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549细胞转染操作说明

A549细胞转染操作说明

A549细胞转染操作说明

A549细胞转染操作说明

货 号:11011: 0.5ml

11012: 1.0ml 储存条件:-20℃

11013: 1.5ml

产品特点 应 用

产品介绍

RFect 小核酸转染试剂是国际知名科学家崔坤元博士领导我公司研发团队在美国西雅图实验室研发成功的一种新型的小核酸转染试剂。RFect 可用来转染siRNA 、antisense RNA 、microRNA 等200bp 以内的小分子RNA 和DNA ,转染细胞包括绝大多数贴壁生长的细胞,如一般细胞株、肿瘤细胞株等。目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转染试剂的主要成分均为脂质体或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这两种成分都具有很大的细胞毒性,并且转染效果不好。RFect 采用新型的动物源性的纳米材料,毒性很低并且拥有非常卓越的转染性能。与其它品牌的小核酸转染试剂相比,RFect 的细胞转染阳性率一般在90%以上,Lamin A/C 基因抑制效率在95%以上,而其它品牌转染试剂的细胞转染阳性率一般不超过70%,Lamin A/C 基因抑制效率不超过75%。RFect 细胞毒性很低,转染细胞死亡率不到10%,而其它品牌试剂的转染细胞死亡率一般在30%以上。血清对转染效果没有影响,不必刻意添加或更换培养液。有关RFect 小核酸转染试剂的材料合成和试剂配制我们已申请了国际专利,并通过PCT 覆盖国际上多个国家和地区。

操作步骤:本说明书适用于24孔培养板的转染实验,其他规格的培养板的用量参照下面表格,表格给出的是每孔的用量与体积。 A. 细胞接种:转染前一天接种细胞,每孔 500 μl 培养基(不可加抗生素),使细胞在转染时密度在30-50% 。 B. siRNA-RFect 混合物准备:

1. 6pmol siRNA 用50μl 无血清培养基稀释。

2. 2μl RFect 用50μl 无血清培养基稀释。轻轻混匀,室温孵育5min 。注意:确保在25 min 内执行第三步操作,不要过于延迟。

3. 孵育5min 后,将siRNA 稀释液与RFect 稀释液混合(总体积100μl )。轻轻混匀,室温孵育20 min 。 C. 将混合物加到培养的细胞内(完全培养基培养):

1. 将100μl 混合物加入培养孔内,培养孔内含有0.5ml 培养的细胞。轻轻晃动培养板,混匀。

2. 37°C 培养18-72h ,检测基因抑制效果。如果需要,细胞培养4-6h 时可以更换培养基,但不是必须。孵育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细胞类型、

所干扰基因本身及分析方法。可设置不同的孵育时间进行实验以确定最佳孵育时间。 转染实验要点:

● 转染过程不可添加抗生素,否则会导致细胞死亡;

● 首次实验siRNA 的用量可稍大(一般10 nM ) ,后续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修改。

转染实验优化: 为了提高转染效率,最好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特别是首次使用。例如:24孔培养板,调整 siRNA 与RFect 试剂的用量。siRNA 用量在0.6-30 pmol(final concentration 1- 50 nM)之间调整,RFect 试剂用量在1.0 - 3.0μl 之间调整。客户可按照习惯用量进行预实验,如实验结果不理想,可适当调整并摸索转染试剂用量。 储存和运输

蓝冰运输,4°C 保存,长期不用于-20°C 储存,避免反复冻融 有效期

-20℃保存条件下,有效期为1年

质量控制

本产品经严格的质量检验证明,无生物污染 注意:本产品仅用于科研实验

RFect Transfection Reagent Formats for Various Cell Culture Vessels

Culture vessel Surface area/well

(cm 2) Vol. of growth medium

(μl) Vol. of dilution medium

(μl) siRNA Amount

(pmol) RFect

(μl) 96-well 0.3 100 2 x 10 1.2 0.4 48-well 0.8 250 2 x 25 3 1 24-well 2 500 2 x 50 6 2 12-well 4 1000 2 x 100 12 4 6-well

10

2500

2 x 250

30

10

◎卓越的细胞转染性能:细胞转染阳性率高达90%以上,基因敲除效果明显,A549细胞Lamin A/C 基因敲除效率在95%以上

◎极低的细胞毒性:转染细胞死亡率不到10%,大大降低了因细胞毒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转染细胞范围广,绝大多数贴壁细胞株都能获得比较理想的转染结果 ◎siRNA 转染 ◎antisense RNA 转染

◎200bp 内的小分子DNA 转染

转染步骤及经验(精华)

