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晋肴之战 原文+译文

秦晋肴之战 原文+译文

秦晋肴之战 原文+译文
秦晋肴之战 原文+译文

21秦晋殽之战原文+译文

1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

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晋文公去世。晋文公死后的第二天,将要在曲沃殡葬;刚出晋国都城绛,

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

棺木中传出像牛叫的声音。卜偃带领众官员向灵柩行礼,说:“国君向我们发布战争命令:

秦军将要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攻打他们,一定大功告捷。”

2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人派我掌管北边城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发兵来袭击,

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

郑国郑国可以得到。”秦穆公向蹇叔询问这件事,蹇叔说:“让军队疲劳地去袭击远方的国家,

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不是我听说过的事。军队疲劳,力量都用完了,远方国家(指郑国)的君主作好了准备,恐怕不可以吧。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

(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而无功,(士兵)必定有叛离的心思;况且行军千里,

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难道谁会不知道!”秦穆公拒绝听取蹇叔的意见。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

蹇叔为这事大哭,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你知道什么,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去,现在你坟上的树木都已经长得合抱粗了!”

3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蹇叔的儿子在部队里,(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阻击我们的军队,

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有南北两座山,那南面一座是夏代国君皋的墓地;那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4秦师遂东。

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5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天子都城(洛阳)的北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摘下头盔下车步行,

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

接着三百辆兵车的战士一跃而登上车。周襄王之孙满(这时)尚且幼小,看到这种情形,

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

对周襄王说:“秦国军队轻狂放肆而且没有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放肆就少谋略,

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没有礼貌就不谨慎,陷入险境却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6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到了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去周的都城(洛阳)做生意,遇到秦军。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弦高)先送四张熟牛皮给秦军,再送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说:“我们国君听说您将行军到敝国去,

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

冒昧犒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饶,为您部下的停留,住下就准备一天的军需给养,

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要走就做好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立即派驿车给郑国报信。

7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杞子及其部下)已经结束行装、磨砺兵器、喂饱马匹了。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郑穆公)派皇武子下逐客令,说:“你们在敝国驻扎的时间很久了,只是(敝国)各种食物都吃完了。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一个名为原圃的兽园,就像秦国那个叫具囿的兽园一样,

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

你们走时可以到那里猎取麋、鹿等野兽(带走),让敝国休息一下,如何?”

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于是)杞子逃往齐国,逢孙、杨孙逃往宋国。

8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孟明说:“郑国有防备了,不可以希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

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9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晋国大臣先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而且因为贪心使百姓辛劳,这是老天给我的机会。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送上门的好机会不可以丢失,敌人不可以放纵,放纵敌人会生出后患,违背天意会不吉利,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一定要讨伐秦军。”(晋国大夫)栾枝说:“还没报答秦国的恩惠,却讨伐它的军队,

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这不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国君之死而哀伤,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说什么报答呢?我听说,一日放纵敌人,是数代的祸患。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为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可以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迅速征调姜戎(的军队)。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晋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驭兵车,莱驹为副将。

10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于是就穿着黑色的孝服为晋文公举行葬礼。晋国从此开始形成穿黑色孝服的习俗。

11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请求放了秦国的三个将领,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

秦伯如能得到他们三人,食其肉还嫌不甘心,您何必屈尊去处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处死,

秦晋崤之战 原文 翻译 注释 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

古代汉语课文翻译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doc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

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秘密派兵) B.劳师以袭远(劳累军队)

秦晋崤之战 原文 翻译 注释 文言知识

晋崤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使(派)告于曰:“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没有采纳)焉。召孟明(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满(周襄王之,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

古诗夸父逐日翻译赏析

古诗夸父逐日翻译赏析 文言文《夸父逐日》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出自中国先秦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的心里,人如太阳永远光明向上,温暖不息。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成为人类的桃花源。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勇敢光明慈爱的淳朴人格。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愿望。在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了夸父逐日的相关传说。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1夸父: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个善跑的巨人。 2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3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时候。 4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5河,渭:黄河,渭水。 6北饮大泽:去北方的大湖喝水。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

