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LDL-C水平随年龄上升,中、老年人平均约2.7~3.1 mmol/L(105~120 mg/dL)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判断标准

理想范围:<3.12 mmol/L(<120 mg/dL)

边缘水平:3.15~3.61mmol/L(121~139 mg/dL)

升高:>3.64 mmol/L(>140 mg/dL)

NCEP,ATPⅢ提出的医学决定水平:

理想水平:<2.58 mmol/L(<100 mg/dL)

接近理想:2.58~3.33mmol/L(100~129 mg/dL)

边缘增高:3.64~4.11mmol/L(130~159 mg/dL)

增高:4.13~4.88 mmol/L(160~189 mg/dL)

很高:≥4.91 mmol/L(≥190 mg/dL)

【临床意义】

LDL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过去只检测TCH估计LDL-C水平,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代替TCH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指标。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 导语:出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这种情况还并不常见,这是属于胆固醇高系列的一种,这种病情治疗起来更加困难,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的医 出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这种情况还并不常见,这是属于胆固醇高系列的一种,这种病情治疗起来更加困难,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的医药费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能很多人对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吧。 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进血栓形成。科学家发现北极圈内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以鱼猎为生,在他们中间冠心病的死亡率仅 5.3%,远远低于丹麦人的35%。他们吃的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很高,主要含有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它们存在于海鱼的鱼油中。 2.在选择降脂药以前首先要了解病情,以确定有无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高胆固醇血症的程度,这些对于正确选用药物十分重要。有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要同时治疗原发疾病:轻度胆固醇升高的病人可用非药物治疗控制血脂,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自身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要注意选用对肝脏、肾脏毒副作用反应小的药物;不愿意服药的病人最好选用每天一次服用的药物等等。 生活常识分享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试剂盒(酶法)产品技术要求美高仪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试剂盒(酶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GSP)含量。 1.1包装规格 a) 试剂1:1×20ml,试剂2:1×5ml; b) 试剂1:1×25ml,试剂2:1×5ml; c) 试剂1:1×30ml,试剂2:1×10ml; d) 试剂1:2×40ml,试剂2:2×10ml; e) 试剂1:2×45mL,试剂2:2×15mL; f) 试剂1:2×50ml,试剂2:2×10ml。 1.2试剂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1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2主要组成成分

2.1 外观和性状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1.2 试剂1应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无沉淀、无悬浮物、无絮状物。 2.1.3 试剂2应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无沉淀、无悬浮物、无絮状物。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应不少于标示值。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吸光度,应≤0.3。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300μmol/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不低于0.03。 2.5 准确性 与比对试剂盒同时测试40例线性范围内的不同浓度的血清样本,样本浓度在(20,1500)μmol/L范围内,其相关系数(r)≥0.975;测试浓度在(0~200] μmol/L范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30μmol/L;测试浓度在(200~1500) μmol/L范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5%。 2.6 重复性 采用两个浓度样品重复测定不少于10次,变异系数(CV)≤5%。 2.7 线性 2.7.1在(20,1500)μmol/L区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 2.7.2 在(200,1500)μmol/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0%;(20,200] μmol/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20μmol/L。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

实验一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 [目的] 了解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 [原理] 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的电极泳动称为电泳。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但大都在pH7以下,若将血清置于pH8.6的缓冲液中,则这些蛋白质均带负电,在电场中都向阳极移动。由于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环境中所带负电荷多少及分子大小不同,所以在电场中向阳极泳动速度也不同。蛋白质分子小而带电荷多者,泳动速度快;反之,则泳动速度慢。因此可将血清蛋白质依次分为清蛋白、a1-球蛋白、a2-球蛋白、b-球蛋白和g球蛋白五条区带,经染色可计算出各血清蛋白质含量的百分数。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及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脂蛋白、同工酶的分离和测定。 [仪器与材料] 1.仪器:电泳仪、电泳槽、分光光度计或光密度仪。 2.材料:醋酸纤维薄膜、培养皿、滤纸、镊子、点样器、直尺、铅笔、剪刀等。 [试剂] 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m=0.06)。称取巴比妥2.21克和巴比妥钠12.36克,溶于500毫升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待冷至室温后,再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毫升。 2.染色液。称取丽春红S0.4克及三氯醋酸6克;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毫升。 3.漂洗液。3%(V/V)醋酸溶液。 4.透明液。取无水乙醇75毫升和冰醋酸25毫升混匀备用。 5.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6.40%(V/V)醋酸溶液。 [操作] 1.薄膜的准备:取醋纤薄膜(2厘米*8厘米)在毛面的一端约1.5厘米处,用铅笔轻划一直线,表露点样位置并编号。然后将此薄膜置于巴比妥缓冲液中浸泡,待充分浸透(即膜条无白斑时)后取出,用洁净滤纸轻轻吸去表面的多余缓冲液。 2.点样。取少量血清置于普通玻璃板上,用点样器的钢口蘸取血清(约3~5ml),随后将钢口垂直“印”在点样线上,待血清渗入膜后移开点样器。点样应注意,要适量、均匀和垂直,并避免弄破薄膜。 3.平衡与电泳。将已点样的薄膜加样面朝下,加样端置于阴极端,平整地贴于电泳槽的支架上拉直。支架上事先放置好两端浸入缓冲液的用四层滤纸条作的“滤纸桥”(如图2)。平衡数分