转染步骤及经验(精华) 一、基础理论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分类:物理介导方法: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化学介导方法: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见后文)。 二、转染操作流程(以常用的6孔板为例) (1) 细胞培养: 取6孔培养板,以3x104/cm2密度铺板,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至70%~90%汇合。(不同细胞略有不同,根据实验室优化的条件进行,汇合过分,转染后不利筛选细胞)。 (2) 转染液制备: 在EP管中制备以下两液(为转染每一个孔细胞所用的量) A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1-10μg DNA,终量100μL, B液:用不含血清培养基稀释对应量的转染试剂,终量100μL; 轻轻混合A、B液(1:1混匀),室温中置15分钟,稍后会出现微浊现象,但并不妨碍转染。 (3) 转染准备:用2mL不含血清培养液漂洗两次,再加入2mL不含血清及PS的培养液。 (4) 转染:把A/B复合物缓缓加入培养液中(缓慢滴加),轻轻摇匀,37℃温箱置6~8小时,吸除无血清转染液,换入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 三、转染注意事项 1. 血清 A. D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形成时不能含血清,因为血清会影响复合物的形成。 B.一般细胞对无血清培养可以耐受几个小时没问题,转染用的培养液可以含血清也可以不加,但血清一度曾被认为会降低转染效率,转染培养基中加入血清需要对条件进行优化。 C. 对于对血清缺乏比较敏感的细胞,可以使用一种营养丰富的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Ⅰ培养基, 或者在转染培养基中使用血清。对血清缺乏比较敏感的贴壁细胞,建议使用LIPOFECTAMINE 2000。无血清培养基OPTI-MEM(GIBICO)很好用,有条件的话,就用它代替PBS洗细胞两遍,注意洗的时候要轻,靠边缘缓缓加入液体,然后不要吹吸细胞,而是转动培养板让液体滚动在细胞表面。如果洗的太厉害,细胞又损失一部分,加了脂质体后,细胞受影响就更大了,死亡细胞会增多。 2.抗生素(PS) 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和链霉素,是影响转染的培养基添加物。这些抗生素一般对于真核细胞无毒,但阳离子脂质体试剂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抗生素可以进入细胞。这降低了细胞的活性,导致转染效率低。所以,在转染培养基中不能使用抗生素,甚至在准备转染前进行细胞铺板时也要避免使用抗生素。这样,在转染前也不必润洗细胞。对于稳定转染,不要在选择性培养基中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因为这些抗生素是GENETICIN选择性抗生素的竞争性抑制剂。另外,为了保证无血

FuGENE 转染流程

FuGENE HD真核细胞转染流程 FuGENE HD Transfection Reagent Quick Protocol.pdf FuGENE HD Transfection Reagent.pdf 1.细胞和质粒的准备 ①将约5-10×105A549细胞接种于6孔细胞板中,用含10%小牛血清的F-12k 培养过夜,约60%~80%铺满时用于转染。 注:一般荧光试验细胞稀一点为宜;WB试验细胞密一点为宜 ②转染时所用质粒均用转染专用质粒抽提试剂盒无菌提取,抽提后测定其浓度 和纯度,浓度在0.1μg/μL以上且纯度在1.8±0.5 (OD260/OD280)的质粒用于转染,质粒提取的具体步骤按说明书提供的方法进行。(注:质粒浓度测定未必可行,需同时进行酶切和PCR鉴定方可。) ③按照转染剂量,计算质粒使用浓度 2.转染流程 注:由于不同转染试剂对质粒大小、性质、转染量、细胞的种类有很强的特异性,必须谨慎选择转染试剂。以多次转染成功使用的转染试剂为佳。 ①将培养板中的上清弃去,用细胞用无抗无血清F12K洗涤三次后,每孔加入 800ul 无抗无血清F12K。 ②取出FuGENE HD转染试剂,使其温度上升到室温。 ③计算好质粒、转染试剂、以及无抗无血清F12K的量,最终液体总量为100 ul。 准备好无菌指形管,按计算结果加入90-98ul的无抗无血清F12K,加入2ug 质粒,振荡器混匀;随后加入6ul FuGENE HD转染试剂,立即震荡混匀(转染试剂加入时不能沾到管壁上!) ④室温静置7-12分钟后,将质粒:转染试剂混合液均匀滴加在细胞平板孔中, 吹打混匀或者震荡混匀。放入37℃培养箱孵育。

lipo2000转染操作步骤

Stealth? RNAi or siRNA Transfection 以24孔板为例,其余规格的转染见表1 1 中板,细胞密度为30-50%适宜。 注意:根据转染后细胞检测时间长短决定细胞中板密度,如果转染后需要长时间后检测,则细胞中板密度适当降低,已避免细胞过度生长导致存活降低。 2 第二天(24-36小时后)每个孔转染方式如下: A 将20pmol siRNA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 将1ul lipo2000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 将A 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3 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将C管mix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 Plasmid DNA Transfection DNA(ug):lipo 2000(ul)=1:2-3 转染时细胞密度越高,转染效率,表达效率也越高,并且可以降低细胞毒性。 1 中板。 贴壁细胞:0.5-2X105 cells/well,第二天待细胞密度达到90%以上时转染 悬浮细胞:4-8X105 cells/well,中板后随即转染。 2 转染。 A 将0.8ug DNA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 将2ul lipo2000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 将A 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将C管mix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

Table 1. Culture Shared reagents DNA transfection RNAi transfection *:中板密度根据不同细胞不同实验有所不同,这里仅提的数据仅供参考 **:6孔板细胞质粒转染量1-2ug足以。 ***:6cm dish细胞质粒转染量4-6ug足以。

