性状表现:2种,分别为高茎、矮茎,其比例为3∶1。

高二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十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通过模拟小实验,可说明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杂种后代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二、目的要求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四、方法步骤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小塑料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入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给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山现三种基因组合,且性状分离比是否为1:2:1?(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欢,情况又会怎样呢?(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 五、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将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如果再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 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2.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假如当时孟德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么?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13:1.1.1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和解释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一、选择题(12小题)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杜兰特的身高和体重 B.豌豆的圆粒和黄色 C.兔子的长毛和黑毛 D.水稻的高秆和矮秆 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D.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3.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隐性性状就是指杂交后代不表现出来的性状 B.纯合子杂交后代全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可能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4.如图所示为一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和他们子女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对应的表现型(秃顶与非秃顶)。有另一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和bb,则生一个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 A.1/2 B.1/3 C.1/4 D.3/4 5.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B.豌豆均为矮茎个体,小麦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是3∶1 D.小麦均为矮茎个体,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6.某动物的毛色遗传中,体细胞只含有B遗传因子的个体的毛色为纯黑色,体细胞只含b 遗传因子的个体的毛色为纯白色,其它个体为黑白相间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毛色为黑白相间色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约有25%的个体是黑白相间色 B.毛色为黑色和白色个体杂交中,后代个体的毛色为黑白相间色的约有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殖和保留黑白相间色的个体,在交配过程中,应淘汰其它颜色的个体 D.只有用毛色为黑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才能最大比例地获得黑白相间色的后代7.蛇的黑斑与黄斑是一对相对性状(设遗传因子为A、a),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黄斑是隐性性状 C.甲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D.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8.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9.下列关于一对遗传因子组合形式为Dd的高等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和种类数叙述正确的是 A.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种类数相同 B.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种类数不相同 C.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种类数不相同 D.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种类数相同

最新《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本模拟实验能让学生加深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关系的理解,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认识和理解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能力: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经历水平)。 三、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正确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实验数据提出疑问;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通过提出优化方案来解决误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对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会与性状分离比之间关系还不太清楚。 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习惯于按照书本或教师预先设定的步骤,盲目地进行机械操作,然后填写记录表格,往往对实验操作和结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为缩短活动时间和降低难度要求,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并通过集体讨论获得模拟方法。学生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 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两种实验材料——乒乓球和豆子,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当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的理解。 本节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本节课既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要提高学生的质疑、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强调教师及时、必要、有效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17:1.1.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一、单选题 1.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A.1/4 B.1/6 C.1/8 D.1/16 2.下列两组中:甲:亲本黑斑蛇×黄斑蛇→子一代黑斑蛇和黄斑蛇;乙:子一代黑斑蛇×子一代黑斑蛇→子二代黑斑蛇和黄斑蛇;根据以上杂交实验判断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肯定是黑斑蛇 B.黄斑是隐性性状 C.甲实验中,子一代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是相同的 D.乙实验中,子二代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是相同的 3.有关下面遗传图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 B.③体现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Aa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雌配子,即A∶a=1∶1 D.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3 4.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端开雄花,叶腋开雌花,既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是遗传学的理想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以下有关表述合理的是() A.隐性亲本植株上所结的籽粒都将长成隐性个体 B.显性亲本植株上所结的籽粒都将长成显性个体 C.显性植株上所结籽粒长成的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比例1∶1 D.隐性植株上所结籽粒长成的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比例3∶1 5.下列是有关孟德尔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B.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接近3:1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D.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演绎推理 6.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受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7.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自交B.观察C.测交D.杂交 8.黄瓜是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果皮的绿色和黄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从种群中选定两个个体进行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A.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自交 B.绿色果皮植株和黄色果皮植株正、反交 C.黄色果皮植株自交或绿色果皮植株自交 D.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与绿色果皮植株杂交 9.有关遗传学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B.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A和A,A和a,a和a都是等位基因 二、非选择题 10.小鼠毛色灰色和白色由一对常染色体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四组亲本小鼠杂交的后代统计结果。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学科:生物 教学内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前复习】 在学习新课程前回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试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 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什么在传种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A.基因B.染色体C.性状D.相对性状 答案:A 2.在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如下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表示植物体,①、②、③表示过程。 请回答:(1)哪些个体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____________。 (2)实验中肯定要进行去雄处理的是____________,去雄的时间和去雄后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 (3)能看出显性性状为高茎的实验过程是(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 (4)孟德尔做了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总是接近于____________,这说明,此实验具有____________性。 解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此实验的亲本为纯种,故可在自然状态下获得;(2)纯种高茎豌豆作母本,要及时去雄以避免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又因为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应选在花蕾期,去掉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以免其他花粉的干扰。(3)因为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故过程→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又因为高茎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则为显性性状。故过程②→③也可看出高茎为显性性状。 答案:(1)a、b (2)a 花蕾期、套纸袋(3)①→②;②→③(4) 3∶1 普遍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 1.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会彼此分离,形成