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标准操作规程(LDL-C)

前言 为使临床检验操作规范化,指导检验人员严格按规程进行正确的常规操作,保证检验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的编写遵循了ISO 15189《医学实验室——关于质量和能力的特殊要求》及WS/T 227-2002《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产品实际情况制订,作为本产品的标准操作程序。 本规程从2007年5月2日起实施,每2年复审1次。 本规程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编制。 本规程起草单位: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蒙凯、蔡其浩。 本规程首次起草。

目录 1 检验申请 (3)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3) 3 试剂及成份 (4) 4方法原理 (4) 5 仪器 (4) 6 校准液及校准模式 (4) 7质控品与室内质控规则 (4) 8标本检测步骤 (5) 9 结果计算 (5) 10 操作性能 (5) 11试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5) 12参考范围及医学决定水平 (5) 13检验结果的报告及范围 (5) 14临床意义 (6) 15结果审核分析以及相关项目的联系 (6) 16威胁生命的“紧急值”及报告规定. (6) 17有关引用程序与文件 (6) 18参考文献 附录A XXX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检验申请 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缩写LDL-C)测定;组合项目申请:血脂测定。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受检者的准备: 采血前2周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3d内避免高脂饮食,24h内不饮酒,空腹12h后采集标本。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正常状况记录。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样本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2标本采集 2.2.1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或采用含分离胶的黄色盖子SST真空采血管,如为急诊标本,使用浅绿色盖子PST试管。 2.2.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2.3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如为急诊标本,加上急查标识。 2.2.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2.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 2.2.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2.5.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黄疸和浑浊的标本。 2.2.5.3对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2.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3标本处理 2.3.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3.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1d,普通冰箱中(2~8℃)稳定7d。-20℃可保存数月;-70℃至少保存半年;避免反复冻溶。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d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HbA1c的临床意义1 1.糖尿病长期血糖的监测;观察饮食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特别是怀疑口服药物失效而不得不用胰岛素治疗时HbA1c有较高价值。 2.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现和预防;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并发现HbA1c<7%时,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很小,而一旦HbA1c﹥7%时,则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显着增高。 HbA1c的临床意义2 3.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 大多数血糖高于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c增高;对空腹血糖正常而糖耐量下降的病人HbA1c也可增高。有报导HbA1c对糖尿病的诊断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1%。最近Peters 回顾性研究报告HbA1c的测定与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密切相关,且检测方便。并认为HbA1c>7%时,一般建议采用饮食和运动治疗处理。HbA1c的临床意义3 4.用于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 各种应激如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可使血糖升高,但这种高血糖、HbA1c不一定升高,若为糖尿病、HbA1c则升高。两者的鉴别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5.? 怀孕期间HbA1c是反映糖尿病控制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指标。 怀孕期间血糖控制对母婴健康极为重要。糖尿病患者怀孕期间母亲的高血糖与