siRNA细胞转染实验操作指南

siRNA细胞转染实验操作指南 siRNA产品的最佳工作浓度、转染后检测时间因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研究目的而异。一般推荐的siRNA工作浓度为50nM,检测时间为转染后24~72h。可以通过设置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进行组合实验来选择最优的siRNA工作浓度和检测时间。由于siRNA过量会对细胞产生毒性,实验建议的siRNA 工作浓度优化的范围为5~100nM。 下面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24孔板的293T细胞为例,选取50nM的siRNA工作浓度,介绍siRNA转染细胞的操作步骤。若使用其他的转染试剂,请参照对应的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 1.在转染前一天,按1×105~5×105个/孔的量将细胞接种于不含抗生素的完全培养基中,使次日转染时细胞融合度30-50%为宜。接种时尽量 保证每孔细胞的接种数量一致,使细胞均匀地平铺在生长表面。 注意:降低转染时的细胞密度可延长转染和收样的时间间隔,避免细胞过度生长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可根据细胞特性和实验目的等,调整接种时的细胞密度。 2.每个待转染的细胞样品(每个培养孔),按以下体系配置转染所需的siRNA-Lipofectamine 2000复合物: (1)配制稀释液A:取25pmol siRNA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稀释,轻轻混匀。(*siRNA的用量计算参照表1) (2)配制稀释液B:使用前先将Lipofectamine 2000轻轻混匀,取出1ul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稀释,轻轻混匀,室温下孵育5分钟。注意孵育时间不能超过25min。 (3)孵育完成后,将稀释液A与B轻轻混匀得到siRNA-Lipofectamine 2000复合物,在室温下孵育20分钟。此时溶液可能会浑浊,属于正常现象。 表1 不同细胞培养板siRNA 转染用量参考表 3.将孵育好的siRNA-Lipofectamine 2000复合物分别加到对应的细胞孔中,轻轻混匀。 注意:转染前无需更换新鲜培养基,直接将复合物加到原细胞培养基中即可。如有需要,也可根据情况更换培养基优化该步骤。 4.如果需要进行其他特殊处理,如加药等,可在此时进行。 5.将细胞培养板置于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4-72h。具体培养时间根据细胞生长特性、实验目的进行调整。 注意:加入siRNA-Lipofectamine 2000复合物后一般无需更换培养基,但若脂质体类转染试剂对细胞毒性较大,可根据细胞的状态,在转染4-6小时后更换培养基。 6.进行后续总RNA提取、蛋白提取、细胞活性分析等实验。

细胞转染的详细过程

细胞转染的详细过程 1、准备工作如下: 1)从pFastBacTM construct中纯化重组的bacmind DNA(500ng/μl溶于TE中) 从相应的pFastBacTM construct对照中纯化bacmind DNA(500ng/μl溶于TE中)。 细胞培养在适合的培养基中。 细胞转染剂Cellfectin(4℃储存)无任何添加物(例如:FBS,抗生素等)的细胞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的完全生长培养基(例如:Sf-900ⅡSFM TNMFH 或其他适合的培养基)。2)在6孔板或是35毫米dish上,每孔培养9*105Sf9细胞,细胞培养于2ml含抗生素的生长培养基中。 3)细胞在27℃孵育至少一小时。 4)对于每一个转染的样品,准备bacmid DNA:与细胞转染剂在12*75mm消毒管中进行如下混合: 用100μl无血清培养基稀释1μl纯化的bacmid DNA。 用100μl无血清培养基稀释6μl 细胞转染剂。 将bacmind DNA与细胞转染剂进行混合,动作要轻柔,混合物在室温下孵育45分钟。 5)当DNA与脂质体进行孵育时,移去细胞原有的培养基并用2ml无血清培养基洗一次,移去用来清洗的无血清培养基。 6)在每一个含有DNA与脂质体混合物的管子中加入0.8ml无血清培养基,轻柔混合,分别把DNA与脂质体混合物加入含有细胞的孔中。 7)细胞在27℃孵育5小时。 8)从细胞中移去DNA与脂质体混合物加入2ml完全生长培养基。 9)将细胞在27℃进行孵育,实验人员必须每日观察,记录转染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在转染后48小时长势应该比较良好,但72小时后直至可以看到明显的病毒感染的细胞病变。 2、第一代代病毒的收集与保存 1)当转染的细胞呈现出感染后期的形态时,收集每孔含有病毒的上清,转移到灭菌的15ml 压盖管中。 2)以500*g离心5分钟,从而移去上清中所含有的细胞及大的碎片。 3)将离心后的上清移到新的15ml压盖管中,用来保存第一代病毒,存放于4℃避光保存。 3、病毒的保存 1)病毒存放于4℃避光保存。 2)如果用的是无血清培养基,则加入终浓度为2%的FBS 。血清蛋白可以作为蛋白酶的底物。 3)长期保存时将一部分病毒储存在-80℃用于病毒的重新扩增。 4)病毒的常规储存不要低于4 ℃.病毒经过反复冻融会使其滴度下降10 到100倍。 4、杆状病毒的扩增 1)准备sf9细胞,2*106/孔,在室温孵育1小时。 2)在孵育1小时以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昆虫细胞的贴壁情况。 3)在每孔中加入适量的P1代病毒。 4)在27℃进行孵育48小时。 5)在感染后48小时,收集每孔含有病毒的上清,转移到灭菌的15ml压盖管中。以1000*g 离心5分钟,从而移去上清中所含有的细胞及大的碎片。 5、病毒空斑分析 1)准备工作如下: 澄清的杆状病毒保存于4℃ 培养在适当培养基中的sf9细胞(30ml 5*105/ml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每一个滴度的杆状