在雁门山北。 7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8邓林:地名。“邓”、“桃”古音同。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9未至:没有赶到。 10渴:他感到口渴。 11弃:遗弃。 【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赏析】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的作者是以人对神的充满敬畏和膜拜的视角来描写夸父的。在这里夸父是高大伟岸的神,他英勇无畏,敢于向太阳挑战;他气吞山河,能够饮下两河之水(尚且不足);他神通广大,死后手杖还能化为邓林。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中也称赞夸父,“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萧兵认为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ORg普罗米修斯。 而在同一部书中,《山海经·大荒北经》却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在《列子·汤问》中也认为“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可见,他们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夸父逐日的故事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夸父追日的目的真的能够达到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在于他违背了客观规律。大家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本身是不能发光的,必须借助于太阳的光和热来哺育其上的生命。地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就是白天,背离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加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这就使白天和黑夜不断更替,因此也就会看到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夸父看到的太阳西行,实际上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另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在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和公转轨道之间存在着66.5°的夹角。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不变,这样就使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纬23.5°之间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出现差别。所以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也就是说北方要比江南寒冷。因此,即使夸父跑得再快,再力大无比,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地球有着自己存在的客观规律,要想改变是不可能的。

《秦晋肴之战》文言练习

课堂练习:《秦晋殽之战》 一、文学文化常识(共14分,每空2分) 1.《左传》是的简称,该书原名,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撰,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与、合成“春秋三传”。2.“”是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共54分,除9、11题每题6分外,其余每题3分) 1.冬,晋文公卒. 2.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穆公访诸.蹇叔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 ..不可乎 5.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6. 蹇叔之子与.师 7.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8.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9.以乘韦 ..先,牛十二犒师 10.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 11.且使遽.告于郑/遂发命,遽.兴姜戎 12.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1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14.遂墨.以葬文公 15.彼实构.吾二君 16.堕.军实而长寇雠 三、指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句子:( )(3分) A.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B.函梁君臣之首 C.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D.乡师而哭 四、指出下列句子与“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句是:()(3分)A.劳.师以袭远 B.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D.羝乳.乃得归。 五、指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共12分,每题3分) 1. 劳师以袭远 2.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4.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六、指出下列句式与“牛十二犒师”相同的一句:()(4分) A.请其矢,盛以锦囊。 B.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何以女为见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七、句子翻译:(共10分,每题5分) 1.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 2.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

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2019最新】《夸父逐日》阅读答案及翻译-word范文模板 (2页)

【2019最新】《夸父逐日》阅读答案及翻译-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夸父逐日》阅读答案及翻译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⑥。 注释 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进入太阳光圈。 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列子·汤问》记载:“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即河南、河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附近。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未至,道渴而死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 B.池非不深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愚以为宫中之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恢宏、壮烈的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追赶太阳的巨人形象,始终把人物置于人(夸父)与自然(太阳)的矛盾冲突中,从而突出了人物。 B.夸父为了追赶太阳,一口气喝干了大泽的水,又向北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C.神话结尾,那曾经与他一起奋斗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就以浪漫主义的出奇想像,为夸父的形象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D.“夸父与日逐走”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的雄心壮志。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原文及译文解析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原文及译文解析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周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⑤。尧、舜,人之

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⑤管,一种乐器。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嗃(xiāo),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吷(xuè),细微的声音。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莹与田侯牟约约:结盟 B.善言伐齐者,乱人也伐:攻打 C.王与蛮氏有辩乎辩:辩论,争辩 D.臣请为君实之实:证实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3.选择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

《秦晋肴之战》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思考:《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是什么意思?初中时学过选自《左传》的什么课文? 明确:“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二、“殽之战”发生的背景: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有时结盟,有时开战。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后来秦穆公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献公的儿子——流亡在外的重耳,并支持他回国取得政权,重耳也就是晋文公。“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秦穆公却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由于晋文公强调不要忘记秦穆公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一旦文公去世,这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由此可见,在这场战争中,秦晋双方都无正义可言,正义只属于郑国。 三、研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4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 明确:根据是他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