胎儿的发病率、死亡率上升都有关。保持严格的血糖控制,尤其是在胚胎发生的头3个月,母亲HbA1c结果对健康胎儿的孕育极大促进作用。 总之,HbA1c数据客观,稳定性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3月左右的糖代谢情况,同时对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早期肾病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有很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低密度胆固醇偏高的解决办法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小于 3.12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的胆固醇。如果长期偏高,是比较危险的,易患心血管疾病。 建议: 1、平时的饮食应该坚持“三低一高”的饮食原则,即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的原则,清淡饮食,多吃谷类、菇类、豆制品、新鲜蔬果。 2、同时要有适度的体育锻炼,这对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血脂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没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可以服用辛伐他汀,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初始剂量可以从10毫克/天,开始,每晚顿服。30--40天后,检查血脂四项,如果达标,可以使用维持量,但不能停药。每三个月,检查肝、肾功能,如果正常可以继续服用,如果转氨酶持续升高,需要请医生换药。 深海鱼油也有将血脂作用,但不够明显,可以作为辅助性治疗使用。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 放血疗法不可取,人到中年,对健康不利 猪内脏喊胆固醇、脂肪较高,容易形成高血脂 常喝酒,产生的热量较高,消耗不完都会转化成脂肪,导致血脂升高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少喝酒、不过分油腻 及时调养,可以解决问题的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无论是血液运输到肝细胞的脂肪酸,或是糖代谢转变而形成的脂肪酸,在肝细胞中均可合成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甘油H酯与APO B100、胆固醇等结合,形成VLDL并释放入血。在低脂饮食时,肠粘膜也可分泌一些VLDL人血。VLDL人血后的代谢,大部分变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由于VLDL在血中代谢较慢,半衰期为6~12小时,故空腹血中仍有一定含量的VLDL。VLDL由于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且它们的颗粒相对较大,故不易透过动脉内膜。因此,正常的VLDL一般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由于VLDL中甘油三酯占50%~70%,胆固醇占8%~12%,所以一旦VLDL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甘油三酯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三分之二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而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人胆固醇。故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中。 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胆固醇主要来自从CE转运的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目前认为血浆中LDL的来源有两条途径: ①主要途径是由VLDL异化代谢转变而来;②次要途径是肝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 LDL的降解是经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细胞膜表面的被覆陷窝是LDL受体存在部位,即LDL中的ApoB100被受体识别,将LDL结合到受体上陷窝内,其后再与膜分离形成内吞泡,在内吞泡内经膜H+-ATPase作用,pH降低变酸,LDL 与受体分离并与溶酶体融合后,再经酶水解产生胆固醇进入运输小泡体,或者又经ACAT作用再酯化而蓄积。血浆中65%-70%的LDL是依赖LDL受体清除,少部分(约1/3)被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壁)摄取异化。