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

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随着基因与蛋白功能研究的深入,转染目前已成为实验室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基本方法。转染大致可分为物理介导、化学介导和生物介导三类途径。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属于通过物理方法将基因导入细胞的范例;化学介导方法很多,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红外碳硫仪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 >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都需要考虑。 一、细胞传代 1. 试验准备:200ul/1mlTip头各一盒(以上物品均需高压灭菌),酒精棉球,废液缸,试管架,微量移液器,记号笔,培养皿,离心管。 2. 弃掉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用1ml的PBS溶液洗涤两次。 3. 用Tip头加入1ml Trypsin液,消化1分钟。用手轻拍培养瓶壁,观察到细胞完全从壁上脱落下来为止。 4. 加入1ml的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5. 用Tip头多次吹吸,使细胞完全分散开。 6. 将培养液装入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min。 7. 用培养液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后选择0.8X106个细胞加入一个35mm培养皿。8. 将合适体积完全培养液加入离心管中,混匀细胞后轻轻加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 9. 将培养皿转入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转染。 二、细胞转染 1. 转染试剂的准备 ①将400ul去核酸酶水加入管中,震荡10秒钟,溶解脂状物。 ②震荡后将试剂放在-20摄氏度保存,使用前还需震荡。 2. 选择合适的混合比例(1:1-1:2/脂质体体积:DNA质量)来转染细胞。在一个转染管中加入合适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合适质量的MyoD或者EGFP的DNA,震荡后在加入合适体积的转染试剂,再次震荡。 3. 将混合液在室温放置10―15分钟。 4. 吸去培养板中的培养基,用PBS或者无血清培养基清洗一次。 5. 加入混合液,将细胞放回培养箱中培养一个小时。 6. 到时后,红外碳硫仪根据细胞种类决定是否移除混合液,之后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48小时。三、第二次细胞传代1. 在转染后24小时,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 2. 再次进行细胞传代,按照免疫染色合适的密度0.8X10 个细胞/35mm培养皿将细胞重新转入培养皿中。 3. 在正常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按照染色要求条件固定。

细胞转染技术原理及应用

细胞转染技术原理及应用 常规转染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瞬时转染,一类是稳定转染(永久转染)。前者外源DNA/RNA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因此一个宿主细胞中可存在多个拷贝数,产生高水平的表达,但通常只持续几天,多用于启动子和其它调控元件的分析。一般来说,超螺旋质粒DNA转染效率较高,在转染后24-72小时内(依赖于各种不同的构建)分析结果,常常用到一些报告系统如荧光蛋白,β半乳糖苷酶等来帮助检测。后者也称稳定转染,外源DNA 既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也可能作为一种游离体(episome)存在。尽管线性DNA比超螺旋DNA转入量低但整合率高。外源DNA整合到染色体中概率很小,大约1/104转染细胞能整合,通常需要通过一些选择性标记,如来氨丙基转移酶(APH;新霉素抗性基因),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H),胸苷激酶(TK)等反复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同源细胞系。 转染技术的选择对转染结果影响也很大,许多转染方法需要优化DNA与转染试剂比例,细胞数量,培养及检测时间等。一些传统的转染技术,如DEAE右旋糖苷法,磷酸钙法,电穿 孔法,脂质体法各有利弊 近年来国际上推出了一些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转染技术,以其适用宿主范围广,操作简便,对细胞毒性小,转染效率高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其中树枝状聚合物(Dendrimers)和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的转染性能最佳,但树枝状聚合物的结构不易于进一步改性,且其合成工艺复杂。聚乙烯亚胺是一种具有较高的阳离子电荷密度的有机大分子,每相隔二个碳个原子,即每“第三个原子都是质子化的氨基氮原子,使得聚合物网络在任何pH 下都能充当有效的“质子海绵”(proton sponge)体。这种聚阳离子能将各种报告基因转入各种种属细胞,其效果好于脂质聚酰胺,经进一步的改性后,其转染性能好于树枝状聚合物,而且它的细胞毒性低。大量实验证明,PEI是非常有希望的基因治疗载体。目前在设计更复杂 的基因载体时,PEI经常做为核心组成成分。 线型PEI(Line PEI,LPEI)与其衍生物用作基因转染载体的研究比分枝状PEI(Branched PEI,BPEI)要早一些,过去的研究认为在不考虑具体条件,LPEI/DNA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较低,有利于细胞定位,因此与BPEI相比应该转染效率高一些。但最近研究表明BPEI 的分枝度高有利于形成小的转染复合物,从而提高转染效率,但同时细胞毒性也增大。超高分枝的、较柔性的PEI衍生物含有额外的仲胺基和叔胺基,在染实验中发现这种PEI的毒性 低,但转染效率却较高。 GenEscort是采用各种分枝状和超高分枝状的小分子PEI与各种含有生理条件下可降解键的交联剂交联,合成出的一系列高分枝的可降解的PEI衍生物。聚合物的分枝结构使得其具有较高的正电性,因此易于高效地包裹各种DNA、RNA分子及质粒形成小的纳米颗粒,从而提高转染效率,当所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以后,其中所含的生理条件下可降解的化学键在细胞内水解,使交联聚合物分解为无细胞毒性的小分子PEI,这样结构的转染试剂在体外应用可以获得高的转染效率和低的细胞毒性,其可降解性对体内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转染操作步骤

RNAi or siRNA Transfection 以24孔板为例,其余规格的转染见表1 1 中板,细胞密度为30-50%适宜。 注意:根据转染后细胞检测时间长短决定细胞中板密度,如果转染后需要长时间后检测,则细胞中板密度适当降低,已避免细胞过度生长导致存活降低。 2 第二天(24-36小时后)每个孔转染方式如下: A 将20pmol siRNA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 将1ul lipo2000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 将A 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3 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将C管mix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 Plasmid DNA Transfection DNA(ug):lipo 2000(ul)=1:2-3 转染时细胞密度越高,转染效率,表达效率也越高,并且可以降低细胞毒性。 1 中板。 贴壁细胞:0.5-2X105 cells/well,第二天待细胞密度达到90%以上时转染 悬浮细胞:4-8X105 cells/well,中板后随即转染。 2 转染。 A 将0.8ug DNA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 将2ul lipo2000溶于50ul 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 将A 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将C管mix