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判断

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判断 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T、t控制,顶生花和腋生花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腋生花豌豆与高茎顶生花豌豆杂交,子一代表现型为高茎顶生花、高茎腋生花、矮茎腋生花、矮茎顶生花,比例为3∶3∶1∶1。为确定豌豆花的顶生、腋生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请利用上述子一代的豌豆作材料,设计一个最简单的交配方案。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并作简要文字说明。 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且未交配过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你能否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用标准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 3、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

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4、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某医学小组调查了人群中有耳垂性状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情况如下表:(控制耳垂的基因用A、a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据上表中第一组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有耳垂,隐性性状是无耳垂B.从第三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C.第二组家庭中,某一双亲的基因型有可能都是纯合子 D.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比例不为3︰1,是因为抽样的样本太少 5、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偶然得到一只突变型的果蝇(且已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该突变型果蝇与异性野生型果蝇进行交配,发现后代同时出现野生型和突变型。请你判断显隐性。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教案修订稿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重量)。 二、主要步骤: 1、分装、标记小球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雄配子。 2、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3、随机取球找三个学生:一个记录,两个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4、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记录时,可将三种基因型写好,以后每抓一次,在不同基因型后以“正”字形式记录(如下表):基因型次数总计百分比DDDddd 5、统计小球组合统计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6)计算小球组合计算小球组合为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值是多少,计算小球组合为DD和组合为dd的数量比值是多少,并记录下来。(7)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三、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小结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模拟了1.为什么每次抓取小球后都 必须先放回原位,然后才重新 抓取 2.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高中生物-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练习(1)(教师版)

1.12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练习 一、选择题 1. 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 A. 3∶2∶1 B.1∶2∶1 C.3∶5∶1 D.4∶4∶1 【答案】A 【解析】 AA的个体占1/3,自交后代全部为AA,占1/3; Aa的个体占2/3,后代有三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AA=2/3×1/4=1/6、Aa=2/3×2/4=1/3、aa=2/3 ×1/4=1/6,统计结果AA=3/6、Aa=2/6、aa=1/6。2.丈夫的哥哥患有半乳糖血病(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妻子的外祖母也有此病,家庭的其他成员均无此病。经调查,妻子的父亲可以视为基因型纯合。可以预测,这对夫妻的儿子患半乳糖血病的概率是( ) A.1/12 B.1/4 C.3/8 D.1/2 【答案】A 【解析】丈夫的哥哥患病,说明其父母双亲皆为杂合子,故丈夫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2/3,妻子的母亲一定是携带者,可推算妻子是杂合子的可能性为1/2,这对夫妻的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2/3×1/4=1/12。 3.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答案】 B 【解析】此题注意豌豆在自然情况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间行种植彼此之间互不影响;而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间的异花传粉(因雌雄不同花,系自交),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系杂交),所以隐性个体上产生的F1既有显性也有隐性。 4.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根据上表中哪一种调查情况,能判断哪种眼皮为显性 ( ) A.第①种 B.第②种 C.第③种 D.三种都可以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课题名称】基因的分离定律课型新授课总课时6【学习目标】 1、例举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区别性状及相对性状(A)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B) 【学习重点】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学习难点】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个案补充 预习导学(20分钟) (请同学们在20min内快速阅读教材第三章、第一节P27~29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并 将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知识点一:孟德尔及其对遗传学的贡献 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最先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即 和。 知识点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选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植物,而且是闭花传粉。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2)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实验。 (3)具有易区分的。 (4)性状能稳定遗传。 【相关概念】 ①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等特性。(见课本P73) ②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观察课本上 P287对相对性 状图,思考:什 么是性状相对 性状) 请同学们思考: 要进行豌豆的 杂交实验,如何 进行异花传粉 请同学们思考: (请同学们思考:对多对相对性状应该如何研究)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图解 【相关概念】 ①把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如豌豆的紫花) ②把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如豌豆的白花) ③F1植株自花受粉产生子二代(F2),在子二代中,有些植株表现显性性状(紫花), 有些植株表现隐性性状(白花),有的开白花,这种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 状的现象,称为。 (2)实验结论 ①F1中只表现出显性性状;②F2中出现了; ③F2中出现了性状分离比为。 知识点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决定的,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决 定显性性状的为;(用大写字母如A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 为。(用小写字母如a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如纯种紫花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 什么是显性性 状隐性性状性 状分离 请同学们思考: F2中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 这是偶然还是 必然是普遍的 还是个别现象 呢 阅读“积极思 维”。 1909年,丹麦 生物学家约翰 逊给“遗传因 子”起了一个新 名字叫做“基 因”。 注意: 纯合子能稳定 遗传,它的自交 后代不会再发 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不能稳 课上自主学习