电解质临床意义[1]规范

一、电解质临床意义 1、血清钾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K+增高:血清K+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血清K+高于7.5mmol/L 将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治疗。K+增高见于:①输入过多,如静脉输入含K+溶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②K+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醛固酮症;③细胞内K+移至细胞外液,如大面积烧伤、创伤、血管内溶血、酸中毒等。 ⑵血清K+降低:血清K+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血清K+低于3.0mmol/L,可出现心脏骤停。K+降低见于:①K+摄入不足,如大手术后,不能进食又未补钾;②K+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服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③钾的分布异常,如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体,细胞外液稀释,血钾降低;④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尿,伴细胞外钾大量进入细胞内,致血钾降低;⑤原因不明的低血K+性麻痹症。 2、血清钠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Na+增高:见于①输入含Na+溶液过多;②肾排Na+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血管病或脑外伤等。Na+增高常与脱水及其他代谢紊乱并存。 ⑵血清Na+降低;见于:①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和腹泻;②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尿钠排出过多;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钠经尿排出过多;④大量使用利尿剂时钠随尿排出,特别是长期限制钠摄入的心功能不全或肾病病人易出现低血钠;⑤大面积烧伤或出现大量肺泡渗出物,大量抽取胸水和(或)腹水。 当血清Na+浓度低于或等于115mmol/L时,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厌食、恶心、呕吐和头痛,当低于110mmol/L时,病人处于半昏迷和昏迷状态,极易发生抽搐,鼓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当血清Na+测定值低于133mmol/L时,应考虑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其他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 3、血清氯测定临床意义: 血清Cl –浓度低于90mmol/L为低氯血症,高于120mmol/L为高氯血症。血清Cl –变化与Na+呈平行关系,低氯血症常伴有低钠血症,但大量丧失胃液时失Cl –多于失Na+,若大量丧失肠液,则失Na+多于失Cl -。 4、血清钙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Ca2+增高:当血Ca2+超过3.37mmol/L,可出现高血Ca2+性昏迷,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血Ca2+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甲状腺素可使骨钙溶解释放入血,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亦可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肿瘤骨转移。 ⑵血Ca2+降低:见于:①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此时出现低Ca2+、高磷现象; ②维生素D缺乏;③婴儿手足搐搦症及骨质软化症;④Ca2+吸收障碍,如长期腹泻及不合理饮食搭配;⑤肾脏疾病;⑥大量输入柠檬酸钠抗凝血。 5、血清磷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磷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维生素D过量、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MM)及骨折愈合等。 ⑵血清磷降低监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重症糖尿病、长期腹泻引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发表时间:2011-06-10T11:12:15.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艳华[导读]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张艳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疗中心朝阳医院 1546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189-02 【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清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主要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解而来,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向组织和细胞内运输胆固醇,因此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其血清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检测 直接测定血清(或血浆)LDL-C的经典方法是超速离心分离 LDL,或超速离心(去除VLDL)结合沉淀法,均非一般实验室所能采用。电泳分离LDL的方法也不够简单。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简单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用化学法分离VLDL,然后测定HDL与 LDL部分的胆固醇,减去HDL-C得LDL-C;另一类是选择沉淀 LDL法。该法在LDL沉淀后,可测出上清液的HDL+VLDL部分的胆固醇,然后计算出LDL-C,或直接取沉淀物测定LDL-C,这类方法有3种沉淀剂:①肝素-枸橼酸;②聚乙烯硫酸;③多环表面活化阴离子(法国试剂盒,未具体指名化学名称)。目前多用PVS沉淀法,美国LRC各实验室也统一采用此法(Boehringer试剂盒)。但国内还很少用LDL-C直接测定,而是用Friedewald公式用TC、 TG、HDL-C 3项测定计算LDL-C,不如直接测定法可靠。新近,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已推荐匀相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LDL-C的常规方法。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48份血脂测定标本为本院的血脂门诊病人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室温自行凝固后经离心分离血清,当天完成总胆固醇(TC)、HDL-C和甘油三酯(TG)测定,48份标本的TC平均浓度为5.93±1.37(3.40~9.03)mmol/L,TG的平均浓度为2.04±1.04(0.45~5.88)mmol/L,HDL-C的平均浓度为1.56±0.46(0.68~2.52)mmol/L。 2 聚乙烯硫酸沉淀法 2.1 原理用聚乙烯硫酸(PVS)选择沉淀血清中LDL,测出上清液中的胆固醇代表HDL-C与VLDL-C之和,所以TC减去上清液胆固醇即得LDL-C值。试剂中含EDTA用以除去两价阳离子,避免VLDL共同沉淀。适量的中性多聚物(聚乙二醇独甲醚PEG-ME)用以加速沉淀。胆固醇测定同TC测定。 2.2 试剂 (1)沉淀剂:每100 ml中含PVS钾盐70 mg,EDTA-Na2·2H2O 186 mg及PEGME 16 ml,可在4℃冰箱存放,至少稳定3个月(DEGME 为黏稠液体,要确保加量准确)。 (2)酶试剂:同TC测定。 (3)参考标准:同TC用定值血清。 2.3 操作用早晨空腹血清,如在4℃存放不得超过4天,深低温保存只能冻1次,化冻后即须测定。在小离心管中加入血清200μl,沉淀剂100μl,混合,室温放置15分钟,离心(3 000转/分钟,15分钟)。 2.4 计算 TC(mmol/L)=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 =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T-C(mmol/L)-非LDL-C(mmol/L) 2.5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过去只测TC估计LDL-C水平,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代替T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指标。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业组规定以LDL-C水平作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决策及其需要达到的治疗目标。 3 匀相测定法 3.1 原理基本原理有如下几类。 (1)增溶法(SOL法) ①VLDL、CM和HDL由表面活性剂和糖化合物封闭。 ②LDL-C+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胺色素。 (2)表面活性剂法(SUR法) ①VLDL、CM和HDL+表面活性剂I+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POD→清除H2O2,无色。 ②LDL-C+表面活性剂Ⅱ+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亚胺色素。 (3)保护法(PRO) ①LDL+保护剂,保护LDL不被酶反应。非LDL-C+CEH和COD→H2O2+过氧化氢酶→H2O。 ②LDL-C+去保护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DAOS→显色。 (4)过氧化氢酶法(CAT法) ①非LDL-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过氧化物酶→H2O2。 ②LDL-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过氧化氢酶+NaN3→抑制。