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 Table 1. Culture Shared reagents DNA transfection RNAi transfection 中板密度*Culture vessel Surf. area per well Vol. of plating medium Vol. of dilution medium DNA Lipofectamine ?2000 cell/well 96-well0.3cm2100ul2X25ul0.2ug0.5ul 0.5-2X105 cell/well 24-well2cm2500ul2X50ul0.8ug 2.0ul 1-3X105 cell/well 12-well4cm21ml2X100ul 1.6ug 4.0ul 2-3X105 cell/well 6-well (35mm) 10cm22ml2X250ul 4.0ug**10ul 8-10X105 cell/dish 60mm20cm24ml2X0.5ml8.0ug***20ul 2-3X106 cell/dish 10cm60cm215ml2X1.5ml24ug60ul *:中板密度根据不同细胞不同实验有所不同,这里仅提的数据仅供参

病毒转染原理及步骤

病毒转染原理及步骤 在细胞相关的实验操作中,对于一些按常规方法难以转染甚至无法转染的细胞,通过病毒介导的实验能够大大提高基因的转导效率,以达到目的基因的高效瞬时表达。 病毒转染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载体2包装提纯病毒3感染靶细胞。以慢病毒为例。 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是以HIV-1(人类免疫缺陷I型病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载体。区别一般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它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慢病毒载体的研究发展得很快,研究的也非常深入。该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从而达到持久性表达。在感染能力方面可有效地感染神经元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从而达到良好的的基因治疗效果,在美国已经开展了临床研究,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慢病毒载体构建原理: 慢病毒载体的包装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包装成分和载体成分。包装成分由HIV-1基因组去除了包装、逆转录和整合所需的顺式作用序列而构建,能够反式提供产生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载体成分则与包装成分互补,即含有包装、逆转录和整合所需的顺式作用序列,同时具有异源启动子控制下的多克隆位点及在此位点插入的目的基因。将包装成分与载体成分的多个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即可在细胞上清中收获携带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慢病毒载体颗粒。 慢病毒表达载体包含了包装、转染、稳定整合所需要的遗传信息。慢病毒包装质粒可提供所有的转录并包装RNA 到重组的假病毒载体所需要的所有辅助蛋白。为产生高滴度的病毒颗粒,需要利用表达载体和包装质粒同时共转染细胞,在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包装,包装好的假病毒颗粒分泌到细胞外的培养基中,离心取得上清液后,可以直接用于宿主细胞的感染,目的基因进入到宿主细胞之后,经过反转录,整合到基因组,从而高水平的表达效应分子。

真核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一些真核蛋白在原核宿主细胞中的表达不但行之有效而且成本低廉,然而许多在细菌中合成的真核蛋白或因折叠方式不正确,或因折叠效率低下,结果使得蛋白活性低或无活性。不仅如此,真核生物蛋白的活性往往需要翻译后加工,例如二硫键的精确形成、糖基化、磷酸化、寡聚体的形成或者由特异性蛋白酶进行的裂解等等,而这些加工原核细胞则无能为力。 一些真核蛋白在原核宿主细胞中的表达不但行之有效而且成本低廉,然而许多在细菌中合成的真核蛋白或因折叠方式不正确,或因折叠效率低下,结果使得蛋白活性低或无活性。不仅如此,真核生物蛋白的活性往往需要翻译后加工,例如二硫键的精确形成、糖基化、磷酸化、寡聚体的形成或者由特异性蛋白酶进行的裂解等等,而这些加工原核细胞则无能为力。需要表达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膜蛋白或分泌性蛋白,例如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或细胞外的激素和酶,则更需要使用真核转染技术。由于DNA导入哺乳动物细胞有关技术方法的发展,使真核表达成为可能。 利用克隆化的真核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蛋白质,具有以下多种不同用途: (1) 通过对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免疫学检测或生物活性测定,确证所克隆的基因。 (2) 对所编码的蛋白质须进行糖基化或蛋白酶水解等翻译后加工的基因进行表达。 (3) 大量生产从自然界中一般只能小量提取到的某些生物活性蛋白。

(4) 研究在各种不同类型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在细胞内转运的 情况。 (5) 通过分析正常蛋白质及其突变体的特性,阐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 使带有内含子而不能在原核生物如酵母中正确转录为 mRNA的基因组序列 得到表达。 (7) 揭示某些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DNA序列元件。 DNA转染技术现已变成研究基因功能和组分的重要工具,已发展了很多转染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转染各种细胞。目前广泛应用方法有磷酸钙共沉淀法、电穿孔法、病毒载体,以及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法。 进行真核转染的一般程序: 克隆目的基因(经测序验证)-准备真核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转染-筛选-鉴定 下面以pcDNA3为载体,p16为目的基因,介绍真核转染的实验操作。 一、试剂准备 1、HBS(Hepes-buffered saline):876mg NaCl溶于90ml ddH2O,加入1M Hepes,调pH到7.4,补ddH2O至100ml, pH7.4,滤过除菌。 2、核酸贮存液,过滤除菌。 3、培养基:含血清或不含血清的,用于转染细胞的正常培养。 二、操作步骤 (一)克隆目的基因 1、根据GenBank检索的目的基因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并在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酶切位点BamHⅠ和XhoⅠ,行RT-PCR。 2、回收特异性扩增片段,连入T载体。 3、转化DH5α,质粒制备。 4、酶切初步鉴定,测序证实。 (二) 真核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细胞转染的步骤