3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复习课程

【课题名称】 3.1 基因的分离定律课型新授课总课时 6 【学习目标】1、例举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区别性状及相对性状(A)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B) 【学习重点】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学习难点】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个案补充 预习导学(20分钟) (请同学们在20min内快速阅读教材第三章、第一节P27~29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并将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知识点一:孟德尔及其对遗传学的贡献 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最先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即 和。 知识点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选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植物,而且是闭花传粉。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2)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实验。 (3)具有易区分的。 (4)性状能稳定遗传。 【相关概念】 ①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等特性。(见课本P73) ②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请同学们思考:对多对相对性状应该如何研究?)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图解(观察课本上 P287对相对性 状图,思考:什 么是性状?相 对性状?) 请同学们思考: 要进行豌豆的 杂交实验,如何 进行异花传 粉? 请同学们思考: 什么是显性性 状?隐性性 状?性状分 离? 请同学们思考: F2中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 这是偶然还是 必然?是普遍 【相关概念】 ①把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如豌豆的紫花) ②把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如豌豆的白花) ③F1植株自花受粉产生子二代(F2),在子二代中,有些植株表现显性性状(紫花), 有些植株表现隐性性状(白花),有的开白花,这种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 状的现象,称为。 (2)实验结论 ①F1中只表现出显性性状;②F2中出现了; ③F2中出现了性状分离比为。 知识点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决定的,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决 定显性性状的为;(用大写字母如A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 为。(用小写字母如a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如纯种紫花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 的遗传因子 , 纯种白花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像这 样,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因为F1自交后代出现了隐性性状, 所以F1细胞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而F1表现的是显性性状,因此F1体细胞中 的遗传因子应该是。像这样,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别进 入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图解 基因型:AA∶ Aa ∶ aa= 表现型: 紫花∶白花 = ∶ 的还是个别现 象呢? 阅读“积极思 维”。 1909年,丹麦 生物学家约翰 逊给“遗传因 子”起了一个新 名字叫做“基 因”。 注意: 纯合子能稳定 遗传,它的自交 后代不会再发 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不能稳 定遗传,它的自 交后代还会发 生性状分离。 请同学们思考: 什么是基因 型?表现型? 课上自主学习 小结: 1、F1形成的配子种类和,比 值是,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2、F2基因型有、、三 种,比例为,F2表现型 有和,比例 为。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考点 讲义 练习 答案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主要考点梳理 一、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 二、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的研究方法 1、材料选择

2、交配方式 ◆杂交 ◆自交 ◆测交 ◆回交 ◆正交与反交 三、遗传研究中常用的几个概念 金题精讲 题一: 已知一批胚的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A.3∶2∶1 B.1∶2∶1 C.3∶5∶1 D.4∶4∶1 题二: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 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4 B.1/3 C.1/2 D.3/4

题三: 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研究发现,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A.鼠的黑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B.后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黄色与黑色不具有完全显性关系 D.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1/2 题四: 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连续自交,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 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后代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B.a曲线表示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 C.b曲线表示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 D.c曲线表示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 下列各项中应采取的交配实验方法分别是() (1)鉴别一只兔子是不是纯合子(2)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3)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4)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子 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自交 C.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D.自交测交杂交自交 题二 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见下图)。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约翰的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女孩的概率是()