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试剂盒(果糖胺比色法)

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试剂盒(果糖胺比色法) 简介: 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对于生物体液(血清、尿液、脑脊液)中总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一般要基于如下两个假设:1、所有蛋白质分子由纯多肽组成,含氮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6%;2、体液中含有数百个蛋白质分子,每个分子对测定反应都具有非常相似的特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双缩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凯氏定氮法、沉淀法等。 Leagene 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试剂盒(果糖胺比色法)其检测原理是血清葡萄糖能与白蛋白及其他血清蛋白分子N 末端的氨基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高分子酮胺结构。该同胺与NBT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复合物,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液比较,测得样本中蛋白质的含量。本试剂盒专门用于人或动物血清样本中的糖化蛋白含量测定。本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 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 2、 离心管、小试管或96孔板 3、 水浴锅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配制NBT 工作液:按NBT solution(100×):Alkaline buffer 混匀,即为NBT 工作液。 2、 配制DMF 标准:取DMF 标准配制液或稀释液加入到DMF 标准中,充分溶解后配制 成DMF 标准溶液,配制后可立即使用,溶解后的DMF 标准溶液应保存。取适量DMF 标准溶液用DMF 标准配制液或稀释液继续进行稀释,在此基础上依次稀释。特别提示:待测蛋白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DMF 标准也宜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例如待测蛋白溶解于蔗糖中,亦取DMF 标准溶解于蔗糖中。一般也可以用NaCl 或PBS 作为 编号 名称 TC060950T Storage 试剂(A): NBT solution(100×) 2ml 4℃ 避光 试剂(B): Alkaline buffer 200ml RT 试剂(C): DMF 标准 19.92mg RT 试剂(D): DMF 标准配制液 10ml -20℃ 试剂(E): ddH 2O 1ml RT 使用说明书 1份

有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几大误区

有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几大误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会产生的小疾病。但是很多人却对此并不了解。其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因为这是有可能会导致心脏病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认识常存在很多误区。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三大常见误区 1、胆固醇高就是坏事,胆固醇越低越好。 胆固醇主要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HDL),LDL高于正常是坏事,但HDL 高于3.0是大大的好事,他是脂质的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HDL 可将血液中的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处理分解成胆酸盐,通过胆道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也称“逆转运途径”。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LDL是以非氧化状态存在,非氧化的LDL并不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壁像稀粥样的改变),最新的第7版《内科学》已明确阐述LDL被氧化成了(Ox-LDL),这些氧化了的LDL才会沉积在血管内壁,导致粥样硬化。 3、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了,其他的胆固醇不用管。 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正常了,也不排斥LDL有部 分被氧化,照样会导致粥样硬化。关键是要看HDL是否足量。1975年Miller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八例患者血脂水平都在 正常范围,却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代 表性疾病);同时又发现,这八例冠心病患者都有HDL偏低的特点。

以上就是几个关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误区,相信经过的介绍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在这里要格外注意的是,配合相应的降低胆固醇的食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这一情况的发生。感谢大家的阅读。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目前在世界上发病率很高,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 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至残至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1-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测定HbA1c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有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两种,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1HbA1c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1增高:测定HbA1c可以了解糖尿病人在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此外,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作血透的慢性肾衰病人,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病人亦增高。 1.2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续性低血糖症等。 1.3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 1.3.1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1.3.2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 1.3.3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1.4当HbA1c>9%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1.5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1.6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1.7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2临床常用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方法 2.1乳胶凝集反应法 乳胶凝集反应法是利用抗原抗体直接测定总血红蛋白Hb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百分含量。目前有国内外几家厂商可以提供HbA1c测定的试剂盒。这种免疫反应是由被测血样品中的总Hb和HbA1c与试剂中的抗体结合而形成凝集,凝集量随HbA1c浓度的大小而变化。使用生化分析仪器来进行比浊测定HbA1c的浓度,采用终点法,生化仪通过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值,可直接反映出凝集量的多少;推算出