【试剂与仪器】 1 .小牛血清。 2 .双抗溶液(链霉素100μg+ 青霉素100 单位)。 3 .DMEM 培养基。 4 .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 )。 5 .细胞培养基(DMEM+10%NCS )。 6 .PBS 。 7 .无血清培养基。 8 .胰酶(Trypsin )。 9 .培养皿,移液管,量筒,恒温水浴箱,离心机,15ml 离心管,微量移液器,荧光显微镜和CCD 。 【操作步骤】 1 .转染前一天,胰酶消化细胞并计数,细胞铺板,使其在转染日密度为90% 。细胞铺板在0.5ml 含血清,不含抗生素的正常生长的培养基中。 2. 对于每孔细胞,使用50μl 无血清DMEM 培养基稀释0.8μg-1.0μg DNA 。多孔操作可以批量制备。 3. 对于每孔细胞,使用50μl DMEM 培养基稀释1μl-3μl LIPOFECTAMINE 2000 试剂。LIPOFECTAMINE 2000 稀释后,在5 分钟内同稀释的DNA 混合。保温时间过长会降低活性。 4. 混合稀释的DNA (由第2 步)和稀释的LIPOFECTAMINE 2000 (由第3 步)。在室温保温20 分钟。注意:溶液可能会混浊,但不会影响转染。复合物可以在室温保持6 小时稳定。 5. 直接将复合物加入到每孔中,摇动培养板,轻轻混匀。注意:如果在无血清条件下转染,使用含血清的正常生长培养基进行细胞铺板。在加入复合物前移去生长培养基,替换为0.5ml 无血清培养基。 6. 在37℃,5 %的CO 2 中保温24-48 小时,无须去掉复合物或更换培养基或者在4-5 小时后更换生长培养基也不会降低转染活性。 7. 在细胞中加入复合物24-72 小时后,分析细胞抽提物或进行原位细胞染色,检测报告基因活性。这依赖于细胞类型和启动子活性。对稳定表达,在开始转染一天后将细胞传代至新鲜培养基中,两天后加入筛选抗生素。进行稳定表达需要数天或数周。

lipo转染操作步骤

L i p o2000瞬时转染细胞步骤 Stealth?RNAiorsiRNATransfection 以24孔板为例,其余规格的转染见表1 1中板,细胞密度为30-50%适宜。 注意:根据转染后细胞检测时间长短决定细胞中板密度,如果转染后需要长时间后检测,则细胞中板密度适当降低,已避免细胞过度生长导致存活降低。 2第二天(24-36小时后)每个孔转染方式如下: A将20pmolsiRNA溶于50ul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将1ullipo2000溶于50ul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将A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3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将C管mix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PlasmidDNATransfection DNA(ug):lipo2000(ul)=1:2-3 转染时细胞密度越高,转染效率,表达效率也越高,并且可以降低细胞毒性。1中板。 贴壁细胞:0.5-2X105cells/well,第二天待细胞密度达到70-80%时转染 悬浮细胞:4-8X105cells/well,中板后随即转染。 2转染。 A将0.8ugDNA溶于50ul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 B将2ullipo2000溶于50ulOpti-mem无血清培养基中,混匀室温放置5min。 C将AB两管混合,放置20min。 转染期间,将24孔板培养基换成无血清培养基,每孔400ul。将C管mix加入24孔板对应孔中,4-6小时候换成有血清培养基。 Table1.CultureSharedreagentsDNAtransfectionRNAitransfection

各种转染试剂中文说明

FuGENE6(Roche)转染步骤: 转染前一天将细胞分至培养板,转染当天细胞应50-80%融合。将细胞以1-3×105/2ml接种于6孔板后孵育过夜将达到如此密度。 将FuGENE6 Reagent在室温孵育10-15分钟。使用之前将FuGENE6颠倒混匀一下。 1.在PCR管中加入不含血清和双抗的营养液以稀释FuGENE6,直至总 体积到100ul。 2.将3-6ul FuGENE6 Reagent直接加入营养液,轻弹管壁混合。 3.加入1-2ug的DNA溶液(0.02-2.0ug/ul),轻弹管壁混合。 4.室温孵育20分钟。 5.将6孔板中的旧营养液吸出,加入约1ml不含血清和双抗的营养液 洗涤一次,再加入2ml不含血清和双抗的营养液。 6.将转染复合物加入细胞,混匀使之均匀分布。 7.3-8小时后,加入血清或换成含血清的营养液。 Lipofectamine 2000(Invitrogen)转染试剂转染步骤(6孔板): 1.转染前一天,胰酶消化细胞并计数,细胞铺板,使其在转染日密度为90-95%。 细胞铺板在2ml含血清,不含抗生素的正常生长的培养基中。 2.对于每孔细胞,使用250ul无血清培养基(如OPTI-MEM I培养基)稀释 4.0ugDNA,轻轻混匀。 3.使用前将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轻轻混匀,用250ul无血清培养基(如 OPTI-MEM I培养基)稀释10ul 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轻轻混匀。 Lipofectamine 2000稀释后,在5分钟内同稀释的DNA混合(<30分钟)。 NOTE:若使用DMEM培养基,则需在5分钟内同稀释的DNA混合。 4.混合稀释的DNA(第二步)和稀释的Lipofectamine 2000(第三步)。室温放 置20分钟。 5.(optional)将6孔板中的旧营养液吸出,用无血清培养基清洗两次。加入 2ml无血清配养基。 6.直接将复合物加入到每孔中,摇动培养板,轻轻混匀。