②思考: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写了秦穆公的一“访”一“辞”一“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性格。在这一段里,两个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蹇叔谋深虑远,忠君忧国,倔强敢谏;秦穆公则利令智昏,刚愎自用。 (二)学习课文第5段。 1、翻译。 2、分析理解。 ①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 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②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 三、布置作业: 1.读译课文1—5段,熟悉内容,理清脉络。 2.预习课文6—10段。

《古代汉语》上册翻译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 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它本炎帝之么女,名叫女娃。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夸父逐日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女涡补天翻译 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天,不是完整的天。地,不是完整的地。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苍天的漏洞被补上了,天的四周不再与地相连了,在地面泛滥横流的大水被吸干、被阻止住了,天上的黑龙被杀死了,中原地区安定了,百姓得以生存繁衍了。 蝜蝂传译文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

《秦晋崤之战》原文和翻译(分段翻译)

秦晋崤之战《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 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 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1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背景介绍 春秋时期是以强凌弱,兼并战争极端频繁的年代。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崤山,所以称之为崤之战。 战前情况:公元前七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国。晋国公子(晋文公)流亡在外时,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赢为妻,从此两国关系比较密切。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逐渐强大起来;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国家形势更加强盛,急于争霸。崤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让秦国派出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实际上是对付晋国,因此秦晋之间出现了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到了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国新丧,以及杞子、逢孙、杨孙等人在郑颇得信任,郑掌管北门锁钥的便利,不听蹇叔的劝阻,悍然向郑进军。秦国的东征军来到郑国,知道郑已经有所防备,便灭滑国而还,途经过崤山,遭遇晋国军队的伏击。秦晋崤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的。 简介《左传》 本文选自《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者左秋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另外还编有《国语》。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出自《左传》。

朗读试译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表修饰)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假设复句)”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向东进)。

《秦晋肴之战》文言知识点

《秦晋殽之战》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避”,躲避 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满足 3.堕军实而长寇仇堕通“隳”,毁坏 4.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缧”,捆犯人的绳索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通“砺”,磨砺 二、古今异义 君命大事 古义:战争今义:重大的事情 三、一词多义 ①超乘者三百乘(sheng) 名词,兵车 乘②超乘(sheng)者三百乘量词,辆 ③以乘(sheng)韦先,牛十二犒数词,四 ④因利乘(cheng)便动词,趁着 ⑤公与之乘(cheng),战于长勺动词,乘车 ①秦师过周北门/宫车过也动词,经过 ②孤之过也/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名词,过错 过③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动词,犯错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就居(《小石潭记》)副词,过分 ⑤《过秦论》动词,指责,责备 ①击之,必大捷焉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 焉②余收尔骨焉/ 兼词,相当于“于此”,从(在)那/这里 ③且焉置土石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 ④君何辱讨焉代词,相当于“之”,译为“他们” ⑤杀鸡焉用牛刀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不译 ⑦盘盘焉,囷囷焉助词,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 ①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语气副词,表反问(反诘),难道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商量,还是 其③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恐怕 ④吾子取其麋鹿指示代词,那/那里 ⑤其一犬坐于前指示代词,其中的

⑥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他们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他们的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师:发兵 (2)秦师遂东东:向东进军 (3)左右免胃而下下:下车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砺秣:喂 (6)子墨衰绖墨: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墨:穿黑色丧服 (8)晋于是始墨墨:穿黑色丧服 (9)秦伯素服郊次素服:穿素服 (10)武夫力而拘诸原力:花力气 2.名词作状语 秦伯素服郊次郊: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远:远方的国家 (2)人险而脱险:险境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历兵、马矣载:装载之物 (2)行则备一夕之卫卫:保卫工作 (3)围之不继继:接续的部队 (4)奉不可失奉:奉送的机会 (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施:施舍的恩惠 (6)三年将拜君赐赐:恩赐 (7)寡君之以为戮戮:杀戮的对象 5.使动用法 (1)劳师以袭远劳: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勤:使......劳苦 (3)以闲敝邑闲:使......安闲 (3)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辱:使......受辱 6.为动用法 (1)蹇叔哭之哭:为......哭 (2)秦人不哀吾丧而伐我同姓哀:为......哀悼 五、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