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偏高的人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偏高的人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进血栓形成。科学家发现北极圈内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以鱼猎为生,在他们中间冠心病的死亡率仅 5.3%,远远低于丹麦人的35%。他们吃的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很高,主要含有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它们存在于海鱼的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使血液中的脂肪酸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

展,能够减少血小板的凝聚,并增加抗血凝作用。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DHA可以降低血脂保护神经系统。因此提倡多吃海鱼,以保护心血管系统,降低血脂。烹调时,应采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芝麻油等,每日烹调油10毫升~15亳升。 (2)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的确害处不少,膳食中的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亳克,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食物。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等植物中,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现游离状态,确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大豆中豆固醇有明显降血脂的作用。提倡多吃豆制品。 (3)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来源非常重要,主要来自于牛奶、鸡蛋、瘦肉类、禽类应去皮、鱼虾类及大豆、豆制品等食品。但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在50%以上。 (4)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要过多吃糖和甜食,因为糖可转变为甘油三

低密度脂蛋白

LDL 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吞丽娟,仲* 细胞通过细 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 receptor, LDLR) 介导的吞从血液中 摄取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这是体清除血浆中胆固醇的最主要方 式。当细胞表面的LDLR 出现功能缺陷时,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疾 1 血浆中的脂蛋白在 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中,由于脂肪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都不 溶或微溶于水,故其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的。脂蛋白,顾 名思义,是由脂质与蛋白质组成,它们之间是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 合在一起。脂蛋白一般都是以不溶于水的甘油三酯(TG) 和胆固醇酯 (CE) 为核心,表面覆盖有极性的磷脂、胆固醇和少量蛋白质,它们的 亲水基团暴露在表面,故具有亲水性[1] 。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乳糜微粒(CM) 、极低密 度脂蛋白(VLDL) 、低病。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其中 (LDL) LDL 是富含胆固醇水平最高的脂蛋白[2] 。脂蛋白中的蛋白质被称为载 脂蛋白(Apo) ,不同脂蛋白含不同的载脂蛋白,如表 1 所示。

LDL Cetated W NM I C I**" W '、、 |fj ? ■ H^otyiK 溯可耐 ‘ LDL \d MBn^rarm - Rfri/nrEj drmwri 才g 管—* Lyivwm Lfwison&e F?H dio^frlrrcil

最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与仪器解析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 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目前在世界上发病率很高,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至残至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1-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测定HbA1c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有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两种,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1 HbA1c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1 增高:测定HbA1c可以了解糖尿病人在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此外,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作血透的慢性肾衰病人,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病人亦增高。 1.2 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续性低血糖症等。 1.3 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 1.3.1 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1.3.2 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 1.3.3 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1.4 当HbA1c>9%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糖化白蛋白GA介绍

血糖控制指标—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 人体中的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的N-末端发生非酶促的糖基化反应, 其中90%与血清蛋白链内第189 位赖氨酸结合, 形成高分子的酮胺结构, 总称为糖化血清蛋白,其中90%以上为糖化血清白蛋白。因此糖化 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可以反映糖化血清蛋白的总体水平。 临床意义 1、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GA)则反映了自采血日期起过去 2 周~1 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 GA适合于观察血糖短期、中期变化情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透析性的贫血、急性全身性疾病期、 肝病、糖尿病合并妊娠、降糖药物调整期等,糖化白蛋白更准确反映短期内的平均血糖变化。 2、糖尿病患者长期不良的血糖控制表现为血糖水平过高或血糖水平波动过大是导致慢性并发症(如视 网膜炎、肾病变、神经病等、晚期导致失明及需要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GA 是一个可反映血糖近期 变化的优良且检测方便的指标,采用酶法测定的GA 与各项血糖指标及HbA1 c 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初 次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更为显著。 3、GA 测定在体检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可反映血糖 2 周~1 个月的控制情况,对血糖异常的通过测定GA 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为糖尿病以及是否就医提供参考。 测定原理 第一步:糖化氨基酸消除反应 酮胺氧化酶 糖化氨基酸葡萄糖酮醛+ 氨基酸 第二步:糖化白蛋白的糖化氨基酸分析 蛋白水解酶 糖化白蛋白糖化氨基酸 酮胺氧化酶 糖化氨基酸+ 水葡萄糖酮醛+ 氨基酸 过氧化物酶 + 色源颜色+ 水 第三步:白蛋白分析 白蛋白+ 溴甲酚紫颜色 第 4 步:计算糖化白蛋白占总蛋白的比率 GA 浓度 糖化白蛋白(GA)=(╳100%)/1.14 + 2.9 白蛋白浓度 参考范围 11%-16%。 血糖控制的评估目标 以上