细胞转染与设计的原则

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核酸以磷酸钙-DNA共沉淀物的形式出现时,可使DNA附在细胞表面,利于细胞吞入摄取,或通过细胞膜脂相收缩时裂开的空隙进入细胞内,进入细胞的DNA仅有1%~5%可以进入细胞核中,其中仅有不到1%的DNA可以与细胞DNA整合,在细胞中进行稳定表达,基因转导的频率大约为10-4,这项技术能用于任何DNA导入哺乳类动物进行暂时性表达或长期转化的研究。此方法对于贴壁细胞转染是最常用并首选的方法。 1、配液 (1)2×HBS 1.63g NaCl 1.19g Hepes 0.023g Na2PO4、2H2O 加水至100ml pH7.1过滤,4℃保存 (2)2mmol/L CaCl2 过滤除菌 (3)TE:0.1mmol/L EDTA 1mmol/L Tris-HCL PH8.0 (4)G418(新霉素G418)液:1g G418溶于1mmol/L Hepes液中,加H2O至10mL过滤除菌4℃保存。 (5)G418选择培养基: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配制G418,G418浓度为200~800mg/L 注意:对受体细胞先做预试验,选用浓度为在10~14天内能杀死细胞50%以上的最低浓度。 2、操作步骤[方法一]: (1)供体DNA制备:方法按前介绍的DNA提取法提取,溶于TE中,40mg/L。 (2)受体细胞的培养:研究癌基因转移应选择不含人类Alu序列的动物细胞系作为受体细胞。如小鼠NIH3T3胚成纤维细胞系等,该细胞有一定自发转化倾向,一般在转染前一天接种细胞,接种密度为2×104/cm2,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液,37℃、5%CO2培养,待细胞占50~70%瓶底面积时,用于转染试验。 (3)DNA-磷酸钙沉淀物的制备 ①将供体细胞DNA和PSV2-neo质粒载体DNA用TE配制成40mg/L的DNA溶液,同时向供体细胞DNA液200μl中加入带基因neo质粒DNA液(20mg/L)220μl和2×HBS 250μl(PSV2-neo为1~2mg/L的使用量)。 ②取500μl上述DNA溶液加入硅化试管中,缓慢加入3.1ml、2mol/L CaCl2混匀30秒。 ③然后立即混旋,室温下静置30分钟,待溶液轻度混浊后,吹打后即用于转染受体细胞。 (4)转染受体细胞 ①将处于对数生长期已占瓶底50~70%的受体细胞,在转染前4小时更换一次新鲜培养基,每瓶5ml(25ml培养瓶)。 ②吸取0.5mLDNA-磷酸钙沉淀,加入含5mL培养液的细胞瓶中摇匀。 ③置37℃ 5% CO2培养24h或更长,使细胞充分吸入DNA-磷酸钙结晶颗粒。 ④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小时,诱导转染基因的表达。 ⑤更换浓度800mg/L的G418选择培养液进行筛选。同时设有未能转染的对照细胞。 ⑥培养大约3~5天,对照细胞大部分死亡,这时转染细胞更换浓度为200mg/L的G418选择培养基,每3~4天更换一次选择培养基。 ⑦2周后对照细胞死亡,在转染的细胞瓶中可见有抗药性的细胞克隆出现,待其增大后再进行化和扩大培养,可建立转化细胞株,并做进一步鉴定。 本实验要加入PSV2-neo、DNA与外源DNA共转染受体细胞,这样可使受体细胞获得新霉素(neo)基因的抗药性,这样即使癌基因没有出现明显的“转化灶”,也可测出转入的外源性

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随着基因与蛋白功能研究的深入,转染目前已成为实验室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基本方法。转染大致可分为物理介导、化学介导和生物介导三类途径。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属于通过物理方法将基因导入细胞的范例;化学介导方法很多,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 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 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都需要考虑。 一、细胞传代 1.试验准备:200ul/1mlTip头各一盒(以上物品均需高压灭菌),酒精棉球,废液缸,试管架,微量移液器,记号笔,培养皿,离心管。 2.弃掉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用1ml的PBS溶液洗涤两次。 3.用Tip头加入1mlTrypsin液,消化1分钟(37℃,5%CO2)。

用手轻拍培养瓶壁,观察到细胞完全从壁上脱落下来为止。 4.加入1ml的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5.用Tip头多次吹吸,使细胞完全分散开。 6.将培养液装入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min。 7.用培养液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后选择0.8X106个细胞加入一个35mm培养皿。 8.将合适体积完全培养液加入离心管中,混匀细胞后轻轻加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 9.将培养皿转入CO2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转染。 二、细胞转染 1.转染试剂的准备 ①将400ul去核酸酶水加入管中,震荡10秒钟,溶解脂状物。 ②震荡后将试剂放在-20摄氏度保存,使用前还需震荡。 2.选择合适的混合比例(1:1-1:2/脂质体体积:DNA质量)来转染细胞。在一个转染管中加入合适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合适质量的MyoD或者EGFP的DNA,震荡后在加入合适体积的转染试剂,再次震荡。 3.将混合液在室温放置10―15分钟。 4.吸去培养板中的培养基,用PBS或者无血清培养基清洗一次。 5.加入混合液,将细胞放回培养箱中培养一个小时。 6.到时后,根据细胞种类决定是否移除混合液,之后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48小时。