高二生物实验1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实验1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人教版 一、实验原理 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通过模拟小实验,可说明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杂种后代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二、目的要求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材料用具 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四、方法步骤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小塑料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入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给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山现三种基因组合,且性状分离比是否为1:2:1?(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欢,情况又会怎样呢?(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将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如果再从两个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能估算出DD、Dd和dd 组合的机会各是多少吗? 2.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你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假如当时孟德尔只统计了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练习题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练习题 1.夫妇均为双眼皮,他们各自的父亲都是单眼皮。这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是() A.100% B.0% C.25% D.75% 2.下列能判断具有显、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矮茎×矮茎→矮茎 C.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D.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3.如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因子用a表示。已知该遗传病是手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请据图回答: (1)图中Ⅰ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Ⅱ2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2)图中Ⅱ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或_______,Ⅱ1为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__。 (3)若Ⅱ1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第一个孩子为白化病人,则再生一个孩子为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为白化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 4.如图为某家族某种遗传病系谱图(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请分析回答: (1)此遗传病属于_____(显/隐)性遗传病。 (2)6号的基因型为______,7号的基因型为_______。 (3)6号和7号婚配后,在他们所生的男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4)要保证9号所生的孩子不患此种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_______。 5.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做杂交实验时,需要()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Ⅰ Ⅱ 1 2 2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6.豌豆花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豌豆花色的3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花的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 (2)写出三组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3)让①组F1中的紫色个体自交,所得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4)③组F1的紫色个体中,纯合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人教版必修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作业(1)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题号 1.豌豆的特点与人工杂交实验 1 2.遗传学相关概念2,3 3.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理解与解释4,5,6 4.综合应用7,8,9,10 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须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B.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C.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D.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解析:花蕊发育成熟,花粉和卵细胞才有受精能力,因此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豌豆花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开花时已经完成受粉,此时进行去雄和受粉,无法实现亲本的杂交;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保证了亲本在自然条件下是纯种;根据表现型不能判断是否 纯合。 2.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只有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纯合才叫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性状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解析:纯合子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性状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如DD和Dd都表现为高茎;狗的长毛和卷毛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 3.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D ) A.AA×aa→Aa B.AA×Aa→Aa、AA C.Aa×aa→Aa、aa D.Aa×Aa→AA、Aa、aa 解析: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子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亲代杂种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4.若一对杂合黑毛动物一胎的前三只子代都是黑色,则第四只子代的颜色是( B ) A.一定是白色 B.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D.白色和黑色的可能性一样大 解析:根据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分

(整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能力: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经历水平)。 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正确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实验数据提出疑问;通过分析操作过程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通过提出优化方案来解决误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并通过集体讨论获得模拟方法。学生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 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两种实验材料——乒乓球和豆子,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本节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过程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pdf

实验平台—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一、实验原理 (1)进行有性生殖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杂合子将会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 (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自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理论上其比例为显性∶隐性=3∶1。 (3)实际模拟实验中统计的个体越多越接近此比例。 二、实验步骤 准备用具????? 小塑料桶2个,分别标记甲、乙;两种色彩的小 球各20个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模拟实验????? ①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作为一个组合,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每次抓取后,记录下两个 小球的字母组合 ②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统计计算:统计小球组合分别为DD 、Dd 和dd 的数量,并计算其比例。 ↓ 实验结论:F 1产生的配子为D ∶d =1∶1;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 2的遗传因子组成 为DD ∶Dd ∶dd ≈1∶2∶1。 三、易误点拨 (1)抓取小球时不随机抓取而带有主观偏好。造成实验结果偏离理论值。 (2)一次抓取模拟后未将抓出的小球再分别放回小桶并摇匀,导致模拟产生配子的比例误差增大。 (3)重复模拟抓取次数过少,导致误差增大。 [高考实验对接]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罐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的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B.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C.玻璃球数量少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D.玻璃球数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1)在此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记录结果后必须将小球分别放回原来的小桶,若不放回继续完成后面的抓取模拟,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提示:影响模拟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比例,造成结果出现误差。 (2)模拟实验中影响配子出现概率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提示:①是否随机抓取;②两小桶内装入两种小玻璃球数目是否相等;③每次抓取后是否又放回;④每次抓取前是否将小桶内两种玻璃球混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