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酶联免疫检测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使用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本酶联免疫试剂盒是基于双抗体夹心技术原理,来检测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只能用于研究用途,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用途:用于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测定。 工作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的是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品中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向预先包被了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克隆抗体的酶标孔中加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温育;洗涤后,加入HRP标记过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然后加入底物A、B,产生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浓度呈正相关。 试剂盒组成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37℃恒温箱。 2.标准规格酶标仪。 3.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 4.蒸馏水, 5.一次性试管 6.吸水纸 注意事项 1.从2-8℃取出的试剂盒,在开启试剂盒之前要室温平衡至少30分钟。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3.建议所有标准品、样本都做双份检测。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请先用样品稀释

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4.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5.为避免交叉污染,要避免重复使用手中的吸头和封板膜。 6.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 7.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 洗板方法 手工洗板方法: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稀释后的洗涤液至少0.35ml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数次。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标本要求 1.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2.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操作程序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请按照说明自行在小试管中倍比 2 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孔中加入稀释好的标准品50μl;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分钟。 3.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30倍稀释后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如此重复5次,拍干。 4.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分钟。 5.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30倍稀释后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如此重复5次,拍干。 6.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0分钟. 7.取出酶标板,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8.测定:以空白孔调零,在450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度值(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9.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及对应的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再根据样品的OD 值在回归方程上计算出对应的样品浓度。也可以使用各种应用软件来计算。应记住由于样品稀释了的,其实际浓度应该乘以总稀释倍数。 操作程序总结:

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 范丽娟,李仲* 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 蛋白受体(LDL receptor, LDLR)介导的内吞从血液 中摄取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这是体内清 除血浆中胆固醇的最主要方式。当细胞表面的 LDLR出现功能缺陷时,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疾 1 血浆中的脂蛋白 在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中,由于脂肪 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都不溶或微溶于水,故 其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的。脂蛋白, 顾名思义,是由脂质与蛋白质组成,它们之间是 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脂蛋白一般 都是以不溶于水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酯(CE) 为核心,表面覆盖有极性的磷脂、胆固醇和少量 蛋白质,它们的亲水基团暴露在表面,故具有亲 水性[1] 。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 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病。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 LDL是富含胆固醇水平最高的脂蛋白[2] 。脂蛋白中 的蛋白质被称为载脂蛋白(Apo),不同脂蛋白含不 同的载脂蛋白,如表1所示。

图1LDLR介导的血浆中LDL脂蛋白内吞的模型 LDL是一种球形颗粒的脂蛋白,其直径为 19~25 nm,核心是1 500个胆固醇酯,外面由800个 磷脂和500个未酯化的胆固醇分子包裹,最外层有 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514 000的载脂蛋白B-100 (Apo B-100) [3-5] ,LDL是血浆中主要的胆固醇转运 脂蛋白。 在血浆中大约70%的LDL是通过低密度脂蛋 白受体(LDLR)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各组织细胞所 清除,其余由清道夫受体摄取、氧化,以及由周 围组织进行非受体介导途径所摄取[9] 。由此可见,LDLR介导的LDL内吞途径对于调节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及胆固醇的体内平衡起关键性作用[10] 。 在血浆中LDL水平的升高已经被证明是冠状 动脉疾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普遍的危 险因素[11-13] 。清除LDL主要通过肝脏的LDLR介导 的内吞过程,LDL受体的功能缺陷是引起家族性高 胆固醇血症和冠状动脉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在发现 LDLR后,Brown和Goldstein进一步提出了由LDLR介导的LDL细胞内吞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机制[10,33],这种由LDLR介导LDL内吞的代谢过 程称为LDL受体途径(LDL receptor pathway), 该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