293细胞培养心得

293细胞培养 293细胞是用5型腺病毒75株系转化,含有Ad5 E1区的人胚肾亚三倍体细胞系,是一种E1区缺陷互补细胞系。它是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的F.L.Graham与https://www.doczj.com/doc/c211259704.html,ey于1976年用DNA转染技术构建而成。293细胞是贴壁依赖型呈上皮样细胞,表现出典型的腺病毒转化细胞的表型,细胞允许Ad5和其他血清型腺病毒在其上增殖。哺乳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方式有三种:贴壁培养、微载体培养、无血清悬浮培养。这三种方式均可用于293细胞的大规模培养。293细胞在无Ca2+或含Ca2+培养基中可同样生长,也可生长在血清浓度降低的培养基中。单层培养细胞在5-10%FBS-DMEM中能生长很好。一般来讲,1:10传代后,一周可以长满。严禁过度生长,这点很重要。因为会导致细胞密度加大和堆积,影响病毒斑的形成和转染,传代时也不易打散。悬浮的293细胞很容易大规模培养,但不容易长期保持稳定。293细胞在传代120次以后,其表型可能改变,生长状况不再完全是单层的了,偶尔会形成局部的细胞成团聚集,应立即抛弃,重新引入新传代的细胞。 293细胞培养特性: 1、293细胞明显适应酸性环境,pH值在6.9~7.1时,可顺利贴壁生长, 换液时动作要轻。一般用高糖的DMEM培养基。 2、传代:倒去废液,PBS洗一次(轻),用0.02%EDTA与0.25%Trypsin消化,生长良好细胞,培养瓶中轻摇,使之流遍所有细胞表面,即将其吸除或弃去消化30s,然后吸去,再让剩下的EDTA/Trypsin作用30s,镜下观察细胞变圆,就可加DMEM终止消化,反复吹打至细胞全成单个悬浮细胞即可。12小时-24小时90%以上细胞贴壁。293细胞传代时机为达80-90%汇合,传代比例为1:3。 3、293细胞在低代时容易贴壁,生长良好,在传到几十代以后,易聚集成团,且贴壁不牢,用PBS冲洗时即可能脱落,即使消化后也不容易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最好购入时先大量冻存。 4、复苏293细胞的另一生长特性是贴壁所需时间长且贴壁不牢。细胞冷冻后复苏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若以50ml培养瓶待细胞长满瓶底的70%~80%时消化冻存,复苏时将其全部接种至2个50ml瓶中时较为合适。刚复苏的293贴壁很慢,复苏接种后24小时内,应尽量减少观察细胞次数或不作观察,以免因晃动而影响细胞贴壁。复苏后48小时左右观察贴壁情况并进行首次更换培养基比较合适,如果用一次性塑料培养瓶可增加细胞贴壁牢度。换液前宜将培养基预热。 5、转染:体外应用293细胞进行细胞转染时,如果是采用磷酸钙转染,一定要注意293细胞不要全部长满细胞培养盘,长满细胞时加入磷酸钙就会使293细胞大片的脱落,最好是当293生长到1/2或2/3时进行磷酸钙转染,可以避免细胞的大量脱落。 其它的经验:1、用大瓶培养较小瓶要好,可能是更有利于293均匀的分布,利于营养的摄取 2、培养液要新鲜,每次只配1000ml,分为2-4瓶,不用的培养液,冻存在-20度, 3、要及时传代,最好是细胞基本铺满培养瓶底部,但是细胞之间还没有完全贴紧,总是多少有空隙的时候最好。 4、如果细胞贴壁不好,可能是消化过久,或是培养瓶不够干净,当然要除外细胞污染。 5、如果使用用玻璃培养瓶或皿,可以采用高压灭菌的0.2%明胶溶液预处理培养瓶/培养皿,方法是将明胶加入培养皿,使之浸泡到底面的各个部分,然后吸出,置超净台内晾干即可使用。这样处理后细胞贴壁效果好且镜下细胞立体感强。如果是新的塑料培养瓶就不用处理。

稳定细胞转染流程(刘文)

H e p G 2 DMEM配制: NaHCO3 3.7g HEPES 4.766g DMEM粉1包 水1000 ml 用HEPES调整PH值到7.3,加入双抗(青霉素,链霉素,每L培养液各10万单位),无菌过滤,4度保存。 0.25%胰酶的配制: 1、称胰酶粉末0.25 g , 加100 μl高压灭菌的1×PBS 。 2、使用小过滤器无菌过滤灭菌,4度保存。 0.02% EDTA的配制: 1、称EDTA粉末0.02 g , 加100 μl高压灭菌的1×PBS 。 2、使用小过滤器无菌过滤灭菌,4度保存。 复苏细胞

1、准备好操纵台,吸管,5 ml玻璃离心管,40度干净温水,(用烧杯装干净蒸馏水于水中温热)。 2、于液氮冻存罐中取出细胞,立即置于温水中,并不停地摇动,让其速融。 3、5 ml玻璃离心管中加入4ml的完全培养液,再加入溶解的细胞液。 4、1000rpm,5min 。弃上清,加入2 ml培养液,吹散细胞。 5、分装于两瓶中,然后每瓶补充培养液至5 ml。培养箱中培养;每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传代(附壁细胞) 1、超净台消毒,试管消毒,注意切忌污染。 2、胎牛血清(FBS),培养液(DMEM:对附壁细胞)胎牛血清10 ml加入DMEM/1640(1:10)。 3、消化: A、细胞培养瓶加入0.02% EDTA 约1 ml,可以轻轻晃动让EDTA没过所有的细胞,作用20S后吸出。 B、加入0.25%胰酶约1 ml,轻轻晃动让胰酶没过所有的细胞。作用约3 min(时间的长短依情况而定,使细胞变成单个即可)。 C、吸去胰酶,加入4ml完全培养液,吹打细胞培养瓶壁,让细胞脱落,并吹打成单个细胞悬液。 4、分成两瓶,每瓶补充培养液至5 ml。 5、CO2孵箱,37度培养。 细胞冻存: 1、把细胞消化成细胞悬液,计数,离心(5 ml玻璃离心管),1000rpm,5min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